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东尼奥·班德拉斯,克蕾曼丝·波西,亚力克斯·里奇,萨曼莎·科利,波比·迪瓦伊,罗伯特·席安,大卫·威尔莫特,詹迪·莫拉,查理·卡里克,塞巴斯蒂安·罗奇,阿德里安·席勒,威尔·基恩,艾斯琳·弗兰乔茜 主演的电影《天才第二季》来自哪个地区?
爱奇艺网友:电视剧《天才第二季》来自于美国地区。
2、《天才第二季》是什么时候上映/什么时候开播的?
本片于2018年在美国上映,《天才第二季》上映后赢得众多观众的喜爱,网友总评分高达750分,《天才第二季》具体上映细节以及票房可以去百度百科查一查。
3、电视剧《天才第二季》值得观看吗?
《天才第二季》总评分750。月点击量1次,是值得一看的欧美剧。
4、《天才第二季》都有哪些演员,什么时候上映的?
答:《天才第二季》是上映的欧美剧,由影星安东尼奥·班德拉斯,克蕾曼丝·波西,亚力克斯·里奇,萨曼莎·科利,波比·迪瓦伊,罗伯特·席安,大卫·威尔莫特,詹迪·莫拉,查理·卡里克,塞巴斯蒂安·罗奇,阿德里安·席勒,威尔·基恩,艾斯琳·弗兰乔茜主演。由导演肯尼士·比勒,凯文·霍克斯,劳拉·贝尔西,马蒂亚斯·亨德尔,格雷格·艾坦尼斯携幕后团队制作。
5、《天才第二季》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答:欧美剧电视剧《天才第二季》是著名演员安东尼 代表作,《天才第二季》免费全集2018年在美国隆重上映,希望你能喜欢天才第二季电视剧,天才第二季剧情:National Geographic在《天才》首季季终后,公布已续订的第二季会聚焦在著名艺术家Pablo Picasso;剧集执行制片Ron Howard在访问中表示,尽管毕加索已经是家喻户晓的名字,但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的作画的动力﹑有甚么困扰过他,以及他是如何「经历动荡」下,成就自己的伟大艺术
文章属于红颜秀原创,禁止抄袭!
去年,红颜秀曾经为大家介绍过一部非常“特别”的美剧。
由一向擅长打造自然风光、山河壮丽景象和自然界五彩斑斓的生物和风景的国家地理频道,
推出了一部关于那位人类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天才的美剧——《天才》。
人类历史上最聪明的天才,爱因斯坦。
在我们固有的印象中他睿智博学,有一头不羁的银灰色卷发;
眼睛里既有孩子般的纯真也有大师的深沉历练,这是一个有童真又智慧的老顽童、科学家。
而《天才》第一季的播出,却完全打破了我们固有的思想:
第一集一出场就是和秘书滚黑板,展现了一个我们固有思想中完全不同的爱因斯坦。
可谓是老当益壮的典型。
三条支线交替展开,
年轻时空有一身天赋尚无成就的爱因斯坦,不被周围的人理解的年轻科学家,一个讨人喜欢的纯真又较真的少年;
中年时的爱因斯坦,和大多数平凡的中年人一样他也经历着动荡的生活,国家分裂、婚礼上遭遇着七年之痒。
即使他是一位足以伟大到被人类史铭记的科学家,
但不能否认的是,他在婚姻生活上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渣男,
老年的爱因斯坦,虽然功成名就却仍然为国家的动荡安危、种族矛盾问题以及正房和小三的纠纷烦恼着。
在我们印象中,他是一个只醉心于学术、改变着人类命运的伟大科学家;
而其实,这样一位科学也同样食着人间烟火,有自己缺点和常人难以忍受的恶习,
这部剑走偏锋,展现着“天才”不为人知的一面的《天才》第一季,
一经播出就收获了豆瓣8.6分、imbd8.4分的高分评价。
《天才》第二季首集也在前不久开播了,
而这次已续订的第二季会聚焦在著名的艺术家:毕加索,Pablo Picasso;
剧集执行制作Ron Howard在访问中表示:
