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卡赖伯·兰德里·琼斯,埃茜·戴维斯,安东尼·拉帕格利亚,朱迪·戴维斯,肖恩·基南,Annabel,Marshall-Roth,Rick,James,Ethan,Cook 主演的电影《内特拉姆》来自哪个地区?
爱奇艺网友:电影《内特拉姆》来自于澳大利亚地区。
2、《内特拉姆》是什么时候上映/什么时候开播的?
本片于2021年在澳大利亚上映,《内特拉姆》上映后赢得众多观众的喜爱,网友总评分高达842分,《内特拉姆》具体上映细节以及票房可以去百度百科查一查。
3、电影《内特拉姆》值得观看吗?
《内特拉姆》总评分842。月点击量1次,是值得一看的恐怖片。
4、《内特拉姆》都有哪些演员,什么时候上映的?
答:《内特拉姆》是上映的恐怖片,由影星卡赖伯·兰德里·琼斯,埃茜·戴维斯,安东尼·拉帕格利亚,朱迪·戴维斯,肖恩·基南,Annabel,Marshall-Roth,Rick,James,Ethan,Cook主演。由导演贾斯汀·库泽尔携幕后团队制作。
5、《内特拉姆》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答:恐怖片电影《内特拉姆》是著名演员卡赖伯 代表作,《内特拉姆》免费完整版2021年在澳大利亚隆重上映,希望你能喜欢内特拉姆电影,内特拉姆剧情:故事聚焦1996年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亚瑟港大屠杀事件,29岁的马丁·布莱恩特制造了这场血案,导致35人丧生,23人受伤。马丁被判终身监禁,不得假释。影片将还原并分析这场暴行发生的原因和方式
两年疫情的原因,整个行业被冲击的太厉害,导致佳作难产。一整年看下来也就戛纳电影节还有几部不错的电影。和金棕榈获奖作品《钛》的魔幻先锋风格不同,这是一部极其朴素写实的电影。
影片以“1996年亚瑟港大屠杀”的主角马丁为原型。片名Nitram和原型的名字Martin是字母上的颠倒。预示着戏里戏外的镜像关系。不同于以往真实事件改编的传记类电影,本片重点放在了讲述了恶魔诞生的过程和灾难发生前的暗潮汹涌。这个角度既笨拙又灵性、既走弯路又走捷径。实际上直接拍事件经过,戏就很足,而且冲突强烈,更容易出彩。可导演意不在此。相比视觉和情节冲突,他更着迷于展现人性里深层次和细腻的东西。这也可能是他拍《刺客信条》显得不够刺激过瘾的原因。这个导演就是对冲突以外的因素和造成冲突的原因更感兴趣。可以说这既是弯路也是捷径,因为只要拍的不差就是准获奖作品。虽然在最佳影片的争夺上输给了《钛》,但也是热门之一。甚至个人觉得,像《钛》这种天才型的电影是没办法学的,喜欢电影或从业者更应该关注和学习的是《内特拉姆》这种类型的电影。
最终这部片子还是获得了最佳男主演奖。虽然这些人物都有其现实原型,但这部片子在角色塑造和表演上依然出彩。特别是男主,不得奖真的说不过去。
剧情中,母亲的疏离和冷漠、父亲的溺爱和懦弱加上男主智力问题造成的共情能力缺陷,从一开始就预示了悲剧的可能。后来海伦和父亲的死又进一步催生了悲剧的上演。而且这几个角色的选角也特别恰当。拿父亲这个角色举例,相比其他角色的麻木和令人生厌的外形,他的面像和行为都是剧中唯一一个让人感受到温暖的人物。在现实中马丁的父亲也是这样,所以当他自杀后,马丁就丧失了人生中唯一的光源,彻底堕入黑暗也就在所难免。而海伦这个角色某种角度和内特拉姆是相似的,她孤苦伶仃,虽然腰缠万贯,但只能与动物为伴。或许男主的出现让她看到了自己。两个神经质错位的共情能力正好有一定相似性,但可惜两个病人无法互相治愈,只能躲在两人的小圈子里逃避孤独感,再加上命运的捉弄,海伦的死又进一步把男主推向罪恶。
