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特莱沃·怀特,布莱德·罗,蒂娜·霍尔姆斯,凯蒂·瓦德尔,马特·布谢尔,罗斯·托马斯,阿尔伯特·瑞德,Robbi,Chong,克里斯蒂娜·布莱文斯 主演的电影《欲盖弄潮》来自哪个地区?
爱奇艺网友:电影《欲盖弄潮》来自于美国地区。
2、《欲盖弄潮》是什么时候上映/什么时候开播的?
本片于2007年在美国上映,《欲盖弄潮》上映后赢得众多观众的喜爱,网友总评分高达4840分,《欲盖弄潮》具体上映细节以及票房可以去百度百科查一查。
3、电影《欲盖弄潮》值得观看吗?
《欲盖弄潮》总评分4840。月点击量1次,是值得一看的剧情片。
4、《欲盖弄潮》都有哪些演员,什么时候上映的?
答:《欲盖弄潮》是2008-03-21上映的剧情片,由影星特莱沃·怀特,布莱德·罗,蒂娜·霍尔姆斯,凯蒂·瓦德尔,马特·布谢尔,罗斯·托马斯,阿尔伯特·瑞德,Robbi,Chong,克里斯蒂娜·布莱文斯主演。由导演乔纳·马科维茨携幕后团队制作。
5、《欲盖弄潮》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答:剧情片电影《欲盖弄潮》是著名演员特莱沃 代表作,《欲盖弄潮》免费完整版2007年在美国隆重上映,希望你能喜欢欲盖弄潮电影,欲盖弄潮剧情:无论如何,扎克(Trevor Wright 饰)看起来都是一个如此阳光、温柔的男孩,他热爱冲浪,喜欢学习,艺术素养颇高,而且有着十分难得的家庭观念为了照顾姐姐的孩子,他甚至可以放弃读书的机会。平常的日子里,扎克便和好友盖布(Ross Thomas 饰)一起玩耍。某天,他结识了盖布的哥哥肖恩(Brad Rowe 饰)——一个在好莱坞小有名气的同性恋作家。他们互相欣赏,渐渐为对方所吸引,一段不被亲人们所理解的爱情悄悄滋生…… 本片荣获2007年西雅图同性恋电影节观众奖最佳新人导演和最佳影片奖;2007年坦帕同性恋国际电影节最佳摄影、最佳女配角(Tina Holmes)、最佳影片和最佳男主角(Trevor Wright)4项大奖。
我一直挺讨厌看爱情电影的,恐怖片、黑色影片、喜剧片或是纪录片,甚至cult film这些类型都能接受,而且很喜欢,可是爱情电影就是看不下去。以前一直以为是自己感情细胞比较缺乏,还自卑了一段时间,现在看来,只是现在的爱情电影拍的太过程式化和戏剧化,缺乏对人物和感情最基本的塑造。所以现在所谓的爱情小品电影,更像故事会里面的故事,而不是作家笔下的散文。
所以看完这部电影后我的喜悦之情着实是难以言表的。
没有一见钟情的夸张,没有青梅竹马的俗套,没有斗气冤家的莫名其妙的设置,只是两个从小就认识的人,很多年以后的再次相遇与相处。好友的哥哥失恋后回到度假屋构思小说,而弟弟的好友正在沉重的现实与理想中苦苦挣扎。
肖恩的性格无疑是迷人的,他包容、体贴、自信、无畏。他毫不掩饰自己与众不同的性取向。他勇敢追求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他说小孩子是应该得到宠爱的。他甚至在海边一吻后纵容扎克的逃避与坏脾气。
扎克是敏感的,善良的。他身上背负着太多沉重的东西,为了照顾着支离破碎的家庭,毫无责任感的姐姐,从小就没有父亲的侄子考迪,和老年痴呆的父亲,他放弃了自己追逐艺术的理想。为了青梅出马像朋友一样的女友,他一直没有勇气面对自己真实的感情。
不过这一切在扎克遇到肖恩后都改变了。有一个人陪着他去冲浪,知道他看过自己的书的时候会惊喜,看得懂他涂鸦之作里的压抑与悲伤,疼爱着他像儿子一样宝贝的侄子,在海边情不自禁的一吻之后,关心的不是两人的关系,而是让他不要放弃自己的才华。所以扎克才会慌了,在姐姐的反对下,在考虑到会给侄子带来不好的影响下,他还是义无反顾的跑到肖恩的家,吻了他。
一直以来,他为了他所爱的人考虑的太多了:姐姐、考迪、女友,却忽略了自己。在那个一切为自己考虑的人出现的时候,他再也无法拒绝了。在那一夜之后,他离开了肖恩,态度是暧昧的。而当他迎着朝阳开着车最终露出了笑容,因为他终于找到了自己,也找到了那个宠爱自己的人。
