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

蜂蜜

288

    3.0

    常见问题

    1、Erdal,Besikçioglu,Tülin,Özen,Alev,Uçarer,Bora,Altas 主演的电影《蜂蜜》来自哪个地区?

    爱奇艺网友:电影《蜂蜜》来自于土耳其 / 德国 / 法国地区。

    2、《蜂蜜》是什么时候上映/什么时候开播的?

    本片于2010年在土耳其 / 德国 / 法国上映,《蜂蜜》上映后赢得众多观众的喜爱,网友总评分高达864分,《蜂蜜》具体上映细节以及票房可以去百度百科查一查。

    3、电影《蜂蜜》值得观看吗?

    《蜂蜜》总评分864。月点击量662次,是值得一看的剧情片。

    4、《蜂蜜》都有哪些演员,什么时候上映的?

      答:《蜂蜜》是2010-04-09(土耳其)上映的剧情片,由影星Erdal,Besikçioglu,Tülin,Özen,Alev,Uçarer,Bora,Altas主演。由导演塞米赫·卡普兰奥卢携幕后团队制作。

    5、《蜂蜜》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答:剧情片电影《蜂蜜》是著名演员Erd 代表作,《蜂蜜》免费完整版2010年在土耳其 / 德国 / 法国隆重上映,希望你能喜欢蜂蜜电影,蜂蜜剧情:在土耳其的浓密树林里,有间简陋的学校,孩子们都在这里读书某天,一个女生(图林•奥曾 Tülin Özen 饰)讲了一个关于动物的故事,受到了老师的表扬,还得到了一枚徽章,同学们都很羡慕,约瑟夫(波拉•奥塔斯 Bora Altas 饰)也不例外。但是当老师让约瑟夫朗读的时候,他却因为胆怯,难以克服内心的恐惧,当众出丑。同学们哄堂大笑,他感到很无助,老师给他打了圆场。回到家,养蜂工父亲雅库普(埃尔达尔•贝斯康格鲁 Erdal Besikçioglu 饰)带他一起去给蜜蜂搬家,望着那蜂巢,他深深地被大自然的美好所吸引。父亲躺在柔软的草地上睡着了,他无忧无虑地跟父亲嬉戏着,一切都那么美好。然而,生活是艰苦的。母亲泽赫拉含辛茹苦地为家庭操劳着,父亲却积劳成疾……


    同主演作品

     明星可左右滑动
    • Erdal
    • Besikçioglu
    • Tülin
    • Özen
    • Alev
    • Uçarer
    • Bora
    • Altas

    用户评论

    • Jensen

      《梦土耳其三部曲》是土耳其导演森米-卡潘诺古在2007、2008和2010年推出的三部作品:《卵》、《乳》、《蜜》,其中《蜜》获得柏林影展金熊奖。提到土耳其电影,观众一般最先想到的是努瑞贝其锡兰和法提阿金的作品,但近几年来,森米-卡潘诺古凭借《梦土耳其三部曲》快速崛起于国际影坛,是一匹大黑马。

      《梦土耳其三部曲》中的主角同样是一位名叫约瑟夫的男子,其中《卵》、《乳》和《蜜》分别讲述的是约瑟夫中年时期、青年时期和童年时期的故事。《梦土耳其三部曲》是非常典型的艺术电影,故事性不强、对白少,运用大量的长镜头与空镜头来营造缓慢而特殊的叙事氛围,透过色彩神秘的光与影、色调饱满的全自然光线来构造优美的画面,并且借由许多象征意味浓厚的事物来串联故事与背后的意涵。

      《梦土耳其三部曲》所要诉说的意涵非常不容易理解,对于观看的顺序、里头的指涉,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导演本人对此也拒绝多谈,宁可将空间留给观众。在看完这三部作品后,我对是否写下个人的评论与心得也犹豫再三,毕竟这三部电影极其小众,绝非大部分观影者会感幸兴趣的作品,而且导演留下的理解空间极为巨大,任何一家之言肯定是既对也不对。尽管如此,我还是决定记录下我的个人理解,也许能在人群中找到共鸣。

