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宫词

大明宫词

33

    5.0

    常见问题

    1、陈红,归亚蕾,周迅,赵文瑄,傅彪,申军谊,贾妮,刘栋,吴军忱,孙斌,李昊翰,高冬平,李冰冰,杨雨婷 主演的电影《大明宫词》来自哪个地区?

    爱奇艺网友:电视剧《大明宫词》来自于中国大陆地区。

    2、《大明宫词》是什么时候上映/什么时候开播的?

    本片于2000年在中国大陆上映,《大明宫词》上映后赢得众多观众的喜爱,网友总评分高达165分,《大明宫词》具体上映细节以及票房可以去百度百科查一查。

    3、电视剧《大明宫词》值得观看吗?

    《大明宫词》总评分165。月点击量129次,是值得一看的国产剧。

    4、《大明宫词》都有哪些演员,什么时候上映的?

      答:《大明宫词》是2000-03-30(中国大陆)上映的国产剧,由影星陈红,归亚蕾,周迅,赵文瑄,傅彪,申军谊,贾妮,刘栋,吴军忱,孙斌,李昊翰,高冬平,李冰冰,杨雨婷主演。由导演李少红携幕后团队制作。

    5、《大明宫词》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答:国产剧电视剧《大明宫词》是著名演员陈红, 代表作,《大明宫词》免费全集2000年在中国大陆隆重上映,希望你能喜欢大明宫词电视剧,大明宫词剧情:大唐皇后武则天(归亚蕾 饰)怀胎12月而无法临盆大雨连天,当大胜突厥的喜讯传来之时,武则天羊水破了。公主就这样在漫天风雨中来到世界。唐高宗李治认定女儿的降世将为天下带来好运,当场赐名太平公主。


    同主演作品

     明星可左右滑动
    • 陈红
    • 归亚蕾
    • 周迅
    • 赵文瑄
    • 傅彪
    • 申军谊
    • 贾妮
    • 刘栋
    • 吴军忱
    • 孙斌
    • 李昊翰
    • 高冬平
    • 李冰冰
    • 杨雨婷

    用户评论

    • Jensen

      我对于《大明宫词》的喜爱,就如同武莜嗣对太平公主的一番表白。“你无法理解这对我有多么的不真实,象一个梦。”
        
        是的,那些华美瑰丽精致的场景,俊秀飘逸典雅的人物造型,铺张优美的莎士比亚式的台词,交织组合出一场完美灵动,大气恢弘的梦境,惟有这样一份华贵盛大的梦幻组合,才配得起那个谱写出盛世华章的富丽大唐。也只有这样的大唐朝才符合我想象中的泱泱大国。
        
        我是个缺乏严谨逻辑思维与分析能力的人,有的只是一股子盲目狂热的,盛大到无处置放的热爱,由我的眼睛看过去,全部都是美好,连它的阴谋与冷酷都带着诗情画意,泛着别样的哀艳,克制而浮糜。
        
        还是先从那些苍凉沉静的内心独白开始吧。“据你奶奶讲,我出生的时候,长安城阴雨连绵。一连数月的大雨将大明宫浸泡得仿佛失去了根基,甚至连人们的表情也因为多日未见阳光而日显苍凉伤感……”
        
         一把低沉暗哑的嗓音从冷清的大明宫里传来,象是午夜梦回的呓语,沧桑沉着,悠远迂回,充满了对生命万物透彻的了悟,超越了生与死,爱与恨,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如同女巫神秘魅惑的召唤,使人不自觉地坠入其中,不愿意醒来。
        
        我最先迷上的,就是这样一个声音,使得我每晚必恭必敬坐在电视机前,哪里也不去。一个女人在过尽千帆之后,回首自己的经历,有检视也有一些自怜吧。我常常分不清历史与真实,我说过只要历史被还原的时候,作者能够自圆其说,我是不大愿意去追究其真实性的,我始终不相信历史里有什么绝对真实的东西。所以,当太平充满感情的声音响起时,我总忍不住去揣测,在这些华丽辞藻堆砌的背后,是一个怎么样的灵魂在感叹呢。
        
        剧中,华美的莎士比亚式的长句运用,充满了诗意的元素与思辨的内涵。来看一段借太平之口对太子弘的描述。“他是那样一个男人,活得隆重而典雅,并且时刻都在动员一切热情来呈现一个帝国太子所应有的骄傲与风采。然而不知为什么,我却似乎永远在担心他会突然失声痛哭。因为我分明感到那隐蔽在他优雅眼神深处的一丝挥之不去的忐忑与尴尬。弘是悲伤的,他内心荡漾着一种与生俱来的类似秋水般深刻的孤独,这观感源自一个女人天生的直觉。”
        
        
        
        
        
        这番描述,使我对这位皇子有了一种超乎寻常的想象,以至于他的扮演者刘栋不太能满足我的观感,这大概就是文字的魅力,我以为他的气质应该更高贵,更孤绝,傲然独立。这样的男人外表骄傲,内心孤独,热情奔放,同时又很敏感脆弱,爱起人必定是疯狂炙热的,他的身份性格,都注定他与合欢是一场悲剧。
        
        太子死后,合欢的表现真叫人赞叹,假如一个人无视死亡,他爆发出的勇气与力量将是惊人的。他请求与太子合葬,他说,“太子的生命就是我生存的全部理由,太子的夙愿即是我终日的向往,是爱情神圣的力量支撑我跪在这里……没有了太子的性灵,再活下去每一天都是对灵性的煎熬。”
        
        这真是一出精彩的爱情宣言,超越性别,超越等级,超越世俗,超越一切。
        
        还是来看太平的旁白吧。“合欢终被赐死,如愿同弘一起上了天堂。这是我亲眼目睹的第一次真正的爱情。真希望他们在那里能够堂堂正正地生活。因为我相信他们的感情真诚而高贵,你知道,我一生都在寻找这样一种爱情,现在才意识到只有弘最终得到了它。在爱情上,弘是幸运的………”
        
        
        从弘的死亡开始,美丽的大明宫就不再是太平所熟知的那片逍遥乐土,在宫廷奢华浮艳的歌舞背后,一场场的勾心斗角与权势阴谋,正向她拉开帷幕,她开始体验作为一名皇族所拥有的骄傲和尊贵之下的深切悲哀。
        
        需要说明的是,我非常喜欢周讯,尽管她演的黄蓉被人痛骂,但我仍然坚持她是演黄蓉的不二人选,除非阿翁再世。我本以为她不适合饰演雍容尊贵的皇室,她太过单薄,五官太过稚气,我担心那些华丽的装饰与高耸的发式会把她压垮,但是恰恰相反,她把年轻的太平演的无懈可击,天真娇憨,清澈透明,五彩琉璃般闪着逼人的光芒与灵气。这得归功于叶锦添,人物造型与服装设计相当完美,华丽精致的场景布置简直让人眩目。
        
         .
        
        
        在太平的整个少年时期,她所表现出来的一个少女的娇憨甜美,偶尔的顽皮任性,那份皇室与生俱来的高贵,她对爱情的向往与期待,以及她处理亲情关系时的躲闪与回避……统统这些,都那么令人心动。她的全部魅力都来自她的纯真无邪,她那些笨拙的小把戏,微妙的青春期心理情绪,那些伴随着成长而来的小小寂寞与无奈,多愁善感,毫无保留的一一暴露在你面前,透明又美好,青涩诱人,看她的时候,仿佛是在看成长中的自己。
        
        
        
        
        贺兰的死亡,让太平在凝视着母亲唇边的混沌笑意时“第一次感觉到彻骨的寒冷”。贺兰用她的美貌与妖烧身体作为一种武器或资本,企图在这繁复纷杂的宫廷生活中抓住些什么,却只不过是激发了一个中年男人穷途末路的最后一死热情,而她,则为此送掉了性命。这或许正是宫廷生活可怕的地方,翻手为云覆手雨,就是骨肉相连的亲情也必须给冰冷的权势让道。
        
        对一个正值妙龄且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青春女孩来说,死亡的阴影终究是短暂的,当新奇的爱情来临时,她的全部身心便被一种“称做藕断丝连的甜蜜心情”充满。她说,“他有弘哥哥的鼻子,高高的,直直的,像山脊一样。眼睛像贤哥哥,长长的,大大的,像一潭深水。他眉毛可漂亮了,是那种剑眉,透著英气。他的嘴像显,不,像旦,厚厚的,嘴角还微微往上翘,下巴上还有一道儿,就在这儿,很威武的样子。噢,对了,他的牙齿像显,雪白整齐,泛著轻轻的品色……他笑起来的样子啊,好像春天里最明媚的一束阳光。”
        
        
        当太平羞涩地向武则天描述薛绍时,我的心底突然有一股浓烈的哀愁,冰裂纹一般炸开,肆意淹没了我。我想知道,很多年以后的某个夜晚,当太平从大宫明清冷的月光中醒来,隔着层层回忆的丝网,隔着苍凉时光,回望昔日长安街头的那个多情少女,呓语般的说着“我从未见过如此明亮的面孔,以及在他刚毅面颊上徐徐绽放的柔和笑容。我十四年的生命所孕育的全部朦胧的向往终于第一次拥有了一个清晰可见的形象……”时,她的心中是依桓械教鹈坫裤剑蛱弁椿诤蓿?nbsp;
        
        
        该说说薛绍了,他与张易之同由台湾演员赵文暄饰演,我却喜欢张易之,不喜欢薛绍。他在剧中的言行举止就象时下某些青年用来标榜自己的一种行为艺术,一天到晚把对爱情的忠贞不二挂在嘴上,说起道理来头头是道,横祸飞来时甚至不如其妻子冷静自若,思虑周详……当他洒洒洋洋的激情澎湃的跟太平诉说着“长相守”的誓言时,我对他的讨厌真是到了顶峰,这无关赵文暄演的好坏,是角色本身的问题。他令我想起古龙笔下的李寻欢,装模作样的雕刻表妹头像以示忠贞不渝。一个人若不能从过去的某个事件的阴影中走出来,其本人的心理素质就有问题,我从不相信世间有哪一种情感可以长久至永恒,我很小人的臆测他们是对这种缅怀的情绪上了瘾,需要定期发作,来博得别人的关注与同情,他们通常没感动别人,先感动了自己。
        
        
        
        所以,当武则天的一道婚旨当头压下,当“长相守”的誓言蓦然成空,这时候的薛绍唯一所能占领的也不过是一个精神上的制高点。在强大的权势面前,他的悲怅与激愤显得异常无力,在君主专制体制下,他的责任义务又是那么的重大,几十口性命悬于他一念之间,连薛父都说“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你必须学会把灾难都当做荣幸,因为连你自己的性命都是别人的恩赐,你还有什么权利争取愿望中的自由?”
        
        于是,他轻慢太平,对她冷漠,残忍,不闻不问,他通过折磨太平的感情来祭奠死去的妻子,来换取自己精神上慰藉与平衡。他口若悬河地说着 “爱情意味着长相守,意味着两个人永远在一起,不论是活着,还是死去……不论她面对的有多么强大、巍然,是神明,还是地狱;爱情是不会屈服的。因为她本身就是天堂,代表着生命最高健全的境界,世间最完美的家园。爱情不会屈服,她无坚不摧!”
        
        爱情果然所向披靡,无坚不摧嘛?
        
