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克里斯·派恩,扎克瑞·昆图,伦纳德·尼莫伊,艾瑞克·巴纳,布鲁斯·格林伍德,卡尔·厄本,佐伊·索尔达娜,西蒙·佩吉,约翰·赵,安东·叶利钦,本·克劳斯,薇诺娜·瑞德,克里斯·海姆斯沃斯,詹妮弗·莫里森 主演的电影《星际迷航》来自哪个地区?
爱奇艺网友:电影《星际迷航》来自于美国,德国地区。
2、《星际迷航》是什么时候上映/什么时候开播的?
本片于2009年在美国,德国上映,《星际迷航》上映后赢得众多观众的喜爱,网友总评分高达670分,《星际迷航》具体上映细节以及票房可以去百度百科查一查。
3、电影《星际迷航》值得观看吗?
《星际迷航》总评分670。月点击量51次,是值得一看的科幻片。
4、《星际迷航》都有哪些演员,什么时候上映的?
答:《星际迷航》是上映的科幻片,由影星克里斯·派恩,扎克瑞·昆图,伦纳德·尼莫伊,艾瑞克·巴纳,布鲁斯·格林伍德,卡尔·厄本,佐伊·索尔达娜,西蒙·佩吉,约翰·赵,安东·叶利钦,本·克劳斯,薇诺娜·瑞德,克里斯·海姆斯沃斯,詹妮弗·莫里森主演。由导演J·J·艾布拉姆斯携幕后团队制作。
5、《星际迷航》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答:科幻片电影《星际迷航》是著名演员克里斯 代表作,《星际迷航》免费完整版2009年在美国,德国隆重上映,希望你能喜欢星际迷航电影,星际迷航剧情:故事发生在的二十三世纪,人类的科技发展已经到达了可以星际旅行的地步。 2230年出生于瓦肯星的男孩史波克(扎克瑞·昆图 Zachary Quinto 饰),因为母亲阿曼达·格雷森(薇诺娜·赖德 Winona Ryder 饰)是人类,经常遭到同僚的嘲笑和欺负。父亲萨瑞克(本·克劳斯 Ben Cross 饰)是瓦肯星的一名外交官,史波克从小就不断地在严肃的瓦肯逻辑教育和他的人类情感之间挣扎。长大后的史波克遇到了同样怀着远大志向的柯克(克里斯·派恩 Chris Pine 饰),两人虽矛盾不断但通过种种任务考验逐渐开始互相理解。 企业号的老舰长是克里斯托弗·派克(布鲁斯·格林伍德 Bruce Greenwood 饰),舰员则包括医疗官“老骨头”麦考伊(卡尔·厄本 Karl Urban 饰)、总工程师史考特(西蒙·佩吉 Simon Pegg 饰)、通讯官乌瑚拉..
吐血震撼地观看了Star Trek,第二天竟然发现北京晨报评论星际迷航“沦为特效片”,且引用某“资深”星际迷评论ST11特效出众却漏洞百出。进一步举出尼诺等了25年才发动复仇战,对他闲着25年没事干表示不理解云云……
……
唉,看来有必要对ST11中并不新鲜的科幻理论进行一番梳理。
“红色物质”
红色物质是ST11的科幻想象,它能够做到在宇宙空间创造一个“奇点”。
“奇点”
奇点全称奇异点(ji1dian3)。它是空间——时间的具有无限曲率的一点。空间——时间,在该处开始、在该处完结。依据大爆炸理论,宇宙起始于一个奇点。同时,在物理学上,奇点也表示黑洞中心。
======在这里,引用“飞跃疯人院”的结论,关于奇点的发音,本人不是文字专家,暂以此为标准答案,不再讨论。之上我自己的错误留证,就不做修改了……谢谢各位。======
singularity
n.
单一, 异常, 奇异, 奇妙, 稀有
奇(异)点,奇异性
1.奇特; 非凡, 奇特的东西; 特性
2.[罕]单一, 独个
3.【物】奇点
物理上:一个存在又不存在的点
奇点(全称:奇异点):qí diǎn
英文:singularity/singular point
数学上:
奇点(全称:奇数点):jī diān
所有不满整体性质的个别点,在数学上都可以称为奇点。
如奇点出现在分母极限为0的情况,通常来说就是产生无穷大解的表达式,这种情况数学计算失效
如在数学的复变函数中,奇点的定义:若函数(复变函数)f(z)在某点z0不解析,但在z0的任一邻域内都有f(z)的解析点,则z0称为f(z)的奇点(singular point).
