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柴崎幸,水野美纪,伊藤步,真岛秀和,田边诚一,松本笑花,风吹淳,光石研,高畑淳子,佐藤惠,倍赏美津子,樱井由纪,西田尚美,长谷川稀世,洼冢俊介,松泽匠,玄理,酒井美纪,利重刚,泷泽沙织 主演的电影《坡道上的家》来自哪个地区?
爱奇艺网友:电视剧《坡道上的家》来自于日本地区。
2、《坡道上的家》是什么时候上映/什么时候开播的?
本片于2019年在日本上映,《坡道上的家》上映后赢得众多观众的喜爱,网友总评分高达1520分,《坡道上的家》具体上映细节以及票房可以去百度百科查一查。
3、电视剧《坡道上的家》值得观看吗?
《坡道上的家》总评分1520。月点击量899次,是值得一看的日韩剧。
4、《坡道上的家》都有哪些演员,什么时候上映的?
答:《坡道上的家》是上映的日韩剧,由影星柴崎幸,水野美纪,伊藤步,真岛秀和,田边诚一,松本笑花,风吹淳,光石研,高畑淳子,佐藤惠,倍赏美津子,樱井由纪,西田尚美,长谷川稀世,洼冢俊介,松泽匠,玄理,酒井美纪,利重刚,泷泽沙织主演。由导演森垣侑大携幕后团队制作。
5、《坡道上的家》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答:日韩剧电视剧《坡道上的家》是著名演员柴崎幸 代表作,《坡道上的家》免费全集2019年在日本隆重上映,希望你能喜欢坡道上的家电视剧,坡道上的家剧情:里莎子(柴崎幸 饰)和大部分同龄的女人一样,是一位非常平凡的家庭主妇,她的生活几乎被丈夫阳一郎(田边诚一 饰)和女儿文香(松本笑花 饰)填满了。最近,文香似乎到了叛逆期,总是会无缘预估的发脾气,这让里莎子感到非常的头疼,虽然她的母性的本能抑制着情绪,但还是有偶尔失控的时候。 某日,里莎子接到了通知,她被选为了国民参议院候补,需要每日出席庭审,虽然里莎子不情不愿,但国民的义务无法推脱。被告人是一位名叫安藤水穗(伊藤步 饰)的女子,她被控告杀死了自己的孩子。“究竟是怎样的女人会对自己的亲生骨肉痛下杀手”,怀揣着这样的疑问,同样身为母亲的里莎子开始一步一步的探寻水穗的内心
1.不同于我国国情,日本的家庭结构有点像美国,爷爷奶奶没有‘义务’帮忙带孙子的。这可能就是发达国家带来的效应。也许以后中国的80、90后当爷爷奶奶的时候,也不带孙子。
2.越发达的国家,越讲究‘照书养’。并且可能会因为不放心爷爷奶奶的养育方式而选择亲自带小孩。比如剧中也有女配角将孩子交给奶奶养,并且说明了不会整天看电视之类的。但是女主角不同,她对于孩子乱pia食物无法容忍(并且这还是奶奶惯出来的),所以她更不放心交给奶奶带。换做在中国,可能爱浪费就浪费吧,你高兴就好、或者直接打一顿了事,没有那么‘照书’。
3.没有爷爷奶奶的参与,所以会出现很多专业幼托机构。这点在中国还没有,幼儿园大都是2周岁起步。但日本很常见,所以剧中的女副官就是将1周岁的孩子托付给幼托的。又比如写了《吉田医生哈佛求学记》的超级女医生,生了4个女儿,白天上班,就是将女儿交给幼托。
4.在中国,千禧一代之前的人们,大都是照猪养的。特别是70年之前的那些人,没有计划生育。所以,现在不一样了,前面说了,越是发达,就越会‘照书养’。所以,老一辈的人认为应该多生,因为他们以前就是那么照猪养过来的,想那么多干啥。但现在确实不同了,一方面资讯发达,人们越发讲究照书养,另一方面科学发达,很多疾病都能够发现并疗愈,但同时也增加了医疗负担,再一方面社会发达,病菌的传播越发迅速,孩子动不动就会生病。所以,人们越会‘精养’,而不会‘散养’。所以,生二胎以上的人只会越来越少。
5.‘照猪养’就是,我只要喂饱你就行了,剩下的该干嘛干嘛。但‘照书养’则是一个高度,不但在身体上要养得好,在心理上更要养得好。所以,越是发达地区的育儿任务,更是不能容忍半点差池。《郑渊洁家庭育儿课》说:“我们只能假设,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可能会影响到孩子。所以对孩子说的每一句话都必须经过大脑思考。”(大概这个意思,没去翻书)
