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未死

上帝未死

446

    2.0

    常见问题

    1、威利·罗伯逊,凯文·索伯,肖恩·哈珀,戴维·怀特,考瑞·罗伯逊,马克·可汗,迪恩·凯恩,特丽莎·拉法切,本杰明·奥切恩格,保罗·科沃,科里·奥利弗 主演的电影《上帝未死》来自哪个地区?

    爱奇艺网友:电影《上帝未死》来自于美国地区。

    2、《上帝未死》是什么时候上映/什么时候开播的?

    本片于2014年在美国上映,《上帝未死》上映后赢得众多观众的喜爱,网友总评分高达892分,《上帝未死》具体上映细节以及票房可以去百度百科查一查。

    3、电影《上帝未死》值得观看吗?

    《上帝未死》总评分892。月点击量335次,是值得一看的剧情片。

    4、《上帝未死》都有哪些演员,什么时候上映的?

      答:《上帝未死》是上映的剧情片,由影星威利·罗伯逊,凯文·索伯,肖恩·哈珀,戴维·怀特,考瑞·罗伯逊,马克·可汗,迪恩·凯恩,特丽莎·拉法切,本杰明·奥切恩格,保罗·科沃,科里·奥利弗主演。由导演哈洛德·科朗克携幕后团队制作。

    5、《上帝未死》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答:剧情片电影《上帝未死》是著名演员威利· 代表作,《上帝未死》免费完整版2014年在美国隆重上映,希望你能喜欢上帝未死电影,上帝未死剧情:《上帝未死》讲述的是一位名叫乔什·惠顿的年轻人捍卫其对上帝的信仰的故事。乔什是一名大一新生,他的教授告诉学生们“上帝死了”,并要求学生们签署一份关于“上帝死了”的声明才能及格。而乔什拒绝签这份声明,并不得不接受证明“神活着”的挑战


    同主演作品

     明星可左右滑动
    • 威利·罗伯逊
    • 凯文·索伯
    • 肖恩·哈珀
    • 戴维·怀特
    • 考瑞·罗伯逊
    • 马克·可汗
    • 迪恩·凯恩
    • 特丽莎·拉法切
    • 本杰明·奥切恩格
    • 保罗·科沃
    • 科里·奥利弗

    用户评论

    • Jensen

      是在一位基督徒朋友的热情安利下看完了这部片子,虽然就内容而言感觉比较失望,但依然要感谢那位朋友的初衷。至于为何失望?下面就主要想来谈一下。多有剧透,慎点。

      1) 抛去故事的结构松散不说,毕竟艺术赏析并不是我点开这部片子的目的。剧情发展、人物性格也很牵强,一股主旋律的味道多少让我感觉有些不妙。但好在最为关心的还不是这些,而是信仰基督教的主人公惠顿与他哲学老师之间关于上帝证明的三场辩论,这不仅为该片的主线同时也是理性观众能在片中唯一寻到立足的地方。

      只是这个理性立足竟也是建立在荒诞的开局之上的,很难想象一名哲学教授给学生的第一堂课是要他们签下“上帝已死”的承诺!编剧在这里犯了一个常识上的方法论错误——哲学精神的主旨是思辨,而独断、发狠誓那种做法却恰恰是宗教的(这里毫无贬取宗教之意)!更令人称奇的是这位哲学教授竟是以罗列一长串无神论思想大家的名号既已轻易说服众人关于他“上帝已死”的独断!这种报名号做法足以显示那位教授更适合去教政治而不是哲学。进而编剧在此已暴露了一个隐含的重要偏误:即把哲学和科学视为宗教的对立面。但事实是信仰问题历来是哲学体系中一个严肃且重要的话题(宗教学通常隶属于哲学院)。好在之后由于男主惠顿的辩论展开多少保留了点可看性,接下来我就主要围绕这三场辩论作个简单谈论。