尽管毕加索已经是家喻户晓的名字,但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的作画动力、有什么困恼过他,
以及他是如何经历动荡下,成就自己的伟大艺术。
作为家喻户晓的艺术家,
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作为反战宣言几乎全世界人民都知晓这幅现代主义的著名画作。
超现实主义的现代画作,粗犷奔放的线条,对比度强、给人以视觉上强烈震撼的色彩运用。
毕加索的画作成为了当代艺术的先驱人,
并且在1999年12月法国一家报纸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中,他以40%的高票当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十个画家之首。
而毕加索更让人津津乐道的则是:
不像著名的画家梵高、高更等等,他们往往在生前创作了超越整个时代水平的画作,却并不受人赏识;
在生前他们穷困潦倒食不果腹,而在身后他们的画作价值不菲、他们早已成为艺术界的传奇人物,n
但是他们却再也看不到自己曾梦寐以求的这些场景。
而毕加索则完全不同,
他不仅是艺术家中少有的“赢得生前身后名”,受到同代人和后代的顶礼膜拜;
他和同时代各位女艺术家、模特、摄影师之间的恩爱纠葛也成为很多粉丝津津乐道的话题和八卦内容,
一位艺术家,既是一位大师也是一个有着卑微过往、有陋习有自己喜怒哀乐和犹豫的平常人。
《天才》第二季和第一季一样,
依旧是由少年、中年、老年三线交织展现出毕加索丰富的一生。
少年年轻时的毕加索,并没有我们想当然的辉煌时期的功成名就和万人景仰,
这个普通的青年人,也和我们一样有着急于成功的焦虑和窘迫的资金问题。
作为一位有才华又有天赋的年轻艺术家,
他不羁的画着风尘女子们的“果”体、完全不拘泥于老师提出的光影、构图的要求,自己创作着即将领先于时代的现代主义画作。
为了拿到去巴黎的门票,只能画一幅自己根本不喜欢的标准老牌油画去赢得评审们的喜爱,
又因为捉襟见肘的资金问题满怀着希望和抱歉的对父母说“可是我没有足够的钱去巴黎。”
相信命运的安排,固执的认为是因为自己的祈祷导致妹妹生命所死亡;n
也曾想过逃离纷繁的人世间,和朋友在乡间以天地为被子草地为床,因为一床突如其来的大雨和自己内心的不羁,
又一次固执的要发光发热,希望自己的画作被全世界所喜爱。
贫穷,不得已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向上爬;有才华和天赋,却不被身边的众人赏识;
有些悲观主义和命运主义,将自己的失败归功于命运不怀好意的玩笑,无可奈何的抱怨着;
依然也有着天才的自信和自大,为了特立独行,改掉自己平庸的名字,叫自己“毕加索”;
画离经叛道的画作,即使身边人嘲笑着自己的作品,依然有年轻的勇气说:
“我以后一定会成为最伟大的艺术家”。
这仿佛不是那个离我们距离甚远的大艺术家毕加索,而就是每一个正在年轻或曾年轻的我们。
因为贫穷和尚未出名为了生机和温饱只能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却依旧坚信自己一定会成为人群中最闪亮的那一颗星。
虽然毕加索一直以知名艺术家闻名于人世,但是故事从他年轻时的经历展开就给我们一种亲近感,使我们了解一个更加真实、有着人间烟火气息的毕加索。
年少成名终究是少见之事,即使是当代最伟大的艺术家也曾经历过被人嘲讽的辛酸和捉襟见肘的贫穷。
而成年后的毕加索,也并不像传闻中的那样因为自身的才华和知名就无忧无虑。n
他也会为了是否要愤然与纳粹愤然抵抗有可能因此丢掉自己优越的资本家生活而挣扎,早已被众人当做神一般有天赋的艺术家也会担心,
“如果有一天,我再也创作不出这样的画该怎么办?”
