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拉里·戴维,埃文·蕾切尔·伍德,派翠西娅·克拉克森,亨利·卡维尔,亚当·布鲁克斯,小艾德·博格里 主演的电影《怎样都行》来自哪个地区?
爱奇艺网友:电影《怎样都行》来自于美国 / 法国地区。
2、《怎样都行》是什么时候上映/什么时候开播的?
本片于2009年在美国 / 法国上映,《怎样都行》上映后赢得众多观众的喜爱,网友总评分高达252分,《怎样都行》具体上映细节以及票房可以去百度百科查一查。
3、电影《怎样都行》值得观看吗?
《怎样都行》总评分252。月点击量301次,是值得一看的喜剧片。
4、《怎样都行》都有哪些演员,什么时候上映的?
答:《怎样都行》是2009-04-22上映的喜剧片,由影星拉里·戴维,埃文·蕾切尔·伍德,派翠西娅·克拉克森,亨利·卡维尔,亚当·布鲁克斯,小艾德·博格里主演。由导演伍迪·艾伦携幕后团队制作。
5、《怎样都行》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答:喜剧片电影《怎样都行》是著名演员拉里· 代表作,《怎样都行》免费完整版2009年在美国 / 法国隆重上映,希望你能喜欢怎样都行电影,怎样都行剧情:芝加哥大学毕业的物理学家鲍里斯(拉里•戴维 Larry David 饰)自认天才,对世界及人性均极度悲观,在莫名其妙与妻子分手后跳楼自杀未遂,辞去工作搬到纽约曼哈顿城中,靠教小孩象棋为生某晚在家门口发现了从密西西比州离家出走的天真少女美乐蒂(埃文•雷切尔•伍德 Evan Rachel Wood 饰)。美乐蒂请求鲍里斯收留,极不情愿的鲍里斯只答应让她暂住一晚,却没想到美乐蒂不仅对他的天才极度尊敬,在同龄朋友面前大加赞扬,并对自己渐生爱意。尽管有着四十多岁的年龄差异,二人仍决定结婚。不久美乐蒂的母亲玛丽埃塔(帕特里西娅•克拉克森 Patricia Clarkson 饰)被丈夫抛弃后从密西西比来访,与鲍里斯的朋友凯文(亚当•布鲁克斯 Adam Brooks 饰)一见钟情。凯文帮助玛丽埃塔成为了摄影师,但对鲍里斯不满的玛丽埃塔却想尽办法拆散他与美乐蒂……...
玩遍欧洲的间歇,伍迪·艾伦这老家伙又跑回了纽约大本营,再次唠唠叨叨啰里啰嗦弄出一部《怎么都行》。老头子自己不演了,但是找拉里·戴维捉刀主人公鲍里斯,神态语气和那一付自以为是的神经质德性都如出一辙。这位鲍里斯据说几乎被提名诺贝尔物理学奖,自视天才傲慢无礼,对人性极度悲观,对生活丧失兴趣,好好的日子不过,一把年纪了跟老婆离婚,自杀未遂,从郊区搬到曼哈顿城里与一帮老家伙们无所事事,以斗嘴为乐,平时靠在公园教小孩下国际象棋为生。
就是这么个又臭又硬的老头子,偏偏在门口“拣”了个从密西西比离家出走的天真少女美乐蒂(Evan Rachael Wood)。这一老一少,梨花海棠,美女野兽,考虑到伍迪艾伦自己沸沸扬扬的不伦恋史,后面情节不难猜想。但故事并不停留于此。御用女配Patricia Clarkson饰演的美乐蒂之母玛丽埃塔当然要出场,从家庭主妇到艺术家,从保守南方信徒到无所禁忌的一后两王三人行,真不知道这是情节需要呢,还是根本老伍迪自己的性幻想。
但情节在一部典型的伍迪·艾伦电影中从来都是对话的陪衬与辅助。《怎么都行》最令人叫绝的当然还是伍迪借鲍里斯说出来的那些嘲讽、揶揄、侮辱、挖苦,从电影本身到宗教信仰,从人性龌龊一路骂到随机运气。当鲍里斯在公园木椅上絮叨凭什么开车要驾照、做饭要厨师证、老师要教师证,偏偏父母生孩子养孩子不用执照时,我再也忍不住边拍手边笑,恨不得大叫:我早就说过一样的话嘛!
