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ABC第一季

西游ABC第一季

772

    6.0

    常见问题

    1、杨紫琼,关继威,吴彦祖,王班,杨雁雁,黄经汉,刘敬,姜晋安,吴汉章,许玮伦,西德尼·泰勒,钱信伊,柳波,卢燕,欧阳万成,伦纳德·吴,斯坦尼·布莱登,马蒂·马,德里克·耶茨 主演的电影《西游ABC第一季》来自哪个地区?

    爱奇艺网友:电视剧《西游ABC第一季》来自于美国地区。

    2、《西游ABC第一季》是什么时候上映/什么时候开播的?

    本片于2023年在美国上映,《西游ABC第一季》上映后赢得众多观众的喜爱,网友总评分高达4632分,《西游ABC第一季》具体上映细节以及票房可以去百度百科查一查。

    3、电视剧《西游ABC第一季》值得观看吗?

    《西游ABC第一季》总评分4632。月点击量1次,是值得一看的欧美剧。

    4、《西游ABC第一季》都有哪些演员,什么时候上映的?

      答:《西游ABC第一季》是上映的欧美剧,由影星杨紫琼,关继威,吴彦祖,王班,杨雁雁,黄经汉,刘敬,姜晋安,吴汉章,许玮伦,西德尼·泰勒,钱信伊,柳波,卢燕,欧阳万成,伦纳德·吴,斯坦尼·布莱登,马蒂·马,德里克·耶茨主演。由导演德斯汀·克里顿,刘玉玲携幕后团队制作。

    5、《西游ABC第一季》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答:欧美剧电视剧《西游ABC第一季》是著名演员杨紫琼 代表作,《西游ABC第一季》免费全集2023年在美国隆重上映,希望你能喜欢西游ABC第一季电视剧,西游ABC第一季剧情:王谨是一个普通的ABC青少年,他的高中生活和他的移民家庭生活杂乱无章,当他在学校认识了一位新同学,自己被牵扯进一个新世界


    同主演作品

     明星可左右滑动
    • 杨紫琼
    • 关继威
    • 吴彦祖
    • 王班
    • 杨雁雁
    • 黄经汉
    • 刘敬
    • 姜晋安
    • 吴汉章
    • 许玮伦
    • 西德尼·泰勒
    • 钱信伊
    • 柳波
    • 卢燕
    • 欧阳万成
    • 伦纳德·吴
    • 斯坦尼·布莱登
    • 马蒂·马
    • 德里克·耶茨

    为您推荐

    用户评论

    • Jensen

      如果说《小美人鱼》口碑的扑街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观众对“政治正确”的反感,改编下的叙事苍白,以及对演员个人的外表霸凌。

      那么,《西游ABC》这部涵盖了国民级的西游记元素,加上认同度极高的杨紫琼、吴彦祖、关继威等一众亚裔演员,再搭配上近乎一半的中文对白,这样的剧集,为何还有人以极其狭隘的心态大骂rh?

      豆瓣评分仅5.6的《西游ABC》在海外却获得了极佳的评价,MTC媒体综评76分,烂番茄指数95%,爆米花指数86%。

      一部宣扬中国文化和探讨华裔身份的剧集却不被本民族认可,这到底是谁的问题?

      剧集将原版《西游记》故事作为“美生中国人”寻求身份认同的一个载体。

      文本的第一条故事线,就是孙悟空的儿子孙维辰偷走了金箍棒,执意下凡寻找传说中的第四卷经书卷轴,以打败欲叛变的牛魔王。

      梦中出现的白鹅意象带领孙维辰找到了王进,一个美国高中里少有的中国人,也是典型第二代移民下的“美生中国人”。

      不料,孙悟空很快就找到了儿子孙维辰的藏身之处,前来拿回被偷走的金箍棒,可孙维辰并没有那么容易放弃寻找第四卷卷轴乖乖和父亲回家。

      两人很快打斗起来,突然灯光闪烁,原来是观音菩萨及时赶到化解了这场父子危机。

      于是,来自《西游记》中的众多人物就构成了王进对于中国文化的一次探索。

      孙维辰需要找到第四卷卷轴,而王进则需要在两种不同的文化范式下做出选择。

      《西游ABC》有三条故事线,除了对西游记元素的再演绎外,文本的核心其实是关注王进这个”美生中国人“个体的心理历程。

      作为第二代移民,王进不太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又因为原生外貌在白种人占大多数的校园内不受欢迎。

      因为想要结交更酷的白人小孩,王进加入了足球队,还放任他们欺负自己的印度裔好友。

      为了获得虚假的认同,王进甚至一度背叛了为自己发声的少数族裔文化社,只因欺负他的白人男孩和足球教练关系好。

      而当孙维辰进入他的生活,当他接触到了属于自己民族的文化,拥有了以他为核心的冒险故事,王进突然就在左顾右盼的世界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道路。