在想起自己飘散在巴黎各地的画作时,他想起的是自己年少时因为贫穷被雨水打湿的作品。
慢镜头缓缓移动,在无情降落的倾盆大雨中,那些五彩斑斓的画被雨水冲刷最终汇聚成了一滩毫无生机的污水。
即使是功成名就,即使创作出了引领全世界艺术风潮的画作。
作为天才艺术家的毕加索,依旧思考着、痛苦着,不再是年轻时的急于和解决温饱,而是更深刻的关于:
战争与和平、信仰与利益、对艺术枯竭的恐慌、以及对年轻时贫穷的难过又对年轻时那回不来的冲劲和热情的怀念……
这不是我们印象中不食人间烟火,不疯活不成魔,下笔如有神的天才艺术家。
这就是一个我们身边中一个平凡的人类,年轻时迷茫、遭遇挫折,中年时动荡、面临选择,成名后深沉、依旧思考。
当然天才的一生,总是和平凡人走的道路是不同的。
他的不羁与特立独行是比现实主义的真实,更加吸引人更加浪漫的地方:14岁时,就在风尘之地画“果”体女性;
在画室里与当中权威顶撞,我一定会成为伟大的艺术家;
成名后,拥有众多的妻子和情人,在绘制《格尔尼卡》时其中一部分灵感竟然来自两位在自己面前柔弱娇媚的情人,互相之前争风吃醋时的厮打;
在第一集的结尾,毕加索说出了一句将艺术当做生命一般燃烧的激情又热血的台词——
“可是毕加索,艺术没有生命重要。”
“对我而言,它比生命更重要。”
在这世界上,茫茫人海中六十多亿人中,谁的故事最吸引人?
当然是那些被上帝宠爱过,满腹才华、如金子般闪光的艺术家。
n
他们也有自己不堪的陋习、也有过关于贫穷、尊严的困扰,以及在人生拐点处面临的难以抉择的选择,
他们就是我们。
但他们也有被上帝恩赐过的天赋,和因为自身不懈努力达到的成就。
在人类历史上,他们成为茫茫人海中人人皆知的那一位。即使我们无法成为他,但我们依旧可以欣赏他的故事和人生。
红颜秀向大家强烈安利这部关于大艺术家毕加索的《天才》第二季,
有平凡人的痛苦挣扎,也有天才的肆意挥洒,还有纪录片频道特有的壮丽大气的光影与镜头语言的运用,
你一定不能错过!
- END -n
往期文章回顾
HBO的女侦探日剧,毁了“神探夏洛克”!n
这部韩国10年来最恐怖的电影,虽不合格,却吓哭了我!n
除了“复联3”,五月电影太尴尬,国产无亮点,外片被剧透!n
9集神剧太好看,前半段各种魔幻,后半段各种反转!n
《西部世界》结束了第一季的磨唧,开始了残暴的欢愉!
毕加索当然不是人渣. 在我看来人性之复杂之矛盾是超出文字所能描述的.他没有杀人越货没有强抢民女,所有的感情都发生在你情我愿的基础上,至于大多数姑娘的情伤,都只是彼此的选择而已,人就是得为自己的选择付出相应的代价.
前段时间,看完国家地理拍的《天才》第二季,讲画家毕加索,想基于这部10集电视,主观上聊聊关于人生的一些看法。
不得不承认,毕加索应该是为数不多,实现人生最大化,且不压抑天性的人。应该是大多数男人也包括女人,渴望达到的状态。
首先他高寿,活到了81岁,在那个时代是非常高寿了。生命如果有质量,还是要追求能够达到的最大长度。
其次事业有成,他热爱绘画,将其最大的热情投注于艺术,又有超前的艺术认知,并且改变了绘画原有的模式和形态。他绝对不是第一个觉得绘画不应只是记录和描述,不应只是透视、光线和色彩的人,但他是第一个将绘画和表达艺术完美结合的画家。他非常大程度的影响了一代人和后人,令同时期的很多画家相形失色,连同称得上天才的马蒂斯。我个人还是蛮喜欢马蒂斯的!
同时作为一个艺术家在生前就可以收获盛名和财富,并且可以享受到名利带来的便利。比起郁郁不得志的梵高,他简直是时代的幸运儿。
除了早期不被认同,因为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形态而焦灼不安,郁郁寡欢,但他生活一直不算穷困潦倒。一个是毕加索家境还算可以,家人也支持他的绘画事业。虽然有分歧,父亲希望他成为一个教画画的老师,最好是大学老师,安稳又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而毕加索是希望自己可以成为画家,大画家。除了他家里支持,他早期的画虽然卖的不贵,但还是有人买。早期不是很多人都可以看到他作为大画家的潜质,但是大家都能够看到他的绘画天赋。只是那时候很多人都没有想到,他们的好朋友毕加索会成为世界举世瞩目的大画家。
他感情经历丰富,喜欢就追,厌了就换,从未压抑自己。
毕加索一生经历无数女人,除了一夜情的,跟他纠葛几年,在他生命中留下姓名的妹子,都曾深爱过他。
他喜欢过淡漠疏离有故事的女孩,也喜欢温柔细心可以照顾他的妹子;他会被女孩的矜持高贵所吸引,可又受不了她的管束和礼教;美丽听话的女孩总是让人流连,可是平常琐碎的日子,又让他抓狂;他需要新鲜感,需要刺激,需要创造,他爱绘画胜过其他任何事情,于是他又迷上了一位有着极端性格特质的超现实主义者,可是那曾经令他着迷的特点,在不喜欢的时候都变成缺点;当然,我们总是永远喜欢年轻漂亮聪明的女大学生,而这位女大学生也是唯一一位主动离开毕加索的女人.当然,年老的时候,我们需要有人照顾自己,找一位崇拜自己的人,事无巨细帮助晚年的自己打理一切事物。
他爱女人,更爱绘画,但是幸运的是绘画爱他,女人更爱他。
试问:毕加索这样的男人,如果追求你,你会答应吗?