      ■故事
      《蜜》
      这是约瑟夫童年时候的一段故事,当时他只有八岁,与父母一同住在山间的一个小屋舍中。约瑟夫的父亲是一个采蜜人,必须攀爬至大树顶端的蜂巢截取蜂蜜,约瑟夫的母亲则是一个操持家务的妇女。约瑟夫患有严重的口吃,还从父亲那里继承了癫痫的毛病。由于口吃的关系,约瑟夫性格极为内向,除了父亲之外,与其他人之间都存在隔阂,对母亲也是极为疏离,约瑟夫尤其不能忍受的是母亲逼他喝下他最讨厌的牛奶。约瑟夫经常帮着父亲一起在森林里采蜜,森林不仅供养了一家借以为生的蜂蜜,也是约瑟夫与父亲共同拥有的天地。因为莫名的原因,家边上的蜂巢突然都空了,成群的蜜蜂不知去向何处,父亲不得不离家到更远的地方采蜜,而且在迟迟都没回来。由于父亲离开家,约瑟夫失去了依靠的重心,却也反而开始培养他的独立性格。他鼓起勇气在课堂上朗诵课文、将父亲给他的小木船送给同学作为欺骗的补偿,还坚强地喝下母亲为他准备的牛奶。就在约瑟夫终于从老师那里获得期盼已久的小红缎带,兴冲冲地赶回家时,门口拥挤的大批人群让他得知父亲的噩耗。约瑟夫立即转头奔进森林中,最后在一片黑暗中安详地沉睡在一个大树的怀抱中。

      《乳》
      青年时期的约瑟夫与母亲相依为命,靠着家中所饲养的几头乳牛维生。步入青年时期的约瑟夫本应该和其他年轻人一样,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或是去当兵,然而他却因为梦想成为诗人、因为癫痫的痼疾,而在家靠着母亲贩卖乳制品度日。虽然约瑟夫的诗作被知名的杂志刊登出来,但他依赖母亲的平衡生活却不能再继续下去,因为他发现母亲背着他与邮局的站长往来。一开始,约瑟夫觉得非常愤怒,他甚至偷偷地跟踪邮局站长去到池塘边,想趁着站长猎水鸟时,用石块攻击他。但是在最后一刻,约瑟夫放下了石块,取而代之的是从池塘中抓出一只硕大的鱼。约瑟夫兴高采烈地抱着这只鱼回家,想给母亲一个惊喜,但当他来到家门口、看到母亲的身影时,便知道与母亲之间的关系再也无法挽回。母亲正坐在椅子上,低头拔着动物羽毛,那是一只水鸟。约瑟夫最后找了份建筑工地的工作,他身穿工作服,头戴工作帽,工作帽上的头灯晃亮刺眼,照亮了黑夜,但却照不清前程。

      《卵》
      约瑟夫业已中年,独自在伊斯坦珀尔开着一家二手书店,他所写下的诗作曾经获奖也曾出版,但此刻的他早已不再写诗,因为他不喜欢自己所写下的东西。这天晚上,一通电话响起,送来母亲过世的消息。约瑟夫立刻便开车回家,安排好母亲的丧礼事宜。在母亲家中,约瑟夫遇到了一个年轻的女孩,按辈分来说,算是约瑟夫的侄女辈。从这女孩口中得知,过去一段时间以来,都是她在照顾着母亲,而且母亲临终遗言是让约瑟夫为她向上主献祭一头山羊。约瑟夫听罢,只觉得可笑,一心想着早点离开。然而女孩却执拗着要约瑟夫完成母亲的心愿,不得已下,约瑟夫只好在家乡多待一些时日。就这样,约瑟夫遇到了昔日的好友、过去的爱人、以及久未联系的亲戚。而且透过女孩的诉说,母亲生前的点点滴滴渐渐浮现,约瑟夫重新认识了那阔别已久的母亲。这女孩比约瑟夫年轻许多,向往着到大城市去读大学,在两人结伴到远方山上献祭的过程中,似乎有份暧昧的情感滋生而出,而两人在旅馆目睹的一场婚礼,以及约瑟夫为了避免年长亲戚尴尬而谎称两人定有婚约,也仿佛预示着一种美好未来的可能性。当两人终于完成献祭的仪式返回母亲家中时,院子里那不再下蛋的母鸡竟然又产下了完好的鸡蛋。

      ■意涵
      虽说电影上映的顺序是从主角中年时期开始,倒着讲述至童年时期,但观看的顺序其实并不会影响对影片的理解。事实上,在创作的过程中,导演最先是有了《乳》的剧本,才在这个基础上向前和向后延伸出《卵》和《蜜》的故事。就意涵来说,《梦土耳其三部曲》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一个是个人层面、一个是宗教层面、另一个则是政治层面。