6.带孩子已经变成了一种修行。不管养育者是男的还是女的,TA都必须接受随时随地的“上级检查”,你把孩子嗑着了,或者把孩子吓着了,种种不测,都是你的责任。这有点像写代码,你必须一次性把没有BUG的程序撸出来,出现任何‘ERROR’报告,都可能会在‘日志’里面查到,如果不幸被抓了个现,就是你的错!这是一种极限的修行,要视养育者身边的人对‘ERROR’的敏感度和容忍度而定性你的罪行。注意,不管你是男是女,只要你是养育者,你就负有这个责任。只不过这个社会女性带娃居多,所以看起来好像社会对女性不公!不是,而是对养育者的苛求。(李安,男,大导演,曾经在家带了8年娃)
7.修行的最终三问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也许有的养育者还触碰不到这几个问题。但这部剧,就展现了这个问题:早知道这样,当初就不应该生下来?反观我们的人生,比如有的人被房价压得喘不过气、被学区压得喘不过气、被公司压得喘不过气、被疾病压得喘不过气,他们也许在想,不要再让下一代人受这样的罪了,选择了不生孩子,或者少生孩子。有的人则是憎恨原生家庭,‘父母皆祸害’,因为他们所受的养育方式是致命而不致死的,所以他们开始反思自己所受到的养育方式。这两者一个是物质上的,一个是精神上的。也反映出这个时代“照书养”的需求。
8.关于人伦,我们听听孔子的话:既来之,则安之。都已经来了,我们只能继续我们的修行。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命是父母给的,早期的养育方式亦然,我们无法改变,只能尽后天之力补天;运其实就是我们的选择,这是我要说的u0000最重要的东西,也就是剧中所展现的(家庭儿童观察员的话):你可以自己做出选择!只不过这个东西隐蔽在底层,在你的潜意识里面,你只能靠无数次的反思才能去纠偏,比如说‘讨好型人格’!(关于这个可以列好几本书u0000u0000u0000);风水,说的是讲究;阴德,是你的言行;读书,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排第五了老铁),举个例子:女主角努力读书考取东京的大学并留在大城市‘蜗居’(注意即便是新房子也只是刚搬来1年,连给老母亲隔夜的地方都没有)(她的母亲认为不值),然后她所选择的配偶及其家庭,给她造成了这样的困惑(她若非当了陪审员,这些隐藏的矛盾是不会被导火索引爆,但这些都是炸药),请注意,这里说的就是‘选择’。剧中的女犯人,选择了一位体育用品店的店员结婚,但是剧中又交代过她似乎是个爱慕虚荣的人,关于她的这个选择我没有细看,只知道她的母亲颇有微词。
9.你要牢记自己有选择的权力。乔布斯说,如果你不替自己做选择,别人就会替你做出选择。女主角说,因为活在别人帮你选择好的价值观里面,很轻松!反过来,有另一种人,控制欲太强,一直在帮别人作选择!因为做选择,太难,我们不知道后续会发生什么样的结局,这时候有另一种不需承担后果的人跑过来给你一指,喏,要走这边哦,听话!你就懵懵懂懂地走过去了!这就是女主角在最后一集突然如梦初醒,听着她母亲“可怜的孩子”这种洗脑话,明白了自己的选择有时候是被操纵了。
10.那么什么才是正确的选择?‘不知道’。一种说法是‘活在当下’,一种说法是‘Follow your heart'。或者说是“觉知”,'Awareness'。正确的选择,应该建立在正确的思维方式之上。思维方式像是方程式,正确的选择就是未知数X。但其实我们真的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选择,正确的思维方式。我们只能自己选。这就是别人不能帮你选的原因,也是不要让别人帮你选的原因。回过头找个参照物,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说说读书,比如说特劳特的《人生定位》是一部关于人生选择的不错的书。剧中女主角和男主结婚之前,也曾那样想当然地说:跟一个稳重的人结婚,以后有了孩子也一样会稳稳的。未必。所以,什么是正确的选择?不知道。
