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假日

罗马假日

472

    7.0

    常见问题

    1、奥黛丽·赫本,格利高里·派克,埃迪·艾伯特,哈特利·鲍尔,哈考特·威廉姆斯,玛格丽特·罗林斯,托里奥·卡米纳提,保罗·卡利尼,克劳迪奥·埃尔梅利,保拉·布鲁布尼,里佐·弗雷多里佐 主演的电影《罗马假日》来自哪个地区?

    爱奇艺网友:电影《罗马假日》来自于美国地区。

    2、《罗马假日》是什么时候上映/什么时候开播的?

    本片于1953年在美国上映,《罗马假日》上映后赢得众多观众的喜爱,网友总评分高达3304分,《罗马假日》具体上映细节以及票房可以去百度百科查一查。

    3、电影《罗马假日》值得观看吗?

    《罗马假日》总评分3304。月点击量236次,是值得一看的剧情片。

    4、《罗马假日》都有哪些演员,什么时候上映的?

      答:《罗马假日》是1953-08-20上映的剧情片,由影星奥黛丽·赫本,格利高里·派克,埃迪·艾伯特,哈特利·鲍尔,哈考特·威廉姆斯,玛格丽特·罗林斯,托里奥·卡米纳提,保罗·卡利尼,克劳迪奥·埃尔梅利,保拉·布鲁布尼,里佐·弗雷多里佐主演。由导演威廉·惠勒携幕后团队制作。

    5、《罗马假日》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答:剧情片电影《罗马假日》是著名演员奥黛丽 代表作,《罗马假日》免费完整版1953年在美国隆重上映,希望你能喜欢罗马假日电影,罗马假日剧情:欧洲某国的安妮公主(奥黛丽·赫本 Audrey Hepburn 饰)到访罗马,国务烦身,但她又厌倦繁文缛节一天晚上,身心俱疲的她偷偷来到民间欣赏夜景,巧遇报社记者乔(格里高利·派克 Gregory Peck 饰)。二人把手同游,相当快乐。公主更是到乔的家中作客并在那过夜。  不料乔无意中发现了公主的真实身份,他决定炮制一个独家新闻,于是乔和朋友、摄影师欧文(埃迪·艾伯特 Eddie Albert 饰)一起带公主同游罗马,并且偷拍了公主的很多生活照。然而,在接下来与公主的相处中,乔不知不觉恋上了公主。为了保护公主的形象,乔只能忍痛抛弃功成名就的良机,将照片送予了公主。  安妮公主在经历了罗马一日假期后,反而体验了自己对国家的责任,毅然返回了大使馆,为了本身的责任而果断抛弃了爱情。


    同主演作品

     明星可左右滑动
    • 奥黛丽·赫本
    • 格利高里·派克
    • 埃迪·艾伯特
    • 哈特利·鲍尔
    • 哈考特·威廉姆斯
    • 玛格丽特·罗林斯
    • 托里奥·卡米纳提
    • 保罗·卡利尼
    • 克劳迪奥·埃尔梅利
    • 保拉·布鲁布尼
    • 里佐·弗雷多里佐

    用户评论

    • Jensen

      五一春假,对于单身的朋友们来说与其去游山玩水,倒不如抽空谈场恋爱来的值得——当然,前提是如果你足够浪漫,相信纯情年代、相信浪漫真情。

              1953年出品的黑白电影《罗马假日》,历被人们奉为爱情电影中的经典之作。《罗马假日》的情节简单,却凭借男女主角的成功出演以及罗马的街头风景成为了世界经典,尤其是奥黛利•赫本,其魅力倾倒了无数影迷,可爱的赫本发型也随之流芳百世。影片将罗马的名胜风光生动地溶入剧情之中,将一部浪漫爱情喜剧拍得十分温馨悦目。两个人一个是厌烦宫廷礼节的枯燥烦琐的小公主,一个是囊中羞涩的小记者,罗马的一日,虽然短暂,可是轻松惬意的时光让他们体会爱情甜美。虽然最终他们因为各自的身份和职责没有走到一起,但罗马城却成为他们永久爱情的象征。


              电影本身的情节十分简单,然而却似乎有着无穷的魅力在半个世纪中获得了无数的影迷追捧,历来被奉为爱情电影中的经典之作。是什么,使得人们对这部电影难以忘怀;是什么,使《罗马假日》变成经典?