        当太平以一个大唐公主的身份,谦卑地去爱,去给予,去付出,薛绍的“长相守”开始动摇了,他坚硬的心肠慢慢软化,他冷漠的心墙一点点倒塌,他发现原来这世界上并不是只有慧娘一个女人值得去爱。
        
        武则天居高临下地说:“首先击败你的是神明都仰慕的威仪,因此你的失败不足挂齿。”
        
        太平则说:“爱得最深的人本身就是一尊神,并且具有同神明相匹敌的力量,具有一个凡人难以想象的强悍和决心!”
        
        这一刻,在这个他曾经动用全部意志去抵抗去讨厌的女人面前,在柔情似水的女性温情下,他满腔的嫉愤与怨恨都化成了绕指柔,他无可奈何,他不愿意,但他还是爱上了太平。
        
        
        
        你看,这世界上并没有什么爱是地老天荒,海枯石烂,至死不渝的,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命运究竟给你安排了什么,而生活本身,有时候就是一场意外,坚持固执地守着记忆里的温暖,或是曾经的海誓山盟,真是愚蠢的很。
        
        薛绍最后选择了死亡,他的迂腐也只能令他做出这个选择,这是角色与剧情的需要。只是我想,这个世上悲苦与凄凉已经太多太多,我们或许应该更加坚强一些,不要总想着如何去死,如何去解脱,而努力去思索该怎么去活?这才是人生的大主题吧,毕竟只有活着,才有希望
        
        
        
        作为一名男宠爱好者,我之所以絮絮叨叨说这么多关于《大明宫词》,都是为了赞美一个男人——张易之。
        
        我曾在博客里这样写道:“两年前,在电视剧《大明宫词》里见到赵文暄饰演的张易之,惊为天人。外型玉树临风,气度清贵高华,把阴暗晦涩的台词念得理直气壮,激情四溢,举止言谈充满魅惑,天生一双暧昧的眉目,流转之间似乎蕴涵了无数种的可能。这样绝代风华,颠覆了我对一个男宠全部的想象,他孤身立于舞台上,一个舞台所必须的全部要素便一一具有,教人恨不得将所有美好赞赏之词全部加注于他,可怜我殚精竭虑,却辞穷意乏,无从表达,只觉得浩瀚苍穹,能与一个叫赵文暄的艺人生与同个时代真是莫大幸运。”
        
        此刻,当我敲打键盘时,依然感到词汇贫乏,但仍战战兢兢,厚着脸皮再说点什么。
        
        
        
        
        《大明宫词》对于男宠这个敏感题材处理的非常唯美,没有丝毫的隐晦或诋毁,合欢与太子弘,明清远与李泰,尽管我很怀疑皇室男人对于这样一份情感的纯粹性,但是剧情演绎的相当凄美幽怨,起承转合间弥漫出的淡淡伤感与忧愁,叫人感慨。
        
        所以,当张易之这一重要角色的出场就不可避免的产生惊艳四座的效果,长发披肩,衣袍飘拂,风姿俊朗,超凡脱俗。他在赶考之日,尚挂在茹夫人绣楼窗外等着一亲芳泽,我忍不住联想到一句话“逾墙搂处子”,当然茹夫人并不是处子。呵,这样大胆狂放,浪荡不羁,真叫人印象深刻,何况还是一位翩翩美少年。
        
        他赶考迟到贿赂衙役失败,又把贿赂品要回,这一出真是精彩,形象鲜明生动,充分显示了他的功利与现实。他从江南小镇宁州来到长安城的目的非常明确,他要成为贵族,享受荣华富贵。他清楚知道自己的唯一优势就是美貌,并将美貌发挥利用到了最大极限。他深谙人性,尤其懂得女性心理,同时,他也很了解自己,他不介意别人的鄙视与轻蔑,他自己先把自己放到了最低最底了,在别人辱骂他之前,他先把自己痛骂了,正如他所说“廉耻对于一个男宠来说,仅仅是一件奢侈品。” 在他的眼里,出卖肉体并不可耻,贫穷才是最大的可耻。
        
        
        
        
        假如勾引女人是一门艺术的话,毫无疑问,张易之已经完全掌握了这门的细腻之处。他勾引太平时,头盔骤然裂开,一点艳红由光洁的额头缓缓流下,白肌青瞳,惊才绝艳。这一张酷似薛绍的脸,太平简直疑在梦中,恰在此时,他飘然离去,留给太平无限念想。这时候的张易之虽然知道太平被他所吸引,却依然没有太大的把握,但当他见到薛绍的画像时,他知道自己成功了,他亢奋地叫道“天助我也!”他立刻依谱弹奏,对画挽发,在几乎有了百分百把握的情况下,仍然将功课做足,可见做一个男宠也是需要点专业精神滴。:)
        
        
        如果说,太平刚开始是被他酷似薛绍的脸孔所吸引的话,后来则是被他那温雅的气质,优雅脱俗的谈吐所迷惑。他很懂得如何挑起女人的好奇心和幽闭的欲望,他是第一个直面太平并告诉她,慧娘比她更爱薛绍的人。他简简单单几句话就瓦解了太平长久以来固守的关于 “长相守”的爱情信念,他让太平知道世间的爱情还有其他丰富的形式,即只要曾经拥有,不要天长地久,甚至于,爱情只是一场肌肤的饥渴。
        
        他在摧毁太平的爱情立场后,散开一头长发,告诉她,自己不是薛绍,而是张易之,他不是替代品。他说“公主,爱是你的自由。再一次的恋爱并不意味着对过去的背叛。”这番话我非常赞同,人生苦短,命运难测,执着之蠢,盖世无双,大多数时候,我们不需要执着来显示我们的深情不悔,当新的爱情来临时,只需全心去爱,去付出,去感受,不辜负它便是好的,我们怎么能期待爱情的每一个细节都如四季流转般充满微妙的喜悦与满足呢。
        
        可是,当太平要求与他长相厮守时,他立刻拒绝了,他太聪明,知道所有的感情最终会在天长日久的厮磨里变得面目全非,了无生趣。这对一个男宠而言,是最致命的。
        
        
        
        然而,俘获太平就是他的最终目的了吗?
        
        来看这一段话:“如果说仅仅为了财富,我当初就不必到这宫里来!我要的是什么?是光荣,是征服天下最高贵女人的快感,是居人之上的迷人感觉……最高级的统治莫过于操纵别人的爱情!这比占有万里江河更具有权力的内涵!”
        
        在这里,他的野心进一步膨胀了,他在太平与韦氏处的得心应手,一番风顺,周旋流连宫廷女人之间的游刃有余显然让他飘飘然了。可在当他遭受狄仁杰的一顿暴打之后,当武则天要他选择太平,或是跟自己去洛阳的时候,张易之稍一犹豫,便立刻选择了侍奉武皇。在洛阳,他对弟弟张昌宗说:“知道我为什么选择来这儿吗?这儿是我征服里程的最后一站!圣上是天下最崇高的女人,在这儿我也就可以成就世上最高贵的爱情。”
        
        这真是他的真实目的吗?
        
        
        
        
        我们先来看看武则天对此的回应。
        
        她说:“舌头死了,再丰盛的宴席也没了意义。就像人老了,再美的绸缎,再令人生畏的高贵地位都只是虚设,没有了享受它的心情!我年轻时候就不懂这道理,气盛,见什么都争,总想着争出个所以然来……欲望这东西胃口很大,满足了一个就有更大的一个等着你……当年我要止步,早就让王皇后处死了。就这么一步步地不退,就这样一步步到现在,我想退都退不了,可那又怎么样?最终还不是得面对一个普通村妇同样的劫数!舌头先死,然后心死,然后人死……”
        
        这时候的张易之泪流满面,只有他知道自己眼泪的含义,那是恐惧,对于最后的靠山即将坍塌的恐惧。于是,他想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他走到这一步,果真如太平所说,是张易之没能从武则天那里获得爱情,而产生的报复心理吗?他真的是想用政治来惩罚武则天对衰老束手待毙的屈从态度吗?这果然仅是一种由情歌而引发的疯狂吗?
        
        我觉得不是。张易之从结识茹夫人到勾引太平,继而成为武则天韦氏安乐公主的男宠,这每一步都是他因势利导把握机会的结果,在一开始,他所追求的当然真实荣华富贵,当他有机会结识太平,了解权势,他的欲望与野心开始一点点变大,当他在洛阳面对衰老的武则天,他觉得她所能拥有的自己也可以拥有。他一开始就说过“武则天当年是什么?才人,才人就是女宠。可如今却做成了皇帝,只要你这儿好(指头)你就不在乎怎么开始……”
        
        总之,他怀着一种宏大的念想,甚至是空蒙的,并没有具体落实在何处,他只是怀着一种隐隐的等待,遇着风云便化龙,至于能不能化成那是另外一回事,这并不妨碍我对他的欣赏与喜爱。
        

    • Jensen

                            
      序:
      宫词, 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特殊命题, 专门描写后妃、宫女的生活。写宫词的多是男人。虽然他们不会有机会进宫体验生活,但是他们善于想像, 想像那个三千粉黛真正男人只有一个的后宫生活。所有宫词表现的都是同一主题:争宠和失宠。由于得宠的人也害怕失宠, 最终也难免失宠, 所以失宠女人的凄凉和寂寞就成了就成了一代代诗人嚼橄榄没完没了咀嚼的主题。有名的宫词如: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对立琼轩。含情欲说宫中事, 鹦鹉前头不敢言。(朱庆余)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元稹)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白居易)。当然,我们今天要讲的电视剧,它的内容与传统的“宫词”无关,它更是描写两个女人之间的故事。


      如果一部电视剧同时引导出观者的五感。它必然会以自己独立的姿态和一般的电视剧区分开来。某种潜藏的力量支撑着,它选择进入人们内心的通道是隐秘而又迂回曲折的。它会用影像引导你自己去触摸,去咀嚼,去聆听,去品味一些东西,而不是单纯地只用视觉影象告诉你一个亦真亦幻的故事。一切的视觉在于光影交织渗透错落的时间印象。这只是第一个步骤——模糊观者的所处年代。至于如何展开第二个步骤,或者说用什么来进入内心。则要求这个影像同时引导出其他的感觉。
      《圣斗士星矢》中有一个类似佛教超度轮回的招数——天舞宝轮,此招乃黄金圣斗士沙迦的最大奥义。据说,虽然只是普通的攻防一体的战阵,但它的厉害之处在于能剥夺人的五感。电视剧《大明宫词》便是导演李少红以及所有工作人员融会贯通后使出的“天舞宝轮”的招数。

