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半夏

风吹半夏

60

    5.0

    常见问题

    1、赵丽颖,欧豪,李光洁,刘威,柯蓝,任重,冯嘉怡,王劲松,刘威葳,孙千,黄澄澄,是安,宋熹,王西,黄义威,尤靖茹,林鹏,郝平 主演的电影《风吹半夏》来自哪个地区?

    爱奇艺网友:电视剧《风吹半夏》来自于中国大陆地区。

    2、《风吹半夏》是什么时候上映/什么时候开播的?

    本片于2022年在中国大陆上映,《风吹半夏》上映后赢得众多观众的喜爱,网友总评分高达300分,《风吹半夏》具体上映细节以及票房可以去百度百科查一查。

    3、电视剧《风吹半夏》值得观看吗?

    《风吹半夏》总评分300。月点击量190次,是值得一看的国产剧。

    4、《风吹半夏》都有哪些演员,什么时候上映的?

      答:《风吹半夏》是上映的国产剧,由影星赵丽颖,欧豪,李光洁,刘威,柯蓝,任重,冯嘉怡,王劲松,刘威葳,孙千,黄澄澄,是安,宋熹,王西,黄义威,尤靖茹,林鹏,郝平主演。由导演傅东育,毛溦携幕后团队制作。

    5、《风吹半夏》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答:国产剧电视剧《风吹半夏》是著名演员赵丽颖 代表作,《风吹半夏》免费全集2022年在中国大陆隆重上映,希望你能喜欢风吹半夏电视剧,风吹半夏剧情:这是一部时代群像闯剧,讲述了以许半夏为首的有志者怀抱雄心壮志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奔流涌动,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的故事,也展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小企业在时代浪潮中生存并寻求发展的现实。许半夏(赵丽颖 饰)与童骁骑(欧豪 饰)、陈宇宙(黄澄澄 饰)三人白手起家,最初以收废钢铁为业务,后逐步接触钢铁行业,开始周旋于大型国企、外企、私营企业之间,在漫长的创业岁月中,结识了赵垒(李光洁 饰)、伍建设(刘威 饰)、裘毕正(冯嘉怡 饰)、高跃进(柯蓝 饰)等各色各样的商界人物,感受到了人情冷暖和商场纷争的残酷无情。许半夏凭借其独到的眼光和果敢的个性,在男人扎堆的钢铁行业里披荆斩棘,闯出了一片天地。期间,许半夏经历了良心与资本、道德与利益的矛盾与挣扎,既有痛苦、波折,也有甘甜、收获。   该剧改编自阿耐的小说《不得往生》


    同主演作品

     明星可左右滑动
    • 赵丽颖
    • 欧豪
    • 李光洁
    • 刘威
    • 柯蓝
    • 任重
    • 冯嘉怡
    • 王劲松
    • 刘威葳
    • 孙千
    • 黄澄澄
    • 是安
    • 宋熹
    • 王西
    • 黄义威
    • 尤靖茹
    • 林鹏
    • 郝平

    用户评论

    • Jensen

      如果能客观看的话,到目前播放了12集,基本上就是讲述了一个草根女看到了一个一夜暴富的机会,然后豪赌了一把。问题是,她没有本钱上赌桌,遇到到处借债,空手套白狼,赢了一夜暴富,输了的话死猪不怕开水烫,坑债主。

      其中,最大的冤大头的赵垒的公司,赵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为草根女的豪赌支付了最大的本金,赢了是草根女的,输了亏公司。在这场豪赌中,承担最大风险的是赵的公司,因为赵本身也没钱,一样死猪不怕开水烫。在草根女频临失败的时候,赵的公司最明智的选择是利用市场低价的机会把废钢收购,降低损失,降低风险,万一钢价回暖可以实现公司利润最大化。然后赵从中作梗阻止收购,一直等到钢价回暖后高价买回,让草根女大赚一笔。

      12集里面差不多有10集草根女一伙在做着老赖,到约定付款日就耍赖,我就是没钱!

