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佩内洛普·克鲁兹,埃米尔·赫斯基,阿德南·哈斯科维奇,萨黛·阿克索伊,彼得洛·卡斯特里图,米拉·福兰,约万·迪维亚克,维尼乔·马尔基奥尼,布兰科·德约里奇,简·伯金,卢卡·德·菲利波,赛尔乔·卡斯特利托 主演的电影《行至今生》来自哪个地区?
爱奇艺网友:电影《行至今生》来自于意大利 / 西班牙地区。
2、《行至今生》是什么时候上映/什么时候开播的?
本片于2012年在意大利 / 西班牙上映,《行至今生》上映后赢得众多观众的喜爱,网友总评分高达7335分,《行至今生》具体上映细节以及票房可以去百度百科查一查。
3、电影《行至今生》值得观看吗?
《行至今生》总评分7335。月点击量618次,是值得一看的战争片。
4、《行至今生》都有哪些演员,什么时候上映的?
答:《行至今生》是上映的战争片,由影星佩内洛普·克鲁兹,埃米尔·赫斯基,阿德南·哈斯科维奇,萨黛·阿克索伊,彼得洛·卡斯特里图,米拉·福兰,约万·迪维亚克,维尼乔·马尔基奥尼,布兰科·德约里奇,简·伯金,卢卡·德·菲利波,赛尔乔·卡斯特利托主演。由导演赛尔乔·卡斯特利托携幕后团队制作。
5、《行至今生》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答:战争片电影《行至今生》是著名演员佩内洛 代表作,《行至今生》免费完整版2012年在意大利 / 西班牙隆重上映,希望你能喜欢行至今生电影,行至今生剧情:影片由演而优则导的意大利知名演员塞吉·卡斯特里图执导,改编自导演妻子玛格丽特·玛赞蒂妮创作的同名小说,夫妻俩继2004年的《别碰我》之后再度合作编剧,当年这部电影也是由佩内洛普·克鲁兹主演《来到这个世上》讲述了一位单身母亲盖玛(佩内洛普·克鲁兹 饰),她的丈夫在波斯尼亚战争中丧生,多年后她只身带着16岁的儿子回到了当年丈夫死去的那片土地--萨拉热窝,不曾想在那里,他们将再度经历上世纪90年代战火弥漫中的审判与磨难。
「是对青春小情人
眼睛多么闪又亮
像晴天留住夏天
每度艳阳笑也笑得善良
男士是个高高青年人
女的娇小比月亮
二人都承诺在生每日共行
纵有战火漫长」
《萨拉热窝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林振强的词这样开头。
歌名是否有一种爱在战火蔓延时的浪漫?故事却是个真实的悲情故事。
塞尔维亚青年波斯戈和穆斯林姑娘阿米拉两人在种族、家庭、战争中抗争,最后却倒在了米尔加卡河畔——波斯尼亚及塞尔维亚之间的真空地带。
那场战争就是波斯尼亚战争。
有「是对青春好情人 某天相依倒地上共离开」的《萨拉热窝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也有幸存者总不是幸运者的《行至今生》。
盖玛为了自己的关于安德里奇的论文,认识了带自己去探访其波斯尼亚的住宅的卡伊可。
卡伊可将她带入了这里的文化圈子。聚会上她认识了摄影师迪亚戈,最后纠缠不清结为夫妻。
除了迪亚戈对理想的追求和现实生活的矛盾,盖玛的不孕对这个家庭带来了更多的伤痛。
对音乐怀有满腔激情的阿斯卡为了自己的梦想,愿意以金钱作为交换为这个家庭代孕。
此时,萨拉热窝的战火已经开始蔓延…而生活真实的模样总是在多年后才清晰可辨。
除却年轻一代和故土、母亲这样深层的历史文化寓意,其实电影里面讲述的也只是被战火炸裂却断不开的记忆纠葛。
我对炮火带来的伤痛历历在目,我和捍卫着自己坚持的艺术家们一起跳着起舞,我也凝视那些黑暗里沉默的眼睛。
如果阿斯卡要和迪亚戈发生关系,盖玛对阿斯卡又该是什么心情。
感激她来修补两人间的裂缝?或是嫉妒她占据了迪亚戈?还是最初一样,明明欣赏这个有着才华和活力的红头发女人?