======
显而易见,史波克和沃肯科学院的想法,是在超新星内部释放红色物质,利用奇点制造一个大规模黑洞,吞噬掉超新星自身从而抢救罗慕伦。很不幸,它却沦为尼诺疯狂报复社会的致命凶器。
“黑洞”
宇宙中质量无限大的天体,它的存在已经被证明。它能够吞噬掉一切路过它的物质,就连光传播经过它也会发生偏折。接近黑洞中心,物质的质量会趋于无限大,时间会趋于无限慢。
“虫洞理论”
一种假说,认为黑洞是连接时空中两个任意点的入口。ST11中,黑洞成为了两个平行宇宙的连接点。史波克与尼诺在被黑洞吞噬的同时,穿越了时间与空间,来到了一个他与舰长不和的时空当中。
在电影中,史波克与尼诺进入黑洞前后相差一秒钟,由于黑洞中心时间迅速变慢,导致他们出现在第二时空相差了25年。
“平行宇宙”
一种假说,依据量子理论,时空存在无数可能性,那么,必然存在无数个拥有类似人和事的平行宇宙。ST11的故事基本平行于星际迷航系列故事的主线剧情,主线剧情二者基情无限,ST11两人势不两立。
---------科幻能力分割线----------
“心电感应”
沃肯族所拥有的能力,在片中年轻史波克利用心电感应,从死亡罗慕伦人的脑中获得红色物质与老舰长的位置。
“心电同步”
沃肯族所拥有的能力,老年史波克向年轻舰长讲述尼诺报仇的原因,但他同时带有“情感转移”的副作用,舰长詹姆斯在了解到故事原委的同时也获得了史波克的情感,包括二者的友谊。
-------------------------------
几处科幻想象的议论
---------
尼诺舰长驾驶的采矿船,居然具有穿透行星核心的强大能力,实在不可想象。类地行星半径基本为6000公里,当代的科学技术最深只能钻入地球不到2公里。如此巨大能量来源,想必尼诺舰长骑在太阳上。
片中一滴红色物质就能够引起一个行星塌缩,片尾处巨大的红色物质估计能够引起一个超黑洞产生,个人认为这个规模可以吞没数百倍的太阳系空间,企业号最终为了逃离射出了自己引擎,引起了能量暴涨,把企业号以超光速的速度弹射出去,企业号的引擎也牛B的不可思议了!
应该说,整部ST11科幻理论无懈可击,基本没有大的纰漏。如此优秀的电影也难怪在美国市场所向披靡,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转自我SPACE:nhttp://evarnold7.spaces.live.com/blog/cns!3C4928A5D97A0C8E!1073.entrynn——————先谈谈死忠——————nn终于,我能看懂《天才大爆炸》里关于《星际迷航》的几乎所有笑话了。我知道了“多数人的福祉大于少数人或一个人”的出处;我知道了克林贡人是怎么回事;我知道了瓦肯人的问候方式……这能说明我是《星际迷航》的死忠了吗?我想还不能。但是为了上周刚看完的《星际迷航11》,我补课看《星际迷航》之前的奇数电影和偶数电影;当我见了老友,就禁不住想伸出手指两两并拢的手掌说“LIVE LONG AND PROSPER”;当我看到《FRINGE》第一季大结局威廉•贝尔而大呼万岁的时候,我相信我的确是正在跨入《星际迷航》死忠TREKKER的门槛了。一切就发生在两周之内,奇迹吧?nn我到底能做多少死忠(或者伪死忠)?我是暴雪公司的死忠,所以我看《星际争霸2》发布会视频的时候极端羡慕在场欢呼的韩国玩家;我是GAINAX的死忠,所以我花了一年时间为《飞跃巅峰2》感怀……当然,我还是卡麦伦的死忠,所以我无比期待《天神下凡》;我是庵野秀明的死忠,所以我连《甜心战士》真人版都能忍受着看下来;我是EVA的死忠,所以我一帧帧地分析《新剧场版:序》;我是终结者的死忠,所以我为T4的北美败北而心灰意冷……我以为,做个死忠是世界上最划算的买卖,成本是一点点投入的时间和心情,收益却是无尽的快乐和期望(其实有期望更让人快乐),而风险嘛,顶多就是存在着失望的可能。岂不是空手套白狼的活计?如果我来设计一个人的幸福指数评估体系,我肯定会把死忠数量作为一大重要指标——越多死忠,越高生命质量!nn——————再谈谈星际迷航系列——————nn星际迷航有什么好?在说这个之前,我想先说说星际迷航有什么不好。nn首先,星际迷航系列虽然构架庞大,但情节设计如同温吞水。你看不到黑武士这样大起大落的悲剧故事,你看不到索伦这样绝对强悍的邪恶人物,你看不到矩阵这样形而上的世界观设定,你看不到T800这样撼人心魄的形象塑造……所以,近三十年来的电影银幕上,凡是《星际迷航》想与一线商业科幻巨制正面抗衡,基本上都是以卵击石,输得极其难看。nn其次,星际迷航系列(前十部电影)在硬件投入上几乎从来不是大手笔。所谓“硬件”,是指参演的明星、视觉效果、艺术指导等等。场景换来调去都是发生在舰桥里面,面孔看来看去就认得那七个成员,激光枪简直像是玩具枪,人一旦被打中就消失了,囧度直逼日本的奥特曼。至于视觉效果,妈呀,简直是走在时代的最末端,同大投入的一线大片比起来,寒碜得像B级片。