1、克里斯蒂安·贝尔,詹妮弗·杰森·李,艾塔娜·桑切斯-希洪,约翰·沙拉恩,迈克尔·艾恩塞德,小拉里·吉拉德,雷格·E·凯蒂,安娜·玛西,马修·罗梅罗·摩尔,罗伯特·朗,科林·斯廷顿,克雷格·史蒂文森,弗兰·拉奥斯 主演的电影《机械师2004》来自哪个地区?
爱奇艺网友:电影《机械师2004》来自于西班牙地区。
2、《机械师2004》是什么时候上映/什么时候开播的?
本片于2004年在西班牙上映,《机械师2004》上映后赢得众多观众的喜爱,网友总评分高达628分,《机械师2004》具体上映细节以及票房可以去百度百科查一查。
3、电影《机械师2004》值得观看吗?
《机械师2004》总评分628。月点击量755次,是值得一看的剧情片。
4、《机械师2004》都有哪些演员,什么时候上映的?
答:《机械师2004》是2004-01-18上映的剧情片,由影星克里斯蒂安·贝尔,詹妮弗·杰森·李,艾塔娜·桑切斯-希洪,约翰·沙拉恩,迈克尔·艾恩塞德,小拉里·吉拉德,雷格·E·凯蒂,安娜·玛西,马修·罗梅罗·摩尔,罗伯特·朗,科林·斯廷顿,克雷格·史蒂文森,弗兰·拉奥斯主演。由导演布拉德·安德森携幕后团队制作。
5、《机械师2004》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答:剧情片电影《机械师2004》是著名演员克里斯 代表作,《机械师2004》免费完整版2004年在西班牙隆重上映,希望你能喜欢机械师2004电影,机械师2004剧情:特拉沃(克里斯汀•贝尔 Christian Bale 饰)是一个机械师,他的工作内容繁忙机械,日复一日,令他日渐消瘦,连睡眠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长达一年里,特拉沃成为了无法睡眠的怪人。怪事也从此陆续发生:他在公寓里面发现了一张神秘纸条;总是感觉有一个共事的工友,在一次意外中工友失去了一只手,所有的同事都把这个意外归咎于特拉沃,令特拉沃众叛亲离,唯有身边当应召女郎的女友一直在支持自己。然而,事实又好像并不是这样,那张纸条,那个工友,似乎都不是现实的事情,特拉沃陷入了巨大的谜团当中。
片头——悬念植入
第一组悬念:客厅的尸体、抛尸、被发现;第二组悬念:冰箱上的便签写着“你是谁”。
第一部分——背景构建
1、主角崔佛每日在妓女家中度夜,他病态的消瘦、他和妓女的关系很亲密、会付给妓女多余的钱。
2、崔佛是机械师,他熟悉自己的业务,会为了工友出头不怕得罪上级;他原本和工友们打成一片,近来却渐渐疏远,难以融入更衣室。
3、每天下班后,他会去机场快餐店,和女招待调调情。(昏睡的表情、停止的时间,暗示这一段是幻觉)
4、一个人在家的失眠夜,崔佛记录下自己不断下降的体重,反复用漂白剂擦洗地板和手(内疚的典型表现),习惯性的把第二天需要做的事情,写在便签上,贴在冰箱门上提醒自己。
第二部分——崔佛生活的变故
由于他日渐游离的状态和得罪了上司,崔佛被要求进行一次吸毒测试。这打击了崔佛。他离开工厂到自己车上透气。
异常的点烟器和崔佛昏睡的表情,暗示了接下来出现的是幻觉。一个叫艾文的人,声称是顶替雷斯诺和他一起工作的新工友。崔佛从没见过他,觉得很意外。接下来的工作中,工友要求他帮忙调整机器,而他因为观察艾文分心。
在艾文对他比划了一个割喉的手势后,崔佛意外的触发了机器,工友的左手被搅断了。
第三部分——崔佛的逃避
断手事件后,崔佛的内心被恐惧和悔恨压垮了。他在家中反复洗手、呕吐、体重下降。而且,他此时发现,似乎有人闯入了他的公寓——他的冰箱上贴了一张莫名其妙的便签,画着一个简笔画和待填的填字游戏。
崔佛搞不明白,于是他接着交房租时问房东,有没有人进入他的公寓。当然没有得到什么结果。
之后,断手事件的责任认定会议,崔佛说出自己分心的原因。然后被其他人指出文这个人并不存在。这又一次打击了崔佛。
此时的崔佛,已经意识到事情不太对。他非常困惑,于是这天在下班的时候,路过必经的红绿灯时,他恍惚的把车子停在十字路口的正中,对着路口后面的水塔发呆。
