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雾中的孩子

云雾中的孩子

130

    10.0

    • 主演:未知

    常见问题

    1、 主演的电影《云雾中的孩子》来自哪个地区?

    爱奇艺网友:电影《云雾中的孩子》来自于越南地区。

    2、《云雾中的孩子》是什么时候上映/什么时候开播的?

    本片于2021年在越南上映,《云雾中的孩子》上映后赢得众多观众的喜爱,网友总评分高达1300分,《云雾中的孩子》具体上映细节以及票房可以去百度百科查一查。

    3、电影《云雾中的孩子》值得观看吗?

    《云雾中的孩子》总评分1300。月点击量408次,是值得一看的纪录片。

    4、《云雾中的孩子》都有哪些演员,什么时候上映的?

      答:《云雾中的孩子》是2021-11-19(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节)上映的纪录片,由影星主演。由导演何黎艳携幕后团队制作。

    5、《云雾中的孩子》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答:纪录片电影《云雾中的孩子》是著名演员 代表作,《云雾中的孩子》免费完整版2021年在越南隆重上映,希望你能喜欢云雾中的孩子电影,云雾中的孩子剧情:Di與父母在雲霧裊繞的越南山區務農度日,她對外界和成長充滿好奇與想像苗族赫蒙的村落裡盛行「搶婚」習俗,姊姊未成年就為人妻母,Di告誡自己別步上後塵,但除夕那夜,父母返家卻發現Di不見蹤影。導演長期蹲點拍攝的攝影機既親密又高度自持,呈現社會現實與紀錄片倫理的複雜度,見證並陪伴女孩們成長與自覺的過程。


    用户评论

    • Jensen

      开场的时候有介绍说,在越南拍电影挺难的,都是studio制。有一群人来越南做了个workshop,做得好了,变成了独立发行方Ateliers Varan(具体信息请参见https://www.ateliersvaran.com/en/dans-le-monde-atelier/workshop-vietnam)。该片导演Hà Lệ Diễm就是在这个workshop出来的一个,而且她还特别有才华,这部《云雾中的孩子》在阿姆斯特丹的欧洲最好电影节拿了奖。

      Diem在越南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部落Hmong跟拍了三年少女Di的故事,首先呢,Diem跟他们是“语言不通”的,这时候我才知道,原来当地有自己的语言,其中一幕,老师来Di家里造访,还有人提了一句“有人会讲vietnamese吗?”。其次,Hmong有一个“kidnapping brides“的习俗,本片跟拍的少女Di的姐姐La,就是在2015年,十四岁的时候被“抢走“了,现在十八岁已经怀了二胎。

      Di是这家第二个女孩,她妈妈很爱念叨着一句话“要是你也离开了,那我去喝酒,谁帮着喂猪呢?”她的妈妈,曾经也是下午四点后不让出门的女孩,结果被她爸爸kidnapping走了,可见这是真的“代代传的习俗“,哪怕如今越南规定了18岁才能结婚,早婚生的娃不能有出生证,这个习俗还是在当地很流行。

      Di有时候帮着家里务农,还帮着采割靛蓝植物染料,没事拿着手机跟朋友掰着手指数着她ex的五次背叛。本以为这个故事就这么“平平淡淡的”看完少女三年,而那个“kidnapping"只是个背景知识。谁知道因为一次好玩,Di跟男孩出去一晚,结果第二天回家家里就来了人要提亲,故事还是切入了正题。

      在其中她妈妈的反应特别有意思,哪怕自己也是这样的习俗下长大的人,也依旧很不舍女儿,一方面在知道女儿不愿嫁教女儿“拒绝话术“的时候,也会在学校老师劝阻时表明自己才是家长(大意有点嫁女的推波助澜的意思)。同时呢,在女儿第二次被男方家来人连拖带拽的要带走的时候,妈妈半推半就的样子,终于在导演Diem对她吼叫她做点什么的时候,方才拦下了要带走她的男方家人。

      这个纪录片的导演大概是我看过最具参与感的那个:从跟Di同住一晚的对话,到最后Di被“拖走”时候晃动镜头的阻拦。有人会辩论说,纪录片导演是一双冷静的眼睛,不应该带着自己的情绪的,但是我却特别理解她,试图阻止一个十四岁小孩走向自己不愿早婚生活的““kidnapping brides“习俗。

      好在最后Di还是留了下来,男孩也终于妥协,跟她喝了两杯"break up wine"。(喝完她就吐了出来跑走了)

      真诚的希望Di可以好好念书,像她说的那样,带从未出过村子的妈妈去看看那些不一样的世界,看看不一样的生活方式。

      世界大着呢,girl go go go.

