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1950

战场1950

676

    2.0

    常见问题

    1、范·强生,约翰·霍迪亚克,里卡多·蒙特尔班 主演的电影《战场1950》来自哪个地区?

    爱奇艺网友:电影《战场1950》来自于美国地区。

    2、《战场1950》是什么时候上映/什么时候开播的?

    本片于1950年在美国上映,《战场1950》上映后赢得众多观众的喜爱,网友总评分高达1352分,《战场1950》具体上映细节以及票房可以去百度百科查一查。

    3、电影《战场1950》值得观看吗?

    《战场1950》总评分1352。月点击量1次,是值得一看的动作片。

    4、《战场1950》都有哪些演员,什么时候上映的?

      答:《战场1950》是1950-01-20上映的动作片,由影星范·强生,约翰·霍迪亚克,里卡多·蒙特尔班主演。由导演威廉·A·韦尔曼携幕后团队制作。

    5、《战场1950》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答:动作片电影《战场1950》是著名演员范·强 代表作,《战场1950》免费完整版1950年在美国隆重上映,希望你能喜欢战场1950电影,战场1950剧情:  This is not a large scale multi-million dollar epic of World War Two. No thousands of extras, no wide panoramic sweep of battle scenes. This says more about The Battle of the Bulge than the movie of the same name. It's just an ordinary black and white M.G.M. production. What it lacks in size and scope it makes up for in impact.A simple story very well told, of a squad of GI's o..


    同主演作品

     明星可左右滑动
    • 范·强生
    • 约翰·霍迪亚克
    • 里卡多·蒙特尔班

    用户评论

    • Jensen

      2022.12.19

      1949年拍摄的二战电影,距离片子描写的那场发生在比利时阿登地区的突出部战役也仅仅是过去了5年时间,真实性毋庸置疑。本片讲述1944年末美军101空降师的一个新兵连三排在突出部战役的危急时刻赶赴比利时的巴斯托尼镇,在被包围的情况下依然守住了防线顶住了德军的进攻,迎来了战役的最终胜利。突出部战役的规模尽管不非常大,但在二战西线战场上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德军在二战西线战场发动的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耗尽了德军守备西线的最后人力物力储备,对于盟军则是他们在二战中遇到的最后一次“危机”。101空降师在这次战役中坚守重要的交通枢纽巴斯托尼近一个月,顽强抵抗,死拚不退,宁死不屈,顶住了德军20个师的围攻,是该次战役取胜的重要原因。

      在巴斯托尼镇是三排临上战场前享受房间里睡觉的最后一夜,第二天一早就被紧急拉上战场,临走前霍里中士溜进房东家鸡棚顺了十几个鸡蛋。到了前沿阵地,半夜里天上突然下起了大雪,遍地白雪皑皑,一会地上就积起了厚厚的一层雪,没有冬装的美军101空降师的官兵可就遭了罪了,尤其是那些防守在一线战壕里的士兵冻的瑟瑟发抖,手套脱下来两分钟手指变成冰棍,这个时候去巡逻倒是成了一个不错的差事。但是无论咋说也比一年后的朝鲜长津湖的零下三四十度在鹅绒睡袋里都能冻伤好受多了。

      德军的轰炸够精准,目测弹着点距离那堆篝火也就一米,霍里的那盒总也没机会烧熟的鸡蛋算是报销了。巡逻的美军也不轻松,德军已经渗透进了美国的防线,真假难辨。三个美国大兵遇到一辆吉普车迎面而来,报上口令还不行,还要聊会棒球知识和美国人熟知的明星八卦,最终确认是真的美军才放行,搞得车上的中校哭笑不得。

      一个美国大兵用雪团练习棒球的掷球,不想对面树丛中回敬了一个雪球,而后冒出一个美军,熟练的交流着棒球知识,接着又出现一队美军,报上暗号完全正确,中士霍里却发现就是前几天遇到过的那伙冒充美军的德国兵,三人借故迅速离去,他们玩命的跑,那伙德军玩命的追。约翰被打伤,只好藏在一辆废弃的吉普车底下,等战友们回来找到他时已经冻死了,战友们默默的把带来的毛毯盖在他身上。

      大雪过后就是漫天的大雾,遮天蔽日,清晨德军开始进攻了,扼守铁路涵洞的三排士兵们发现寒冷的天气下竟然拉不开枪栓了,也有子弹袋冻住取不出弹夹的。那个穿着靴子睡不着觉的士兵因为伸手拿散兵坑外面的靴子中了弹,死的真冤。借助大雾的掩护霍里中士带着莱顿从侧翼包抄德军,一些士兵以为中士要逃跑也跟了过去。他们设伏打了德军一个措手不及,死伤惨重,还俘获了一批。

