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布莱恩·考克斯,杰瑞米·斯特朗,莎拉·斯努克,基南·卡尔金,阿兰·卢克,马修·麦克费登,尼可拉斯·博朗,亚历山大·斯卡斯加德,吉恩·史密斯-卡梅隆,皮特·弗雷德曼,大卫·拉斯彻,费舍·史蒂芬斯,西娅姆·阿巴斯,贾斯汀·卢佩,斯科特·尼科尔森,佐伊·温特斯,珍妮·柏林,达格玛拉·多敏齐克,阿里安·穆阿耶德,朱莉安娜·坎菲尔德,安娜贝尔·德克斯特-琼斯,霍普·戴维斯,切莉·琼斯,贾斯汀·柯克,斯蒂芬·鲁特,安娜贝丝·吉什,亚当·戈德利,艾丽·哈尔博,约翰内斯·豪克尔·约翰内森 主演的电影《继承之战 第四季》来自哪个地区?
爱奇艺网友:电视剧《继承之战 第四季》来自于美国地区。
2、《继承之战 第四季》是什么时候上映/什么时候开播的?
本片于2023年在美国上映,《继承之战 第四季》上映后赢得众多观众的喜爱,网友总评分高达4288分,《继承之战 第四季》具体上映细节以及票房可以去百度百科查一查。
3、电视剧《继承之战 第四季》值得观看吗?
《继承之战 第四季》总评分4288。月点击量213次,是值得一看的欧美剧。
4、《继承之战 第四季》都有哪些演员,什么时候上映的?
答:《继承之战 第四季》是2023-03-26(美国)上映的欧美剧,由影星布莱恩·考克斯,杰瑞米·斯特朗,莎拉·斯努克,基南·卡尔金,阿兰·卢克,马修·麦克费登,尼可拉斯·博朗,亚历山大·斯卡斯加德,吉恩·史密斯-卡梅隆,皮特·弗雷德曼,大卫·拉斯彻,费舍·史蒂芬斯,西娅姆·阿巴斯,贾斯汀·卢佩,斯科特·尼科尔森,佐伊·温特斯,珍妮·柏林,达格玛拉·多敏齐克,阿里安·穆阿耶德,朱莉安娜·坎菲尔德,安娜贝尔·德克斯特-琼斯,霍普·戴维斯,切莉·琼斯,贾斯汀·柯克,斯蒂芬·鲁特,安娜贝丝·吉什,亚当·戈德利,艾丽·哈尔博,约翰内斯·豪克尔·约翰内森主演。由导演马克·米罗携幕后团队制作。
5、《继承之战 第四季》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答:欧美剧电视剧《继承之战 第四季》是著名演员布莱恩 代表作,《继承之战 第四季》免费全集2023年在美国隆重上映,希望你能喜欢继承之战 第四季电视剧,继承之战 第四季剧情:将传媒集团Waystar Royco出售给科技界远见家Lukas Matsson的交易越来越接近达成这场重大交易成功的可能性,激起了Roy一家的存在焦虑和分裂,因为他们预见到一旦交易完成,自己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家族成员认为他们在文化和政治上的地位在未来会被严重削弱,一场权力的斗争随之而来。
我男朋友Charlie有个爱好,就是每天都要刷一刷社会新闻找乐子。我说,你也太不nice了, 怎么老拿这些miserable的人寻开心。
他说,正是了,我很有原则,我只嘲笑miserable的人。miserable和真正不幸(horrible)是不一样的,miserable 的人的miserable都是他们自己造成的。所以特别好笑。
我顿时想起来,卓别林的那句话,“人生近看是悲剧,远看是喜剧”。 隔远了看,可不是每个人都陷在自己的悲伤宇宙里looping打转转,傻的好笑吗?
《继承之战》的创作者Jesse Armstrong在采访中说,他基本上不相信人会改变 ---- 这也奠定了整个剧集的故事走向,整个故事注定是反高潮,反英雄的。每个人都毫无意外的沿着自己一贯的行为模式,一次次的在即将突破轨道的赛点中,被强大的惯性一次次的拽回到自己的悲剧loop里。
我经常在想,如果这个剧在第二季结束的时候就被砍,那呈现的将是一个完全不同风格的故事。
第二季中,父亲罗根的头号反叛者肯豆,始于人生最低谷:因为害死了人,被父亲拿住把柄,被迫做父亲的走狗,受辱关闭自己收购的公司,几乎要跳楼自杀;然后慢慢显露才能,赢得父亲的信任,能力不断提高,在国会辩论上大放异彩;被父亲在邮轮丑闻案中不留情的推出去顶包后,实现“觉醒”;最后在本季的最后一分钟,在发布会上反杀,指控父亲,完成“弑父”。
---- 好一个曲折跌宕,甘畅淋漓的“英雄之旅”,看得人心潮澎湃。 典型的美式叙事,完美踩点约瑟夫坎贝尔式的《星球大战》英雄传奇。
看看第二季中的豆瓣评论,多么提气! “肯豆,从男人到枭雄”; “我肯终于长成killer” 。。。
然而,故事并没有结束在这里。
第三季一开始,Jesse就坏笑着暗示,我们第2季中对肯豆的厚望,终究是错付了: 一切如常。
肯豆始终是那个扶不上墙的“bipolar” (躁郁症)患者,刚刚干了点有出息的事,马上得意忘形,跑去前妻面前炫耀,开始搞些没边的party,花架子团队。。。 一手好牌打的稀烂,然后开始摆到bipolar的另外一个polar:自我沉沦,以至于到第三季快结束的时候,又自暴自弃,差点溺水 --- 完美回到自己的loop。
事实上,《继承之战》第一季就已经把整个4季的故事大纲列出来了,之后的3季,其实就是第一季故事的变奏,循环,最后大回归。 结构完整的像一部交响曲。
整个叙事是一个大圆圈。故事中的每一个人也都在自己的命运圆圈里打转。
肯豆,前面说了,典型的躁郁症患者。低落时如丧家之犬,得意时就忘乎所以。总是差那么一口气,在关键时刻掉链子。从第一季中的“篡位”,临门一脚跑去找可卡因而误事,到第四季最后马上要上任坐在爸爸的位置上开始得意忘形,导致希芙动摇。。。 每次都是倒在撞线前。 无一例外。
希芙, 正如皮尔斯家的CEO 瑞亚的评价“她很聪明,但她以为自己比实际情况要更聪明” 。希芙加入继承之战前,是政客竞选团队的幕僚。幕僚可是专业的“靠聪明吃饭”的人。但希芙不愿相信自己能当上幕僚是因为政客们看上了她父亲的媒体资源,而不是因为她本人的聪明才智。
每次CEO角逐,希芙都是靠着自己的幕僚才智在各个事件的背后,暗暗调度,为自己谋划。可是她每每以为自己是幕后高手,结果却是自己被耍, 第二季中被爸爸许诺成为CEO,被耍;第四季中被Manson许诺成为CEO, 被耍。。。 最后希芙挑战白男社会失败,只能回到自己最熟悉的位置:成为白男丈夫汤姆的幕僚,即 “背后的女人”。
罗曼,我最喜欢的人物,(之前有专门写了一篇罗曼的分析,这里)。
之前在网上看到说,“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道理,就在于家中最被损害的孩子往往是对父母最好的。 孩子越得不到,往往越是渴望得到父母的爱。而罗曼就是这个家中被损害的最严重的那个小孩。 童年长期被哥哥霸凌,被爸爸看不起而随意打骂。哪怕到了成年后,罗根还是可以随时给罗曼一个耳光来撒自己的气。
对于父亲罗根,受到过一定程度重视的肯豆和希芙,在长大后,还能有勇气和行动来反叛父亲,罗曼却完全没有这个能力。他全部的力气都放在了得到爸爸的爱上了。 母亲凯瑟琳说父亲罗根“他对待爱他的人的方式就是,把你像一条狗一样的踢出去,然后看你会不会爬回来。” 而罗曼就是那条不管被罗根怎么踢打,都会摇着尾巴爬回来的狗: 第一季,董事会反水;第四季,说好了三兄妹一条心,他背着肯豆和希芙,又再次跑回去爸爸身边。
大哥康奈尔,解决一切问题的方式:逃避。 得不到爸爸的爱,他的解决方式是,咱不要了,跑。 躲到新墨西哥州的沙漠里开农场; 爸爸死了,无法面对,咱要不结个婚吧; 选总统眼看要输,最后一秒退出;最后他心心念念的是让新总统给他个找个舒服的小国,去当大使 --- 这下真的是能有多远,就逃到多远去了。
Greg,告密者恒告密(snitcher always snitch)。Greg作为一个远房亲戚,在这个权势家族中的生存之道就是贩卖消息。 从第一季中的战战兢兢左右取舍,到后期,Greg的口头禅都已经变成了“我有个大消息告诉你!只是。。。 我能从中得到什么好处?”
