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礼上的死亡

葬礼上的死亡

98

    2.0

    常见问题

    1、佐伊·索尔达娜,詹姆斯·麦斯登,卢克·威尔逊,马丁·劳伦斯,克里斯·洛克,凯斯·大卫,洛雷塔·迪瓦恩,彼特·丁拉基,罗恩·格拉斯,丹尼·格洛弗,凯文·哈特,雷吉娜·赫尔,崔西·摩根,哥伦布·绍特,黎晶·奈,鲍勃·米诺,亚历山大·福克 主演的电影《葬礼上的死亡》来自哪个地区?

    爱奇艺网友:电影《葬礼上的死亡》来自于美国地区。

    2、《葬礼上的死亡》是什么时候上映/什么时候开播的?

    本片于2010年在美国上映,《葬礼上的死亡》上映后赢得众多观众的喜爱,网友总评分高达196分,《葬礼上的死亡》具体上映细节以及票房可以去百度百科查一查。

    3、电影《葬礼上的死亡》值得观看吗?

    《葬礼上的死亡》总评分196。月点击量496次,是值得一看的喜剧片。

    4、《葬礼上的死亡》都有哪些演员,什么时候上映的?

      答:《葬礼上的死亡》是上映的喜剧片,由影星佐伊·索尔达娜,詹姆斯·麦斯登,卢克·威尔逊,马丁·劳伦斯,克里斯·洛克,凯斯·大卫,洛雷塔·迪瓦恩,彼特·丁拉基,罗恩·格拉斯,丹尼·格洛弗,凯文·哈特,雷吉娜·赫尔,崔西·摩根,哥伦布·绍特,黎晶·奈,鲍勃·米诺,亚历山大·福克主演。由导演尼尔·拉布特携幕后团队制作。

    5、《葬礼上的死亡》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答:喜剧片电影《葬礼上的死亡》是著名演员佐伊· 代表作,《葬礼上的死亡》免费完整版2010年在美国隆重上映,希望你能喜欢葬礼上的死亡电影,葬礼上的死亡剧情:本片为2007年弗兰克·奥兹执导《葬礼上的死亡》的翻拍片,这部黑人班底的喜剧片做了不少适合于美国和黑人文化的移植。   艾伦(克里斯·洛克 Chris Rock 饰)的父亲突然死亡,这让原本分布设在各地的亲友聚集在了一起。亲友们带着各自令人烦躁的焦虑抵达墓地,一个个问题也接 踵而来。一早运送的棺材的人就弄错了遗体;轻浮、爱吹牛的作家哥哥莱恩(马丁·劳伦斯 Martin Lawrence 饰)远道而来;堂姐第一次带未婚夫奥斯卡(詹姆斯·麦斯登 James Marsden 饰)出现在家人面前,希望能给父亲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可奥斯卡误食了迷幻药high翻了天。接着一个神秘来客自称掌握着一个可以粉碎死者生前信仰的惊天大秘密,并威胁着要在所有人面前将其揭穿,不和的两兄弟为了让父亲安息终于团结起来。到底过世的父亲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隐秘?葬礼上还会新的麻烦吗


    同主演作品

     明星可左右滑动
    • 佐伊·索尔达娜
    • 詹姆斯·麦斯登
    • 卢克·威尔逊
    • 马丁·劳伦斯
    • 克里斯·洛克
    • 凯斯·大卫
    • 洛雷塔·迪瓦恩
    • 彼特·丁拉基
    • 罗恩·格拉斯
    • 丹尼·格洛弗
    • 凯文·哈特
    • 雷吉娜·赫尔
    • 崔西·摩根
    • 哥伦布·绍特
    • 黎晶·奈
    • 鲍勃·米诺
    • 亚历山大·福克

    为您推荐

    用户评论

    • Jensen

         英伦喜剧遭遇黑人班底,冷基调遭遇热冲击,翻拍版《葬礼上的死亡》的结果就是让我们看到了迥异于原版的风格大改造。3年前,原版《葬礼上的死亡》用一瓶致幻药片外加一位侏儒同学成功地制造出一大堆麻烦事,让一个在我们眼中本应庄严肃穆的告别仪式演变成一出既欢快闹腾,又黑色幽默从生的闹剧。如今,好莱坞又发挥拾人牙慧的优良传统,邀请了多位或当红或过气的黑人同学领衔主演,重新将这个故事搬上了大银幕。