11.从’照猪养‘到’照书养‘这条修行之路,我们选择相信什么?这也是剧中女犯人的困扰,她选择相信什么?选择相信,几个月大的孩子坐在那观看“启智”视频,还是相信婆婆说“电视看多了会变呆”?这是一项开弓没有回头箭的修行。旁人说,你必须选择母乳喂养,半点牛奶掺不得,你是选择相信,还是选择尝试?你如何面对他们的风言风语?强行地选择相信美好,到最后就会变成癔症,在网上的日志中写下理想的孩子,而不管现实中哭闹的孩子。你选择’照书养‘?你愿意相信哪一部书?是西尔斯亲密育儿,还是虎妈鹰爸育儿法?我觉得剧中选择了夸张的手法,来隐喻:我们对面前的孩子视而不见,却得了癔症,认为他/她就应该是完美的。
12.另一个角度,是现实和理想的巨大差距。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新手妈妈亲手杀了自己的孩子、不孕不育的夫妇选择放弃治疗但却渴望要个孩子。一个女富二代下嫁,却想要自己的孩子也同样得到高级艺术教育;社区女邻居不知道接待什么男宾,放养亲娃……有时候不是我们不知道如何做选择,而是没得选择——表面上看是这样的,其实这些“没得选择”都是给别人作的选择!杀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没得选择”,其实是有的,给孩子做’死‘的选择,不是她的权利;不孕不育,想要孩子,给孩子做’生‘的选择,她没有条件,还能做领养的选择;给孩子做艺术教育,本质上也无视孩子自己的选择;子需养而亲不顾,是放弃了选择。
13.我觉得是时候搬出《练习的心态》了,虽然这本书我也不太熟悉,但他的提议是不错的。养育是一场修行,也应该用练习的心态,去慢慢纠偏。不要求自己一次性做到,不要求一夜暴富。
看到第四集,女主的丈夫可谓是非常冷血心机了。如果说之前的种种让妻子陷入丧偶式育儿有强大的文化和社会背景。那这集,其杀人诛心之法昭然若揭。听到妻子在他的不断否定贬低下没有真的放弃自我,还是追求独立(庭审结束想去工作),他便开始除了对妻子消极否定以外的一系列操作。在外人面前维护妻子但同时指出她不正常,甚至是极大可能是他诬告妻子虐童。做了一系列铺垫后水到渠成的骗妻子去看精神科,让妻子陷入恐慌反向证明自己的捏造。这种软刀子步步紧逼把妻子置于自己控制之中,终于从结婚前后的潜移默化转向了明面上的行动。也许没有这次陪审,妻子身处困境但是不自知,只会一步步陷入丈夫的牢笼。正是陪审中的他人视角让她开始认识到自己的危险处境开始反抗。这很像《那拉走了之后》所揭示那样逃离父权(原生家庭控制)而又落入夫权的“独立女性”的处境,竟然从来没有变过!而容易落入这样陷阱的往往正是那些前半生生活无忧,被父母过度保护在自己视线范围内,养成固执、善良、单纯,追求自我反抗的姑娘。她们被看似温柔淳朴懂得珍惜自己的社会中处于服从者地位的男人当成了他们唯一可操控的傀儡。
“一般而言,不都是这样的吗?”
本剧的女主里沙子是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的母亲,意外被选中成为一起母亲杀女案件的候补陪审员。女主最初觉得此等惨象耳不忍闻十分抗拒,但在一次接一次听审中,却逐渐对嫌疑人的崩溃感受到了不该有的共鸣。
这样的简介听起来像是个特殊事件的展开,可真的看了剧就会发现,这其实是一个普通而寻常的故事。
普通的丈夫:女主的丈夫是个普通的公司职员,会关心妻子的工作情况,在考虑到妻子可能无法兼顾工作和家庭时也会主动提出妻子可以暂时不用做晚饭,会照顾和接送小孩,但归根结底认为做家务与带孩子都是女人的事情,自己即使做出让步也是一时而已。面对突然间表现出异于往常的妻子感到困惑,也会有一定程度上的指责。平心而论,这样的丈夫不是随处可见吗?
普通的孩子:虽然剧里的文香不听妈妈话,总是贪玩唱反调,动不动就扔食物,看起来是个十足的熊孩子,也成为了激化女主情绪重要的一环。可是想一下身边三岁的小孩子,不听话起来不也差不多就是这样吗?说不得骂不动听不懂也讲不通道理,除了有些过分爱哭爱耍性子一点,文香也就是个普通的人类幼崽吧?
普通的公公与婆婆:女主的婆婆会忙碌的儿子儿媳带小孩,害怕女主没有时间做饭会准备快手菜谱,会以过来人的身份来指导或者说对女主的育儿提出建议,但总体来说和蔼可亲,无论如何也算不上颐指气使。女主的公公也会关心她,看到女主的精神状态明显异常时,会托关系为女主找可靠的心理医生。顺便说一句,女主公婆的相处模式也正是男主行为的来源与缩影。即使上了年纪,家事依旧只是由女人来做,丈夫永远在喝茶看报以及只动口不动手的指点江山。但其实,在上了年纪的人里,这样的公公婆婆也不算奇葩吧?