      而这份身份认同,来自于沉甸甸的中华五千年文化。

      此外,我们也可以从王进父亲为样本,在他身上看到亚裔在美国的现实困境。

      剧中,王进的母亲一直在为丈夫辛苦工作十年,却不敢向上司提出升职加薪而苦恼。

      王进父亲拥有典型的中国人性格和思维,为人憨厚老实,在集体中讲究低调和随众,而这与崇尚个人主义、鼓励个性表达的美国文化之间有巨大的冲突。

      工作十年,直到上司临近退休,他们才得知对方有一样的兴趣爱好。

      与憨厚的丈夫不同,王进母亲虽然是一个家庭主妇,但她头脑灵活、主观能动性强。

      眼看谦卑被刻进了骨头里的丈夫最终没有得到上司退休后空缺出来的职位,她抓紧了中草药火爆的市场机遇,下定决心自己创业。

      就是这样,性格迥然不同、终日为琐事争吵的夫妻成为了第四卷卷轴的看护人。

      矛盾与分歧在岁月的流逝中归于平静,最终产生爱的结晶--传说中的第四卷卷轴。

      这个巧妙的安排暗喻了东亚父母常见的拧巴状态,而他们对子女的爱却又是出奇的一致。

      剧集的第三条线是穿插了活跃在喜剧领域的亚裔演员弗雷德的故事。

      弗雷德在年轻时出演了一部丑化亚裔形象的喜剧《蠢到无药医》,其中的一个片段迎合了当下舆论对于亚裔的排斥再次火爆网络。

      王进在学校里出丑的录像,经过剪辑与弗雷德的视频片段共同构建了关于亚裔的负面印象。

      这一插叙的安排不仅在更大维度上为王进所处的”美生中国人“境地提供了拟态环境,更在戏外与关继威的真实人生构成了互文。

      可当在这样一部关于亚裔主题的故事里,我们能坦然解构这一曾经的不公与羞辱,何尝不是我们掌握了话语权的表现?

      全然,《西游ABC》并非完美的,由于经费有限,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对于西游世界的建构十分简单粗暴,试图采取怀旧的画风来遮掩这一缺点。

      第四集交代了孙悟空和牛魔王矛盾的来源,对于天庭和众位神仙的呈现画风清奇,敷衍中带有一丝有趣,潦草中带有一丝幽默。

      全剧中文对白占比一半,多首经典华语插曲,尽管也有对中国文化融合的不够深入,依旧存在刻板印象,主题略显幼稚等问题,但《西游ABC》不失为一部在世界范围内传递中国文化的好作品。

      一部作品在不同环境下的口碑走向极端,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对于海外观众来说,《西游记》建构的奇幻世界对他们来说是新鲜的、有趣的,是在现有的西方几大奇幻IP下具有东方代表性的文化弥散。

      顺应着”政治正确“的热潮,更多的华裔或是亚裔故事被搬上了大荧幕,前有拿下第95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瞬息全宇宙》,后有大火的亚裔发疯实录《怒呛人生》。

      新鲜的世界观架构+当下火热的亚裔话题+华裔身份认同的细腻主题,无论怎么说《西游ABC》在海外的语境下都是一部优秀且新鲜有趣的作品。

      但是对于内地华人来说呢,《西游记》作为我们家喻户晓的故事,如果抱着狭隘的民族心态,自然会有一种文化挪用的愤怒感。

      但不同于迪奥的马面裙事件,《西游ABC》对于《西游记》的改编重构是正当的,毫不遮掩的。

      原漫画作者杨谨论作为华裔的一份子,他有资格在他的生活现状下重新抒写属于”美生中国人“的西游故事,这一点无可置疑。

      作为世界华裔和亚裔的一份子,看到更多属于我们的故事走上大银幕,我们应该给予的是支持和包容,而不是狭隘的将个体的身份与他者割席。

    • Jensen

      开始确实觉得离谱,但是你打开这个剧的时候期待的是什么?魔改本来就是意料之中。

      整个西游神仙系统杂揉了佛教,道教,封神演义,民间信仰,<西游记>本身就够魔改了。而我们熟悉的天庭,就是源自现实中的封建宫廷,当时人们能想像最高级的地方就是皇宫,所以原著天庭就是这个样子。

      从这个角度,蟠桃大会的魔改就不奇怪了,美国人想像到的最高端的party,就是东南亚夜总会,蟠桃大会这个画风也合理。

      其实了解人物背景再看也觉得有意思,孙悟空的反叛精神,猪八戒贪吃,济公喝酒,人物都改了很多,又保留了特色。

      这种改编让我想到了<格林><童话镇>都是改原著,至少西游ABC故事更完整紧凑,没有谁完全忠于原著。

    • Jensen

      经过《瞬息全宇宙》奥斯卡登顶的高峰,原班人马回炉重造《西游ABC》既没达到同等广泛的认知度,还制造了当前极大的文化争议。

      该剧在豆瓣的评分仅有5.6,打一星两星者不计其数,除了因为制作方面的硬伤外,最大的争议在于触碰到某些民族主义者的“逆鳞”,在他们看来,《西游ABC》的主创们既不是中国人,也不能代表中国人,更不能在不理解的情况下将中国传统文化肆意魔改并输出到全世界。