汤姆,罗伊家的赘婿。他的行为逻辑就如希芙所说的:永远抱紧房间里最粗的大腿。一开始,当然是百般跪舔老婆希芙;接触到罗根之后,又不惜出卖老婆,就为了抱紧罗根的大腿;罗根死后,汤姆最大的焦虑是:要是抱不到Manson的大腿就完蛋了。。。
回到Jesse Armstrong的逻辑:人不会改变。 只要你沿着剧中每个人的行为逻辑去推演,就能极其精准的猜中他们在剧中任何一个事件中会做出什么决定,最后又会迎来什么样的结局。
毫无意外,万分丧气。 我想如果剧中人要对自己的遭遇做出一个解释的话,他们会说,哎,这就是命运啊,你看,果然人就是无法战胜命运啊!
最后,剧中这么多角色,就没有一个人能摆脱自己的命运吗?
有,那就是老爷子,罗根。
罗根在剧中有两段戏,让我看的非常震撼。
一次是,在罗根自己命名的大楼落成庆典上,希芙做了一本怀旧相册给罗根。罗根翻了翻说,哦,这些房子真漂亮。希芙惊讶的说,爸爸,这些都是我们自己的房产啊? 你不记得了吗? 罗根看向大楼里自己都觉得陌生的巨幅生平介绍,空空然说,我不记得过去,过去不重要。 The past is all made up .(过去全是编造的),未来,只有未来是真实(real)的。
这段非常反常识的话,在罗根身上却非常成立。出生底层的罗根,一路狂飙到此,从不往回看,只管往前冲。罗根在剧中,对自己的过去讳莫如深,从不向人提前,只有偶然睡梦中才会呢喃故人事。
一个没有过去的人,自然没有行为模式可循。 罗根就像个老狐狸,用尾巴一路扫掉自己来时的印记。
另外一段戏,是第四季中,罗根跟自己的保镖的日常对谈,罗根说,你说,我们死后会有什么吗? 保镖说自己是基督徒,所以相信有天堂地狱; 而罗根又露出那种空空然的神情,然后说,要我说,什么也没有。我想That's it.
这个that's it,就可以理解为,我们什么也没有,来去两空空,我们只有此生。 罗根就是这么一个永远活在当下,且活的淋漓尽致的人。在别人要退休的年纪,还可以卖掉公司,保留核心资产再出发。 在突然倒下之前,罗根始终紧紧卡住命运的喉咙:想让我罗根停止抗争,除非死。
但是,把命运踩在地上摩擦的罗根,是英雄吗?
不,不,不,当然不是,他是条恶龙。
痛苦毫无意义,是我看完这部剧和对结局的各种党争和质疑后,作为旁观者的唯一感想。
ken、shiv、Roman都有一个共性,痛苦,这种痛苦来源于logan,他对他们每个人的pua、贬低、侮辱、玩弄还有他深深植入在他们头脑中的思想,即爱是有条件的、不能信任的,利益和权力才是值得追寻的,logan还鼓励手足之间竞争。
在这种毒害下,他们每个人都是自卑和自负的混合体,时而卑微自我贬低,时而代偿性的觉得自己配得上所有其他人都是蠢货,彼此之间互相算计背叛,一个人上位了另外两个立刻结成同盟,他们从来没有想过合作,即使有过也不过是第一计划落空后不得而不为之的第二选择。合作的前提是信任和团结,二者在roy三兄妹上永远不会发生,rks三个人每个人都在不同领域的具有能力,合作未必不能将waystar经营的更好,而这种可能性从来不在备选项,每个人眼中都只有自己和唯一,在整部剧中如何管理经营也从来不是重点,重点只是所有权,权力,利益的变动。
这种争斗是logan一手挑拨,促成的结果,甚至于每个人的失败性格的缺陷都是logan自己种下的因,logan是另外一个痛苦的人,不过在他具有最高权力的时候他可以肆意向他人发泄自己的不满和痛苦。剖析logan痛苦的根源,很大部分来自于经历,儿时为了生存在海上躲避射杀保持三天三夜不动,稍有不慎就会殒命,自认为害死妹妹余生为此自责,他背后不知来历的伤疤,籍籍无名从0建立的媒体帝国,一人瞒下天价负债铤而走险粉饰太平等种种遭遇,可以窥见他威严外表下的悲怆人生,趟过这一切与命运搏斗一定很艰难,也许只有养成这样不屈不挠、强悍的性格才能让他承受他所遭遇过的逆境和伤痛,但那些伤疤并没有愈合,他怨怼自己的不幸,夸大自己的价值,并将怨怼转嫁给了他的孩子,他嫉妒他的孩子,他们生来就有了一切他经受痛苦和付出才得到的东西,他因将自己坎坷人生与他们的不劳而获进行比较而嫉恨,他们没有经历过挫折,一生中没有靠自己想出来过一个idea,在他眼中,他的孩子只是含着金汤匙等着他给予,而他拒绝分享,因为他觉得他们不配得。他从未真正想让任何一个人继承过,他叫他们 u moron,折磨他们,每次他们任何一个人做错了事情他羞辱他们贬低好像他们是最一文不值,当他们做对了什么事情他立刻担忧他们会凌驾于他之上,当他们远离他的时候他又为失权而担忧,甚至可以道歉只为重新获得控制权,他决定卖掉公司的时候嘲笑他们的愚蠢,坐拥整个帝国,却期望孩子白手起家,否则他们就不配。守江山和打江山不同,但他不想着用自己的所得造福他们,让他们在自己提供的平台上更进一层,而是把他们扔下去让他们靠自己爬到自己到达的高度,本身就是一种毫无来由的恶意。他没有期望过他们成功,not serious people这句评价在我看完这部剧后产生巨大的违和,krs三个人的确各有缺陷,但是他们都竭尽全力在他规定的赛道中抓住每个可以证明自己的机会,绝对serious about succession,这是没来由的否定。
他从未有一次真正的教育过自己的孩子,传授成功的秘诀,点播他们正确的经验,帮助他们达成继承,他只会用一些空虚的许诺诱惑他们,给予他们虚假的机会,等他们靠近再狠狠踢开。他的折辱和玩弄毫无意义,其本身就是为了击碎他们,让他们失格,把有能力的人变得自我怀疑、用不安全感毒害他们使他们心胸狭隘、短视、不信任、只顾眼前能拿到手的蝇头小利,没有长远的计划,让他们和他一样痛苦,而这种无谓的内耗不能带来任何东西,不能塑造任何性格,最终佐证了他自己看不起他们的判断,它只传染了贫瘠、疯狂和自毁,并且潜意识中认同他的逻辑。I love you,but这个句式but前面的love不重要,but之后的贬低才真实,这句为了鞭挞所包裹上的love糖衣,和他给予的父爱一样虚假狡猾。
最后krs爆发的争端暴露出了他们每个人的内在深度的腐烂,洋洋得意的嘴脸,虚无主义思想,我得不到你也不配的怨恨,生殖焦虑和生殖羞耻,他们发疯一样攻击其他人,根源不是出于愉悦优越碾压或者获取利益,只是痛苦,甚至不在乎结果,只想要伤害对方,最终造成了虚无的结局。
对比剧集中出现的其他富二代,krs没有因为痛苦获得额外的任何东西、任何能力,而且最终,痛苦毁灭了他们任何继承延续的可能。和代表logan的waystar切割了的Roman,ken在最终的失败中,反而得到了宁静和解脱,最终继续关联的shiv又在为了越来越少的东西,做出越来越大的妥协。
