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快车谋杀案2001

东方快车谋杀案2001

818

    8.0

    常见问题

    1、阿尔弗雷德·莫里纳,塔莎·德·瓦斯康赛洛丝,大卫·亨特,娜塔莎·怀特曼,弗里茨·维伯 主演的电影《东方快车谋杀案2001》来自哪个地区?

    爱奇艺网友:电影《东方快车谋杀案2001》来自于美国地区。

    2、《东方快车谋杀案2001》是什么时候上映/什么时候开播的?

    本片于2001年在美国上映,《东方快车谋杀案2001》上映后赢得众多观众的喜爱,网友总评分高达6544分,《东方快车谋杀案2001》具体上映细节以及票房可以去百度百科查一查。

    3、电影《东方快车谋杀案2001》值得观看吗?

    《东方快车谋杀案2001》总评分6544。月点击量1次,是值得一看的动作片。

    4、《东方快车谋杀案2001》都有哪些演员,什么时候上映的?

      答:《东方快车谋杀案2001》是2001-04-22上映的动作片,由影星阿尔弗雷德·莫里纳,塔莎·德·瓦斯康赛洛丝,大卫·亨特,娜塔莎·怀特曼,弗里茨·维伯主演。由导演卡尔·谢恩克尔携幕后团队制作。

    5、《东方快车谋杀案2001》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答:动作片电影《东方快车谋杀案2001》是著名演员阿尔弗 代表作,《东方快车谋杀案2001》免费完整版2001年在美国隆重上映,希望你能喜欢东方快车谋杀案2001电影,东方快车谋杀案2001剧情:  故事发生在伊斯坦布尔,在夜幕的笼罩下,东方快车在黑暗里静静的等待着乘客们的到来,准备启程,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波洛神探(阿尔弗雷德·莫里纳 Alfred Molina 饰)。第二天早上,商人雷切特(彼得·斯特劳斯 Peter Strauss 饰)在餐车里找到了波洛,说他收到了一封匿名的威胁信,信中号称有人想要夺走他的性命。雷切特希望波洛能够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然而,波洛甚至雷切特是一个恶行累累的小人,可以为了获得金钱而无所不用其极,他当然拒绝了雷切特的请求。                                                                      当夜,雷切特被人发现死在了自己的车厢里,波洛开始着手调查此案。在和列车里的所有乘客交谈过后,波洛发现,雷切特的死和多年前的一宗儿童绑架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同主演作品

     明星可左右滑动
    • 阿尔弗雷德·莫里纳
    • 塔莎·德·瓦斯康赛洛丝
    • 大卫·亨特
    • 娜塔莎·怀特曼
    • 弗里茨·维伯

    用户评论

    • Jensen

      大概是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叭,订了一份杂志《超级侦探》。其中有一期底面彩页的推荐电影是《东方快车谋杀案》。当时就特别特别想看这部片子,奈何那是一个物资匮乏的年代hhh...现在终于有机会一睹为快啦!影片和我想象的一样构思巧妙,在我看来是完美还原了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情节。一辆列车、十二名乘客组成了一个近乎完美的谋杀案。所有的人都卯足了劲儿,一人一刀地捅死了十恶不赦、冷酷无情的罪人,细细想来,这大概是我第一次看犯罪片觉得大快人心,波洛可能跟我一样,因而最后他并没有把“杀人犯们”交予法庭。但或许也有可能是他深知自己不具备抵抗“犯罪集团”的力量,因为所谓专业精英,不管其智力多么高强,他陈明利害得失的理性努力,面对被空洞的观念冲昏了头脑的群体,反而会感觉自己十分迂腐和无聊。这不是公正与非公正,正义与非正义之间的较量,而是个体与群体之间的较量。写实主义角度而言,这或许也是一种劣根性叭。

      东方快车谋杀案 (2001)
      7.4
      2001 / 美国 / 剧情 悬疑 犯罪 / 卡尔·谢恩克尔 / 阿尔弗雷德·莫里纳 塔莎·德·瓦斯康赛洛丝

    • Jensen

      2020-2-21

      波洛帮助珠宝大盗维拉解决了一桩案件 维拉要与波洛结婚 波洛拒绝 波洛在火车上亲吻维拉照片 波洛曾上过节目最高探长

      波洛要坐飞机回纽约 遇到布克列车长 列车长请他坐东方快车并安排一等车厢

      雷切特收到一盒录影带 二十万雇佣波洛被拒绝

      雷切特车厢里发现手机用的笔和手绢

      火车遇到山体滑坡停下

      列车下波洛与雷切特助理麦克奎恩交谈

      哈伯德夫人 演员 去土耳其拍戏但是临时被换下

      阿巴斯诺 软件公司 出差 笔就是他的 与阿姆斯特朗是发小 本人并不配合 波洛管他借了笔记本电脑查到黛西案件 阿姆斯特朗是软件巨头 吞枪而死 雷切特被抓但是证据不足释放 胸前有蛇形纹身 但是纹身已经洗掉 近视眼也动了手术