普通的围观群众:邻居们也好,陪审团的人也好,作为普通人面对将自己的骨肉之亲扔在浴缸中溺死,在庭审中表现得异常冷漠,毫无悔过之心的凶手,无法理解才最正常的思维吧?
甚至是普通的前女友:至少从目前来看,本剧里涉及的两位前女友,也真的就只是从女性的角度中对饱受困扰的丈夫们提出了建议,甚至偶尔还能同感妻子们的情绪,也没有恶意中伤和夸大事实,虽然关系敏感,但也还中规中矩没有出格吧?
这样一群普通的人组成了人群,人群交织构成了社会,社会大体一致的部分成了约定俗成的默认规则,而在法律之外的部分,社会往往正是靠着这些约定俗成运转的。在育儿与家事的疲惫不堪前,一个不愿多分担的丈夫,一切以儿子为重的公婆,周围人打量的眼光,前女友的阴魂不散,这群人从自我立场出发,自以为是地对一位新手母亲给予傲慢的关心。如果是纯粹的恶意,那么反抗或许并不难。而诸如此类早以被人群接纳的以善为名的恶,却足以令本就濒临崩溃的母亲无处求助。这一切共同逼疯了那个女犯人,也逼疯了女主,可是,当隐去情绪积累的的过程,一个母亲溺婴杀女这样骇人听闻的事情尖锐地刺破这些被当作约定俗成的“一般而言”陡然出现,身处在这些规则下的普通人,谁会怀疑是自己出了问题呢?
将“照顾孩子只是母亲的职责”“做家务只是女人的职责”,甚至是更多其他种种歧视、偏见变为理所应当之事的,不是上面那些普通的人(事实上要个体自我纠正很容易),而是在广泛的群体层面上,既得利益者的刻意忽视,被损害者的自我牺牲,受到伤害的人再去伤害他人的无限再循环。这些普通的人能够一直秉持着这些“一般而言”生活下去,社会能够在这些约定俗成下运行下去,正是因为藏在寻常之下的那些失掉了的女性权益,早已被定义成为了不应争夺也不需要重视的事。
在规则成为规则之后,每一步权责的重新分配都势必艰难。原因其实也不必多说——如果对于丈夫们来说,照顾孩子本就是女人的工作,偶尔的帮忙理应换来妻子的感激,周围人的赞扬,又何必去将命题改为“照顾孩子是夫妻共同的事”呢?因此虽然看剧时屡次被气得让女主赶紧离婚,但我们都明白,这只是逞一时口舌之快。真正恐怖的不是这个人如此,而是下一个乃至每一个都如此。当然有个大前提是,在讨论群体行为时,务必不要将人性假设得太好。
因此如最初所言,我认为把这部剧简单概括为丧偶式育儿的不婚不育宣传片是有失公允的。将所有的事情默认为另一方的义务,在这里甚至谈不上自私与否,而是根本思维的缺失。丈夫陷在陈陈相因的社会习惯里,从来没有过家务也好,育儿也好,自己需要参与的意识。在其已形成的思维中,他已经做到了一个丈夫全部的体贴。当这种无意识成为了既定的群体思维,去苛责里面的个体固然谈不上错,但总显得有些舍本逐末。
滋生于这些寻常中的绝望,无法靠着极少数个体的反抗、极端的特殊案件有所好转。改变是艰难却也是唯一的方向,如同黑人曾经争取解放,女性曾经争取投票权一样,母亲与妻子们需要的是打破这些如同魔咒的“一般而言”,重新定义那些“本应该”的事情,在与社会的相处中求得新的平衡。
好的作品应该是改变而非固化观念,是梳通问题而非激化矛盾。庞大的社会感知往往麻木,如本剧一样的文艺作品的出现和传播,将这些寻常的绝望展现给观众看,在无数个习惯了这些的普通人心中撕开一个口子,最终蔓延开来的足够强烈的痛感会透过麻木的表皮渗入肌理,希望这正是改变开始的契机。
*** *** *** *** *** *** *** *** ***
20190602更新:
最后一话看完了。大概是我预想中的走向。
很高兴这部剧没有垮掉,没有烂尾。
想说的评论的上面大部分也都写过了,补充一些最后一话戳到我的点和对本剧的其他感想吧。
被告人在庭审即将结束前,被问到最后还有什么话时,只是面无表情地说道:“给大家添麻烦了。”
女主在讨论判决结果时,被问到对审判的最后看法时,只是疲惫地说着:“我赞同大家的意见。”
我其实很害怕剧情结束在这里。几话之前对于被告人的麻木,女主曾评价“我想她是绝望了,觉得说出来也不会有人理解”,而女主此时的麻木,则意味着自己也随之被拖入绝望的深渊,不再试图反抗。作为观众,几乎也要被这无力的绝望感淹没了。