最后就是母亲这个角色,她身上的悲剧性甚至要比内特拉姆更为强烈。因为她从最开始就看出了内塔拉姆身上的原罪和邪恶。她对男主的疏离和冷漠何尝不是一种恐惧下的自我保护和无能为力。但如果说父亲对内特拉姆的溺爱和宽容不过是出于同情和爱的不足(当父亲因为梦想落空而消沉生病,又为此自杀之后,内特拉姆虽然因为共情问题无法真正体会自己的情感,但客观上,“父亲并不够爱他”这个事实,还是被确定了)海伦对他的接纳,不过是寻找共情和陪伴。而母亲这个角色才是唯一一个把内特拉姆当作“人”对待的。从她一直寻医问药,鼓励内塔拉姆和他人产生联系,就能看出她其实并没有对儿子完全放任自流,相反,她是剧中唯一一个一直在努力帮助内特拉姆、也在和命运抗争的人,她的痛苦才是最无处消解的。她从开始就预料到这一切,自己却无能为力,只能在恐惧中等待着这一天的到来。影片结尾,她听着新闻报道,抽着烟的镜头也说明了这点。
和其他流水账似的传记和改编不同,这部片子抓住了真实事件的核心,让戏剧和现实相互交融。把“他人即地狱”和爱与恨的表达问题深刻揭示了出来。在情绪方面,剧情和表演都是非常克制的,基本没有情感上的宣泄,这种处理非常合适。现实中的爆发往往都没有预兆,人与人之间的伤害也往往发生在不经意间。归根结底都是爱与恨的表达和理解出现了问题。内特拉姆和马丁的悲剧当然有其特殊性。但如何表达你对他人的情感,让人与人之间能够正确的共情,依然是生活的大课题。
人与人相处最可怕的事莫过于——明明你用最大的力气爱着,对方却觉得你恨他。
有人骂导演在为杀人犯洗白。我倒不觉得,我看到了一个边缘人格的孤独,隔阂,和格格不入。nn我们可以大概率庆幸自己把棱角磨平,融入社会。他没那么幸运,他没有过女朋友。在女性面前,他自卑,他骗他妈他有一个臆想中的女朋友。面对抑郁的父亲,扇父亲耳光是他想到的唯一方式。nn善良?妈妈捉迷藏找不到他,找了一个小时,找到哭,发现时,他却在嬉皮笑脸。hellen走时,他伤心到痛彻心扉,爸爸走时,也一样。他的救命稻草被一根根薅走时,扒光了他的善,顺带打包着稀碎的善意,被逼入绝境。nn绝境包里还有别的:
n冰冷的社会,不闻不问的卖枪员,不讲情面盯钱看的房产中介,帅气男性朋友对他的抛弃,看枪时脸色大变的眼神,妈妈对他不咸不淡的爱,不走心的对话,永远发现不了儿子的谎。nn儿子的快乐,于她而言,成了麻烦,成为了一万个不理解。她不理解买冲浪板的儿子,更不理解参加葬礼穿成小丑的他。nn他在她的脑海里,写满了丢人,大写的丢死人了,麻烦,可真够麻烦的。nn全片的绝境自然也真实,没有直来直去的霸凌,全是克制的,却充斥着格格不入,不被理解的孤独滤镜。nn直到他看到电视里的校园枪击案时,眼神开始放光了,大概是,我得不到想要的善意和尊重,那我干脆就让你们怕我好了,怕我的时候,我就存在了。nn其实还会记起一个细节,他在枪击案前,清理了hellen的房间,放走了狗。
以上。
尽管在2020年受疫情影响,使今年的戛纳电影节可能会蓄积着不少影片。各大媒体网站也都对今年戛纳选片做了各种预测,尽管如此,在记者发布会上依旧出现了很多黑马空降主竞赛,令人始料未及,其中就包括这部出自澳大利亚导演贾斯汀·库泽尔Justin Kurzel的《内特拉姆》Nitram。当然他的这部影片完全是有资格放入主竞赛单元的,在之前就凭借《雪镇狂魔》Snowtown荣获2011年戛纳电影节影评人周单元特别提及奖以及《麦克白》Macbeth入围2015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其大胆而别具一格的视听效果好评如潮。
