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少年队

龙虎少年队

348

    8.0

    常见问题

    1、乔纳·希尔,查宁·塔图姆,约翰尼·西蒙斯,戴夫·弗兰科,罗伯·里格尔 主演的电影《龙虎少年队》来自哪个地区?

    爱奇艺网友:电影《龙虎少年队》来自于美国地区。

    2、《龙虎少年队》是什么时候上映/什么时候开播的?

    本片于2012年在美国上映,《龙虎少年队》上映后赢得众多观众的喜爱,网友总评分高达2784分,《龙虎少年队》具体上映细节以及票房可以去百度百科查一查。

    3、电影《龙虎少年队》值得观看吗?

    《龙虎少年队》总评分2784。月点击量32次,是值得一看的动作片。

    4、《龙虎少年队》都有哪些演员,什么时候上映的?

      答:《龙虎少年队》是上映日期:上映的动作片,由影星乔纳·希尔,查宁·塔图姆,约翰尼·西蒙斯,戴夫·弗兰科,罗伯·里格尔主演。由导演菲尔·罗德,克里斯托弗·米勒携幕后团队制作。

    5、《龙虎少年队》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答:动作片电影《龙虎少年队》是著名演员乔纳· 代表作,《龙虎少年队》免费完整版2012年在美国隆重上映,希望你能喜欢龙虎少年队电影,龙虎少年队剧情:Morton Schmidt(乔纳·希尔 Jonah Hill 饰)和Greg Jenko(查宁·塔图姆 Channing Tatum 饰)两人是同学,后来又在警校相逢,两人互相帮忙,终于顺利从警校毕业,成为了好搭档无奈两人只能当交警,抓抓小混混。后来他们加入了警方的卧底缉毒组织“21 Jump Street”,队长Dickon(艾斯·库珀 Ice Cube 饰)告诉他们,他们的任务是重回高中当卧底,找到那个向学生提供毒品的人。在学校里,他们了解到,学生们的毒品是从一个叫Eric(戴夫·弗兰科 Dave Franco 饰)的人手里来的,但案件并没有这么简单。同时,Schmidt也喜欢上Eric的一个朋友Molly,Jenko的化学老师似乎也对他挺感兴趣的。到底两人在学校的卧底调查会有怎样的结果?


    同主演作品

     明星可左右滑动
    • 乔纳·希尔
    • 查宁·塔图姆
    • 约翰尼·西蒙斯
    • 戴夫·弗兰科
    • 罗伯·里格尔

    用户评论

    • Jensen

      典型的美国电影,两个人物完成任务的故事,枪战,动作,幽默全部包含在里面了,时间也把控的正好,没有一点拖沓的痕迹。况且,谁不愿意在电影里看到帅哥卖萌~在当下,说教的电影只能适合在状态的情况下观看,一百个人看九十个人还是为了放松,所以,这部电影是很适合花掉你1,2个小时来打发这个沉闷的下午,相信我,没错的,

    • Jensen

      电影除了艺术上的追求外,它从一出生开始就是供世人开心的创作结果。而喜剧电影除了还原它这一特质之外,有时也能体现一个国家的电影产业水平。
      在我国,喜剧片在传统观念里,无论是剧本演员还是制作水平都属于低成本,因此票房相对于这种低投入来说也算是差强人意,大概便是这种原因造成了近几年来除了大制作电影按期登上荧幕外,最多人涉及的恐怕就是喜剧片这一类型。
      但越多人触碰喜剧电影,华语特别是内地喜剧电影却没有提高,在量的背景下甚至出现了质的退步,我想,这不只是传统观念在那些创作者心里作祟,也是在观众心里根深蒂固了。