发呆显然没有什么结果。之后他还是按照每天习惯,来到机场快餐店,和女服务员玛丽亚调情。停止的时间暗示这一次依旧是幻觉。而因为受到刺激,这一次,崔佛的幻觉变严重了。他在幻觉中看到了一张母亲节的宣传海报,交谈之后,他和服务员玛丽亚约定好,在母亲节带着玛丽亚的儿子一起去游乐场玩。
回到工作中,因为事故的原因,工友们都排挤崔佛。工作环境的压力加大和对意外时间的愧疚,导致幻觉他频发。
这一次回家的路上,他在红绿灯口遇见了开着红跑车的艾文。他追着艾文到了酒吧,酒保奇怪的神色、艾文夸张的手指,暗示这里也是幻觉。崔佛指责艾文让他分心,艾文却告诉崔佛“是你导致的事故,不是我”。
艾文离开,崔佛在他留下的钱包里面发现了艾文和雷斯诺一起钓鱼留下的合照。
此时,崔佛被羞愧和悔恨啃噬的内心得到了解脱。有了合照作证据,一切都有了解释——艾文是真实存在的人,说艾文不存在的人是在骗他。而断手的意外不是他的错,而是有所人联合起来想把他赶出工厂的阴谋。
一切都不是他的错。
否认现实得到的虚假答案的崔佛感到解脱了。他得意洋洋的打电话给雷斯诺,告诉他他什么知道了,他有证据。雷斯诺在电话里果然气急败坏(其实雷斯诺气急败坏是因为他犯了其他事儿,FBI正在调查他)。
挂掉电话,崔佛的心里放下了一个重担。
就在他准备高兴的吃点东西时,他发现冰箱上又被贴上了那个填字游戏的便签。而且这一次,填字游戏给出了后两个字母。
这把崔佛吓坏了。他来到了他唯一可以求助的人——妓女丝缇芙的家中。丝缇芙为了他赶走了正在接的客人。崔佛反复向丝缇芙诉说工厂针对他的阴谋。丝缇芙当然觉得他是在大惊小怪,她指出如果工厂的所有人都想把他赶出工厂,直接把他开除不就得了,还耍什么阴谋。但崔佛解释,他根本不是在担心被开除的事情。丝缇芙问他,那你在担心什么?
此时,崔佛的回答是,他不知道。
但其实在内心里,崔佛一直是知道的。
母亲节这天,崔佛和女招待玛丽亚、她儿子尼古拉斯一起到游乐园玩。照相机模糊的合照,暗示这里是一场幻觉。
这一段非常混合崔佛自己对童年的记忆,和他一直想逃避的对车祸的回忆。他用自己的童年记忆作为构架,把尼古拉斯和玛丽亚植入进来。
他们游玩的照片、崔佛对尼古拉斯说的关于自己童年的话,是崔佛对自己童年的回忆。
玛丽亚接电话离开,而崔佛带着尼古拉斯游玩地狱666公路的鬼屋游戏。这一段,是对车祸的映射。
鬼屋片段非常经典,从举盘子的女招待开始,恐怖形象分别是:砍手的印第安人、装满断肢的推车、墓园独自祭奠的妇人、挂着“有罪”牌子吊死的人【填字游戏上的简笔画形象】、装满死尸的破烂警局、“坏女人”汽车旅馆中性爱模型吸引,没有看到停止的标志,撞上忽然冲出来的纸片男孩【女人在这里映射车祸前他吸的香烟,都是分散他注意力的罪恶的东西】、车祸后肠穿肚烂的现场伴随着女人的哭嚎。
直到这里,鬼屋已经完成了从幻觉到真实的转变。接下来道路分叉,左边通往地狱高速【继续逃避】,右边通往救赎之路【出口,也是面对真实】。
崔佛要求离开走右边,但尼古拉斯还是走了左边。
这意味着经过鬼屋的幻觉,崔佛还是不能正视现实,在脱离幻象和继续麻痹自己之间,崔佛选择了继续麻痹。
于是,进入地狱高速,崔佛又被困在幻觉里,陷入恐惧的幻象中。
而此时,他发现尼古拉斯已经不省人事了。
崔佛极度恐慌的抱着尼古拉斯求助,他看见尼古拉斯的母亲,女招待玛丽亚奔跑过来。她身后的旋转摇摆伞,和路口的水塔重叠了。
车祸的回忆再次入侵幻觉。
但崔佛再次摆脱了它。他依然在否认,他不停的说,“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否认事实】,“我去叫救护车”、“带他去玩那个我真想杀了我自己”。而男孩母亲不停的告诉他,“不用救护车,他是癫痫过一会儿就好了”、“这不是你的错”、“他过后完全不会记得这件事,就像没发生过一样”。
于是,被安抚的崔佛应邀去了女招待家小坐。这里,女招待家里拜访的留声机、玻璃碗、小丑盒子,其实都是崔佛妈妈留下的遗物。崔佛童年的记忆再次替代了车祸的回忆。
在女招待家里,时间再次停止在1:30,车祸的回忆再次入侵。崔佛在冰箱们上发现了一个写着“母亲节快乐”和画着简笔画的心形卡片。
幻觉结束了。
回到家中的崔佛,在垃圾桶中翻找,找到了那个填了两个字母的便签纸,把母亲这个词填上去。
潜意识中,崔佛知道这不是正确答案。他用的也是可以擦掉的铅笔。