              1 赫本——对于这部电影曾经有一个影评这样写道:Maybe it doesn’t quite live up to its sterling reputation, and maybe the leading man and director were slightly miscast. But who cares? Roman Holiday is the film that brought Audrey Hepburn to prominence, and the world movie audience went weak at the knees.有时候很难说清楚是一部电影成全了一个演员,还是一个演员成就了一部电影。但总之,提及赫本,人们就会想到那个罗马城中天真清纯的公主。生于藩篱之中,繁文缛节去锁不住一颗天真纯洁向往自由的心。曾经我一直认为女性的外表并不能在电影中占据怎样的地位,然而赫本却完全颠覆了我的这个观点。有时候我甚至觉得,除了赫本那张面庞,真的想像不到,还有谁更适合公主的形象。演员与形象的界限模糊之斯,真的是再也找不出别的更好的选择了。
              2 浪漫之都——我没去过欧洲,也不太懂建筑,只是觉得罗马的大街小巷到处都透漏着历史的气息。而同时千百年历史的积淀与现代生活的气息融为一团,古朴而又自然。有时候,不看情节,只是随着主人公的脚步慢慢地观看,仿佛如同自己也自在的徜徉于那样的城市之中。罗马假日,谁说又只是属于赫本和派克的的呢?的确随着影片的进行会如赫本一样感慨——It must be fun to live in a place like this!
              3 黑白——这些年所谓的大片我们看得实在是太多了,有时候真的会分不清、认不出那些使我们一直欣赏的。光怪陆离的影象和多轨道的声音反而使我们忘记了最初看电影的那份单纯。而在这部电影中,就是在简简单单的黑白影像中,我们把注意力更加放在电影和故事中,体会到那份最简单的快乐和最纯真的感动。而生活中,又有多少浮华,让我们忘记了最初的那份简单的快乐呢?
              4 精巧——有时候一个精巧的细节足以令我们铭记住一部电影。这部电影也是。赫本扮演的公主在接待各位公使的时候,不断地将脚从鞋子中拿出来的时候,小公主活泼天真渴望自由的性格就一下子变得清晰异常。其他的还有好多,许多片断在我没完整看过此片的时候,就已经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派克带着近乎昏睡的赫本回家,一人上楼,一人绕圈;派克将昏睡中的赫本从床上一下子衔到沙发上;在“真心石”(那个大狮子头)前面派克假装被吞掉了手臂,赫本惊慌失措的表情;还有两人从河水中爬出来,情不自禁的一吻;结尾的记者招待会上,两人语带双关的巧妙对答……正是那些精巧的细节,让我们记住了这部电影,而生活中的记忆,又何尝不是那些精巧的细节的叠加呢?
              5 梦——影人的梦和观众的梦。一直很喜欢陈凯歌的一种说法,电影就是给人家圆梦的,电影就是再给我们制造梦。生活中,现实总是太残忍,它剥夺我们的青春和梦想,幸好还有电影。有些想法我们注定无法完成,于是电影出现了,它帮助我们实现了一些梦——拯救世界的梦、上天入地之梦、完美爱情之梦……当我们的梦想被电影很好的反映出来的时候,那种发自内心的认同感会使我们异乎寻常的激动,于是,我们会爱上某部电影,爱上某段生活。而《罗马假日》实现了我们太多的梦了!喜欢旅行的,会在其中找到再完美之都的自由徜徉的快乐;渴望自由的,能在其中找到不顾一切恣意妄为的轻松和惬意;偏好中规中矩的人,能在其中找到一个各归各位、规规矩矩的结局;喜欢浪漫的,能够随主人公的脚步体会一段浪漫的自由之旅;最为重要的是,相信爱情的,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心目中最理想的纯真的完美爱情,真爱无敌、纯情至上……正是因为这部电影实现了太多人的梦,所以几十年来的观众们在认真完整地观看过后,大都没有失望,因为,在其中他们都找到了自己的梦!

              对于平凡的生活,能够看到这样一部电影,已经是足够快乐的了。如果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浪漫假期,有所爱的人相陪,一同看这部电影,在“罗马假日”中体味自己的假日,那则真的是人生一大快事了……

    • Jensen

      爱上一个不该爱的人 该如何?