      至今,在我父亲的观点里,中国真正的喜剧电影就是陈佩斯的电影。
      在我看来,陈佩斯那时的表演能够称之为电影表演,讨喜的表现不仅存在于面部,还有整体的肢体语言配合剧情能够提供滑稽的效果,但又不全依靠这些杂耍来讨好观众,这和陈佩斯的小品是不同的,他自己应该明白表演的用力的程度。个人认为,这是和现在的喜剧片最大的不同。
      这时期的电影主要的核心就是好玩的剧情——内地喜剧的基本故事设定也就是从这个时期就没有改变过——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屌丝逆袭。
      这种设定不仅仅是因为陈佩斯的形象所致,主要是在人们的内心里,喜剧要想真实,就是必须发生在这种所谓小人物里:这种人物的形象和大众拉近关系,离奇的行为又与大众保持关系,这种关系状态是最佳的。就像在《爷儿俩开歌厅》这部电影里,二子其实已经有些富二代的背景设定,但角色仍脱不了屌丝的心理。
      其实不论是内地还是港台,世界电影里喜剧电影故事设定都是这么开始的,简单直接。但在当时年代的原因下,悲天悯人的情怀不是喜剧电影所要承担的,特别是在内地环境和百姓需求上——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把内地当代电影发展的这几年映射到世界电影历史上,陈佩斯的出现相当于卓别林时期。但卓别林的作品在当时能有更多机会去表达更深刻的社会诉求。而且,在这种相映射的设定下看,我国电影在受到好莱坞的影响下,到底是走的太快呢,还是发展的太慢?


      当香港人早在七八十年代就把这种相类似的许冠杰的耍宝喜剧片看够后,迎来了一个重要的时期,其中两个最重要的、无需过多砌词的名字,就是周星驰和王晶。
      周星驰的喜剧方式除了那几个招牌动作和表情,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夸张行为,主要是靠语言进行自我讽刺和贬低,而这种自嘲的后果并不是为了带来同情分,而是让观众对他产生某种别样的厌恶和排斥,用他的话说就是“欠扁”,以此来达到搞笑效果。
      而所谓的屎尿屁也不是出现在剧情中,只是更像一段周星驰的个人表演秀。
      (在周星驰的角色形象中,小人物是常常被提及的一个词,但被周星驰的表演无限扩大脱离了真实的小人物,是否还具有批判现实的功效呢?)
      周星驰作品里除了原创的部分,还有一些是基于一些非无厘头片进行的改造,其中较有特色的是吸取好莱坞动作片的灵感。这些改造与其说是本土化,不如说是周星驰化。
      纵览周星驰的作品,其实很难把他主演的电影称之为周星驰的电影,因为试想一下,如果一开始就把主角换做别的演员,或许大家也能接受,我从不认为,一部差劲的电影能靠一个人并非不疯魔不成狂的表演来挽救成功。因此,王晶等人的努力更加比周星驰重要。
      所以,不是周星驰一个人带来了一种新的可能,是一群人:一群电影人,他们具有较成熟的电影素质,能够迅速且完善地打造一类电影的制作基础;一群观众,他们具有成熟的观影素质,能够迅速的消化新的产品,并在认可之后花钱投资。
      (周星驰的成功虽然给当时的喜剧电影乃至现在的华语电影带来了一种新的可能,但究其根本他的作品的表现力只是体现在一个怪字,所以,当再有人拍搞笑片无厘头片时,无论它的优劣如何,也无法给人带来什么新的感受,见怪不怪。香港无数搞笑片惨淡收场,而星爷一部长江七号收的盆满钵满,便是最好的证明。)
      香港这种宽松跳跃的包容不仅加快了电影的发展,而且还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这样看来,内地还是走得慢了。

      3
      在九十年代末到新世纪间内地的喜剧片,唯一能被人认可的喜剧电影就是冯小刚了。
      冯小刚的作品里,虽然大体感觉不到题材上的变换,其实细一看下就会发现,他每个作品的主角和背景故事不相同,这一方面这展现了冯小刚创作的视野,另一方面体现了这十年来内地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发展。
      “北京”这一标签在冯小刚的作品中十分重要,不只是因为演员的口音,还在个别的背景设定中,北京依旧肩负着代表中国这一特性。现在想来,这种特性不仅体现了当时北京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也脱离不开政治上宣传中国标志的意味吧。
      冯小刚的喜剧方式不再靠耍宝的行为和剧情,而是好玩的情节和台词。情节上主要的特色是缘分的碰撞,这除了上述的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的新机遇的原因外,内地年轻人对爱情如何发生的表达也开始转变。在台词方面用力在“贫”这一点上,不仅体现了北京人说话的特色,而且贫的台词能在有限时间里更深刻地挖掘出语言内容,随带的语调还轻松愉快,这是最重要的。
      冯小刚电影的影响除了在电视剧作品中产生一个个话痨角色外,在电影行业内的成功案例却并不多见——一是因为以台词为重点的作品画面感不强,拿捏不好便会失去电影韵味,例如失恋33天;一是它所需要的基调和对台词的打磨并不十分简单,这虽然不会增加制作成本,但会提高创作要求,而这方面,恰恰是国内电影的短板。