这四季每个人心灵与行为上的种种煎熬,最终都毫无意义,滑向失败。 nnn
他们的笔杆永远只听从角色内心的声音、永远只忠于故事本身。
《继承之战》的创作历程和背景颇为曲折。尽管起点低调,但最终成为备受瞩目的“爆款”美剧。故事虽然发生在美国,但主创团队多是来自英国、有着深厚莎剧底蕴的剧作家和编剧。而剧集本身则蕴含着以「黑色幽默」和「社死尴尬喜剧」为特色的英式幽默风格。
时间得退回到2009年。
编剧Jesse Armstrong创作了一部名为《默多克家族》的电影剧本,讲述了媒体巨头默多克在自己78岁生日那天试图让他和娇妻邓文迪生的两个年幼孩子(Chloe, Grace)在新闻集团中获得投票权的故事。这个剧本在好莱坞的制片圈被疯狂传阅,但因为虚构得太真实没有制片公司敢接拍。
专栏作家Frank Rich是该剧本的粉丝之一。几年后,他和Jesse在美剧《副总统》的拍摄片场相遇,并向HBO建议让Jesse参与一个叫《帝国主义者》的项目,但该项目最终没有成行。Jesse继续扩大对媒体大亨的研究范围,创作出电视剧本《直系亲属》,试播集剧本讲述四个兄弟姐妹在父亲的媒体公司中争夺平等的董事会投票权。该剧本引起了HBO剧集主管、以及导演Adam McKay的注意。改名为《继承之战》后,Jesse和Adam开始筹拍试播集。【Adam McKay的代表作有《大空头》、《不要抬头》、迪克 · 切尼版《副总统》】
试播集的主演们去导演监制Adam McKay家做剧本围读会。那天恰好是2016年11月8日,美国2016年总统大选的当晚。
临近深夜,当所有人都丧气地得知特朗普成为第45任美国总统时,深谙讽刺喜剧的Adam McKay幽了一默,“各位,好消息是,《继承之战》终于有它存在的理由了。”
《继承之战》第一季于2018年6月开播。作为夏季档剧,HBO都没有在它上面花什么广告费。相比其他HBO剧,比如买了大幅广告牌的《巴瑞》,在日落大道上有巨幅竖排广告的《不安感》,HBO仿佛对《继承之战》没什么信心。当时我在洛杉矶,唯一一次看到《继承之战》广告,是我家边上西木大道公交车站灯箱小广告,仅此而已。这样的“轻慢”让人不敢相信这是以默多克等媒体大亨为原型打造的故事。【除默多克以外,Jesse还参考了Hearst家族、Redstone家族、Comcast创始人、Breitbart创始人等】
虽是在HBO播出,故事也发生在美国,但《继承之战》的主创Jesse Armstrong是英国人。包括本剧后来加入的大部分编剧中,一半以上是有莎剧功底的英国编剧及剧作家。
所以,我们以为自己看的不过又是一部讲美国大佬的美剧,但《继承之战》的内核底色却是:以黑色幽默、社死尴尬喜剧(cringe comedy)著称的英式喜剧。
在英美两国生活过以后,我意识到英美对幽默观念和尺度差别很大。例如,我的英国室友常说的c-word,放到我的一些严肃紧绷的美国同学那里,是要被拉去批斗的。
英国喜剧大师斯蒂芬 · 弗雷(aka. “油炸叔”)对英美两国的幽默风格做了精辟总结:传统意义上,美式幽默源于乐观和希望,而英式幽默则更注重放大失败和绝望。美式喜剧拒绝用负面的眼光看待自己,而英式喜剧则通常以主角失败告终。【原视频链接】
通常来说,杰瑞 · 宋飞的《宋飞正传》是美式喜剧的经典代表。他通过对生活的犀利观察和拆解,以自己的智慧征服观众。然而,在传统的英式喜剧中,越是自以为聪明的人,最后(社)死得越惨。
例如,在英剧《IT狂人》第二季第一集《同事聚会》中,男主去了残疾人厕所,导致他最后不得不装残而告终。
同样是讲科技宅男的HBO美剧《硅谷》,虽然也有很多尴尬的情节,但主角们的命运比完全没有晋升希望的《IT狂人》的主角要积极和乐观得多。
美国传统电视网(NBC、CBS、ABC、FOX、CW)尤其注重收视率,老板们担心如果主角不讨喜或三观不正,观众会心生厌恶而弃剧。因此,传统美剧会遵循传统的人物塑造的配方,确保主角的形象得到观众的喜爱和认同。
当然,也有打破传统配方的美剧,如《公园与休憩》、《发展受阻》等。虽然在美国本土有一定受众,但放眼全美,它们仍然属于小众之作。
与此相比,《我是艾伦·帕特奇》、《窥视秀》、《黑爵士》这样以社死、尴尬著称的英剧在英国之外的热度并不高,而在英国本土却享有极高的收视率和业界赞誉。【如果对社死/尴尬喜剧感兴趣,可以移步到这个豆列】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以上讨论的英式幽默和美式幽默是概括总结。在各自的阵营中总能找到反例。例如,以“丧”著名的美国单口喜剧家路易C.K.,以“损”出名的英国单口喜剧家吉米 · 卡尔等。
Jesse Armstrong曾师从Armando Iannucci的《幕后危机》剧组。【《幕后危机》后来被HBO改编成了美版的《副总统》(Veep)】
习惯定机位拍摄、柔和叙事的观众初看《幕后危机》,会觉得仿佛在看某个质量很差的盗录影碟。而这就是《幕后危机》特色,也就是伪纪录片的沉浸式拍摄手法(俗称:多动症镜头)。
此外,《幕后危机》打碎了我们以为人人讲BBC英语、文质彬彬的绅士英国的幻想。
剧中有一个fxxx不离口的人。那个人就是操着一口浓重苏格兰乡音、在首相身边做公关顾问(Spin Doctor)的Malcolm Tucker。
Malcolm逮着个人就骂,不论男女肥瘦美丑。人这个物种,在Malcolm嘴里被一视同仁、公正公平、无差别地虐骂。这剧放在别处,可能会被扣帽子、被砍,编剧甚至可能被公开抵制。【看这剧的额外奖励是,你会发现fxxx居然可以有那么多花式变种用法,为今后用外语骂人打好坚实的基础。】
这些厉害的英国编剧敢于扯下自己国人伪善外衣,让世界看到一个个经艺术加工处理后仍旧高保真的故事和人物。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大众情人款的美剧像是吃多了腻味的垃圾快餐,而短小精悍的英剧则是先苦后甜的绿色食品。
在美国学习编剧时,我有这样一个发现:高度工业化的美剧编剧会通过一系列高密度的场景非常严谨地交代人物的背景信息,不给观众太多遐想猜测的空间。
一般看完美剧的第一集,你会知道主角姓甚名谁、ta的心理状态、ta的发小闺蜜、ta的习性癖好、ta的人生梦想,以及ta被安排的剧情任务。
最典型的例子是编剧Vince Gilligan的《绝命毒师》的试播集。Vince用了不到15分钟的时间让我们知道老白的基本情况:
妻子有孕在身;n儿子患有轻微脑瘫;n虽然曾获诺贝尔奖化学奖但如今落魄到在公立高中教化学;n因为经济拮据又不得不打两份工;n在家在学校在洗车店没一点地位;n同时又查出晚期肺癌,即便动手术,最多苟活两三年。
老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underdog(最接近的翻译可能是“弱者”,而非直译的“落水狗”)。
这些开场的人物设计让观众对主角产生怜悯同情,即便他之后会做很多丧尽天良的事,我们也会有意无意从理智和情感两方面为他“开脱”。
而英国编剧(尤其是喜剧编剧)则更为随性。他们甚至不介意观众可能对主要人物产生负面的第一印象而弃剧。【《继承之战》的主创Jesse Armstrong就是喜剧编剧出身】
比如,Ricky Gervais的《临时演员》第一集上来,就是几个临时演员在片场等开工的场景。我们不知道男主为什么想当片酬为零、存在感为零的临时演员,我们也不知道他和傻憨憨的女主认识了多久,男主的经纪人那么逊,我们不知道男主为什么还不把他开掉。
再说回到《继承之战》,Jesse Armstrong沿用了他在《幕后危机》、《窥视秀》的创作习惯——拒用闪回(flashback)、不明确交代角色来历和背景,而是“固执”地通过角色对话、细节等非直接的方式暗示人物历史。
比如第一季第七集:Logan让孩子们到大儿子Connor家做家庭治疗,那集最后给Logan满是疤痕的后背来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特写,这个镜头暗示了Logan童年时受到了叔叔的虐待,也可能解释了他为什么会成为今天的Logan。打骂是他唯一了解的“爱的语言”。
你会发现,《继承之战》虽然从不明示角色的背景信息,却让吃瓜观众的我们更想知道罗伊家族成员的黑历史。
比如,Logan的第三任妻子Marcia:
第一季第三集中,Shiv让前男友Nate调查Marcia。我们借此窥视了Marcia些许背景信息:她31岁时首次现身巴黎,担任出版助理,第一任丈夫是黎巴嫩商人,他们在巴黎过着奢华的生活,办过很多高端派对,结识了艺术家、作家、政治家、军火商、石油商等人。但Marcia空降巴黎前的身份和职业却一片空白。但另一方面,Marcia对Connor相好Willa冷嘲热讽的态度似乎也说明了什么(即,Marcia曾经也是Willa)。
后来,Marcia对Shiv说,“如果你对我的过去感兴趣,可以直接来找我。” 这话暗示了Marcia的人脉很深广,但同时威胁满满。
此外,看《继承之战》永远永远不准跳过的片头,也是窥探罗伊家族过去的一个窗口:
看过诸如《幕后危机》等以辛辣著称的讽刺英剧后,你会发现《继承之战》这部HBO美剧里有英式喜剧惯用的传统配方:
✅ 晃动的伸缩镜头n✅ 谜一样的人物历史n✅ 社死不偿命 (L to the OG)n✅ Fxxx不离口 (Logan)n✅ 三观不正 (Roman, and etc.)
对看惯正剧、爽剧、传统美剧,或是被营销号贴上「老钱风」带节奏的观众来说,很容易也很自然地投射我们自己的想法,并对剧中人的行为产生某种社会责任的期待。尤其是Shiv这个角色,因为她是罗伊家族里唯一的合法女继承人,所以观众会希望她能打败父权(patriarchy)、杀死亲哥、弄死老公、歼灭老人团、做一个新时代需要的大女主。
但是英国编剧如Jesse Armstrong, Armando Iannucci(代表作《幕后危机》、《副总统》、《斯大林之死》等),他们从来不会因为大众主流的喜好来讨好迎合任何人。和他们笔挺的腰杆一样,他们的笔杆永远只听从角色内心的声音、永远只忠于故事本身。
梦回2018,《继承之战》开播的第一季,因为不但没有一个“讨喜”(rootable)角色同时还似乎是全员恶人的配置(Roman在全剧第一集竟然胆敢拿工人阶层的无辜小孩寻开心),导致这剧的热度极低。和被标为“烧脑剧”的Showtime美剧《亿万》相比,追《继承之战》的人门可罗雀。
从清冷的第一季到如今爆火的第四季,Jesse Armstrong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剧出圈就打算迎合大众的审美和口味。甚至在《继承之战》第二季、第三季横扫艾美奖、英国电影与电视艺术学院奖(BAFTA),在万众期待之下回归第四季之时,Jesse平静地说:“这会是《继承之战》的最终季。”
在所有人都忘了第一季第一集开头就铺垫Logan有病在身,我们依然固执地觉得Logan会像现实中的默多克一样,再干一百年。Jesse却在第四季第三集给了所有人一个当头棒喝,“无情”地杀死了一代枭雄Logan Roy。
在一个创作者甘为资本折腰、只为迎合主流价值观念、只为刷新收视率收割粉丝量、只要给钱就拍到天荒地老的流媒体时代,有这样一个依旧清醒的艺术家,服务于他笔下的角色、故事本身、还原一个没有滤镜的真实资本世界。作为观众的我们,还能有什么其他要求呢?
我只想说: n且看且珍惜。 nAnd MAD RESPECT to Jesse Armstrong (and HBO).
P.S. 欢迎订阅我的微信公众号:???? 好好讲故事 (WeChat ID: SforStory) 不只有剧评 ????
Jensen
E8-10 希芙的背叛
终于大结局了。第10集的第一场戏竟然还原了第一季第一集的第一场戏,令人激动!算是一种致敬,也是一个生活的循环。S1E1开场就是肯豆的釜底抽薪计划被否决,洛根早就做好了工作掣肘,对方直接毙掉了肯豆。
历史惊人的相似,肯豆再次复制粘贴了失败。
三小只终究失败,无法扛起大任,编剧尽力了,将故事写得完整,人物都是完整并且很深刻,没有所谓的人物成长弧线,人物都在做自己宿命的循环。这个剧反了很多剧作的陈词滥调,这也是会让很多人觉得不爽的原因。
如果站在第一主角肯豆的角度看,一定是不爽的结局,很扎心的结果,但换了上帝视角看,肯豆是不是合格的继承人,在除了他自己、所有人的眼中都是否定的答案。
故事的结局意料之中,情理之外,编剧玩儿了好几次反转,靠着大结局的悬念支撑了一季的戏。作为写第一季没有想到能做到第四季的戏,编剧相当厉害了。
从第八集,故事的主要叙述视角就分了一半给希芙,她是结局的最大变数,故事最大的波折点,也因为她和Tom之间的剪不清理还乱的关系,增加了很多看头。
为什希芙会最终背叛?