关于爱情,有很多种说辞。其实就是这样的简简单单,宠爱着一个人,或者被一个人宠爱着,就会有那种幸福的感觉了。能把感情,尤其是同性之间的恋情拍的这么纯粹简单,很难得,比起很多故作姿态的异性恋之间的爱情片,反而更真实。
片子里有两个镜头我很喜欢:一个是扎克很肖恩在一起之后的一段蒙太奇里,有一段是拍摄扎克带着考迪去超市,当时灯光从扎克的头上打过来,有种梦幻的效果,结合扎克和考迪在超市里的玩乐和笑容,扎克跟肖恩在一起之后的浪漫与甜蜜一览无余,尽管这个镜头肖恩并没有出现。还有一个镜头是片子最后,肖恩和扎克一起在海边教考迪冲浪,然后两个人很自然的拥抱着,三个完全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组成的家庭,却如此的和谐而甜蜜。
没有那么复杂的剧情,没有那么多的安排,没有那么大的导演,没有那么戏剧化的演员,《Shelter》还是一部让人焦急、无奈、震撼、感动的电影,至于说是新版断背山,我觉得是很没有责任感的说法……
两个演员Trevor Wright(Zack)、Brad Rowe(Shaun)实属名不见经传,在很多电视剧里面演出,可以说他们在《Shelter》中的演出是成功的,令人信服的。至于长相只是锦上添花,完全没有必要“荒淫”的过分关注身体和激情,因为在这么一部影片之中,所有的激情和狂野都是点到为止,绝对没有喧宾夺主。正如此剧导演Jonah Markowitz 说,“Shelter is a story about people – not gay people - just people. It’s not a gay story, but a story about an ideal relationship born from a less than ideal situation”(Shelter是一部关于平凡人而非同性恋人群的影片,故事的中心就是普通人,生活中的你、我、他。他也不是同人故事而是讲述在不那么如意的环境中如何创造一段理想的关系。) 而看完此剧,不得不承认,这个故事讲得挺成功,正如他所说的一样。
当Zack的艺术学院之梦被家庭的负担和责任惊醒之后,他选择了以一种自我承受的方式成为了家庭的shelter(庇护),其实我更喜欢另外一些翻译比如“一家之主”。
为了家人,为了生活他学着承担,很独立,但是他的生活里面少了一些乐趣,除了滑板、冲浪和绘画。当看着他乘着滑板自由滑翔,看着他缠上脚线,站上冲浪板划上浪尖,他才真正的享受他的生活。
在那么一座钢筋水泥的城市中,他没有得到庇护,反而承受着比钢筋水泥更沉重的压力来庇护他的家人。当他的小侄子对他说,You are my daddy, You are my daddy.我想你也体会到了什么。女人让他的生活一团糟,妈妈、姐姐、还有女友。直到他再次遇到Shaun,整个世界不一样了,他们可以交谈,可以一起玩飞盘,他能体谅他的生活。
无意中的录影带和对讲机,又把两个人联系在了一起。他们开始一起冲浪、聊天,说工作,生活,朋友还有zack艺术学院的梦想。然后自然的喝酒,亲吻,all night safe,然后他独自醒来开始后悔!当他的姐姐抱怨他和Shaun一起太多的时候,他在想什么,只有镜子中孤独的神情能说明一切。他是多么的茫然,不知道如何面对女友和Shaun。他也想rock,最终他不愿再忍受,他走了出来。然而当他听到,good morning 的时候,他还是要离开了,当然他是那么的兴奋。但是还是要应付那些…… 太可怕了,当我听到“Zack ,you are all I got!”不过带着侄子去约会也很酷!不过俨然他还没有习惯在第三个人面前和一个男人亲热。
当他被Shaun拥抱的时候,他是多么的踏实啊,好像突然得到了一个庇护,一个坚实的胸膛。他又开始有了追梦的契机,有了可以和侄子和shaun分享的生活。就像那幅可以完成的巨大墙画!