      *写完看到了DB长评里,“澄清石灰水“提到导演Diem讲述的Di的后续故事,十七岁结婚生了娃.......纪录片就是这点“惨”,电影结束了,人生还在继续..............

      *更新一下,这部纪录片得了今年DOXA的最佳feature纪录片。

      *现场因为技术原因没有播放DOXA 2022 对导演的采访,

      后来看了这段采访----

      “你怎么遇到Di一家的?“

      因为workshop,他们去了越南北边,这一家是当时workshop的“参与者”。

      她花了三个月跟Hmong族人相处,跟着她们到处走。她之前有一个朋友是Hmong,也是早婚。

      “怎么跟他们关系变亲密的“

      原来这家人都是有表演欲的lol,以为很喜欢镜头,所以带着导演到处走。Di家妈妈不太会说越南语,一起唱歌跳舞做饭喝酒的,久了就开始聊故事,kidnapping story

      Hmong人觉得kidnapping bride是个挺正常的事情,“能够让poor man有个老婆““谁是第一个kidnap你的人,是最适合你的丈夫“

      “现在Di一家怎么样了“

      她父母还挺好,Di已经有了个女儿。

      Di 去过20km之外的寄宿学校,学的很好,得到了澳大利亚500欧元的奖学金,在学校只有6个人得到了这个奖学金。而且这个奖学金资助,能够让她在高中毕业后,在越南去任何一所她想去的大学,他们会支付她的学费。

      不曾想,一年后,Di遇到了个男孩,离开了学校,搬去了他家。现在有了个女儿,还挺开心的。

      导演觉得还挺担心,因为Di 高中辍学,没有文凭。“在越南,一般找工作需要大学学历的。”

      只能祝Di开心了,一个非常有主见的姑娘。

    • Jensen

      这部纪录片让我了解到了世界某一处女性的生活是怎样的无力,但就像导演在片头说的那样,“拍了三年,我很害怕结局,怕我会失去你”,这部纪录片给观众看到了一个还算不错的结尾,但纪录片之外的结局却让人感到很难过、悲哀。

      有人说女孩去读了高中拿到了澳洲的大学的奖学金,但阴差阳错的,她没去读大学,而是选择了结婚。

      这个后续让我反思,在纪录片中女孩很有勇气地反抗了绑架她的男孩及他的家人,坚决且决绝地拒绝了男孩的提亲和死缠烂打,然而这个反抗,反抗的是什么?

      反抗的是因为还没到法定结婚年龄不可能草率结婚,还是被不喜欢的人强行娶亲,还是民族文化根深蒂固的关于女性、自我的价值观?亦或是其他?

      促成反抗的动机不一样,选择的结果也会不一样。

      导演或许是真的很想帮这个女孩,女孩也能借助这次机会走到外面的世界去,但是最后她却选择了留在当地、结婚。

      我真的很想了解女孩这样选择的原因,我们也许并不能去怪罪女孩不争气,仔细一想,她这样选择也并不奇怪。人的思想本来就在不断变化、成长着的,一边是靠自己的思考,一边是靠外界的输入。女孩是生活在抢婚合理化的环境中,从她们一起玩抢婚游戏就能看出来,抢婚虽然野蛮、毫无人道,但是她们也没认为玩这样的游戏有多么不妥。当然,如果她们自己被抢婚,她们肯定会感到难过、愤怒,但最后她们能做的只有妥协、顺从,并且认定自古以来的习俗就是如此。

      也许她们最想反抗的是抢婚这个习俗,对她们来说,抢婚更多是代表了女方没有选择男方的权力。她们反抗的不是婚姻,而是抢婚,她们追求的不是自我,而是自由选择伴侣的权力。所以到法定年龄遇到喜欢的人,Di选择和他结婚其实是可以理解的,结婚对于他们来说是必须且重大的,只是结婚的形式有所区别而已,是自由恋爱还是被抢婚。而Di已经成功反抗过抢婚,她拒绝与不喜欢的人结婚,这比其他被抢婚、被卖的女孩都要更好,她也会为那次劫后余生感到感激。而现在她有了喜欢的人,至少她会认为她很幸福,能够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人。

      但是对于生活在自由恋爱环境中的我们看来,她这样做太傻太天真了,那是因为我们不需要争取和喜欢的人结婚的权力,因为我们有。而她没有,所以当她反抗了抢婚,拥有了自由恋爱的权力时,她会毫不犹豫选择实行。也许她没仔细想过如果她选择了出国读书,会看到外面的世界有多么精彩。