好在女主最终还是替自己也替被告人作出了剖白。这里也很想夸夸编剧(or原著作者),女主并没有一味地煽情放大自己经受的痛苦来为虐待孩子找借口,只是将那些被误解的与不为人知的一面还原了出来。法律是法律,杀害孩子的凶手无论如何都不应被给予同情判罚。情理是情理,这位母亲在某种程度上应当被理解和共情。(这里其实可以引申出另一个问题,很多案件新闻下常有评论说不必挖掘罪犯的故事,我一直不太认同。因为这是两个不同的命题,不是有苦衷的话做错事就可以原谅,但是找出做错事的苦衷本身并非没有意义。)
在听到判词里对自己承受过的一切表达出理解,被告人在麻木之下沉淀了六集的绝望瞬间被击碎,不能自已地流下眼泪,而女主跟着一起痛哭的画面,引爆了全剧的泪点。
——她们其实只是需要一道温柔而充满理解的目光而已。
结束审判后,里沙子走出法院,突然回过头去,向这栋庄严的建筑做了无声的告别(此处口型是“再见”,不知道为什么字幕组没有翻),也向那个怯懦与不自信的自己说了再见。再转身时,拥抱了迎面而来的孩子。
在这一刻,她结束了对被告人的审判,也终于完成了对自己的审判。这场审判不止关乎母亲,也关乎与一个母亲有所关联的每个人。
我很高兴这部剧有着我最开始就期望着的更加高远的立意。我可以再次反驳那些说它是一个渲染绝望放大偶然事件的不婚不育宣传片的评论,我能够相信从始至终,这部剧想要表达的从来都不是“因为社会偏见严重,有这么多艰难的事情,那么干脆不要结婚,也不要成为母亲了吧。”,而是,“因为社会偏见严重,那么作为父亲也好,作为丈夫也好,作为家人也好,甚至作为陌生人也好,我们一起努力,让每一个母亲都远离这些艰难吧。”
我也曾做过这样的事,为了不让她继续哭下去,拿毯子盖住了她的脸。还好只是一瞬间理智就回来了,我绝望的大哭。随着她的哭声我拼命尖叫,只有尖叫才能暂时盖过她的哭声,我瘫坐在地上瑟瑟发抖。还有一次,在她的哭声里,我没有办法控制情绪,于是拼命用拳头击打墙壁,用头撞墙。实在是太痛苦了,没有人可以帮我。我那么爱她,我却没有办法让她停下来。我知道怎样可以让她不哭,我把她抱起来,喂奶就好了。可是我一旦这样做那之前她就白哭了、白遭罪了,之前的坚持全都白费了。我是退无可退才选了这一条路,如果失败了接下来该怎么活?我不知道。她的哭声像电钻,一下一下狠刺着我的神经,我承受着承受着,拼命的压抑着心疼、愧疚、自责、焦虑、愤怒、烦躁,忽然间那根弦断了,我变得不认识自己了。
她躺在床上哭泣,我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渴望去拥抱她,把她搂在怀里。可是我不能。我一遍遍的唱儿歌,她喜欢听世上只有妈妈好,可是今天无论唱什么她都无法停止哭泣。我没有办法再唱下去,世上只有妈妈好,太讽刺了!我是全世界最坏的妈妈,我让我的女儿哭到嗓子哑,我唱得满嘴苦涩,唱到几乎要哭了出来。
1、2、3、4、5…我咬紧牙慢慢数着。客厅里的老公听见了会怎么想,婆婆是不是马上要冲进来了,邻居一定也听到了……她一声比一声高的哭着,那不像哭,是小兽在嘶吼。我五脏六腑都跟着疼,我想从楼上跳下去。不要哭了!你哭什么?!我还没死呢!我冲着一个小婴儿怒吼。她哭得更厉害了。我深深的俯下身子去亲吻婴儿床里的她,她的脚狠狠踢我的乳房,我痛的倒吸冷气,心里却感到好过了一些。我的女儿长大后会记得这一切吗?我会不会做错了?我一遍遍的问自己。
我的女儿忽然不会睡觉了,她白天总是困得精疲力尽都不肯睡,又是抱又是喂奶才勉强睡半个小时。前半夜每小时醒一次,后半夜两小时醒一次,我临睡前不敢洗澡,刷牙洗脸都无法一次完成。我被折磨得神经衰弱,苦不堪言,每次刚睡着她的哭声就钻进了耳朵,我立刻从床上弹了起来,像个救火队员一样想把这哭泣的火苗扑灭。真的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她每天顶着两个乌青的小黑眼圈困得闹觉。她还有个两岁半的小哥哥正值叛逆期,迫切的需要妈妈的陪伴。我真的不是图自己轻松……