      个人层面
      约瑟夫这个名字是穆斯林中极为常见的男子名,蜜、乳和卵则是土耳其人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因此影片中所呈现的,就个人层面来说,是一个土耳其男性的成长历程:从父亲的庇荫中独立、从母亲的依恋中脱离、离家远航后再次回归家乡并重拾亲情、友情及爱情。在这三部曲中,随着时代的变迁,观众见证了土耳其生活环境的变化,以及约瑟夫内心的成长过程。

      在童年时期,约瑟夫住在荒僻的山上,木造的房舍、简陋的设备,此刻的心境是幼稚而封闭,对生命、对亲情、对友情都懵懂无知。但无论如何,生活的变化降临时,都推着约瑟夫不得不成长。在青年时期,约瑟夫住的地方已经是水泥建筑,里头有了相应的现代化设备,此时他必须面对理想与现实的问题,必须在探索爱情的过程中切断对母亲的依赖,不管约瑟夫是否准备好,都必须移动脚步向前迈进。到了中年时期,梦想也好、现实也好,都被抛到身后、化为生活的泡沫,但是不管走得多远,亲情与故乡的召唤终究回荡不已,就像约瑟夫不再写诗一样,谁都不能抛弃过去而成就今日。生活的进步将每个人带向远方,但昔日的情感与记忆始终等在原地等待清算。于是业已迷失在城市中的约瑟夫归乡了,一一拾回过去,借由献祭的仪式与逝去的母亲重修旧好,并因而得以继续未来的旅途。

      宗教层面
      土耳其是一个伊斯兰教国家,影片中出现许多具有宗教意味的象征事物,包括蜜、乳、蛇、鱼、梦、井、献祭。虽然普遍对伊斯兰教经典可兰经的了解较少,但透过旧约圣经的内容,仍能很大程度上解析这些事物所代表的意义。

      约瑟夫(Yusuf)这个名字除了是穆斯林中常见的男子名,但也是阿拉伯人和希伯来人的祖先亚伯拉罕的曾孙的名字。根据记载上主承诺赐予亚伯拉罕一个“应许之地”,一个流乳流蜜的地方,但过程中必须通过各种的考验。在面对各种诱惑时,亚伯拉罕的曾孙约瑟夫的抉择对后来回归应许之地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蜜》中,儿时的约瑟夫面临了蜜蜂消失、食物枯竭的困境,并且因为父亲的过世,只能依靠母亲和“乳”维生。在青年期的《乳》中,多次出现蛇,代表的意义是诱惑,必须以新鲜的乳水加以驱除。在这之间,乳和母亲则代表的是信仰,是约瑟夫不应该背弃的对象。在《乳》的最后,约瑟夫从池塘抱回一条大鱼,但这并不是一条普通的鱼,而是一条鲶鱼,根据上主的指示,无鳞的鱼是不可以食用的,因此当约瑟夫在池塘边动念要以石块伤人、并抱回鲶鱼,象征他已经迷失于诱惑当中。因此,《卵》的一开头便是一个妇人迷失在迷雾当中,之后归乡的约瑟夫才在一个酷似母亲、了解母亲的女孩的引导下,重新认识母亲并逐步回到正途。片中卵代表的是生命的起源以及生命的延续,因此约瑟夫在梦境中看到鸟蛋从手中跌落摔破,以及最后从女孩手中接过新生的鸡蛋,分别象征着结束与重生。至于以山羊献祭,根据经文,上主曾要求亚伯拉罕以自己的儿子献祭,在亚伯拉罕遵从旨意后,上主最终以山羊代替因此献祭象征对上主的忏悔与荣耀,代表对信仰的回归。

      在《蜜》和《卵》的结尾,约瑟夫都休憩在黑暗当中,然而神情是安详的,因为他饮下了母亲的“乳”和完成母亲的遗愿向上主献祭,但在《乳》中,约瑟夫虽然站在一片光亮当中,但神情却茫然无措,因为此刻的他早已迷失了自己的信仰。在三部曲中,一再出现奇怪的梦境,根据宗教记载,梦是上主用来传达旨意的手段,因此每个梦境都提示着约瑟夫所面临的困境和上主的指引,例如父亲死亡、陷于深井、鸟蛋破碎。至于井的意义,应该与亚伯拉罕的儿子、约瑟夫的祖父以撒有关,以撒是一个掘井人,他按照父亲的指示挖掘了好些井,但父亲死后这些井却遭到敌人的填埋,然而以撒并不灰心,还是继续地掘井,并因此得到上主的祝福,以此表示不畏艰难、回归应许之地的决心。影片中出现捕蛇与掘井的老人,代表的是传递对约瑟夫的指引,但约瑟夫还是被蛇诱惑、被井困住,直到最后才幡然醒悟。