      A
      传统的历史剧总是标榜着与历史的契合度,而实现荧屏的再现。这种貌似真实的反映,恰恰具有最大的不仁,牵制了观众所有的意志,或者说,这样的电视剧丧失了任何留白的可能,观众到最后,了解到的,永远只是这一桩史实而已。
      《大明宫词》从一开始就打破了传统历史剧固有的大关注的角度。 序曲中没有了“国家”的字眼,最为突出的,是“长相守”缱绻。开篇的第一场,隐约的编钟里,交织着一个暮年女人迟缓,娓娓到来的独白。 (据你奶奶讲,我出生的时候,长安城阴雨连绵。一连数月的大雨将大明宫浸泡得仿佛失去了根基,甚至连人们的表情也因为多日未见阳光而日显苍凉伤感,按算命先生的理论,这一切主阴,预示著大唐企盼的将是一位公主的临世。)背景隐去,我们却仿佛能够看见,西窗剪影,一位白发老者和一位孩童,秉烛夜谈。这是一个历经千帆的女子,貌美依旧,梳妆的铜镜里映照出雕花红木桌上一个收藏秘密的银盒。此刻,她正颤颤巍巍地打开,灰尘簌簌掉落。
      你在听她的独白,实际上也是在看,虽然荧屏上并未展现这一幕;你看着荧屏上长安城上空阴霾的天空,实则也在听,听一个身边的老奶奶讲述一个古老的故事。转眼间,窗外就淅沥地下起一场春雨。 听觉和视觉因这段独白嫁接。 第一人称的叙述,仿佛亲密地是在讲给你听。更何况,这段故事,你从未得知,而向你用绵长,谦和语气讲述的女子,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现在却知心般地在讲述一个绝对隐私的故事。
      单一的独白,并不称奇。戏剧中总是有旁白的设计。但若是全剧结构上因这些旁白而贯穿,直接决定了这部电视剧的艺术情调是下里巴人还是阳春白雪。舞台剧总是用腔调搭建一个美奂的梦境。在短小的时间里绽放所有的菁华。电视剧无法缩短时间的铺陈,但可以借鉴舞台剧形式的唯美。另外,舞台剧的感染是局限在剧场内的,它更需要和观众直面的交流。它这种直面决定了它必须调动出观众的所有感觉,不然,它只是个拙劣的戏码。都说《大明宫词》有莎士比亚舞台剧的风格,与其说是风格,我更认为其实是一种形式。舞台剧的一种形式启迪了编者,如何打破电视机的屏幕,让所有的观众仿佛置身于剧场里,同时排山倒海的旁白和对白,又恰恰成了它致命的硬伤。还是一个受众群体的问题。能有足够时间围坐在电视机前的很显然不会是那些会出钱看舞台剧的人。那么他们中究竟有多少人会接受这种形式。新奇可以吸引一个人,但不足以稳固一个人对它的执著。所以,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人在发现了这样一部好剧后,坚持不了多久,就被这种因形式带来的文艺腔,吓得落荒而逃。连篇累牍的文学对白让人在渐渐乏味中产生了审美的疲劳。这便是过犹不及的由来。
      若说此剧的风格。我觉得它应该更接近于苏童的一本很好的小说《武则天》。小说素来以“气”统领全局。而苏童这本书的最大特点在于出色的心理描写。小说的心理描写实际上主人公内心的独白。而到了电视剧中,这样的独白就是类似旁白的形式。这个南方阴郁的作家。唯美到繁花似锦。似乎所有的评论家都顺着编者的引导,往莎翁的身上靠。实则他在转移视线中完成小说的心理和戏剧的独白之间的嫁接。然后在提升了该剧本身的“气”之后,同时兼具了小说的耐人品味和传诵的特质。因为它现在不仅仅是一个历史剧了。它是一个渐行渐远的人,向你讲述的一个故事。而故事本身,盛唐的繁华旧梦,只是它的一个躯壳,一个承载;历史或者年代,只是为它提供了一个奇观的背景。
      B
      音乐是羽翼。大明宫的故事活在一弦一柱里。氤氲历史的边界。讲述纠葛的长相守。
      林海显然是继承了民族音乐的衣钵。如何体现这个朝代的繁华旧梦。还是在于抓住整部剧的视觉之气。听觉的衍生,是为了扶助视觉更好的绽放,同样,听觉也因为有了视觉而形象地外现。
      全剧最为突出的视觉和听觉相辅相成的部分,是这段关于皮影戏的对白,
      “野花迎风飘摆,好像是在倾诉衷肠;绿草凑凑抖动,如无尽的缠绵依恋;初绿的柳枝轻拂悠悠碧水,搅乱了苦心柔情荡漾。为什么春天每年都如期而至,而我远行的丈夫却年年不见音讯……
      ……上天只报应痴愚的蠢人,我已连遭三年的报应。为了有名无实的妻子,为了虚枉的利禄功名。看这满目春光,看这比春光还要柔媚千倍的姑娘......想起长安三年的凄风苦雨,恰如在地狱深渊里爬行。看野花缠绕,看野蝶双双追逐,只为了凌虚中那点点转瞬依恋,春光一过,它似就陷入那命定中永远的黑暗。人生怎能逃出同样的宿命……
      ……看野花缠绵,我比它们还要渴望缠绵;看野蝶迎风飞舞,我的心也同样为你纷忙迷乱。任什么衣锦还乡,任什么荣耀故里,任什么结发夫妻,任什么神明责罚。它们加起来也抵不上你的娇躯轻轻一颤。随我远行吧,离开这满目伤心的地方,它让你我双双经受磨难......”
        这段皮影戏多次在剧中出现,在不同的爱情故事间穿针引线。魏国夫人和李治之间,太平和李隆基之间……
           萦绕着这段皮影戏的,是一曲《死亡》。做为西北曲艺的皮影戏,最常运用的是秦腔和板胡(电影《活着》里有此类情节和音乐的出现)。 然而,林海为这皮影配上的是一曲如泣如诉的笛曲,隐约交织着敲打的编钟,缓缓的节奏敲出主题曲,似电视剧里的人物在自我设置的困境中步履维艰。原本皮影戏的民间风情荡然无存,没有大西北黄土高原上的嘶吼。没有原本唱词中的轻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压抑在华美中的呻吟。反复慨叹因为与生俱来的身份导致爱情渴求的艰难。为爱情迷茫惆怅的人,自言自语念着皮影对白,沉浸在自我的忧伤世界里,旁若无人..视觉的影像和听觉的感触完美地交织在一起,互相转换间,催人泪下。
      其实最喜欢的还是片尾曲。有种勃然大气在里面。仿佛暮春时间,在郊外看到一大片血红蔷薇般,惊骇到言语堵塞喉咙。直扑而来的繁华似锦熏得人掉泪。这种泪水里有千帆过尽后的洞穿和悟道。有往事言尽后,内心善终的停止,已经有足够的勇气去忘掉这一世的纷扰。留一片怅然的空白。颇似太平自身命运大悟后终结的有力收尾。
      其余的配乐。例如:《母亲》里洋溢着无可奈何的怅然。无法付出或者对方无法真心接受,或者害怕接受,都成了怅然的来由。一个母亲处在一定的地位,并不是没有爱,而是有些东西阻止了她去爱,或者有些东西导致了她变态的爱。淡淡的萧声衬托着这股无奈,从内心扶摇直上。
      《温泉水》里有少女春日的情怀。初初的曲调略有些幻影的诡异,是少女内心的不确定,黑暗中的蜕变不知何处是方向。摸索中一切渐渐明朗。光亮如昼。实在太喜欢后半部分的萧声引领的青涩和萌动。泅泳在对爱情的一瓢欲水里,一分憧憬,一分忐忑不安,一分欲说还休。若是作为往事的回忆。年老的女人的脸上肯定会浮现出类似少女的潮红。
      《背叛》里有决绝和深受命运摆布的挣扎。曲调相对前面两首的缓和变得诡异匆促。
      至于《长相守》是配合太平一生渴求爱情的。对于太平而言,长相守便是薛绍面具下那张永远不褪色的灿烂笑容。尽管世间情迷云雾弥漫,她还是在这里找到了人世间,甚至是天地宇宙间最宁静、最美最终的归宿。无论往后年日、人情如何变迁,薛绍和他的长相守是她永恒不变的神话。
      太平虽没有最终与薛绍长相守,可他们之间却是任谁也无法体会的幸福。如今又有谁在月下低吟浅唱:
      长安月下
      一壶清酒一束桃花
      心如烛光
      渴望在幻想中点亮
      一想起你
      我已经开始疯狂
      长相守它是啊
      面具下的明媚
      明媚后隐蔽的诗啊
      无缘感悟
      你像迎送花香的风啊
      无辜而自由
      我就像闻到迷香的蜂……

      C
      装束是随身的戏剧。六宫粉黛若无颜色,黑白交织出的影像非但无法是场视觉上的盛宴,而且还会磨灭了本瑰美的戏剧本身。杜牧曾在《阿房宫赋》里这样描写宫人奢华的生活——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宛如画卷描绘出的笔笔细节。于是,原本视觉的发生变成了“秀”色可餐。
      美术指导叶锦添是有诗意的。他透过他的那些设计,酿出艺术的养分。我们不妨把他的设计理念理解成画家的作画。挥毫泼墨是水墨画,讲究写意;细细描绘是油画,讲究细节的品质。
      水墨画代表的是男子的服饰。烟波浩淼。一泓池水上。箫声阵阵。镜头里的美男子——张易之一席飘逸的白衣。白衣上诗词腾蛟起凤。这样的男子,一颦一笑间迷倒众女子。绿水倒影中。他如丝的长发轻轻缠绕住大明宫几个女子的欲望。这般素白的衣服在绿水红花间成了一抹亮色。白色原本是素洁的象征,可是在色彩艳丽到奢靡的后宫里,这白色便是突兀的彩色。是欲望的象征。白衣飘飘。欲望遮蔽大明宫的一方天空。张易之穿着他素白的欲望之衣,在几个女子间游刃有余。这几个女子,与其说是渴望男性,还不如说,更需要他身上的那件“白色的衣服”。
      油画自然是女子繁芜的装束。宫廷的服饰多以红绿金为主。是权力和身份的象征,同时因为其绮丽而散发着梦一样的气息。有时候服饰的变迁又是人物成长的标志。少年太平不谙世事。她的服饰面料轻盈薄透,如纱一般投射她内心青春的萌动。浓烈艳丽的赭红是其成长后身份的象征。可是她的眼部下方的一抹淡淡的金色又透露她虽然处在高位,但却磨灭不了她年少时对爱情憧憬的浪漫(她母亲的服饰其实是相同色系,但唯独在妆容上少了这抹金色)。事实上她的爱情也如衣服上红色的泼墨。看似“冠冕堂皇”,实则是破碎留下的痕迹,是杀戮背后的成全,是欺骗背后的自虐挣扎……等到千帆过尽,太平的服饰再一次有了改变,以沉稳庄严的褐色和黑色为主,纯色的回归,象征她洗尽铅华后年岁的老去,同时泄露了她超脱后遁入思想空门的觉醒,为剧终时她选择离去的方式埋下伏笔。
      这些装束的设计。是为人物应运而生的。始终觉得《大明宫词》中装束的独创,也是它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荧屏上古装戏层出不穷,可似乎大多的剧中,人物的服饰不是缺乏创意,就是太过天马行空。唯独《大明宫词》,它追求的“神似”,基于有章可循的范本,借用现代面料的多样化表达功能,无不迎合了当今时尚的审美意趣,同时,又与剧中繁冗华丽、略显西化的台词相得益彰,这正是创作者成功之处,瞬间让影像变得“秀色可餐”。