我想我会的,首先艺术家浪漫、有趣、情话动听,加上他的艺术天分,感官体验肯定优于常人,透过他的眼睛看世界一定是相当有意思的,但是要潇洒一点,随时准备抽身。
问:活成毕加索你愿意吗?
作为个人来讲,他应该是非常成功且自由肆意的,如果抛开所谓道德,我也希望仅有一次的人生可以活成这样,成就最大化,用力去爱,被人爱,不爱了就分开。也正因为和年轻女人交往,不但延长了他的艺术生命,还延长了他的青春期,热烈充盈的青春感。
但他确实实实伤害了很多人,包括自己的孩子。他的感情开始是炽烈的,但是结束也快,结束之后基本自私冷漠。所以,他身边的女人都不是很幸福。但幸福本身就很难强求.
同样他也没有真的就这么开心快乐.首先是精神世界里少有人能和他契合,他时常会觉得寂寞。他希望他的女人可以一直爱他,且不离开他,但是他自己却任性周旋于各种女人身边,加上他不屑于处理调和这些矛盾,最终不欢而散,也让他觉得难受。他喜欢生孩子,可是却疏于照顾他们,觉得这样麻烦琐碎会耗尽他的创造力。可能是真的,也可能不是真的。平常人认为最要的家庭孩子,在他看来远远不是。这有错吗?这也没错。但是显而易见,孩子和他关系并不好。所以,你得到什么,你也会失去。可是你不贪婪,你就不会失去了吗?好像也不一定。
成功肆意如毕加索的一生也很难说一生幸福快乐,当然他可能也并不在乎。但他的一生绝对抵得上一句:人生得意须尽欢。
那种家庭幸福,晚年含饴弄孙好不热闹的,都是少数人。而且这样的生活也是牺牲了某几个家庭成员的自由意志的。而且即使你拥有奉献精神,克制自己的欲望,安分守己为一个小家,也不一定能够拥有这样简单的幸福生活,或者你拥有了这样简单的平凡,也很难从心底说一句:我好幸福。知足和欲望最难两全。有人说人要知足,我希望是真的知足而不是内心麻木后的无法改变。
所以最难的是,人可能没有最好的生活方式,但是我肤浅的人生还是渴望追求快乐多一点和多点自我实现。
由国家地理频道(National Geographic)出品的《天才》(Genius)第二季已经开播。这一季聚焦的人物是另一个20世纪的天才——毕加索 (Pablo Picasso)。
他的才华被认为“触及到了人类邪恶以及时代邪恶的深度,深刻而精确地洞悉了散落在文明华盖下面饱受折磨的人性”。
n 电视剧分了两条线来叙述:一条线是从19世纪末的马拉加(西班牙南部城市)的童年开始,一路跟随他从巴塞罗那,到马德里,再到巴黎……讲述毕加索是如何成为名画家毕加索的;另一条线是从1937年毕加索创作他最著名的反法西斯巨幅画作《格尔尼卡》(Guernica)开始,讲述成名之后的毕加索经历的大事。
n从1881年-1973年,毕加索活到92岁的高寿,经历了很多事,一路平铺直述的话观众难免感觉麻木。更重要的是,年少时印在脑海里的符号(比如鸽子/公牛等)和经历在成年后的毕加索身上不断产生回响,并深刻影响了他后来所做的各种选择和看世界的方式。
毕加索11岁的时候,他的妹妹患了重病。毕加索向上帝许愿说,愿意用自己的天赋换妹妹的生命,如果妹妹活下来,他就不再画画了。许愿之后他又觉得自己无法遵守誓言,最后妹妹还是去世了。年少的毕加索一方面因此自责,认为上帝知道他无法兑现诺言,所以带走了妹妹;一方面又因此迷信地相信自己是命中注定会成为伟大画家的人。终其一生,他对艺术创作的爱都超过他生命中的任何人。他曾说:“普通人在十几件所谓的小事里浪费生命,而我的生命只关注一件事:我的作品。所有别的都要为绘画而牺牲,包括我自己。”n