nn然而,就那么充满山寨感的科幻系列,何以在美国积聚了这样庞大的一直影迷队伍?nn一是细水长流。“情节如同温吞水”的确是短处,但是一旦有时间作保证,“滴水穿石”的功力却不容小觑!近千集的电视剧集加上11部电影,比星球大战更早诞生,电视剧直到2005年才偃旗息鼓,新系列电影在今年又掀起狂潮,可谓长寿多多福!单靠任何一部电影作品或是电视剧,星际迷航都是拿不上台面的,但是一旦给她足够长的时间发展,都足以编织巨大的世界观、历史观、空间观、政治观和科技观网络,史诗感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网络一旦形成,自有“自投罗网”之人,慢性中毒便是如此。在这一点上,千集电视剧功不可没。我小时候的经验就是,觉得《星际迷航》动画版不够火爆,但是天天看下来后,反倒觉得有些离不开,因为摒除了戏剧化元素的故事,看得就是很亲切。nn二是硬科幻感。同《星球大战》比起来,《星际迷航》系列的科技观设定就严谨多了。而且设定倒是其次,最重要的是感觉很靠谱,很男人。我说“很男人”不是说里面的打斗场面飙满雄性激素,而是对科学术语的迷恋和科技感的营造到了偏执的地步。如果让一个女生看以下对话,估计她一定会发疯的:n“我们开始吧,离站。”n“史考特,找到引擎室了吗?”n“找到了。”n“准备。乌胡拉,替我接码头职员。”n“控制台读数。”n“控制台,企业号申请离境。”n“申请获接纳,离闸门有三十秒。”n“清除船索。”n“在此等候。”n“船索清除了。”n“后推进器。”n“谢谢,要四分之一动力。”n你说,看到以上没有八卦没有调情的对话,哪个女的不是要么昏昏欲睡要么落荒而逃?但是男性不一样,男性看得爽极了!这是一种女性永远无法体会的控制机械的满足感——机械模型越复杂,控制程序越繁琐,男同胞们心里就越爽。可以说,《星际迷航》系列的主要卖点就是科技感的营造和体验,它是各种科幻设想的练技场,它是男性星空情怀的大释放!在这一点上,几乎没有一个科幻大系列能够做到如此偏执,无论是《终结者》还是《回到未来》,无论是《黑客帝国》还是《星球大战》,科幻感都让位于戏剧冲突。只有《星际迷航》能够做到如此的坚持:让电子干扰也能成为一大戏剧矛盾!nn三是政治理想。其实《星际迷航》里所有的科学问题、人性问题都是创作者政治理想的体现。总结下来有这么几点:A,宇宙众生皆平等;B,绝对的未来乐观主义;C,人性仍然会不断进化且值得歌颂;D,科技发展可以解决一切生存问题;E,完善的程序可以超越个人的缺陷。你看看,无非是基督教教义、科技崇拜论、性善论、法制理想的超现实理想版本。所以,贫富差距?全球变暖?资源匮乏?能源危机?金融风暴?猪流感?对不起,这些在《星际迷航》的世界观里都不是问题!正如我们现在的文明不再害怕普通感冒一样,《星际迷航》坚信未来的人类不再害怕任何生存困境,将来的文明一定能够超越现实所有的困难。实话实说,这种乐观得有些过头的理想不仅契合了美国人的脾性,而且正在继续深远地影响着美国人的现实政治观。我不禁要揣测,美国人这样无缘由地支持消费主义、这样肆无忌惮地消耗全球环境资源,是不是真的受了《星际迷航》的影响?他们不会真的相信总有一天飞船可以以“曲速”到达银河边缘,真的相信活体生命可以瞬间传送,真的以为无限量生产食物的复制机在技术上完全可行吧?但不管怎么说,没有人能否认,《星际迷航》里描绘的世界很迷人。nn四是人物塑造。在此我要慎重提出一个假设:EVA里的女神绫波丽的设定,就是照着史波克来的!不相信?你看,都是有异于常人的外表、毫无情绪的冷面、外冷内热的内心、不同种族的血缘,不仅都牺牲过,而且都复活过!!!所以,我在看老版史帕克时,内心竟然涌动着一种怪异的情绪!觉得绫波丽就藏在里面!当看到《星际迷航2:可汗的怒吼》最后史帕克自我牺牲时,我眼前简直就浮现出了绫波丽的泪水和微笑!天啊!而柯克船长,有一点点机敏,有一点点自负,有一点点冲动,有一点点大条,活脱脱的明日香!可见这柯克和史波克这两个人物塑造得有多经典!只不过后来变态的GAINAX让明日香和绫波丽相互纠结……而只有《星际迷航》,让冰与火成为并肩作战的战友和生死相托的挚友,温温暖人心。渐渐的,我希望以柯克和史波克的友谊为核心,麦考伊、乌胡拉、苏鲁、史考特、契诃夫这个团队永远不要散伙,永远在舰桥里驾驶着企业号飞向太空……nn——————下面再谈谈电影——————nn很好玩,《星际迷航》共拍摄了11部电影,前9部都是遵循着偶数集比奇数集精彩的规律。nn《星际迷航1:星空奇遇记》STAR TREK:THE MOTION PICTUREn作为开山之作,这片子的无聊程度我简直不想多说了……大BOSS竟然是自摆乌龙;并不精彩的特效镜头竟然长得让我无所适从。大哥,你又不是库布里克!而且,那个服装设计……这是三枪牌内衣秀吗?