      说会这部电影。
      我可以说我从开篇阿姆的成名曲就嗨了起来吗?对于这个点事后我就在想,如果把它搬到中国来拍,会用哪首歌来开场呢?
      这突然让我意识到,这不仅仅是电影创作上的一个难题,还是同作为消费娱乐的流行歌的推广的难题——既不能说流俗也不能说小众,重点是必须引起观众中大部分的嗨的共鸣。
      说起来很好选择,其实不然——因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华人的笑点和嗨点像春晚一样众口难调,就算把受众人群缩小到只是来看这部电影的年龄层,也恐怕很少有人能拍着胸脯说某某首歌肯定ok。加之中华文化赋予华人性格的培养,苦涩的歌曲会在国内走得相对一帆风顺。华语歌曲宣泄的类型一般是歌颂,然而歌颂是并不会让人心潮澎湃的。舶来物的摇滚也好嘻哈也好融合了这么多年依旧不伦不类,还没有能拿得出手的共鸣的作品。
      不仅仅是歌曲的选取,在对待的配乐的态度上内地喜剧电影也着实欠妥。除了所谓有一定制作水平和艺术追求的作品外,很少有电影的配乐能让人津津乐道,更不用说是喜剧。虽然在对剧情效果的处理上,运用配乐来进行烘托气氛伤感也好澎湃也好,都是较为低级的,但是面对这种创作者对其不重视的态度来说,宁愿让配乐在喜剧效果上喧宾夺主一下也未尝不可。


      虽然接下来的几个桥段过于老套,但是也演员让电影增色不少。
      说到演员形象,之前提过有很多明星投身于艺术电影,这不仅仅提升了自身的电影档次,也带动了观众对艺术片的关注。但又有几个明星能够认真投身向喜剧片呢?
      近年来内地喜剧片的主要元素就是恶搞。好莱坞也有恶搞,除了这部少年龙虎队,还有彻底恶搞的大独裁者。但是,在近数年来,无论好莱坞恶搞电影的男主角的行为及行为带来的结果多么极品奇葩,其本身形象及视觉印象都是较为正常甚至端正的,这一方面能形成一种反差带来效果——这么帅的人做出这么二的事情多好笑啊!一方面端正的形象不会使明星演员产生排斥心理。
      最重要的是,好莱坞的观众早已看够了二逼屌丝的主角,他们的产业链也允许迸发出新的元素。然而内地喜剧电影,却依然十年如一日的“深谙”喜剧电影的脉搏——在创作品质低下的前提下,不去深究华人应该变更的包袱,一味地进行多元素的杂揉,到最后这种速食产物带来的不会是肯德基麦当劳,只会是街边地沟油炸鸡排。
      我同时也会在想,有些人诟病喜剧大师的冯小刚离这条路越走越远,但他再次转身的时候又是否能转得漂亮呢?他是会成为周星驰似的人物——即使依旧耍嘴皮子但冯氏嘴皮子永远是最屌的,还是让人扼腕痛惜——冯导终究只能浮于文化表面无法改变内地喜剧格局。


      至于我为什么对少年龙虎队这部电影情有独钟,除了它的确摸到了我的G点让我狂嗨不已,个人认为它也给予了华语电影一记响亮的耳光——枪战、帅哥、基情、校园、恶搞、煽情等等元素毫无违和感的拼接在一起后,完全没有低劣品质的感觉。

      其实不用说华语电影,内地每年其实都不缺少优秀的作品。内地稳固了几百年的文化在短短二三十年才开始敞开怀抱猛烈吸收国外思想,虽然要不断进取,但是对于优秀作品也要给予肯定的态度。相对于不停对上层艺术作品的颐指气使,现今内地电影产业更重要的是基础框架,连最基本的爆米花电影最简单的喜剧电影都做不好,还空谈什么内涵和大制作。