当shaun即将回LA的时候,Zack又一次开始变得无助,与姐姐的争吵,关于对孩子的影响,家的概念…… ,他们都希望Cody好,但是显然他们都没有在对的方式上。
当他和Shaun在车上争吵的时候,他是多么的伤心,因为他在挣扎,挣扎他的bleeding love和secret! 他没办法向兄弟解释,向女友解释,好难、好难。当他再次对这墙画发呆,墙画又变得那么的纷乱和复杂。
他应付不了所有的一切。
他独自去逃避,被擦去的墙画也象征着被海浪冲走的属于他的一切。
他开始辗转反侧,因为他是多么的不舍和怀念。
当他的姐姐为了一个男人准备逃离做母亲的责任,放开自己的孩子,Zack是多么的……,他指向独自睡在车里。
他决定去实现他的梦,艺术学院的梦,同时,他也得到了前女友的理解。甚至是对整个生活的纾解。
终于他有了勇气!他愿意解释,愿意表白,愿意表达他所有的爱,愿意和他一起走。还有他被“艺术学院拒绝“的真相。
在他离开之前,还有最后他不能放下的一件事,Cody,为了每个小孩都应该享有的幸福,他愿意为了姐姐的幸福,为了孩子的未来,把Cody留下。
故事的最终,他们一家三口开始了幸福的生活,爱的那么的自然,亲切。
Sometimes you’re shelter , sometimes you’d be sheltered .
这个电影结束的时候我就想这样来写点东西了。
两个男人•一个孩子•一条狗
俗不可耐的样子,不过我自己还蛮喜欢的,简单点,也暗示点什么的样子。
同志电影全世界来说也不算少了,《断臂山》更是掀起一阵同志电影热。观众不仅包含gay和腐女,更多的吸引了普罗大众热爱电影的人。
这部片子似乎在我印象中,算自己最喜欢的一部。谈到“最”就预设了一个对比,是的,在我脑中的确马上浮现出不少要做排行榜的同类影片,那么索性就先来个对比。
先说《断臂山》,李安的确高明,奥斯卡的肯定就不用说了。不过说实话第一遍我的确才开始半个小时就睡着了,这怕不算好的评价。或者说,李安的确用中国人的方式拍美国西部片,别看是彪悍的牛仔农夫,说话少也算酷的一个因素,还有等等环节在述说着硬汉的形象。不过实际上,李安实在还是拍了两个含蓄的男人,中国自古讲蕴藉,《断臂山》的中国风算是一个李安的境界。我欣赏,更钦佩,但感觉好远,我触不到它。
再说说现在蹿红的《暹罗之恋》。近来越发觉得泰国电影开始走出自己的一个路数了,反正水准有很大的进步。暹罗片子呢拿青春说事,当然也包含家庭亲情因素,gay的话题放在两小无猜、自我确定、平衡家庭关系等方面,算是青春型的gay片中,拍得有点深度的。不过看完了,除了音乐感人点,其他似乎都还在一个少儿阶段的感觉——不够成熟。
之前疯狂喜欢过的《十七岁的天空》现在看来也只是一个七彩的泡沫,极大的满足了各位能yy的人,然后坐到天堂就不想下来。片子直入主题,两个男生在自我认同上都没怎么折腾就开始谈情说爱等等,然后再加入活泼搞笑的元素,这就掩盖了它同志片幼齿的身份,唬弄了一堆人,当然这种唬弄看起来也是美好的,至少让人有了不知缘由的希望吧。