          除了细枝末节的修改以及更为本土化的笑料话题设定之外,新版基本上沿袭了前作的框架,但是编导在喜剧风格的厘定上作出了相当大的改动。这样的改动,首先体现的就是在葬礼的问题以及对待死者的态度上,在影片抛出了第一包袱之后这就已经清晰可见。本来拿葬礼来开刷就足以窥见老英老美的百无禁忌,葬礼跟其他聚会的最大不同可能就在于前者需要统一穿上黑西装,而后者就没有这方面的顾虑。在领教过韦恩斯兄弟两位“黑哥”在《惊声尖笑》当中一手策划的葬礼大搅局之后,就不难理解美版《葬礼》为何一开始就迫不及待地要拿死者来当笑点。相比之下,英版的“冷”就在这里得到了最为显著的表现,演员相对克制的表演,略带严肃的整体氛围,干净的剪辑,摄影机摆位所带来的安稳的感觉都符合一般对待死亡的态度。随后再用意想不到的情节去打破原有的安静格局,但是笑声迅速得到收拢,一下子归复到平静当中。英式幽默在逗人笑的同时仿佛也隔了一层膜,抿嘴一笑就够了,没必要咧开嘴来哈哈大笑。换做是美版,黑哥们早就敞开嗓子,喋喋不休起来了。

          正如为什么《怪物史莱克》系列要找来艾迪·墨菲来为那头聒噪的“驴友”配音一样,黑人笑星的功夫大抵集中在背台词的秒速以及说FXXK的力度上。所以云集了太多黑人演员所面临的弊端就是表演模式上过于催同,无奈引领笑点的四架马车全都是打了鸡血的黑哥们。所幸编导选择了黑白搭配,着重肢体动作,装疯卖傻的“春药裸男”的重担落在了白人演员上。不过,这哥们也让人不敢恭维,极端过火做作,将发癫演成了智障。英国版是在这方面的优势就在于,在情节突变,情况不受控制而带来喜剧效果同时,演员的集体发挥同样能够带来喜感,而这是新版所感受不到的。

           新旧两版还有一个迥异的地方,那就是它们所分别对应的阶层不尽相同。旧版尽管搞笑的尺度并不低,但依然有种绅士的做派,更加贴近中产阶级。新版绅士风提炼成市井味,将原本的家庭内部成员的暗潮汹涌改变成大摇大摆的勾心斗角。更加尖酸,更加小气,更加刻薄,更加好色,也更加直来直去。在影片改编得比较有味道的地方。

           有原版的珠玉在前,新版唯一做得比较有意义的事情便是提供一个可供黑人集团新人旧人云集的机会,影片就正如海报上展示的全家福一样,相比英伦版海报的阴郁和不动声色的讥笑,美版海报更像是一张聚会的张贴告示。准时出席就好,不能过分强求。