回到炮火在窗外轰鸣,盖玛和阿斯卡相拥漫舞的那个时刻。各自心里明白,错过了这次,以后可能都没有了。
两个人都是在试图抓住自己想要的未来。
女性的自私脆弱,女性拥有的豁出一切的勇气,以及女性博爱的接纳宽容…..这些看似矛盾的东西,在这里告诉你,它们又浑然一体。
是代表好运降临的陌生女人,还是自在奔跑的卡伊可?是在阴影里也看得见的穿着会发光舞鞋的小女孩,还是在枪林弹雨的日子里赛跑的父子?是晚会上歇斯底里难过的迪亚戈,还是生命长河的纹身?
…
大概我留在那个摇摆不定的依偎里。
叫它作抉择的舞步。
不知道如何書寫這套電影。在這之前剛看了奧斯卡最佳劇本電影《觸不到的她》與最佳外這語片《羅馬浮世繪》,但在我,這套電影爆發出來的感染力濃烈多了。《觸不到的她》是一部預言電影,《羅馬浮世繪》就像訴說人生的一部散文,而電影的背景設定在90年代初的波斯尼亞戰爭,實在的歷史,屬於薩拉熱窩的歷史,這個悽美的波斯尼亞與黑爾哥維納首都。
即使沒有熟讀歷史,聽到薩拉熱窩,你也會聯想到一末男女熱情如火的泥黃色眾生相,而電影中的意大利女郎Gemma和美國攝影師Diego的愛情,完全抓到了這城給人的印象,他們一見鍾情,彷彿為此段愛情而生,不願分離。
“Love only come once. It moves like the sea, but it's always the same" ,但這只是電影的前半部。
薩拉熱窩的魅力,在染了紅髮的薩拉熱窩女郎Aska出現後,才爆發出來。Aska美麗性感,而且單純的愛著音樂,年輕的她,無意組織家庭,為自己而活。可是當Gemma問Diego:
“Do you love her?” 時,Diego答“how can I not love her?”,我那時為Gemma聽得心碎了。
Gemma當時不知道,Diego的love,不是背叛,他是內疚,是憐惜。他為Aska畫上玫瑰紋身的那刻,對她說玫瑰代表重新開始,儘管這城市已經支離破碎。
Aska問美國人Diego:“Where were you hiding?” 其實何嘗不是問當時的國際社會。
回家學習波斯尼亞戰爭,與一二戰一樣,幾百萬生命,被幾個人的所謂政治理想而左右,是現代死傷最慘重的戰爭。最讓人慣怒的,是當時的國際社會坐視不理、United Nation的無能。看到Srebrenica massacre事件,種族滅絕竟可以在United Nation的 “安全區域”內發生,而美軍當時送到薩拉熱窩的乾糧,竟是60年代用剩的餅乾...那代薩拉熱窩人是可憐的。
但是,他們不可悲,他們是浪漫的,他們勇敢追求自己理想、他們敢去愛、他們玩音樂、他們寫詩,他們生而為生,死而為死,他們追尋自由,他們懂得感恩。薩拉熱窩的人文風情,為世人之嚮往。
我想起顧城的《一代人》: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芷宁写于2014年2月6日)
看意大利影片《来到这个世上(Venuto al mondo)》,大抵是因2004年的那部影片《别动(别碰我)》,在那部散发着纠结迷情和浓郁哀伤的《别碰我》里,导演塞吉·卡斯特里图稳稳地掌控着影片的节奏,将整个故事徐徐道来,同时又将一股难以平复的情愫注入观众的心中,于是,此次主创班底类似的《来到这个世上》,让影迷们普遍期待。
客观地说,塞吉·卡斯特里图没有埋没他妻子玛格丽特·玛赞蒂妮原著小说的精华,也没有埋没主演佩内洛普·克鲁兹的美丽和演技,这次他又握着一个好故事,而这个好故事最重要最精彩的部分也被他释放妥帖,时间恰当,火候刚好,效果震撼且余味足够。可以说,全片被呈现的渐入佳境,和《别碰我》一样,在逐渐梳理出清晰的情感脉络的同时,在关键时刻,给了观众既豁然开朗又迎头一击的真相,于是,对之前所有剧情的回溯都不由自主地展开,观众会对人物于影片前3/4所展示出的复杂情绪和出格行为有了彻底的理解,继而领会到其英文片名《Twice Born》的意义。
影片前部分颇有耐心地铺叔着主人公对艺术的诉求、对自由的热爱、对爱情的痴迷以及美中不足的缺憾和几经就医的失落等等,仿佛一种为揭开谜底而进行的铺陈堆砌,观众预感到事情的发生发展远非表面上的那样,如果在这部分的表述中就耐不住的人,势必无法感知到最终打开谜底时那瞬间的难以言表的感受,于是,那种前呼后应的自行脑补也将不复存在。