《孽子》拿进来谈,当然有大家白先勇的关系。当然也有很多人多年来迷恋这部剧的关系,我记得北京一个超级超级红的gay自己说他每每心情不好的时候,都会把《孽子》拿出来看,只看第一集,看那男孩被父亲赶出家门的画面。当然要说同志,这个剧也走得远点了,年龄上是老少型的,视角是多视角的,主人公也只是个叙述者,以他的眼光看身边的人,自己戏份不算多。生存问题成了沉重的部分,但是直接跨过了认同、爱情等等大问题,我觉得这算同志剧上一个不足。
回到正题。《欲盖弄潮》从美国人擅长的轻松活泼着眼,这就一开始有了观众缘,算青春商业片常走的路线,我反正不讨厌这一点。
之后Zak的问题导演着笔还是细的,这其中就包涵了我认为的最关键的自我认同的问题,成熟的片子不应该躲过这一点,或许我期待视野中有这样一层:你成长在和所有人一样的环境中,当你发现你和你哥们不同你偏偏更喜欢同性之后,我想,任何一个男生都存在过疑虑、恐惧、不相信或者等等,这对于gay来说应该是比较重要的一段吧,我会希望电影试着去正面碰触它,而不是跳过,掩饰,草草了事。
Zak有女友,和Shane过夜之后就处在了焦虑之中,加上姐姐和侄子的鞭策,Zak在这个问题上陷入了谜团,自己身份的谜团,教育孩子的谜团,当然还有家庭关系的谜团,种种矛盾交织在一起,结合到一个主角身上来探讨,这是勇敢的,也是同志片进步的地方。
讨巧的是,这个片子的很多巧思也吸引了观众。
孩子问题是其一。姐姐糜烂的生活让那个小男孩在失去父亲的时候进而失去了母爱,所以这个舅舅扮演了很多角色,影片处理的不错。让Shane和小孩也有了火花,推进了情节发展。
Zak的兄弟,Shane的弟弟这个人也很有意思。算是gay的朋友的一个视角。出场不多,可是起到了导演的一个价值观的作用。第一,他是烦他哥哥是gay的,但是不到抵触,第二,他在发现自己死党是gay之后,用“我们还是兄弟”来总结,这就是导演要说的话吧,gay不gay的也不影响友谊的问题。这可以让很多现实中的人来参考了,或者也是现实的一个反应吧。
Zak姐姐在片中也举足轻重。亲情贯穿始终,他们是彼此都要依靠的人,像Zak对姐姐说的,“你被男人抛弃了可是你还知道我是唯一不会抛弃你的人”。然后姐姐的不认同,首先认为gay不好,其次觉得孩子的成长不应该有gay的出现,最后觉得家族的名声不能拿gay来败坏。姐姐算是个反对人的代表,可是最后导演给予她的包容和反省算是很人性光辉的,不管如何,她还是Zak的姐姐,她会希望她弟弟幸福,这是导演要说的话。
Shane的魅力不用说。在同志片中算引导的角色,但是他更理智,更自然,更恰到好处。
情节上来说,美术、冲浪、音乐都各起作用,每一个都是添翼的元素。我格外喜欢片中音乐的助推作用,两个主角唯一的一场床戏中,背景中的摇滚不断将“性”和观众情绪带入佳境。Zak在怀疑和焦虑的时候,背景中一把吉他,忧伤的男声正如他的心情写照,而唱出来就有种悠长而浓烈的感觉,Zak的孤独感加重了,矛盾感加重了,人物的轮廓也丰满起来了。
最后,小孩跟了这两个男人,一片沙滩,阳光明媚,然后是冲浪板、飞碟、飞奔的狗狗。这算是幸福的结局吗?