      在她的环境中,结婚是一个女孩必需的内容,比读书还要重要,甚至变成了一种执念。所以她放弃出国读书而选择结婚其实是符合他们所在环境的。在我们身边,其实结婚也是一种执念,但区别是年龄不会这么小、读书工作很重要,想要打破这个执念也不是不可能。这些就是区别。

      但Di所处的环境中没有什么关于女性、自我成长的教育,而女性独立、自我价值这些思想需要外界的不断灌输、自我的不断思考才能建立的,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思想基础才能让一个人坚决地抵御诱惑,坚定地选择自我实现。Di虽然通过她的环境,已经很好地领悟到了人要自由恋爱,要争取和喜欢的人结婚的自由,但是她却没考虑关于结婚关于自我更深远的东西。

      没有谁能拯救谁,我们可以去帮助别人,但这不是拯救,要怎么选择是自己的课题,只能自己拯救自己。

      这部纪录片的后续带给了我一点反思,想要彻底改变一些现状,要从思想开始,然后由思想指导行动,不然改变的都只是表面、短暂而已。

    • Jensen

      SF电影节还在进行中,这里是一些推荐影片。果然是我喜欢的城市,主流立场和文化活动导向都和我十分相合。这次影节有很多来自第三世界国家的影片,越南、缅甸、乌克兰、伊朗、巴西、苏丹、肯尼亚等等,很多关注女性议题、少数群体和弱势群体的作品。听纽约来的友邻户回说,纽约电影节就更注重艺术性,参展的大多是欧洲影片,没有三番电影节的diversity和社会关怀。出乎我意料的是向来以不爱看字幕出名的美国观众竟然坐满了这部越南纪录片的观众席。散场之后我和户回还有一位墨西哥女士F站在影院门口热烈地聊了一个小时,下一场观众都开始检票进场了我们才恋恋不舍地散场。

      关于这部纪录片豆瓣的简介还比较准确:

      Di與父母在雲霧裊繞的越南山區務農度日,她對外界和成長充滿好奇與想像。苗族赫蒙(Hmong)的村落裡盛行「搶婚」習俗(Bride Kidnaping),姊姊未成年就為人妻母,Di告誡自己別步上後塵,但除夕那夜,父母返家卻發現Di不見蹤影。導演長期蹲點拍攝的攝影機既親密又高度自持,呈現社會現實與紀錄片倫理的複雜度,見證並陪伴女孩們成長與自覺的過程。

      影片结尾有非常激烈的段落,我们姑且称之为“高潮”。为了不多剧透,我先谈谈一些让我印象深刻的细节。

      Di这个角度很像莫小贝是怎么回事!


      故事发生在越南Hmong族聚居的山村里,村民大多从事农业劳动:种水稻、养猪、采摘野菜等,还会用本地作物生产靛蓝后染布。

      他们的居住环境非常破旧,房子看起来随时会倒塌,内部也基本没有家具。但他们的生活情景让我有些熟悉感,村民的言行举止和日常活动都和我小时候生活过的奶奶家的农村的村民们十分相似。家中用大雪碧瓶装酒,成年人骑着摩托来来去去,户外搭棚的酒席,酒桌上互相的喝酒敬酒,孩子们在野地里追逐打闹,节日的夜晚邻居们围坐一圈闲聊,逢年过节的庙会,向熟人打听其他村庄某人的家庭背景,甚至亲子之间互相嘶吼对骂都能唤起我久远的记忆片段,我都能给这些行为安上些不记得名字的老家亲属的脸。出来后和户回聊天发现她也有类似的记忆,这些生活细节都让我们更容易体会片中人物的情绪和动机,也更容易共情。你很容易想到在我们的老家或者别人的老家,都会发生类似的事情。

      主人公女孩儿Di的家庭非常典型。Di的父母是抢婚结合的,父亲是个彻头彻尾的混蛋,整日酗酒、家暴、不事生产。母亲任劳任怨操持家务(我甚至发现整个山村的农活都是女人在做),总是说起自己悲惨的婚姻生活和Di早婚的姐姐,她嘱咐Di不要太早被人抢去。能感觉到她对女儿深厚的感情和依恋,但如同所有不懂得正常表达自己感情的父母那样,她对女儿表达关心的方式就是禁止她和男性过多接触,骂她是荡妇,说她如果出嫁了就没人帮她做农活了等等。同时,那个小社会里加诸于女性的“本分”和“面子”又不断撕扯着她,让她在女儿需要的时候不敢出面帮助女儿。