      因此,从宗教层面上来说,《梦土耳其三部曲》讲述当代土耳其人在时代进步的过程中,逐渐受到外界的诱惑而偏离宗教。这种偏离与背弃,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心灵的枯竭与生命的衰亡,唯有回归宗教信仰、向上主献上自己的真诚,未来才有延续的可能,也才能去到那个流乳流蜜的应许之地。

      政治层面
      从政治层面来看,便牵扯到土耳其在近代国际关系中的立场。如果说以色列问题是中东问题的导火线,那美国出兵伊拉克所引发的波湾战争,便是伊斯兰国家与西方国际决裂的引爆点。在波湾战争中,土耳其的立场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由于土耳其决定向美国开放空军基地,美军大批的轰炸机才能长驱直入地对伊拉克展开大面积的袭击,也使得这场战争才开始便结束。因此,土耳其投靠美国、背弃伊斯兰国家,对许多土耳其的伊斯兰教徒来说,是非常不能接受的事情,这点与埃及非常相似。

      因此《梦土耳其三部曲》透过约瑟夫来影射土耳其,蛇以及繁华的城市代表西方世界,乳和母亲则代表伊斯兰教。约瑟夫由于癫痫这个痼疾所带来的先天体弱,土耳其则因为对贫穷与饥饿的恐惧害怕,都没能抵御诱惑、坚守信仰,双双背弃了伊斯兰教义而迷失在混杂纷乱的繁华城市与西方世界。在《卵》的开头,一个包着头巾的传统女性迷失在大雾之中,之后紧接着便是一个穿着礼服、脚步踉跄的女性在深夜走进约瑟夫的书店,用一瓶红酒换取店中一本土耳其传统菜谱,当约瑟夫毫不犹豫地同意后,母亲的死讯便随之传来。其间传递着迷失、背叛与绝境的意义。当约瑟夫背离信仰和故乡后,面临的是才华的枯竭,是生活的困顿。同样的,土耳其在投靠西方后,并未从中找到出路,有的只是理想的幻灭。唯有遵从母亲的遗言、向上主献祭,断绝西方的诱惑、重回伊斯兰世界的怀抱,才能回到正途、才能延续未来。否则等待土耳其的将不是流乳流蜜的应许之地,而是无望的绝境。

      ■《梦土耳其三部曲》是典型的艺术电影,存在不同的理解可能性,每个观看者都会产生自己的解读,没有一种解读是对或错,而这正是好的电影的特色,留给人们广大的思考空间。

    • Jensen

      寂寞的孩子心里藏着很多故事。

      是一部一见钟情的电影,
      因为对孩子的眼睛和总会很专注的眼神没有抵抗力。
      以摄影见长的电影,每个场面都是完美的构图,
      好像一部流动的图画。

      看着班上同学读,自己也跟着默背(这孩子记忆力超强)
      孩子小心翼翼地举手想读书获得“小红花”
      但是老师却让读没有练习的那页
      孩子给爸爸讲自己昨晚的梦
      孩子轻轻地和爸爸说一切和花粉、蜂蜜有关的东西
      孩子看到爸爸送给别的小孩礼物 自己还小妒忌
      孩子想跟爸爸找新的蜂巢
      孩子觉得 和爸爸在一起总是最好的时光