他翻到儿时的照片。在母亲节他和母亲拍的照片,和刚刚幻觉里面,他给玛丽亚和尼古拉斯拍照片一模一样。
如此明显的提示刚刚一切都是幻觉,但逃避现实的崔佛仅仅是困惑了一下,然后选择了忽视。
第四部分——恶化
在工厂,断臂的米勒来协商赔偿金。崔佛真诚的道歉,得到了谅解。但是他内心深处知道这件事情,仅仅道歉是不够的。
接下来,被安排操作新机床的崔佛,在修理时也发生了意外,差点失去左手。崔佛恐惧之后是极怒,他攻击周围所有人,认为是有人在蓄意报复他。他试图拿出艾文和雷斯诺的合照证明自己的观点,但照片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了。
疯疯癫癫的崔佛当然被解雇了。
事情开始变得诡异,回到家的崔佛发现家里停电了。冰箱因为停电流出鲜血【崔佛自己似乎看不到满地鲜血。因为冰箱里面的东西是可以摧毁他幻象的真相,而崔佛不能面对所以视而不见】,他拿着手电筒满屋寻找照片未果,去酒吧寻找艾文未果。失落的崔佛来到妓女家过夜。
妓女丝缇芙被人殴打了,崔佛安慰她,丝缇芙提出为他从良。
回到停电的家中,房东不请自来,说他这上面漏水,还闻到崔佛家中的难闻气味。崔佛把人赶出去了。
而后,他发现冰箱的便签再次出现【对于房东的疑问和流血的冰箱,依然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填字游戏又多给出了两个字母。他再次拿出铅笔,填上的断臂工友米勒的名字。
他去和米勒对峙,问米勒是不是在陷害他。当然被揍一顿撵出来了。然后,在米勒家附近,开红跑车的艾文再次出现。
这次,激怒的崔佛驱车追赶艾文。他不顾一切的闯过红绿灯、经过一个隧道【实际上这是当初车祸后他的行驶路线】,他记下了艾文的车牌号,还隐约看到艾文的副驾驶上有个人。
然后他的车坏了,追踪到此为止。
他拿着车牌号到车管所,车管所告诉他没有权限查这个车牌的主人。但如果是他出了车祸,这个车牌撞了他肇事逃逸,那他可以去报警,警察会告诉他相关信息。
此时,已经疯狂的崔佛决定制造一场车祸。跑到路中间,自己撞上了一辆汽车。而后一瘸一拐的到警局报案,称他被撞了,车主肇事逃逸。
但警察查询的结果,像一个晴天霹雳——警察告诉他,这辆车就是他自己的车。他在一年前就声称这辆车在一次车祸已经被撞毁了。
崔佛完全不能面对这个现实,在警察的追问下,他选择夺路而逃。
第五部分——真相
崔佛逃到下水道,才甩开警察。而在下水道分叉口,他再次面对左与右的选在。这一次,他还是走了左边。
这意味着此时的崔佛,还是没能逃出自己的幻觉。
他回到公寓,看见警车停在楼下,房东正在和警察些说什么。他知道自己不能回公寓,于是再次来到妓女丝缇芙家中。
丝缇芙照料了他,崔佛却受不了妓女对他那么好,他认为自己不值得,他告诉妓女“你不了解我”。丝缇芙为他做饭,而换衣服的崔佛在丝缇芙的衣柜中发现了属于艾文的靴子。
他看到丝缇芙的桌面上,赫然摆着那张艾文和雷斯诺的合照。崔佛感到受欺骗的暴怒,他指责丝缇芙是小偷、和艾文联合起来算计他。
丝缇芙指出,照片上的“艾文”,根本就是崔佛本人。而崔佛不能直视照片,他更加愤怒的辱骂丝缇芙,最终被赶走了。
但是,此时的崔佛其实已经预感到,他用来逃避现实的幻觉已经濒临崩溃了。他来到机场快餐店,寻找女招待玛丽亚寻求支撑。
结果机场快餐店根本没有玛丽亚这个人,服务员告诉他他每晚都一个人来这个,坐着发呆,从不说话。
崔佛依然不能接受,他叫骂着指责所有人都被艾文收买了,想陷害他。
他来到停车场开车,再次发现艾文和他的红跑车。崔佛立刻跟了上去。他追踪艾文来到自己公寓楼下,艾文的副驾驶上有人。
崔佛满心以为那是妓女丝缇芙,但是让他震惊的是,车上下来的人居然是小男孩尼古拉斯。
崔佛此时内心已经濒临崩溃,这个幻想是他不能理解的。但是,他还是上楼,回到自己家中,试图带走尼古拉斯。
他在于是发现了用匕首剃胡子的艾文,艾文明确的告诉崔佛,尼古拉斯已经死了、他的记忆是有问题的、冰箱上的便签就是他自己写给自己的。
崔佛不能接受艾文指出的真相,他和艾文搏斗,用匕首杀死了艾文。崔佛在房间里寻找,到处都找不到尼古拉斯。此时,他发现了流血的冰箱。他把冰箱打开,原来里面流血的是无数腐烂发臭的巨大鱼块。
