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虹,姜明,韩兰根,殷秀岑,万籁鸣 主演的电影《铁扇公主》来自哪个地区?
爱奇艺网友:电影《铁扇公主》来自于中国大陆地区。
2、《铁扇公主》是什么时候上映/什么时候开播的?
本片于1941年在中国大陆上映,《铁扇公主》上映后赢得众多观众的喜爱,网友总评分高达3087分,《铁扇公主》具体上映细节以及票房可以去百度百科查一查。
3、电影《铁扇公主》值得观看吗?
《铁扇公主》总评分3087。月点击量642次,是值得一看的动画片。
4、《铁扇公主》都有哪些演员,什么时候上映的?
答:《铁扇公主》是上映日期:上映的动画片,由影星白虹,姜明,韩兰根,殷秀岑,万籁鸣主演。由导演万籁鸣,万古蟾,万涤寰,万超尘携幕后团队制作。
5、《铁扇公主》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答:动画片电影《铁扇公主》是著名演员白虹, 代表作,《铁扇公主》免费完整版1941年在中国大陆隆重上映,希望你能喜欢铁扇公主电影,铁扇公主剧情:唐僧师徒四人赶奔西天,渐觉热气蒸人问及乡里,才知此地唤做火焰山,无春无秋,四季皆热,山周围八百里火焰。受阻于火焰山,孙悟空、猪八戒到翠屏山芭蕉洞找铁扇公主公主借灭火的芭蕉扇,铁扇公主不肯借予。孙悟空变只小虫钻进铁扇公主腹内大闹,结果拿到手的是一把假扇子。猪八戒又化作牛魔王的模样从铁扇公主手中骗到真扇。牛魔王这时正在跟狐狸精寻欢作乐,听到扇子被抢走了,赶紧回到家中,接着又化作孙悟空的模样从猪八戒手中骗回扇子。影片结尾,悟空和八戒,以及乡亲们联手打败了牛魔王,终得宝扇,扇灭火焰山的烈火,登上取经的路程。影片中的牛魔王其实“日本鬼子”的影射,正值抗战时期,万氏兄弟想借此片鼓舞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
这部号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立体声动画长片,在上映六十几年过后的今天来看,依然是妙趣横生。
许多有趣的创意,例如片头师徒四人到了炎热的火焰山,八戒热得摘了自己的一只耳朵来扇风,让人感到一种特别的诙谐,即使到了充满着冷幽默的现代社会,还是让人觉得,好妙的想法。
制作也相当精美,片中角色唱歌的时候,字幕上面跳动着一颗小球,唱到哪个字就弹到哪里,隐隐有唱K的意味。歌词也非常浅白洗练,还带着民间幽默,特别特别亲切。
配音倒是个小败笔,查了点资料,说是当时请来了白虹、严月玲、姜明、韩兰根、殷秀岑等名角配音。感觉总带着一股放不开的文艺腔,让人感觉特别的“端着”。尤其是唐僧的台词,完全是政治色彩和教化语言,让人听着很不舒服,星爷的大话西游里那个啰嗦的唐僧形象,莫非就由此片中的唐三藏得来的灵感?这丫简直太腻歪了。不过放在当时中国的时代背景下看,还是可以理解的。
从这部片子里能看到很多东西,比如中国传统的水墨山水,人物的阴阳画法,京剧过场的插科打诨,传统剪纸艺术,等等。用现代的话说,是一部很有技术含量的动画片。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能拍出这样高水准的动画,真是件值得自豪的事。
而反观现在的中国动画,不禁有个疑问,为什么有了这么好的开始,却没有好的发展?想起来中国的许多方面皆是如此,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空有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到如今却在很多方面落后于人。为什么?
我们需要反思。
万籁鸣曾经说过:“动画片一在中国出现,从题材上就与西方分道扬镳了。在苦难的中国,为了让同胞迅速觉醒起来,我们根本没有时间开玩笑,因而形成了中国美术片与外国动画迥然不同的特色,我们为了明确的教化作用而强调鲜明的创意,在某种程度上忽略应有的含蓄、幽默与娱乐性。这是优势,但客观上对我们后来的发展形成一定局限。”
我想这些话点破了中国动画近年来发展的瓶颈。我们太重视教化作用了,却抛弃了趣味性。
我们没能做到寓教于乐,没能做到潜移默化,相反的,却往另一个枯燥无趣的极端走了。
而这种过分的功利性只能导致反作用。
教育,文学,音乐,电影……有多少领域走进了这个误区?