      Di的姐姐第一次出现在镜头里时,抱着婴儿回来娘家,帮他们收割水稻。虽然早听Di的母亲说起过很多次早婚的女儿,还是对出现在镜头里过分稚嫩的脸感到惊骇。她被抢去做新娘时只有14岁,如今17岁不到已经生完一个又怀着一个了。在我认知里,这几乎是古代才会发生的事,发生在一个可以用手机连上FB,年轻人会用FB互相发消息的地方。

      是的,在这个房子看起来非常简陋、几乎没有任何现代化设施和电器的山村里,孩子们都用着大屏的智能手机,会通过FB交流、窥探八卦或者和男友宣布分手,带给我强烈的割裂感。但我看到最后会替Di庆幸,我会把Di不同于她母亲她姐姐的想法并且没有落入悲剧的结局,归功于“她能自由上网”,至少她能通过网络知道外面的世界,了解其他更幸运不用早早结婚、有工作能养活自己的女性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所以她能坚定地拒绝结婚,说出“我不要结婚,我要学习,找份工作,带我妈出去看看,给她她应得的一切”或是“我以后要工作挣大钱,养很多情人”这样的话。

      另一个让我吃惊的现象是孩童们对性和“抢婚”的不避讳。10岁左右的孩子会把dick挂在嘴边,母亲会说14岁的女儿horny和bitch;而所有人说到“绑架新娘”的时候都如此稀松平常,甚至拿来开玩笑,连孩子都会玩“绑架新娘”游戏,这样的态度更让人背脊发凉。片子里最让我作呕的片段是,当Di面临着男方家庭逼婚的压力跑出来透气,她父亲不仅没有安慰她保护她,还借机调戏摄像机后面的导演和Di的同龄朋友,甚至追着十多岁的小姑娘后面跑假意要抓她做新娘。太恶心了,不知廉耻的猥琐的中年人!!

      ——————剧透分割线————————

      前面一个多小时的影片里有一些让人不适的地方,但总体还算轻松,甚至有些好笑。记录了Di的日常生活和周围人的互动。可是等到“抢了”Di的男孩Vang带着父母来到他们家,逼着Di要成为她们家的人,最后更是三个大人直接上手拖拽着已经拒绝了他们的Di往外走。

      我在满座的电影院里一下崩溃了,想到那件不能提的事,想到她背后千千万万个甚至不为人知的境遇相似的妇女们,我不可遏制地哭泣,甚至都无法压低声音,我只能对旁边的女生说sorry。幸运的是我两边坐的都是女生,她们大概能非常体会面对长达十分钟被三四个大人拖拽和Di拼命挣扎的镜头带来的冲击性,同为女性的我们可以回想到人生中无数个无法在父权社会中决定自己命运的时刻,不幸的那部分甚至会受到直接的伤害。所以她们中的一个对我说Don’t be sorry. 另一个给我递了纸巾。电影散场字幕走完之后,我在电影院门口擦了会儿鼻涕,又忍不住蹲下痛哭。我一遍遍回想Di被三个大人拖着疯狂挣扎的那混乱的一幕,想着镜头后面的导演不再保持围观而是大喊“帮帮她”甚至试图去把她拉回来却做不到。我对身为女性感到深深的痛苦,替生活在某些地区的女性感到绝望,我不知道我除了蹲在那儿哭还能如何释放这些情感。这部纪录片彻底点燃了我从那件新闻发生以来积压的所有情绪,甚至是我从小到大经历的、看到的、听说的事情积压下的愤怒和痛苦。后来一位华人女士和一位墨西哥女士蹲在我旁边安慰我,说着安慰的话、给我递纸巾。我茫然地听着,却又觉得她们说的毫无作用,我忍不住说出了那件我在当时的状态下完全不可能用英语解释清楚的事件,以及我们遭遇的删帖和遗忘。已经太多次我和同样背景的女生朋友们讨论这件事,然后我们只能气愤不已,继而相对无语。我不指望她们能听明白我抽抽噎噎颠三倒四地在说什么,但我那一刻需要对一些陌生的、不懂中文的女性说出来,对着这两位相对幸运地、自由地生活着的女性诉说某些女人悲惨的遭遇,不能被提及的遭遇。