这些愤青言论,从一代讲到下一代,很多并谈不上新颖原创——实际上,《怎么都行》充斥了伍迪·艾伦旧作的影子,鲍里斯在2009年说出来的这些愤世嫉俗的言论跟伍迪自60年代以来对婚姻、家庭、爱情、性、政府、政治、运动等社会生活的一切嘲讽别无两样,玛丽埃塔的三人行《午夜巴塞罗那》就玩过,运气决定一切的论调是《赛末点》的中心思想,而精虫灌脑不顾后果的行为在《性爱宝典》中早就被大笑特笑过了。但成功的是这一切竟被系统性的总结到一部电影中去:老少恋、三人恋、同性恋,一切不合理的匪夷所思的疯狂元素汇聚一堂,混乱无序中唯一适用的原则只有一条:Whatever Works,怎么得劲怎么来,去他的传统,去他的宗教,去他的秩序,只要你自己高兴,怎么都行。
不仅如此,主人公鲍里斯还“打破第四面墙”,直接向观众陈述。这种手法当然屡见不鲜,但与鲍里斯的“天才”论调结合到一起依然极令人会心。整部电影中鲍里斯是唯一一个看到“第四面墙”后风景的人物,这与他打破秩序生活在“盒子”外的人生态度不谋而合。
其实要仔细分析,这部《怎么都行》到底表达了什么,总结了什么,都乏善可陈——并无什么新鲜事,也没什么新风格。但它却极令人难忘,好像伍迪·艾伦半个世纪的人生理念艺术风格对话味道都浸溺其中了,沉甸甸苦哈哈一枚盐渍腌橄榄,够人慢慢嚼上好一阵子。
伍迪•艾伦的片子总是让人看不腻,为什么?最重要的一点是,他讲故事。哪怕永远是男女和死亡那点事。你看,在最近这些年里,他给我们讲了一个穷小子攀上富家女然后出轨然后杀死小三儿的故事;讲了美少女学生邂逅富家帅哥,为探案险些成为连环杀手刀下冤魂的故事;讲了新婚少妇在巴塞罗那出轨最后玩起三人行的故事;讲了兄弟二人因为赌钱负债,变成了买凶杀人的凶手的故事;这一次,《怎样都好》则是一个南方无知少女恋上乖僻的老教授,以及她老实虔诚的父母如何变身3P狂人和男同的故事……
看到了么?所有这些故事都有着最世俗最吸引人的内容:出轨、3P、杀人、诈骗、老少恋……改改标题就是新浪或者天涯的万人口水帖。有恶毒点的甚至说:这故事不就是西方版的杨教授与翁女士么?纯属意淫而已。然而,实际看过去,伍迪•艾伦的片子里其实没有任何色情、暴力的直接描绘,很多冲着“内容”去看《午夜巴塞罗那》的观众都感到非常失望。别的文艺片导演来拍老少恋,一定是深挖狠掏,上升到欲望、青春、死之恐惧与爱之快乐、虚无等等玄妙唬人的高度。但在伍迪这里,对不起,统统没有——你什么时候听到过说评书的大谈拯救、灵魂、存在?不,他们只会在关键时候给出两句恰中肯綮的点评。出色的说书人都是翻过筋斗的,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宠辱不惊。伍迪•艾伦正是如此,他感兴趣的不是八卦式的性、谋杀等行为本身,而是这样做的人,他们的思想,他们身上的因果。这是一个狡黠的窥视者,等着人们去犯下荒唐的错误、罪行,他好赶快去拿过来把玩一番,然后做成玩偶,抖动着丝线,叫卖着“快来看快来看”,乐趣不仅在跳动的玩偶,也在看着玩偶的你脸上的表情。伍迪•艾伦的电影有时会让我想起希腊戏剧或者莎士比亚,除了没有他们宏大的追问和大段诗意的独白——在他的“都市通俗道德剧”中,这些变成了冷言冷语的唠叨讥讽:别光顾着看戏,你不也是戏里的一份子么。
故此,当很多导演都面临着创作低谷、商业妥协、风格变化等等问题时,伍迪•艾伦却如同纽约的说书人,稳坐路边,滔滔不绝。感谢上帝,只要他说,怎样都好!