结局三兄妹打架时,罗曼忽然跳出了自己人的视角评价自己和肯豆、希芙,他说:我们就是三个假货(bullshit),什么都不是!希芙用她的直觉和理性,都不想投给那种状态下的肯豆——肯豆志得意满,势在必得,觉得希芙一定会支持自己。肯豆沉不住气的样子,让希芙的心理发生变化,还有一个关键原因是Tom通过卡洛琳做了工作,临阵倒戈给了肯豆致命一击。
跳出三兄妹人的视角看这三个人,是编剧一直想给观众的,是这个戏的风格,刚看这个戏会觉得有些累,但看懂了会觉得非常过瘾,智商和认知得到了极大的尊重和提升。
最后一集里,编剧再刷了一次三人的致命弱点,走进了三人性格、人格的最深处塑造人物。这是看其他强情节的剧很难有的感受,因为这部剧写人物写的很深。
罗曼是最早崩溃的那个,他脆弱,无法接受失败的自己,在办公室里看到了老情人洁芮,马上开始不自在,他觉得全世界都在嘲笑自己的无能——没人在乎他,除了他自己——缺乏安全感的神经症犯了,被他父亲偶然的一句话激励了好多年,就这句肯定的话能让罗曼还觉得自己是个人,也因为成为继承人,是洁芮多年前对自己的期待。这种挫败感、不接受自己在看见洁芮的瞬间,统一爆发。
这个人物到最后也在自己性格的轨道上,他不敢面对赢家马特森,不敢进去签字,他说能不能在外面签,能不能不拍照?像极了一个考试没考好,不敢参加班集体活动的孩子。
没错,王者、大boss、一代枭雄罗根·罗伊养出来的儿子就是这样式的。
如果站在这家公司经理人的角度,比如卡尔或者弗兰克的角度看罗曼、肯豆和希芙,就能懂得大结局这样非常合理,他们从没有看好过这三个孩子。
一个儿子罗曼有受虐狂倾向,通过疼痛获得被爱的感觉,另一个肯豆非常容易上瘾,酒瘾药瘾毒瘾,严重自我否定,焦虑症患者,再向前一步很可能是个反社会人格。肯豆的极度自恋和自我中心,都决定了他不是个成熟的领导者。希芙看到这一点,她了解的哥哥,情绪不稳定,自恋自大的部分像父亲,但是又胆怯和软弱,下不去狠手,难成大事。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肯豆玩儿不过白手起家的马特森。他只是最能欺负的是自己人,欺负容易欺负的人。看过前面的友邻们就知道,肯豆另起炉灶,第一个甩掉的就是妹妹希芙。父亲去世之后,又是马上将希芙放在配角位置上。
肯豆的毫无进步让人惊讶,后来想想,生活里大多数人不都是这样吗?哪有人那么轻易改变自己,划出一道美丽的人格转变弧线,大多数人都在命运给定的剧本里扮演自己。
当用上帝视角看肯豆时,会看到他是个多么自私和有毒的人啊!
他最后试图挽回希芙的选票的时候,他说了什么?每句话里都是一个我,这个我在给理想的我开空头支票,甚至都不能许诺一定会给希芙什么(他说了ATN给希芙,但还是口头上的)希芙说,你不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
年轻而丛林里长大的马特森,如何搞定了希芙呢?他的话术,用隐私换取信任,离间兄妹关系,还承诺分配江山,稍微动用了一点男色。只用了三两句话希芙就晕了。
肯豆在最后关头,仍然不能放弃CEO,我看到这甚至觉得如果肯豆没有把自己的面子、权力看得那么重要,只出于利益的考虑,至少要对希芙做出让步,在商言商,和希芙谈条件,这是最理智的处理办法,哪怕把CEO让出来给妹妹,只求保住公司,徐徐图之。
但是富家子做不到,罗根没有教给过孩子想要就通过各种办法获得,父亲教给他们的是,想要就只能通过讨好父亲获得,臣服于父亲的权力获得。
肯豆在那么好的平台上,站在那么高的位置,却没有学到父亲的半点儿武艺,只有见识和人脉(不稳定),而没有能力,他的才华平庸,在最后这一集,终于明白地告诉了观众。
父亲在他7岁那年说的让他继承的话,几乎是给他一生下了蛊,无法实现、兑现,又让他终生痴迷向往。
肯豆酒后开车,撞死过人,这是他一生的污点,希芙在最后时刻提起,一点也不是落井下石,是对肯豆人格稳定能力的极度不信任,如果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这个人手上,还不如卖掉公司,套现和保住汤姆,还能有的玩儿。
希芙必然的背叛,因为自己的女性身份,被隔离在权力核心圈之外,她必然不甘心,也因为父亲曾经许诺过江山,她要证明自己不比哥哥差,那份好胜心决定的。另一个原因是汤姆,这一对怨偶,是故事后几集的最大看点,互相伤害的话简直戳中很多跨阶层婚姻的痛处。希芙要在婚姻中掌握主动权——富家小姐也这么好胜不能理解,一心向上爬的小人汤姆越是事业顺利,希芙就越希望自己碾压他,永远碾压他。
这二人的爱情不太多,彼此不服却含量很高。
人就是那么复杂,女人傻了善良了能生养了,男人就能爱得死去活来吗?赘婿嫁入豪门,就能对富家小姐老婆百依百顺吗?少看纯爱文学,有毒,因为真实生活里根本不是这样!