崔佛盯着掉在地面的鱼头。此时,他已经想起来了,这些鱼就是他和雷斯诺一起出去钓鱼的收获。而那张“艾文”和雷斯诺的合照,就是他自己。
崔佛感到恶心。
他此时已经介于清醒和幻觉之间。他依然把艾文的尸体裹起来,回到了片头的抛尸桥段。
崔佛把尸体踢下斜坡,裹尸的地毯散开了。里面竟然没有尸体。而举着手电筒走过来的巡夜人,居然就是艾文。
“你必须解释这一切了。”艾文告诉崔佛。
崔佛也知道,是时候了。
回到家,崔佛放下手电筒。这手电筒正是他停电时自己用的、也是艾文手里的。艾文根本就是一个不存在的人。
他反复洗手,在镜子里看到冰箱上“你是谁”的便签,然后,他看见艾文站在他身边。
“我知道你是谁。”崔佛说。
午后1:30,他穿着炫目的靴子,一边开车一边用点烟器点烟,在下班必经的红绿灯路口,他低头点烟没注意闯了红灯,正好撞上一个男孩。他停下车,从车窗惊慌的张望。
男孩的母亲尖叫着跑到血淋淋的尸体旁边。66公路的挂饰吊在他的后视镜上,水塔在那个母亲身后。
一念之下,他选择了肇事逃逸。
他想起了一切车祸的记忆。
崔佛难以承受的倒在墙角,悲泣。一切都明了了,他拿过那张填字游戏的便签,填上了“凶手”这个词,画上了吊死人的简笔画。
他就是凶手,凶手应该吊死。
第六部分——救赎
崔佛收拾房子,捐赠了家具。包括留声机、玻璃碗、小丑盒子这些母亲的遗物。然后,再无牵挂的崔佛驾车上路。
艾文坐在他的副驾驶上,终于,又到了去警察局和飞机场的分路的地方,这一次,他终于选择了右拐,去警局。
步入警局,崔佛回头,看见艾文在警局外对他挥手。
他自首了。
“我只是想先睡一觉。”
被良知折磨得一整年不能入睡的崔佛,终于在拘留所里,得到了内心的平静。
梦中的崔佛,回到了车祸那天。他肇事后逃逸,从惊慌到计划退路。他驾车穿过那个隧道时,决定把事情掩藏到底。
从那个时候起,他就迷失了。直到他自首,才迎来了救赎。
——————————————————————————————————
哇噢,不能置信我居然打出来了………………嗯,剧情并不复杂,比起禁闭岛、穆赫兰道都简明多了。还是不能置信我居然打出来,啧,感觉自己胸前的红领巾更鲜艳了呢【并没有╮(╯_╰)╭】。
在一系列讲述精神分裂的影片中,患者的双重人格,通常会得到外化,由两名风格迥异、对比鲜明的演员分别表现。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如何使观众落入圈套,忽略掉贯穿影片中所有意义明确的指向性细节,从而忘记寻找两者之间实际上无处不在的联系。这一类故事接近让-克劳德·卡里耶划分的第二种故事类型:讲故事的人了解这个故事,而听故事的人并不了解。在这样的故事里,引起观众的兴趣并不特别困难,并不需要飞机坠毁或者大楼坍塌什么的(它们只是在浪费制片人的钱),只需要一点点神秘的不可知的因素就足够了。而在讲述精神病患者的影片中,这样的神秘因素通常来自于“叙述者”的想象空间,即代表其第二人格的主人公的某些不合理行为(比如,他的突然出现与消失,并且通常地,他在其他所有人的记忆里处于空白状态)。
当然,电影发展到今天的浩大规模,也许我们考虑这个问题的机会越来越少。曾经别致的叙事方式一再重复,而观众学会逐一识破影片中的种种陷阱,甚至他们从一开头就可以料想到结局(就像今天的许多鬼片那样,在观看之前,我们就可以猜到,它们大抵跟精神病或者犯罪心理脱不了干系),这时编剧所要面对的巨大难题就是,如何在已经有一个确定终点的前提下,持续而强烈的挑拨观众的神经。
在此意义上,《机械师》的做法,有一些是成功和值得借鉴的。与另一部同样描写精神分裂的影片《搏击俱乐部》不同,后者中实为一体的两个主人公之间,由始至终穿插了一个名为玛拉·辛格的女人,而导演谨慎地将“三人从未同时出现”这一细小而至关重要的细节抹得一干二净,从而轻松地将观众的通常性解读引向了误区。而《机械师》的主人公莱兹尼克比任何人都要忧郁和沉默寡言,由于沟通的极度缺乏,观众从一开始就不难猜出,莱兹尼克与数次出现的胖子(莱兹尼克臆想出的另一人格)其实就是同一个人。不得不指出,围绕着黑人的事件过于诡异和夸张,以及导演过分在意两人间的外型差异,大概就是导致此处叙事失败的根本原因。