    • Jensen

      英版《葬礼上的死亡》具有英式的黑色幽默,具有绅士风度的冷静与自嘲。而美版《葬礼上的死亡》更像是一部黑人家庭喜剧,虽然请来了黑人喜剧演员马丁·劳伦斯,但也只是通过夸张的动作以及搞笑的台词来表演。英版中把哥哥塑造成在夫妻关系中面临压力,在人生道路上不得志,写了小说又不敢发表,又面临著名作家弟弟的压迫,以及众人不看好的弱势形象,在影片中加强了人物之间的矛盾,也加强了戏剧冲突。美版中弟弟更像是一个风流倜傥的低俗小说家,两兄弟互相对打,让他们之间的矛盾更像是兄弟之间的打闹。
      英版影片的开端是一段简单黑白的动画,再加上短笛和管弦乐的协奏,就显得更严谨庄重,在动画中运送棺材而走错路的片段为影片的诙谐打下基础。美版开端也是一段动画,只不过不只是黑白两种颜色,加入了更多的颜色,以及更复杂的场景,配乐则是较为欢快的流行音乐,更具有活力和动感,也为影片奠定了轻松的氛围。英版的配乐主要是古典音乐,管弦乐短笛协奏等。而美版配乐主要是现代流行音乐,架子鼓等。
      英版中的台词更为正式,英国是一个绅士国家,所以说话更具有绅士风度,比较谦逊,所以不会说的那么直白,人物之间的对话也是如此,使人物之间的矛盾加剧,勾心斗角,家族中斗争显得暗流涌动,就像是中国的宫廷剧。美版中台词显得更生活化,直抒胸臆式的表达,言语更开放而脏话占的比重也增多了,显示出美国宽松的文化氛围。
      《葬礼上的死亡》英版和美版中影调都属于亮调。英版中偏白,画面显得较冷,显得更为严谨和肃穆些,更符合英国的绅士风度。美版中色调更偏暖色调,色温要等低一些,画面的饱和度更高,使影片显得更具有活力,更具喜剧片的特点。
      在人物服装方面,英版中所有出席葬礼的人都是穿的正装,西装革履。而美版中药剂师杰夫出席葬礼时穿的是牛仔裤和运动鞋,作家莱恩在葬礼上还打着耳钉,最后离开时还身着一身休闲装,凸显了美国的开放,自由。礼仪方面也不同,英国的见面礼一般为吻面礼,而美国见面时则为拥抱。
      神父这一角色在美版中则被弱化了,只是作为葬礼的宗教主持者,没有起多大作用。而在英版中丹尼尔在出现问题时多次要求神父在等五分钟,神父每次都回答“当然”,凸显出神父的绅士风度和应该的绅士文化,而每次出现麻烦时神父也会出现,神父更像是葬礼中的见证者。药剂师这一角色,在英版中出场花了四十四秒用了两个长镜头来介绍,这瓶“安定”药的来历,作用,以及药效的强大,为后面安定药引发的麻烦和药剂师的大祸临头做了很好的铺垫。而在美版中只用了二十秒切了几个游戏画面和人物的镜头,通过人物的对话介绍了这瓶“安定”是什么。美版只是选取了开门不穿内裤之一桥段。英版中西蒙要跳楼而玛莎的追求者贾斯汀在阴险的笑,当玛莎把西蒙救了下来时,贾斯汀则是失落的表情。而在美版中则没有过多描写。
      高潮段落结束英版只用了两个场景,干净利落的介绍了,办完葬礼两兄弟也重归于好更加和睦,还要求哥哥夫妻两到纽约,兄弟俩一起发展写作,结局显得更加圆满温馨,结束时简引出了,叔叔埃尔菲吃了“安定”。影片最后则出现了叔叔安尔菲坐在房顶的彩蛋。美版结束时只是弟弟莱恩奔向开跑车的美女。
      英版的《葬礼上的死亡》,正如影片的名字一样荒诞,更具有英国的黑色幽默和内涵,凸显出绅士风度,而且人物塑造方面也更为成功,塑造出了各个人物的特点。美版让人觉得着重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不如英版鲜明,但改为了黑人家庭,变现出黑人家庭的特点,在英版的基础上加上了一些搞笑的桥段。用动画,配乐以及影调营造出更为轻松的氛围。

    • Jensen

      这片子很有意思,有英国版和美国版。

      英国人称美国为新世界。美洲的很多地名都称为新XX,比如说New York, 对应的是英国的York郡. 美国就像英国的影子一样存在着。

      这部几乎完全复印英国原版的美国片,也可以当成是一部英国电影在新世界的影子。

      不可否认原版是很成功的,连接如下。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2003389/

      正好有时间,就把这两部都瞧过了,来比较一下英美版的不同。

      1。布景,服装和演员形象

      不得不承认,俺本来还是很想装下小清新,希望可以大胆宣称俺受不了好莱坞的重口味,只喜欢英伦艺术的不凡品味,下的时候,两个版一起下,一小段英版,一小段美版的交织观看。可实际是,美版的布景,服装,人物形象是比确豪华,虽然没有说明主角的家庭背景,可是可以从室内布景和人物穿着上瞧出来是中上层。典型的中产家庭的街区,好像离普通人的生活是有点远。人物的外形包装也是比英版时尚,也有可能美版下的是高清,直接后果就是,俺放弃了交织观赏的形式,刚一个开头比较之下就被美版浑身散发着老子有的是有钱的得瑟气质吸引而去了 。。。。。。。。