尤其是爱国教育。这点从最近的抵制事件可见一斑。
要纠正这种方向上的错误,往往要付出更大更大的代价。
本来是为了考试看得这部电影,以为会和其他影史上所谓的经典作品一样无味呢,没想到看得我兴致盎然,真是出乎我的意外。
首先在内容上,这部动画电影面对的观众就是成人,后来的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之流真是难以望其项背,只能说历史光荣地倒退了。
这部电影在开头的字幕里就表明自己的观点,认为西游记是一部童话,而不是什么神怪小说,而这部电影与其说是给孩子看的,不如说是给大人看的。
最让我惊艳的是我居然在片中看到了婚外恋,而这个婚外恋中的小三儿是我见过的最理直气壮的小三儿,居然当着牛魔王的面叫人家的原配夫人“那个不要脸的女人!”完全没有小三儿的受气样,而且她的表情和神态画得简直是绝了,真让人佩服二万的功力。
另外,我觉得这部电影的主角不是孙悟空,而是猪八戒,他变身牛魔王骗取芭蕉扇那段很显然是电影中的高潮部分,中间他和铁扇公主的调情和两次唱歌更是让人拍案叫绝。
铁扇公主显然春闺寂寞,好不容易逮到大王,又是好酒好肉,又是轻歌曼舞,给老猪伺候得险些现了原形。
铁扇公主的歌词简直绝了:
大王啊,你把旧人丢
你爱新人媚,为你淌了多少相思泪
等一会儿灯儿吹,帐儿垂
你独自儿睡
也尝尝这凄凉味
恕我不奉陪
就是同床
我们各人盖着各人的被
这个词真牛啊,铁扇公主再不是那个印象中的女强人,母夜叉,变成了一个充满柔情蜜意的小怨妇,我猜如果真的牛魔王看到这一幕,估计也已经四肢酥软,帐中温存了,难得老猪还记得要芭蕉扇,值得表扬。
老猪骗到芭蕉扇之后的歌词更让我欢喜,忍不住做了标题:
牛大嫂,太风骚
众小妖,都俊俏
老猪真有点受不了
……
在动画片里出现这样的字眼,也可以说是比较少见了吧,其实这体现出了意识形态的差异,在建国以后,主流意识形态的制约和广电总局的剪刀政策,让中国影视动画只能在一条非常狭窄的路上行走,稍微有伤风化,有碍国体的镜头和言论一律给你咔嚓,而此片拍摄于1941年,尚未建国,其余的我就不用说了。而我也正式冲着这两首略显YD的歌给这个动画电影打了五星,而并不是冲着什么中国第一部动画唱片。
可以想见,这部如今在中国动画史上被奉为开山之作的经典如果原封不动地到GDZJ送审,肯定会被剪得遍体鳞伤。
当然,我并非对于这类风骚俊俏之类的辞藻如此感兴趣,而是这样的镜头在中国电影百年来的发展历史上太难得了,所以我才这么不开眼, 这么没见过世面。
再来说说结尾,这部动画电影显然是蕴含了抗战的元素,而且编导显然认为抗战的胜利是需要人民的力量的,从唐僧指导员般的战争动员,到影片结尾孙悟空在群众的帮助下把老牛困在了树上,都体现了编导的苦心。
下面说说形式吧。
之前看美国迪斯尼动画电影,狮子王等等,觉得人家人物说台词嘴形如此严丝合缝地吻合真是让人佩服,现在我才知道,原来中国早在一九四一年就开始对嘴了,唐僧讲道理那段尤其明显,不说严丝合缝吧,对的还真不赖,不得不佩服动画的制作者。转过头来看看中国今年来的卡通,每个角色都像涸泽之鱼,嘴就是简单的上下开合,真是给先人丢脸啊。
我觉得这部影片是借鉴了一些美国卡通的夸张手法的,不如打扁了之后用吹起的方法吹起来,老猪闭眼睛的时候眼睑上光亮的眼影儿,还有打斗过程中的一些处理,都有美国卡通的痕迹,但不能不说,这部电影还是有着很强的中国味儿的。
不多说了,好片,好片,绝对的好片。
中国的动画啊,算了,我不说了。
这简直是一部奇片!即使在六七十年后的今天看来依然妙趣横生。