幸好,并非没有挽救的余地。
人物设定,莱兹尼克是一个事业失败的小工人,生活枯燥烦闷,长达一年的失眠令得他骨瘦如柴。这个人物的设置一方面很大程度地切合了平常人的生活状态,另一方面又具备某些不可思议的成分,比如他为什么会患上严重的失眠症,这本身就足以引起观众的兴趣。而《搏击俱乐部》中,为了形成一个完整的反射结构,追根溯源的部分恰好被有意忽略掉了。有一个定义说,所有的故事都是关于所知和所不知的游戏,而故事的全部功能在于,潜入不知之中以发掘新的事物。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耶稣的故事总是被不厌其烦地翻拍,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观众在明知黑人男子与主人公是同一个人的情况下,依然不厌其烦地去寻找他的根源。叙事方式和故事本身是两件截然不同的事物,叙事有它自己的模式和技巧,而《机械师》中做得好的部分,是信息的隐藏与不断发掘(通常的做法是将前面反复出现过的小细节与真相的某种特性一一对应起来),以及冷峻阴沉的影象风格的运用。
《机械师》的视觉艺术,是写实而略微残酷的,破旧的房间、低沉的乌云,还有主人公干枯的身体,都宣扬着某种末世情绪。事实早已证明,这样的颓废作风,对于现代人敏感脆弱的神经,总能产生巨大的冲击。而最后的十分钟剧情,真正起到了挽救全片的作用——虽然它的到来晚得有点儿过分。真相的揭示实现了所有信息的重组,看似牵强的情节终于有了意义,而影片也因此免于流俗。
此时我们终于发现,早些出现在电影中的事件,很大部分都不过是主角的想象,出于自我保护的心理机制,而它们最终都成为了真相的暗示,且指向明确。这一点上,《机械师》的做法与《停留》类似,只不过后者的剧情架构基础是幻觉而不是想象,于是就更加怪诞荒谬。然而无论如何,关键在于,两部影片中最主要的故事,都发生在电影人物的脑子里,这与绝大部分动作片科幻片有着本质的不同,而观众(叙述接受者)在观看影片的同时,需要不断将自身获得的信息打破重组,于是从此意义上来说,故事又主要发生在观众的脑海中。
观众即是叙述者,又是被叙述者,因而生活中的部分情感体验,能够与电影交织重合。这就是为什么《机械师》一类的影片,即使结构混乱不堪、情节颠三倒四、内涵晦涩艰深,却依旧可以吸引我们的注意力,甚至进驻到我们内心深处的真正原因。
Fact
Reznik一年前意外撞死了一个小男孩,从此梦魔缠身,日渐消瘦。
他本能的想要减轻自己的痛苦, 于是他创造了以下经历来为自己开脱。
Delusion & Desire
1. Coffeeshop 里和waitress Maria对话,借用了他同hooker Stevie的对话内容, Maria对Reznik异常friendly和understanding, 其实是Reznik的心中渴望能得到被撞死小男孩的母亲能够原谅他。
2. 带Maria和她儿子Nicolas去游乐场,他把自己小时候和妈妈去游乐场的美好回忆幻想成是和这对母子游玩的经历,其实是他希望能够做出补偿。
3. 游玩中nicolas突发癫痫,Maria完全不怪罪Reznik, 还说“it's okay. it's not your fault. He won't even remember it. It'll be as if nothing ever happened”. 这是他最想听到的话。
3. Reznik到Maria家,两人聊天,Maria说他给自己的小费太多了,其实借用Reznik 给Stevie小费的桥段,是Renznik希望能在经济上帮助失去儿子的妈妈。
4. Reznik去警局报案肇事逃逸事故,明里好像是为了找到那个他一直在追查的胖子,实际上是反映了他想要去投案的心理。
5. Reznik跟踪神秘的胖子Ivan,却发现他杀害了小男孩Nicolas,说明了他心里最深的渴望是自己不是害死小男孩的凶手!
在一年无法入睡的痛苦中他渐渐在模糊自己的身份,也淡忘了自己的罪行(他的愿望)。但subconciously,他又不断提醒着自己是guilty的。
Guilty
1. 两次出现的“who are you?”