      2)首场辩论是惠顿从宇宙论角度引证上帝的存在,但是关于第一推动因的上帝推论被教授用霍金的“自我设计”给否了。其实这场辩论完全没有切中主题!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M理论依然是一种关于物理终极理论的假设,所以在这个问题上用霍金否定牛顿同样不代表真理。那么牛顿是相信上帝的,结论是我要给惠顿翻盘吗?——那样就更错了!编剧在这里就和很多信徒一样刻意模糊了一个问题,重要的不是霍金砍了伽利略、牛顿或者爱因斯坦的上帝,而是后者们的上帝是不是基督徒的上帝?爱因斯坦认为随着宗教境界的不断提高将会逐步淡化人格神的观念,直至宗教导师们“有魄力放弃人格化上帝的教义”,而对于“那种由神干预进程的观念,片刻也不能容忍”,“为了理出天体力学的原理,开普勒和牛顿经年寂寞劳作…给人以这种力量的正是宇宙的宗教感情”,爱因斯坦的上帝实质是作为他所谓的“宇宙宗教感情”的倾诉,可笑的是科学家们所持自然神论的宗教观点却常被很多无知的基督徒一概揽为了自家人!

      第二场辩论惠顿是从目的论角度发难,即通过对达尔文进化论的理论缺陷,而证明“设计者”上帝的存在。首先必须承认的是达尔文学说的确并不完美——甚至缺陷还很致命。其在解释物种跳跃式进化显得很无力,比如无机物到有机物;有机物到原始生命这些“中间环节”的飞跃很难解释。即便对于有较多化石可考的人类进化,太多“中间环节”的证据空白使我们依然缺乏从猿而来的绝对信服。但这种上帝证明的策略对于略有哲学知识的人依然不构成说服力,更无谈是一位哲学教授了。所以我很好奇在开场搬出休谟大名的教授在这里却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晚年的休谟在他的《自然宗教对话录》就当时上帝支柱的目的论证明做出了系统批判,其批驳之有力以至康德亦仅仅视上帝为“实践理性的悬设”。在休谟看来我们的世界显而易见的充斥着“不完善和不完满”,它“只是某个幼稚的神初显身手的拙劣作品,他后来抛弃了它,并对他那拙劣的作品感到羞愧”。如果这个只能凭设计结果去认识到的上帝,就绝不能超出其产生结果所必须的性质,我们最多只能从中假想出一个不完满的设计者,甚至就成果的拙劣而怀疑它是否是被设计的。另外休谟还从“恶的问题”上对上帝展开新的质疑,即如果这个世界是被全善的上帝所设计的,遵循推导原则的一致性那恶又是从何而来的?这场辩论的结尾教授引用了《约伯记》里的话:“人为妇人所生,日子短少,多有患难”,生死苦难是恶在人世的基本形式。在教授讲述完因早年祈祷上帝却依然没能挽救母亲,使得他质疑上帝的存在的经历之后,第三回合的辩论主题自也埋下了。

      第三场辩论主题是“恶的问题”,惠顿首先从反驳让梅叶的伦理悖论着手。该悖论有必要简单介绍下:梅叶从《创世纪》文本对“恶的问题”追本溯源,从而就上帝“全知、全能、全善”给出质疑。即:偷吃禁果“全知”上帝为何不知道?如果知道“全能”上帝为何不阻止?如果能而不止以致人类无穷劫难的上帝还是否“全善”?对该问题的常规出路是走“自由意志”路线,惠顿也是从该路线为信仰辩护。但是这个路线依然有问题 (然而片中的哲学教授继续放水),因为显然不是所有恶的产生都是人类自身行动的结果,约伯的苦难并不是咎由自取、教授他母亲也不是!但基督徒依然会辩护说那是因为人生来有罪——原罪。如此就产生新的问题,即如果我们无论怎么做都可能受到神的惩罚,那遵从戒律的动力何在?上帝的公正又何在?更何况就像康帕内拉所示明正的道德逻辑:儿子为老子顶罪很没道理,相反老子是该为教子无方而负责,子承父罪的原罪说完全是一派无耻之言! 所以这种策略被约伯自己就排斥了。惠顿在自觉味道不足,继而引用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如果上帝不存在,人即可任意妄为”的名言,这句话是颇有深度的!可惜编剧技术性地让理智的哲学教授到了关键时刻竟然情绪爆发(这里我想感慨一下,就电影而言编剧即是上帝)。至此掺着我的失望,理性辩论最终降回到“要信爱”还是“要怀恨”简单化的口号站队面前,在可想而知的情绪诱导中“圆满”地为惠顿的信仰辩护匆匆划上了胜利的句号。