      的确,这些主创并不是中国人,但却是不折不扣的“Chinese”。

      这个词语所代表的族群,实际上远大于内地文化中的固有范围:比如说,Chinese可以是内地、港澳台的同胞,也可以是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它事关基因血脉,无关国籍和空间地理。比如说,像马来西亚裔的杨紫琼、越南裔的关继威,或是新加坡籍却在台湾和内地发展的孙燕姿,都是Chinese。

      正如中国人不能和Chinese画等号,中国文化和中华文化也不能画等号(即便都写成Chinese culture),古典的或传统的历史文化是全华人的资产,而非一家一国的专利。

      所以传统故事究竟怎么改,或者如何重写,都并非一个“文化侵害”的问题(除非是早年傅满洲那样赤裸的辱华遗毒),而是一个“文化交换”的问题。华裔的影视制作人实际上处在东西方文化的枢轴上,如果没有他们的转译、展示和重写,我们很难想象世界性的受众可以了解中华文化。

      《西游记》就是一个例子,我所接触的外国人都知道这是一个中华文化故事,但他们提到的名字并非“The Journey to the West”,而是“Saiyu-ki”。这也意味着缺乏流行文化载体外输和传播的情况下,西方人只能假道流行的日漫来曲线地理解和接收中华文化。

      西游记 (1978)
      6.0
      1978 / 日本 / 剧情 动作 奇幻 / Toshi Aoki 福田纯 池广一夫 渡边祐介 Daisuke Yamazaki / 堺正章 夏目雅子

      换句话说,中华传统文化的潜能没有发挥出来,或者中华文化未能走向世界,是因为我们没有日本的ACG或韩国的K-POP这样普遍性的载体。

      因此当杨谨伦在2006年出版《美生中国人》原版漫画的时候,其实际贡献就是提供了一个更广泛的认知载体,它既是华裔群体自我窥视的一面镜子,也有助于美国人更好地理解当地华人的境况。

      这本书在2006年度进入《纽约时报》畅销书的年度榜单,获得全美图书奖的提名,不单是因为其中华文化的风格元素,更是因为它以文本叙事的内在深度直通当时华人社群的存在困境。正如媒体人连清川在《美生中国人》中文版导读中写道的那样:

      尽管他们幸运地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社会里,他们幸运地在美国民权革命之后出生,他们幸运地处在中国开始被外部世界重新认识的世代。但是,他们的解放在于他们灵魂的释放,他们放胆进入传统中国人未曾涉及的职业领域:艺术、政治、公务员、金融界、互联网。他们像一个华人那样生活在一个不曾有民族主义的国家里。他们放肆地继承着民族的记忆,他们公开地宣告着祖先的烙印,他们自由地竞争着所有的职位。

      这是美生中国人摆脱悲情记忆的最终解决方案,也是《美生中国人》致力寻找的问题答案。以作品实践或寻找现实生存和血统记忆之间的深度关联,这是汤婷婷、谭恩美等人文学实践之后的另一种媒介实践(漫画实践),如今则全面转化为影视实践。

      诚然,这个领域原来就有王颖、李安,如今还有伍思薇、王子逸和闫羽茜这样的嫡系后辈,但这些作品多走独立路线,存在于文化罅隙之前。其进入主流文化的视界,则是近两年《摘金奇缘》《瞬息全宇宙》之后的事情。

      比如说,华人此前在好莱坞的历史位置通常可以概括为两种:一种是关继威这样在各种制作中扮演的龙套角色(如今还有大批量这样的演员),另一种是只活跃在华裔题材中的演员,尽管两者之间常有交叠。

      如果《喜福会》算作一个时代突破(它证明了华裔电影人团结协作的重要性),那么《摘金奇缘》和《瞬息全宇宙》更是生逢其时,它恰恰处在好莱坞思维枯竭、创意告乏的衰落时刻,需要世界性的多元文化为其注入营养;同时,它也处在各种族裔集体觉醒、政治文化更倾向于去中心化的时代。

      也是出于此中考虑,《西游ABC》对原漫画做了大刀阔斧的改编,首先改变了时代背景,将原作中的1980年代移植到当代,同时也将主角的名字“王谨”更换为“王进”。这些变化明显带着“Be confident”的潜台词,或许是《瞬息全宇宙》带来的余波,但也能明显感受到叙事基调上的不同。