      我们似乎有太多的标准去评判一样事物。遵循传统叫“抱残守缺”,离经叛道是学习西方失败后的“邯郸学步”。那么什么是标准?标准不是拥有唯一尺度的测量器。它只在每个观影人的内心。而这部五感俱全的电视剧,衡量它的标准,始终不是几个所谓专家的叫嚣,也不是一个缺少文化的人困顿在它文艺对白中的厌恶,而是某个月夜,你的耳畔突然想起“长相守”的音乐,你瞬间想起,曾经,某个老人和你讲起的一段在盛唐发生的往事,这是内心如潮的私秘,所以,佛说,一切不语,或者,索性像这位女子的母亲,懂得为自己留白,留一块无字碑,自让后人言说。编者大凡继承了这样的精神,你的评判与我无关,我还是按照我自我的步调,缔造一个又一个华丽的盛宴。


                                                                         







    • Jensen

      本文首发公众号何日君回来,转载约稿请联系:hehua499。


      n因为《演员请就位》里有关《大明宫词》的一些表演片段,忽然引逗起我的兴趣,去重温下这部拍摄于2000年的电视剧。

      n看完后,我击节赞赏,复又几多惆怅。

      n关于女性,我们这个民族的女性生命历程和哲学探索,美丽与哀愁,这部剧,它讲到了极致。n20年过去了,依然没有剧集超越它。n

      这部剧集是以太平公主的视角开启的,大唐的这位公主似乎是第一女主角,但其实它主要的女主人公其实是武则天,一个独特的进入了哲学探索层面的女性形象。

      男人对女人向来有偏见,对武皇这样的人物,在很多男导演镜头里,她是淫乱不堪的野心家,或者宁愿把她虚构成一个傻白甜的白莲花,比如贾静雯那部《至尊红颜》。

      而《大明宫词》毫不客气的打了这两者的脸。

      武皇很聪明,早早的就知道了这个世界的真实模样,世上最伟大的东西,不是爱,而是无上的权力,男人们都让开,无论是丈夫,还是儿子。

      在剧中,她有很多金石之言。

      比如她对太平说:n女人最可怕的弱点就是过于急切的承担责任,薛绍明明死于自己的懦弱,他爱上了你,他背弃了慧娘,他对不起两个女人,但是太平,你却认为他是被你害死的。

      稍有生活经验的人就会知道,武皇这句话实在是太对了。

      n在我们这个环境下培养的女人,太过于感性了,太过于自卑了,反复的自省,反复地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这种感性,像一只匕首,把自己刺得血肉模糊,伤痕累累。

      男宠张宗昌哭着缠着武皇发嗲,武皇不耐烦,转向太平说:你看到了吧,任何男人,柔媚的,阳刚的,任何男人,只要他处在女性的处境里,他就是个女人。

      男人和女人的区别不是生理性的,是阶级性的,不是天生的,是后天的社会和文化的灌输形成的。

      有什么事是男人可以做到,而女人做不到的呢?其实本质上根本就没有,只是社会和文化灌输的观念让我们觉得有这种事。

      跌宕的人生让武皇知道,除了权力,什么都靠不住,爱情和亲情都靠不住。n普通的人因为没得选,所以爱情和亲情显得很重要,但是一旦人拥有更多的东西,你怕到了那个位置,这两样东西就不再那么稀罕了。n堂堂天子贵,不及莫愁家。

      武皇在感业寺心急如焚的等待高宗李治,而李治沉迷于箫淑妃等新人,几乎忘掉她,她费劲心机,九死一生才能再进宫。n当她一心一意辅佐丈夫的时候,他依然跟她的姐姐,她的更年轻的外甥女厮混在一起。n有选择权的性资源多的男人,根本就没有忠诚。

      武皇的儿子们也是如此。在资源面前,没有母子情。他们对她没有一句实话,所有的话语里都充满了试探推敲猜测和欺骗。

      这是武皇的聪明处,但如果《大明宫词》对武则天的塑造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那么它还不够锋利,于是,它更进了一层,进入了哲学意义的层面。nnn武皇需要权力,权力才能保障安全。n薛绍的慧娘为什么死啊?因为她没有权力,所以人家让你死,你就得死。

      但与此同时,武皇又知道权力是冰冷的,权力是丑的。

      她知道女人是弱者,但是她又知道,弱者才更有爱的本质,弱者才美,更具有审美性,不会爱的人根本就不可爱啊,精通利益算计的理性派都很丑陋啊。

      这种理论就是曹雪芹说的,好好的女儿们沾染了男人的习气,就会变成死鱼眼睛,庸俗不堪。

      那么,怎么办呢?n

      于是,武皇选择了培养她的女儿太平,太平是她的生命补充,来完成自己生命里缺失的那一块。

      武皇自己选择了跟男人一起较劲利益,那么就让太平成为那个充满了爱的能力的审美性女性。

      武皇动用自己所有的权力来保护太平,你,太平公主,只需要去爱就够了。n

      看起来这实在是万无一失的聪明保障啊。

      但事实上,一个人怎么能挑战你的命运呢?

      太平在那年元宵节的街头,遇到了薛绍,于是立刻爱上了他。n

      武皇为了保障自己的女儿的爱,更确切地说,是另一个自己的爱情,立刻用权力赐死了薛绍的前妻慧娘,但是她想不到薛绍会懦弱孤绝到这种地步。

      n因为懦弱,而孤绝,因为无力,而冷漠。

      薛绍把慧娘之死的仇恨,全部报复在无辜的太平身上,对她冷若冰霜,让那个灿烂浪漫的公主逐渐逐渐的凋零了。

      她的一生都凋零在了她虚拟的爱情里,她只爱薛绍。n这的确是非常审美性的弱者之爱。但是,这种审美性就是让人心碎啊。

      太平怪责自己的母亲毁了自己的爱情,于是,薛绍死后,她赌气嫁了一个她根本看不起,她母亲也根本看不起的男人武攸嗣。

      如果说薛绍懦弱冷漠,那么武攸嗣,则是庸俗而可怜。

      太平在他身上从来没有见到爱情的影子。

      后来就是张易之。作为男宠,他轻狂傲慢,征服世上所有所有最有权威的女人,是他的野心。他爱任何美丽有权势的女人,他一个女人也不爱。n太平的爱情火苗又熄灭了。

      武皇立志给太平一个不同于自己的生命,因为自己的生命实在是太冰冷了,丈夫儿子都畏惧自己,都猜忌自己,太平不应该再像自己这样,她会远离权力中心,她会成为一个有爱的平凡女人。n

      可是,太平一生遇到的男人,有懦弱冷漠的,有无聊庸俗的,还有轻狂傲慢的,但是她整个的一生,唯独没有那个能够与她纯粹的相爱,一心一意一生一世的长相守的男人。

      n因为那样的爱情,也许世上根本就不存在。

      n口口声声说要跟慧娘同厮守的薛绍,最后也在慧娘的墓碑前承认了,慧娘,我爱上了别人,我以为我会一生都怀念你,现在却发现,怀念变得这么艰难!

      如果说权力是冰冷的,那么,爱情其实也是冰冷的。

      爱情的狂热,只是一种幻觉,它从来没有真正的发生过,它永远的停留在少年时代偷偷溜出宫来的小太平,在元宵节的夜晚,揭开了那张昆仑奴的面具的那一刻的憧憬里。

      n她不是爱上了真正的薛绍,她是爱上了她想象的爱情。n

      这种就好似《红楼梦》中的女儿们,最后都要走出大观园一样,嫁的嫁了,散的散了,死的死了。n呀,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人是无法抗拒命运的。n哪怕你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你都不可以。你生命的主旋律依然是无力感,深深深的无力感。

      剧集演到这个程度上,它才具备了哲学性,这才是一个高级的艺术作品。n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这才是人生吧。n

    • Jensen



      井底窥人-《大明宫词》感

      文/ln


      黄世仁放债,借了套大明宫词的DVD予我,其中有这么一幕,
      张易之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太平讲述情的美好。屋外兀自站了十四岁的李隆基,那些关于爱的理论、爱的意义,都是成年人的事吧。少年只是愣愣地听着,有些明白,又有些不明白。
      大明宫词正是一部华丽而凄美的情史,所有的人皆是爱得奔放、爱得激烈,而俺只是个懵懂的小孩,有如十四岁的少年看成人的沧桑故事,俺怎么会懂,俺又能说什么。
      想卷起铺盖蒙混过关,催债的却在身后逼得不依不饶,这可愁煞了我。只有强打起精神,铺纸墨于数丈深的井底,腼颜书写我所不能洞悉的大唐天空。



      相忘怎堪忘
      薛绍

      于薛绍而言,生命就好像一场负重的奔跑,他已然疲惫不堪,肩上背负着予亡妻长相守的承诺,停不了,不能停。他的人生是一次次挣扎与妥协的循环,反反复复、患得患失,一步步地沉沦,直到无路可退。

      庄子有曰,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然人的际遇各不相同,我们没法企盼薛能如令狐冲一般,有退而求其次的豁达--血海深仇尚在身,而他生命中近乎所有的悲痛与欢乐,都留在了那个已逝去的人身上,相忘怎堪忘?这是一条永远也望不到终点的路,面对仇人的女儿,五年的朝夕岁月每一刻都是煎熬,碧海青天夜夜心,他又怎么能“如今才是唯一”呢。
      罗大佑在恋曲1980里唱到,爱情这东西我明白,但永远是什么?此情此景中,长相守的感情,我并不相信,亦不感动,然世事无常如白云苍狗,难得他心中对爱情仅存的那点执念,无论荣辱起落――始终不变。

      我们是不是都已心甘情愿地向现实低头,我们是不是都已沉默地臣服于权力的淫威之下呢?决裂于薛绍的人生究竟是好是坏,难当定论,但为这般义无反顾的坚持、为被世人嗤之以鼻的抗争--我选择尊重他,如此罢了。


      众人皆醉我独醒
      李治

      李旦说我的儒弱来自我有限的才能、和我对自己才能的正确认识,放在李治身上倒更显得合适。他的血脉中流淌着中国式文人典型的犹疑与软弱,而他又并不全是一个昏庸的人,诡谲多变的宫廷政治,他皆是看在眼里,却独独选择了沉默。
      最精彩是武后废贤一幕,李治兀自潜心于皮影戏的山水青苍之中,轻描淡写间化解了妻子一轮又一轮的诘问。重剑无锋,大巧不工,说的便正是这番境界。他波澜不惊应答如流,又无不流露出一种独醒的悲怆,一句“你是让我弑子还是休妻”,聪慧如武后,亦是被驳至哑口无言。

      与妻子的强势不同,李治深谙强极则辱的道理,用毕生书写了一个弃字,名缰利锁,该放则放,英雄美女的沉重,当弃则弃。这样的人生,些许是少了些九霄放歌的慷慨激昂、缺了些弹指间叱咤朝野的帝王霸气,但至少在生命的弥留之际,他获得了最大程度上的幸福――
      昔日顾盼间尚有几分狡黠的小女儿已嫁作人妇,云淡风轻,岁月静好,人生的最后一刻能有她相伴,已是上天最大的眷顾。那些埋藏在他宿命深处的记忆如皮影戏般一幕一幕地重放,直到她蓬松的黑发涨满他的眼帘,直到他看不见道路山川,直到眼前终只是漆黑一片……
      名利、江山、爱情,所有的一切皆随一代帝王溘然而逝划上了句号。浮光掠影褪去之后,重现眼前的竟仍是,最初的芳草碧云天。


      去似朝云无觅处
      王维

      如果没有《少年行》后莫名的尴尬,他与太平的长安夜话,多半会是七剑中澄波碧海赞词人的重演。发乎情、止乎礼,这是一段典型的书生式感情,青年男女花前月下吟诗作对,双方皆是深以为意,怎知一个深切(又作喷饭)的眼神触动彼此心结,于是无所适从,于是黯然退避,于是――成就了一场半生的漫长离别。