      3)为了弥补一点失望我自然要想继续这场若不是因教授“意外”的理智奔溃,原本得以有意义继续的探讨。启蒙理性的旗手伏尔泰曾说“基督教无疑是最荒诞最残酷的”,但在轰轰烈烈推倒教会的启蒙运动中类似陀氏的话他竟也说过“即使没有上帝,也要造一个出来”。这并非是伏尔泰的自相矛盾,而是基于道德形而上依据的一种考虑,在人们的道德实践中需要这个一个上帝——虽然他作为一名自然神论者非同于那些信徒。然而就需要上帝是因其最终审判而予人规束,这种出于担心下地狱的恐惧而不敢作恶的道德在爱因斯坦或弗洛姆看来还是太糟糕了。好吧,姑且以道德警戒的宽容回到陀氏这位虔诚的信徒的身上,只是并非像眼下很多信徒那样将信条视为理所当然,而是经历着激烈的信仰斗争。正是这位担心堕入任意妄为而需要信仰的虔诚者,同时他却在《卡拉马佐夫兄弟》里塑造了自己的另一面——任意妄为的伊凡——籍彼之口吐露着他内心深处反基督的质疑。并且你会发现陀氏的这种信仰斗争在从德尔图良、奥古斯丁、帕斯卡乃至克尔凯郭尔等等那些最虔诚也最理智的信徒身上都能找到,对上帝的深刻怀疑和刻骨虔诚竟是同时贯穿于整部信仰团体内部的思想史!同样作为上帝忠实儿女的克尔凯郭尔则明确表明”基督教是激情”。人类的理智与情感乃至遵循人类心智模型搭建的社会形态,是任何非此即彼的视角都难以释明其中的复杂性。

      电影的结尾是以教授的突然死亡,出于畏死皈教而结束的。这种反转的处理加大了我的失望情绪,倒不是因为剧情的突兀,而是对于信仰内涵的解读太过肤浅——人因为怕死所以临死投奔上帝以求个好的归宿。当然作为一部宣教片它的确可以满足大部分人追寻宗教的需求层次,就像我头一回入教会就有人和我说信主入天堂(那个时候我就感觉踏入了一个市场)。其实电影原本可以有个更好的结尾,教授早年祷告上帝但最终救母不得就是一个极佳的线索,但电影偏偏坠了俗套(当然也和编剧自身信仰层次有关)。所以,我还是想多扯一个故事以供有心思考信仰问题的朋友。日本著名的信仰文学作家远藤周作有一部取材于历史的小说,大概讲了个和教授早年信仰经历差不多的故事:德川禁教期间有个年轻牧师跑去寻找他老师,因为据说他虔诚的老师居然弃了教!要知道这般人的信仰高度可不是像教授那样为死而信而是可以为信而死的!后来发生了一系列残酷的事情证明他老师确实弃了教,而且幕府还以对待他老师的那套来整他。他们把一些日本信徒施以酷刑,只要小牧师不弃教就得眼睁睁看着那些信徒被慢慢折磨死。在极端境遇下,小牧师受着休谟的道德感和对上帝善信仰的双重煎熬,呼唤 “全知全能全善”的主在这等万急之时快快显灵。但是结果和教授一样发现现实情境连根草都没变,小牧师在绝望中出于良知而选择了弃教。它给予现代人一个深刻的思考:面对一个沉默的上帝,我们所能寻求的信仰又究竟是什么?

      4)最后的最后,无关问题立场的是我要批驳一下片中的哲学教授,以及肯定惠顿这位虔诚的大一新生。教授对于他人信仰的粗暴干涉显然非一名合格教师所为,现代人的信仰共识是它(当然不包括反人类的邪教)只是人们的个人问题,任何将个人意志强加于他人的做法都是有越人权的。无论何种宗教信徒,都该抱以尊敬的态度。但在现实中这恰恰是一些大肆抨击佛教的基督教会所需反思的,并且这种攻击实质不会带来任何于自身的辩护,因为稍有逻辑的人都知道归谬并不能作为自身的真理论证。对惠顿的肯定是因为,虽然他并没有给出令人深受启发的洞见,但他对待信仰问题的思辨精神和严肃态度已远远超于如今国内许多神秘主义情绪泛滥的信徒。需作强调的是这里所谓的神秘主义,指的是将自己的主观内在体验当做绝对真理而强加于世。神秘主义的泛滥出于成本廉价——既无需知识也不需思辨,只要固持“我感到,即真理”就可以屏蔽一切理智的声音。这种常见的反智现象限制了一部分信徒的认知水平从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度(影片多少表达了信徒的优越及对非信徒的偏见),相信这绝非一个现代宗教的社会性初衷。