      Di的母亲一再说过要等Di自己选,Di也已经当着Vang的面喝了“断交酒”,但对方家长却一再相逼,甚至说出了“你太小,不懂婚姻的好,结婚了你就懂了”诸如此类的屁话。幸好Di勇敢又坚定,不断拒绝、反抗。我都不敢想要是我,能不能像她那样坚持做出自己想要的选择,坚定地拒绝掉对方的逼迫。从“抢婚”的陋习,到父母双方碰面敲定彩礼等细节,再到两个小孩也回到女方家里做最后的决定,每一步都没有给女性选择的自由。她们只是物件、是资源,被其他男人抢去,被父母以合适的价格卖出,她们就得进入婚姻。如果不从,有的是方法逼他们就范。一个十几岁的姑娘,能如何在物理上反抗那么多大人呢?我都不忍去想,如果这次就如同过去发生过千千万万次的恶行重演,没有外人在旁边用摄像机记录,没有(老师和校长一看就不是本地的)校方打着法律的旗号来干涉,Di到底能不能挣脱开被安排的厄运?

      电影中还是有些让人感动的时刻,都是Di周围的女性带来的。Di为了逃避Vang躲去学校,她妈来硬拽她回家面对Vang的时候,护住Di的是她的老师们;她被带回家之后没多久校长就带着几个老师一起来她们家,警告家长们18岁以下结婚是违法的,以此来让Di逃脱被男方家逼迫结婚的命运;后来Di上学的时候老师还特意找她单独聊天,说她太年轻了,还不能了解现在辍学结婚会有什么样的后果,鼓励她好好读书,拒绝对方家长的要求。

      导演在拍摄过程中在最危急的时刻也试图帮助Di,甚至能感觉到导演爆发的情绪,这其实是有违纪录片的拍摄准则的。但是,去TM的准则吧,看着可怕的一幕发生,作为一个正常的、有良知的人都很难继续袖手旁观。看到最后突然更深地理解了导演在开场镜头里略带悲伤的旁白:我舍不得Di,我和她一起度过了三年时光。我是Di的好朋友,也是她的姐妹。

      这是导演Ha Le Diem的第一部长片,已经非常优秀。能感受到导演对素材精心的剪辑和安排,也能大概揣摩她拍摄此题材的动机,出自一个越南女性对另一群越南女性的关注和同情。她的作品如实记录了当下越南某些地区正在发生的事,也让更多人了解遥远的地区在发生着什么,我想这两点就是纪录片最重要的意义。(由此不难猜测为什么某些地方几乎没有反应社会问题的纪录片的存在,因为只有他们告诉的版本才是真实)有趣的是,因为Hmong族有他们自己的语言,区别于导演所讲的越南语,很多时候她都不太明白被拍摄者在讲些什么。

      Di 和 Vang

      ——————无关电影的后记————————

      我前文提到的F女士,是一位教外国人英语的老师,同时也是一位影迷。我和户回一起,与她站在SF的冷风里,热烈地聊这部纪录片,聊教育的重要性(F认为如果Hmong族能够有机会受到更多教育,会有更多人反抗传统习俗,从而使之瓦解;她也许是从Di的故事中得到的启示,抑或是她在教英语过程中遇到的学生启发了她),聊SF的文艺影院和最近上映的电影,甚至聊到了拿着()护照带来的摆脱不掉的禁锢。

      她大概是一个很外向很有活力和行动力的人,电影散场之后她还拉着志愿者问导演的联系方式,她本以为电影最后会提供一些组织的捐款渠道或者联系方式,她看完纪录片非常想为那些小女孩做点什么。

      经过这一晚,我对SF的喜爱又增加了。无论是这次电影节的选片取向,还是市民们对相关议题的关心,抑或是听户回讲起她在NYC遭遇的很多次asian hate harassments,都让我觉得身为一个自由的、散漫的亚裔女权主义者,生活在SF十分幸运和幸福。我对SF没有归属感,但作为暂住的过客时常为这座城市的氛围陶醉。

    • Jensen

      *本文原发布于纪录公社微信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o1gyI3N2H18mQ0ti9UtbXQ

      《云雾中的孩子》(《Children of the Mist》暂译名)为越南青年导演Ha Le Diem的第一部纪录长片,在2021年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IDFA)上获得最佳导演奖。该片讲述的是在越南北部云雾缭绕的山区一位名为Di的12岁赫蒙族(在中国为苗族)少女在儿童与成年之间徘徊的故事。她将面临着抢婚,这个许多赫蒙族女孩会面临的命运。赫蒙族女孩结婚通常非常早,在农历新年庆典上女孩们可能会被她们未来的丈夫拐走,之后两个家庭之间会进行谈判。

      影片导演 Ha Le Diem 1991年出生于越南东北部山区的少数民族泰族(傣族)。她离开家乡河内国家大学所属人文社科大学学习新闻,并于2013年毕业。《云雾中的孩子》是她拍摄的第一部纪录长片。

      Ha Le Diem

      我们在IDFA的线上放映看到这部影片,被影片的真诚所打动,之后联系到导演,于是有了这个采访。

      以下为整理的采访文字

      纪录公社:首先祝贺你获得今年IDFA最佳导演奖。可以先和我们分享一下你的专业背景以及你是如何走上拍摄纪录片的道路吗?