      福斯卡里 运动器材销售商

      福斯卡里与戴本汉 麦克奎恩 同在车厢喝酒聊天聚会到两点多

      麦克奎恩说见到光头小眼列车员

      哈伯德发现纽扣和匕首

      南美独裁者元帅的夫人 埃尔瓦多寡妇 去伊斯坦布尔买地毯 阿姆斯特朗老婆索妮娅是她的义女

      菲利普梵思乔斯 埃琳娜夫妇 摩纳哥皇室 伊斯坦布尔观光

      戴本汉 救济工作者 在伊斯坦布尔与阿巴斯诺说话被波洛看见

      波洛在录像带中发现埃琳娜是索妮娅的妹妹

      笔和手绢都是转移视线的

      戴本汉 黛西家庭教师 美式英语露馅

      福斯卡里 阿姆斯特朗家健身教练

      哈伯德 索妮娅母亲

      贝尔格莱德 维拉前来 二人上学

      最后介绍每个人之后的去处和经历

      教母出租衣服捐献贫困儿童 健身教练发明了减肥仪器 索妮娅妹妹与老公登珠穆朗玛峰男的冻掉两根指头 列车长提前提休 女仆父亲继续在列车上工作等等

    • Jensen

      嗯,在寻找2010版和日版资源的时候意外看到了这一版——2001版充满着浓郁的美国风情的《东方快车谋杀案》。这一版的改编力度很大,其实应该和同类的日版相比较,它们都将故事整体搬迁,并将相应的线索进行了修改。不过日版我只看到了简介,暂时也无法做比较。

      这一版的波洛身份设定依然是比利时人,但是从造型到性格以至谈吐都是彻头彻尾的美国人,一个身材高大、性格圆滑、自视甚高的中年美国人。当然美国电影除了个人英雄,还少不了性格美女,因此电影开头和结尾都出现了一位颇具风情的黑道美女。这样一位美丽而富有的美女作为波洛的情人,主动求婚被拒绝后还追了过来,的确很能满足美国传统英雄美女的设定。但是这样的波洛,在面对这桩复仇案时会做出怎样的决定就完全是可以预料的。毕竟作为侦探,有着珠宝大盗美女情人,还乐意为她解决身边出现的杀人案,这样的设定简直就是剧透。当然最后的解密部分也完美的展现了这一点,没有挣扎,没有犹豫,只是坦然面对,做出正义的决定。

      故事搬到了现代,自然也少了现代电器,电脑和手机的出现就在所难免。为了还原与世隔绝的车厢这一点,手机被设计为没有信号,但是为什么手提电脑却可以联网?当然也有可能我没有看清楚,波洛只是搜索电脑内的资料?原本的勒索信也被换成录像带,不得不说这是一个败笔,原先巧妙地应地制宜设计变成了简单粗暴的播放录像带。波洛从交谈中寻找线索,也成为颇具现代感的从影像中获得情报。还有一个我颇为不解的地方,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我看的是国语版,翻译造成的差错。就是原本小说中秘书告诉波洛受害者不会任何外语,却刻意用法语打发列车员以引起波洛的注意,故布迷局;这一版里这句法语成为了秘书慌张之下的错误,成为了破绽。

      手帕的梗沿用,通烟斗的棉条换成了钢笔,但是原著中特意提到的美国十二人陪审团制度在这部美国版里没有体现。比如公主教母变成了明星教母,公主的女仆消失了;而司机变成了健身教练,管家不见了;当然这种改动也可以理解因为贴身女仆和管家在2001年的美国大概已经不常见了。但是既然已经把阿姆斯特朗的职业换成了it创业者,将司机变成了健身教练,将部下变成好友,那么其他几个相应人物的身份改变应该也不难吧。或者说在这一版里,并不需要十二人陪审团来判定是否有罪,血债血偿就是正义。片尾甚至闪回这些人之后的生活,每一个人都继续着自己的生活,并没有受到案件的影响。当然也是这个片段,让我突然想起,我是看过这部电影的,但是我从没有把它和阿加莎,和东方快车联系在一起。