      爱上一个不可能的人 又该如何?

      当相聚时光只有一日 该怎样度过?

      当美好爱情只开一刹 又该怎样挽留?

      花未全开 月未圆 不完美 却有着如斯残缺的美丽

      世间的感情莫过于两种:一种是相濡以沫,却厌倦到终老;另一种是相忘于江湖,却怀念到哭泣

      你悄悄的到来 像一朵游荡的云彩 又悄悄的离去 披一身璀璨的霞光 天空下 我在仰望 一颗心被带走 风中 留下的唯有伤感的气息

      一场24小时的爱情 却需要用一辈子来遗忘 爱情太短暂 而遗忘太长 一场纯洁而美丽的邂逅 一场有缘无分的完美相逢 一场令人心疼惆怅的落幕故事 一切 却需要用一生铭记 一生忘怀

      空旷的大厅 曲终人散 回荡的是他和她的爱情 无语凝噎 不忍细看 一句浅浅的惜别 有多少人眼在湿润 心在流泪

      昨天是美好的 而明天才是自己的 梦终究会醒 云霞总会散去 蝴蝶会离开 而罗马 依旧要在这个时间和空间里伫立万年 一生守望 一生见证 他和她 怀念一生的心底的悲伤

      不必说再见 不必问相逢 刹那的相遇 是短暂也是永恒

      时光如水 韶华易逝 坐在古都罗马的露天广场上 饮一杯浓郁的咖啡 看倘佯的白鸽漫步 三三两两徘徊的游人 太阳下散发光芒的竞技场和石凿的雕像 在许愿墙上许下一个彼此的愿望……

      点点滴滴在罗马的每一个地方悄然凝聚 像悄悄积淀的指间沙 沙积成塔 感情升华 他不知道 她也不懂

      最后的醒悟 河畔那深深的一吻后 他却依旧只是路人 会后悔这一日的相逢吗吗 会黯然神伤彼此心中的过客吗?

      “罗马,当然是罗马”新闻发布会上的最后一面 虽在咫尺却尤甚天涯,只能通过深深地凝望 专注的目光和你懂我懂一语双关的词语来互诉满腔情意和复杂情怀 只此一句 已胜过千言万语

      他不停的向前想靠的更近 却被重重的人群隔开 她想转身留下 却不能割舍自己肩负的责任和子民 侯门一入深如海 从此萧郎是路人 这样的结局固然令人叹息 却也因为这份残缺的美丽更弥足珍惜更美丽动人

      于我而言 这是一部青春的圣经 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 人间无数 那些定格在记忆中的老胶片 那些方形荧幕黑白时代最后的一汀繁华 在古都罗马 在溶入了数千年历史的积淀后 焕发出一种新的浪漫情怀

      尘归尘 土归土 繁华过后 洗尽铅华 一场怀念一生的邂逅 一幕惆怅伤感的结局 千种风情 万般无奈 尽在不言中

      刻骨铭心 相望不相见 在同一个时空 却守着不同的经纬度 守望着同样的罗马

      罗马假日 一日 便胜过千年

    • Jensen

      美妙年华的公主,短暂逃出皇室的藩篱,在街头喧闹的阳光下放肆真性情,贪婪地享受作为平民的自由,做一回真女孩。这就是尽人皆知的电影《罗马假日》。
      奥黛丽-赫本在1993年就已经作古了,天使回到了天堂,从此人世上就再也没有了安妮公主那瞬间乍现的率真和天然。这个世上缺了一种元素。爱赫本的人,甚至认为这种元素就是活着的唯一依据。


      我们是为爱而生的,如果爱得偏狭、爱得固执,爱得只识得一种情趣,那爱就变得艰难。正如活着就必须圆滑一样,爱,也要见风使舵、顺水推舟,否则要我们怎么活下去呢?赫本肯定是走了,在某片云朵上面,用蹙起的眉头看着我们把爱摆在唇齿间,看着我们一次次为了照顾其他东西把爱放在一边,看着我们把爱玩成了竞技,看着纸上的爱那么多、心灵的爱那么少,看着我们用钱币购买很多东西,包括爱。是啊,我们要活得象样,我们要HOUSE那样的房,要BMW那样的车,要Sophie Marceau那样的女人,甚至要马尔代夫海景房的清晨,要塞纳河边咖啡馆的黄昏,即使我们暂时还不能拥有游轮和小岛,我们靠以上这些武装起来时,就已经感到自己也可以去追求赫本了。