      剧中的王进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华裔少年,他被各种美式手办、漫画书和流行海报的世界包围,喜欢披萨胜过自家熬煮的鸡爪,希望和白人男孩做朋友,和白人女孩恋爱,简而言之,就是“选择成为一个美国人”。

      虽然这很功利,但却是多年间很多移民和其子孙后代的潜台词。

      如果是这种思维占据主流,华人影视作品就只能沦为社区一隅里自怜的乡愁。但如今的逻辑发生了变化,即不再追求一种淹没自身血统的无差别融入,而是保留和呈现自身的特殊性,也就是在美国影视作品中成为“hero”。

      Hero当然有两层意思,即文化意义上的英雄和行业意义上的主角,就此来说《西游ABC》中王班扮演的王进和关继威扮演的杰米·姚实际上是一对历史平行的角色:杰米在情景喜剧中扮演那种不断出糗、专门逗人发笑的边缘角色;而王进则是杰米视野里的终点,是那个实现了英雄梦的“自有者”。

      如此来看,《西游ABC》的立意有其深度和现实性,且有知名畅销的原著漫画打底,按说是品相不俗。但它最终呈现的质量却始终不尽如人意,如果说国内观众对其不满意可能夹杂了一些无端的民主主义指控;但就IMDB来说,仅有7.1的评分,比之《瞬息全宇宙》的7.8来说也是回落不少。

      这里面最大的问题,或许是来自质感上的反差。《西游ABC》讨论的是一个非常主观、严肃和现实的当代华裔生存的问题,但在很大程度上被迪士尼风格的夸张、搞笑风格稀释掉了。你当然可以说无厘头也可以探讨严肃的命题(正如《大话西游》就完全可以做到),但它仍然敌不过迪士尼幼稚的家庭或低龄思路。

      这种幼稚,既体现在许多价值定位的廉价化,比如耗费笔墨颇多的加薪升职自我成长这样的俗套设定;也体现在铺展叙事的刻意和空洞,比如说故事指向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多层环节,但没有一个能达到透彻和深度,就连校长和足球队教练,也都是我们印象中非常强烈的“刻板角色”。

      主创们对传统中华故事的想象和重塑,本身并没与太大的问题,但对我们来说仍然是“过于实用、缺乏诗意”,缺乏诗意可能是我们对美式商业片以及他们的文化挪用最大的感觉(这当然不能套在李安或王颖身上),影片最大的矛盾就是牛魔王想要偷金箍棒毁灭天庭的赌气式反叛,人物表演空间的简陋、动作打斗上的偷懒以及糟糕的特效化妆,又让人怀疑低预算的背后有多大程度的真诚。

      迪士尼启动《西游ABC》,是在《瞬息全宇宙》上映前不久,也就是说它一开始就被视为一个延续后者的项目,而且是一个明显赶鸭子上架的项目,它在剧本改编、美术设计、演员选择方面显然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又或许说,只要是华裔题材+华裔组合就被认为是“时代的补救药方”,这种对产品快餐式的理解抵消了华裔影人作为剧组主创的绝对能动性。

      拿《西游记》的改写来说,原作《美生中国人》里存在三段平行的叙事,《西游记》的故事只是其中一段,仅仅在最后才实现了贯通和反转:孙悟空就是丹尼(改名后的王谨)那个烦人的表格钦西(Chin-kee),这个名字来自文化歧视性的Chink(中国佬),就如钦西的俗世样貌是一个穿着清代服饰、留着长辫子、一排猥琐的龅牙,见了西方女性就认为适合哺乳生孩子,以及操着一口洋泾浜英语对各种课程对答如流却招人厌的形象。

      这些特征,以一种反讽式的描述回应了西方文化一贯以来的“刻板印象”,是原作中最大胆的笔触。但在如今过于政治正确的环境下(无论在美国还是再中国),类似的描述已经绝无可能,即便加了最终的反转也不行。由此,粗鲁的孙悟空就变成了吴彦祖——他是华裔或亚裔世界认可的最帅的形象。

      原著中的钦西和孙维臣则被合并为一个人,他的槽点就只剩下作为FOB(Fresh OFF of Boat,即初到美国的华人)的傻气,他对王进“想成为白种人”的频谱式干扰,也就失去了原初的野蛮效应——漫画中的钦西会在其白人伙伴的饮料里撒尿(孙悟空作为一种传统符号,代表的恰恰是野性未除、能力过剩的异类在另外的环境中缘何只能收获最大程度反感的),剧中的孙悟空就只能在蟠桃会上抢麦来讽刺其潜规则,但又因为这种“真性情”被纳入仙班。

      这就意味着传统文化的深度辩证刺激转化为一种浅白意义上的“文化护航”,即孙悟空父子(以及西游宇宙当中的济公和其他神灵)在帮助王进这位普通的华裔男孩达成梦想,他果然是所谓的“第四卷轴”,是能改写命运并且拯救天国的本源力量。