    • Jensen

      以恶制恶,我不知道这是不是负负得正的原理。
                              ——题记


      一列豪华的列车,在平静的表象中发生了一起命案。重重迷雾,最终皆大欢喜。
      很高兴这部电影适合年轻的女孩儿来看。没有细思极恐的结局,却有值得玩味的悬念。没有惊心动魄的转折,却有合情合理的推理。没有撕心裂肺的痛苦,却有惩恶扬善的信念。这部电影,一百个赞。
      欲罢不能,一口气看到结尾。
      美女衬英雄,电影的一开头,一个性感妩媚的珠宝大盗出现。扑朔迷离的剧情也再次埋下伏笔了。侦探波罗不仅不揭发自己的女友,而且为她肃清身边的杀人案。由此暗示了波罗的性格,在结尾他为整个列车的人隐瞒实情也不足为奇了。
      深层挖掘这部电影的含义。
      以少数人的意志代替多数人的意志,往往来得更轻松。
      众人因为恨,不惜花费巨款乘坐东方快车,只为与仇人同行。精心设计种种细节,每个人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众位资深资浅的美人儿,以独特的性格和美妙的心灵增加了案件的破解难度。
      从心理学角度看,真理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在被揭示后才显得那么显而易见。知道结局的人,会看出前面的细节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而不知结局的人很难有效地将前面的细节联系起来。经验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等事成之后才有效。每一个细微的表情都极其考验观者的脑力。这是侦探故事的魅力之一。
      相比烧脑而言,这部电影却是是烧心。结局不可思议,所有列车上的所有乘客除了侦探和被害者本人都参与了作案。如果没有任何的人情因素在里面,这案子就算结了。
      可偏偏这位死者是个罪有应得的人。
      傲慢的戴本汉小姐以为所有的人都要做监狱了,冷淡的外表让她冷静地说:“我想我们该收拾行李了。”
      偏偏侦探叫住了她,他不是一个冷血无情,唯职业操守是从的人,丰富的情感生活给了他力量,他要给警察讲那个不真实的故事。
      因为第二个故事对大多数人来说太难以置信了。
      是的,侦探超出常人的推理逻辑解决了很多事,也给平常人的理解造成了极大的困难。这是侦探小说的魅力之二。
      既然美国官方不能给阿姆斯特朗的亲朋以正义,亲朋们选择以恶制恶的办法来惩治这个只手遮天的坏蛋,而波罗侦探成全了这个手段。
      他以人性为立足点惩恶扬善,伸张正义。不辜负一车人的足智多谋。真是这些,使得这个著名的侦探故事更加不朽。
      试想一下另一种结局吧,在一个完美的结局出现后我们很难不去想象如果是另一种结局。试想波罗先生向所有人公开了真相。美国的媒体会大肆报道这个故事,舆论骤起,任何一个有能力表达的人都可以站出来指责两句,那样事情就会复杂得多了。即使波罗先生仍然站在害人者的那一边,他有多少精力和全世界辩论呢?
      让一个伟大的人过如此平凡的生活着实可惜了。
      波罗先生在破解东方快车谋杀案时的超人智慧没有向车外的任何人公开。
      将智慧深深埋葬,恰是伸张此次正义的最好方式。一群人的智慧已经够用了,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就不必再让全世界参与进来捣乱了。

    • Jensen

      连续看了三个版本的《东方快车谋杀案》,2017美国、2001美国、1974年美国。其中2001年塑造的比利时侦探波洛是与普通人最接近的侦探。另外美国人的两个大侦探波洛不知道为什么,都有一点刻意的、与众不同的......神经质。也许,这样的设计是为了贴近原著中那个固执的老头的形象。n 2001版的东方快车谋杀案,在人物、情节上有了很大的改变。整个背景被拿到了2001年,人物的身份、破案的手法,都跟2001年很适合。波洛本人也变成了一个高大的壮年男人,不再是一个固执的小老头了,甚至波洛本人也给安排了一个珠宝大盗美女做女朋友。可能很多阿加莎的原著粉并不是很喜欢这样的改变,也许吧。n 虽然给人的感觉和原本的故事背景差别有点大,不过,看到阿姆斯特朗先生变成了软件天才, 卡塞蒂被用录影带的威胁方式、使用褪黑素来减轻时差的影响,波洛侦探通过无线网络调查人物身份,以及波洛本人还上电视参加电视节目,然后所有的人认识波洛就是通过电视节目,这些设定还是让人忍俊不禁的。看上去编剧是很用心的把时代背景引入到这个老故事里面。个人认为还是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很别致的改编。n 2001年的导演也把一部分谈话情节放在了列车外部,不过风景并不是特别壮观,与2017年的美国电影比。并且去掉了积雪而引起的列车停开,而是换成了落石引起轨道阻塞。关于这一点改编,没有get到导演的用心。n 在影片中波洛观察众人的时候,是用一种不露声色的方式观察的,导演用镜头代替波洛的眼睛,带着观众去看波洛的视角。当然,观众能够领悟多少,就要看观众的悟性了。不过大部分时候,还是以第三人视角来观察众人的行为。n 改编之后的波洛,因为去掉他固执的一面,并且从其与女友的交往,包括他同意列车长的请求帮忙协助调查,都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相对灵活的人。这样的改编是让波洛更接地气,但是,他的正义感似乎就没有那么坚定了。 这样一来,在最后真相被揭露之后,波洛决定隐瞒真相的时候,那种对于正义的考量,到底是坚持哪一种正义的矛盾斗争,人物心理上的戏剧冲突似乎就没有那么强大了。还有原来的12个执行人被修改到了9个人,原著里的审判隐喻也被减弱了,变成了单纯的复仇。所以,虽然整个故事看上去很贴近2001年的生活,不过,阿加莎小说中的隐藏的一些意味就差了很多。n 然而,如果忘记原著的内容,而把这个电影当作一个新的故事来看的话,整个情节是很流畅的,而这个比利时的中年人侦探波洛,时不时流露出来的怜悯的气质,也是有其独有的魅力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