这部片子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带有一种诡异的奇妙错位感。这大概就要说到此片产生的背景,就我所知,应该是解放前万氏兄弟受到迪士尼的启发回到大陆凭着一股难以置信的热情创作出来的,由此可知他们受到迪士尼的影响不浅。从悟空的设定可以看出来,大脑袋,细胳膊细腿,非常像早期的米老鼠,还有孙悟空变成小虫子,也和迪士尼电影早期出现的昆虫差不多。这片子中动物类角色(类似猴子老猪老牛)的动作场面也非常迪士尼化,配合着音乐经常有一个把另一个打扁,然后吹气还原,比方说还有沙僧被风吹到五官全失然后慢慢拼起来的桥段,这些和早期的迪士尼动画甚至晚一点的猫和老鼠之类滑稽的动作场面非常相似。再加上全片几乎不断的配合动作的音乐音效,使得这些场面都有一股浓重的迪士尼色彩。
但是另一方面,人类(比方说铁扇公主,唐僧)的设计和动作又非常非常的民族和具有本土特色,我不是专业人士,不过看得出来应该是模仿真人的动作进行描绘的。而那个时候的人,怎么说,在做某些很“演”的动作的时候又非常具有“时代气息”,比方说铁扇公主第一次从芭蕉洞里出来,那股端着的气势,那个步伐,在我看来就跟京剧出场差不多。
这两种截然不同风格的人物在一起,就造成了一种很诡异的气氛,就好象在韩剧里看到了豪斯大叔,在EVA里出现了贝吉塔一样,好像很不搭, 但这种结合以前没有过后来我也没看过,再加上很中国很山水的背景,很滑稽很西方的音效,所以就产生了一种奇妙的错位感。
此片人物性格设定也很绝,孙猪沙三个人好像早期的《三个喜剧演员》,插科打诨不断,特别是沙僧是结巴这点,完全颠覆了西游记里的设定很有喜剧效果。而唐僧就很“政委”,也算是具有领导才能,具有煽动力的演说在现在一定是个传销人才。每次都是安排别人做这个指挥别人做那个,最后还非常“指战员”风范的鼓动乡亲们一起去打牛魔王。
配音方面,大概在当时是很具有情调的吧,我不知道。但是在现在看到简直爆笑到极点,孙悟空的乡土气息,沙僧的结巴,猪八戒的笑声,唐僧的带有口音的正义凌然,还有牛魔王的“宝贝~”,喜感十足啊。
最后再说一下台词,那几首经典的歌曲就不多说,有一段台词我觉得非常逗:
孙悟空问路人铁扇公主住在什么地方。
路人:她住在翠云山芭蕉洞。
八戒马上两眼放光:是她一个人住在那儿吗?嘿嘿,她有没有丈夫啊?
路人:她的丈夫是牛魔王。
八戒:啊?原来是老(此处结巴一下)牛!
悟空:呆子,既然你认识他们,跟我一块去借扇子去。
八戒:呃。。。我知道老牛,不住在那儿的。在她男人不在家的时候,我们去找他的女人,呃。。。这。。。这有点不大。。。不大方便吧。。。
万氏兄弟,你们好嘢!我就知道这片子不是给小孩子看的!!!
最后再让我吐槽一句,如果说这片子像别人说的具有很强烈的政治意义,是为抗战而拍的,那为什么在铁扇公主扇扇子的时候会出现女人衣服被吹飞的画面啊!!!!!
PS:有心的同学注意一下13分钟的时候那一段,孙悟空第一次到芭蕉洞门前叫板,看到侍女的桥段。大概是我不CJ吧,我怎么觉得那么的。。。咳咳。。。
在《大闹天宫》四十周年DVD双碟纪念版里看到了这部传说中的《铁扇公主》——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大闹天宫》已经是近两年来的第四次观看了,最近一回是在去年的国际动画艺术沙龙年会上通过大银幕饱的眼福。唯一的遗憾是没看过完整版,但愿在它五十周年之际美影厂能给我们一份惊喜吧。《大闹天宫》那近乎完美的配音和绝佳的配乐,是最让我欲罢不能之处,还有就是几段出彩的武戏,我特别喜欢的是大圣斗哪吒那一段,异常地传神,虽然把可爱的哪吒画得磕碜了点。
而《铁扇公主》是头一回看,如果拿如今的标准和眼光去打量这部划时代的作品,它的不足显然是一定的。但在我看来,光是最后那段众人齐心制伏牛魔王的情节所展现的艺术手法和技术创新,就足以证明这部作品的伟大,更不用说把它放到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去看待了。当年,手塚治虫先生就是看了它才决定弃医从画,成为一代日本漫画之神。在第62届威尼斯电影节的“中国电影秘史”单元,本片是入选的15部经典电影中唯一的动画片,而且其拷贝经过了专业修复,但愿这个修复版能尽早发行吧。当片头猪八戒扒下自己的耳朵当扇子使的时候,我说,这想法可太绝了!