      当然,最后赌赢了,否则故事就结束了。这个赢一俊遮百丑,把草根女三人组包装成了一个励志人设,把一个暗黑故事洗白了。其中陈宇宙淋漓尽致的说明了什么叫小人得志,前一刻钟给债主当孙子,后一刻钟知道赌赢了,直接掀了债主的桌子。

      剧中伍建设无意中一句话也说出了整个故事的核心:赵挪用公款三千万帮助草根女完成了空手套白狼。

      如果说这部剧是AI换脸也会有人信,女主一张油腻的白板脸从始至终,也许是带着面具,也许是颜面神经失调,也许是特殊的表演方法,总之,表演简单高效:一张精致的面具+机械流利的台词=演戏。

      豆瓣小组就不用看了,已经被脑残粉占领,各种花式跪舔,舔出新高度,女主放个屁都能被歌颂成神曲。呵呵

      当然,这部剧还是值得看的,就是反应了那个时代,一些胆大无底线的人,抓住机会完成了原始的资本积累,财富本身带着原罪。然后一俊遮百丑,摇身一变成了成功人士、企业家。而且,除了女主那张白板脸,其他人演技都在线的,值得看。

      脑残粉看到这篇评论会气炸,一定会说不喜欢可以不看。我喜欢这个故事,只是看你们的花式跪舔很可笑而已。

    • Jensen

      一口气看了四集,画面很有质感,偏电影风格,整个运镜非常的棒,运镜的拉伸加强了剧情的氛围感,各个演员的都很贴,小赵的演技一直在提升,前四集都非常的自然,可见一个好导演的调教演技是存在了重要的位置,演员的努力和进步也肉眼可见,感觉这个剧的画面美感和服装应该是今年最优秀的一部剧,老戏骨之间的对手戏也不错,小赵也接的住戏,很期待后面的剧情,这是我近年来唯一没有快进的电视剧,值得大家一看!

      追评下,太好看了,剧情很紧凑,一眼没看见就要倒回去看,非常棒的剧,实景很美,色调很高级,看的出来剧组的用心,拍摄污染画面也算道具组用的可食用道具,不会污染,拍完还把海滩收拾干净,可见是良心剧组,安利给大家,冲冲~更新太慢了,不够看。

      预测这部剧会是大家n刷的剧,值得入坑!

      针对一星差评说的三观不正,滩涂,开公家车拉钢,女主脸大老,第一桶金6毛钱别人不去给女主说是浮夸,张嘴几百万,剧情悬浮,我想说下我的观点。

      首先这是一部年代剧,不是玛丽苏爽剧,历史接近现实,发生的黑暗面为什么不能演出来?不要要求主人公人格完美,用单纯善良搞定生意,对滩涂不能接受,要求人格纯真的黑子,我只想说:乐山大佛请你坐,为了黑而黑,都不动动脑子,拿饭圈那一套去否定一个好作品,真是内娱的悲哀。

      第一,滩涂,污染发生后村长打电话第一句话是这个海滩你们还要不要,可以反馈出来,村长重利,海田对于村民来说没有太大的用处,租出去的收入更高,所以村长报警的可能性并不大,从后面没有????‍♀️出现可以看出。开公家车,并不是90年代就有的,现在也有公车私用的人,一大把,请问你们谴责了吗?两件事,小童都被惩罚了,挨打决裂和被开除可以侧面说明这个做法是错的,请记住,商人重利,半夏绝对是90年代有良心的商人,才拿出来做主人公,没有举报就说三观不正,只能说圣母情节挺重的,年代剧就要写出来真实,商场的黑暗面为何不能演出来,没有手段现在的富豪们哪里来的第一桶金,90年代是一个蓬勃进步的时代,很多人通过投机倒把发财,如果都要抓起来,现在80%的企业家都得倒了。

      第二:吐槽女主状态,只能说基本都是黑子,饭圈的一套在豆瓣打分可以看出来,为了黑而黑,参与的多数是年轻人,这个时代造星影响了很多年轻人的三观,跟我哥哥姐姐不对付的都是坏人,失去了对一个好剧的判断能力。

      原著半夏是胖子,赵丽颖算是删减版的贴合了(原著有段说半夏挪动着胖胖的身子挤进了车里,可见至少150斤),可以看出为了角色增肥,双下巴都有了,圆圆的脸对于半夏来说很有亲和力和商场人物的富态,在90年代是国内最喜欢的脸型,有福气,参考武则天秘史都是圆润的脸,瓜子脸反而是大流排斥。