我在想,一个人的成长,没有母爱将会如何呢?还有,一个人的成长,离开了亲身的父母,他内心深处到底会不会有一块缺失呢?
又想到有关幸福的问题了。这个片子让我想到很多,它离我近,看起来温暖。
第一次,是在人去楼空的暑假,只剩柏油路两旁空落落的梧桐的时候。一边整理行李,一边看这部《欲盖弄潮》。隔壁的舍友过来借走台式风扇,躁动的热气开始在瓷砖上游走,像一条脏兮兮的鲶鱼,在污泥里肆意的逃窜。抬起头,就看见一个踩滑板少年,闪烁的树林,和空无一人的街道。夕阳恰到好处地打出昏黄的余晕,少年偶尔停下滑板,看四下无人,掏出喷漆在墙壁上留下一幅墙画。属于青春的一个故事。
整理完行李,收拾了桌子。少年zach出现在海滩,跟他在一起的是另外一个男子肖恩,还有一个孩子cody,一只后来出现在字幕上的、名叫charlie的小狗。玩回旋飞盘,联系冲浪,偷偷亲嘴。然后,全剧终。
看了看时钟,南下的火车只有2个小时。来不及艳羡三口之家的小甜蜜,也来不及体味出现几次的蓝色大海和金黄麦堆,把电脑匆匆塞进柜子。托着行李,背一个黑色双肩背包,皱着被太阳晒伤的双眼,站在路旁,等一辆似乎永远也不会到站的公交。在暑假正要开始的时候,我干砸了几件事情,没有同任何人道别。
上了车,便开始间或不断的挂念,加州的海滨小城,名叫zach的少年,滑板,冲浪,作画,蓝天,碧海,无线对讲机,永远空旷的街道,超市门口的休息椅,还有,爱情。夏天的恋爱总是让人牵肠挂肚,夏日之恋短暂短暂的符咒有没有在他们身上得到应验,cody有没有一直跟zach和肖恩在一起。都得不到现实的解答。于是,给自己美好的愿望。Happy ending,功德圆满。
就像是作了一场一小时又二十八分钟的梦。回过神来,发现自己仍旧两手空空,进入不了别人的剧情,也假装不出拥有一场值得期待的相遇。
良生说,天雷勾地火才是他的玉女心经。我说欲盖弄潮是我的心水,是一场远隔重洋、远离纸醉金迷的美国梦。我还在挂念着青春,挂念着和青春有关的一切。尽管平日里嘴硬只要湿漉漉坦荡荡,尽管并没有遭遇过诸如此类,一旦碰上,会以为每个人的生命里都应该有过一段细腻起伏的感情,未经催化,等待发芽。
犹如一道连自己都从未留意过的伤口摊在人前,猝不及防地掩饰,本能地拒绝它的存在。他们一起冲浪,回到房间喝啤酒,躺床上聊过去的生活,肖恩触到了zach的柔软。亲吻以后的几个焦躁日夜。zach内心挣扎,看不清真相。渐渐,会清楚自己的伤口,位置,大小,痂块微微突起几毫米,什么时候康复。它不再是身体的一块异物,它变成自己特殊的属性,甚至可以在攒动的海滩浴场靠它证明自己的非凡。Zach心底的伤口终于,也结痂脱落。
再一次看。日渐昏黄,窗帘半掩。从开始的端坐,到最后随性地翘起脚,看镜头里面的两人皆大欢喜地牵起手,这一刻等了1个小时又20分钟,却好像经过繁花、败落,又逢春风的喜悦。
也许爱情并不需要想象中那么轰轰烈烈,也许不是伤与被伤的简单从属,也许只需要像zach那样心盛善意,肖恩自然就会出现。而,还有另外一种也许,就是现实里,我们必须、只能、也只有接受上与被上的可能。谁知道呢,真命天子是不是只是电影里的唬烂,欺骗我(们)以身试海,万劫不复。
不管怎样,有值得期待的美好,总比终日宿醉强吧。
Jensen
(一)
Shelter ---- 这部电影它教给你的不是关于自己是否可以相信G的爱情,而是你是否能够真正面对你自己,这是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最普通的道理,但是却也是最难的...