(见下图)n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263913233/?post=ok#lastn 评分:2nn《星际迷航2:可汗的怒吼》STAR TREK II:THE WRATH OF KHANn毫无疑问,这是前十集中最经典的一集,因为——史波克死了!这一瞬间成为《星际迷航》史上最经典的段落,最简单的伎俩获得了最直接的成功!你看20多年后,《天才大爆炸》里的谢尔顿等四个NERD仍然能够背下这催人泪下的台词:“THE NEEDS OF THE MANY OUTWEIGH THE NEEDS OF THE FEW OR THE ONE(多数人的福祉比少数人或一个人的重要)”。(见下图)n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263913270/#next_photon本集中还有一个经典的故事就是“小林丸号”的测验,该模拟测验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其设计的宗旨是让年轻的学员体验死亡的恐惧。除了柯克,没有其他学员通过这场测验,因为他修改了测验程序,也就是作弊了。这个测验的故事成为一条伏线,经过史波克的死亡而得到升华,提升到青春与衰老、活着与死亡的哲学命题,可以说是所有系列电影中立意最深刻、丰富、隽永的一集。而“小林丸号”测验的故事在最新的第11部电影中得到了具体的体现。n评分:4.5nn《星际迷航3:寻找史波克》STAR TREK III:THE SEARCH FOR SPOCKn史波克复活固然让人无比欣慰,但是仍不能改变这部电影乏味的情节。不过相较来说,这已经是奇数集中最具可看性的一集了。插一句,少儿版的史波克实在是太萌了……真想拧一下他脸蛋。本集由老史波克的扮演者莱纳德•尼莫伊指导。n评分:2.5nn《星际迷航4:抢救未来》STAR TREK IV:THE VOYAGE HOMEn这集……有点扯蛋……为了拯救地球,企业号成员们必须回到21世纪,把鲸鱼带到未来。不过本片观赏性极佳,笑料不断,自嘲得可以。本片仍然由史波克导演。n评分:3.5nn《星际迷航5:最后战线》STAR TREK V:THE FINAL FRONTIERn一个长得像萨达姆的瓦肯人,为了追寻上帝而控制了企业号大部分船员。结果找到的“上帝”是冒牌的,于是这个瓦肯人为了救大家而死了。你说情节傻不?这电影由柯克船长的扮演者威廉•夏特纳导演。看来在《星际迷航》系列中,导演这位子和企业号舰长的位子一样,运气好就可以坐上去啊!n评分:2nn《星际迷航6:黄金国度》STAR TREK VI:THE UNDISCOVERED COUNTRYn这集终于回到史诗题材了,克林贡人和星际联邦和解!体现了伟大的“世界大同”理念,故事也有板有眼有起有伏,蛮好。里面的视觉特效也跟风T2,冰冻星球上的女囚犯的变身镜头挺考究。企业号初代成员告退历史,让人有些唏嘘。n评分:3nn《星际迷航7:星空奇兵》STAR TREK VII:GENERATIONSn本片看点多多,柯克船长和其后任皮克船长共同出演;柯克船长死了两次;“疯狂修女”黑人女影星兼星际迷航死忠乌比•高拔参演……然而不幸的是,这是奇数集,你明白我意思了吧?而且如果换做是我,我绝对不会像柯克船长那样放弃乌托邦人生的机会的。那多美妙啊!如同矩阵。n评分:2.5nn《星际迷航8:第一次接触》STAR TREK VIII:FIRST CONTACTn有人说这是最精彩的一集,我想说的是这是当时特效最精彩的一集,论故事经典程度还是不及《可汗的怒吼》。里面出场的博格人挺恐怖,结合了电子机械与有机体的生命形式,没有个人意志,只有集体意识,组织形式上颇像后来的《移魂都市》里的外星人,繁殖能力又像异形,肉体存在又有点像终结者。而回到过去守卫历史上的“第一次接触”故事固然奇特,但是要做到完全不干扰历史进程好像又不可能。编导那时候还没想到蝴蝶效应吗?n评分:4nn《星际迷航11》STAR TREKn刚刚上映的第十一集《星际迷航》对于《星际迷航》系列的意义,我相信用“咸鱼翻身”已经不恰当了,而应当是“扬眉吐气”。因为按《星际迷航》系列的社会影响力,早该在大银幕上掀起这样的旋风了,可惜从来没有——一旦谈及大屏幕,星际迷们向来挺自卑,顶多说说《可汗的怒吼》,但没有一部能够在制作、营销、票房、口碑上真正与星战相抗衡——而这个“懊糟”的局面已经被这第十一集前传电影“雪耻”,所有的星际迷可以傲然宣告:全“世界TREKKERS和TREKKIES从此站起来了!”n不过平心而论,第十一集《星际迷航》的故事并不是很好,悬念设置甚至不如《柯洛弗档案》,更别说和《迷失》比。柯克和老史波克在冰冻星球上的相遇实在太过巧合,令人难以置信;史波克和乌胡拉的爱情似乎没有必要;史波克竟然会打架,这个变动会削弱史波克的性格魅力;瓦肯人大灭绝的情节也让我有点消受不起。但是故事弱归故事弱,经典角色的魅力远远超过了故事所能提供的快感,每每看到角色报出熟悉的名字都会带来一阵的感动,这部《星际迷航》足以让爱她的人流连忘返。