2. 多次出现的时间显示1:30, 事故发生时间
3. 他带小男孩去的鬼屋叫route 666,事故发生时摇晃着的装饰牌上写着route 66.
4. 他在鬼屋中看到的一只断手,母亲披黑纱在墓地前,上吊的人旁边写着“GUILTY”的牌子,有纸牌做的警察突然跳出来叫“stop”, 纸牌小男孩在路边玩球,被车碾过的肚穿肠流、蒙着白布的尸首。
5. 他在鬼屋隧道里对事故那天的flashback.
6. 他报案的逃逸车辆的车牌就是自己的车牌!
7. 他写下killer的猜字迷语。
8. 神秘胖子Ivan, 从全剧看,Ivan其实是Reznik分裂出来的,冷眼旁观着他所有秘密的另一个他。Reznik想受到惩罚,但却承受不起害死人命的罪名,他希望Ivan可以分担。可是Ivan毕竟只是个旁观者,他什么也没做过。就像Reznik想要找他出来作证的时候他每次消失的无影无踪,而线索照片,车牌最终都trace back到自己。
Lines,处处体现Reznik自责和想要自首的心情
1. Maria: "is someone chasing you?", Renznik"not yet, but they will when they find out who I am"
2. "a little guilt goes a long way"
3. "it was an accident. I am the one who's gonna live with it, not you."
4. "you cause the accident, not me."
5. “you are going straight to hell on route 666”
6. "I could kill myself for taking him on that ride"
7. “it was my fault. I was not paying attention”
8. “You ought to do something that faulty your memeries, pal. It might make your life a little bit easier.“
虽然好看,但有穆赫兰道在前,体现不出特别了!
《百年孤独》中曾有一段关于一种失眠症的描述,这种失眠发展到后来会导致失忆。虽然我没有过这样严重的失眠,但至少觉得这种事情是匪夷所思的。而本片主人公的境遇也差相仿佛,因开车肇事逃逸而背上了沉重的思想负担,从此开始睡不着觉,而失眠的每况愈下居然使他忘记了自己失眠的本来原因,变得形销骨立、疑神疑鬼。男主角瘦削的脸庞、高突的肋骨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莫大的心理恐惧,当然本片的诡异风格主要还是应该归功于悬念的设计,谜底看似呼之欲出,却又始终隔着一层迷雾,足足让人揪心了一百分钟。
抛开情节的巧妙不讲,这应该是一个关于内疚的故事。有人曾说,羞耻感的觉醒是由于尝了禁果而落到人类头上的最初而且最重的惩罚。如果不是特雷弗的肇事逃逸引发了他内心强烈的羞愧意识,他也不会因此而失眠了整整一年。所谓“为人不做亏心事,夜半敲门心不惊”,对一个具备高度道德意识的人来讲,隐瞒自己错事的结果就是在惶恐中度过余生。而且我们从男主角平日的行为来看,他是一个十足的“好人”,看到工友受到不公的待遇会仗义执言,会给机场的女招待多留小费,嫖妓也会跟妓女建立良好的感情,应该说他善良而充满正义感。他的缺陷在于懦弱,做错了事而不敢承认,还不断地寻找理由进行逃避,结果在逃避的过程中迷失了自己。他逃避的目的是达到了,但这却使他陷入了更深层次的痛苦之中,因为表面上他是忘掉了自己犯下的罪行,但潜意识中的罪恶感是不可能根除的。即便是大奸大恶之徒做了理亏之事也会内疚神明,熟悉武侠小说的人都会发现黄蓉、赵敏、韦小宝等人都很擅长利用人性的这一弱点对敌人进行打击。而对那些正人君子来讲,自我的谴责就足以使他们心智迷乱、羞愧难当,这就是为什么《生于七月四日》中汤姆·克鲁斯会因为误杀了战友而背负了一生的痛苦。