      英版的服装形象设计,是比较“保守”,如果习惯了美版的布景,一比较下,英版的就是什么都不差,就是差点钱的感觉。刚开始还以为英版是比美版起码早拍七年的样子,所以服装上没有那么时尚,没想到只是早了三年。。。。。。服装师的预算可能有点少了。。。。>_<
      英版在这方面也不是一无是处,无可取代的优势是英格兰美丽的风光。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室外庭院就处处体现出英国人在园艺方面的天份,很有观赏性,室内布景也有很多绿色的植物。这是钱买不来的东西。同时室内布景的平民化也让人感觉故事很贴近生活,让人很亲切。


      2。社会文化问题

      这个可以有几方面的细节。。。。。一个是幽默感的问题

      英国版表现的是一个白人家庭,英式幽默比较sutble (微妙),没有很夸张的表情和过多的语言,有时一个表情,抬一下眉,歪一下头,都有笑点。有一个例子是,一个男性角色吃了药,神志不清,他伸手去摸一个长辈戴孝女士的头饰上的羽毛,只是一个很小的动作,可能只有一秒的时候就让人爆笑了,你想英国女士多注重她的帽子啊,你在一个那么严肃的情境下去摸她的帽子上的毛,非常滑稽的对英式礼仪极大冒犯。这种很微妙的感觉需要培养。观众需要要过一段时间渐渐入戏。后果就是俺在交织观赏的时候,完全给美式一点即燃的热幽默吸引去了,觉得英版的太安静了。

      美版有一个做法是比较美式的改变(废话!)他把角色换成黑人家庭。这样就引入了种族话题,观众可以见到在几乎全黑人的演员里只有两个白人。这个设计也是很微妙的,他们分别是一个黑人美女的前后两任男友。其中一个是嗑了药的现任男友,他们大概觉得要让黑人去演这种犯傻气的角色不是很好,因为美国黑人电影上的形象一般是机智狡猾,所以他们找了一个白人帅哥来演,同时在英美两版中,这个角色都是金发帅哥,也许让帅哥来发傻,不会让人觉得恶心当有趣吧。这样她的前任男友就不能是黑人了,必须是白人,不然让人觉得她甩了黑人前男友,泡了个白人,这种暗示让人潜意识地反胃,一定要避免。

      然后全片就出现了各种族笑话,比较爆笑的就是棺材弄错了,打开里面睡着个亚洲人,简直笑直了,如果是个白人还没那么好笑,这种一点即燃的笑话在英版里没有出现。种族问题在英国没有那么敏感,虽然他们也有黑人,由于各种社会原因种族问题在美国社会更为尖锐,特别是美国南方,比如历史上有黑奴制和三K党,拿种族来开玩笑在美国是一个很常用的笑点,比如机智如HOUSE这样的人也常常拿他的黑人和犹太人同事来开种族玩笑。

      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两版中同时出现的一个演员是个侏儒,这个笑点很有效,同时也是很实际的需要,因为如果是一个正常身高的人,就不能挤进那个棺材了。所以他必须是个侏儒,又搞笑又实际。

      随便提一下这位侏儒是个演技很不错的演员,在很多影视作品中都有出演。

      那么,对于侏儒这个事实,英版没有特别强调,但是美版就着实刷了一把,他们几个人把这个侏儒抬起来的时候,黑人男主角说,“I wish father could find a smaller guy. ”(真希望爸爸能找个个子小一点的情人。)特别好笑,然后最后的悼词也强调了这一点。说爸爸是一个没有偏见的人,不管是种族还是身高,这种拿弱势群体开涮的情节没有在英版出现,除了这种笑话不太适合英式幽默风格外,还因为英版里全部是白人,如果他们再开这种笑话,很容易让人反胃,有歧视的危险。

      而美版的主角基本上都是黑人,本来就是所谓的“弱势”歧视的危险就大大降低了,而且他们还拿自已开玩笑,比如说弟弟说哥哥写的作品是什么黑人伤痛之类的垃圾,还有说你生气是因为那个矮子是个白人吧?