深夜大概3点多吧,我关了电脑,脑子里面乱得很,这么些年来,我从来没觉得自己这么难以把握,这么难以琢磨,我以为... ...我是了解自己的。
躺在床上,我听着Shelter的原生带,电影中的场景在我的眼前再次放映,窗外不知道是还未熄灭的路灯还是月光还是别的什么光,透过拉起来半扇的窗帘照了进来,远处公路上赶夜路的汽车,车灯闪烁不停,照到窗帘上又反射在我面前的墙壁上并且不停移动着,曾经有那么一秒钟,我会觉得那好像是Zach的吉普车,它是在赶往Shaun的房子,在摆脱了对自己的束缚后,于是他终于找到了自己。我就像目击到这一切似的,嗯... ...就像目击到这个伟大的时刻一样,难以入睡,泪流满面。我在内心诅咒自己:该死的,如果我没看这部片子该多好。
吉他和民谣,这是个完美的组合,Zach和Shaun这也是一个完美的组合,夏天和美国小镇,夕阳和大海沙滩这都是再完美不过的组合,Shelter包含了好多存在于我的内心世界所向往的东西,这就叫做产生共鸣吗?我大概是把自己想象成Zach了,或者说Zach的故事就是我理想中的故事吗?记得曾经有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站在教室的窗前,我甚至记得当时的每一个细节,微风吹动的小树,人头攒动的校园,我内心的期待以及拎着书包的少年... ...我努力的不想把Shelter的情节与我的某些情节做对比,但是在潜意识中我无法停下来,这是相当难过的对比,在Zach的身上我看到了两个人的身影,Zach这个人物的命运其实有三条路可选,电影里面最经典的地方就是导演巧妙的利用情节把这三条路都向我们展示了一遍,第一条分叉路,逃避真实自我,走向与自己相反的道路;第二个分岔口,认清自我但是并不彻底,总是会在很多地方仍然无法面对现实;那条最后的路,呼~就是真正找到了自己,明白了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并且为此坚定不移走下去。我曾经的他停在了第一条分叉口,我现在的我,正在步履艰难走在第二条路上。那第三条路,我会走到吗?请不要误会,这三条路,其实没有好坏之分,第一条路也许会通向另一片广阔的天地,而这最后一条路也许不过是一条末路而已。
我想,这将永远是一个美好的梦,我现在正在沉溺于梦中,但是很快的,梦就会醒来。除非我,做些什么,然后再改变些什么,然后也许梦就会延长下去,或者梦就会变成现实。我,有过很多的愿望,希望可以到有海的地方读书,希望可以有个人一起走完人生,希望家人的身体健康,希望我的生命里可以拥有不一样的地方,看到流星落下的时候我也会许上愿望,希望交到好的运气。对啊,我多向往心情不好的时候可在坐在日落下的海滩等待心灵被自然净化,就像Zach一样,我想在那样的环境下,人会变清醒很多吧。坐在岩石上的Zach都想过些什么呢?人生苦短?家庭与自我的平横?还是单纯想着Shaun?再或者是干脆什么都不想,眼看着潮起潮落,这万年前与现在并不会有太多不同的景色。Shelter中我最喜欢的情节就发生在这样的环境下,Zach与前女友Tori的对话,Tori问Zach:值得吗?答案是肯定,这个经过Zach深刻思考后的最后答案,把影片带向了最终的结局,最后只留下如我之流的观众心情久久不能平复,然后等待着被命运的机遇救赎。
后记:
这样写难免有些冠冕堂皇,但是有些东西写到上面的文章里确实有点格格不入了,看完电影后,我拼命在网上寻找关于Shelter的一切,因为我想把这个感觉延续下去,电影结束后永远不会再开始,影片的网站也不会再更新,这一切无疑是令人失落的,在潜意识中我一定是希望自己可以有着Zach和Shaun的故事的,但是我最终明白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我始终不是Zach或者Shaun... ...这些年来我从未真正打起精神,因为我明白在我的未来里,不会有什么特别值得期待的东西,那些大家所期待的东西,对我来说没有什么意义,但是现在我也许是打起精神的时候了,不知道我会不会走... ...那第三条路。