      最后 还是不见了爸爸


      我坐在梦里的那棵大树下等你
      希望在繁星满空的那个夜晚
      你亲手将那只帆船送给我

    • Jensen

      文/布宜诺斯

      回溯的人生和遗失的传统

             在38岁“高龄”才以处女作[天涯无处不是家]进入影坛的土耳其导演赛米·卡普拉诺格鲁曾调侃道“即使在土耳其,看我电影的人也真的很少”。缓慢的情节、看似无目的景致、无休止的长镜头,卡普拉诺格鲁一向坚持的“艺术追求”,连一贯被贝拉·塔尔培养“重口味”的匈牙利人民也曾对他的前作[牛奶]大呼吃不消。但是在今年的柏林,一位严重睡眠不足的德国记者在赶完早上九点场的[蜂蜜]后,由衷发出“这的确是一个挑战,但真的很值”的感叹,足以说明影片本身的魅力。[蜂蜜]是卡普拉诺格鲁“尤瑟夫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延续了前两部缓慢、安静的整体风格,却因主角是一个自闭男孩而显得有些与众不同。

             整个“尤瑟夫三部曲”采用了一种比较少见的逆向叙事方式,尤瑟夫是一位生长在黑海附近小村安纳托利亚的草根诗人,在2007年的[蛋]中,他已近不惑之年,生活颓废,虽然有著作出版,却只能在小众流传,而他本人也整日在街上游荡,和一个女人发展着若有似无的关系,最后因母亲的离世重回故土——当初是他抛弃了故土,如今终于轮到他被这份血缘抛弃。2008年[牛奶]中的尤瑟夫则刚刚高中毕业,一些诗作在杂志上发表,但精神上的荣誉并未改变他和母亲靠挤奶送奶相依为命的穷苦生活,去参军,去写诗,那时的他充满迷茫,刚刚有出走的念头。而在如今的[蜂蜜]中,尤瑟夫仅仅是个六岁的小男孩,卡普拉诺格鲁开始从生命的原点解释他的一生。

              孤僻、内向、口吃、阅读障碍,这些关键词显然让一个六岁男孩的成长颇为艰难,尤瑟夫难以与同龄人建立常规的关系,与母亲亦疏远,唯一可以大声清晰地用语言沟通的对象只有父亲一人。而正是这位他最信赖的父亲给了他一生的伤害——他竟然在决定外出谋生后一去不回,于是,[牛奶]中母子二人的艰难维生,[蛋]中尤瑟夫的淡然冷漠,全都有了命运的依据。[蛋]中的一个细节是这样的,尤瑟夫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后,毫无感情地找律师,打电话,商议遗产事宜,甚至连母亲遗言指定他回去家乡完成的“圣愿”都想推脱,情景好似阿尔贝·加缪的《局外人》,但是在尤瑟夫独自站在小城的一隅,茫然对着空气无所事事时,突然癫痫发作,抽搐倒下,恍然间听到一旁的清真寺在唱死者祝祷,但时间是傍晚,并不是死者祝祷应该响起的清晨——那便是他的潜意识在召唤他深葬在心的情感。到了如今的[蜂蜜],导演给出尤瑟夫童年时与父亲和谐相处的情景:他们一起在静谧的森林里行走,尤瑟夫协助父亲将绳子扔过高高的树杈,看着父亲攀上树干,取下蜂巢;他们肩并肩坐在自然光渐渐黯淡的房间里,仿似不知晨昏,小小的一室暗涌着亲子的默契——而这些,正是[蛋]和[牛奶]中极度缺失的,和亟需找回的。电影中的最后一幕发生在黑暗的森林中,你只能看到决定出发寻找父亲的尤瑟夫穿着白色上衣的晃动身影,听见剧烈的雷雨声,仿佛看见这个不善表达的孩子复杂的内心世界。

             如卡普拉诺格鲁所言,之所以用食物做片名,是因为蛋、牛奶和蜂蜜是土耳其人餐桌上最常见的几种食物,将尤瑟夫的成长经历逆向展示,其实也印证了导演对土耳其传统的回溯和些许焦虑。[蛋]中出现一位手艺人用原始装置精心结一张渔网,一群穿着现代的年轻人在排练民族舞蹈,而尤瑟夫母亲的“圣愿”是要他为神用最传统的方式献祭一只羊,尤瑟夫却坦言他已经不信这个了。[牛奶]中是尤瑟夫母亲赖以生存的挤奶手艺渐渐被机器取代。到了今次的[蜂蜜],导演选择了这个黑海旁交通不便的小村,在蜂农间生活了一阵子,发愿为那些善良的人们记录一些什么“这里的人们还遵循着古老的生活传统——一些生活的习惯,宗教仪式和集会祈祷的行为都是非常脆弱的文化,需要我们来保护它。”因此卡普拉诺格鲁向我们展示许多原始的蜂蜜萃取方式,传统的祭祀和舞蹈,还把自己最珍贵的童年回忆——与父亲的默契和亲密转嫁到约瑟夫和蜂农父亲身上,为尤瑟夫后来并不快活的人生提供了一份仅有的温暖回忆,因为,我们已经知道,在尤瑟夫未来的日子里,他并没有到达那个现代的天堂,他在摩天大楼间依旧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和[蜂蜜]中的他在这个童年世界的手足无措一样。