      于是我们就出现在罗马的街头了,黑白的罗马,五十年代的罗马。我们口袋里的银子感觉可以买下罗马的半条街,我们目的明确:找到安妮,摆平她;我们狂妄至极。我们不会象电影里的那个老跟人借钱的穷记者那样捉襟见肘,我们会把安妮直接领到斗兽场门口,脑袋一摆,问她要不要这处房子,我们还会把那位理发师包下来,把那场舞会也包下来,我们甚至会买通警察局长好好看护场子。跳舞的时候我们会毫不惭愧的说:安妮,我家里还有一老大,你不介意吧?没聊几句我们又大方的说:亚运村那边刚来一批新车,我看白色的广本挺适合你的。我们清楚地记得她的生日,并且打死也忘不了在2月14日向她献花,还会在圣诞节来临前预定好一间KTV,我们最得意的事是她把我们信用卡的密码记在手机上,因为那是我们最乐意拿出来的东西。我们自认为最能打动她的一句话是:你看,我今天那份2000万的合同都没签,专门过来陪你的。


      赫本的形象典型极了,俏皮的刘海,美妙的下巴,灵动的眼神,轻盈的小骨架,永远的平底鞋,紧束的腰身,飘逸的裙摆。在北电和中戏的校园里,不难见到这样的女孩。不难见到这样的女孩,优雅地钻进一部硕大的轿车,6缸的马达只一轰就已经从你五十年代的眼界里绝尘而去。


      这个女孩,是去罗马了吗?


      这是一个狂妄的年代,狂妄到靠卖路游器和芯片发家的人要运用商业智慧得到一个著名女人的芳心,狂妄到一个学舞蹈的女孩要运用肢体语言赢得二环边一处楼盘,而这一切,都是在爱情的名义下进行的。在爱情的名义下进行的交易跟在友情的名义下进行的生意没有任何的不同,不,可能有场地的不同:后者在桌上,前者一般在另一样家具上。
      将爱变成为交易是滥情的结果,而滥情会使我们丧失爱的能力。伴随我们泡妞指数的增高,我们爱的通路就象被高血脂阻塞了的血管,硬化,脆弱。在面对如安妮般率真的目光时,我们的情感通路时常阻塞,而支配智力和情欲的神经却如拆除了收费站的五环路一般畅通,于是我们行动了,于是我们偏离了,于是我们再次增高了泡妞指数,于是我们患上了“情爱高血脂”。我们再也不会爱谁了,我们得到一件刀枪不入、水火难侵的“铁布衫”。拥有金刚之体的我们,优游在任何情色游戏中间,毫发难损。


      想去罗马过一个假日吗?我这里随时有一张机票。


      赫本更象一位旧时的恋人。那时的我们还穿着灯心绒的猎装和水洗布的裤子,那时的我们还留着掩盖双耳的长发,那时我们喜欢甩一甩头,把落在额前的发绺摆向右边,喜欢没事把手插在裤袋里,喜欢遇见空瘪的易拉罐就一脚踢开。那时侯赫本离我们不远,可能在马路那边,可能在走廊那端,可能在同学家隔壁单元,可能在遇到红灯时跟你一同单脚着地的一个青年的身后。简单的衣着,干净的头脸,明媚的神情,可能没有束腰的长裙,没有精致的的平底鞋,但你能说那就不是赫本吗?在一个宿醉醒来的清晨,呆坐在床上的我们,痴望着楼下依然烛照的路灯,偶尔会有一个赫本象一枚柔软的手指在心头一扎,就再也难以睡去。你在吗?你在哪儿?我怎么会在这里呢?面对楼下这个正在预热、即将准时轰鸣起来的城市,我们恍若置身梦幻。梦幻中,我们格外渴求那种失去的元素,正如我们在宿醉后渴望喝水。

      http://pandycheng.yculblog.com/post.642697.html

    • Jensen

      工作休息的时候重温了一下。

      这次注意到一个细节。
      记者给了公主1000里拉。公主用这钱先在地摊买了一双平跟凉鞋,因为电影前面交待了她原来那双高跟鞋不舒服。然后她去理发店作了新发型。然后是买了一支冰激凌,最后是没钱买鲜花,但是获得摊主赠送一支。