n更棒的是视觉特效、音响效果和动作设计,绝对第一流水准;画面完全不按照地心引力的规矩来,大大改变了以往电影《新闻调查》一般的画面风格,在IMAX银幕上看的时候,那可叫一个爽!n由此不得不佩服J.J.阿布拉姆斯,这个营销鬼才把自己擅长的东西完全奉献给了《星际迷航》(包括字幕的字体,从《迷失》到《迷离档案》到《星际迷航》,这个字体已经成为他的标签了),而且我相信这已经跃升为他目前最成功的作品。n营销该怎么搞?我想下面两张图可以对我们有所启发:n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263913241/#next_photon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263913258/#next_photo n上面的两张图,分别是J.J.阿布拉姆斯的美剧《迷离档案》第一季的最后两集的截图,一个是TREKKIE在问候“LIVE LONG AND PROSPER”,一个是老史波克的扮演者莱纳德•尼莫伊客串出演全剧最关键人物威廉•贝尔。你知道什么是最好的预告片吗?JJ给我们狠狠上了一课!n评分:5n
———————— 9年后的统一道歉的分割线 ————————
这文章是9年前写的,犯下一个直男癌错误,9年来收到了很多豆友友善的批评。前几天有豆友提醒,在此以分割线的形式认认真真道歉一下:LZ我真的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这个错误是:9年前的我觉得《星际迷航》的硬科幻感只有男生才会爽,女生看了会发疯。
这是不可原谅的错误。很多女性豆友(当然男性也有)指出,这个说法让她们感受到了冒犯和不尊重。在此我郑重道歉!
大家的回复让我认真意识到:爱好科幻,或者爱好任何值得爱好的事物,对所有人来说都是美好的一件事,都不应该贴上标签。性别标签是不应该的,其它地域、种族、年龄的标签页都一样不对。这个说法在当今舆论场或许又容易被贴上“政治正确”的标签,好像不喜欢过度的“政治正确”变成了另一种“政治正确”。但对于这一篇小文来说,政治的不正确的确给大家带来不悦。所以我要道歉。要在回复里道歉,也要在文章末尾加这么一段道歉。
也有好心的豆友说,把文章改了就是。但我一直没改,因为两个小理由:一是回复里大部分在讨论这个,改了文章,这些回复就让别人觉得有些莫名其妙了。二是改了正文,总觉得有些不够堂堂正正。错就是错,我知错。并且把错误晾出来晒,提醒自己。偷偷摸摸改了,这个错误就不再出现在网络上了,总觉得很亏欠,虽然不知道具体亏欠的是谁。就像小偷良心发现把偷的东西悄悄放回去,总不如直接向主人道歉来得光明正大。
最后,如果大家还想进行批评,尽管继续批评就是,我也继续认真接受。唯独怕的是,这文章除了这个话题,一无是处。事实上,9年后再看本文,很是中二和幼稚,惭愧得有点看不下去。这个倒给我更大的删文的动力。大概就是因为即使人到中年,仍然不断在长大吧!
2018年7月
5月初才在北美上映的《星际迷航》在IMDb上评分为8.5,Top 250: #64 。这个评分搞得我今天坐进电影院的时候怀着无比的崇敬,之前朋友告诉我,你要是死忠fan的话这片子能让你高潮迭起,光是见到Spock青涩的少年模样就会掉下泪来,看到“USS Enterprise”的标志更会屁滚尿流了。可惜我不算是铁杆“星fan”,没那么兴奋。看完后觉得J.J. Abrams剪片子确实挺牛的,镜头的独特运用,光与影和面部细节的融合都很有未来味道,片子很不错,但是没有不错到上映才一个月就进了Top 250。仔细想想估计是被那帮死忠fan们一个个无理由无条件的10分给忽悠了。大片看完了,高潮余韵中,咱还是来把严肃的,寻一寻《星际迷航》系列背后的精神本源。
“我们选择登上月球。我们选择在这个十年内就登上月球不是
因为它简单,而恰恰是因为它的艰难。”
——约翰·F·肯尼迪
1962年9月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美国总统肯尼迪说了上面这番话,宣布全面推动美国登月计划,14个月之后,肯尼迪遇刺,7年之后,1969年,阿波罗11号登月成功。
同样是在六十年代,66年,一部名为《星际迷航》的电视剧开始在美国播映,这部“观念超前”的剧集除了打破种族、性别的歧视之外,某一集中甚至出现了两位女性亲吻的镜头。这样“怪异”而又缺少动作场面的剧集只有短短三季就匆忙收场。
2009年,《星际迷航》系列的第11部电影上映,除了它前面的10部电影,它的家族里还有7部电视剧,包括后来的trekkies(《星际迷航》死忠)们称之为“The Original(初代)”的那部1966版《星际迷航》。
是什么让一个虚幻的世界存活了43年呢?是冷战的背景与暗示?是超前的人文观念和角色关系?是宏伟的历史设定?是场面和动作?是投资者的大笔美元?