首先,为什么要强调“国际化”呢,因为“愤”也跟诸如某权,某主一样,在中国就有了和谐高雅的特色,跟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以美帝国主义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及社会主义发达国家——都不一样,是以有中国特色的“愤青”不在此列。
其次何谓“愤”,就是“愤世嫉俗”的简称,对于“愤”一般英语里必须会用到两个形容词:cynical和sarcastic,简单的说就是看啥都不顺眼,外加嘴还特别的贱,比如文学史上最受欢迎的“愤”Mr.Darcy(顺便说C.Firth本人也是个愤)
最后“愤”也有一个成长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一般分为“愤青”(再次特别注明:有中国特色的不在此列),“愤中”和最高级别的“愤渣”。本片中Larry David饰演的Boris就是一个典型的愤渣。
“ 愤”注定了是跟美好的中产阶级生活格格不入的,他们往往BS且不擅长社交(这里用“且”是因为BS与“不擅长”之间有因果、果因、并列等等几种关系,很难用一个简单的连词表示,以下同),不在乎且没有积蓄,对以婚姻为联系的家庭体制乃至建立在此之上的社会体制嗤之以鼻且往往会孤独终老,自以为比别人都聪明都透彻且对其他人类带有从怜悯到鄙夷到仇视等等的“俯视”感。
所以很明显,“愤”不是一天变成的。“愤青”和“愤中”还有可能脱“愤”,“愤渣”则是“赤(果果的)愤”,世界上八成心智健康的女/男性都不会想要这样一个伴侣,可是“愤渣”也不全是由“愤青”的老年进级版组成的,那要如何来识别一个潜在的“愤渣”呢?
第一、潜在愤渣必然声称伊喜欢贝多芬和舒伯特。这里要注意两点:是“声称”还有是“和”。伊是不是真的喜欢不重要,伊只要作过此种坚定的表示就足够了。是否讨厌肖邦和莫扎特是因人而异的,但喜欢贝多芬和舒伯特必须缺一不可。贝多芬中又以喜欢五号和九号的居多(喜欢七号的一般是小资或者文青),舒伯特则必然是“鳟鱼”和“死亡与少女”(个人强烈推荐)
第二、潜在的愤渣一般不看电视节目,甚至家里没有电视机,并且强烈bs喜爱看电视节目的人。即使他们有电视机也不会是很好的设置,往往只用来看古早的文艺片——注意必须是“文艺片”,或者discovery和“国家地理”,而且后两者通常会一边看一边做笔记一边号称他们在欺骗观众。
第三、潜在的愤渣通常爱看哲学类书籍,但对经院哲学不怎么感兴趣,甚至强烈bs之。伊拉一定都读过以下这几本书:《资本论》《查拉斯图拉如是说》《纯粹理性批判》和《存在与虚无》(近期的可能还会喜欢《结构与符号》之类的)。伊拉对宗教有一定的了解,但必然是坚定的无神论者,bs所有虔诚的信徒,觉得这是智商低的体现,并且希望“帮助”他们摆脱迷信。
第四、潜在的愤渣喜欢发表“阴谋论”和“性本恶论”。厌恶一切的社交活动,尤其是有着装code的舞会。不喜欢参加户外运动,尤其是有对抗性的团体运动。而且伊拉往往讨厌古典主义和印象主义的画作。同理也讨厌流行音乐,尤其是电子舞曲。伊拉会喜欢蒙克的《呐喊》,重摇滚,还有某些经典的电影配乐。
如果满足以上所有条件,而那个人又正巧是你在考虑的结婚对象的话,那么请三思,伊很有可能在结婚二十年后突然有一条从窗户跳出去自杀——当然是未遂,然后不计一切代价地跟你离婚,那么你“找个老伴好过冬”的计划就必然会落空。
其实吧,据某个专业机构的统计说现在法国的离婚率维持在1/2,美国虽然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在3成以上,中国大陆近几年随着经济发展和曾经是八九点钟的太阳的80后升到正午婚姻的破碎率步步高升有希望在五年内实现翻一番在十年内赶英超美。面对这种情况,很多人会喜欢问“现代人是怎么了”,不过作为一个曾经的有中国特色的“愤青”,我的习惯则是问“是不是现行的婚姻制度已经不适合这个社会了?共产共妻也许正是人类发展的方向也说不定呢”。