      由此可以排列出在女人心目中美好享受的序列:
      1。一双舒服的鞋
         我至今记得电视新闻中马科思夫人那1000双鞋。
         也许身为男人的我永远无法感知女人对鞋的细微体会。
         我妻子就经常大声宣布她的某双在我看来没穿几天的鞋下岗。
      2。新发型
         剪短头发似乎代表着更独立。
      3。廉价的小吃
         经常在家附近看见从cbd下班的白领丽人们一边走路一边捧着臭豆腐吃。
         那一幕在我看来有几分辛酸:)
         关于女人嘴馋这一事实的最伟大的解释也许是生育的远景促使她们更积极的储存能量。
      4。鲜花
         女性往往被想象成热爱鲜花的。
         但是电影中这一细节再次提示我们,年轻女士从来不需要自己花钱购买植物的生殖器。

      我们身边的每个女孩都是公主——我决定周末陪妻子去买鞋。



         

    • Jensen

      罗马假日 赫本与格里高里·派克
         
      转载

          他是一个绅士,是世界上最有气质的男人,有着雕塑一般坚毅的轮廓和刚直不阿的个性。他举止优雅,气质谦和,纯净的眼神像个庄严的传教士。他能将笑容演绎得让人心动,柔肠百转而又分寸在握。他是全球数以千万计的女人们的梦中情人,他的生命里有无数俏颜佳丽走过,却没有出现过一次绯闻。在过去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光里,他一直被全世界的影迷们作为偶像与道德榜样崇拜着,他的名字叫格里高里·派克。

          她是个天使,出身名门,会讲5国语言,举止优雅得体,气度非凡。她高贵善良,与世无争,柔媚娇羞得像个不谙世事的孩子。她的性格矜持内敛却有平易近人。她有着娇美的容颜和如花般的笑靥,两只会说话的大眼睛如一泓高原的碧潭,清澈静谧,楚楚动人,长长的睫毛像秋日里飞舞的蝴蝶,薄如纱翼的翅膀扇动着青春的快乐与轻盈,她的名字叫奥黛丽·赫本。

          纤尘不染的豆蔻年华里,天使遇到了绅士,在浪漫之都罗马的那个假日里,一段尘世间最纯美的爱情悄然萌生。

           那个时候的他,已是全世界尽人皆知的的明星,刚刚过完36岁的生日,而当时的她却只有23岁,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女孩儿。她是他的影迷,对他有着近乎痴狂的崇拜,当她第一次见到他时,她甚至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他亦如此。

          看到她的第一眼,他的心忽然就动了一下,一股异样的情愫从心底悄然涌起,感情像海潮刚刚退去的沙滩,柔软而温润。

          眼前的女孩儿,敏感而脆弱,不为人知的心事蕴藏在美丽的大眼睛里,安静而忧伤,让人陡生怜爱。那一刻,他分明感觉到了一个微妙阶段的开始。

          那场戏里,他们分别饰演男女主角,忙里偷闲时,两个人便到河边散步,涓涓流淌的河水窃听着这对人儿的喃喃私语。

          他喜欢看着她,眼神里蕴满了可以让人融化的怜惜。她也喜欢和他在一起,听他说话,看他微笑。偶尔,她会将自己冰冷的小手放进他宽厚的掌心里,感觉着来自这个敦厚男人的温暖。

          那个时候,他的婚姻已经走到了尽头,他多么渴望得到她的爱情啊,可是,他不是个善于表达的男人,看尽了世事沧桑的他已经习惯了将所有的喜怒哀乐都掩藏在波澜不惊的表情之下。

          她爱他,可是,她不敢说。她很清楚,身边的这个男人,他是别人的丈夫,是三个孩子的父亲。幼年时破裂的家庭阴影以及她所受的教育让她对他望而却步,善良如天使般的她怎么忍心让自己心爱的翅膀沾染上别人濡湿的记忆?!那个夏日,她的爱,在他的笑容里,一次又一次热烈而绝望地盛开。