类似的问题也可以在700年前问出:在1299年,马可波罗写完他那本著名的游记之后,到1497年葡萄牙人伽马带领舰队到达中国,这198年间,是什么让一个虚幻的东方世界成为船长们心中的梦想与黄金之国呢?
“ 宇宙,最后的边疆。这是星舰进取号的航程。它继续的任务,是去探索未知的新世界,找寻新的生命和新的文明,勇敢地航向前人所未至的领域。”这是每一集《星际迷航》电影和电视剧都会出现的句子,它或多或少的回答了上面的问题:探索新的边疆,航向前人所未至的领域。这是500年前那些航海家们克服饥饿和风暴的动力,是肯尼迪决心启动阿波罗计划的原因,也是《星际迷航》在43年间聚集了众多trekkies的精神核心。
进取,探索,新的边疆,无论结果是和平还是战争,是掠夺还是结盟,是征服还是被征服,“探索”与“冒险”本身浓重的雄性荷尔蒙味道就让人心潮澎湃,而《星际迷航》正诞生在上世纪那个繁荣而浮躁的六十年代:战后婴儿潮出生的臭小子们都到了荷尔蒙激增的时候,他们急切地想要改变这个世界,他们也最轻易地被现存的世界所利用。于是,中国有了文革,法国有了五月风暴,美国有了嬉皮士和马丁路德金,有的事情变好了,有的事情变坏了。登月肯定算是一件好事,不过就算是阿波罗计划,恐怕也逃脱不过浮躁与喧闹的气味——如果没有苏联人的刺激,肯尼迪也不会肾上腺素激增想要登月。
这就是《星际迷航:初代》诞生的背景——正经点说,这是美国人在和平与繁荣中面临内外挑战的转折时代。不正经点说,这是一个全世界都沉浸在雄性激素里的时代。
《星际迷航》从上到下都烙满了荷尔蒙过剩的印记——好吧,是激荡年代的印记。首先,它的主角舰:进取号(Enterprise 又译“企业号”)和1960年下水的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航母同名,这个“同名”不是它们都叫“Enterprise”,而是更加夸张——它们都叫“USS Enterprise”,“USS”是什么意思?现实世界里,USS是指“美国军舰 United States Ship”,而在《星际迷航》里,它的意思是“星际联盟军舰 United Star Ship”。想想看,一部星际探索主题的电视剧,主角舰却和海军军舰同名,毫无疑问充满了美国大国沙文主义的暗示,充满了攻击性和侵略性,更让人想起以坚船利炮来掠夺新殖民地的大航海时代。
再说说《星际迷航》的那句著名的“宇宙,最后的边疆”,这句话耳熟吗?熟悉肯尼迪的人都知道,肯尼迪作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一位总统,施政纲领就是“新边疆”(New Frontier),他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接受总统候选人提名时发表演讲说道:“我们站在新边疆上——一边是破碎的希望与梦想,是未知的机会和危机中的信仰。另一边是科学与太空的未知之地,是和平与战争的未定之数,是愚昧与偏见的未解之题,是贫穷与暴富的未平之患。”何为“新边疆”政策?简而言之就是:减税、增赤字、争霸、上月球。猪湾搞古巴没搞定,打越南“中道崩殂”,“新边疆”中的政策对后世影响不可谓不大,但真正实现的却不多,“上月球”是其中一个,而这样的“新边疆”烙印,当然也盖在了《星际迷航》的身上,《星际迷航》剧情的主线就是探索未知的领域,不断开拓未知的宇宙,不断冒险,不断延展 “新边疆”。
说到了“新边疆”与《星际迷航》的关系,就更要说说冷战在这个科幻史诗中投下的影子。我不得不很遗憾地说,在《星际迷航》这第11电影中的那个大反派,Nero,他的种族罗慕伦人在最初的设定中很有可能就代表中国人……了解过《星际迷航》背景设定的人肯定不会对此感到惊讶:既然星际联盟和瓦肯人(就是那个尖耳朵的民族)是盟友,而罗慕伦人和瓦肯人又是同一个祖先,这种关系当然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台湾、美国、中国三者的关系……当然,说它是北韩、韩国、美国的关系也行。而《星际迷航》里另外一个大反派种族克林贡人,据称是影射苏联人。更有趣的是,星际联盟和克林贡人进行了长时间的冷战并且划分中立区,这毫无疑问是现实在科幻作品中的反映。
冷战、探索、冒险、战斗,这些充满了雄性味道的侵略性概念,从茹毛饮血的人类文明深处飘渺而来,深深融汇于《星际迷航》的血液之中,让《星际迷航》变成了一部宇宙中的大航海史诗,这才是《星际迷航》的精神本源:睾丸酮和肾上腺素的大量分泌——相信我,我是严肃的。没有人能够否认雄性精神在人类探索未知领域方面——无论是在远古时期还是在丝绸之路上,在大航海时代还是在航天飞机时代 ——起到的推进器作用,无论它的本质是好斗还是贪婪,它让我们走到了现在。
不如就到这里吧,不要去夸奖探索精神在历史长河中为我们文明之船的远航提供了怎样的动力,也不要去慨叹征服与战争的悲剧又带给了我们怎样的痛苦和伤痕,更不需要探讨那些虚构的幻想的故事是否真的能为我们未来的“第一次接触”提供参考,简简单单,坐进影院,我们只需要知道,进取号开始了新的征程(翻译:派拉蒙开始了新的捞钱),想放松下刺激下,上船吧!