      霍里带人去后方送伤兵和俘虏,战地医院被德军占领,美军伤员没只好集中躲在居民家中,医院里的医生护士已经伤亡殆尽,照顾伤员的居然是不懂英语的法国大妈,没有吗啡给伤员止痛,只能倒一点红酒给他们喝,现场惨不忍睹。霍里中士他们听说有热饭都疯了一样涌了上去,美美的饱餐一顿。他们吃剩下倒进垃圾桶的饭菜马上就被平民大妈捡走,战争让人放下尊严,选择生存。

      德军上校来劝降,迈克奥菲将军给了两个字“疯子”,吉普车送德军上校回到前沿阵地,下车离开时,德军上校还是不明白这俩字是肯定还是否定,美军翻译明确的告诉他们“疯子就是绝对的否定”,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德国人的严谨和泾渭分明,或者说是刻板呆滞,用一个形容词来做否定句就理解不了了。

      德国人屏蔽了战区内的无线信号,无线电里只能收听到德国人蛊惑美军士兵投降的广播宣传,这对包围圈中的美军士兵影响很大,消息不明,士气低落。这时候只有依靠军中牧师来作思想政治工作,宗教的力量还是很强大的,牧师的一番说教和祷告对士兵们坚守正义的信仰,稳定军心,提振士气,继续坚持战斗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作用。

      最后的时刻来临了,101空降师的炊事员,汽车兵,没有了弹药的高射机枪手,甚至能走的伤员都拿起武器投入战斗,做最后一搏。至于武器可就杂了,还有30口径打气弹夹式子弹的半自动来复枪,反正能打死人的武器都用上了,弹药即将告罄的士兵们默默的枪上刺刀,做好肉搏的准备。就在这危急关头,老天开眼,天气放晴,太阳出来了,拥有强大制空权的盟军飞机蜂拥而至,把地面的德军打得鬼哭狼嚎,全线溃逃,大型C47运输机空投物质,送来了弹药和给养,美军阵地一片欢呼。

      巴顿将军带领的美军第三军增援部队也到了,顷刻间战场的态势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吃饱喝足,弹药充足的美军101空降师的士兵,在补充了油料和弹药的坦克和友军的掩护下开始了突围,德军毫无抵挡和招架之力,一路败退,成群结队被俘。

      三排幸存的士兵列队后被命令向后转,这是要回家的节奏呀,个个都笑的合不拢嘴。他们尽管衣衫褴褛,胡子邋遢和满脸黝黑的硝烟,但是精神饱满,昂首挺胸,步伐整齐,军歌嘹亮,引来迎面走来的友军士兵侧目而视,刮目相看。突出部战役使101空降师名声大噪,被美国国内的报纸诙谐地称呼为“打不死的巴斯通杂种”。

    • Jensen

      首先豆瓣的内容是错误的。 这部片子在1949年已经上映。本片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德军与美军著名的101空降师在比利时的巴斯托涅镇发生遭遇战的故事。 这部片子有个比较好听并且震撼的翻译名称《西线平魔》,这估计是那个时候我们对于好莱坞片子的翻译特色。比如明明是侦探破案片,却起了个《少女怀春》。。。。,简直匪夷所思,估计是为了电影院卖票的无奈之举。还有其他如《欲海孽缘》,每部片子的名字与内容几乎没关联,但却因为带有颜色,让人想入非非,急着去买票。。。。

      说回此电影,开始是I连三排二班的操兵训练,和两位新兵蛋子雷顿和霍普在预祝圣诞节前的圣诞树下的对话,期待还没加入军营将会很快结束战争,但结果是部队接到了上头的新任务又要开拔,而且开战没多久K连的霍普,连枪都没开就被飞机的炸弹给轰没了,甚至他们的班组连他名字都还没开始记起来,这也从侧面说明的战争的残酷性,比较文艺而不血腥。道具除了军械兵器真实外,场景的确有点糟糕,让人感觉就是在演话剧,太有背景板感觉,但为何我还能5刷呢,很明显是其中表达的内涵和对白。就如同周星驰电影一样,大多人关注的是电影中的对白。所以,懂粤语的朋友是绝对不会看普通话版本的,免费送电影票都不会看。这部电影同样,其中很多对白含有哲理,对生存,对战争和他们的爱国观点。这个在之后的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中,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觉得战争片就应该有宏大的场景的,估计会失望了。我看早期黑白电影,主要关注当时的用具,建筑和人物性格,这点在这部片子里面是比较符合的,包括当时在人物关注的视觉等。

      特别,开头班长训练士兵的操练曲,和最后撤换回后方休息的对应,让观众有了很强烈的对比。当然,除了《拯救大兵瑞恩》等实际上的反战的战争片以外,早期黑白片的二战片,肯定是“很好玩”的,因为是战胜国,所以不会把战争描述的太残酷,往往更多表现的是“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 Jensen