      韶华白首,不过转瞬。王维二十年后重访故人,说起当年的悄然远引,蓬转飘零有若白纸。去了哪里,又能去哪里,五湖泛舟也好,听雨层楼也好,为躲避一场迟一天便会到来的爱情,他将自己放逐进一场无尽的虚空之中――青山万里,流水依昔,不是流浪,只为淡忘。而今重回长安,忆起往日种种恍若隔世。这百味杂陈中,有对缘如浮云的希嘘蹉叹,更多的,则是时过境迁后的豁然开朗。云水吟的配乐有如一幅古典的水墨画卷,雅韵徐徐、云开雾散,恰是于此景此情最好的诠释。

      他用半生的孤寂沉淀了一段引而不发的感情,而他终只是她生命中无足轻重的过客罢了,恰如是,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
      李隆基

      李隆基的出场有如阴霾天空中的一抹亮色,好一个青衫磊落的英俊少年,看他与太平讲述当朝局势,运筹帷幄、引经论典,这般不急不迫的风度甚是可贵,很有种少年人指点江山的风发意气。如果可以选择,我希望时间能永远静止在那个下午,青山如黛,桃花浮水,少年开朗而清爽的笑容里,你读不出任何有关爱的沉重。

      只是,他的梦想和宏图之上,却依然有别的东西--她落难之际,他明知这是一场设好的局,却甘愿入虎口、下牢狱,不顾一切往火坑里跳;看她与知己追忆往昔,他恼她,甩下对风花雪月的不屑,扭头便走,殊不知对她的情亦是难下心头。病榻上他收敛了眼中的锋芒,笑得分外灿烂,而这样的笑靥,也只有在她面前才能无所忌惮地绽开。

      我想每个人在鲜衣怒马的年少时都有过相似的信仰,梦想爱是关乎一生的事,梦想会倾尽所有去爱一个人。怎知生命中最深的爱恋,终也会抵不过时间,当有一天,当他真正长大的那一天,当岁月磨去他昔日的棱角,当他叱咤朝野,当他发兵西征,当最后的最后,他在马嵬坡以恋人为筹码换政治上的安宁时,他可还会记起许多年前--那个为了爱而不顾一切的冲动少年?

      无望而炽热的爱,一辈子仅有一次。这朵永远不凋零的花--是年少时的梦。

              
      君生我未生
      薛崇谏

      他将自己毕生的情感寄托在继母身上,要如何告诉她,二十年的颠沛流离中,曾无数次地想起她,又要怎么让她知道,支撑自己活下去的全部信念,便是有朝一日能重归长安,回到她的身边,当着众人的面喊她一声,母亲。
      爱与思念本是人之常情,只是并非每个人都有权对另一个人无所顾忌地倾诉衷肠。爱她却不能告诉她,思念她却不能伴她左右接近她,当这段隐忍的感情已无法用爱的名义坦然言明,便只有于刀光剑影中,以生命为代价浴血高歌――少不经事的太子,杀。与世无争的相王,杀。莫逆之交的朋友,杀。阻碍她登基的绊脚石们,杀杀杀……

      面对长剑下堆积如山的头颅,他已然要承受道德上的谴责,而太平的鞭策则更是如一盆凉水,劈头浇下来,从头到脚,冷到心底。世上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他只有咬紧牙关,不动声色地将这段不归路继续走下去,直至将她送上――万人之巅的王座。
      是非对错,他已无从探究;不屑与冷眼,他可以漠然相对;斩人如乱麻,他亦是做得波澜不惊。而拔剑四顾时的他,心中又可曾茫然过?为他蘸满鲜血的双手,为他不断压抑的感情,为他眉宇间深得化不开的忧愁……

      生死一线之际,他终还是说出了一个爱字,而这个字背后究竟揉合了多少种感情,连他自己也并不清楚罢。多少年了,他只是固执地坚信,荣耀与离弃、恭维和冷眼,是他们共同在经历,然而二十年的岁月早已在他们之间划出一道永不可逾越的鸿沟,殊不知--她已然清晰地俯览了他的一生,而他却无法真正解读她的过去。长相守的孽债,他真的懂吗?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日暮酒醒人已远
      武攸嗣

      这段荒唐的婚姻里尽是绝望,眼看着齐眉举案的人尚在身边,却各怀着一段心事,苦苦挣扎在爱不得、罢不能的漩涡之中。太平同情他,心存愧疚于他,却始终无法爱上他。她一心在茫茫人海中追寻长相守的知心伴侣,灵魂间电光火石的碰撞,枕边的他给不了,事关馄饨的刻骨回忆,粗枝大叶的他,更是懂不了。

      这本是俗世中千万貌合神离故事中的一出,傅彪将武攸嗣演绎成了另一个面瓜,因为座上那顾影徘徊的身影,他卑微的生命从此有了存在的理由。只是公主却不是青衣,汝何故生于帝王家的磋叹,冥冥中早已为这段悲剧埋下了伏笔。

      小时候看书,见得最多的是怅然离去的结局,爱不得大可放手,互道一声珍重,从此两忘烟水中。而深宫内院却不比游剑江湖,逼仄的青瓦森森压下,大唐的高墙将每一个人都人深深囿入其中。想走走不了,想避避不得,注定了陷入一场无从回避的纷争之中,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农人百姓,归途竟是横竖一个死字。
      他本是一介市井小民,吃着并州城的烧饼,偷笑街头骗钱的把戏,胸无大志却也过得悠然自得。若不是因为入了宫,若不是因为遇到了她,若不是因为她美若天仙,若不是因为齐眉举案的人终成了她……他兴许不必以生命为代价去祭奠这段绝望的爱情,他兴许尚能从一场无望的婚姻中全身而退?

      日暮了,酒醒了,酩酊大醉后的他愧然对人世作了最后的告别,转瞬即被湮没在滚滚的历史洪流之中,遥远到再没有人能记住。


      侯门一入深如海
      韦氏

      从未想到过,带给我不期然感动的,竟会是这么个夹缝中生存的世俗女子。年少时求而不得的单恋,释怀嫁入侯门,妥协于一段并不算圆满的婚姻,落魄时布衣荆钗、粗茶淡饭,飞黄时花团锦簇、锦衣玉食。她的一生几起几落,用尽全力伸手一抓,掌心却空无一物。

      李显的无能迫她不自觉地去填充家庭中决策的角色,以柔弱的身躯面对于她亦是无知的世界。生活不断地逼迫她,抬眼是破不开的漫天无奈,低头是涉不出的泥泞沼泽,只要有那么一丁点的希望,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有如飞蛾扑火般合身迎上。
      深谋远虑如她,知天下,识时务。她喝醒李显,不为李元季之理想主义所煽动,她力排众议传书于长安,贺武皇登基以示忠心。身为废君之身,命尚自难保,又何以忧社稷、何以复李唐?聪慧精明如她,明察秋毫识破武三思遣来的杀手,她护着一双年幼的儿女,不卑不亢周旋于剑拔弩张的胁迫之下,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是以一片坦诚之心换得全家上下的平安;不离不弃如她,十三年来一次又一次将万念俱灰的丈夫从上吊的房梁上放下――这般执手相看的感情,她自己又甚少提起,往事经由安乐公主口中说来,反是有种别样的感慨与钦佩。

      而百转千回之后,她的命运竟是由别人来左右。李显的废立给她带来十三年颠沛流离的放逐,村野农妇的生活已然熬过,眼看终是盼到了苦尽甘来的这一天,怎知安乐的弑父又将她推上宫廷政变的浪尖,更是把她一路送上了最后的断头台。而她仅是想保住自己的生命和地位,这么简单而卑微的理想,却在权力的腐蚀下一步步地沦陷。
      刑场上蓬头散发的她踉跄着倒下,千言万语化作无限的不甘。空气于刹那间凝定,曾经懵懂的小女孩彷佛又重现眼前――怀着对深宫的期许,怀着对未来的惶恐,她穿过一道又一道的重门,沿望不见尽头的甬道怯生生往里走。
      只是,那么明澈的眼神,终还是穿不透重侯门后深深的帷幕。



      半生寂寥付君心
      太平公主

      陈红是那种天生的美人胚子,容华如水,衣袂如风,明丽里又带有几分不自觉的慵懒,将一代公主空灵无邪的气质演绎到淋漓尽致。初看下当她保守沉旧――隐忍、文秀,永远只是不露声色地侧立于人左右;她又并无传统女子性格中懦弱求全的一面――面对昔日情郎的胁迫,她亦是有长剑一划的决断与勇气;她烈烈真性,玉骨冰心,当道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感言时,薛绍听之亦是肃然;她心胸宽广,不耻与垂暮的母亲推心置腹,冰释多年来蓄积下的怨恨与误解;她才华横溢,轻徭薄赋、智斗酷吏,朝野之上于政事亦是心如明镜……
      而这样一个女孩子,她的心却是简单的,这种简单来自于他对夫君完全的信任;恰又是因为这般义无反顾的信任,她甚至没有了恋爱中女子常有的心思--他的童年是如何的,他成长的地方是怎样的,他为何会成为此时的他,为什么没有更早地遇到他?

      江偶告诉我们,人心能有多大,喜欢的只是区区几人而已,而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只有一个,于薛绍而言,这个人是慧娘。若干年前上元夜市之上,少不经事的女孩初遇温润书生,恰是不早不迟,只是――“小姐,你认错人了。”
      只缘感君一回顾,从此思君朝与暮。她若是错了,便是错在在当时的月太柔、当时的风太轻,而他,刚好出现了,而她,又恰巧动心了。于是这场猝不及防的相逢,却被她误作是毕生之真爱,穷尽了一世的寂寥去追随――纵是生离死别、纵是天人永隔,纵是鬓发渐苍、纵是红颜迟暮,纵是嫁作他人妻,纵是沦陷于一段露水情缘,纵是所有关于爱的信念――终是一一颠覆、终是轰然倒塌……而那个被无限神话了的男子,竟一如既往地活在她的记忆之中,被永远的定格,慢慢咀嚼,再放大,
      直至终老。


      皮影戏
      暨尾声

      红尘的本意,原只是分离。
      太平公主终其一生所朝觐的东西,却最终如流沙般悄然无痕地从指缝间滑落――父皇、母亲、薛绍、皇兄、韦姐姐、春、继子……所有的亲人皆是离她而去,天地洪荒,竟只留一懵懂少年陪她唱最后那出凄清寂寞的皮影戏。大明宫是她人生尽头的戏台,弥留之际她可以坐在那里回忆,和谁演过的戏,和谁吟过的诗,和谁一起的快乐――巧笑倩兮又怎样,翩若惊鸿又怎样,还不都如镜花水月,所有的幸福转念已然破碎成幻象。

      在整个大明宫词中,甚至都无法找到一段传统意义上花前月下的故事,所有的情感都是激烈的,每一个人皆是爱得义无反顾,爱得倾其所有。我们可以为故事中这般惨烈的命运一惋三叹,然而戏剧终究是高于生活,观罢整部电视,你甚至很难找寻到代入的切口--那些人,那些事,他们皆是游离于我们人生之外的传奇故事,彷佛盛开在华丽而又遥远的梦境之中,伸手掬捧却只是徒劳,什么也摸不着、什么也抓不住。