      有些人说:华语圈是永远做不出像少年龙虎队的电影,这不仅仅是因为电影产业发展程度的原因,还有文化氛围的原因。但我想说,当今政府谈了这么久的文化复习文化崛起,这是对本土文化的一种尊重,但对于电影这种世界性的创作来说,从另一方面讲是不是又过于狭隘呢?并且,以我本人为例的普通消费观众既然能嗨起来,就证明能够消化这类型作品。
      当观众进步了,电影作者们还没思考的话,就还是那句老话,根本没有关注消费市场。
      但从另一方面讲,横向对比评分接近的作品,少年龙虎队要出色不少,那些抱着一种“国产能出这样的作品就不错了”的心态的观众,是对追求失望了,还是没有追求?

      好玩可以让人消遣,但爽才能让人爱下去。

      行百里者半九十。

    • Jensen

      很久没写东西了,今儿看了这个片子,心情很是舒畅,躺在床上脑子里全是其中插科打诨的搞笑画面,倒不如写点东西发泄出来更为爽快。

      剖析剧本,就要把自己当成片子的编剧进行思考。我虽然看的片子不算太多,但我比一般人看片子看得深,别的人一笑而过,我喜欢反复把玩,我喜欢的片子看多少遍都不为过,直到炼成闭着眼睛脑子里就能把电影过一遍的境界。我虽然才疏学浅,可分析个这个片子的能力还是有的。

      好了,言归正传,现在我就是《龙虎少年队》的编剧,烟缸里的烟头落成了小山,制片人给我打来电话逼我交稿,可我面前的文档一片空白,脑袋中一点思路都没有,好,放下电话,掐面烟头,现在开始我们写点有意思的东西。

      好莱坞每年产出的警匪题材电影数量比有些国家全部的电影还要多,怎样拍出新意?一个屌丝拯救世界的故事?哦该死,这太司空见惯了,如果是双主角呢?好,有了,编剧的脑中立刻闪现了一种可能。

      双主角。两个人是搭档,正常的境界搭档也屡见不鲜,警察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事会有搞笑的情境?卧底!好,模糊的框架已经开始显现了,一对警察搭档去当卧底,最后成功,拯救世界,就是这么简单。

      人物设置。要让影片开头跟结尾产生巨大的反差,两个人开场一定很逊,这样最后的升华才显得合理,好,一开始两个人都是菜鸟,刚毕业的菜鸟,对,出来了,这样卧底的事情也解决了,一切都发生在学校。

      两个人的关系是怎样的?一个故事的核心永远情感的核心,这是好莱坞电影永恒不变的主题,《速度与激情》表面看起来是火爆的警匪狂野飙车,其内核讲述的是兄弟情。《杯酒人生》表面看起来是观光片,其实探讨的也是朋友之间的感情和人生方向的命题。那么现在有了,两个人开场反差一定很大,关系不是很好,一个机遇让两人走到一起,共同完成一个目标。屌丝+型男的设置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屌丝一定开始不受人待见,最后他战胜了自己,获得成功。型男一开始一定万千宠爱自大无比,最后返璞归真。而兄弟情,则一定是两人建立友谊→中途有小的摩擦→最后不计前嫌携手完成任务的结构。这样所有个人和关系在片尾都得到了升华,个人得到了救赎,兄弟经住了考验。最后,我们希望呈现出的效果是两个菜鸟拯救世界的喜剧效果,这一点一定不要忘记。


      现在大的结构有了,可以往里填肉了。这里要记住几个原则:主人公在片中只有一个目的,或是一个欲望,在这里可以是一项任务;角色的不可替换性,就是主人公的性格决定了他的行动;

      影片分三幕,第一幕,构建两人关系。一个激励事件,两个人要执行一项任务。第二幕就是这项任务的实施过程。第二幕的结尾,两个人出现了矛盾,这时候两个人也因为一件事陷入了危机。最后的一幕两个人携手解决。

      好了可以填肉了,双主角喜剧电影想要好看最有效的方法有构成反差,正常人做出出挑的事,身份互换。反差是屌丝在学校不受人待见,学习成绩好。型男在学校最受欢迎,学习差。两个人自然不在一个世界中,形成反差。屌丝在学校的梦魇是自己永远羞于向姑娘表露心声,因为一定会遭到拒绝,在这里埋下伏笔。型男在学校的梦魇是学习成绩不及格,这样两个人都有了讨厌上学的理由。