一、截然不同、超越传统意义的杀人狂形象
《内特拉姆》是一部讲述杀人狂的影片,说起变态杀人狂这个词,我们第一时间会联想到上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杀人狂惊悚Cult类型影片,如1974年的《德州电锯杀人狂》The Texas Chain Saw Massacre中咆哮着强烈的电锯声,脸上缝合着人脸皮的畸形疯子以杀戮前往德州乡间路途的年轻人为乐、1978年《月光光心慌慌》Halloween中始终带着惨白阴森面具每年都在万圣节期间进行屠杀的麦克、1980年开拍长达12部的惊悚系列《黑色星期五》Friday the 13th。在这类影片中都是以受害者为视角,也就是一种内视角的方式,我们观众与主角在不知情下逐渐踏入杀人狂所设的陷阱,沦为等待被宰杀的羔羊。充沛着各种血腥屠杀镜头,五花八门的杀人手段、陷阱……电锯、割喉等各种令人不寒而栗的刑具和生活常见的物品也成为其杀人道具。这类影片都是从电影情节上来说,可能不太具有层层深入的惊悚性,但大多都是从画面、声音上营造恐怖氛围。
而我们今天谈到的《内特拉姆》却是从杀人狂自身讲起,或许可以说如同片名所意,就是讲述他的一生。内特拉姆Nitram这个名字其实就是Martin倒过来的写法,而这个马丁则是发生于1996年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亚瑟港大屠杀的事件中那位致死35人,23人受伤的Martin Bryant马丁·布莱恩特。其电影也是改编于这个悲惨的案件,这也不是库泽尔第一次拍有关杀人狂的影片了,在2011年的《雪镇狂魔》中就是细致而深刻地描绘了1990年代一位臭名昭著的澳大利亚连环杀手的恐怖。这部电影有些两极分化,让许多人怀疑令人印象深刻的导演技巧和风格天赋以此让角色无情地潜入最黑暗、最深层的堕落是否合理。在那部影片里给予了许多强烈的暴力特写镜头,当时让许多影评人与观众都难以忍受。
二、库泽尔重回澳大利亚,重现这个泥泞般没有出路的桎梏小镇
彼得·布拉德肖(Peter Bradshaw)为《卫报》(The Guardian)评论了这部电影,并给它打了四颗星(满分五星),称它“是一部制作精良但令人毛骨悚然且经常令人难以忍受的暴力电影。”[1]但在《内特拉姆》里一次与母亲的谈话中内特拉姆讲述了他看待自己的方式以及他观察他人的嫉妒,希望他能更像他们,变得正常,融入大家。那一刻这种刺耳的悲伤和渴望本身就使它与《雪镇狂魔》区分开来了,后者描绘了纯粹的操纵性邪恶。并且我们会发现导演在这里开始克制、收敛了镜头语言,并将注意力转移到了Nitram的心理变化与周围环境周遭对他自身的无形影响。与上面的杀人狂电影与众不同,导演试图从杀人狂自身叙述起,内特拉姆是一个从小就显得古怪,并且令人反感、难以忍耐,专横、暴躁、行为有些幼稚、痴迷于鞭炮。学校的同学给内特拉姆起各种嘲笑的花名,因为他的幼稚古怪行为将他当作一个天真的傻子来嘲弄,尽管他本人清楚他们在嘲笑他,但他仍会和他们愉快地玩在一起,在课间休息玩弄烟火。
三、放大化的急促不安、毛骨悚然的表演
电影通过大量关于内特拉姆与周围人相处的镜头,试图让我们能够站在他的立场、能够理解这位杀人狂行凶的动机和成因。但是在这一点显然并不成效,和《雪镇狂魔》一样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忍受、甚至去理解这位杀人狂。银幕中的内特拉姆由新晋戛纳影帝卡赖伯·兰德里·琼斯Caleb Landry Jones(本片荣获第74届戛纳电影节最佳男演员)饰演,电影里是一个拖着澳大利亚英语口音,留着一头看起来有些肮脏,如同拖把的金色长发,现在依旧会经常在院子里不顾邻居的辱骂与厌恶,放着各类焰火、鞭炮。当然CLJ这种看起来没有丝毫虚荣心的表演,从不试图弱化这个角色本身令人毛骨悚然的令人反感、咄咄逼人的行为或者在一方面让他在本片中收获到了令人赞叹的演技好评,但这样一个看似是在家中无所事事、令人讨厌的懒汉形象显然没法博得观众的同情。