希芙也是被罗根整蛊过的孩子,行还是不行,这件事希芙自己根本确定不了。父亲时而肯定,时而否定,时而爱她,时而嫌弃她,真折腾得希芙没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自我。她那么容易改变,一点火就炸,一受挫就哭鼻子,一有机会就要马上得到想要的结果,一不喜欢就会马上甩脸色,这样毫无城府和耐心的希芙,到了第四季,虽然成熟了一点,但是还是希芙本人,摇摆不定和自我匮乏的希芙。
这部剧完结,生活里少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再次膜拜编剧大神,她/他那种直面真实人性的犀利、那种把日常生活戏剧化的能力,是令人惊叹的才华,本剧贡献了辛辣和幽默的台词,很多聪明极了的地狱笑话,人物又变态又可怜,没有完美圣人和绝对的坏人。
习惯了二元论和只会用道德评判人物角色,甚至代入演员的人,都不适合观看本剧。你们去看国产白莲花还双洁还能金手大开的剧,挺好。
之前我写文分析过罗根家四个孩子的神经症人格,附上链接:
https://www.douban.com/note/821879906/?_i=5449424oxip698
E6-E7
第六集核心情节是最后那场肯豆大爆发,王者归来,大杀四方的一次演讲;那个为商业目的不择手段,不顾廉耻,不讲情义的老罗根若隐若现地在肯豆身上闪现。
看了这个剧,像我这样没见过世面的人,终于知道了那些会计师事务所造假,招股书造假,业绩造假,审计数据造假,都是怎么发生发展出来的。《继承之战》这部剧集如一枚枚银针,准确地扎在资本家们的痛处和软肋。
为了搞黄交易,拉高股票,生生把一个子虚乌有的项目吹嘘成有,而且很靠谱,一桩空气中的生意,想象的利润数据已经产生;制造泡沫,产生跟着资本家日进斗金的幻想,真是现代人类的顽疾。肯豆俨然已经进化为玩家。
希芙的立场值得玩味,她似乎很难和哥哥站在一个立场,作为继承人的争夺者,她不会心甘情愿臣服哥哥和弟弟,但希芙的弱点很明显,她只看近期利益,很实际,是政客思维——政客看业绩,看选票,看支持率;创作希芙这个角色,区别于肯豆和罗曼,一部分带着上帝视角看家庭的企业,希芙的局外人的感觉从第一季延续到第四季,她仍然不在核心斗争圈子。
不是她没能力,是她不理解企业的规则,你看希芙处理和几个经理人的关系,希芙的傲慢公主态度,让她很少拉拢经理人,罗根在的时候就只讨好父亲,自动地将自己边缘化;而肯豆和罗曼,总是拉着一个经理人搞事情,搞不定就让他们背锅,搞定了就再甩掉。
希芙没有这个迂回路线,她要马上看到事情的结果,马上要数据,选择最容易的路;她和卢卡斯·马特森在挪威一拍即合,因为这个卢卡斯一下子看出来希芙的边缘者身份,不跟兄弟玩儿,也不跟经理人玩儿,是个突破口。
希芙怎样选择呢?没有任何犹豫地倒戈卢卡斯,回到美国继续给他传商业情报,做了商业间谍,背叛了兄弟们。希芙没有家族利益立场——因为她从小没有参与家族事业,不像另外两个,再有希芙看自己实际的、立刻兑现的利益。希芙一直不是一个有大局观的人。她倒戈到卢卡斯,因为卢卡斯出卖了他的隐私,第二是卢卡斯愿意拉着她玩儿,但任何承诺都没有给她,她就开始为对方做事。不能说是聪明人。
当第七集卢卡斯的数据注水这个事件出来,希芙心慌了,因为她意识到卢卡斯和所有白手起家的那些创业者一样,为了成功,没有底线,直白地说,就是一个流氓,没有到超过她的想象和驾驭能力。投靠这样的人,利用完被无情甩掉的可能性极高。
她意识到自己可能选择错了。这个错是已经无法挽回的。兄弟不会信任她,她回不去了。
第七集里最精彩的是希芙和汤姆的吵架戏。两个人的爱恨纠缠,互相戳对方痛处的吵架,太让人心痛了,这种婚姻也太窒息了。没有完美的婚姻,婚姻的运营就是一种相互妥协,当大家都撕破窗户纸,所有美好的东西都瞬间变得丑陋。
希芙和汤姆的关系从不同角度、不同说法说,是不同的婚姻。可以说互补、互相成全的婚姻,也可以说是相互利用的婚姻。
希芙并不尊重汤姆,本质上看不起汤姆的出身,但是她多少是喜欢汤姆的,喜欢他讨好和宠爱自己,肯定自己,让自己即使在父亲那里不被肯定,也能在丈夫那里有些情感补偿,汤姆是小忠犬,很温柔,很爱她。
如果他出身豪门,他一定不会那么爱希芙,但汤姆的缺点太明显了,他想阶级上位,在已经的上位者们看来,就是一种可笑的,值得羞辱、嘲笑的野心。汤姆从入赘罗根家里,就在承受这种羞辱中生活着。最主要的羞辱来自妻子希芙,以至于汤姆的性格到第四季第七集的时候,有些内在化了,就是像个机器人一样,谁是上位者就讨好谁,自动产生一系列拍马屁的话。希芙说他是一个:自学成才的AI。
即使降低到不能更卑微,得到的仍然是希芙的冷嘲热讽,以及辞掉汤姆也没什么的。
汤姆终于爆发了,一种做奴才太久了,不做了又能怎么样的情绪上来了。原本有机会修护的关系再次破裂,戏如论如何也演不下去了。双方用最刻毒的话攻击对方,每句台词都那么精彩,演的那么棒。
铺垫了四季的穷小子娶了豪门公主的戏,到此揭开最难看的部分,消耗掉那原本就不太够用的一点点的爱情。看的人很难过。爱情和婚姻关系,真的没办法确定一直相爱,《继承之战》里的关系都特别冷酷,真实,没有美好的泡沫,像生活一样真实,比我们平时看到的真实生活还要更残酷。
人和人的一点点爱意,都会被资本、利益、商业竞争这些东西 毁掉,不是这些东西不好,是人性之贪婪和自私。
中国人相比之下,有些时候更讲情义,商业和情感不太会分开,中国的商业氛围有江湖气,帮派气,不讲经理人制度,不讲规训和惩罚,一群人做事,一群人分利益,情感大于规则,有时候还大于利益。《继承之战》的故事里,商业逻辑很冷酷,兄弟姐妹都可以不在乎,儿子老子都可以反目成仇,揭开资本最漂亮的那层面纱,看看下面丁点儿没有人味的样子。
我仿佛听到了本剧主创们,一群讨厌资本家的自由主义者的坏笑。
正值好莱坞编剧罢工,他们威胁资本家的一件事是:如果不给我们应得的利益,不满足条件,我们就剧透《继承之战》。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E5
第五集我是分成了两次看完的,这一集实在有些平淡,也许在铺垫后面的大事件,到底是兄妹,兄弟反目,还是兄妹几个大斗经理人团,现在真看不出来,是过渡性的一集。
值得说说的是肯豆、罗曼对待马特森的这场山顶戏,兄弟二人的气场输给1米九的维京人马特森太多了,加之客场,跟他说话,兄弟组总是显得不敢开口,很没自信。虽然事实上生意的主动权掌握在他们手上,马特森更想买。越是想要的就越装作不在乎,生意人的绿茶心机。
刚到了山顶上,肯豆和罗曼有一点怕的,面对马特森一通兴师问罪——他就是想问谈判桌上谈价格作铺垫,杀杀两人的锐气。肯豆迟疑的眼神看着马特森,不知道该说什么,他的性格太不强势了,特别是在面对强悍的对手时,肯豆是那种遇弱则强,遇强则弱的性格。
他很想直接对马特森说不,又张不开口说:“老子不卖了”,因为担心经理人团兴师问罪,又担心这是父亲想做的事,自己没了主张。敢对人高马大的马特森说“不”的是小个子的罗曼,臭骂了他一通,因为是真心实意想骂他个自以为是的王八蛋,马特森当时很不爽,过后就把价格抬到了192。
而罗曼和肯豆还是不开心,他们已经真心不想卖了,对手越是抬高价格,越不舍得卖掉。看马特森让希芙拍兄弟二人合照给他看,便知道马特森在觉察出肯豆罗曼的真实意图。
两个生意场上的新手,富二代对决这种狼性十足的,独自打拼出来的创业者,还是天真了一些。董事会会给兄弟压力,如果要搞不成交易,罗曼和肯豆将如何解释得通这件事;兄妹三人组里,希芙是大小姐,她只考虑自己利益,和自己眼前利益,这个人物性格没有太多改变的。但另一个方面,她也比两兄弟更干脆、过诀,分割利益和情感的界限也更清楚。