万籁鸣先生的这两部作品,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即把艺术和政治结合得恰到好处:作品在当时的意识形态下起到了特殊的政治作用,但完全的抛开意识形态后,其艺术性和思想性也丝毫不打折扣。今天我们在观影的时候,会去刻意地联想《铁扇公主》是在号召民众团结一心抗日吗?会去刻意地联想《大闹天宫》是在表现苦大仇深的阶级斗争吗?不会,至少我没有。而比如文革结束后拍摄的《哪吒闹海》,至今看来仍有太强的政治隐喻,让我不愿再看。纵观一些优秀的国产电影,也都存在这么个情况,就是一旦撇开了片中所包含的意识形态成分,片子的表现力就大大被削弱。当然了,这大概也反映了政治在中国人生活中所占的比重。
其实在《铁扇公主》上映前一年,迪士尼推出的《幻想曲》里也同样存在着与二战有关的意识形态。而本片即便在最后上映时被伪政权的电检机关强行剪去了“人民大众起来争取最后胜利”这句鼓舞民众的话,它所起到的抗日宣传的效果依旧巨大。值得一提的是,本片在“孤岛”上海上映时,甚至打破了迪士尼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动画长片《白雪公主》独霸动画影坛的局面。
《铁扇公主》中模仿和借鉴迪士尼动画的痕迹是显而易见的。片中的近景比如树木是典型的迪士尼风格,还有牛魔王的脸部刻画也和迪士尼1931年出品的动画短片《中国瓷盘》里的中国人相似。当然了,本片也吸收了中国古典艺术的养分,片中的远景比如大山就带着中国山水画的风格,还有铁扇公主的脸部刻画也颇为古典。不过中西两种风格过于泾渭分明,远没有达到水乳交融的程度。我还注意到一个现象:凡是动物(比如悟空和八戒)的手指头都是画的四根;而非动物(比如唐僧和沙僧)的手则是正常的五指。四指显然是很卡通的处理方式,包括主角孙悟空的形象也是卡通化的,其实片头标明的就是“中国第一部长篇有声立体卡通”。片中一些情节比如插科打诨以及歌舞元素的运用都起到了很好的娱乐效果,就是配乐有些过头和不着边际。但四五指并存着实有些不伦不类,到后来美影厂出品的动画长片里,就都是清一色的五指了,毕竟“卡通”和“动画”的所指还是有区别的。
为什么我们总说《大闹天宫》至今都是一部无法逾越的经典?我觉得好就好在它那近乎完美的中西合璧,正如法国《世界报》的评论:“《大闹天宫》不但具有一般美国迪士尼作品的美感,而造型艺术又是美国迪士尼作品所做不到的,它完全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其实一味的模仿并不是什么难事,难就难在如何和本民族的文化融合。做到这一点,真的不简单。比如万籁鸣先生1950年代回到大陆之后的首部作品《野外的遭遇》,如果关掉声音只看画面,那基本上就是一部典型的迪士尼动画,在画面的美感上完全可以和迪士尼媲美。而与此同时,我们的创作者更多是在模仿苏联动画,以至于1956年,《乌鸦为什么是黑的》在威尼斯国际儿童电影节获奖时,竟差点被当成了苏联动画。好在特伟先生及时提出了“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我们的动画创作才渐渐找到了北。这一口号带来的影响是革命性的,中苏关系破裂后,波兰和捷克动画成了主要的观摩对象,可在我们1960年代的动画里,并没有发现它们的影子,因为,我们有了自己的“中国学派”!可惜的是,这一传统,如今似乎正在渐行渐远。