片中的回忆插叙较多且呈现角度不同,其中关于上世纪90年代发生在萨拉热窝,这个中国观众耳熟能详城市的苦难,则有着以点带面、点到即止的表述,但这个点却是沉痛而尖锐的,让观众久久难忘。在同样反映这场战争带给人们不可抹去伤痛的波斯尼亚影片《格巴维察》里,年轻的女导演亚斯米拉·兹巴尼克,选取了普通人的视角来表述那场灾难带给人们的苦痛,而本片聚焦了爱好自由热爱生命的艺术家们,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天赋,摄影、绘画、表演、诗歌或音乐,而他们那散漫开朗的性格和纤细敏感的神经也同样在这场劫难中被蹂躏、被鞭挞乃至被锤炼着,肉体更是几经辗转、流离失所、遭遇凄惨,当红发的音乐精灵惨遭荼毒时,渴望救赎的十字架就已经绑定在被迫旁观者的心口,至死方休。
美丽的佩内洛普·克鲁兹再次给出了她非凡的演技,将一个女人在岁月和命运中辗转的的二十多年,生动再现,即使扮演片中主人公老年形象时,她依旧有着岁月沉寂后的美,而这种美是通过表演再现出来的。事实上,此番佩内洛普·克鲁兹表现出了不输于甚至超越她同卡斯特里图夫妇前度合作《别碰我》中的表演,本片中她饰演的珍玛,每个微笑和泪水,每个回忆和凝思,都具有一定的情绪代入感,很多时候,观众是以她的视角和立场来看待往事的。
生命在战争中有着极其脆弱的一面,也有着坚强不息的一面,即便有着千疮百孔的过去,人类还在延续着自己的生命和子嗣,就像废墟上重新盛开的花。知道过去,或许会令现在活得更踏实,珍玛在了解了所有的真相后,带着儿子和友人挥手告别的画面,恰似另一次生命的起航。人生犹如水上行船,一边是钢铁的船体,一边是易逝的流水,两者都拥有,才能走得远。
影片的很多镜头画面很美,配乐悦耳动听,在视觉和听觉的陪衬下,主人公演绎出了人间的磨难和悲欢,仿佛一副曾经缠绵爱恋过的画卷,又像战争疮痍后难得的平静,一切都显得格外珍贵。片中珍玛的好友说:“人的一生,真爱只有一次,它就像是这变幻无常的大海,但无论如何,在最深深处,都是同样的。”于是一首歌的歌名似乎很适合这个影片,歌名叫做《萨拉热窝,我的爱》。
(杂志约稿)
战争总是血腥,带给人的创伤难以平复。生活在和平年代,又投生在相对安定的现世中国的我们,太多战争带来的生命苦难都难以感同身受。进而,复杂的生命情感似乎难以想象。但随着年纪阅历渐长,心灵感受的渐入丰满,岁月递进,自然而然,对世间的万事万物似乎有了通透和了悟。那么,对大多电影或是某种形式的艺术表达形式的呈现,自然有了理解和感动,这是真切的。"我"就像一个感受器。
电影初始时,总有一种期待、假想和疑问,女一为什么没和男二恋爱?对我来讲,男一和女一的爱情发生的有点快,感觉还不是一见钟情,直觉仅是男一自己的狂热,尽管女一半推半就中同意了,仍旧没感受到他们爱情的美好。心里暗自期待,女一还是和男二吧。随着剧情推进,男一还是和女一不断经历世事和挫折,感情进一步加深浓厚,但我的心中仍没有被他们带入爱情,总觉着哪里不对劲儿。直到剧情告诉我,他们就是一对恋人,接受吧,女一和男二真没什么事儿。连女一的儿子,我都能凭空想象是她自己亲生的,是和男二的孩子,金石为开,奇迹是女一和男二可以有孩子的缘分。我内心有篡权编剧的潜意识。一直持有对女一和男二的期待,所以剧情大部分推进中,有点不入戏和弃剧的暗意识。直到女二的姗姗来迟,通过男一对女二的几个眼神和表情,他们才是爱情,而非暧昧和情欲。说不清为什么,就是直觉,也许外貌、年龄、文艺气息的和谐。男一对女一,带给我的感觉总是母性的吸引,并非爱情,总是牵强。尽管剧中他们在战乱和濒临情欲爆发时,仍能东方式的为彼此隐忍和道德操守,谁也没有打破那份对感情的圣洁捍卫。男一想要打破时,老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其毁灭人性的一锤,我的重点不是要说打破,而是上苍的玩笑和造化弄人,男一转身瞬间看到的一幕幕,屏幕外的我,我的心都充满痛感。非常复杂,这就是人生多苦难。女二怎么活呢?