      本片作为上世纪好莱坞著名动作导演威廉·A·威尔曼的战争作品之一,虽然远不如其早期执导的默片《翼》那样名声响亮,但亦是一部值得欣赏的经典影片。本片讲述了1944年末美军101空降师的一个新兵连在突出部战役的危急时刻赶赴巴斯托捏,在被包围的情况下依然守住了防线顶住了德军的进攻,迎来了战役的最终胜利。突出部战役的规模尽管不非常大,但在二战西线战场上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德军在二战西线战场发动的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耗尽了德军守备西线的最后人力物力储备,对于西方联军则是他们在战争中遇到的最后一次“危机”。101空降师在这次战役中坚守重要的交通枢纽巴斯托捏进一个月,顶住了德军20个师的围攻,是该次战役取胜的重要原因。
      导演威廉·A·威尔曼可谓是上世纪好莱坞早期著名导演中的传奇人物,他本是一战中的一名飞行员。战后却干起了导演的行当,作为一名新人所执导的无声片《翼》获得了第一届奥斯卡奖金像奖。之后他的作品类型多样,号称万能导演,其中战争动作题材作品风格惊险而巧妙,态度严肃。他的几部西线题材作品《百战英雄》、《战场》与《达比的突击队》都是以美军一个连队的视角来看待战争,但又有区别,《百战英雄》讲的是一路攻坚克难,《战场》是坚守阵地,《达比的突击队》则是以几乎全军覆没的结尾收场。
      近年来西线题材影片并不缺乏,从98年的《拯救大兵瑞恩瑞恩》、《雷霆战将》一直到最近的《狂怒》、《圣战士》等,几乎都用的是班组基层士兵的视角,在与德军一路激战的同时,也充斥着迷茫与反战的思想。而战后十多年里的美国二战西线题材影片,则更多的是讲述基层士兵自己的故事,表现他们的英勇奋战的经历、在战争中的成长等。
      与其他西线题材影片安排一连串的连战连胜的小规模战斗、士兵们不断的牢骚与反战思考以及对德军一方的人性化描写不同。首先本片用许多细节描写来直接渲染形势的紧张与环境的艰苦,比如一开始士兵们在聊着圣诞节结束战争与去巴黎,但马上被告知要马上出发;不对的车辆行驶在解放的小镇上,居民们却大门紧闭没有人来迎接,只有一对失去父母的双胞胎姐妹来讨糖;德军飞机飞过,投下传单表示他们早已弄清部队的番号与目的地,暗示这将是一场恶战;战地医院被占领,美军伤员没只好集中躲在居民家中,照顾伤员的居然是不懂英语的法国大妈,想讨打一支吗啡都被告知已经打完了;战斗频繁,当得知能吃到一份热食时士兵们都欢呼着跑去,连桶底的食物都不放过,为了防止偷食炊事班甚至把食物锁了起来;人手缺少,借一名被炊事班临时征用的士兵之口,说出连炊事班都不断在遭受伤亡;天气寒冷,士兵们的军靴很快破损了,不得不把布条缠绕在军靴上御寒;当敌人来袭时,士兵使用步枪开枪却发现被冻卡住了……特别是最后面临决战的时刻,炊事班、打光子弹的防空兵和能动的伤员都被集合起来领取枪支准备参加战斗,连一种古老的半自动步枪也被派发了下来。这些细致的描写都是很多西线题材影片中所没有的,很自然就交代了101师坚守巴斯托捏的条件之艰苦。当然由于大量的篇幅被花在其中,使得很多人抱怨战斗的戏份被压缩了(只有两场半),或许导演的用意,本片的重点就不在意交代战斗而在于表现坚守阵地的美军的坚韧精神。这样的表现方式与七八十年代以邦达耶夫的《热雪》为代表的苏联战壕派作品有不少相似之处。
      本片与近来西线题材的影片的另一大不同之处是强调战役的正确性,即为何而战,这当然是受战争中的盟军电影的宣传因素影响的。开头在交代两位小姐妹的身世时,就强调她们父母是被德军杀害,激起了观众的愤慨。之后在讲到战地医院被占领时,又说美军伤员被德军屠杀。最具象征意义的则是在德军下战书宣布要大开杀戒后,以前当过牧师的美军士兵召集起大家,讲纳粹政权因为理念不同杀害了数以百万的平民,坚定了大家与敌人决战到底的决心。这样正统的具有历史教育意义的宣言,当下的西线战争片中反而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对德军的所谓人性化描写,韦尔曼的时代当然不会有这样的情节,片中对德军的描写甚少,形象也中规中矩。
      本片最后在交代美军反攻的情节时,先是采取了插入展示美国空军强大力量的纪录片镜头,给观众以震撼力,预示这场战争胜负已分。之后又把主角连队不断行军与美军在西线战斗的纪录片镜头相叠加的新颖手法,算是简略告诉观众接下来披荆斩棘的过程,毕竟篇幅有限。
      本片开头以新兵们在法国的军营里唱着军歌做队列训练,结尾又以该连队仅剩的成员迎着新开上前线的友军、唱着军歌岁浑身破旧但精神抖擞的走向后方收尾,这种收尾呼应的方式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苏联或是我国的军事影片,因为它展现的是一支强大军队的真正精神面貌,而不是对个人英雄主义的渲染或是反战思想的呈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