      Diem:我的教育背景是新闻传播,大学毕业之后我开始接触纪录片拍摄,在2017年我开始拍摄《云雾中的孩子》,它是我的第一部纪录长片。

      2017年,我参与了一个我的赫蒙族朋友在越南北部给当地赫蒙族孩子组织的课程,我们住在后来我的纪录片主人公Di家里。我看到Di和她的朋友们在村子里玩耍的时候,想起了我自己的童年时光。我也是来自越南北部的少数民族傣族。我当时萌发了拍摄一部纪录片的想法,希望记录下他们美好的童年时光,以及童年是怎么消失的。

      纪录公社:所以当时你并不确定电影会围绕抢婚这个主题,对吗?

      Diem: 我跟拍Di一年后,她已经长成为一位非常美丽的姑娘。她开始和朋友们出去玩,喝醉后才回家。我很担心她,因为我了解到赫蒙族有抢婚的习俗,而且Di的一些同学在回家路上被强奸拐卖。这让我很担心她的未来,所以影片的主题从童年时光的美好,变成一种更为激烈的情感。

      12岁时的Di © Varan Vietnam

      纪录公社:所以一开始你仅仅是想跟拍Di的成长故事,那么现在版本的《云雾中的孩子》是如何成形的呢?

      Diem:这个过程对于我来说是比较奇怪的。了解到赫蒙族抢婚习俗后,我开始担心Di的未来,我感觉我随时可能失去我的“妹妹”(我的主人公),我不希望它发生,所以我就继续拍摄。

      纪录公社:基于你对Di的了解,当时也拍摄了一段时间,你是否预知到她身上会有什么事情发生?

      Diem:我只是很担心会发生什么,我知道每年农历新年是抢婚的日子,而且在赫蒙族内是被允许的。Di的母亲告诫过我们,但是当抢婚发生的时候,我感到很害怕。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赫蒙族抢婚的全过程。

      纪录公社:让Di以及她父母同意拍摄方面,你有遇到什么困难吗?

      Diem:对于我来说不是很难。最开始拍摄的时候,我们像朋友一样相处。Di去哪儿我就跟拍到哪儿,她的父母也带着我去喝酒,去种水稻。对于赫蒙族人来说,让一个外来人和他们一起生活是很难的,但幸运的是,我有很多赫蒙族朋友,这让我们很快亲近起来。

      纪录公社:你举起相机拍摄的时候,他们的行为会有改变吗?

      Diem:当我带着相机的时候,Di放学回家路上遇到的一些男孩就不会再骚扰她。我意识到我的相机其实是可以保护我们的。

      纪录公社:你觉得Di有意识到这一点吗?

      Diem:我不觉得她这么想。那种感觉有点像你有个姐姐,带着相机到处跟着你。她不能自在地和朋友聊天。所以有的时候,她会让我不要跟着她。我就会试着说服她。她更小的时候,我告诉她我想拍一部影片记录她的童年生活。她同意了我去拍摄,我觉得是因为她能够感受到她的童年马上要离她远去。

      © Varan Vietnam

      纪录公社:我们看到影片中当她要被抢婚的时候,镜头后的你试图阻止。你如何看待你在里面的介入呢?

      Diem:Di的父母曾经告诉我,如果他们试图再次抢婚的话,我是可以作为姐姐去阻止的,因为在赫蒙族只有兄弟姐妹才有资格这么做。所以当他们再次抢婚的时候,我试图把她拉回来。但是Di的奶奶阻止了我,那个时候我意识到我只是个局外人,我在这件事情面前无能为力。这也是为什么我将相机转向了她母亲,希望她能向前帮忙。

      纪录公社:在你拍摄Di的时候,你有感到过危险的时候吗?

      Diem:我没有感觉到危险,因为抢婚只是在赫蒙族之间,而我不是赫蒙族。但是我很担心Di,她是赫蒙族,一旦发生抢婚,她将很难做决定或者说服她父母。我觉得抢婚对赫蒙族的女性来说是危险的。但是当事情发生的时候,我试着去理解他们,试图通过我的相机去理解Di的父母,理解Di以及理解抢婚的男孩。

      纪录公社:拍摄的全程都是你一个人吗?