      于2014.10

    • Jensen

      无意中看到这部电影。 然后可以说是充满惊喜的看完了这部电影。

      但是看了豆瓣的影评真的很让自己失望。 我不知道我的这篇文章会有多少人知道 会有多少人看到 但是我还是不能压制自己心中的不甘 我还是想写一下我自己的亲身经历。

      我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 出身一个普通的家庭。

      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 从小到大至少我了解的世界里 就没有太多关于超现实的东西。 对于宗教只是被大人们零零散散的迷信一词简单带过。 没有过真正的了解。

      但是我相信的是
      无论你是一个和等教育层次的人 无论你是一个何等迷信的人。

      这个世界的逻辑 是客观的。 当这个世界存在一个字表达同一的事物的时候。你没有办法去否决他。

      当你说你自己是一个无神论的人的时候。 你表明的不是神不存在。

      而是 我不相信神的存在。

      所以 在一个无神论生活中宗会显得自己很突兀。

      后来留学国外。

      虽然现在仅仅在国外两年。 但是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每一个认真看到这的朋友。

      电影里面的教会 就是我所接触到的教会

      电影里的基督徒 不仅仅是我接触到的基督徒 更是我在这和我一起学习 充斥着积极向上的基督徒。

      而且自己接触的更多是华人基督徒
      他们不是被美化 不是只存在这部电影里的。

      在国外的两年 我已接触教会快一年半了。

      教会不是强求你去相信 或是强求你祷告 强求你颂诗

      我接触的就是大家互相帮助 人人互爱的教会。

      团契里基督徒会定期举行爱宴邀请非基督徒的朋友参加。
      聆听诗歌和祷告 然后一起欢乐的吃饭

      会有福音班和不是基督徒的朋友相互探讨神的存在。

      新的朋友走走停停 也许下次活动就没有了身影 但是他们总会笑着说

      神自有他的安排。




      我没有多么想说明这部电影有多么的经典。

      我很不喜欢作为结尾教授的死亡。

      他不是想说明不信基督的人最后会得到恶报

      如果你身边有基督徒 他会告诉你 他想表明的是基督教所表达的宗旨

      爱。

      无论你之前有多么痛恨宗教 痛恨信仰 痛恨耶稣

      只要你愿意心口如一的承认耶稣 你就可以成为基督徒。



      我想表明的是。

      1 这部电影里的基督徒很真实。

      2 我们同样有一个选择。

      你当然可以选择不相信神。

      但是作为选择之后 我们都有自己的道路。

      你要坚定自己的道路 无论是无神论还是有神论。

      正如电影所指出的 最坚定的无神论者往往出自基督徒

      最坚定的基督徒 往往是以前最不相信神的人。
      但是没有人能抹杀我们的权利。

      3 藉着第二条。 我忍不住想向每一个在我之前吐槽这部电影的人发起一个挑战。

      你们是那个敢于坚守自己信念 反驳教授的人吗?

      你们是那个为了坚定自己信念, 敢于走上讲台 面对八十个看你笑话的人来坚信你自己的理念吗!

      你们敢于挑战这部电影里面 男主大学生所列出的的文献,你们所谓的鬼话连篇嘛!

      都不曾了解 又如何能如此轻视这部电影的细节。


      最后我再次申明

      我不是一个基督徒

      我也同样 不是一个
      Atheist.

    • Jensen

       我不知道多少评论这部电影的人是基督徒。先抛开信仰这件事,我想每个人对自己不知道的事情都该本着虚心的态度去了解之后再下结论,如果没有做任何功课凭个人感觉来论战,显得骄傲又草率。