      然而几年后两人竟发现同属一个警队,由于性格和素质方面的互补性,两人成为了拍档,两个人最大的心愿是成为一名真正的酷警察,惩恶扬善,拯救世界。两个人在片中的目标有了。

      两人涉世未深的菜鸟潜质被上司发现,派他们去执行一项卧底行动,当然还是去当学生。无奈之下两人接受了。激励事件有了,第二幕的开头有了。

      接下来漫长的一个小时第二幕要怎样设置才有意思,我们可以设置第二幕的结尾是两个人终于见到了毒品供货者大Boss,那么整个第二幕就是两人在学校建立威信,得到一个与之见面的机会。毒品的设置很有意思,他会有很多好玩的桥段。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它当做引子穿起来,设置一些可以赢得boss威信的桥段即可。

      这就有回到角色性格上面,屌丝学习好,羞于将自己暴露于大众,型男才艺好,但不善功课。我把你们对调,喜剧效果有了,阴差阳错,你们去干自己不擅长的事。毒品会让人做一些出挑的事,这样喜剧桥段又有了。我再给你填进去一些爱情元素,火爆的追车爆炸场面,个性极强的上司,搞笑的脸谱,最后一个反转,搞笑的体育老师竟然是大Boss,惊讶之余,对整个结构没有一点的破坏,这样一个完整的剧本就接近完成了。

      我真正想说的是,故事骨架的搭建和内核才是剧本价值的体现。好莱坞每年出产5-6部类似结构的喜剧电影,换汤不换药,人家变个外衣还是永远都会有观众乐此不疲买单观看,终极原因就是这永远流长的价值观认同和这些经典的戏剧原理。

    • Jensen

      龙虎少年队2012自1980年代的同名电视剧,是约翰尼·德普的成名之作。本片的编剧兼主演乔纳·希尔特意在剧本中为原版电视剧的主演约翰尼·德普撰写了一个小角色。
        龙虎少年队2012新版的影片中,使用了老版电视剧的主题曲。
        ·对于龙虎少年队2012的分级问题,剧组成员和索尼公司的发行人员做了很多讨论。讨论最后的结果是,一部讲述高中生贩毒的电影,一定要拍成R级。
        ·因为路易斯安那州为电影剧组提供了丰厚的减免税政策,所以剧组能把高速公路封闭一周的时间用来拍摄大场面,这在洛杉矶是不可能的。
        ·为了能和当年的那部电视剧产生一定的联系,影片中做了诸多的暗示。有一句台词甚至是这么说的:“我们启动了1980年代停止的一个学校调查组……”。[www.33vcr.com]
        ·在影片开拍前,导演菲尔·罗德和克里斯·米勒看完了103集的电视剧。而且,他们还常常会在片场看这套电视剧的DVD。

    • Jensen

      对很多美国年轻人来说,高中是他们一生中最疯狂最无法无天的黄金时代,旺盛的精力无处发泄,便会诉诸于种种成年后嗤之以鼻的荒唐行径,但短暂的三年一晃而过,或进入大学深造,或步入社会讨生活,那青葱岁月爆棚的冲天闹劲就会迅速收敛,消磨殆尽,昔日的无忧无虑和百无禁忌便成了弥足珍贵的回忆。如果有机会重新体验一把高中生活的“热情似火”,相信会有不少人心存向往,蠢蠢欲动。1987年开播的美剧《龙虎少年队》正迎合了许多美国人这种心态。该剧聚焦于一个特殊的警局部门,其中的警员都面相年轻,能够毫无困难的装扮成高中生卧底,从而解决与高校相关的各种疑难案件。该剧在北美红透半边天,并跨洋过海激发了香港电影人的灵感,于是便有了周星驰脍炙人口的《逃学威龙》三部曲。如今哥伦比亚将这个创意重新包装上大银幕,此回装嫩的轮到“阿帕图帮”的乔纳•希尔和以《特种部队》在我国人气飙升的查宁•塔图姆。