四、给予他需要的一切,再将其剥夺,粉碎得一无所有
他的父亲是一个看似性情相对温和、比较有耐心的人,在生活中对内特拉姆时常都有着很大程度的包容心,因为他从来都没有放弃自己的儿子,还会和内特拉姆讲述自己将来的打算,买下一栋看好的海景房,未来和儿子一齐在这儿打理、有着自己的农场和生活,也许这儿已经不知不觉地成为了内特拉姆心中那团得以继续生活的焰火,但其实同时父亲这份溺爱也是对内特拉姆的放肆惯纵。那他母亲平常里对他以一种刻薄、严苛的态度,是不是表明她不爱她儿子呢?
不是。相反,她母亲似乎是电影里在内特拉姆周围里最正常的一个人,也是最希望令内特拉姆回到正常生活轨道的人物。面对自己这个有着天生的智力缺陷的儿子,在做了一系列令人头疼的麻烦后,母亲永远都站在角落阴影处靠着墙、边吸着烟边摇着头。这似乎是母亲对待自己儿子的默认表现,就像是已经对此愤怒得麻木了,这是一种痛苦的爱,充沛无奈、不可控。数次徒劳地试图遏制他那些不正常、危险的行为。母亲这个人物是一种很微妙、出色的处理方式。
在影片的中间部分,有一个新角色的引入,在内特拉姆试图试图在家周围修剪草坪以此赚钱的时候,遇到了一个也有些古怪、时常带着白日梦的女继承人海伦,她有一栋很大的房屋,还很有钱。这么一幕似乎很熟悉,我们在库泽尔上一作《凯利帮的真实历史》(True History of the Kelly Gang)里难以忘怀,而在这里也如此。海伦给予了他需要的一切:车、自己生活的房屋还有包容他的生活,两人并以此相爱。海伦这一角色的引入在某一程度上缓和了内特拉姆那些不可控的暴躁行为,但电影叙述不会总是一帆风顺的,海伦很快因他的暴躁与不受控从而在一次车祸中意外身亡。
五、希望星火的熄灭,一切变得不可控
电影从这一刻起,所有的一切都开始崩塌,以及他的父亲因患上重病在和内特拉姆冲浪中不幸溺死过世,这些都使他的生活开始山崩地塌。还记得先前父亲和他所讲述自己的打算,那套海景房也突如被他人以高价所占据,他对父亲的爱是毋庸置疑的,看到父亲在车里伤心与不甘心,再到过世,那团点燃希望的星火也从而熄灭。身边对他慷慨、有包容、给予爱与同情的人都一个接一个消失了,剩下的只有漫长的心碎和悲痛欲绝。这样的挫折不仅仅是对这么一个天生智力有缺陷的患者会有沉重的影响,就算是对一个普通人也有不可不可小觑的影响。
海伦给内特拉姆留下了50万美元和房子,这些其实在暗中不自觉地成为这场惨案的导火线之一,也就是到后边他拎着一大袋现金前往枪支商店购买了大量手枪、步枪等。从此刻他已经决心要对这没有希望的世界进行报复,在复仇之前他选择重新回忆过去美好的生活,实现曾经未能完成的计划,前往原本计划和海伦要去的洛杉矶好莱坞、弹起海伦教会她的钢琴曲……占据他父亲梦想的海景房、还有码头游玩的旅客……
六、平静克制、戛然而止,在那个悲剧日里我们听到枪声而不是目睹
到最后我们没有如愿看到内特拉姆屠杀的镜头,哪怕任何一点画面,除了那几枪声响,在这一点库泽尔选择了克制、内敛的方式处理这段结尾。仿佛目的是让这一悲剧成为一段不愿回想的沉重往事,而这种悄然寂静的方式显然有效,恰好更能让观众感受到这种不寒而栗。但到了结尾,是否会让观众产生怀疑,面对这样的惨案,我们需要责怪谁?是内特拉姆周围的人吗?还是澳大利亚没有完善好枪支管理规定?还是说我们面对这样的边缘群体缺乏全面的协助体系?