      粉身碎骨的美好与忧伤,我看不太懂,岁月总能让这些痛,磨钝成平镜。镜光深处藏着波涛汹涌的浪,你一辈子都不想再翻滚。曾以为这一生也放不下的人,早盼到风轻云淡的那一天。理想的少年和纯情的少女已然长大,达观与通透并非因为爱得不够深,这世界是这般的现实与冷漠,所有和风花雪月沾亲带故的事物,都被蔑视成傻子,情感被堵在胸口,欲吐不出,欲咽不能。我们只有躲在戏台的白色绫幕后,借别人的故事娓娓诉说现实中寻不到的性情人生。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这么一出寄托心事的皮影戏,呆滞而庄重的纸影间其实别有洞天,在那片传奇的土地之上,没有犹豫与猜疑,没有伦理与道德,没有理智与冷静,就像戏中唱得那样,有的只是那一江春水,那清溪桃花,那如黛青山――
      都没有丝毫改变。

    • Jensen

      近来费了大力气重温大明宫词。这可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许多人不喜欢这种不今不古不中不洋的戏,有人说,怎么莎士比亚跑到中国来了,古人会是这么说话吗?(以下部分节选自《大明宫词》台词)
       
      这是一部闪耀着陌生的奇异的光芒,用现代人的眼光去解读历史的戏。它选择了爱情和权力这两个人性中最永恒最重要的矛盾冲突来演绎历史,把它放在一个巍峨强大的帝国、华丽庄严的宫廷之上来描写:生杀予夺、上下其手,报复嫉恨、阴森恐怖,宿命乖戾……种种惊心动魄的争斗都在不动声色中戴着白手套在做。冷酷在诗情画意中微笑。一个小公主在神圣的朝堂上摸着老臣的胡子撒尿,一个宠妃在太液池被凿沉坐船婉转凄切而死,以自缢为游戏,以剁指开玩笑,利剑刺入情人的胸膛,毒药送给亲生的儿子……生命带着血腥喷薄而来,呼啸而去,梦幻如霞如烟地装点人生。
       
      我非常欣赏《大明宫词》大写意的美学风格,它的音乐、外景也是第一流的。“长安月下,一壶清酒,一树桃花”。它激情、艳丽、浪漫、极端,它显示了盛唐文化的辉煌气象,渗透着我们民族虽迭遭打击压抑却依然生生不已的热烈奔放,追求自由的性格,留住了中国女性那种天生丽质万种风情的恰到好处之美。太平公主说:水的声音,白天和晚上是不同的,晚上的水声,娇滴滴的,像婴儿。尽管这出戏中的58个主要人物据说到最后死了57个,但我想它留给我们的不只是伤感和悲观,而是生命的壮烈和促使我们去思索生命的意义。
       
      让我来说说我对各种每个沉浮角色的看法吧。
       
      武则天:对于这位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女强人,《大明宫词》把主要焦点集中在了她身上。是皇后是皇帝,然后是五个孩子的母亲,而且她是一个妻子。夫妻间的微妙扶持和貌合神离,与贺兰的明枪暗箭,对太平的溺爱器重,对儿子的期望和戒备,对男宠的迷恋和晚年的孤寂,归亚蕾波澜不惊地演出了武则天的深沉和城府、母性和野心。一个野心勃勃、精明能干的皇帝和一个慈爱母亲、脆弱的女人交织在一起,令人叹服。她的最大优点在于对每个人入木三分的洞察,使得任何人都无法在她面前耍弄什么伎俩或者隐瞒什么,同时她还拥有强大的驾驭权利的能力,在任何危急时刻都能处乱不惊,轻易的将一个个对手击败,同时拥有一颗对敌人残忍的心,同时时刻保持清醒,洞悉窥视她的人的内心。人是否能顺畅地往前走,最关键的是要看到你身后的情况。而她却是一个女人,一位母亲。总有很多人反对她,每当这一切发生矛盾的时候,她只能质问:为什么所有人都反对我?仅仅因为我是女人吗!她因此失去了很多,高宗临终前,对她竟然一句话也没有说;她对太平公主的爱,用霸道和权力来实现,到头来换回的只是女儿一生的怨恨。她一生只爱过两个男人,李治和薛怀义。而与后者的爱恋为他们的身份所不容,她爱薛怀义,但是她的立场替她选择了不爱。对权力的渴望使她失去了女人的很多东西,在登基大典上,她对天下只有一句话:“你们要听话!”这个伟大的女人, 她和所有伟大的男人一样似乎更应该称之为人,而不是带有性别的男人女人. 他们是成功的人,伟大的人,但并不是成功的男人或女人, 无情最是帝王家, 爱情在他们眼里也有几许小家子气,但当他们坐在权利的颠峰俯视众生蓦然如首之时,是不是也有几许失落与怅惘?人人在命运面前,在时空面前所扮演的都是一个角色, 谁能真正主宰了自己的命运?
       
      太平公主:作为《大明宫词》的线索人物和另一个中心,影片详细描写了她成长的全过程和悲剧的一生。从刁蛮的小公主,到长安集市上巧遇令她一生魂牵梦萦的薛绍,再到由她母亲造成的不幸的婚姻,以及她对薛绍至死不渝的爱恋,以及“长相守”的爱情理想。她对薛绍的爱,对叶儿的爱,对薛家父母的爱可见一斑。这一切最终破灭,可想而知对她造成了怎样的伤害。和母亲怄气,她嫁给了她所不爱的武攸嗣,这个毫不了解她却对她死心塌地的纯朴农民。他们的婚姻也是不幸的,在数次沟通失败后,武攸嗣被冷落了数年,一次酒后乱性,太平失去了第二个丈夫。武则天一次次的轻易地击败了来自女儿的心理抗拒。作为天之骄女, 她的天生的尊贵反而加深了她在爱情失败面前的恐惧与对自己的怀疑。她其实也是一个离爱情很远的女人, 因为哪一个男人受得了地位如此煊赫的女人?命运是如此弄人,权利变成了爱情的毒药。而公主女皇又何尝不像普通女人那样向往爱情?爱情面前大家都是公平的.甚至爱情更垂青地位卑微的凡人,太平越是真诚,越是受到伤害.

      薛绍:本片塑造的一个完美的男人形象。俊朗而才华横溢,令太平一见倾心。而高尚的道德操守和对爱情专一的崇高理想注定了他的心属于原配夫人慧娘,为了家人的安全,他选择了痛苦的活着,这同样给太平造成了巨大的不幸。生活在一个巨大的谎言中对他来说可想而知有多么痛苦,自己的儿子在身边却不能相认,五年惨淡的婚姻生活令太平心碎,但太平执著的爱恋和专一的爱情观最终竟然打动了他,在发现自己爱上了太平的时候,薛绍选择了死,完美的男人形象,却又给他自己的一生带来了无数的桎梏和不幸。太平是幸运的,她对男性的所以美好想象,都集中体现在了薛绍身上,而薛绍,成了她第一任丈夫;太平是不幸的,她对初恋执著而又浪漫的向往,最终只给她带来了痛苦。薛绍,拥有明亮的面孔,灿烂的笑容以及对爱情的坚持。他象春天里的一束亮丽阳光,为太平沉闷的少年生活带来了绚丽的色彩,与薛绍的大婚之日,是太平由一个淘气少女变为一个成熟少妇的转折点,尽管这种转折并不象征着幸福。薛绍是一个不喜欢改变的男人。他曾经深爱着慧娘,他以为一个男人一辈子只能爱一个女人。他痛恨摧残他幸福的凶手,甚至在潜意识里,他希望通过冷淡太平来作为对武则天的报复。在这种虽不果断却又十分残忍的报复里,他不再是从前那个有着醉人神采与宽广胸怀的男人,而成了一个懦弱而又道貌岸然的小人。他的凶恶行径掩藏在崇高爱情复仇的面纱之下,迷惑了别人,也迷惑了自己。当他最终不能抵抗太平真挚的爱情,不得不承认自己已经爱上了太平后,他彻底崩溃了。他猛然意识到自己用来隐藏真实面孔的面具已经失去了。他无法对别人解释,无法对自己解释,无法——再活下去。太平是不幸的,她对初恋执著而又浪漫的向往,最终只给她带来了痛苦。薛绍的自杀是自私的,他以为自己临死前对太平的爱的表白可以赎回他的罪过。他错了。不能。这个作者设计的有着完美道德, 但又有几分怯懦的经典男人,曾是那么自然而幸运的被大唐公主看上, 并无限真诚的初衷酝酿出一场残忍得让人无言的对爱情的谋杀, 这个男人, 除了死似乎已别无选择了, 任何男人在权利的利剑和爱情的毒药面前,如果不想堕落与变态,唯有选择一死了,死成就了他对两段爱情的忠诚与唯美, 斩断了他年轻的生命与本该成为大唐最美丽的一段爱情佳话. 是的,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张易之:和薛绍有着相同的面容,却有着截然相反的理想和作为。他把玩弄感情作为生存的手段,对女人来说,张易之是一个致命的诱惑。他迷离的眼神,柔软的嗓音,飘逸优雅的身影足以挑拨起任何女人的好奇心,而她们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好奇心是致命的。张易之的出身使他拥有了诱人的个性,也拥有了危险的野心。他的妓女出身的母亲的经历使他藐视一切爱情与一切权力。他用爱与不爱之间的惶恐勾引出爱的痛苦,用短暂的激情欢乐征服伟大的权势。他的野心的目的是如此可笑,但他野心的势头又是如此汹涌!征服太平,是他的又一件丰功伟绩。他以此来向世人证明,尽管他有着与薛绍同样明亮的面容,却比薛绍更值得接受和蹂躏女性的爱情。张易之并不爱太平,他不爱任何女人。女人,只是他登上权力顶峰的阶梯;而权力,又反过来为他的征服活动冠上了堂皇的美名。他永远是为了践踏高贵女性的自尊而存在的,他的一言一行都浸透了对女性的轻蔑。他用如簧巧舌推翻了太平心中对于爱情的全部信念:忠诚,纪律,浪漫,欢乐......薛绍与张易之仿佛是一个躯体下的两张面孔,一个忠诚与自我囚禁,一个背叛与自由放纵。而太平却总是无法从表面的相似中摆脱出来,总是妄图从狂放轻浮的张易之身上找回薛绍所不曾给予她的爱。但她错了,张易之就是张易之,一个被内心强烈的操纵权力者欲望左右的疯狂男人。爱情,只是被他唾弃的奢侈品。他要的是复仇的快乐,不是爱情。他最后一段和武则天的对话尤为经典:我母亲是一位同您一样伟大的女性!她带领着"翠江阁"三百美色同男人的全部欲望周旋。她动用一生的积蓄为我曾是嫖客的父亲购买了权力,使他从一个不得志的七品小官一跃而为盐运大臣。而她等来的结果却是一纸休书!理由是她低贱的身份败坏了道德!而母亲没有因此沉沦,依旧保持着快慰的生活。她说她帮助父亲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一时恋爱的兴致。她甚至先于父亲料到了那最终背叛的结局。我从小在脂粉中长大,着遍了所谓正经人最真实的嘴脸。因此在我入宫后看见他们夸夸其谈理想及政务时,感到那只是世界上最幽默的笑话!对于他们最直接的打击就是羞辱他们的欲望!当他们沾沾自喜自己的荣升时,只有与属于他们的女人偷情……才能使他们真正感到由衷的沮丧!