      Diem:是的,因为我不会说赫蒙族方言,我只能和Di以及Di的父母说越南语。我问他们一些事情的时候,他们只能简短地用越南语给我翻译。当抢婚发生的时候,我在村里的翻译过来给我解释他们在说什么。在拍摄三年的时间里,大家说方言的时候,我都听不懂,我只能通过他们的行为猜测他们在说什么。

      © Varan Vietnam

      纪录公社:在拍摄的三年时间里,你大概在Di家待了多长时间?

      Diem:具体记不太清了,每个季度我要去Di家住三四周,然后回到河内。但是2018年和2019年,我在村里待了很长时间。

      纪录公社:你的相机应该不大吧?因为你得离拍摄对象非常近。你是把素材带回河内,然后在拍摄空档的时候剪辑吗?

      Diem:是的,我用的是个小相机,我会把素材带回河内。我的制片人和老师会看素材,不过是没有字幕的版本。最开始拍摄的时候,拍摄结束后我会让Di和她的家人解释给我听大概发生的事情。三年半后,我们获得了一笔资金支持,然后才可以把所有的素材翻译为越南语,这时我才能完全理解素材中的所有内容。

      纪录公社:从剪辑的角度,你们是怎么去组织素材的?

      Diem:我的拍摄素材超过100个小时,我们先把素材翻译为越南语,然后翻译为英文。我的剪辑师也是我的制片人Swann和我在最开始剪辑的时候,很难找到影片的框架。我们考虑了很多,后来我的剪辑师建议,我们先按照赫蒙族的节令来剪。他们在夏天的时候种水稻,那么我们就在冬天剪片。

      纪录公社:剪辑过程花了多少时间?

      Diem:花了很长的时间,大概有一年。

      纪录公社:主要是你和你的剪辑师吗?

      Diem:是的,我的制片剪辑Swann和Thao,我们三个人一起做剪辑,我们还有一个赫蒙族方言的翻译。

      《云雾中的孩子》制片人Swann Dubus & Tran Phuong Thao

      纪录公社:我们看到你的这部影片获得了许多的纪录片资金支持。你是有制片人帮你负责提交这些申请吗?

      Diem:我的制片公司Varan Vietnam是由一群独立电影人组成的机构。我的制片人,他们自己也是导演,也是我的老师。当我开始这个项目的时候,他们便加入作为制片人来帮我,是他们帮我申请那些资金支持的。

      纪录公社:你们是如何使用所获得的资金支持,比如哪笔资金进来,你们可以做什么?

      Diem:最开始我们非常幸运能够获得釜山国际电影节的资金支持,然后我们赢得了韩国DMZ的创投。我的制片人认为我们剪辑会需要很多的资金,还需要支付工作人员的工资。DMZ之后,我收到了IDFA Academy、Hot Docs、Sundance的邀请与支持。这是我第一次拍摄纪录长片,在抢婚之后,我还继续跟拍了Di一年,我不想将我的影片停留在抢婚,我想表达的是童年是如何消逝的。这些电影节和纪录片培训工作坊让我能够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去探讨,例如我从IDFA的剪辑导师Ollie Huddleston那里,收获了很多建议。

      图片来源:IDFA

      纪录公社:他们有建议你把抢婚作为影片的高潮吗?

      Diem:我觉得抢婚是影片很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在你成长过程中,肯定会发生一些事情,让我们经历很丰富的情感波动,然后我们必须像成年人一样去思考。我认为抢婚迫使Di开始作为女人去思考,这是标志她童年结束非常重要的一个事件。

      纪录公社:影片中所表现出的复杂性非常打动我,它表现出个人、现代和传统价值的冲撞。我不知道Di有没有意识到,她是被各种力量往不同方向拉拽的。那么影片对你和Di两人的关系有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Diem:第一次抢婚的时候,我问Di的父母他们的想法,他们说不想让Di这么早结婚。但是当他们见到抢婚男孩家人的时候,他们说的方言,我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但是从他们的行为我能看出他们所做的与他们和我说的不同。那之后我开始不相信任何人,对Di也很生气,因为是她自己让自己处于这种困境之中,却只想逃避而不正视她的问题。我也对她的父母感到十分生气。Di也生她父母的气,因为她认为她的父母没有站在她那边,而是站在传统习俗那边。她也怪我没有去帮她。抢婚之后,我们的关系变得非常糟糕,我关掉相机,离开Di的家。六个月都没有再回去。之后我才再次回到Di家,和她还有她父母坐下来把事情说清楚。这段谈话我拍了,但是没有放在影片中。