      极度的安静和极度的美丽

             [蜂蜜]的起始需要你用长达五分钟的时间来进入那个诗意的情境:镜头就静止在森林的景色上,好像听到什么东西在树丛中扑腾,片刻,一个男人牵着驴子慢慢走进画面,镜头就那样跟着他,很久很久,终于,他停下来,抛出一截绳子在树杈上,开始向上攀爬,但是树杈突然断了,镜头总算起了变化,开始从树杈的断处俯视这个跌落的无助男人,他便是尤瑟夫到处采野蜂蜜养家糊口的父亲。

             虽然沿袭同样的影像风格,但与绝大部分故事发生在城镇的[蛋]和[牛奶]最大的区别在于,[蜂蜜]将几乎所有的目光都放在尤瑟夫儿时度过大部分时光的故乡森林,而那正是让自闭忧郁、有先天缺陷的他酝酿出诗人之血的精神家园。在尤瑟夫伴随父亲寻找野蜂巢的路途上,长镜头缓缓滑过点点摇曳的野花,在父子二人小憩时,有小鹿在一旁探头探脑,突然跃起略过尤瑟夫的肩侧,有月亮的倒影在水中荡漾,又被掬水的双手轻轻打散,一切一切都好似一个童话般的梦境。

             看卡普拉诺格鲁的电影,会让人回想起拍出“阿普三部曲”印度导演萨蒂亚吉特·雷伊,无论是对土地和传统的深深眷恋,还是用诗意的镜头语言勾画人类和自然的彼此享受。要知道,整个“尤瑟夫三部曲”是没有配乐的,再加上[蜂蜜]中的尤瑟夫本身便是沉默寡言的自闭小孩,导致影片大部分时间都近乎无对白,因此一路跟随画面的均是大自然最原本的声音,卡普拉诺格鲁得以捕捉自然界最细微的一举一动,故事散发的情感也愈发广袤起来。从这个角度来看,[蜂蜜]对一些人来说却是部难啃的片子,毕竟,如今的观众早已习惯电影中各种夸张的修饰,色彩,音乐,音效,CG,相形之下,[蜂蜜]简直要啥没啥,连打光都没有丝毫人工的添加。但是从另一面来看,[蜂蜜]根本就是一部不允许有效果的电影,因为它面对的是最本质的土地和最本质的人,所以才深深打动了一贯崇尚自然的赫尔佐格,也许他那句“把金熊颁给[蜂蜜]是我们只用10秒就做出的决定”多少带点夸张,但对卡普拉诺格鲁来说,“无论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树还是树,草也还是草”。