      李治:唐高宗李治,在历史上就是一位没什么才能的皇帝。但是在《大明宫词》中,他被塑造成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动形象。他不想当皇帝,却登上了权力的中心,而又有一位如此强大的皇后,注定了他的人生悲剧。他连自己儿子乃至妃子的命运都不能作主,面对一场场血淋淋的政治斗争和令人寒心的骨肉相残,他选择了原谅一切。正如他自己临死时对太平所说的,人这一辈子要经历好多好多的不如意,上至天子,下至平民,无一例外,其中有自己的原因,很多时候是别人铸就的,自己一无所知。比如说父亲,我从来没想当皇上,是先帝的选择,于是,就有了以后许许多多的不如意,关键在于你怎么对待它们,是原谅还是不原谅!有的人一辈子都靠原谅生活,比如我,就没什么出息,但内心快乐。有的人一辈子都靠不原谅生活,会很有出息,内心却不安宁!你面临同样的问题,选择时一定要慎重!最终,李治死于大明宫一片潮湿的天色之中,死于对大唐山河不出已愿的漠视之中,身边陪伴的只有他女儿对于《采桑女》浸满泪水的吟诵。他那同疾病相伴的一生是伤感而困苦的,直到那一刻才让人看到他最后的纯真的欢乐。原谅,这是他对世间全部智慧的总结,他依靠这一品格赢来了一生相对平静祥和的心境,但最终也丧失了自家的山河。
       
      李弘:武则天的长子,最先被立为太子。是一个多愁善感而又执著的理想主义者。他追求心灵上的完美,同情被母亲残酷迫害的敌人,却又无法挣脱母亲庞大的阴影,最终神秘的死去。李弘,无疑是一个儒雅而又激昂,高贵而又亲切的骄傲男子。他有着符合大唐盛风的绝世风采,但这种风采却在大明宫晦涩恐怖的阴谋中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周围紧张的空气,充满背叛与堕落的空气带给李弘巨大的孤独感。他是那样一个男人,活得隆重而典雅,并且时刻都在动员一切热情来呈现一个帝国太子所应有的骄傲与风采。然而不知为什么,我却似乎永远在担心他会突然失声痛哭。因为我分明感到那隐蔽在他优雅眼神深处的一丝挥之不去的忐忑与尴尬。弘是悲伤的,他内心荡漾着一种与生俱来的类似秋水般深刻的孤独。他处在惶惑不安的境地,如秋水般深沉的孤独与忧郁,想用卓越的政绩来掩饰自己的尴尬,却又总是不能成功。他的思想如此澄澈,他的目光却饱含苦楚。他与娈童合欢独特的恋情,也是一个亮点。尽管这种感情与别人不同,但丝毫不影响它的真挚与感人。李弘与合欢的爱无论是在大明宫中还是在人们的思想中都是一个异类。而合欢,弘的爱人,一个娈童,恰恰是宫中唯一真正关心他爱护他的人,是弘唯一可以信赖的人。这种同性之间的爱情,是为世俗所不齿的。但这种互相依靠,互相支持,生死与共,祸福同当,不正是爱情的真正意义吗?但李弘归根到底是软弱的。他为自己的爱情而反抗过,但这种反抗在光辉的皇权面前显得多么无力啊!李弘与合欢的爱情在大明宫里是最辉煌最高贵的,正如太平所说“是一次真正的爱情”。弘对合欢的爱情不是必然出现的。他爱的不是一个男人,而是一个爱他的人。在爱情上,弘是幸运的。
       
      合欢:娈童合欢,在天下人鄙夷的目光中,他执著的追求自己的爱,并且在皇帝皇后面前自豪的宣称自己是太子弘的爱人,太子弘是他生命的全部。如此坦率执著的爱情,如何不让人为之动容。最后他如愿以偿,得以与李弘合葬。合欢在大殿上勉力支撑着瘦弱的身躯,然而他是那么坚定,眼神里全是爱情破碎后的惨烈。永远难忘他最后飘扬在大殿上那凄惨、空旷、悲壮里还夹杂着可以瞑目的、幸福的那段开怀大笑。
       
      李贤:武则天的次子,在李弘死后被立为太子。是一个怀有宏图壮志并且热血冲动、锋芒毕露的人,他少气蓬发,拥有踌躇满志的神情及年轻人具有的冲劲与。但是他恐惧强大的母亲,担心自己的未来。终于冲动使他向母后发起挑战,然而却不是她的对手,最后悲愤的死去。还有值得称道的是他的门客的忠诚。望着那只消失在天地之间的大雁,我感到人是那么渺小与孤独。贤随着那只大雁一起走了,再也没有回来。后来我听说了关于那天为他送行的热血男儿的消息。在贤死了一年后,他的墓前突然出现了十几具尸体,他们无一例外地颈插宝剑,神情肃穆,仿佛人人都在向世间讲述着一个有关友谊与忠诚的悲壮故事。
       
      李显:武则天的第三子,是一个头脑简单,只对香料感兴趣的人。执迷于自身喜好,在其中既为逃避,也为感情寄托偏偏是这样,仅仅因为他的身份,他被无情的卷入政治斗争的洪流中去。他同样有一个强大的妻子韦氏,他们恩爱一生,却无法抵御来自妻子的野心。毫无政治头脑的他,登基数月后即被废,迎来了漫长艰苦的放逐生活,同时还要忍受和躲避野心家的谋害。曾经无数次,他想到轻生,是韦氏一次一次的救下了他。他对自己妻儿充满了愧疚,他要用后半生来报答。然而他是一个普通人,并没有治国平天下的能力,但是他又是清醒的,明白自己的妻子和女儿在走向悲剧。他只想来世和韦氏做一对一辈子恩恩爱爱的普通夫妻。他向大臣们的自白:你们当然看不起我,朝臣们要一个威严的主人,我不能满足他们;你要一个帝王,我也不行;安乐要一个能传给她天下的父亲,我也无法满足她,更不愿意满足她!你们当然都会看不起我,因为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我只关心家庭、感情和与之相关的日常琐事。关心我的香囊,我的心情!我没有能力解决更重大的事情。但我不糊涂,我也不笨!我知道一个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治理,我也知道怎样用我自己的办法表达这良好的愿望。我的想象力只能使我把治国看成一个集市,如果它不是,我只能关闭它。最令显恐惧的事情就是遭遇谋杀。没想到他最终还是死在了自己最信任的亲人手上。显最像父亲,但我不知道在他的血液中,流淌着更多的是父亲的软弱,还是善良。我感到悲伤,为我无辜的哥哥,也为我们这个被命运诅咒、遭受权力摧残的家庭。绝望随即吞没了我的心灵,难道权力真的强大到可以瞬间毁灭人性与亲情吗?
       
      韦氏:太平公主从小的玩伴,从小就透露出不同常人的机灵,她曾暗恋弘,在弘死后,她接受了显的追求,和他相伴一生。她努力怂恿显去参与政治角逐,从而能让自己也过上人上人的生活,然而丈夫虽然对她专一,却在智慧上令人失望,当了几天皇后就和显一起被放逐,过了好几年艰苦的村妇般的生活。近乎绝望的13年流放生活,无数次把丈夫从自杀边缘救回来,她没有屈服。在阔别了十几年后,她终于迎来了荣华富贵。她要让大明宫变成她的天堂,来补偿这13年的痛苦。但是她的确爱显,在安乐公主毒死父亲时,她毫无保留的狠狠地给不肖的女儿一个重重的耳光。这就是《大明宫词》吸引我的地方,每个形象都是复杂真实的,不是最令人厌烦的好人好到底,恶人坏到透那种。她的最后自白:我从来不想做武则天,我只想在宫里获得和我的能力相匹配的、一个皇后应有的荣华富贵。我只想保住自己的生命和地位,因为我为此付出的太多。但是权力不允许我这样,它化名为命运慢慢吞噬我。几十年来,噩梦一直纠缠着我的每一个夜晚。我告诉你,来世,我只想做一个普通农妇,和你的哥哥共享生活和爱情。

      李旦:其实是四个皇子中最聪明睿智的。他淡泊名利,一心躲避纷争,有如轻鸿般自由的洒脱与不羁,然而却逃不出大明宫,逃不出他的身份。他通过养鸽子来寄托自己的理想,通过放飞鸽子来寄托自己对江山的热爱。它们是他生活的情调,他的野心,他精神的守护神。旦的痛苦是纤细的,他说鸽子是神明游动在人世间的眼睛,他不想让充满猜忌和权力角斗的罪孽阴影玷污了神的眼力。
      但是淡泊的他,终究也没能逃过权力漩涡的波及。不过他是复杂的,他说过:太平,你知道终日守望着生我养我的地方,压制住回家的欲望,对于我是多么的艰难。我花了整整二十年的时间培养这份闲淡的心情!其实我从未停止同我所挚爱的人交谈!看,这鸽子是我的信使,还有那蔷薇,那是我对于我们母亲的纪念…我选择在此定居是因为意识到所谓云游也意味着某种意义上的野心。对于山河的征服,也是一种形式上的占有,它需要与争夺皇位同样的激情和勇气,而这两种品质恰恰是我试图压制的。它只会催化欲望,从而带来灾难。他最终仍然没能逃离毒酒。临终的一句话:我告诉你们,如果有来世,相王李旦将选择为权力而生!

      李隆基:李旦的儿子,就是后来的唐玄宗,在他的时代,大唐帝国处于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从小就表现出帝王之气和不小的雄心。李隆基对姑妈太平的感情更近乎于一个孩子对母亲的感情,一个信徒对圣母的感情,是一个年轻男子对于女性风仪的全部向往。太平的美丽典雅以及对他的关怀体贴从李隆基还是婴儿时就滋润着他的心灵。在李隆基偏执的眼中,太平是大明宫中最明亮和谐的景色,是值得他用全部身心去崇拜的完美女性。他的宏伟志向就是永远守护在太平身边,击退一切侵犯太平的危险事物,他的生命因为太平的存在而富有意义。对太平的感情李隆基感到恐怖和羞耻,但他无法抑制这种情感,连对它的畅想都令他体验了前所未有的甜蜜。这一分自然但不会有结果的感情付出给李隆基带来了彻骨的痛苦。爱情与皇权的冲突和爱情与伦理的冲突使他由一个陷于爱中不能自拔的幼稚爱人变成了一个不快乐但深沉的伟大君主。
       
      崔缇(薛崇谏):薛绍和慧娘的儿子。一降临到世上就是个可怜的孩子,没了娘,父亲也不能相认。对自己身世之谜的渴求支撑着他,好在还有太平公主无私的爱。太平对他说:你知道你对于我,意味着什么吗?你是我一生中最动人的一段记忆。当东窗事发,太平也不得不将他托付给奶娘春远走高飞,这个可怜的孩子就这样又失去了母爱。悲惨的命运和太平公主的关爱使他极有远大的抱负,又有对太平特殊的依恋,对父亲欠下太平的情债的愧疚,还有了对权力的歪曲理解。他要让太平得到最至高无上的幸福,那就是登基称帝,拥有无上权力。面对隆基的伤狂和不解,临终前费力地说:“我只有深爱一个人的能力。”唉,当爱情不能用爱的名义来说,也就只能用生命来唱了。这不知是太平的幸运还是不幸......
       