随着女二的出现,其实,也快接近尾声,尽管戏份不多,但非常抓人。有“欲知后事,且听下回分解”的急切无奈期待。看到她怀孕的画面,想着该是男一的孩子。最后,却一反假想,都不是。尽管身体外在有那么多耻辱和大伤,就像男一为女二找来的医生所讲:“但她没有内伤,她是个顽强的女人,她的身体会慢慢痊愈,但可能会花上一些时间,生为我们这个种族,我感到羞耻,上帝永远都不会宽恕我们,即便是她肚子里的孩子。”我认为,这才是这部电影的主题,主线,女二才是主角,前提如果硬是分清女一女二。
女二就像医生看透和预言的那样,女二的确顽强,不但活下来,还和男二在命运流转中成为了夫妻,在经历那么多战乱带来的沉重伤痛中,彼此惺惺相惜的活着。我认为这是伟大的,天塌下来的苦难,都能坚强的活下去。男一却垮了,选择了自我了断,实则也是一种忏悔和自我救赎吧。
男二经历战争带来原有家庭的生离死别后,也同样坚强伟大,但并不是说,男一不选择活下去不伟大不坚强。宗教和很多灵性说法,都对自我了断强烈否定,但我至今还未认同。尽管信仰一直坚定不移伴随我,但慈悲心却告诉我,这也是一种勇气,非贬抑。生与死哪那么容易被操纵。凡人如此,高人也如是吧。想必世界的背后有更高远的存在。
片中人物对待家庭感情的维系,让我眼前一亮。近期,看意大利电影《灿烂人生》,让我又重新认识欧洲国家对待家庭的态度。其实,他们和中国人一样重视家庭和亲人。男一女一,尤其男一,尽管吸毒,但在性欲上,并不放纵,除了女一,他没有乱来,他的吸毒,真的是缓解痛苦,他的苦多是精神之苦。他是忠贞的。还有,女一对男二的拒绝。同是忠贞的。尽管,男一女一男二女二在触碰性开放的边缘时,看似将要混乱、轻浮,实则他们的内心都有道德约束或是更高的精神坚守,某种程度更真实自然宽容。原来他们不是随性放纵的,尽管有毒品介入。他们的世界里,人和人可以动作言语亲密,在我们的世界里,很是不会发生。
再有,有意思的一点,女二自以为自己可以很坚定为了钱为了自己想要的自由,不会被代孕所羁绊,不会被家庭和骨肉牵绊,最后,她可能也没想到自己会通过男二寻寻觅觅及一系列缜密的安排来求见不知爸爸是谁的儿子。这是人性和母性的宽恕和救赎带来的解放,又复杂又简单,尽管人世间千疮百孔。女二伟大,女一同样。没有了恨。一切都可以化为云烟。一切的生命和生活都会回到原本的轨道自然有序运行。
世上最美丽的词汇:谢谢。
Jensen
这是冬季,也是反常的雨季,虽无暴雨但阴雨连绵,寒气逼人,这个星球上,我们早已将猛禽走兽驱散,一个世纪里的战争纷争灾害变动,人都靠着对自己的磨灭存活于世,生命仅一次,大多数人会在少数人的思想媒体政治文化控制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沿着混乱的脚步踏上一条又一条毫无交集却目的地精准统一的黑暗的路,一个人不能来到这个世上两次,而我们一直在踏入不同的路,一直在沿着难以想象的选择泥潭中行走,一个人的力量是伟大的,他影响着一群人的走向,这一群人又影响着大多数人的走向,这个世界的人们太需要像古希腊罗马意大利那种沉积的文化底蕴来解救,到处是一片文化积淀的残垣断壁,人们疯狂地吸收着没有一丝沉淀的骨髓汁跟随他人脚步,我们已经很少像童年少年那样去抱着创意的思考,我们很少再有美好绝伦