(二)
下面这些有一些是我在反复重新看过这部电影后的感想,虽不深刻,但是也是我肺腑之言。
首先Trevor塑造的Zach这个角色太完美了
我所指的是这个人物的性格以及经历,当然Trevor的演技十分重要,没有好的演员再好的剧本都出不来,反之亦然。
Zach这个人物太完美了,我曾经看到很多人(当然包括我)都对这部电影表达过十分迷恋的感情,这充其量只不过是一部好电影,为什么可以让很多的人为此着迷呢?我曾经苦思过,如今,我仍然对此没有答案,但是还是有些自己的看法的。
我不想全面的来谈,只从我自己的观点来看,就像我前面提到的Zach的成功描述和塑造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有这样的生活,虽然日子过得并富裕,但是还过得去,至少还拥有一个亲爱的外甥和自己的爱好,有这样Gabe这样貌似大条实质却仔细关注你生活的好朋友;有Tori这样的恋人,虽然Tori是Zach的前女友,但是她是真心爱Zach,从内心深处愿意帮助Zach,希望他过的可以好,为此她可以放弃Zach,因为她明白一个大的道理:如果你爱一个人,就应该全心全意为他做最对他好的事情,而不是为自己。诚然遇到Shaun更是他人生中最美好的事情,作为自己的恋人,他既能在关键时刻帮助自己,又可以明白他内心的苦楚,从真诚的心去对待Zach。说了这些,你会觉得虽然Zach过了许多年压抑而又苦闷的生活,但是这一切似乎是值得的,而且比起Zach得到的,那些苦难突然变得无足轻重了许多。这所有的所有都让人觉得那么不可思议,也有些理想化。
从另一方面讲,很多的人从Zach身上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块地方,特别是G。生活艰辛和不愉快没有人没有体会过,家庭的责任和争吵又是每个人每天必须和可能面对的,身边的好朋友这些普通人物所具有代表性的一些特点,在Zach身上都已看到,因此也特别容易引起普通观众的共鸣。(我不得不佩服导演功力,讲Zach这个人物塑造的如此丰满)
但是,最关键的是导演通过细节的描写把这一切又塑造的那么真实,就好像唾手可得一般,让每人喜欢看这部电影的人认为自己也可以像Zach那样,然后就点亮了希望... ...
这部片也许因为我喜欢Zach的扮演者trevor的缘故,所以会带有特别的感情在里面,但是坦率地讲,这部影片要告诉我们的其实有好多东西,有很多东西可以挖掘,也有不同方面的东西在里面,不一样的观众拥有不同的经历生活也会看到了不一样的侧面。(有些人是根据情节联想到自己,有些人只单纯的对影片生活的神往,也有被导演塑造人物的功力所折服的)
可是有意思的的是:
我觉得我这些方面都有,我想说,这个导演太坏了,把一件辛苦而又沉闷的年轻人的经历塑造的没有什么痛苦,反而有些小开心和小意外(这源于Zach这个人物本身其实是积极向上而且乐观的),然后又给与他一个美好的但是合理的结局做为影片的结尾,
这简直是要人命XD。
然后导演还让这个年轻人拥有高贵的品格和出色的外貌,然后还让他在生活中受伤遇到挫折,并且在受伤中学会勇敢,学会正视自我... ...
这一切的一切,不就是我们现代人渴望无比的东西吗?这样的人物和剧情,怎么样能叫人不迷恋呢?XD
写于2008年 7月
想来想去还是把原来写过的放到豆瓣这里,既然我所有看过的电影在豆瓣都有个记录,那这一部我电影我没有理由忽略过去,也算纪念一下当年的情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