我采用的睡眠引导是在付费咨询了睡眠咨询师后开始的,并不是完全的哭泣免疫法,因为我全程陪在她的身边。我可以抚摸她、对她说话,但不能抱她更不能喂奶,并且不能安抚到她睡着。对于一个习惯了抱哄、奶睡的孩子来说只是摸一摸这样的安抚方式起初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我不能离开她,只能近距离的看着她哭。只是第一天哭了一个半小时,后来大哭就逐渐缩短了。
大概用了整整三周,她学会了自主入睡。白天可以睡两个小时了,夜里只有固定时间起来吃一次夜奶,不会再无缘无故的醒来大哭。她又成为了我的天使宝宝,而我知道,我永远不再是她的好妈妈了。
---------------------------------------------------------------------
那天我在床上用手机看完了《坡道上的家》第五集、第六集,心里不久前刚留下的一个伤口被碰疼了,眼泪不能抑制的流个不停。仓促间用手机写下了以上的文字,没想到会得到来自陌生人的温暖回应。我有些羞愧,我想这样的体验大概很少有人能懂,它看起来实在有些夸张。但这一切又都是真实存在的,就在一个月之前我刚刚经历了这一切,才对剧中人的困境更感到切肤之痛。
请不要小看孩子的哭声对一个母亲的杀伤力,那哭声是一把刀直插进我的心,然后一下一下地拧。那哭声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紧紧缠绕我的神经,把四面八方的压力都汇聚而来。有时候孩子似乎只是想不管不顾的哭个够,而我只是单纯的想让这个声音赶快停下来。其实我不在意别人眼里的我是不是个好妈妈,当我说我永远不再是个好妈妈时,我想说的是——我曾经将自己最糟糕的一面展露在孩子面前,我差一点做出伤害她的事。也许她长大后根本不会记得,可我永远都会为自己感到羞愧。
我也曾经历过母乳不足、疯狂追奶的困境,我也因为不得不求长辈帮忙而忍受着指手划脚、横加干预,我也承受着工作上受到的边缘化和男性上司的不理解。我很高兴有一部剧可以把我想说的话说出来。同时我很庆幸,我有着恰好和我处于同一人生阶段的闺蜜,我们可以用彼此都懂的语言互相倾诉,这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啊!
做妈妈真的很辛苦、很不易,许多时候最大的困境恰恰来自于身边最亲密的人,丈夫、父母、公婆。还有那些看似特别正常的观念,有时候想把一个妈妈逼疯,只要说一句“别人都是……为什么只有你……?”
我因为孩子睡不好而崩溃时,爸爸总劝我说这些烦恼日后孩子大了回想起来都是美好的。他不懂得的是,对于当事人而言,当下的烦恼就是烦恼,它不会因为日后的美好而减轻半分。
等将来我的女儿长大了,我会对她说,做母亲真的很幸福,却也很辛苦,你不必非要生孩子不可。可是如果你生了,你就只能沿着自古华山一条路义无反顾的走下去了。你可不要后悔。
——————这是一条跨年分割线
又是一年过去了,还是会有零零星星的人看到这篇文字。在这里我想说,睡眠引导不要试,我最终还是失败了。妹妹一岁四个月,依旧常常夜里哭闹。而我在她睡眠调整期间因她哭声而留下的创伤却仍未好转,我现在听不了她哭,就搂着她一夜一夜的睡不熟。这大概也是一种PTSD吧,她哭久了我就会崩溃。最难以承受的是挫败感,曾一度感到自己走入了死胡同,进一步是刀山火海退一步是万丈深渊。已经很确定自己是抑郁了,最终还是没有去看心理医生。就找来很多奇怪的救命稻草,练琴、听喜欢的男主播的声音,甚至考研。常常对自己说只要再撑一天,一天就好。今天要对自己说,再撑一年、我可以的。
Jensen
剧透警告,剧透警告,剧透警告!
最近这部剧,很多日剧号,母婴号都有写过,聚焦丧偶式育儿,新手妈妈的情绪焦虑,在原生家庭和丈夫的家庭中,不断被挤压的无助等....