马特森接近希芙,要获得更多宝贵商业情报,并且出卖个人隐私俘获希芙的信任,希芙说出了洁笍可以帮他摆平什么,凯特林帮他搞定危机公关。果然最后马特森留了这两个经理人,开除了其他几位。
马特森的傲慢、轻佻,粗鲁,很多时候都是为了演戏,为了商业目的,获取信息和谈判时对对方实现心理压制,他的商业技能、谈判技能非常厉害。
肯豆和罗曼无疑个性被动,优柔果断,罗曼能有勇气当面说不,肯豆这个能力都不行。对谈判对手,看了几季的友邻会很熟悉肯豆的模式,开始很有气势,接着越来越怂,一旦弱点被对方抓住,马上溃败。
马特森的心理压制屡屡奏效,商场上这种对手很让人压抑的。第五集全程沉浸式呈现了实力不对等的对手,本来一手好牌的罗根兄妹却还像待宰羔羊战战兢兢。马特森后面开出了高价,但这仍然不是肯豆罗曼想要的。他们就是谈不下来,把ATN分割开,卖掉其他的这个先诀条件。
经理人们拿到一大笔遣返金,财务自由,人生躺平,开心极了——他们是考虑自己,不考虑公司利益——家族企业的经理人制度就是有这种问题。他们还会把这种必须卖掉公司才是最合适的情绪带回董事会,影响董事们的决定。马特森势在必得,这个气场把兄弟二人打败了。肯豆手上还有牌的,交易没有最后达成,看看肯豆和罗曼有没有机会得到想要的,还是阴错阳差,希芙能逆袭上位。
下一集就会回到纽约。马特森和挪威的这一集应该会为后面的宫斗带来人物处境的反转。
看着肯豆和罗曼这么窝囊,还是很替二位着急。
E4
这一集真是太好笑,那种看完回忆起台词还是会笑出声的好笑。
葬礼前夕,新王未定,气氛却是各个心怀鬼胎,妖魔鬼怪悉数登场,看看自己能不能多分一杯羹,每个人都如此真实。罗根家的孩子有没有一点进步?在罗根的训练之下,这几个人都有变化。罗根像是训练马戏团猴子一样训练他们,见识人性之恶,操控人的弱点,在老罗根去世之后,这三个孩子被迫长大。
如果看过前几季,会知道肯豆是个多么容易崩溃的人,这一集里表现出了冷静,进攻性,对几个虎视眈眈的经理人和弟弟妹妹,他如果能够戒断所有上瘾,大概是个合适的接班人。最后一场戏,他告诉雨果对父亲出手,悄悄的,低调,并且不安排别人,只让雨果一人干脏活,和老父亲一样的行事作风。肯豆大步走在黑化的路上。排挤掉妹妹希芙,暂时利用罗曼,先登基再说,肯豆好像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从第一季开始,对肯豆这个人物,始终讨厌不起来,总是对他恨铁不成钢,弱点太明显,太脆弱,情绪太不稳定,又极容易被操控。到了父亲去世,属于肯豆的这些特质在改变。很想看到他后期能多黑化,你知道,他的商业能耐不如他爹,出门被人坑的几率很大,这是为什么那几个老经理人并不放心交给他江山的理由。当然这不是本剧看点,是后面肯豆大斗经理人,怎么搞定继承之战。
肯豆展现了难得的幽默感。最好笑的台词,他凑上去跟桑尼(轮椅推进来的老家伙)套近乎,回头罗曼问他感受时,肯豆说桑尼问他:为什么这个sex party so sad?
变态小王子罗曼正常发挥,地狱笑话最多的那个。
罗曼这个孩子总是心最软,最容易动摇的那个,连汤姆都知道他的弱点,跑上来说了几句:你爸最想让你回来之类。罗曼贡献了本集很好笑的台词:摇摇摆摆的小汤姆又来了!能骑着单车过尼亚加拉瀑布,踮着脚尖的汤米!继续羞辱他。在富人家谋职哪有那么容易,看看汤姆和Greg,在任何人面前都要跪舔,提供服务,放弃尊严,现实中这样的人挺多的。
希芙大小姐,本集里对Tom出现在眼前时,那种不加掩饰的厌恶表情,Tom本人亲身舔她,回忆相识美好的时刻,希芙轻描淡写:那已经很久远了。希芙看得出来很清楚,但目前缺少手里的牌,打赢哥哥弟弟,她后面的戏会更好看。
本剧还有一个很贯穿的视角,是穷人Greg,演到了现在,他并不让人喜欢,让人看到了人间真实。这个视角的剧作功能是多了让观众理解的故事情节,故事在富人眼里和穷人眼里是不同的,富人痛苦的事和穷人焦虑的事,好像不在一个世界。罗根一家作为超级富豪,他们的傲慢和他们的痛苦,在Greg眼里,都是如何利用,如何渗透的机会。世界就是如此参差,人和人就是生来不平等。
阶级差异也是这个剧的一个点,罗根家是超级富豪,接近他们的人非富即贵,但更有意思的是穷人,富人和穷人在一起,能产生很多故事。Greg贡献了很多场戏,都是从富人眼里怎么看穷人,穷人一开始很正直朴实,后来Greg走上了老搅屎棍Tom的道路,因为这条通道可以上位;
另一个方式就是身体上位,比如剧中的两代嫁进罗根家的女性,还有一个小三儿Kerry,都是穷人;关键是她们之间还互相瞧不起。
Kerry几天前还呼风唤雨,风头无两,形势急转直下,这跟生不生孩子也没关系,看着大老婆赶走小三儿,有看《甄嬛传》的即视感,原来全世界的豪门戏码都差不多,普通人围观过过瘾就罢了,别做那种非要进去不可的梦。
这个剧在中国热度不高,因为它太真实了,太冷酷了,全员自私。之前有次一次上课,学生问我,老师那些人格有问题的人,能不能用我们的教育,治好他们?(大学生的提问)。我想说,某核心价值观也治不好,其实治好了也会反复。因为人性就是有这么一面让人的事实,自私,自恋,贪婪、还很虚伪。
可也正是因为如此血淋淋的人性真实,才让我在人性光芒闪耀的时刻,清醒地看到它。看到这一集的时候,想起了第二集,罗根大爷对孩子们的道歉,他或许,或许内心里是爱孩子们的。就像卡尔对肯豆说的:他很混蛋,但他还是爱你的。肯豆抚摸着手机屏幕上照片上他的名字,那条线,父亲是爱他,还是没有选中他?无论哪一种,父亲都曾经在意他。他要赢下来的狼性终于被唤醒了。
罗根会以这种方式影响和控制着孩子,未尝不能说是身为父亲的荣耀。
E3
第三集的观感就是完全呆住了,剧本、演员表演、导演都太好了,每个和父母的关系复杂纠缠,又爱又恨,又怕又依赖的小孩儿看了肯豆最后的那张脸都没办法不动容,不理解人物。神一样的剧本和表演。
这种现实中的超现实,生活中的悲剧感的创作能力,非常令人震惊,上一次从电视剧里感受到这种震惊的还是《绝命毒师》第一季,第二季。《继承之战》第四集神一样的剧本,几乎让美剧又到了新高度。
难以言表的震撼。
作为一名编剧老师,说说这一集戏剧本好在哪里。它既真实,又陌生化,对人物台词和动作的处理,既合理又意外,全程充满着戏剧张力。
大事件来得猝不及防,而且这个大事件纽结了所有人物,这个事件慢慢写,所有人都在慢慢表现出真实的一面,推动事件发展。经典的大事件驱动的剧本案例。
这原本是一场正常的婚礼,开始前,不愉快的事件是罗根发起的,第一个是他不会出席大儿子康纳的婚礼,而康纳一无所知,第二个是他非要让罗曼和跟有过亲密关系的洁笍谈解雇她的事。听话的罗曼答应了父亲的要求,父亲一再说,你跟我站在一边对吧,那是父子最后一段对话。罗曼心情很差,上了船,看到任何人都皱着眉,这个孩子最怕父亲,对父亲有求必应。
如果婚礼只有这两件事,根本没有太多戏可以写。罗曼着了洁笍,说了父亲的决定,说完又后悔了,觉得父亲这么做不近人情,让自己很为难。
剧本迅速给出了大事件,罗根先生这场戏一个镜头没有,却驱动全剧所有人围着他转。这个老父亲,让我感慨他一点儿也不爱孩子,他太不爱孩子们了,临上飞机前,对自己不参加康纳婚礼毫无愧意,对小儿子罗曼仍然像摆布一个木偶。
孩子们接到汤姆电话时,每个孩子的反应不同,四个孩子都不一样。这几场戏除了剧本,演员和导演几乎完美,用长镜头拍摄,代入感和沉浸感非常强,观众似乎在跟演员的每一次呼吸同频,感受他们的绝望和悲伤。这一集戏里,所有演员都特别厉害,个人最喜欢希芙的表演,她曾经是最受宠爱的女儿,她在电话里说,虽然,但是,我还是爱你。她无法原谅父亲的操控,对自己带来的伤害,前面都在跟父亲商战,要证明自己非常强大,最后没得到父亲的承认,是希芙和肯豆心里最大的痛,他们俩是最想打败父亲的孩子。
康纳,最后一个知道,他的第一句话是:果然父亲不爱我呀!