      原文载于《看电影》2010年3月上

    • Jensen

      约瑟夫蛋奶蜜三部曲:生活的倒叙,生命的回归
      土耳其导演赛米·卡普拉诺格鲁拍摄的三部曲《鸡蛋》、《牛奶》及《蜂蜜》中,最先看的是第二部《牛奶》,然后又看了《鸡蛋》和《蜂蜜》。看完《蜂蜜》之后才恍然,原来这是一部倒叙的个人生活史,写的就是三部影片的共同主角约瑟夫的一生,其中应该也有导演生活的影子。三部电影是一部一部地往回溯,从现在追忆到约瑟夫的童年时代。
      在《蜂蜜》中,约瑟夫还是一个少年,刚刚上小学,敏感而聪颖,有着口吃,跟着父母生活于小村,父亲以割蜂蜜为生,最后也死于采蜂蜜。而在《牛奶》中,约瑟夫长大了,与寡母生活在一起,每天在镇里卖牛奶,他喜欢写诗,也继承了上一集父亲癫痫的毛病。在《鸡蛋》中,约瑟夫去到了伊斯坦布尔,开了家二手书店。他还是有着癫痫,出了几本诗集。在家乡的寡母去世,他回到了家乡,安葬母亲。在家乡,他找到了爱情,并留在家乡。
      故事很是简单,不过人生又会有多少故事呢?总是忙忙碌碌,倏忽之间,人生已经过去泰半。蓦然回首,生命就如流水,一刻不停地往前流着,似乎没有留下印痕,也未有大的波澜,然而你的希望你的生命你的梦想,就在这缓缓的流动之中,一点点地流逝。人在小的时候,总是将希望寄托在未来,对于成年后的生活总有许多玫瑰色的幻想。而当长大成人,才发现自己人生最美好的时候,已经留在了过去。人是无法重返过去,就如不能第二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一样。如果真能像约瑟夫三部曲那样,生命能够那样倒叙,那人生就无什么遗憾了。
      从中年的沉暮,到少年的青涩,再到童年的无忌,从了然到懵懂,从游离到回归,约瑟夫的形象在观众心目中变得清晰起来。在《鸡蛋》中约瑟夫的心态已经老去,枯守在书店里,已经没有了任何的激情。回到故乡似乎也非他所愿,母亲的去世才促成他的故乡之行。近乡情更怯,故乡物是人非,他希望赶快办完母亲的葬礼,尽快地离开。不过在故乡闲居数日,也让他有了些感觉。而曾代他侍候母亲的年轻女孩,也唤起了他的情感与爱意。在黑夜中痛哭一场之后,他决定回到故乡,回到那个女孩身边。这是他身体的回归,亦是心灵的回归。
      而《牛奶》中的约瑟夫,刚刚成年,对于未来有着幻想有着激情。虽未考上大学,却还热爱着写诗,其中一首诗在杂志上发表。本来想考军校,但癫痫的毛病让他未能如愿。不过在伊兹密尔检查的时候,他碰到了一个女孩,有了一些朦胧的感觉。回到家后,孀居之母的爱情让他烦恼。他的母亲与车站站长相互有了感觉,慢慢地在接近,并一起去看新房。这让约瑟夫与母亲之间的关系起了变化,他似乎无法接受,也无可奈何。最后他离开了家庭,前往小镇边的矿井,成为一名煤矿工人。现实对于约瑟夫来说一塌糊涂,未来似乎还值得憧憬,毕竟他还年轻。
      《蜂蜜》则将约瑟夫的人生追溯到了童年。人一生的性格与命运,与童年的经历有着太多的联系。《蜂蜜》中的约瑟夫长得真是很可爱,这是一个敏感的孩子,一紧张就口吃,无法阅读一篇完整的课文。他与父亲的谈话总是悄声细语,他帮着父亲采割蜂蜜,大自然对于他来说是最好的朋友。他在村里的小学上学,成绩不太好,有点小焉坏。看着同学从老师那里得到小奖牌,让约瑟夫既羡慕又渴望。当他在全班最后一个得到奖牌,高兴回家之时,却听到了父亲采蜂蜜死亡的消息。这个男孩躲进了他熟悉的树林中,他也变得成熟起来。
      三部影片,一步步地向前推进,构成了约瑟夫完整的人生。这是一个来自美丽的土耳其山村的孩子,聆听着大自然的天籁成长,身上有着自然的灵性。他向往着山外的世界,外面喧嚣而繁华的生活吸引着他,作为诗人的天赋也鼓励着他走向外面的世界。但在繁华的伊斯坦布尔,这个来自山村的孩子在生活中变得遍体鳞伤,美丽的诗情花朵也在枯萎。但离乡多年,亲友已是凋零,自己的故乡是否还接纳自己,对于约瑟夫来说,是一番心灵的探索,最终他在故乡找到了恋情也找到了平静。影片一个个舒缓饱含深情的长镜头,一幅幅极富质感的细腻画面,美到了极致的土耳其的景色,欲说还休的流动的情绪,虽然影片中对话少到几乎没有,但你仍能感觉到一种强烈感情的跃动。这种感情无论你所处地域所奉宗教为何,都是人类共通的。
      三部曲的三个片名也很有意思。第一部名鸡蛋,但内容却与鸡蛋无关,影片中也只有两个地方出现鸡蛋镜头,但鸡蛋的意象却在三部影片中不断出现。鸡蛋是什么?也许指的就是指的就是生命的生生不息,鸡蛋象征着母体,象征着子宫。《鸡蛋》的结尾,约瑟夫在黑夜中躺在草地上,与一条狗默然相对,而这片草地在影片的开头,他的母亲刚刚走过。这个意象意味着他回到了母体。《牛奶》和《蜂蜜》两部影片的片名,与影片的内容关联甚大,前者是约瑟夫的职业,后者是约瑟夫的父亲以此谋生。奶与蜜均是生命的必需品,意味着丰腴与富饶。在《圣经》中,上帝告诉犹太的祖先,要赐予他们流着奶与蜜的迦南之地。约瑟夫的故乡是否是这样的一块土地?至少在约瑟夫的心目中,它一定是。