至于屏幕前那些trekkies,听说他们有三种前途,第一种是成为比尔盖茨那样的书呆子富翁,第二种是成为NASA的书呆子科学家,第三种是成为电车上的书呆子秃顶怪蜀熟。无论如何,在电脑屏幕前的你,是不是第一次发现了原来《星际迷航》可以这么Man呢?
Live long and prosper!
* 中文引进版“Enterprise”译为“企业号”,在本文中我全都译为“进取号”。
* “Star Trek”翻译成《星际迷航》
* 本文中肯尼迪演讲部分为作者自译。
* trekkies:《星际迷航》死忠影迷
* Live long and prosper!源自瓦肯人的致意礼节,在影片中出现过,伴随着的是那个著名的手势。
可能是没有经历过大航海时代,亚洲国家的文化可能很难真正体会Star Trek中探索宇宙未知的那种激动和乐趣。也许是人们很大程度上将宇宙探索看作是冷战的副产物,随着铁幕倒下的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几个雄心勃勃的宇宙计划,还有大众文化对太空的向往。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书店的科幻区货架上开始爬满了法师、精灵和魔兽;星球大战系列甚至被排放到了怀旧区;发狂的计算机网络、肆虐的病毒和微生物成为硬科幻的主角。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是伴随着俄罗斯“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停机库的天棚一起坍塌下来的吗?是伴随着NASA从一个梦幻般的机构逐渐堕落为军方的爪牙并且沦落到靠渲染中俄军事威胁才能从国会要来钱的时候吗?
人类似乎出奇地满意于自己的摇篮里。不,也许并不是满意,因为在Matrix、G病毒的背后,能看到了人类的焦虑和癫狂。
刚才,在IMAX的巨幕下度过的两个小时,让我重新找回了这种失落的激动,让我重新开始意识到星空不是一块点缀着白点的黑布,而是无尽的空间和可能,是永恒的时间与神秘。
无声的太空激战,warp引擎的技术细节,传送器上要配合“海森堡”补偿器使用才会稳定,一群由语言学家攒出来的Klingon文… Star Trek,是这样一部极力追求幻想的科学正确性的作品。它影响了很多的人,且不说NASA的大部分宇航员都声称自己是因为ST才选择了探索星空的职业,就连翻盖手机的始作俑者的Motorola的设计师都坦言,他们第一款翻盖手机实际上是受到ST中三录仪(tricoder)的启发。
近二十年来硬科幻题材的变化和科幻题材本身的衰落,以及魔幻/奇幻题材的兴起。一方面是由于科学前沿的焦点由太空探索向生物、IT的转换;另一方面也可看作随着冷战对抗的结束,人们不需要彼此结成国家的形式,利用集体的力量来保护自己。因此,一条星舰上几百人,真正有剧情的只有舰桥里的几个人。这样的有点权威主义的组织结构便不如魔法英雄一人扭转乾坤那么吸引人。随着个人主义+自由经济的兴起,舰桥里那些博学多知近乎于科学家+哲学家的主角已经不再受到额外尊敬,他们大多沦为英雄故事中的支撑性人物或者在交给主角某种强力武器后就领了便当,更有甚者如终结者或生化危机里那样科学家被描绘为人类自我毁灭的编织着,当然更多的是像big bang theory里的科学家一样沦为有那么一点点可爱的笑柄。
在冷战的时代,无论是东西方的人们,对战争的恐惧是生活的主题,同时也将生活变得更简单。在恐惧之余,人们也有时间,同时似乎也有意愿去想象一个完全平等,消除了战争、贫困和疾病的地球。Enterprise舰桥中的亚裔舵手Sulu,俄裔武器官契科夫,非裔女性通讯官Uhura和让人不得不注意的长耳朵Spock就是那个压抑的时代人们的美好乌托邦。