      剧中另起炉灶虚构的卷轴有四,前三个是纪律、交流和哲理,而第四卷轴则是“力量”。这很容易让人想到《防弹武僧》中的神秘中国卷轴,正是因为蕴含了巨大的力量才引得邪恶的坏蛋竞相争夺——在《防弹武僧》中,这个源自中国的卷轴力量最终转移到白人小混混卡尔身上,这是那个时期白人兼收并蓄的叙事内核;如今,力量讲求回归其本源,东方的力量只能由东方来消化和继承,否则就是文化上不正确。

      虽然从《防弹武僧》到《西游ABC》时隔20年,相当于从《卧虎藏龙》到《瞬息全宇宙》的间隔,但此中华裔题材的一个最重要的命题仍然是如何展现,以及展现给谁的问题。就像《卧虎藏龙》曾经在国内差评如潮,被认为是阴阳怪气为西方量身定做,但后来人们对它的接收、平反和膜拜,证明当初的结论是自身的封闭文化长期隔绝于世界文化而衍生的偏见和寸光。

      回到《西游ABC》,我们自然不难发现这个问题的症结让然是文化展现给谁的问题,是展现给国人、自我(美籍华裔)还是世界?在这种展示当中,最低级的当然是外宣,外宣绝不等于展现给世界,因为它最终只能变成内宣,只能内爆舆论高潮并且进一步封锁自身的边界。至于展现给自我,那些华裔社区的独立电影、文学、艺术和各种载体,早已经承担了这样的任务。

      问题仍然在于第三个目标,如何将中国展现给世界,将传统文化以适当的载体推向世界?就展现真实的中国而言,贾樟柯、王兵等代表着越来越小的出口,若非有着被称为“窄门”的电影节系统也很难做到,且只有艺术质量能保存其火种;就展现传统中华文化而言,国内电影人难以做到(无论出于政策、经济、语言障碍或其他原因),国外电影人也难以做到(除非他们深入地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最终还是华裔影人最能肩负这样的传播使命。

      我们或许常常感知到华裔作者在探讨中华文化方面的滞后,比如说他们谈及的对象仍然还停留在七八十年代的李小龙、邓丽君,让我们经常怀疑彼此不是一个世代的人。但话说回来,能在大华语范畴内引发共鸣的,仍然是这些文化图腾,就此内地数十年来的“新文化”并没有足够的代表性感知力或国际传播度。

      比如国人耳熟能详的82版《西游记》,在国外并没有那么普及,它在国内被视为经典也是因为某个时期的代表性;它的“制作精良”,也在于它本质上是一种国家主义的文化工程。这种无限预算、精英群集、集体排练、跨越各地取景、不限制作时间且无限度投放的项目,如今在市场经济世代早已灭绝。

      海外华裔,可能和绝大多数国内华裔一样,没有看过《西游记》的原版小说,后者的感知更多是从82版《西游记》得来,就像某些村落的村民会对左大玢强行跪拜,因为村子里的菩萨画像就是依其所绘。而对前者来说,对《西游记》的理解更多是根据一些不同的漫画改编,以及家长们的过往讲述,再加上他们从小成长的环境,这种视觉上的想象必然有很大不同。对他们来说,《西游记》这个经典不可谓不重要,但82《西游记》这个文本,以及它树立一种绝对视觉标准的作用并不重要。

      让《西游记》的故事走向世界,日本、韩国都曾以自己的方式达到,而国内作者竟然做不到,这不得不让人重新思考国内经典≠国际文化的方程式。国内高认知度、高流量的文化(如果能称其为文化)只能停留在内部,这种鸿沟只能由外部的作者来填补;海外华裔影人或许会考虑这种使命,但他们在行业中一未占据有利位置,二来人数有限,想要孤立操作文化融通也是非常不易。

      花游记 (2017)
      7.3
      2017 / 韩国 / 喜剧 爱情 奇幻 / 朴洪均 / 李昇基 车胜元

      甚至,即便偶尔让华裔影人处在这种掌握自身作品的位置,他们的困境仍然非常直观,首先是华裔影人创作的作品,无论是主题上还是风格上,都不容易和内地乃至港澳台地区的观众共情,因为这些视角和风貌总是过于西方;同时,他们在制作的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到西方的资金、发行和受众审美的总体关系,如果要让世界认识中华文化,必须考虑到一种他们习惯进入的思路和语境。

      除此之外,华裔或许还要达成自身的思考和共情,电影在此能够起到一种仅次于血缘的纽带作用。这就让影片必须聚焦到华裔的身份、家庭关系、社会定位、族群认知的话题上。

      无独有偶的是,像北美的日韩等族裔也不乏此种态度和境遇,但他们的优势是有着更大程度的文化贯通式纽带。近期日韩裔主创制作的《怒呛人生》和这部《西游ABC》一样都聚焦了当下的生存境况,且都用了“蜂鸟”的隐喻——在这种社会中,每个亚裔都是疯狂挥动翅膀才能不掉落下来的蜂鸟。