参考资料:
[1]: Bradshaw, Peter (17 November 2011). "Snowtown – review". The Guardian. Retrieved 13 December 2011.
[2]: Justin Kurzel’s ‘Nitram’: Film Review | Cannes 2021;by David Rooney. July 16. 2021 in The Hollywood Reporter
[3]: Cannes Review: ‘Nitram’By Todd McCarthy. July 16. 2021 in Deadline
电影的主要事件在发生地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是个禁忌,所有人都试图把凶手的名字从历史中涂抹掉。
旅游丛书《孤独星球》中澳大利亚篇会提醒游客,去塔斯马尼亚州亚瑟港的人,不要主动与当地人谈起亚瑟港枪击案,他们或许有亲友在这次枪击案中死去。这部电影讲述了此案凶手行凶之前的一段经历。影片名字Nitram是主人公名字的倒序,是他母亲生造的词,暗示她的儿子发育迟缓,与他人不同。他的名字在电影中没有被提起, 在澳大利亚的新闻中也很少出现。人们约定俗成把注意力留给无辜的逝者与伤者,不给凶手任何知名的机会。
所以,在2020年底,这部以凶手作为主角的电影开始拍摄的时候,澳大利亚社会广泛表达了对这部作品的担忧:这个时代这个社会需不需要这样的作品?这样的作品会不会美化凶手?会不会让亲身经历惨剧或失去亲人的家庭再次陷入当日的痛苦中?
因此,很多平台都试图降低这部敏感电影的关注度:这部电影的出品方是Channel 9旗下的在线平台Stan,政府没有任何补贴或赞助(除了基本的税务优惠);拍摄地也在维多利亚州的Geelong而不是案发地塔斯马尼亚州。主创人员三番四次解释,不会美化凶手,不会出现杀戮的场面,甚至不会说出凶手的名字——他们会尽可能尊重生者与死者。
这个紧箍咒在上,导演与编剧在艺术创作与社会影响角力之中艰难地产出了这部作品。故事很顺畅,选角很精准,气氛铺垫很到位,但难以避免的缺点就是整部电影主题的着力点很轻很浅。
为什么要有这部电影,作者想要表达什么?
如果表达是主人公的心理疾病与社会福利网络的脆弱,那未免有洗白他主动杀人之恶。更何况共情是理解的基础,而这种视角必然会让观众与凶手贴近,但这样一来,电影上映必然将引起轩然大波。不知是不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这部电影对主角的注视是冷漠的,有距离的,并没有将他作为心理病人剖析。导演所展示的喇叭声、一次又一次的最后时刻才抛出的烟火,痛殴父亲时冷酷的表情,干枯的头发和孩子气的着装,不停在提醒大家他的与众不同。
如果仅仅表达主人公的内心之恶,不谈他生活的环境,那未免有复杂问题简单化之嫌。他在生活中不是没有平静的日子,不是没有朋友,不是没有自己的情感。他也不是没有遇到过敌意,不是没有被挑衅与侮辱过。他就算没有同理心的畸形怪物,那也是人类社会产出的。导演与编剧有试图创造真实的社会环境,母亲的疲累,父亲的颓废,海滩的搭讪,车里的对话,校长的怒吼,邻居的怒骂,医生的问候……但这部电影的社会性也浅尝辄止,有真诚地描述,但没有深层次对话与讨论。
最后,电影似乎把立足点放在禁枪政策上,但这也是电影被诟病的地方。从电影的比重来讲,枪支根本就不是描写的重点,更何况澳大利亚已经做出了卓越的成绩,全社会在12天通过禁枪法案,执行地也不错。影片最后单薄的文字介绍根本不足以也不应该作为影片情绪的出口。
这也难怪影评人Keva York在澳大利亚新闻电视台(ABC)对这部电影做出了尖锐的批评:不敢主观,不够客观。一方面假惺惺的不提凶手的名字,一方面仍把他作为电影的主线;一方面事无巨细地刻画他的心理疾病,一方面又难以克制地展现了观察者的傲慢;一方面展示了新闻报道对凶手的刺激,一方面又制作了这部商业作品;一方面强调不同情不理解凶手,但也没有提供情绪的出口;一方面拍了个澳大利亚的故事强调禁枪,但澳大利亚早就做到了:所以说,这部电影到底拍了个什么?