而现代的人们,生活在相对稍好的世界里,大部分人实际上都可以几乎完全掌握自己的命运。但在面对生活的无尽可能和更多的挑战之余,幻想出来的却是对末日僵尸和杀人网络的焦虑,或者完全虚无的奇幻和穿越。看来每个时代都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哦耶,狄更斯先生,您一直都是对的。
慨叹人类丢掉的这个伟大的梦想之余,也注意到我们个人成长的道路上所抛弃的一个个理想。我们心智的成熟背后的代价,看来要远比我们想象的还大。
仰望星空吧,同学们,至少今晚…
Jensen
有一年我去西雅图,在太空针塔转得无聊,只好去逛塔下的“科学博物馆”。说是科学,其实根本就是科幻,一只老版《I ROBOT》电影中的铁皮机器人站门口迎客,穿越故意搞得幽深曲折的小廊,好家伙!尤达大师、欧比旺、小机器人C-3PO……咳,我也就认得这些,还有更多更多科幻作品中的虚拟人物。乔治•卢卡斯当封面的《时代》周刊也要放橱窗里做为珍贵史料,美国人历史不长,反倒鸡零狗碎都要珍藏陈列。我花了很长时间翻看留言本,封皮上写:“你心目中的机器人是怎样的?”一个幼童稚嫩的线条画,一旁标注:能打扫卫生,能做作业,能遥控打开电视机;还有一个龇牙咧嘴的铁家伙,上写:泡妞高手机器人。然后我翻到了那幅彩色漫画:每一丝线条都精雕细琢,再覆上浓烈的油彩,可以想见一个胡子拉碴的宅男极客,花了一下午站那儿仔细描摹,站得腿都酸了,画下了一个穿着蓝色紧身衣、留童花头、眉毛上扬、耳朵尖尖的怪人,然后在右下角很潇洒地大笔一挥:“Mr. Spock”(史巴克先生)。
史巴克先生是美国科幻系列片《星际奇旅》的灵魂人物,他是个混血儿,一半瓦肯星血统,一半人类血统,小时候老喜欢拿一只绒毛怪物玩具,被小伙伴欺负过,有点心理阴影,长大了在探险银河系的星际舰队当科学官。他克制、忧郁、看重荣誉,经过生生死死,跟父亲达成了一种既竞争又依恋的心灵隐秘关系。史巴克先生深得人心,曾荣登“美国电视史上50位最伟大人物”之列。这位怪先生有此殊荣,跟《星际奇旅》的风行有关,电视系列片1966年在NBC首播,套了军事科幻片的旧壳,却与前辈的阴郁截然不同——一反核爆炸、善恶决战场、宇宙末日等主题,而是个乐观的银河系探险片,“带着50年代的余韵,将60年代的欢闹燃到沸点”。至今《星际奇旅》已播出了726集、改编成10部电影、上百部小说、无数游戏玩具等衍生产品。
最近第11部《星际奇旅》电影要上映,星际迷(都有了专门称号:Trekkies)又心中小鹿乱撞,先是发现了史巴克先生与他们亲爱的奥巴马总统有些相象:都是混血儿,都有沉稳风度,还共同长了对与众不同的长耳朵。新电影到底怎么拍,更是急不可耐,拼命搜集剧透,刺探剧照,或者干脆自己动手肆意改写做个“粉飞客”。
电影的导演J.J. Abrams也是电视剧集《迷失》和《Fringe》的创始人,《连线》杂志5月号给他做了个封面,J先生亲笔写文章一篇,叫《论神秘》,一丁点剧透都没有,主要讲了两件事:以往你到唱片店买CD,对店员说:“对对,就是正在播的这个”,他递过来一个木盒子,你在里面翻找,总有意外发现,现如今你在iTunes上乱点一气下了好多歌,却再也没有撕开唱片封套时的惊喜。另一件事,是他年轻时候迷恋任天堂,把看到“超级玛丽”通关界面当成毕生最重要的事,有一天他铁了心要打通关,超级玛丽已有20条命,却卡在了一片云那里,他跳啊跳,只剩下10条命,同伴打了个求救电话,拿到一条秘籍,他又跳啊跳,只剩下5条命,5条!他气急败坏,冒死再试,终于,只剩最后一条命的超级玛丽通了关。可是,他如此沮丧,忘记了观赏那得之不易的通关界面。J先生讲这两件事的意图,是告诫星际迷别急,别急,在这缺乏耐心的时代,即便你是个疯疯癫癫的科幻迷,或者站在潮流前端的极客,有时也该有点古典情怀:触摸有质地与纹理的实体,尊重繁复冗杂的过程,谦逊地在开始与结束之间等待,或者,按我的理解,以饱含神情的姿态在博物馆里,一笔一划描摹出喜爱的虚拟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