他受伤的点,是父亲根本没打算来参加婚礼,自己的婚礼不在父亲的日程里。
父亲是不是还能救回来?这个悬念保持了很长时间,编剧和演员真的尽力了,只靠人物台词和表演,在打电话时的互动。我看的时候一直觉得罗根会醒过来,他那么强大,而且之前几次也病危,都救回来了。
下一个段落就是推进为怎样争夺发言权,谁发布消息,什么时间发布消息。罗根的那些经理人各怀鬼胎,生怕被甩掉,肯豆在恢复理智,比较耐人寻味的是洁笍,她被解雇的事是罗根上飞机前说的,知道的人只有Kay,和罗曼,并没有正式生效,她的出现也在挽救自己在公司的利益。这个人物写的特别真实,她和罗曼单独在房间时,还有一个穿鞋的行动,对罗曼发出某种性暗示(看过前面的人都会懂),罗曼当时说自己很难受。
在大事件发生时,真正悲痛伤心的人只有三个孩子,康纳没有很伤心,而汤姆伤心的是自己的职位不保,他担心的是生存;罗根最后的情人凯利更是一个笑话般的存在,编剧对这个人物极尽讽刺,她震惊的是怎么发生这么突然的事情,她没有一丁点儿的伤心;Greg自然是那个泄密者,总是被压在最底层的人,凭什么就一直听话呢?罗根家的人,包括汤姆在内都不太明白,听话根本不是greg的特征,是他的谋生之道。超级漏勺汤姆泄露给了greg,又羞辱了他一通,推理上是greg把消息透露出去,才让飞机上经理人和船上的孩子们不得不宣布消息。
这一番人物动作,推动事件发展,大事件再扭结所有人物,再来一轮人物动作,再有事件发展,这一套编剧技能玩儿得实在是溜乎,让很多编剧甘拜下风。国产剧编剧都应该学习这一集,怎么写大事件,是围绕着一件事,展开所有人物的动作和心思,才是戏剧,看戏是看人,不是看事件。这一集让我屏住呼吸的是罗根家孩子们语无伦次、百感交集的表演,最后一个镜头,肯豆甚至不敢走近去看父亲最后一眼,他那又怕又爱,对父亲的爱恨情仇化为远远的注视,那个日夜折磨自己的父亲走了,自己再优秀也不能让父亲知道了,这份复杂情感让我破防。
顺便再夸的是本剧的飞机场实景拍摄,是真的景,这才是现实主义的剧集好吗?飞机场就是真的飞机场,飞机也是真的飞机,游轮也是真的游轮,酒店是酒店,酒吧是酒吧,实景拍摄,不用假景和抠像拍现实题材剧,是对观众智商最大的尊重。
E1
这一季第一集水准依然在线,熟悉的配方和味道,依然对立的亲子关系,依然复杂的人性。
老父亲老罗不会放手自己的江山,给谁都不行,亲生孩子也不行,这个白手起家、狼性大佬是改不了了。
老爸作为强悍的商业对手就在那里,唯一可能改变的是罗根家的孩子们。
第一集正面和父亲竞价,这一轮里三个孩子都感觉成熟了很多,目标更明确,也很团结,虽然在大佬南面前依然稚嫩,但南就是利用了家庭矛盾,抬高了双方心理价格。
关键的一个棋子是Tom。这个戏太好看的地方就在于明明是商战戏,大家都按照利益计算出牌,但是,人就是那么不可测的生物,总会出现一些预料之外的事情,人的变量很大。
Tom打给希芙的电话挑起了事情,他是故意透露风声的吗?
个人觉得不是。因为事后,Tom很意外他们能捕捉到罗根会竞价皮尔斯。 Tom打电话最主要的原因是,某个熟人看见他和娜奥米在一起晚餐,他最担心这个人去希芙那里嚼舌头传八卦,这是非常符合Tom人设的行为。他还是担心在希芙面前抬不起头,被抓到短处,惧内的Tom没想到坏了罗根的事。以至于后来罗根大怒时,他拼命遮掩。Tom并不是很聪慧的人,并没有太出色的商业头脑,如果他有,就绝不会长期听命于希芙,他必须委身于大佬。
希芙和Tom的关系,纠缠着成年人之间的控制,占有,情感,相当复杂,唯独没有彼此欣赏,希芙把Tom当做是家中宠物,和父亲斗争的助手,工具,感情一定是有的,但是没有珍惜和欣赏过Tom,嘲讽贬低,大小姐式的欺凌。这对不平等的婚姻,一直以Tom在各种压抑自我为代价。这方面,他和Greg是难兄难弟。
这部剧的编剧太厉害了,太会写人物。人物几乎没有一句废话,都带着各自的性格特点,欲望,从来都是让观众看戏体会人物,不会让人物洒狗血地互相指责和自我表达,每个人在自己的轨迹上行事和说话,这种写法很难写,才是给成年人看的有智商的戏。
第一集最后一场希芙回到公寓里拿衣服,和Tom相遇,两人有的没的的几句话,关系的状态都出来了。特别棒的台词,当然也是非常厉害的表演。希芙见到狗,狗已经不熟悉她了,丈夫Tom说,你看狗也不熟悉你的味道了。希芙说起Tom在和模特约会,情绪失控,全世界情感受伤的妻子在这一刻都是一样的吧,她背对着Tom,Tom努力想靠近她,可她还是只给她后背。伤心和愤怒,无奈,这场戏特别好。这场戏还出现了难得一听的音乐。希芙也是曾经完全信任Tom的,但她不知道该怎样做才能经营好婚姻。
大小姐希芙难得落泪,那一刻让我看了三季,第一次觉得原来希芙也有温柔的一面,也会在某一刻有情感能力,至少Tom给了她这个成长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