      这种密西西比式的黑人幽默是热烈而即兴的,我猜让他们演两次,台词和表演都会是不一样的。

      这么说来,由于文化环境的原因,两个版本各有特色,都有特定的观众群,不过不要忘了,英版是原创,同时向编剧致敬,写出这么优秀的剧本,很有两根烟枪Guy Ritchie,娜姐前夫的范~ 荒诞剧还是英式传统喔。





    • Jensen

      比起原版高质的英式幽默,翻拍的差太远了!
      带着绅士风度的冷静与自嘲,这哪是好莱坞流水线能仿制的!
      原版的每个角色都有戏,包括廖廖几语的牧师都好笑(为了赶时间,最后语速快过中国好声音·华少)。
      而此片里尽管明星众多,但是和演同一角色的英国演员一比,高下立现——美国演员只是打酱油纯搞笑而已。

      此外,作为翻拍片,情节完全拷贝了原版,几乎没有多少有益的创新,反倒连退数步。说得好听点叫“忠于原作”,难听点就是“注水山寨货”。大家族的错综复杂、勾心斗角、暗流涌动,变成了毫无顾忌、直抒胸臆式的插科打诨。但是连台词都差不多照搬,就有点过分了,真不知道这样的翻拍有何意义!

      对于这样以群戏为主的电影,如何把握和平衡每个人物,很考验导演的功力。原版各角色的出场有条不紊,同时性格特征交代得一清二楚,观众得以迅速地入戏。比起来,美版的人物匆忙匆忙就跑出来了,亲属关系都没说清楚,又切换到下一个场景,看得我一头雾水,还得靠重温原版来理顺人物关系。
      比如宅男医学生的出场,原版用了近十个镜头包括一个长镜头来表现他制药、电话贩药、解释药性的过程,简洁明快地表达了他的身份和药瓶的来历;美版只是简单复制了他穿内裤开门的情节,三两个镜头就打发了,而且其中还包括他打电动游戏的部分。使下面非常关键的嗑药情节交代不清,医学生的性格也没有涉及。这恰恰是好莱坞的习惯,以为拍几张打游戏、居家内裤装的画面就能反应出宅男特点。但是人物的塑造可不能这样点到即止和脸谱化,宅男和宅男也不尽相同。原版用流利的长镜头和连续的台词显示出,这是一位如鱼得水地游走在医学生和自产自销的居家毒贩之间的学术宅男。这为之后他因为自己的药瓶闯大祸而焦头烂额形成反差,笑点频出。显然,美版不是立足于讲好故事塑造人物,而是只摘取内裤等等噱头来作戏。导演、编剧用不用心,于此可见一斑。
      或者再看看结局。原版从高潮(大儿子发飙致词)到结局,再短短两个场景就完成了,干净利落。第一个场景:两个儿子你来我往三句对话显示和解+大儿媳加入引出叔叔吃了“安定”;第二个场景只有5秒钟:叔叔裸坐屋顶喃喃自语“Everything's so FUCKing green!”——The End。而美版则罗嗦得多:先是晃到主屋外景,再兜回室内数十个回合的和解对话(还包括告别、看湖人比赛等本土化的废话),然后堂而皇之引出香车美女(黑萝莉),大儿媳加入又亲又抱(突然亲切地娇嗔不忍分别),二儿子委琐地奔向美女+美女媚笑;最后场景切换,大儿子媳妇暧昧耳语、也准备造人大战(很囧的创新情节),才终于引出叔叔吃了“安定”!至于最后叔叔也用了三个镜头两句台词,包括一个毫无必要的面部特写,结束全片。真是冗长得无以复加。
      从上可见,翻拍版极好地避开了原版的优点和特色,发展出些许无关的小情节和大量美式垃圾幽默。并且该详的减,该略的加,活生生把一部基础优良、群戏精彩的喜剧搞成了不疼不痒、专攻下三路的A货拼盘。