都说这部剧,想结婚的看完分手,想生孩的看完丁克。
真的这样吗?我觉得这部剧只是把现实中每个人都会遇到的烦恼,聚焦到一个人身上,放大来体现而已。
1. 父母的期望
催婚、催生、催二孩,父母的期望只是这些吗?
n很多时候,他们有更多更细致的要求,隐藏在生活的每一句话中,潜移默化等你发现和满足。n
n旅行结婚?提前同居?nn我怎么和亲戚朋友交代?这张老脸往哪搁?
n婚后不买房,一辈子租房?
n就算老家没什么钱,不能帮你们多少,你们也要努力买房啊,不然租房怎么生活?买的话至少要两房一厅吧,不然生了孩子怎么办?
老公不赚钱,生了孩子还要你去打拼?太不成样子了,女人就应该以家庭为重,就应该照顾孩子,把赚钱留给男人吧。n父母帮你把整个人生剧本都写好了,问题是:
n我又不是个演员,怎么按你的剧本演一生?
nn父母的期望,很多人一辈子难以冲破。从婴儿起比赛谁先开口说话,谁爬的快,到学习成绩,到工作,到生娃,父母多多少少有自己的期待,初衷都是好的,但是很多时候沟通不当,这种好的初衷会演变为看不见的雾,重重环绕在周围,令人睁不开眼,无法呼吸,无法述说。
n一说,别人就能大条道理地教训你:那么不懂事,不懂体谅父母。他们是为你好。
n父母和孩子,学习独立,学习分离,是双方一辈子的功课,都需要通过不断的尝试和努力才能做到,特别是“养儿一百天,长忧九十九”的东方家庭。n
n
2. 婆家的期望
n从孩子出生一刻起,孩子吃什么,说什么,发育进度,怎么教育,少不免会和公婆有冲突,不止是对孩子的,更是对新手妈妈的行为准则。
n婆婆一旦使用降维打击,你根本无处可避,轻松就能用她对儿子的养育经验,在实战上吊打你。
n↓↓在喂养上↓↓
n↓↓在教育上↓↓
↓↓在工作上↓↓
↓↓在婚姻关系上↓↓
婆婆经历过的难,你凭什么就忍不了了?
n每个女人,不都是这样过来的吗?
俗话说,媳妇熬成婆,做婆婆之后,儿子什么都听你,之后就轻松了,你就是这个大家庭的真正女主人了!
自己做不到的事,婆婆能做到。
n老公仿佛是婆婆的,自己只是这个家的“外人”。
n远远看去,他们真像普通的一家三口啊。
很多小家庭出于经济和各种因素考虑,让老人帮忙带孩子,但是却难应对婆媳关系。
n别说婆媳,我和自己的亲爸妈,还不能好好说话呢!
n我也提不出什么办法,但是既然要享受老人帮忙带来的便利,就要承受随之而来的问题,学习表达和沟通,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相处模式。这个时候,老公的角色很重要。
n你可能要问了,老公在干嘛呢?呵呵,他可要出场了。n
n3. 老公的期望
n下班回家,他很累要在沙发歇息。孩子太吵了麻烦抱远一些。
实在不行,我出去外面过夜也行,反正我妈也批准了,我是这个家的顶梁柱,不睡个好觉怎么行?n
(我:喵喵喵?没家里那个蓬头垢面的带娃女人,你的家哪来?)
老婆工作能力也不是很行,赚钱可就不行咯,还可能丢我面子。
再不济,要不你学学我前女友,她也生孩子了,光鲜亮丽懂得多,人家做得多好!
n很多男人,未准备好就被赶鸭子上架当爸了,其实内心他们还是乖儿子,首要任务就是好好赚钱,结婚生子给爸妈长脸,但是怎么经营一段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他们还是懵逼的。
n为什么会有丧偶式育儿,也是因为养育是要全新学习的一件事。
n结婚和生孩子前,多去沟通另一半的想法,提前做好带娃的心理准备,ta的育儿观念,ta父母的家庭环境,多去了解再做决定,如果已经生了才发现对方完全不管,该蹦迪蹦迪,该暧昧暧昧,那就很被动了。
n不要说什么草莓自由,车厘子自由,不好意思,你可能连3.5元一罐的啤酒自由都没有。喝一罐ta都说你是酒鬼。
nta呢?一扭头就是捧着手机呵呵笑,不知和谁聊天。
4. 社会的期望
n达不到父母的期望,老公和公婆对自己的不认可,没有工作,没有社交,唯一的希望都在孩子身上,偏偏孩子也不站自己这一边。nn在其他人面前乖巧懂事,在自己面前就是一个捣蛋恶魔。
其实你说孩子不懂事吗?谁会帮她护她,小孩比谁都懂。
n在奶奶家买很多玩具,还能得到“没有妈妈陪,很可怜”的特殊照顾。nnn在公司上班能喘口气了吧?也行,但是升职加薪怕是很难。不要和我说什么董明珠老干妈扎克伯格,多少人才出一个这样的妈?