      如果日常的华裔尚且是“蜂鸟”,那么作为电影人的华裔显然就负担更重了。他们既要面对不熟悉中国文化、不具备文化代表权乃至涉嫌辱华的指控,另一方面也受制于国外的资金链、展映环境和观众审美,此外还要顾及自我群体的存在感受。要在三者之前达成一种共识本就不易,在当下文化割裂感越强,越来越讲原则和上纲上线的极限语境之内,就根本是不可能的。

      几个月前,杨紫琼和关继威在奥斯卡颁奖礼上都没有提及族群或族裔,而仅仅是谈及梦想,包括最熟悉的“美国梦”,这些铁树开花的奇迹可能是个别契机下的成就,但不能代表普遍——这一点,想必他们各自都心知肚明。

      甚至说,期待华裔商业制作在《瞬息全宇宙》之后继续涨行情也是过于单纯的想法,《西游ABC》只不过确认了这一点,即便目前好莱坞确实对于演员方面有一定需求(比如漫威宇宙就安排了刘思慕演尚气,杨谨伦则在和DC合作新超英孔克南),但这种文化制约、夹缝求生且近乎腹背受敌的境遇里,华裔能选择、能做大、能被接受的项目显然是个未知数。

      【虹膜】

    • Jensen

      本文首发于骨朵网络影视 文/知庸

      被疯狂玩梗多年的中美合拍版《西游记》迟迟没动静,真正“中美两开花”的西游题材美剧《西游ABC》,倒是来了。

      虽然是Disney+出品的纯正美剧,但本剧的幕前幕后主创,都集齐了美国当下顶配华语阵容。刚在奥斯卡历史性封后的杨紫琼,带领《瞬息全宇宙》一家四口在剧中重聚,近年活跃于好莱坞的吴彦祖,金马影后杨雁雁,单口喜剧演员钱信伊、欧阳万成等华语群星,也在剧中“团建”。本剧的导演、编剧、配乐、服装、动作设计等各幕后工种,也都由华语人员主导,含华量足斤足两。

      剧情上,《西游ABC》也是无可置疑的中美两开花。顾名思义,剧集将西游题材与ABC(美国出生的华裔)少年的成长故事熔于一炉,中国神仙齐聚美国校园,新鲜感和噱头都拉满了。外加杨紫琼饰演观音菩萨,吴彦祖饰演孙悟空的神奇选角,剧集在中美两国的前期热度,都相当可观。

      但真正上线之后,中美对本剧的评价却截然不同。在美国,烂番茄94%,MTC媒体评分73的成绩,起码算中等偏上。在中国,豆瓣及格分都没过,基本是美剧里垫底的水平。如此巨大的差异,实属罕见。

      “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这句六小龄童锐评当下西游题材的经典语录,成了中国网友批评本剧的常用语。实际上,《西游ABC》戏说不少,但并不算是胡说,有点乱编,但并非针对西游。中美评价差异的本质原因,恐怕还是在于ABC的生存困境,难以被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共情,这顿美式风味的华语快餐,从根上就没那么适合中国胃。

      01 是戏说,但不算胡说

      “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可能是不少中国观众对《西游ABC》中西游部分的最大观感。

      的确,紧跟目前仙侠剧较高制作水平的当代中国观众,看到本剧中似乎重返86版《西游记》风格,却又带着八九十年代恐怖喜剧港片般塑料感,甚至带点特摄风味的角色妆造,很难不眼前一黑。

      作为美剧,本剧台词含中文量算是相当高,尤其西游线起码一半台词是中文。但各路神仙讲中文时怪腔怪调仿佛烫嘴,一言不合索性飚起English,这复杂的语言体系,也确实让人难绷。

      动作戏上,神仙打架不输出法力,纯靠功夫硬扛,猪八戒、沙和尚(女版)莫名上线开打一场又莫名消失,也令人费解。名场面蟠桃会,则被单独拿出一整集讲述,但仿佛夜总会cosplay团建的画风,和玉皇大帝当众自爆出轨这种无厘头故事走向,只能说,这很难评。

      中国土生土长的西游题材,翻译到美国却给土生土长的中国观众带来巨大culture shock,这是《西游ABC》收获大量一星差评的重要原因。但必须搞清楚的前提是,本剧从根上就并非直接改编自《西游记》,而是改编自剧集同名漫画原著。西游故事在原著中,本就是如《西游记后传》甚至《魔幻手机》般,二创而来的奇幻大背景,一切为了新故事服务,不遵从原版设定也无可厚非。