          许多时候,一朵矜持的花,总是注定无法开上一杆沉默的枝桠。于是,一段故事在那个夏日戛然而止,再也没有后来。

          《罗马假日》的公映,让她一夜之间从一朵山野间羞涩的雏菊变成了镁光灯下耀眼的玫瑰。很快,她有了爱情,梅厄·菲热,好莱坞著名的导演、演员兼作家。她很欣赏那个男人的才华,希望那个男人的职业可以带给她更大的成功。

          果然,那一年,她的事业和爱情双双丰收,她获得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并且,和梅厄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他参加了她的婚礼。

          他还是那样温厚而宽容,用平静的微笑应对着眼前的一切。没有人知道,他不露声色的外表下,掩藏着的是一种叫做无奈和认命的东西。

          作为礼物,他送给了他一枚蝴蝶胸针。那是1954年,爱情于他和她,是开始,也是结束。

          那个时候的她,天真的以为自己一转身,便可以躲过千万次的伤心,可是她却不知道,如此,也便错过了一生的风景。

          她结婚后不久,他便离了婚,然后又结婚,再次成为了别人的丈夫。

          想来,男女之间的交往确实是很玄妙的,从友情到爱情仅一步之遥,但从爱情回到友情,却仿佛要经历千山万水。试问,尘世间,当爱情华丽转身,还有几个人能心怀坦荡地重新摆友情的宴席?可是,他们做到了,凭借着对缘分的尊重和对友情的信仰,两个人将千山万水的距离浓缩成咫尺天涯,将所有的爱与情埋藏在了那个夏天的《罗马假日》里。

          梅厄的移情别恋,给了渴望一份爱情至终老的她一个致命的打击。她离了婚,后来,又结了婚,又 离了,再后来,一个又一个的男人,从她的生命里,兜兜转转,走近又走远。40年的光阴里,一成不变地陪在她身边的,只有那枚蝴蝶胸针。

          无数次,她给他打电话,说到伤心处,忍不住泪雨涟涟。他轻声安慰着她,说一些无关痛痒的话。没有人知道,于他而言,她的每一滴眼泪,都如一枚跌落的彗星,刺入大海的心房,表面风平浪静,内心却已是铁马冰河般的汹涌。

          她至死都不知道,从他遇到她的那一天起,她便一直是他生命里的月光。日日夜夜地,灿烂在他心灵的最深处。

          1993年1月,天使飞回了天堂。他来了,来送别她,看她最后一眼。彼时,他已是77岁高龄,拄着拐杖,步履蹒跚。

          花丛中的她,微阖着双眼,像一株夏日雨后的睡莲,纯洁而安静。

          岁月蹉跎了她的容颜,人们看到的,是美人迟暮的悲凉。而在他眼里,她依旧是那个娇小迷人,眼里流溢着无限哀伤的女孩儿。他轻声地唤着她,她却不回答。她听不到了,永远听不到了,白发苍苍的他久久无语地看着她,老泪纵横。

          送别她时,他低下头,轻轻地吻了一下她的棺木,嗫嚅着:“你是我一生最爱的女人。”

          他终于说出了埋藏在心底的那句话,那是她一生都想要的,可是,它迟到了,迟到了整整40年。此时的他亦不知道,过往的岁月中,她一直将自己的头深深地低进尘埃里,可至死,她还是没能等到与他携手的前世今生。

          10年后,著名的苏富尔拍卖行举行了她生前衣物首饰的义卖活动。

          又一次地,他来了,颤颤巍巍。87岁的他此行的目的,只为那枚蝴蝶胸针。最终,他如愿地拿回了它。

          捧着那枚蝴蝶胸针,抽搐的记忆里,在时光的隧道里,迅速地流转,他仿佛又看到了,《罗马假日》里那个美丽善良、不谙世事的小女孩,正一路快乐轻盈地向自己走来……

          40年的光阴里,他一直没有告诉她,自己送她的这件结婚礼物,不是一枚普通的胸针,而是他祖母的家传。

          49天后,他微笑着闭上了眼睛,手里捧着那枚蝴蝶胸针,就像握着她的心跳,握着无法回头的岁月和岁月深处那段永不再复的青春之恋。

          送别他的那一天,人群举着鲜花,从四面八方涌来。他的葬礼,通过互联网,进行了全球直播。那一天,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里,成千上万的影迷们默默祈祷着,祈祷绅士在另一个世界里,找到天使,还给她一个在尘世间曾经错过了的天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