      半夏大学毕业,算25岁,小童进去5年,怎么算也是30多的女人,90年代来说很符合当时的状态,原著中也提到,半夏为了在男人堆里抢饭吃,把自己打扮的老成,故意吃胖,口吐脏话,变得很世俗,作为上帝视角的观众如果按流量小白花来要求半夏,那只能说你真的无知和自以为是。

      第三,第一桶金的真实性,答:绝对可以实行并真实。

      80.90年代做工人,有房子分配,孩子上学厂里安排,发各种生活券,是老百姓里体面的铁饭碗,很多人是看不起自体户的,他们不屑于去做生意,80年代我们村里有人倒卖厂里的油渣一斤2分钱的利润,一个月赚几百块,比工人高三四倍,90年代差价6毛对于倒卖行业来说,不多,也很正常。

      第四,动口就是几百万,远离群众,悬浮不真实

      首先,任何一个白手起家的人,都不是简单一两句可以阐述的强大,他们或许没有很高的学历,但一般都具有精准的直觉和远见,并且他们都愿意相信自己的直觉,有敏锐的商业嗅觉,又有赌性,所以机会能把握的住。

      社会富裕度分为:底层,中层,高层,不要用自己90年代吃窝窝头的经历去判定90年代的困苦,用底层的眼光去描绘高层的富裕生活,显得你们这种一星黑子又无知,又自卑。

      90年代和80年代不同,80年代自主经营的政策还是推行,90年代个体户增加,同时工人阶级也进入裁员阶段,国有企业到私有企业是一个对于底层崩塌的变化,对商人来说是吃大蛋糕的机会。

      这个剧的定位是:年代剧,商战题材,从上层商人的角度开展的,有人质疑悬浮,几百万那个年代拿不出来。

      你现在可以搜索:张茵,这个女富豪从85年拿3万块创业,5年成为香港第一纸业大亨,坐拥上亿身价,1990年踏足美国收废纸到国内再加工,2010年凭借380亿身价上榜女富豪排名。

      这个人物和许半夏一样年代,几乎一样的发展史,张茵收的是废纸,许半夏收的是废钢,都是卖破烂的 ,张茵3万变上亿,在80年代是很简单的事情,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别说几百万悬浮了,你们是没脑子考虑现实,只会无脑黑,成熟的商人敢于踏出去闯荡,你不能不做到的事情,不代表别人做不成。

      这几天观察评论,平均一星的80%都是某家的粉丝,烂剧打5星,好剧打1星,蜂拥而至,集中攻击小赵,我没看到攻击其他演员的言论,集中都是攻击小赵的,攻击女性容貌,抹黑演技,看都不看剧情,张嘴就说台词差,悬浮,一些莫须有的罪名都扔在你身上。我非常想知道,能说出来这么恶毒言论的粉丝现实中是怎样的人?偏执狂,还是心理扭曲?喜欢诽谤一个无辜的人获得快感。

      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他们朝你扔泥巴,你拿泥巴种荷花????”,希望小赵好好打磨演技,甩开攀比的对家,拿到奖项让黑子闭嘴。

      差就是差,好就是好,我很少上豆瓣,看到好剧才想来夸一下,没想到看到了黑粉大战,如果一个好作品如此被黑子来左右,造谣主创,恶意打分,只能说是内娱的悲哀,和平台的管控差,也是对所有剧组人员的不公平,那么好的打光,运镜被评一星,难以置信。

      其他的不想多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希望好作品,用心的剧组,不会被大众辜负。

      12月14日更新:

      结局了,第一次老老实实坐在家里按时追剧,真的真的真的刚好看,结局感觉比前期还好看,已经不是一部普通的年代剧了,非常有深度,值得二刷和反思的好剧,没有烂尾,超过了期待,整个结局得到了升华,每个演员都很优秀,每个角色都很立体,编剧绝对是好编剧,导演是好导演,演员是实力演员!

      期待国产剧越来越好,有更多的女性角色出现,不再苟于小情小爱,不是没了男人就不能过,希望我们都像许半夏一样,有追求,有野心,有自己的美好未来。

      愿我们,活在自由和热爱里,别活在别人的眼光里!