      甚至在剧中,主角受到的西游启蒙也并非来自原著,而是源于西游故事改编而来的各种热血漫画。蟠桃会一集片头的角色六连拍,模仿的也是1978年同样改编原著不少的日本版《西游记》,而非86年的中国版。剧集恐怕从来就无意遵从西游原著的文化源流,而是更想拿西游背景做出新表达。对于原著原教旨主义者,这是一场令人气恼的误会,但在改编技术层面,《西游ABC》确实没到被扣上“胡说”帽子的程度,而是自有其“戏说”体系。

      这种戏说,一方面是由于剧集作为美剧,必然更多考虑美国观众,而非中国观众的喜好。选角上因此以美国观众脸熟,常年混迹好莱坞的华语群星为主,而他们自然对中文有些生疏。中英台词实时切换,重功夫不重法力的动作戏,则显然也都是为了更照顾美国观众对“外语剧”的观看习惯和偏好。

      另一方面,剧中塑料感极强的角色妆造,和种种中国神仙在美国凡间闹出的笑话,都是为了在戏说中消解西游正统故事的严肃感,通过反差笑点,让西游线与主角青春成长线更易桥接。

      事实上,成长线才是本剧真正的主线,西游线更多只是对成长线的参照。基于此,剧集对各路西游角色人设进行了重大改编。有了叛逆儿子的孙悟空,成了典型的东方传统父权代表,对儿子的自我实现大加阻挠,观音菩萨则成了鼓励下一代自由发展,默默保驾护航的知心阿姨。大反派牛魔王,则是内心自卑,迷失自我的失落人。

      这一套戏说改编体系,听起来离谱,其实与剧中成长线主打个体价值实现的价值观相当契合。比如看似无厘头的蟠桃会一集中,却充分展现了孙悟空和牛魔王对自我认知的冲突,让数千年前的西游故事,成了当下华裔在美国面临身份困境的神话原型,这其实是相当精妙的借古说今。

      因此,《西游ABC》并不算在胡说西游故事,更多是通过戏说,既照顾美国观众的喜好,也将西游故事合理改造成剧集价值观的载体。但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这套戏说体系,显然大大超出了大家对西游题材的传统心理预期,怒而差评,也就不意外了。

      02 是改编,但有点乱编

      从本质上讲,与其说《西游ABC》是一部西游题材剧集,不如说它是基于好莱坞常见的青少年冒险类型,所做出的一次种族层面的改编变体。

      这种类型往往聚焦青少年在成长中遭遇的自我认知困惑,但与普通青春题材不同的是,故事中的青少年,往往置身于某种宏大的奇幻世界观中,解决世界危机和抚平成长心结因此同频共振。《哈利·波特》《饥饿游戏》等作品,都是这一类型的代表作,但选择以非白人担任主角的青少年冒险影视作品,还相对少见,以华裔为主角的,更是几乎没有。

      随着政治正确风潮兴起,华裔少年终于在《西游ABC》中得到了成为英雄主角的机会。剧集也顺势将青少年冒险类型常见的魔法、吸血鬼、反乌托邦之类奇幻背景,改成了更贴近中华文化的西游故事背景。基于种族平权意识,对类型做出的改编突破本是好事,但剧集也正因此,显得有些膨胀和混乱。

      除了西游线和成长线,剧集还有另外两条副线。一条是主角父母的家庭线,意在将剧集对华裔青少年认知困惑的探讨,扩大为对整个华裔群体身份困境的呈现。另一条是主角观看的戏中戏里,一位华裔丑角演员的故事,他并不甘心只演丑角,而是对着镜头喊出了“我想要演英雄”的华裔宣言。

      单拎出这两条副线看,演员线借着戏中戏的名义,让剧集得以直接为ABC群体发声,家庭线具体实在的困境设置,和扛起全剧演技水平的细腻表演,也让这条副线令人惊喜。但放在全剧整体角度,演员线全程和主线没有任何关系,几乎纯粹为了喊出最后这句口号,而强行穿插在剧中,家庭线则明显超出了青少年冒险类型的常规范畴,和成长线、西游线都难以组接,同样显得突兀。

      西游线和成长线这两条本应相辅相成的线索,因为一个极虚一个极实,一个由男二承担一个由男主承担,也经常像在各演各的。最终本剧的四条故事线,虽然都可以归结到华裔身份困境的大主题上,但光看情节,几乎全程都处于一种各自关系不大的状态。剧集只在结局强行抛出一个“一切的联系比你想像的更深”的说法,试图把故事串到一起,但效果也实在有限。

      种族话题对青少年冒险类型的改编,让剧集希望在方方面面的华裔困境上都有所输出,但结果却是贪多嚼不烂,有佳句无佳章,让改编显得有点乱编。不过,剧集在种族层面做出的突破本身,依然值得肯定。有意思的是,尽管这种突破关乎的是与中国观众一奶同胞的ABC群体,却难以被中国本土观众共情。