      Di与抢婚的男孩 © Varan Vietnam

      纪录公社:你对影片的下一步计划是什么?有没有计划将影片用于女性相关问题的讨论。

      Diem:是的,我热爱纪录片,因为我能够去倾听别人的观点。我想为孩子拍摄纪录片。我希望我们可以在越南开一个移动影院,也希望这部影片可以放映给孩子们看,给赫蒙族的孩子,还有世界上其它民族的孩子。在走完影展后,这部影片会回到越南,我们将开始影片在越南的发行。也许我们会和越南的一些组织和学校合作。

      纪录公社:前面你有提到,你的制片人在资金申请等方面帮助你很多。你对影片和角色本身有很棒的直觉,而你的制片人的帮助也让你可以更加专注于内容本身。我们也注意到你成立了一个叫doc cicada的组织,为年轻的纪录片工作者举行培训工作坊。请问你们是如何组织这些培训工作坊的,你认为哪些培训内容可以更好地帮助到年轻的纪录片人?以及你如何看待越南的纪录片产业?

      Diem:我想分享一个故事,两年前,我对提案和纪录片工作坊完全没有经验。我认为越南并没有真正的纪录片产业,越南国内没有支持纪录片电影人的基金,所以我们才必须向国外寻找相关的支持。我第一次参加韩国DMZ纪录片工作坊的时候,我和另外一个电影人朋友一起去的。我们在那里见到了很多电影人,感觉他们是有一个群体的。我感觉在越南,我们是没有这种群体的。我想也许两三年后,等我们有了更多电影拍摄制作经验之后,我们也可以从这些电影节、纪录工作坊学习到更多,然后将这些经验带回越南。我们会先做一些面向年轻电影创作者的小型工作坊,帮助他们写故事概述、提案等等。我们可以从小规模做起,这也是我们在河内成立doc cicada的原因。

      纪录公社:这是一件很棒的事情,我们纪录公社也在尝试做类似的事情,希望你们能一切顺利。

      Diem:谢谢!

      《云雾中的孩子》主创团队

      导演:Hà Lệ Diễm

      制片人:Swann Dubus (Varan Vietnam)、Trần Phương Thả

      摄影:Hà Lệ Diễm

      剪辑:Swann Dubus

    • Jensen

      趁暂时还没忘快速记一些能想起来的点。

      导演映后谈介绍到Di在电影结束之后的生活哽咽了好一阵,先是讲她成功说服父母去离村庄有段距离的寄宿制学校上学,后来又拿到一个国外奖学金让她可以继续、甚至去更远的地方念书,父母都觉得她成为了家族非常大的骄傲。再后来Diem接到他们边哭边打来的一个电话,说Di爱上了另一个男人于是离开学校搬到了他家里。最新情况是,Di已经在一年之前“结婚”并在四个月前生下女儿,这个时候她17岁。不知何故她不再接听Diem的电话,所以Diem这边所有关于她的消息都是从她父母那里得知。但Diem说看她在facebook上传的动态,感觉她应该是过得幸福。很唏嘘,也是没办法用三言两语在这儿描述清楚的五味杂陈,我想正是这份人物身上的复杂性加上“童年结束”这一议题在Di身上的回响才能够让本身简洁的影像如此动人吧。

      Diem还谈到如何全靠自己一个人作为整个团队来进行拍摄;摄影机位如何设置(总是定得很低导致收获法国剪辑师一堆吐槽,她都快因此学会一些法语了);如何走近主人公的生活,以及她镜头下Di所经历的一切是如何让她回忆起自己在相似成长环境下度过的童年。再聊到电影尾声阶段男孩一家非要强行拖走Di、诸多情绪爆发的一幕,Diem说她作为一个本该隐形于摄影机背后的人,却最终没有忍住去出面阻拦这暴行,尽管按照当地习俗,通常在此种“抢婚”情形下来自第三方的介入或干预只能由胞兄弟姐妹来完成。但她几乎下意识地做出行动,因为已经把自己(或已被)当作Di的亲生姐妹。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Diem说她其实不太能听懂当地民族Hong的语言,这令她在片子推进过程中总隐约产生这家人是否正对她隐瞒某些真相的怀疑,直到后来字幕制作出来她才弄清楚他们实际在讲什么。这种不止是地理意义上、更是语言和文化上的区隔也补全了影片自身的结构,在观看过程中有些看似诙谐的画面和情节不时引起身边观众发笑的现实场景也正映照了这一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