但我没有像她这么苛刻。或许我毕竟是个局外人,对我来说,就是一个澳大利亚人讲了一个自己的故事,一段很多人不敢碰不忍碰的历史。它曾真实的发生过,现在它被讲述出来,或许导演的情感与视角被现实太多左右,但至少他用优秀的电影语言表达了一个如此这样的人竟造成了如此这样的创伤的故事,仅此而已。我最喜欢其中母亲角色扮演者Judy Davis,她为平常人提供了参照物,也作为了惨案的倒计时。她是唯一有可能知道但无力阻止的人,她的疲惫与克制,疏离与母性,麻木与担忧,她的独白,她的漠视,她在等待最可怕的事情发生……这个角色的存在与演员的演绎都太完美了。
最后说一些在搜集资料中的趣味小发现:
Ø 导演Justin Kurzel与编剧Shaun Grant之前合作了澳大利亚其他著名凶案True History of the Kelly Gang 以及Snowtown。
Ø 主演是美国人Caleb Landry Jones是在疫情期间来澳拍摄,根据当时政策,他只能见到必要的摄制组人员,这种隔离之下的孤立感,也帮助他塑造了这个角色。
Ø 除了男主角,其余主要演员都是澳大利亚人,Helen的扮演者Essie Davis更是来自案件发生地塔斯马尼亚州首府霍巴特。
Ø Helen扮演者Essie Davis也是澳大利亚知名罪案系列《费雪小姐探案集》主演,且是导演Kurzel的妻子。
Ø Helen的原型Helen Mary Elizabeth Harvey,是澳大利亚博彩业巨头Tattersalls的继承人之一。
Ø Essie Davis与母亲的扮演者Judy Davis没有血缘关系。
Jensen
看的时候一直以为是在很高纬度的地方拍的,很多场景纯净得像童话。影片中的mom实际上是一个很可怕的家庭成员,嘲讽、否定、命令、施压,潜意识里想要站在统治地位,左右儿子不止言行还有各种衣着细节,比如在父亲葬礼上,她只会指责你哪里不好,而不把如何变好告诉她眼中的“slow”儿子。她对避风港海伦的态度其实也是在孤立nitram,爹说“你总是想要激他”,种种行为很有可能在nitram成长过程中的某一面起着催化作用。说不normal好像也挺normal。他知道他妈不怎么爱他,也知道自己不正常,但不知道该怎么变得和其他人一样。
我并不认为他是常规的疯子形象,他会真心实意向海伦道歉,他直接导致海伦死亡的那场车祸,干扰司机这种举动很有可能只是他表达亲近和示好的一种途径,只不过他以为都会没事的。Nitram也不完全是双相,和Jamie两次对手戏都表现出很明显的克制,他甚至还知道他爸的问题出在哪里,沙发上暴打他爸真的有点哭笑不得,但感觉人物更加立体了,他对烟花、旅行、枪的执念是会转移的,倒不如说就是他身体里某种一只欠缺的渴望的落脚点,因为代偿性和报复性使之达到不被社会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如果说这到头来还要回到反映社会和全人类的高度那还是算了,也不要用“低智”、“杀人狂”这种标签绑定,nitram就是nit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