圣经里有亚当和夏娃,所以西方人始终坚持一夫一妻制,包括太阳王同学这样可以拉去实验室研究一下生殖能力的种马级品种也只能养情妇,别说皇帝了,就是连中国当时富贵一点的乡绅都赶不上。其实如果真的去研究一下中西方婚姻体制的不同的话,我相信是跟优生学有关的,还是那句话“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中国使用这样的婚姻体制,西方使用那样的婚姻体制,同样把耶和华当成神的穆斯林和摩门教至今保持着一夫多妻的体制,都是跟自己的社会情况相联系,保持物种在当时当地的条件下繁衍所形成的社会习俗——或者叫做社会公约。可是时代如果一日千里的发展,是不是这个沿用了千年的习俗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了?既然那么多人无法维持传统的婚姻关系,那需要改变的也许并不是人,而是这种体制,人没有理由自己织个套子钻进去然后就不肯出来了。“可行的”才是“合理的”,“适应的”才是 “道德的”
Whatever works准确的译法是“怎么合适怎么来”,这是Boris的口头禅,意思就是不需要太过约束自己的需要而去适应社会的规则,因为那没有道理,社会的规则本来就是人类制定的,而且人类本身就是“堕落的物种”,自然制定出来的也是“狗屁规则”。一妻多夫也好,变心离婚也罢,活了一辈子才发现自己是gay也可以,最重要的是要找到“合适”的,跟“合适”的人用“合适”的方式生活做“合适”的事情有着“合适”的期许,这样起码自己的人生会快乐,自己过得会舒服,不会半夜里做梦叫着“可怕可怕”然后又跳窗去自杀。至于人家怎么看,人家怎么想,人家怎么说——嘛,用Boris的话说,那些人都是些头脑简单的蠢货,他们根本没有看到本质,所以不用搭理他们。
Woody Allen大概是美国最“话痨”的编剧了,是不是最“愤”的咱还不好说,但他对“性”啊“死”啊的话题显然有一种超常的兴趣,而且更明显的是:他显然觉得自己智商很高,看得很透彻。换则言之他一直是在“俯视”观众的。这其实没什么问题——如果是在三十年前的话,可是现在观众已经长大了,已经由“愤青”开始往“愤中”乃至“愤渣”发展了,他作为“愤渣”却没有更早的阶段可“愤”,再想要“俯视”未免就需要在底下垫个上标“看不见我”的箱子才可以。
笑点其实有,故事也不错,老实说作为一部电影来说我看得蛮开心的。可是作为WA的电影来说,不能讲他退步了,应该是说如果想要一直“俯视”这个时代的话,你就要一直比时代走得远。现在已经不是七十年代了,虽然我知道美国还有不少虔诚的基督徒,但跟一个南部上来的女生讨论黑奴的问题那显然就跟我老爹想告诉我抗战当中真正重要的战役是一样的意思——该知道的我早知道了,他们的资讯和思维方式已经过时了,而他们以那种过时的方式来打量和定位年轻一辈的人这种做法就更过时。
Melody显然就是这种过时眼光下制造出来的角色,因为觉得自己不够聪明所以想嫁给一个看起来很聪明的人——这显然是性解放之前才会有的想法,美国是否有这么封闭我不知道,但毕竟坐在电影院里啃爆米花的主要观众群还是像我这样小学时候就看到过麦姐的MV的人啊,如果要用Melody作为当成某种人群的“代表”的话,在这个时代恐怕是很难有观众会有共鸣了——我老妈都未必有这么委曲求全的想法。虽然像我这样上限是到Anthony Hopkins(就是大我四十多岁)的是比较极品,但对于婚姻中的年龄差距这种话题这几年实在观众已经没什么感觉了,如果要搞另类的话女大男小可能还比较有效果。
至于伊老妈Marietta就当是和我妈一样大好了,那伊青春期的时候应该是七十年代,美国的七十年代在闹什么事mina都很了,所以我只能说WA的这个剧本,至少这几个人物设定肯定不是在本世纪完成的,不然就是他得了记忆功能性障碍。
Melody的爸爸反而要代表性强一点(除了那个宗教狂的症状之外),大概是男人几十年来都没什么改变的缘故吧,不过当他坐在酒吧里,突然跟一个男人搭上讪的时候,我已经知道下文了,所以这一段毫无惊喜可言,在后《断背山》时代,这个梗太旧了。