      不要羡慕这哥俩“驻颜有术”,美国的中学生比我国早熟的多,很多15,6岁看上去就与20多岁的成年人无异。如果留心,不少著名的校园青春片如《美国派》等,都是让一群20几岁的演员演高中生角色,观众丝毫不觉得不妥。更有甚者,好莱坞有一批“高中生专业户”,从二十来岁就专演此类角色,在各种校园题材的电影和美剧中频频露脸,一直到30多岁仍不会露出破绽,其中固然有化妆术和长期演同类角色的经验帮忙,但也从一定程度说明美国青少年的年龄很容易“糊弄”。但同样的选角在中国就效果不同,演《逃学威龙》时星爷也就三十来岁,比本片中的塔图姆还年轻,但无论他如何穿校服背书包戴眼镜卖萌,始终给人一个不正经的老小孩印象,与那些年纪小他一轮的真学生对比鲜明。无需太多夸张的表演,这种形象和气质上的差异已生出大量笑料。本片两位主角牛高马大,相比下那个校园毒贩头目和几个书呆子简直是扎克伯格的室友,纯然是为了从视觉上区分真假学生,影视中的美国高中生不乏体格壮硕者,看看《超人前传》里的橄榄球队员就知道。

      原版电视剧距今不过二十多年,当年的青少年拥趸如今仍是观影人群主力,本片与剧集关系密切,足以让一心重温旧梦的中年观众喜上眉梢。除了某些台词对剧集的微妙指涉外,最大的惊喜当属多位原剧主角的亮相,比较好认的是高潮处突然倒戈的那两位“DEA探员”,此外还有多位熟面孔潜伏在各处。美剧改编成电影后找原剧演员客串的情况屡见不鲜,比如《天龙特攻队》和《反恐特警组》,但大多是为致敬而致敬的突兀上镜,像本片这样令人眼前一亮的不多见。此外,本片讲述两搭档联手对付毒贩,而原剧中最常见的案件就是高中生涉毒,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毒品在美国青少年社群之泛滥和屡禁不止,时隔二十多年仍占据校园犯罪话题的榜首。

      作为警匪片,影片的动作场面不多,但由于乔纳•希尔亲自参与编剧,使所有激烈处都沾染上了阿帕图帮的贱精风格,再搭配一点磕了药后找不着北似的的迷幻因子。职业警员毫不干练,街头帮派也阴狠不起来,齐心合力把许多警匪片套路砸了个稀巴烂。开塞的氧气罐和漏油的燃料车炸不起来,摩托车撞进鸡笼下反而弄了个火光与鸡毛齐飞。拔枪对射弥漫着一股玩真人野战的游戏味儿,人人都像有好多条命似的横冲直撞,仿佛中弹倒地后立刻就能原地满血复活。高潮处反传统的玩起了加长礼车大追逐,克敌制胜的武器竟来自化学课堂。当然忘不了那销魂的一枪,就像包装一本正经的礼品盒里突然飞出一个弹簧拳头,把你的笑神经和呕神经都打得乱颤。

      对于那些曾经在校园叱咤风云的观众来说,本片提供了重温“光辉岁月”的两小时绝佳消遣,但假若你从小就是屌丝做派,高中生活悲催到不堪回首,也不必气馁,本片传达的积极励志情绪足以令你振奋:乔纳•希尔扮演的角色矮胖憨傻,高中时是个大挫人,向女神求爱遭众人耻笑而颜面扫地,但七年后重新杀回校园,却凭本色表现混的左右逢源,先是在毒品的“帮助”下勇敢登台赢得美女好感,在跑道以出格举止获得同学赏识,一场盛大派对更是将毒贩子都变成了铁哥儿们。反观曾经的校园酷哥查宁•塔图姆,志得意满想凭当年的规则继续玩转一切,却不料自己那套早已过时,开学第一天就因揍错人进了校长室,混的远不如搭档风生水起,直到“雨人事件”彻底让他抓狂,因此才有话剧舞台上那歇斯底里的一幕。此番比照,无疑给回首过去黯然神伤的观众们扎下一针安慰剂:风水轮流转,停止耿耿于怀吧,别看那家伙当年老欺负你,万一真回到高中时代重新走一回,他可能远不是你对手啦。

      文/方聿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