的梦想,我们很少再能回到那荒草满栖的乡村墓地去抚摸那一段段历史沉积的墓志铭,我们很少耐烦地听一听那些老人们唠叨的历史片段,我们很少去深刻感受历史和文化感恩磨砺的古迹和书页,我们很少思考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我们只顾着自己的一成见解而固执不前,我们很少去慢下脚步闭上眼看看一看那广袤的天际,我们很少闭上眼睛思考曾经惠及我们的那些人们,我们忘却了忘却,最后也忘记了自己的情感如何蔓延。
那只是一个故事,也许故事本身经历了创造者的加工,但至少反映了一段无法磨灭的现实和历史,一个国家的底蕴和气质,完全是通过其空气和人民的底蕴陶冶出来的沉淀,我不相信那些留学意大利希腊的国人那么不知趣的在别人自由土地上展示自己毫无见解的各种pose的照片,我无法理解把别人的古迹当作一件玩物或是参观艺术品来品玩的混乱,我们生活的这个时间,一直很少去思考自己在这个世界重生的意义,我所见到的人群,面对外国文化的大量入侵,只是随意的接受和模仿,我所见到的人们,只是为了金钱和欲望在堂而皇之显示自己的底蕴,我们的人们被各种毫无压力的工作自怨自弃,我们所经历的不是战争和苦难,我们所经历的不是压迫和剥削,我们却在这个美好的世界里不断抱怨,不断被各种所谓的游戏产业所生产的颓废游戏所包围,我们被各种包装过度的商业文化所吞噬,我们很少将自己的眼睛好好清洗,去厚积薄发过滤那些蓬勃爆炸的信息,那些或大或少或暗或光的闪光屏幕正在深刻的抹杀我们的怀恋和记忆。
我怀念《born twice》书里所写的怀恋,生而为生,死而为死,但不违背自己的自由和良知,glazie,glazie,glazie,感恩,感恩,感恩,那是灵魂。我感知电影《born twice》里那些定格的历史画面,因为曾经拥有,曾经所发生的帮助,自由,美好,和生命的意义并不是空想的,而是现实主义的真实存在,多少艺术家,作家,摄影师,小说家,画家,剧作家,演员,那些以历史和生活来写实的意境都在娓娓道来一种感动和现实,他们在改造世界,不断让这个世界不那么冷色调,不那么贪婪,不那么懦弱,不那么悲惨,不那么冷漠,不那么自欺欺人,不那么浪费生命,那些伟大的国家,城市,山川,河流,古迹,人们,那些充满美好,充满感恩,充满文化气质,充满人性和自由的灵魂地,我们很少跟随,我们跟随的是那些少数人建立在自私和欲望的消遣物上。
那个沙拉热窝的故事里的人们是不幸和可怜的一代人,但是他们不可悲,他们充满着自由,人性和感恩的气息,城市混乱灭亡,国家四分五裂,人们的气质不变,甚至气韵悠长。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也是可怜和可悲的,很少人参与到自己的气质复兴,我们所购买的,所狂欢的,所工作的,所经历的,所释放的,所排斥的,只是一腔热血,一种宣扬,一种炫耀,那些不断优化自身的人们,那些不断感恩自己生命的人们,那些去为世界美好和感动创造价值的人们,你们正在完成心中的蒂亚戈,你们在向萨拉热窝的独裁者们宣战,你们在用自己的生命演绎价值的契机。
人为自己而活,不是说说就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