至于说到“三人行”(搞笑的是Mariette非要使用法语说这个词,搞到电影院里笑翻)甚至“一妻多夫制”是我不久前才跟人讨论过的问题,社会学的同学可以研究一下,一妻多夫制既可以解决人口负担,又能够保证家庭的经济稳定,还可以防止家庭暴力(除非几个老公联手起来打老婆,不过考虑到雄性的竞争本性,这种可能性蛮低的),还可以协调男女比例(尤其是考虑到显性的gay比显性的les多四倍)从而减少光棍的数量降低犯罪率(暴力罪犯八成是男性,连环杀手基本上全是男的,而其犯罪原因有八成是因为“性”),是很值得考虑一下的。而“正视自己的性取向”是十年前就开始流行起来的吧,多少中年男一夜come out啊,这都已经不新鲜了。
所以这部是还蛮好笑的,但你就是说它是九十年代甚至是八十年代拍的我也会相信的——可是它偏偏讨论的是“时代问题”,就有些不搭调的感觉。Larry David演得很好,Henry Cavill很帅,里面出现过的电影插曲我都认得,以上。
每年总有那么几天伍迪艾伦便要让人小期待。看他今年又讲了什么故事,又在拿谁开涮。伍迪艾伦2009年新片《怎样都行》(Whatever Works),看的时候从头笑到尾。上一部《午夜巴塞罗那》,看完后总觉不过瘾,可以说是一部没有伍迪艾伦的伍迪艾伦电影。但这一部,却从头到尾充满伍迪式的调侃,揶揄,讽刺。
喜欢看伍迪艾伦的电影,一个原因是看里面人物关系,无论多么复杂的故事,在艾伦手中总是收放自如,人物之间多么微妙的影响一两个镜头一两句台词便丝毫毕现。再一,便是看伍迪艾伦展示的生活,看他面对生活的态度,去看这个纷乱的世界被他黑框眼镜过滤后的样子。
今年的《怎样都行》伍迪艾伦重返纽约,终于又以这座城市为背景。故事很像拍他自己。一个纽约知识分子老头(拉里戴维饰演)。曾因为婚姻破裂跳楼玩,命运只让他磕了下腿。他于是独居在纽约中,有知识做基础,多年的生活阅历推波助澜,老头早已看透那个叫做红尘的东西。平时教教小孩象棋,或者就和几个老友闲聊,说话口气基本上是见谁灭谁,看到不顺眼的就狠批一通。老头如此生活自己觉的倒也不亦乐乎,基本上就是这样的生活,等死。
随后出现一少女,特天真,误打误撞住入老头家,老头从一开始的严重腻味到慢慢接受。女孩到底能陪着说句话,你要觉的老头是为了排解寂寞就错了,对于老头来说没什么寂寞需要排解。老头有着自己顽固坚实的世界观,那就是生活就是如此,不抱幻想。况且,女孩还能自己照顾自己,比种盆花养条狗方便很多。
两人就这么凑合住着,后来女孩以为自己爱上了老头,这么说是因为他们后来结了婚。大概所有观众都知道,女孩其实对老头并不是爱,而是类似那种叫做习惯的心理错觉。老头对女孩爱的表示感到可笑,为她的纯洁感到生气。但接着老头忽然似有所思的说道:我打小在纽约混,你是从密西西比河那边来,通过天文学来解释,就是在这广大黑暗冷漠的宇宙里,通过一连串事件,咱俩才得以相遇。两人结婚后,女孩母亲父亲相继到来,生活又发生了变化,每个人的处境都意想不到的改变了。最后结局是各得其所,倒也乐观。
这部电影据说伍迪艾伦在70年代就已经写好剧本。但如今看来,倒好似他专为晚年而写。剧中那个老头实际上就可以看成伍迪艾伦,只不过没由他演而已。老纽约,知识分子,和少女发生一段情感,充满生活阅历,对生活有一套自己的哲学观......这些都出现在伍迪艾伦电影和他的生活中。
在以前的伍迪艾伦访谈中,伍迪艾伦强调过一切人与事的状态,都取决于“适时发生”。什么意思?他说:“我无比相信运气。这一点在我的所有电影里都有体现。......运气对我们生活的引导程度比我们愿意承认的要大的多。只是由于生活在一个心理分析的时代,人们倾向于不这么想。他们认为:‘我掌握着主动权’。......运气在生活中的作用,是一个让人心生畏惧的作用。”
在这个电影中充分体现了这一小思考。拉里戴维对着少女说道:“让我告诉你爱是什么,当然,我说的也不是绝对,肯定有例外存在。但他们也只是例外,不会影响这套规律。爱这这玩意,不管别人是怎么跟你说的,它不能战胜战胜所有的东西,也不可能永恒。到了最后,年轻时的浪漫梦想会褪色成任何东西。” 而当少女逐渐成熟,找到一帅小伙打算离婚时,老头说:“宇宙都会分裂,何况你我。”
这种想法看似悲观消极,其实不然,只有看透了生活才能有次感想。我觉的,在生活中有很多时候,有一种状态是不能去说的。因为当你要去阐述一种状态时,首先你会利用生活经验去分类,先去把这人或这事‘定性’,然后再以某种态度来阐述它。这就已经定下了不公正的调子,使人看不清实质。