      敬剧组????,感谢有你们。

    • Jensen

      万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冬天又要来了。

      “人也不是非要活的有意义。”

      “不,我就是要有一盏灯是为我而亮的,有一个人是为我而来的。”

      每天都在其中反复横跳着,沉默不语,严寒似乎可以为一切罪恶开脱。

      如果说最近还有好消息,那就是《风吹半夏》的定档吧!想过很多种描述它的方式,搞笑的深沉的、盛夏的深秋的,最终还是觉得用自己舒适的最好。

      注意到它是官宣赵丽颖要出演之后,我去看了原著《不得往生》,很极端的一个名字,和我以往见过的都不一样,“投以裁纸刀,许之生半夏”当即就记在了我的备忘录里。

      100多章,一个女性在男性主导的商界绿林开出一条血路。或许,从出生开始,因母亲难产而死被父亲取下带有恶毒意味的名字“半夏”时,就注定了她的不平凡。资本的原始积累往往伴随着90度灰,道德和利益的对抗,借助肥胖模糊性别才能向前的无奈,时代洪流中,一段商海沉浮的故事展现在我眼前。

      很庆幸我打开了这本书,看到精明勇敢的许半夏,眼光毒辣的赵垒,耿直刚烈的童骁骑,守旧狡诈的伍建设……无论好与不好,我都喜欢他们,书中年代场景虽离我相去甚远,但我永远对敢于拓宽国内影视内容和人设边界的作品怀有敬意。

      我想,我会一直记得半夏,过于深邃的孤僻,过于阴郁的无畏,过于算计的精明,野心勃勃于商海里叱咤风云。

      最后,我渴望,女性也有自己的英雄主义。

      她们值得镜头完整的聚焦于自身,值得有一条成熟的故事线,不再作为从属,不再宥于宫墙,不再困于宅院!

      如果有时间,就去看看吧,还不错!

      2022.12.2

      又过去了几天,眼花缭乱的评论纷至沓来,我很遗憾为什么会有人通过对演员的好恶去关联一部剧,渴望弄死一切不同意见。看到很多连风吹半夏都没有看过,却在跟风黑的人,不知道是出于何种居心。

      如果是因为脑子里粉圈的一亩三分地,就一叶障目,看不到复杂多变的女性角色可以带给市场何种振聋发聩的声音,那我感到很遗憾,或许,这样的人也从没想过,少时发出的一枪,可能会在多年后正中自己的眉心。

      我一直觉得,因为一部作品而相遇在一方网络里,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情,我们可以去思考为什么喜欢或者是为什么不喜欢,由之而来的讨论显然更有意义。

      如果有这样想法的人看到这篇文章,首先,我很荣幸;其次,也希望您三思而行,因为追星把自己变得面目可憎,置于这样的境地真的会开心吗?那么好的时光可以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不要困在故意恶意虚假评论的低洼里,去看山看海看世界吧!

      (转载标明出处即可)❄️.

    • Jensen

      《风吹半夏》许半夏因为钢价暴跌被困了,想知道她啥时候能解困,查了一些资料,今天就来聊聊款儿姐的废钢事业。

      钢铁生产,主要有两种原材料,一是铁矿石,另一就是废钢。用废钢炼钢减少了炼铁的过程,炼1吨钢可减少近1.6吨碳排放,所以,废钢的回收再利用有利于节能减排,环境保护。

      废钢的可回收量和一个国家钢铁积蓄量有很大关系。像欧美发达国家,工业化早,废钢的利用早、利用水平高。日本也在上世纪50-70年代大力发展了废钢的回收再利用。我们国家工业化建设起步晚,国内钢铁积蓄量在建国初期一直在比较低的水平,直到1976年,废钢纳入计划经济管理,有了废钢管理机构;1986-1995年之间,废钢逐步走入市场。从1996年起,废钢产业快速发展,行业日渐规范。

      剧中,许半夏参加钢铁交易大会,然后到北边进口废钢,就是在1996年。这一年,我国钢铁的产量达到了1亿吨,要知道,建国初期我们只有100w吨的产量。钢铁产量的激增,也就意味着对原材料的需求激增。而国内钢铁积蓄量较低,废钢自产数量不足,供需不平衡,这才有剧中这些钢老板到处找钢,抢着要进口配额,轻信骗子,另外,小洋人赵总在没签合同的情况下,就给许半夏打款。他们对于钢的急迫需求,让他们愿意放手一搏。