我觉得这两部作品还有一个不错的共同点,就是结合时代背景对原著《西游记》的成功改编。前者把三借芭蕉扇的主角孙悟空的戏份给分解了,让徒弟三人来共同承担,情节类似《三个和尚》,在三个人都没借到芭蕉扇之后,通过唐僧之口引出本片的主旨:要齐心合力方能成事。而后者更是完全颠覆了原著中孙悟空最终被降伏的情节安排,让他最后过上了自由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个故事的结局,这样的安排再好不过,在逻辑上也是合理的;对于观众来说,跟着扬眉吐气一把,何等畅快淋漓?追求自由、反叛专制从来就是动画片的一种主题,比如来自法国的《国王与鸟》,最后机器人砸碎笼子的一幕与大圣打烂灵霄殿那块牌匾是多么相似啊。
《铁扇公主》当时请来了白虹、严月玲、姜明、韩兰根、殷秀岑等名角配音,大概是如今流行的明星配音之滥觞了,不过那上海滩的文艺腔在动画里听着还真有些别扭。此外,我觉得《铁扇公主》有一个很别致的做法在于,它多处运用了“画中画”,即在一个全景的景别中央有一个小景别,当画面推近到中央时小景别再展现出全景。这倒让我想起了费穆先生在《小城之春》中安排戴礼言出场的那一幕,不过在动画片里,这样的手法确实是头一回见着,感觉挺好。
在DVD的后面附了一部半小时的专题片,平心而论,片子做得相当凑合,能吸引眼球的只有那些珍贵的资料和访谈。特别是《大闹天宫》的摄影段孝萱提到了一些二次曝光的处理,我在观影时还真没有在意。这部短片最大的瑕疵是,居然说万籁鸣先生逝于1999年,可片中拍摄的大万老在上海福寿园钟灵苑的墓碑上明明刻着1997年,真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了。片子里有一段是万氏四兄弟从艺六十周年(当然也是中国动画诞生六十周年)的庆祝会,当看着双手颤巍巍的万籁鸣先生在答谢辞中说到“党的关心、支持、帮助”时,我不禁感慨万千。
说真的,动画精品就是只有在计划经济模式下才能打造出来的,民国时期和如今当下都不太可能。差点夭折的《铁扇公主》由于经济、人员、技术多方受到限制,导致了孪生兄弟二万的好多创作设想泡汤;但也不是说有了足够的钱就可以出精品,花上千万打造的《宝莲灯》也不过如此啊。是什么成就了《大闹天宫》?就是那个时代。如今哪里还有那样大师云集的豪华创作班底?就算有,又有谁还会不计报酬的一干就是好几年?而《大闹天宫》的制作究竟花了多少钱,没有人能说得清。万籁鸣先生本人,甚至一度在香港沦为了电影布景工作人员,当时年过半百的他已经对《大闹天宫》的创作不抱希望了,直到后来有了“党的关心、支持、帮助”。我说这些不是要歌颂那个时代。我只是说,(艺术类)动画精品需要计划经济模式,这恐怕是个真理,即便是在经济发达的加拿大。至于为了迎合大众口味的动画片,自然应该选择商业运作了,但当金钱取代艺术成为了首要追求时,想出精品就很难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同样取材自《西游记》的《金猴降妖》也就成了迄今为止的最后一部精品长片,只是它仍旧无法超越《大闹天宫》。
本来这篇文字只是想记录自己前日在观影时留下的一些想法和感受,所以也没个什么主题。该说的都说了,那就到此为止吧。最后借题目来完成结尾:在翻过了火焰山、打烂了灵霄殿之后,我们的动画还能够走多远呢?
Jensen
真的很奇妙的一部作品,边看边忍不住笑。猪八戒真是太有爱了。
从电影中的一点体悟:
1、有文化的人坐着说“经”就可以了,不用外出干活。
2、猪八戒、孙悟空、沙和尚三只都很有爱。
3、狐狸小姐变身美女之后说:我今天化妆的好不好?哈哈 好精辟。
4、各种方言好欢乐啊,牛魔王一声:喔滴宝贝~~
5、人性古今如一,“我不知道她就是二嫂~~
6、借鉴了迪斯尼,最后还是为政治服务了。
最后向两位大师致敬吧,因为他们,让我们看到,中国不是没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