       试以一个无神论者的角度用简单的因果报应来论断片中的人:不信基督的都得了报应,信基督的都是好结果,实在是有失偏颇。用片中牧师引用的第二段经文(路加福音12:48)’惟有那不知道的,作了当受责打的事,必少受责打’来说,常人因为以前没有听说过神,而如今,认识神,不但不会受惩罚,反得恩典。又如路加福音(15:11-31)关于浪子的比喻, 小儿子散尽父亲给的产业,饥寒交迫的羞愧的回到父亲那里,本想着父亲会拒不相认,然而父亲却高兴跑去抱他的脖颈,大儿子不理解,问父亲为什么,父亲说,因为我这个儿子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因此是件何等喜乐的事情。显然我们会质疑,这怎么可能?因为这与我们心里或多或少懵懂的宗教观相悖-恶有恶报,善有善报。这往往是从现世的角度看,狭隘而片面。这扯出了基督教的一个核心就是恩典,不是惩罚。这就是为什么反倒是罗马帝国的那些罪人,妓女,税吏最先皈依信仰,以弗所书(2:8-9)说‘得救是本乎恩,因着信,不是出于自己,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也许你会觉得不公平,因为你觉得自己其实比别人(妓女,小偷等)好很多,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以下的多项缺点-罪(虚伪,自私,嫉妒,好色,贪吃,享乐,狂妄,骄傲,苦毒…),只是可笑的是我们常常拿着五十步笑百步的精神来评判别人,而不是去认识自己。在神面前,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你不会因为你的聪明而比别人高那么一点点,你也不会因为你的长相平庸而比别人低那么一点点。

      而另一个Josh与老师争论引出的核心就是既然世界是由神主宰,那么为什么还允许饥荒,战争,灾难的出现,答案是自由意志,神给了我们选择,如同他给了在伊甸园里的亚当和夏娃一个选择,他们选择了违背神的命令吃了智慧树的果子,那么结果就是从此以后被罪辖制,失去了生命的主权。罪从此进入了世界,撒旦掌权,最明显的就是我们常常在自己的心和肉体上争战,常常做心里不愿意做的,不做心里认为当作的事,我们对自己的生命都很难去掌控,更何况去要求自己身边的人呢,于是悲伤,失望,愤懑,绝望接踵而来。而片中老师对于神的恨甚至否认他的不存在,是因为他不理解神为什么夺走他身边最亲爱的人,这引出另一对于苦难的理解,我们人无法去揣度苦难降临的意义,可是人无计可施就往往归结为因果报应,其实它跟人的罪并没有因果关系,只是可能如今我们不知道,后来必明白(约翰福音13:7)。

      抛开宗教不说,一个人倘若能去为了自己所相信的东西捍卫,这样的勇气和执着足以让我汗颜,在当今这个崇尚物质与欲望,恨不得30岁完成人生所有宏图,40岁就开始养老的时代洪流中,我们除了抓住对人生种种无奈与空虚的黑色幽默疗伤,是否还有力量逆流而上,让自己变得和别人不那么一样。

      倘若你问我神到底存不存在,我无法讲出一个足以让你信服的理由,因为我无法让耶稣显现到你面前,但是我想说,如果你愿意,邀请神到你的生命中试试看,正如从前我们在黑暗之中,不认识光,如今光照在黑暗里,要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约翰福音1:9)。

    • Jensen

            这是一部让我感觉非常糟糕的电影。
            电影里的所有剧情都是导演一个人的意淫。影片中的人物都是疯子状态,没有一个按照正常方式说话的,动不动就是引用圣经里面的经典语录。最要命的是,年轻人在与老教授辩论的时候,说着说着就突然间不停的用一种很强势的口吻问起教授”你恨上帝吗?“,你会跟一个你不信某件事物的说,你恨某事物吗?这不是导演的意淫,这是什么?而且,电影里面给我带来的反感是,电影里面从头到尾都是宗教题材的,连狗血的音乐都是。我原本对基督教是很崇敬的,因为他能给信徒带来平静,能够以一种认为幸福的方式生活。但是,这种片子,如果推广给广大观众,多有点强奸信仰的意思,尤其是电影中赤裸裸的强加自己的信仰的那种方式。
            老教授因为担心和怀念女友,去找他,结果狗血的导演居然安排让他让车撞死,这导演是想说”看吧,不信上帝就是这下场!”?,你这不是相当于自己就是上帝的意思,然后让世人都诚服在你的思维方式里,不听话者就是死的意味。那你还不如更干脆一点,让那个得了癌症的病人因为大家的祈祷被无缘无故的治愈了!?
            还有,那个牧师前两次无缘无故的车发动不了,而最后又莫名其妙的发动起来了。这个牧师信仰上帝的心肯定是真的,如果这是上帝的安排,那这也太尼玛坑爹了吧。
           我想很多基督徒看到这种电影都会很无语,更何况大部分相信科学的人。我不是说宗教就不是科学的,宗教也有其科学成分,但是很多情况下宗教的那种消极和无作为方式实在让我无语。
          假如,这个世界就要毁灭了,我们还不清楚具体什么时候毁灭;就好比,你从高楼掉下,知道自己要触底,但是还一直处于掉的状态中,这个时候你单纯的祈祷上帝希望他能够给你带来救赎,这可能吗?正确的方式,就是我们靠自己,想方设法让自己能够打穿地面,让自己存活下来。
            我不是一个反基督的人士,我认为信仰是一种好的东西。这是一个人在这个世间的一个标签,只是人的一方面,人有很多方面,事业、情感、兴趣、爱好等等,并不代表人的全部。试想,如果我是导演,我会让男青年轻轻松松很快的就将那个几个字写了。但是内心始终有自己对上帝的信仰,而不会纠结于是否有违内心,更导致自己法律课程不及格,女朋友分手等等。这一种方式拍的电影,我就完全站在男主角这方了,因为信仰是自由的,你不可能因为别人的种种观念对自己强奸。
           如果宗教规定信仰就是一切的话,那这种宗教可以不要。