毕加索出生在一个正经的中产家庭,不过他做画家/美术老师的父亲在兄弟几个之间算是混得差的,家里老是缺钱,需要接受叔叔的资助。家里给毕加索设计的道路是:去马德里上美术学校,被权威承认,被体制接受,卖画装饰资产阶级的墙面,稳步上升。能出名最好,不出名至少也可以像他父亲那样当美术老师带带学生,养家糊口。对于他的父母和叔叔而言,这也算是合理的期待,但对年轻的毕加索来说,却是非常可怕和不堪的前景。
毕加索相信自己能成为大画家,也拒绝为了得到权威承认而接受束缚。他宁可到朋友那儿蹭住,同时想办法卖画,筹钱去当时欧洲的艺术中心——巴黎,他相信那里还有很多开通/懂艺术/解放了的女人。仅仅19岁的时候,他就做到了。一开始他用沉郁的蓝色画了很多贫穷消瘦又忧愁的人,到法国之后他的画面迅速变得鲜艳奔放起来。此后他一生多数时间都呆在法国,而他的作品也始终充满了强悍的生命力。n
需要补充的是,今天我们提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艺术,会想起印象派、点彩派、分离派、野兽派、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其实当时真正赚钱且社会地位高的,还是循规蹈矩的新古典主义。毕加索积极尝试各种风格,他可以在尝试新古典主义的同时也在继续画立体主义静物画,在40岁以前把各种时兴的风格都玩了一遍,还成为了“立体主义”的代表人物。
和真人比起来,饰演毕加索的演员看上去太温和,欲望也不够强。但是可以理解,真像毕加索本人这样气质的演员可能根本就不存在。真实的毕加索谈不上善良,更不温柔。他的好友,情人和子孙都被他折磨,好几个死于自杀或精神崩溃。可能他也不是故意要毁灭身边的人,可是他的生命力和欲望太强,难免把身边的人当成养料消耗掉。n
毕加索公开说,“抄袭自己是可耻的,抄袭别人是必要的。”到后来别的画家听说毕加索要来,就得赶紧把自己未完工的最新作品藏起来。不然好一点的新想法可能就被他抢走了。n
毕加索有过两段婚姻和五个知名的情人,但实际上有更多不知名的。无论在他自己20多岁的时候,还是在50/60/70/80岁的时候,毕加索都一直在和20出头的年轻女孩约会。
对于多数女人来说,毕加索在生活中是个暴君,一个任性霸道的孩子,一个冷酷自私的掠夺者,但也有一个表示他是一个温柔的好情人。这些女人们出现的时间会有重叠,有时甚至会产生正面冲突。如果女人们为了他打起来,他就在旁边兴致勃勃地观看并把这情景画下来(他的作品《笼中之鸟》中,两只打架的鸽子代表他的两个女人)。n
对于别的名人来说,感情生活只能算是八卦轶事,但毕加索每遇到一个新的女人,他的风格都会再次发生显著的变化,他的重要作品也都和这些女人们有关(有时他画的花朵/龙虾/猫/瓶瓶罐罐也是这些女人的化身)。用法国学者让·克莱尔(Jean Clair)的话说,“毕加索每次换一个女人,就换一个标准,换一个视觉,因为他要全部占有女人;这时他自己也换了个人。”n
同为画家的弗朗索瓦斯·吉洛特(Francoise Gilot)是唯一一个主动离开毕加索的女人。1953年,她带着两个孩子离开了这个“强悍的怪物”。离开毕加索之后吉洛特活得挺好,还写了一本关于毕加索的回忆录大捞了一把,说了毕加索不少坏话,说他自私冷酷蛮不讲理。这本书被翻译成十几种文字,光是英文版就卖了超过一百万册,也给我们留下了关于毕加索的第一手资料。作为报复,毕加索再也不见和她生的两个孩子,而且对艺术圈放话:“凡是吉洛特的朋友,就是毕加索的敌人”。吉洛特则说,若不离开毕加索,必会被他“吞灭”。n
但吉洛特也实事求是地说,“和他在一起像烟花般绚烂。他拥有无与伦比的创造力,充满智慧,只要他有兴致,能让石头随着他的旋律起舞。”