其实影片并没有正面描述他对责任的逃避,这当然跟保留悬念有关。影片的明线是特雷弗寻找自我的过程,“你是谁”这句话多次在对话中和纸条上出现。艾文这个人到底是谁?这是在揭晓谜底之前最大的悬念。特雷弗在不停的探寻艾文的身份,也是在不停的向自己所不愿触及的记忆靠近。我们可以看到,特雷弗对自我的逃避是多方面的。他想象中的艾文是个壮硕的胖子,与自己瘦削的形象相对;他幻想艾文是妓女的前夫,会对自己不利,把自己的一切罪责都转移到艾文身上;他还幻想被自己撞死的小孩的母亲跟自己是好朋友,小孩的死去或者是由于癫痫症,或者是为艾文所杀,反正跟自己无关,而且小孩的母亲也口口声声说不干他的事;他选择被别人的车子所撞,不仅仅是试图去查出艾文的身份,也是出于赎罪的愿望,一种因果报应的心理循环。但是无论他如何逃避,潜意识中始终存在着残留的印象,这就是纸条上出现的字母ER。不可否认这是他自己不自觉地写上去的,一方面他想完全逃离他的记忆,但另一方面又在时刻提醒自己有过不光彩的过去,两者之间不断交锋,从TUCKER、MOTHER、MILLER到KILLER,最后还是代表后者的艾文占了上风。真相毕竟是真相,不管你愿不愿意面对。
本片所描述的人格分裂跟《搏击俱乐部》很相似,同样是由于巨大的社会和心理压力把自己幻想成理想中的人物。当然《搏击俱乐部》的故事要更极端一些,也具有更普遍的社会意义。这样的片子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精巧的故事,更多的是一种对心理的分析、对人性的探求。知错就改这样浅显的道理是每个人都明白的,但是“三尺童子皆知之,百岁老人行不得”,自我总是最难战胜的。我以为编剧之所以为主人公选择了机械师这一职业,是为了暗示他虽然能够修理身外的机器故障,却对自己大脑中所出的问题无能为力。本片通过了深入的心理挖掘,将主人公对立的两方面人格进行相互拷问,从而深刻揭示了内疚所给我们带来的恐惧和绝望,这样的说理方法是最令我着迷的地方。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Qiao_Daddy。
Jensen
机械师 The Manchinist
Airport or Downtown?Death or Birth?
你的过去是否已经把你侵蚀得体无完肤?而你,是否对着镜子的时候,仍然能看到你可怕的过去,以及,你的自言自语.
<机械师>不是一个出色的故事片,但他绝对是会讲道理的片子,其中的道理看似简单,其实又很复杂:人究竟应该怎样去面对过去,特别是那些灰暗的过去.
其实记忆真的很残忍,他把人毁灭,不带一点痕迹.记忆藏在你的心底,和你如影随形,可是他又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你,鞭策着你,将你的痛处娓娓道来.
最初看影片的时候很可能会把他归结成惊悚片.确实,阴暗的气氛,瘦骨嶙峋的男主角,忧郁的眼神,沉重的死尸,滔滔的河流.一切因素都很有惊悚的气质:而他又像是悬念片,到底男主角为什么杀人?到底死人是谁?到底谁打着灯?到底有什么天大的秘密?导演设下了套子,只等着你去钻了.我也不能免俗地产生了种种问题,陷入了那个僵硬的陷阱.
导演的安排奇特而又平常.奇特的是,本是应该直接揭开谜底的故事,却在进行中并没有这个意思,他硬是要往迷幻的地方拉.而平常的又是,导演深谙吸引眼球的方法,懂得将这个套子越拉越大,陷入了更深疑问中.于是,他不免俗套地叙述起了故事.
这是一个阴暗地让人毛骨悚然的故事,可是导演却用着懒散的,事不关己的口吻,像顽皮的小孩,悠然地自我陶醉.他蓄意制造着场景,蓄意重复着道具,蓄意使用着灯光,蓄意伤害着观众.自然而又尖刻,摧毁着人们本就揪着的心.到底有着什么样的隐情呢?导演又卖起了关子.
喃喃自语的男主角,一张张离奇的纸条,一次次幻觉中的事件,一个个陌生而又熟悉的脸庞,现实与梦幻有机结合,这也正是影片的基调.从头至尾,一直重复着------
导演用了更接近黑白颜色的影像,摄影也极其精透.长短镜头的切换,特写,朦胧,意向,都表达得恰到好处,让你觉得多一分显得庸俗,少一分又是缺憾.诡异的构图,清晰破败的景象,有着旧式摄影的精髓.加上类似<闪灵>阴暗气氛的配乐,以及伤神的晦涩,让人隐隐约约间感到瑟瑟发抖.怪不得不是恐怖片,却把人们看得手心冒汗,像沉在了水底,喘不过气来。
影片就这样进行着,常见的铺陈路线,让人隐隐觉得其中有<搏击会>的影子,而导演也遵循着这个套路,不放弃任何一个耍宝的机会.而其中让人压抑得喘不过气的情节,又让我想起了<教父>,想起了意大利的黑手党,想起了广场上飞扬的鸽子,想起了红色圆顶的教堂.并不是黑帮电影,却把格调定得这么阴暗,难道是导演要向那些前辈们致敬?可用得着这么大费周折,把自己拍得四不像么?