其实,往往是这样的,就是说:“生活就是这个样子”。没有什么喜悲,没有什么对错,它就是呈现了这种状态。你接受也好,诅咒也罢,它就是这样。而一旦当你认识到生活的实质,你就也许会少了些乐观,但绝不会是彻底的悲观消极。好比电影片名《怎样都行》(Whatever Works)。怎样都行,因我看到了生活,爱谁谁。
影片结尾拉里戴维的最后一句台词说:“无论你得到或是给予了什么样的快乐,不要欺骗你自己,这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聪明劲。运气在人生中,占着分量比你愿意承受的要大的多。”
让自己聪明点,如果自己实在不够聪明,就看看聪明人拍的电影也好。何况这部电影到处充满搞笑的台词,随处的讽刺,还骂人不带脏字那种。每句话后面恨不得跟着三个意思,看着很过瘾。拉里戴维比伍迪艾伦小一轮,两人都属猪。两人都是生在长在纽约的犹太人,拉里戴维编写的《宋飞正传》显示了他的喜剧天才。而他也是伍迪艾伦影迷,这次合作,算是弥补了想看到伍迪艾伦亲自演出的小遗憾。
生活本质上是扭曲的,人往往不易一下看清。一件事物一种关系后面隐藏的东西你永远无法彻底了解。但当生活的图景被一个纽约老头黑框眼镜面上微微的弧度矫正后,便离着正常画面更近了一些。
Jensen
Here are those funny quotes from Whatever Works which I enjoyed:
Boris:
"oh, If only I brought that stork"
"oh, if only I purchase that house couple of years ago"
"oh, if only I had made a move on that woman"
like my mon said,"If my grandmother have a wheels, she'll be a trolley car,my mother didn't have wheels, she had varicose veins.
Boris:
'In America they have summer camps for everything. Rich kids, basketball camp, magic camp, tennis camp, movie director camp -- they should have a concentration camp. Two weeks mandatory for all kids growing up so that they could finally understand what the human race is capable of.'
Melodie:
"Oh wait, I always carry some Viagra with me."
James:
" It's ok, I eat a lot of red meat"
Child's mom:
"did you throw a chessboard at him?"
Boris:
"i didn't throw it at him, i picked up the board and dumped pieces on his head."
Melodie's Dad:
"you're who?"
Boris:
"I'm her husband, you want to pass out here or go to the living room?"
Melodie's Dad:
"you said your mother was with someone?what does he like?"
Boris:
"he got four arms & two nose....."
I could only remember these after one take
please add your favorite line after this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