    • Jensen

      相比近些年的柏林金熊片,《蜂蜜》显得很特别,它没有主题先行的故作讨巧,更没有掺杂政治文化等热门议题,电影节的精神主旨回到了诗意美学的传统路线上。正因如此,《蜂蜜》带有闷和缓慢等天然特征也就不稀奇了。这是一部散发着作者气质的个人式电影,它甚至不是孤立存在的。《蜂蜜》与《鸡蛋》(Egg)、《牛奶》(Milk)组成了约瑟夫三部曲(Yusuf Trilogy),前两部作品的困惑反而要在《蜂蜜》中寻求答案,片中母亲准备早餐时也出现了这三样东西,算是呼应。电影时间横跨了约瑟夫的童年、青年和中年,时光倒流,好似一个惊人而漫长的闪回。而如果没有金熊奖的肯定,卡普拉诺格鲁的野心恐怕要继续被尘封。这种野心不需要时代的映照,观众得跟作者一道静心思虑,与主人公的命运共呼吸,一路同行。

      可能由于小男孩的灵性和精彩表现,许多人把《蜂蜜》跟伊朗儿童电影混在了一起,但是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蜂蜜》既不靠近阿巴斯也不穿“小鞋子”。首先影片并不苛求写实,它是写景描物抒情怀,故事简单,对白精简,彻底执行了用画面说事的原则,留下予人想象的自由空间。其次影片纠结的是一些内心阴影,而不是一些可以说清道明的东西。小男孩在课堂上口吃,回到家里父亲缺席,都是常见的成长之痛。借助梦境与神秘主义,《蜂蜜》把不可言说的秘密埋藏了在森林里,就好比结尾处,小男孩在幽暗里睡去,与大树共同呼吸,跟周围万物形同一体。

      在我看来,《蜂蜜》与阿彼察邦和河濑直美的森林情结和东方情调近似一路,一小半接近于杰兰(Ceylan)的《小镇》(The Small Town)——只是没有了那么多个人情感,生怕别人看不出那是生我养我的故乡。小男孩的主观视角和个人世界也过于强大,他什么都不说,但什么都知道,有所预感和灵验。无论在家里、路途上或者教室里,父亲的离去、母亲的哀伤,电影都一再强调小男孩的观察与观看。有过肩拍,镜头与视线一致;有透过玻璃瓶的俯拍,小男孩渴望奖励和赞美。若算上几组梦和主动对话,《蜂蜜》有半数以上篇幅是在描述小男孩的心理体验。《蜂蜜》还放入了圣训、诗歌与古经,形成一种无处不在的隐喻互照,父子关系的解读方式有点接近于俄罗斯的《回归》(The Return)。

      然而对《蜂蜜》的这套路数,影迷不见得陌生,异议者手中也有沉溺或苍白的大棒,毕竟个人式的情感表达向来无法取悦多数人。遭人质疑的长镜头,其实也没有那么恐怖,像开场的长镜头把画外空间都用上了,后面马上接了一个巧妙的树上机位,充满悬念,相当吸引人。与此同时,《蜂蜜》的镜头也没有那么呆板,影片以摄影见长。拍摄穿越森林树木的阳光时,光线就好似在流动一般。片中有好几处取光和焦点的处理,都证明了导演不是偷懒的一类人。顶多,他只是有一点点偏执,要把一个人的东西拍尽,说完。【南方都市报】

      《蜂蜜》 Honey

      导演:赛米·卡普拉诺格鲁(Semih Kaplanoglu)
      演员:埃尔达尔·贝斯康格鲁(Erdal Besikcioglu)

      正如导演的两部前作,《蜂蜜》拍的非常优美和纯熟,时而能感受到导演控制所带来的压迫感。 ——Lee Marshall(《每日银幕》)

      对儿童世界观的存在主义叙事,一部有关失去与哀悼的电影。 ——Katja Nicodemus(《时代周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