      03 中美难以两开花

      常规关于身份困境的影视剧,往往热衷于以个体的种种境遇,折射出整个群体的艰难不易。顶着《美生中国人》(《西游ABC》英文名直译)这么大名头的本剧,从剧名上也给观众类似的预期。

      但本剧真正的惊喜,却恰恰体现在成长线对常规套路的反写:剧集从主角因从属于华裔群体而遭受的特别对待出发,却鼓励他不必被群体身份所标识,而是活出自己作为个体的本来样貌。

      男主角王进在学校的境遇,很难用简单的种族歧视一词进行概括。他的华裔身份让他在老师同学面前,成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但大家往往只看到这层最浅表的群体身份属性,却忽视了王进到底是个怎样的个体,王进自己也因此变得敏感自卑,只想一味隐藏自己。

      剧集所呈现的身份认同困惑,也就从常见的“少数群体身处主流群体中的认同困境”,细化为“个体被少数群体身份所代表,因而迷失自我的认同困境”。这种对个体价值的更加尊重,实质上是在政治正确已逐渐成为美国社会常态的当下,基于已有成果,对种族刻板印象完成的一次更彻底反动。从身份政治话题的讨论深度上讲,《西游ABC》无疑迈出了重要的一大步。

      但上述这些突破,全部都建立在美国社会中,ABC群体作为少数群体,仍在努力争取自身权益的语境下。而在中国人本来就是多数群体的中国社会,剧中这种已经进入身份政治2.0时代的微妙心理描摹,实在太超出本土观众的认知范围了。尽管都是黄皮肤黑眼睛,但中国观众与ABC群体截然不同的生存境遇,客观上已经决定了双方确实无法共情。

      当剧集对身份问题的讨论在中国观众中几乎完全失效,大家也就只能看个西游题材中美两开花的热闹,落回到那句“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而基于美国式身份问题,所贯彻在戏说中的自我实现价值观,和妆造、功夫打戏对西游题材的快餐式解构,最后让《西游ABC》在中国观众眼中,只能算一道美式风味的华语快餐,不伦不类,难以下咽。但从根上讲,这恐怕并不是剧集自身的问题,只能说这道菜,本来就不适合中国胃。

    • Jensen

      我主动提出一起赏剧,结果女儿看了两集后弃剧。出去散步时,聊了聊她为什么觉得不好看和其他一起相关的。

      1. 主要原因是没有一个角色让她喜欢。王进和孙维辰都傻乎乎的,王进缺乏自我认知,不明是非,孙维辰则是愣愣的,谁会跑上去对别人说“我是孙悟空儿子”?杨紫琼和吴彦祖的对话无聊地故作深沉,杨紫琼的观音扮相像是cosplay,吴彦祖的孙悟空远不如《大闹天宫》里的孙悟空。

      2. 所有的人物都是按照刻板印象画出来的,不光两个主角,像王进的推妈怂爹,还有那个activist亚裔女生Suzy,白人足球队长,都是如此。

      3. 大多数teen drama都很无聊,这一部也不例外,实际生活中高中生并不是像剧中那样说话。这边高中不是这个味道,感觉像是在加州,但加州高中里亚裔如此少、被排挤,也有点奇怪。

      4. 她承认自己有生活圈子的局限,比如在过去三年的高中生活中,她没有经历过bully,朋友圈中也没有听说过有bully的事。

      5. 她认为人和人的关系有很多维,剧中往往只描写一维,比如王进的父亲在公司无法晋升,有白人和亚裔的问题,也有老板和下属的问题,两个人会因为喜欢bon jovi突然变成知音和朋友,不太可能。作为一个在美国公司沉浮多年的人,对此我表示同意。

      6. 反派设置模糊。她读过《西游记》的英译简写本Monkey,对牛魔王有模糊的印象,但剧中一开始强调牛魔王是个黑暗势力的大魔王,她看了两集毫无感觉,一点也不care,这个设置很失败。

      7. 我说王进喜欢的那个女孩Amelia,似乎有亚裔血统,她说应该没有。我说眉眼间有点亚裔的味道,她说那女孩的头发是浅棕色,亚裔混血小孩的头发多是黑色,至少应该更深,而且眼睛的颜色也不是亚裔。我查了一下,好像她是对的。

      8. 动画片《大闹天宫》她小时候看过,很喜欢,现在印象最深的除了孙悟空和金箍棒,还有peach lady,有时间她想重看一遍。

      9. 杨紫琼的《瞬息全宇宙》她挺喜欢,吴彦祖没听说过。我说人家是出名的美男子,演过美剧主角,一个骑摩托的剑客,问她想不想看,她查了查,说不想。

      10. 她弃了这个剧后,开始看《进击的巨人》,因为墨西哥女孩室友向她强力推荐过。到现在已经看了第一部八集,很喜欢,尤其喜欢Mikasa Ackerman这个角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