      许半夏带领观众见识了北边的混乱。北边老大哥的工业化进程也远早于我国,也意味着钢铁积蓄量更高。而1991年苏联解体,1992年卢布暴跌,也引致了90年代中国商人到俄罗斯的淘金热情。无论是淘钢团被骗,还是许半夏的黑海采购,都有着那个时/代/下,北边老大哥在休克疗法下,国有资产被各种掏空的影子。黑海地区有6个国家,著名的黑海舰队就部署在这个地区,剧中的许半夏带着一个小翻译就敢去那种地方做生意,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

      欧美国家的建设放缓,是国际对于废钢行情看空的大背景。但是,小洋人赵总对于国内经济形势的判断是准确的,中国的建设才刚刚开始,后面还要井喷,这也意味着未来的钢铁的需求量会暴增,对于原材料的需求也会激增。从现实角度分析,国际钢价下行,钢铁厂一定也想买到价格更低的原材料,所以,市场上会观望,但,钢厂如果低价收不到钢,那么,势必价格还会走高。剧中许半夏周围的废钢老板手里没钢,这是她真正的底气。而郭启东想用债务换钢,其实也说明他看好许半夏手中的钢铁,他想瓜分许半夏的资源。

      许半夏被困是1997年春节(2月7日)前,根据《中国乡镇企业信息》1997年08期的报道,国际废钢价格上涨,每吨涨15美元。上涨是因为日本和韩国的争相采购导致的。这份刊物是半月刊,第8期应该就是4月。所以,许半夏大概2个月就能够解困。

      在同一期杂志中,我们也能看到“俄罗斯钢材出口激增”的报道。可以说,许半夏精准的踩到了市场的点上,只是,她的资金实力太弱,让她陷入了困境。

      另外,《再生资源研究》1998年第5期中《适应结构调整把握改革机遇——提高废钢铁行业在钢铁生产中的适应能力》也对1997年的废钢事业有总结。文中提到1997年进口废钢总量120w吨。1997年的钢产量较1996年增长了700多万吨,但用于用废钢生产钢铁的电炉钢产量没增加,所以,废钢的消耗量没有增加。废钢尽管生产流程更短,但废钢可能含有各种杂质,对回收水平有要求,因此,废钢利用的提升,还有赖于技术的提升。许半夏老板的事业要进一步大爆发,也需要技术的革新。

      文中还提到,97年国内废钢回收公司成本价格在900-1000元每吨左右,从边贸进口的俄罗斯废钢,价格一般在90美元每吨以下,运到厂内的价格,甚至比国内废钢还低。这促成中俄边境废钢贸易活跃。

      看预告,许半夏就要解困了。她的事业也才刚刚开始,期待~

      参考资料:

      《中国乡镇企业信息》1997年08期

      《再生资源研究》1998年第5期

      《中国钢铁再生资源市场分析》作者金磊夫

      《2010年废钢铁业的思考》作者闫启平

    • Jensen

      首先声明没有看过原著,不是原著粉儿,也不是某些演员的粉儿,不是任何主创的粉儿。只是看了这个戏。就剧谈剧。上来说几句话。

      《风吹半夏》,看了六集,它讲了一个什么呢?大致是说上个世纪90年代一个底层出身的女孩儿,在男人占绝对主导的钢铁行业,狼奔豕突地冲出了自己的一条路。这是一条事业的纵线。然后在这个过程中又有几位男性,有一些情感的交织。

      这部戏,六集下来,我首先我不是完全把它当做一个情感的戏来看的。因为这里面的情感构建比较简单,就是几个三角。然后可能还有一些阶层的叙事。比如女主和比他高一层的男二和比他低一阶层的男一之间一些交互。当然,在那个阶层刚开始分化的年代,这个烙印还不是很明显,因为女主自己本身就是一个相对底层,说不好听点,刚开始就是收破烂的,只是收的是钢铁,慢慢做大了。那她和大老板以及青梅竹马的马仔之间的感情纠葛。然后中间掺杂着一点商战,还有就是同行之间的斗智斗勇。大概就是这么一个故事。

