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迪皮卡·帕度柯妮,阿努普瑞雅·戈恩卡,兰维尔·辛格,沙希德·卡普尔,阿娣提·拉奥·希达里,吉姆·萨伯,拉萨·默拉德,夏恩·辛格,曼吉特·辛格,帕德曼瓦蒂·拉奥 主演的电影《印度艳后》来自哪个地区?
爱奇艺网友:电影《印度艳后》来自于印度地区。
2、《印度艳后》是什么时候上映/什么时候开播的?
本片于2018年在印度上映,《印度艳后》上映后赢得众多观众的喜爱,网友总评分高达740分,《印度艳后》具体上映细节以及票房可以去百度百科查一查。
3、电影《印度艳后》值得观看吗?
《印度艳后》总评分740。月点击量1次,是值得一看的剧情片。
4、《印度艳后》都有哪些演员,什么时候上映的?
答:《印度艳后》是2018-01-25上映的剧情片,由影星迪皮卡·帕度柯妮,阿努普瑞雅·戈恩卡,兰维尔·辛格,沙希德·卡普尔,阿娣提·拉奥·希达里,吉姆·萨伯,拉萨·默拉德,夏恩·辛格,曼吉特·辛格,帕德曼瓦蒂·拉奥主演。由导演桑杰·里拉·彭萨里携幕后团队制作。
5、《印度艳后》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答:剧情片电影《印度艳后》是著名演员迪皮卡 代表作,《印度艳后》免费完整版2018年在印度隆重上映,希望你能喜欢印度艳后电影,印度艳后剧情:《帕德玛瓦蒂王后》改编自16世纪一首苏菲史诗《Padmavati》,原是讲述印度战斗民族拉杰普特人王后的史诗,主要描述她为民族和人民对抗外来敌人的故事,其中皇后为了保护自己清誉而自焚 根据16世纪的同名史诗改编,讲述了斯里兰卡公主、拉杰普特人的王后帕德玛瓦蒂的倾城美貌导致德里苏丹发兵攻打她的夫君,欲将她夺为己有。苏丹虽然战胜,却没能得到帕德玛瓦蒂
这部讲述14世纪穆斯林国王Alauddin Khilji和印度王后帕德玛瓦蒂故事的电影,自宝莱坞投拍以来,在印度国内就争议不断,甚至在印度多地引发了暴力行为。印度教右翼极端组织和Rajput种姓团体认为电影歪曲了历史,不尊重他们的文化。现结合外媒报道,将时间线综合梳理如下:nn2017年1月:印度教极端组织Karni Sena在拉贾斯坦邦破坏了电影设备,拍摄被迫中止。导演Sanjay Leela Bhansali被极端分子掌掴。nn2017年3月: 摄制组移到马哈拉施特拉邦拍摄,但抗议继续。彭萨里否认电影描写的是帕德玛瓦蒂与Khilji之间“浪漫的梦幻故事”的说法。nn2017年8月:许多宝莱坞明星发声支持该片。 nn2017年9月:电影的两份海报公布,引发Karni Sena和其他右翼极端组织怨怼。抗议者焚烧了海报。 nn2017年11月:Karni Sena继续在拉贾斯坦邦进行抗议,要求全国禁映该片。该组织还威胁要削掉女主Deepika Padukone的鼻子。电影本来计划12月1日公映,但被迫延期。印度人民党的一个地区领导人宣布,悬赏近150万美元,将导演和女主斩首。 nn2017年12月:印度电影审查部门放行该片,做了五处修改,其中一个是建议将片名由Padmavati改为Padmaavat,这是同名的一部16世纪史诗。 nn2018年1月:印度最高法院裁决,电影可以在全国上映,推翻印度四个邦出于暴力担忧而下的电影禁令。告知哈里亚纳邦,拉贾斯坦邦,古杰拉特邦和Madhya Pradesh邦,要确保维持法律和秩序。抗议者在古杰拉特邦封锁道路,焚烧巴士并破坏一家影院。由于担心暴力冲突, 印度许多影院说他们不会上映该片。 但全国仍有5000家影院不惧威胁坚持上映。
《帕德玛瓦蒂王后》可能是近期印度电影影迷们最为期待的一部作品了,这不仅仅是因为影片在上映前所遭遇的一系列激烈抵制,也不仅仅是因为21亿五千万卢比的制作费创造了印地语片的记录,更不仅仅是因为三位主演是目前宝莱坞炙手可热的一线明星。
而是因为,影片的导演是大名鼎鼎的桑杰•里拉•布汗萨里!
《宝莱坞生死恋》、《黑色的风采》、《雨中的请求》、《帝国双璧》......这些让影迷们忍不住如数家珍的作品,全都出自布汗萨里,事实上,在《帕德玛瓦蒂王后》之前,布汗萨里执导的7部电影,全都获得了成功(起码口碑上是这样),算的上是宝莱坞的顶级导演,三大汗都和他合作过。
不但如此,人们也十分着迷于布汗萨里强烈的个人风格。他十分注重色彩的运用以及场景的布置,这让他的作品看起来总是美轮美奂令人惊艳,而浪漫的天性,又让他不论在讲述什么样的故事,如描述困于种姓囹圄下的爱情,亦或探讨安乐死的德道与否,都能从中发掘出美感,而使得他的影片总是如诗如歌让人沉醉。
但这一次,布汗萨里拍砸了!