      除了编导的问题,演员也是失败的根源之一:他们基本上都是个性出演,但大多和角色不匹配,反而导致所饰角色个性模糊。也就是说,Chris Rock还是那个Dogma里尖嘴猴腮的尖嗓子快板,而不是忠厚持家的大哥;Martin Lawrence还是Big Momma's House里的搞怪变性警察,而不是心怀隐衷的畅销书作家(原版只有他和一美女聊天的一帧画面,新版居然加戏变成色情狂、幼齿控!);Zoe Saldana还是那个Avatar星球的蓝血女,而不是夹在严父弱夫之间左右为难的待产妇;Luke Wilson还是一惯的六边形贱客嘴脸(The Family Stone色男二弟,My Super Ex-Girlfriend里的傻冒男友,Henry Poole Is Here的脑残先知,Blonde Ambition的猪头上司),而不是力图追求真爱却不明所以的脱线痴心男;James Marsden还是那个傻傻的小白脸。所以我们看到的不是角色,而只是演员自己,或者说某些“明星”。
      只有一个演员没有换人——引出主要矛盾的侏儒Peter Dinklage。可惜,就是这个角色,也没有达到原版的水平,只是增加了更多的肢体戏和诸如“我牺牲了许多来让他快乐”等更露骨的台词。作为一个特型演员,两次接演同一个角色,估计他还真是缺钱得很。

      改编唯一优点,也许只是从白人变黑人,可惜完全没有演出黑人家族的特点;
      改编唯一亮点,也许只是全裸者更帅更养眼,可惜也是尊男花瓶~

    • Jensen

      原版拍于2007年,斩获第60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观众选择奖。2010年翻拍美版,这次翻拍简单任性地把整个故事照搬了一遍,只是将人物背景全部换成了黑人。几个主要角色用的是比较著名的喜剧演员,优点是做为一部商业片,在种族话题和明星影响力的加持下,营销会好做,缺点是,黑人演员们RAP一样的台词速度,让影片变得喋喋喋不休像开了倍速观看,他们熟练的表演套路相较原版的克制,也让观众们少了些可过滤的空间,减少了回味。

      这个故事里每个人物不管大小都特色分明,做作矫情的母亲,话唠的小胖子,自我感觉良好一直纠缠Marsha的男友,英版不管从选角到台词都在服务这个角色。美版的感觉是来来来各就各位,大家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说完台词就好。所以上面“做作矫情的母亲,话唠的小胖子,自我感觉良好一直纠缠Marsha的男友”所有的面孔都混在了一起,只走位不走心,闹哄哄地上场再闹哄哄地下台。

      原版中,误服迷幻药的Simon是这个故事的焦点人物,英版的表演里有那种在药物干扰下被迫癫狂的不知所措。Simon目光涣散,从表情到身体完全失去控制,他徒劳挣扎着却越走越偏,导致意外频出笑点不断。这个“中毒”的Simon看起来有点可爱。

      但美版的表演相对失败,Simon服药后的“傻乎乎”几乎都是瞪着睛傻笑,看着真的像原本智商不高的样子,除了身材没有亮点。

      两个版本里的“情人”用了同一个演员Peter Dinklage,没想到小恶魔多年前还有这样的桃色官司。

      英版里对“情人”的角色至少还带着侧写,他微倾着上身和Daneil说起父亲时,让我们相信他和父亲之间的确有感情存在,所以父亲的“出轨”并不是滥情,Daneil最后的那番话也是合理的。但在美版,这个“情人”只是粗暴地掠夺,他的故事只剩一条干巴巴的直线:威胁--被绑--误服药物--受伤等夸张的动作戏。

      好的翻拍可以用来致敬,但拙劣的模仿就只剩干瘪的目的性。闹哄哄的美版可以放弃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