      武攸嗣:这是个特殊的角色。虽是武家人,但是其貌不扬,来到长安之后却保持了一个纯朴农民所具备的品质。虽无才能,却用真诚的心打动了太平。而太平在他这儿感到了其他地方没有的安全。意外娶了太平公主之后,他成了驸马。他尽一切所能让太平高兴,可是两个人就像天上的星星,看似触手可及,实则遥远。他是苦闷的,忍受了数年的名存实亡的婚姻生活之后,在一次酒后大醉的幻觉中,他与一个丫环乱性,让太平公主撞见,羞愤的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个悲哀的角色,并没有背叛妻子,是妻子一直在背叛他。他死了,怀抱着关于爱情的希望,尽管那希望早已被证实永远不会实现。他死得毫无光彩,就像他的出生、他的婚恋及有关他的一切,他仅仅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无意中成为了太平公主和武则天争斗的牺牲品。他木讷而顽固,并且盲目地轻信自己早已不再是一个农民,这就是他的悲剧,一个真诚的小人物的悲剧……

      薛怀义:武则天早先宠爱的男宠,他不以自己的身份而羞愧,相反却执著的人为自己和武则天之间是真正的爱情。他有极强的嫉妒心和对武则天简单的爱的执著,他不管自己和对方的身份,只求像普通人那样爱,为了这普通的爱,他放火烧皇宫,终究铸成了悲剧。他与武则天的爱情也是不能被世俗认可的。武则天象疼爱一个会撒娇会捣乱的小孩子一样爱着薛怀义。他的冲动与幼稚都是医治她寂寞的良药。天下的男人们对一个权势赫赫的女人的仇视使武则天生活在烦恼中。别的男人都不自觉地把武则天看作敌人,一个与他们势均力敌,值得竞争的敌人。而在薛怀义眼里,武则天“不过是一个需要快乐的繁忙而又不如意的女人”。他用一种企羡的眼光仰视着武则天。当他不得不被武则天抛弃时,他用足以藐视神明的死亡证明了对武则天单纯的爱。武则天也爱薛怀义,但是,尊贵的地位使一个女人选择了对爱的逃避。
       
      魏国夫人:贺兰氏,韩国夫人的女儿,有着惊人的美貌和武则天所不具备的年轻,以及年轻带来的高傲和目中无人。她想通过自己的相貌和妩媚吸引高宗李治从而击败武则天,实现她那简单而幼稚的皇后之梦。她太年轻太幼稚了,被武则天轻而易举的除掉了。然而李治是爱贺兰的,贺兰,代表的是最鲜活的幼稚与大胆的欲望的绝妙结合。李治,这个疾病缠身的中年男人,希图从这一段回光返照般的妖娆爱情中吸取生存的力量。他爱贺兰,仿佛是爱着一只轻灵的蝴蝶,一只被雨水浸湿了翅膀的蝴蝶,一只有着生动面颊曼妙腰肢的蝴蝶。活,为她而活;死,也为她而死。青春,是世界上最最撩人的啊。当贺兰溺死在大明宫湖中,失去了她姣好的面容,柳枝般的身体以及肤浅的智慧后,李治也最终陷入了万劫不复的衰老之中。

      安乐公主:李显的女儿。刚出生没多久就遭遇了父亲的被废,从小就过上了艰苦的乡村生活。没有幸福的童年使她的性情发生了畸变。当荣华富贵来临的时候,她变本加厉的去疯狂,去挥霍,终究成为众矢之的。她痛恨父亲的软弱无能,竟然对父亲吼道:你是个软弱的男人!无能的帝王!不负责任的父亲!我生下来就跟着你颠沛流离。我刚到长安的时候,连一个小宫女都敢偷偷嘲笑我的房陵口音!我从小踉着你担惊受怕,生怕有一天朝廷来人把我们全部杀死。你知道,在我刚刚懂事的时候,我看到你们抱在一起痛哭,母亲把你从房梁上一次次地放下来,我怎么想吗?你害怕,我比你更害怕,我怕极了!我不想死,我还没有领略过人生的快乐!在你轻生的时候,你想过我吗?想过你不在了,母亲和我们这些孩子怎么办吗?后来我慢慢了解了你。我的父亲是个自私的人,我很你!最后的疯狂促使她毒死了父亲,随后自己也丧失了理智,丧失了一切。她还是个年轻的孩子,对自己所作的一切并没有清醒地认识。一个悲剧的童年促成悲剧的一生。

      明清远:他与李泰的感情,极其惊心动魄,热烈程度甚至超过合欢与弘。李治一向处事暧昧,惟独对这件事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攻势。于是就有两个人永远不原谅他。奇怪的是几乎每一代皇室都会孕育这样一出情感,宛如盛开在皇家情史上的一朵经久不衰的奇葩。那次后宫密谈,武则天对明清远产生了恐惧的感觉。她说一个为复仇不惜改头换面、苦等三十八年的人,其意志是惊人而可怕的,而这是无论任何一个当权者都无法容忍的品德。无论他有多么能干谨慎……明清远真正的作用是唤起了武则天对于权力自觉的渴望,但同时也为自己埋下了致命的祸根。明清远还是性情中人,并且不够聪明…… 他实际上是一个野心家。他以看相的名义往来与武则天和太子李贤之间充当双重间谍,意欲从中谋取政治暴利。但是他也不是武则天的对手。
       
      武三思:武则天的侄儿,有才华又狂妄自大,盛气凌人,野心勃勃。一心想登上权力的顶峰。然而他也爱太平,却一辈子为后者所忌恨。自诩聪明的他,最缺乏的就是宽容和博爱。这让他在权力的漩涡中越陷越深,最后把整个武家赔了进去。
       
      奶娘春:李治一次“错误”的宠幸,令她成为太平的奶娘。她是唯一见证太平公主一生所有息怒哀愁的人,忠心耿耿,对太平充满了爱。太平的旁白:乳娘春的皮肤像玉一般圣洁细腻,像被掌心悟热的宝石般温暖恬静,我至今仍记得她那永远散发着淡淡幽香的身体优美的轮廓。躺在她怀里小憩是一个孩子能体会到的最透彻的幸福。我喜欢望着她乌黑的眼睛发呆,那慈爱而永远忧郁的目光中仿佛蕴藏着人世间的所有秘密。她装聋作哑一生,为的是躲避灾祸,她也目睹了大明宫50年的血雨腥风。然而,到了真正关系的太平性命的时刻,她不仅开口说话了,还勇敢的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张昌宗:武则天后期的男宠,涂脂抹粉,绣花为业取悦武则天。这是个轻松而略带滑稽的人物,难怪日理万机的武则天也会把他当成开心果或者尤物。但是他对物质的爱是单纯的。其实他不比张易之更人性,更单纯可爱吗?他的命运也是悲惨的,被小时候张易之从寺庙里偷出来,从此成为他实现欲望的工具。在短暂的宠幸之后,成为了张易之的疯狂的牺牲品。
       
      上官婉儿:上官仪的女儿。这个同样不幸的女子选择了终身不嫁,并且侍奉杀父仇人武则天。说句破坏气氛的话,她大概是中国第一个女秘书。她也可谓是忠心耿耿,甚至不惜献身给张昌宗。

      薛父、薛母:薛绍的父母见证了儿子的整个爱情悲剧,由被太平诚挚的爱所感动,生活在无尽的矛盾之中。但是他们恩爱一生,最后虽遭劫难,终归能魂归一处,实现了儿子的理想---长相守。
       
      慧娘:薛绍的原配妻子,与薛绍青梅竹马,相约恩爱一生。怎料太平喜欢上了薛绍,霸道的母亲瞒着女儿将薛绍的原配夫人慧娘赐死。薛绍用丫鬟替死只换回妻子一天的生命,留下了孩子叶儿。
       
      瑾娘:慧娘的妹妹,因为姐姐的不幸而充满了对武则天和太平公主的怨恨。复仇成为她生存下去的全部理由,她想尽一切办法折磨太平公主和他所认为的薄情郎薛绍。这也是个不幸的角色,最终她发现太平是无辜的,并且被她对叶儿的爱所感动,可惜为时已晚。许多不幸已经铸就。
       
      王维:一个游历天下,淡泊追求浪漫的山水田园诗人。在太平公主与武攸嗣烦闷的婚姻生活中,他就像一缕清风给太平带来了丝丝清爽。然而仅仅一夜的相处,就让他发觉必须离开,否则他将陷入爱情。他明白自己只能书写爱情,不能拥有它。他游遍万里江山,真正一代风流才子。
       
      韩国夫人:武则天的姐姐。一个善良的弱女子,同样是高宗的妃子,却在妹妹的阴影下过着惨淡的生活,最终凄凉的死去。临死前她唯一放心不下的是自己的女儿,带着对女儿的担心离开了人世。而她女儿的命运不出其所料,同样悲惨。
       
      武承嗣:武三思的弟弟,和他哥哥类似的角色,看似水平差了一些,实际上都是一丘之貉,没有博大的胸襟,都是成不了气候的。
       
      上官仪:学富五车、博古通今的一代鸿儒,执著的为李唐江山尽忠,却碰到了一个无比强大的对手武则天,从而被后者毫不留情的消灭。他为人耿直,坦诚,在最后与武则天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人物。
       
      周兴:是一个心狠手辣、坚决残忍的人。用各种酷刑捏造罪名逼供,弄得举国上下人人自危。他的狂妄最终为他带来了毁灭,因为他的野心已经波及到了太平公主身上,后者怎能容忍他的猖狂。
       
      阿莫诘利:突厥王子,仪表堂堂,自幼呆在长安,和李唐皇子们交情甚深。曾经看上年轻的太平公主,却遭到一番戏弄后泡了汤。后来,他又戏弄了来赴婚武延秀。发动了入侵战争,原来他一直有意匡扶李家重坐江山。
       
      狄仁杰:这位中国历史上的名相在《大明宫词》中不是重点,更多表现的是他耿直忠诚。
       
      张柬之:他也是李唐王朝的忠臣,他发动政变,消灭张易之,张昌宗,迎接李显复位。然而他的下场却很悲惨,被韦氏在排除异己时害死。
       
      李崇俊:李显的长子,不是韦后生的,理所当然地成为其眼中钉。头脑简单,轻易的就受武三思挑拨而谋反,丢掉了性命。
       
      李崇瑁:李显的小儿子,韦后所生。这个什么也不懂得小孩子又是一个权力斗争的牺牲品。为了让太平登基,崔缇毒死了他。
       
      武延秀:武承嗣之子,懦弱无能。前往突厥赴婚,窝囊,受尽嘲笑。后来成为安乐公主的驸马,阴谋反叛,又没有赴死的勇气,倒不如安乐公主爱他爱的猛烈。
       
      这是一部华美壮阔的史诗,让我们细细品味其中的每一个细节。不要把它当成历史,不要纠缠于它的一些逻辑纰漏。你一定会被她感动,有几个场景令我震撼甚至潸然泪下的:合欢在殿上的呼喊,薛绍向太平的诀别,张易之在武则天面前疯狂的自白,韦氏在女儿毒死父亲时的那一巴掌…… 无疑这是一部我们的电视屏幕上罕见的,也是我最爱的电视剧。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