    • Jensen

      复活节看了两部电影,上帝未死,天堂是真实的。作为一个基督徒我想说拍得实在很烂。漏洞百出。我个人不太满意的是其中的刻板成见:基督徒都是好人,非基督徒都不是——或许这不是导演的真实想法,但人物的两极分化的确传递了这个信息。Josh, Mina, Mina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母亲, 牧师以及传教士,都情绪稳定待人和善三观端正。再看Prof. Radisson, Jeffery, Amy, 和将女儿扫地出门的父亲,其中三人都采取过暴力或言语暴力。

      基督徒看到影片结尾可能会很亢奋:Josh辩倒了教授,Mina离开了教授,Amy和华裔学生决志信主,教授在雨夜被撞死,死前信了耶稣。但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不禁怀疑,这是否是只一部feel-good movie for Christians?有些未信主的朋友告诉我,他们遇到的基督徒为人十分糟糕,以至于他们对基督信仰的印象就是“一群很差劲但又自我感觉良好的人论断其他没有信仰的人”。也有朋友说,很了解基督教教义,因为时常和基督徒辩论,而辩论总是坚定了他们不信的决心——我的这些经历和电影中发生的恰恰相反。

      今天听过福音的人不少,但“见过”福音的人不多。我们所信仰的上帝是一个灵,让人认识他、信仰他的唯一方式就是做美好的见证,让世界看到这个灵如何改变我们的生命。可惜很多时候,基督徒的群体并没有活出圣洁的生活,也没有做到彼此相爱。

      基督徒是否都是圣人?显然不是。即便信了耶稣,我还是一个有罪的人。每天面对试验、试探依旧有许多挣扎。正因如此我才需要抓住耶稣的救恩,依靠圣灵的能力,让心意更新而变化,直到自己能有基督的样式。我得蒙救赎,不是靠自己的好行为,而是靠上帝赐下的救恩,所以除了福音没有什么可夸口,更没有论断人的权柄。
      ( 更正:基督徒因信称义,成为圣徒。所以从神学角度看基督徒是圣人。一个基督徒在世的日子里,每天灵与肉是在相争的,依旧会跌入罪的网罗,所以要不断悔改转向耶稣。——2016/10/05)

      那么既然救恩无关基督徒好行为,我是否可以为所欲为?使徒保罗说,”断乎不可!我们在罪上死了的人岂可仍在罪中活著呢?” (罗6:1-2)得蒙上帝救恩的人,总要有佳美的行为相称才是。.我很喜欢Newsboys的同名歌曲,尤其是其中的一句歌词,"Let love explode and bring the dead to life. A love so bold to see a revolution somehow." 只有像耶稣那样凡事忍耐、不求自己益处的爱,才能让世界看见上帝复活的大能。

      作为一个基督徒,我的take home message是“凡在人面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认他;凡在人面前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不认他。” (马太福音 10:32-33)在这个世代如何坚持基督信仰,更重要的是,如何活出看得见的信仰,我还需要慢慢学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