      历史

      那么,看这个戏,我更看重或者说更喜欢看的是什么呢?我更多的是把它当成一种历史片来看的。因为90年代你现在看已经过去30年了,而90年代又不是横空出世的,它是一种历史的接续,它前面还有80年代、70年代、60年代、50年代,它其实是镶嵌在新中国这一段发展的历史当中的。所以现在看90年代故事已经是看成历史片了。那故事中的一批人又是一批什么人呢?——民营企业家。谈到这批人,我们就必须关注到90年代的一个大的历史背景。当然,对于这个背景,电视剧是尽量淡化的。只是简单地提示是90年代,然后他们做的是钢铁生意,在前几集当中说要去“北面”收购废铁废钢。那挖开看,其实这个北面儿就是前苏L。这就涉及到一个巨大的历史的场域——90年代初SL解体,社会ZY阵营瓦解。

      我们国家虽然在这场席卷全球的动荡中站住了。但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SL解体,我们也很快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很多人工人下岗,然后社会迅速两极分化。这样一批大胆的,善于投机倒把的,敢于冒险的,敢于在这个环境当中去寻求财富的这一批人迅速崛起。在这个社会的潮流中抢先了一个身位,成为先富起来的一批人。但是这样一批人他又是有原罪的,风吹半夏这个剧好就好在它并没有完完全全地美化这样一批人。这是一批什么人?狼,甚至可以是豺,鬣狗。有的甚至是地痞流氓。

      就比如故事中欧豪演的那个角色,童某某,他是坐过牢的,从牢里出来的。他的行事方式是一个完全半黑社会性质的。他为了收购一个滩涂,作为他们的堆场,他甚至是可以去往海里倒石油,得不到,就毁掉。反正我要得到。当然,电视剧中是给了他一个合理的动机的——就是这个童某某他这么做,完全是因为对女主无尽的爱,他可以为女主做任何事情,哪怕是犯罪。看到没有,这叫情圣滤镜。就是非常野蛮的这样一批人在生长,抢占了历史的先机。当然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也不能去苛责这样一批人,因为是历史给了他们的这个机会。

      SL解体,社会Z义阵营被西方阵营包围,中国也有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个仿佛两块大陆陡然冲撞的历史的夹缝中,他们有了机会。什么是政治?政治就是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往大了说就是一个阶层与另一个阶层的关系。封建时代是地主压迫农民,资本主义时代是资本家压迫无产者。到了90年代,翻了个个儿,过去是工农领导。现在工人下岗了。资产者崛起了。

      地痞流氓,社会闲散,投机倒把的人,是吧。或者换一种说法是更有勇气,一批枭雄迅速成为先富的人,颠倒了原有阶层的秩序。你老老实实上班不牛逼,你下海挣钱才牛逼。这也是当时社会的一种普遍认知。我觉得这个剧对历史描述尽管已经非常的云淡风轻,但是它又不得不在某种程度上要遵照历史。因为这段是历史很多人都经历过。这一点,恰恰是《风吹半夏》可贵的地方,因为90年的历史非常难讲,民营企业家非常难讲。但是如果我要写这段历史,我可能就不选这些人物为主人公,我反倒要以国有企业在这段时间当中是怎么来抗拒这种资本的全球化,怎么来抵抗这种侵蚀。辽宁就有这样的例子的,怎么坚持,怎么保护我们的传统、光荣,怎么存活。那时候常常提的鞍钢宪法。当然,这些历史问题的探讨到现在都还是混沌的。到现在都还没有定论,还在探讨中。

      主流

      那这个剧主流在哪儿呢?它选择了一个当下的主流叙事的模型:大女主。这女孩儿是吧,美强惨,非常美。然后底层,从小妈妈就去世了,爸爸再婚了,她孤苦无依。然后又要在这个男人的行业中打拼出一片天地。非常豁得出去,非常豪爽,甚至有些酷的。

      与此同时,她又有一些情感纠葛,是吧,与比她更大一层的老板,与她的哥们儿,青梅竹马的,为她做过牺牲的男一号。她就在这么一个三角关系中摆荡,这也是迎合当下某些年轻观众对于爱情故事的需求的。这甚至可以做成一部女性主义的剧集。

      当然后面的我还没看啊。只是说可以是一种操作,以一种这种女性的眼光来“凝视”当时那么一个男权的社会。包括行业的选取,钢铁行业,是吧,也很有象征意义。我想这也是可能是演员愿意接这部戏的一个缘故之一。大女主嘛,一番,绝对的女主戏。