和朋友聊天,总能诉诉苦了吧?
n也不一定,有些朋友就是道德婊,动不动就贴标签你还能开口?
当初老公说好要分担的,和他说,总能疼惜下自己吧?
n也不一定,他以为你穿上紧身衣就变蜘蛛侠,生个孩子就变老母亲了。 一秒切换,大家都这样啊~!
如果因为这些“小事”,就做出什么极端的事,成为新闻上的虐.童、杀wa、zi杀等主角,那么肯定是个人问题,每个妈妈都是这样过来的,为什么到ta这就杀人了?
n要制裁ta,其他人才能安生,继续这种“普通人”的生活模式。
5. 母爱,未完待续
n歌颂母爱,歌颂超人妈妈,却忘了妈妈也是平凡人。
n生孩子时,剖腹产的妈妈要被剖开几层肚皮,才能取出宝宝。自然生产的话,yin道口也要侧切。
n恢复得不好,落下腰疾,漏尿、风湿等情形也很常见。
n母乳喂养,孩子在吸吮时,会把妈妈的ru头咬出伤口,刚结痂的伤口,又要喂奶。
n即使有产后抑郁情绪,尽力呼叫也不被理解。
老公无法感同身受。
n多少次想过,把孩子塞回去多好,又暗自愧疚自己真不是一个好妈妈。
在日文里“普通”,有大家都一样的意思。
n每个人都是这样过的,结婚,工作,生子,为什么连“普通人”都做到的事,你做不到? n
在这种焦灼中,即使是身在监狱,心灵也被愧疚鞭打,即使收到妈妈的信,也只能任由无法交流,无法倾诉的痛苦把自己逼疯。
一点点撕碎妈妈的信,就像撕碎她对自己的期望。
如果忽略别人的期望,仅凭自己意愿,想怎么活?
也许是时间太久了,久到已经忘了自己的想法。
即使远离所有人,心灵仍不能安静片刻,身体和感受都被深深压制,大家都要她安静一些,别矫情了,大家都是这样过的,做好妈妈的本分。
如果看完文章你有不适,很抱歉。
n但是看到问题,才有改变的可能。
我身边很多80、90后新手爸妈,都会一起带娃,还以奶爸为傲,婆媳关系如果实在很糟,也会和老公商量辞职带一段时间,宝宝幼儿园再出去工作。
n写这篇文章不是说“不婚不育保平安”,而是看过可能要翻阅的山,可能要经历的难,再理智选择自己的生活,认真面对爸妈的催婚,认真思考是不是要生孩子。
n经过思考和沟通,再选择,也会有争吵和无助,但是心态不一样了,不是赶鸭子上架,不是拿着爸妈剧本的演员,而是真实的自己,真实的生活。
不知道后面会不会反转和洗白,但是播到第3集,之前的剧情不会抹去,新手妈妈们面临的处境大多不为人道,还记得之前关于产后抑郁症的采访短片吗?爸爸们那句
“个个生孩子都这样的啊,就她矫情”
“我觉得她不是抑郁”
一句就将新手妈妈们隔离。
雪崩的时候,没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所有的正常,都会不自觉形成思维定式,禁锢人的思想,只有你这样做,才是“正常”的,男孩就要坚强不哭,女孩就要穿粉色,妈妈就要温柔顾家,爸爸就要赚钱加班....
就像我印象中的妈妈,她卖保险,打麻将,老是吵架,借很多钱,没有人看见她的孤独无助,在这个家她也感受不到温暖关怀。我也忘记了,在妈妈之前,她先是一个人。
不知用什么做结语,但是如果你准备生孩子,带娃、家务、双方家庭背景、养育方式的沟通,一定要有。拍拍脑袋就生,就是拿自己和孩子未来在赌。赌公婆老公会帮忙,赌自己会温柔体贴,赌生活会越来越好。
如果你未生,看看自己的妈妈,她也有她的局限,很多年轻人的想法已经更新了,她一时没跟上,尝试多沟通能否互相理解,如果实在很痛苦,保持距离过好自己的生活,也是一种选择。
首发公号:上班族学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