人们说,“毕加索永远是年轻的”。
为什么毕加索可以这样一直年轻呢?因为“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呀。
1944年,二战刚刚结束的时候,63岁的毕加索宣布加入法国共产党。法国《人道报》在头版刊出了这个消息,此后法国政府一直对他进行监听直到他去世,不过是秘密监视,并没有打扰到他的正常生活和事业发展。毕加索为社会主义阵营主办的多届世界和平大会设计过徽标/海报/纪念丝巾,还为斯大林画过像,不过党内的同志们都觉得画得不好,没有体现出斯大林的光辉形象。他的素描被印在中国等多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邮票上。n毛主席也说:毕加索是一个伟大的共产党员。n
更重要的是,毕加索的艺术本身也是革命性的。他解构了三维空间里的形体,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他似乎试图通过自己的画,去穿越时空和万物交流。
从“蓝色时期”,“玫瑰红时期”,到“黑人时期”,“立体主义时期”,到“新古典主义时期”,“超现实主义时期”,“抽象主义时期”……他的风格随意切换,常变长新,和他那炯炯有神的黑眼睛一样,旺盛的生命力和不老的欲望在其中灼灼地发光。
本文为本人原创,首发于澎湃·有戏
学画二十余年。看得出来下了编剧导演有很大的野心,不仅仅想拍出一部纪录片记录毕加索的生平大小事,更是拍出了如何了成为艺术家的过程,在创作中的痛苦,矛盾,迷茫,对未来的不确定,周遭的不理解,不同理念产生的文人相轻。
“我们应该像前看,而不是捡前人的面包屑。”
这不就是王希孟么。这才是年轻人应有的精气神。去他妈的经典 去他吗的大师。我有我想画的,没有我不敢画的,未来是我们创造的。
还有面包屑这个梗。以前是没有橡皮擦的。所以都是拿面包当橡皮用。所以面包屑是大师觉得不好擦掉的垃圾。还是骂得蛮狠的。(可惜现在大众审美连面包屑的审美都没达到。还是要感谢那两次运动 一次毁了过去,一次毁了未来,认真来说,中国的美学教育大概落后了日本欧洲300年了吧)
guillaume快死的时候见到毕加索问道 还记得我们的使命吗 毕加索说“the perpetual subversion of the moral order”回到了他们第一次见面时说的话,看到这里真的觉得拍得神了, 一群一无所有的年轻人为了这句简单的话背离安逸的生活与家庭,在不知道未来的黑暗里战斗,穷尽一生。最终他们成就了我们整个现代艺术的开端。
看了一堆剧评 说人家渣的。殊不知一夫一妻制是拿着忠贞爱情包装下的经济体制。估计以你们的智商很难理解这句话吧 看不懂也正常。现实版买椟还珠。心疼导演编剧
--所有的伟大 都源于坚持。无论多么的痛苦 挫败 孤独。
Without great solitude, no serious work is possible
Jensen
我说的既是它的引申义(突破界限),也是它的字面意思⋯
我喜欢“艺术是揭露真相的谎言”这句????
本质就是一部花边新闻电影,在不同的时间当中穿来插去,让人无法忍受的是,用了上一部的班底(女子),在性方面毫无新鲜感。
说了好多我们知道的和不知道的毕加索的传奇人生:
——看着自己的两个女人,玛丽和朵拉大打出手,他一边笑着画格尔尼卡
——也让我们知道,他的生活既不是肮脏的野兽,也不是色情狂。
在十几岁的时候在巴塞罗那,主动破雏。他总是念念不忘,后来画了亚威农少女。1907年画的,等了17年才找到买主,这么具有纪念意义的破雏!