      罅隙

      但是,这个的历史叙事与主流模型之间是否能够完美的嵌套呢?我认为是有一些天然的不适配的。这里面存在一个造梦需求和对于历史的认知的天然差异。这个差异是不可调和的。原著的名字叫“不得往生”,这是句骂人的话。在剧集前六集当中也出现了这句台词。就是说男主人公强行农民的滩涂,用暴力的方式,半黑社会的方式,拿下。当然剧集没有把这个责任推到女主身上,是男主去做的,但是女主也是默认了。然后那个渔民,群众,就骂男主说你“不得往生”!这句话还挺文艺的。大概意思说白了就是“你不得好死”,你没法转世的,你做了这种恶事。这是一种以群众的视角来看,这批人不得往生。原著以这个为书名,可也是对于这群人的一种审判。然后,这部剧后来又改成了叫《野蛮生长》。视角又变了。变成是这批人看自己,说是我这是野蛮生长,我是草根的,我是个人奋斗的,我是非常艰苦、筚路蓝缕的,我是充满生命力的。我是这么看自己的,看自己的这段历史的。我野蛮生长。这让我想起了这个当时刘晓庆的两本书,一本是《我的路》,个人主义开始了,个人奋斗光荣,后来又写了一本,《我的自白录:从电影明星到亿万富姐》——不当电影明星了,当老板去了,这其实也反应了当时的社会的一种普遍的主流的心态。就好像那句比喻,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停车场,没有车,你开进来就是你的车位,抢吧。后来剧名改成了《风吹半夏》,更客观的,更为当下的主流认可。似乎是不站在任何的立场的。更文艺的,更云淡风轻,以女主人公的名字命名的一个题目。女主叫半夏,风吹过这个半夏,也很恰当,就是时代的风吹过了这个女主。再说回去,恰恰是在这个历史的真实和主流的模型之间,它发生了一个嵌套的困难,它无法对上,它不是大女主。那批人,他们就不是大女主,她不是美强惨。那批不得往生,野蛮生长的人现在都去哪儿了?润了。跑到国外去了,趁着这个疫情都跑了。这是这部戏真正有意思的地方。

      异数

      然而,正是这种无法严密嵌套的罅隙,导致了《风吹半夏》成为当下剧集市场上的一个非常珍贵的产品。一个异数。就是说,哇,还有人敢写这么近的历史,它既不是当下的现实主义,也不是那个彻底的恋爱剧、甜宠,而是对于历史的关照。这是一种抢救。因为别看才三十年,遗忘已经开始了。再不记录就晚了。那么,当下,还有剧集公司愿意来关照这段历史,愿意来拍这样一种题材,愿意来回顾我们国家这段发展历程,这太珍贵了,这太可贵了。为什么?因为这是要面临着一定商业风险的。事实上,在该剧在商业端的表现也的的确确体现了这种风险。一方面这个剧,顶配,是吧,顶流女演员,然后拍得很好,镜头语言很好,服道化很好,真实,宣传得很好,热度很高。但另外一方面,在电视台的收视端,它的表现又注定不可能是那种爆炸性的。为什么?因为在电视机前看剧的这批人,他们不管你是不是顶流,是不是这是不是那,他们只看自己想看的。他们就是普通百姓。他们很多是经历过90年代的,他们是骂这批人主人公你“不得往生”的。因为90年代,很多工人是非常痛苦的,经历着下岗,没饭吃,有些人甚至过不下去,干脆买块猪肉,下点毒药,大人小孩一起吃了。就这么极端。所谓的转型,就这么阵痛,他们是被转型抛弃的人。那么,想要靠这批人来拉动这部剧的市场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他不是歌颂“野蛮生长”的人,他也不是云淡风轻说你风吹半夏的年轻人,他是骂你不得往生的那批观众。但是,我还是要说,这样一部剧是有它极高的历史价值的。我觉得爱奇艺在这方面是很有勇气的。虽然出发点可能是商业的,但无意无意中,完成了一次与历史的合谋。它用似乎是更有商业保证的大女主的壳儿,某种程度上保留了这么一段混乱纠缠的历史的面貌。这种错位之间非常有意思的。也无意中反应了各方对于90年代这段历史的态度。另外,乱打分,各方之间的恶意竞争,要命,看看现在的剧评,要么五星,要么一星,山呼海啸,整个淹没了。要么就说谁谁谁胖了瘦了。还有没有良性的文艺评论环境?你看剧了吗?当然,如果你看到的仅仅是演员的胖瘦,那也是一种真实的观剧体验,也可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