的确,《机械师》不是<罪恶之城>,因为他在2004年就已经拍摄完成,而《罪恶之城》当时还在制作之中,导演也不是斯派克李,那个家伙离开了丹泽尔华盛顿之后,就找不到自己的风格.主角更不是布拉德皮特,人家忙着掏手枪,谈恋爱去了。这只是《机械师》,导演只是布拉德安德森,主角也仅仅是克里斯蒂安贝尔,都不是腕,却都胜似腕。
故事进行到这里,貌似到了喊停的时候,大家都已经明白得差不多了:其实,这只是幻觉,只是记忆,只是人们内心的挣扎,只是一个简单的事。可是如果这样的话,影片就终将流于俗套,而人们在观完影片之后,也仅仅会说:“这是一部不错的电影,不过遗憾的是,从头至尾都是一个气氛,永远都是一副腔调,而且,电影有很强烈的模仿《xxx》,或《xxx》的影子。”然后列举出一系列类似的影片。导演固然不会只将眼光放在这里,更不会甘愿让自己成为影史上的又一个牺牲品。于是,他在影片的最后爆发了。所以最后的十分钟,对于影片就更显得至关重要了。仿佛是戏中戏,将故事重新讲了一遍,急速得,闪过那些曾经的画面,没有留下只言片语,人们就在这样闪电般的奔跑中,重新体会这部电影的真谛,体会人性的涵义,也是从这时候开始,人们才真正地心悦诚服,原来,这个电影不一般。
这是个文艺气息很重的片子,不像是那些纯粹去赚钱的电影,噱头不多,导演和演员又是朴实无华。影片一直探讨的也是被大家反复咀嚼的人性问题。记忆在人的脑海中,到底是好是坏,他不断地滋养着恐惧,浇熄希望的火焰。
可是非常明显的,虽然不得不赞赏导演掌控全局的能力以及演员们出色的发挥,可是剧本的硬伤明显,具体情节不突出,对主题的升华不够,影片波澜不惊,故事起伏不大,这一系列的问题还是萦绕在影片的周围。好莱坞不乏好的导演和演员,制作和拍摄条件更是世界一流,但是剧本的匮乏问题现在也是愈演愈烈,以至于那些片商不得不将触角伸到国外,近几年《无间道》,《午夜凶灵》,《咒怨》等等亚洲的影片也被好莱坞翻拍,《达芬奇密码》这样的剧本被哄抢,这些局面的出现也绝对不是偶然。而如果让村上春树看到这部电影,他肯定会慨叹为什么好莱坞不找自己去给他们做编剧,因为这套子的故事太像《海边的卡夫卡》,同样的梦境与真实的转换,同样的记忆与现实的摩擦,只是村上的套子更大,大得足以让人迷失方向,而《机械师》的套子却这么小,连自己人都迷惑不了。我想,村上不写剧本的原因可能就在这里吧?他的套子这么大,美国人又怎么能理解呢?虽然他所钟爱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人写的,可轮到自己写时,那些美国人中意不中意,就是两码事了。当然,这仅仅是玩笑话。
在这里,却不得不提本片的男主角克里斯蒂安贝尔,此人大家都很熟悉,新一代的“蝙蝠侠”,好莱坞年轻一代中的佼佼者。个人认为,去年《蝙蝠侠》在市场与口碑上的双赢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此人的功劳,而他本人也是在十分适合演绎这种具有浓重的黑色意识的电影。他为《机械师》在两周内减肥三十公斤,这才能让我们在影片中见到那个永远都那么得tired,永远都浑浑噩噩的Trevor。他坐在机场休息室时迷离的眼神,他在家里擦拭地板时的恐惧,他点不着烟时的愤怒,他望着夹在机器上的断手的不安,他听说没有Ivan这个人时的惊讶.他把车停在路中间,仰望机场的信号塔,他迷失过去,想起了真相后的悲伤,他自首后,瘫坐在牢房时的如释重负。终于,他能睡个觉了。贝尔在影片中的表演堪称完美。他对待影片的态度更是认真,虽然好莱坞化妆术高明,可是那不合身高的腰围和明显的肋骨是怎么都欺骗不了的,为这样一部没有太大野心的电影毁容,贝尔也真是豁出去了。而其中看似不温不火的演出实则难度极大,因为人物情绪的跨度非常大,所幸贝尔将这些转换演绎得十分自然,沉稳中带着十足的爆发力。
影片从一开始就在不停地询问:“Who are you?”而在最后,男主角连续品味着:“I Know Who You Are.”算是给了这个问题一个答案。这个“You”指的是谁,其实已经很清楚。在很多时候,人们都在不停地寻找着,而到底在找什么,自己也说不出来。其实,他们只是在旅途中迷失了自我,想要找回的,也只是自己,可是又有多少人能意识到这一点呢?而那些意识到的,又有多少人愿意承认呢?人生如梦,梦没有终点,人生却终将结束,而如何结束这场梦,就全靠自己了。
影片海报上有这样一句话“How do you wake up from a nightmare if you are not asleep?”在没有看影片前,这只是一句胡话,现在,却终于明白了,这其中的悖论到底何在?诡秘的夜晚,有着同样诡秘的故事,而这些故事,终将不会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