纳粹德军占领别墅以后,跑回去偷偷把自己的画作、非洲面具的收藏全部偷回来。
在德国占领期间,毕加索的左岸生活似乎比他希望的还要放纵。
格尔尼卡激怒了西班牙佛朗哥政权和纳粹,也是他多年没有画这种叙事性题材而取得成功了。其实是,多年没画宣传画了!米罗害的
第一次画这种超大幅作品,6米长。
和自己的好友马利亚斯躲避参军,跑到农村里面,因为下雨而走出。他认为这是上帝给他的启示,他是一个非常迷信的人,他的表妹孔奇塔死的时候,他也是这样认为的,所以反复出现他这个死去的表妹。
受到印象画派影响,因为模仿德加的风格而大赚法郎。当时被包月150法郎。
救吸食鸦片、还是性无能的好朋友
——屡次伸手向他有钱的叔叔要钱,包括资助他去马德里上艺术大学。而他经常拿钱嫖娼。跟凡高一个德性。
父亲教他画画,他教他的女儿小玛雅画画。
“我需要新东西(来刺激)”
他那红色的西班牙-瑞士产的豪华轿车。
早上看斗牛,下午泡酒吧,晚上逛妓院,这就是他爸爸教他关于西班牙人的生活。呵呵,有扬州人的气质!
1902年在监狱里面画一对梅毒母女,为了省钱。我特别讨厌年轻毕加索的扮演者,把它表现得像如青少年一般的天真,其实他在20岁就已深刻的可怕。那种艺术的自觉仿佛是圣方济各闯入绘画界的感觉。
他从不取悦观众
与诗人雅各布的交往,对方是个同性恋,二战中又去看这个max。后来被抓起来,却不敢在联名保释书上签字(让·谷克多来求),因为他的名声也臭了,怕坑朋友。
Max孤独的死去。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忍性者留其名。(艺术家注定孤独)
马蒂斯,阿波利奈尔给他的刺激。他的朋友从卢浮宫给他偷来了伊比利亚的雕像,还要了他50法郎。四年后才有警察告他,不过阿波里奈尔坐了一阵子牢。这些都能在他的传记作家理查森的著作中看到。
阿波利奈尔说,诗歌变成了一种声音、象征和暗喻的狂奔,表演超过了意义本身,再也不是过去那种浓缩了观察和情感的韵文。
拉威尔和萨蒂的音乐也一样,已经不再是权威严肃的交响乐,而是一条毫无方向、蔓延恣肆的情绪之流。
非洲面具是抵抗邪恶的武器,我的画笔也是我的武器。
画代表作《亚维农少女》,那一年才1906年,他受到了格列科、当然还有他最大的对手马蒂斯的影响,他为此花了700幅素描,这些都保存着。右下角的那个女的蹲下身子,在准备做检查。这些画完全是反叙事,反诠释的。
——画眼睛,来占有女人。
画作的生命来自其传奇,如此而已。
他欣赏卢梭的绘画(已经是老头了),即使他吸食鸦片过度。
——他对他的仿效者布拉克说,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消失点消失”,打破西方艺术中的透视规则。
——看片之后有一种感觉,人生就是在不同的维度重演而已,这个片子的结构就是在1940年和1890年两个维度向前平行推移而已。
——为什么他的女朋友永远画不出来?——因为一座珠穆朗玛峰就在她的面前。离太近,跨不开腿儿
害怕坐飞机????
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有过吗?
“艺术是揭露真相的谎言!”
真相就是我们是可怕的暴力的肇事者,我们要与之抗争到底。
第八集,创造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加吉耶夫来了。
最后的女朋友,和她在一起纯粹都是蜜糖。放炮不商量
为什么毕加索要画的更原始,更神秘,超越绘画一般的意义,它更像是一种原始壁画,对于透视规则毫无知觉。那是因为他要对抗当时最大的艺术品——摄影作品。当时摄影已经如此泛滥,以至于他留在沦陷区的法国还在对二战德国兵分发他的格尔尼卡明信片,这些都是拜摄影所赐。
而他却喜欢和自己的敌人睡在一起,他喜欢摄影师多拉,这个唯一他能够顺从的女子,比他聪明的多,他自己也承认。
最后一幕,1939年,连同来自维也纳和柏林的小提琴家 心理学家,《格尔尼卡》被SS诺曼底号运往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在他去世后被运回了他挚爱的西班牙。
我的总结:性是我们的动物生活而已,与艺术无关。
用他自己的话说,立体派艺术的目标是,不只是画而已。“不是好,也不是真实,不是有用,也不是无用,这才是艺术之道”。
我再添一句,是穿越历史的上古巫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