《帕德玛瓦蒂王后》改编自印度同名史诗,讲述了13世纪,面对来自德里苏丹的穆斯林入侵势力,帕德玛瓦蒂王后带领拉齐普特人勇敢反抗,宁死不屈的故事。
影片在视觉上的追求,堪称登峰造极。
人物精致的服饰与妆容,自然不在话下,布置奢华的内景,总是保持着左右对称的构图,并时不时运用镜头的前移或后退,制造景深上的变化,让人真切的感受到宫殿的宏伟。
与此同时,大量运用特效,打造出令人惊叹的奇观,如茂密森林中,岩壁上神态自若的巨大雕像,又如车队经过时,脚下壮丽而雄伟的瀑布等等,都是让人十分震撼的场面。
在上映时,影片还借助了3D技术和IMAX去进一步加强画面的视觉效果,毫不夸张的说,这真的是一场视觉盛宴。
甚至可以说,丰盛的有点油腻了。布汗萨里似乎过于沉醉在“作图”中,忘记了他是来讲故事的,片中有多处非常没有必要的空镜头,它们除了壮观,一无是处,反倒显得故事节奏拖沓。
除此就是令人抓狂的战争场面!片中出现了至少三次战争戏,拍的都十分壮观,庞大的军队在平原上整齐的冲过来,踩踏起的沙尘烟雾缭绕,湛蓝的天,土黄的地,巨大的山脉下,人如蝼蚁,冲啊!冲啊!冲啊!镜头左拍右拍、俯拍仰拍,然后......就没然后了,没有短兵相接、真正打起来的场面,三次都这样,而且看上去都差不多!看的我想捶墙!这种虚张声势的战争场面,来一次都够掉价了,居然搞了三次,布汗萨里到底是多痴迷“兵马走秀图”啊?!
不过,真正摧毁这部电影的是令人发指的故事线。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部电影的名字是叫帕德玛瓦蒂王后吧?为什么,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觉得自己在看一部叫《苏丹王》的片子?
反派苏丹王的戏也太多了吧!?占到整个电影的三分之二都不止!
苏丹王像一个强大的磁铁般,不停的把叙事主线拉回到自己身上,他如何篡位,他如何打战,怎么玩女人,怎么虐待俘虏,甚至怎么洗澡,怎么睡觉......影片简直是事无巨细的在刻画这个人物。
设定一个强有力的反派,去更好的衬托出作为主角的正面人物,这是有的,但是基本也只是勾勒出他的个性特质即可,毕竟他不是主角,何况《帕德玛瓦蒂王后》还是一部非常明显的大女主戏。
扮演苏丹王的是宝莱坞当红男星兰维尔•辛格,他的表演受到了很多印度影评人的称赞,认为他对苏丹王的塑造非常成功。然而,这种成功只属于兰维尔本人,他凭借这个角色再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但对于这个影片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败笔。
相较于对反派男事无巨细的描摹,真正的大女主帕德玛瓦蒂王后却被塑造十分潦草。
在那个时代,女性地位低下,许多事情上,没有机会参与,这让女人很难成为事件尤其是战争的主角,但是今天既然是在讲帕德玛瓦蒂的故事,那么即便她不是事件的中心人物,起码可以从她的视角来讲这个事件,着重刻画她在目睹这一切时,内心的想法、心理的变化,这样才能丰富这个人物,也为她随后的挺身而出,作足铺垫。
可惜,影片采取的就是常规叙事,那么毫无意外的,交战双方的男人成了故事的重点,迪皮卡•帕度柯妮扮演的帕德玛瓦蒂,在影片的前100分钟几乎沦为一个漂亮的道具,毫无存在感,影片一共也就164分钟,这都过半了。
终于,正派男也就是帕德玛瓦蒂的丈夫被俘,帕德玛瓦蒂才开始上线参与对抗敌人。首先她要设计借苏丹王之手除掉出卖自己的叛徒,随后将前往德里,营救被囚禁的丈夫。看起来,大女主终于有机会,展现自己不凡的品质了。
然而, 这两场想象中的大戏,都以几近走过场的方式,就交待完毕了,尤其是牢房救人的那一段,拍的如同儿戏,布汗萨里的想象力看样子在“作图”上都耗尽了,不但不知道怎么拍战争戏,也不知道怎么拍营救脱险戏。
随后,故事又回到描述交战双方的男人身上,先开嘴炮,再走兵马秀,最后单挑决胜负......待到帕德玛瓦蒂再次担任起故事主线的时候,已经是她最后自焚了。
一部大女主戏拍成这样,差不多就是砸了!而布汗萨里在最后自焚戏上的不当处理,则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印度有寡妇自焚殉葬的传统,被称为“萨蒂”,这个传统由来已久,甚至还有相应的典故。
在印度教神话中,湿婆的第一任妻子萨蒂,因为丈夫受到诸神嘲笑,当众投火自尽来捍卫丈夫尊严,而在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罗摩的妻子悉多被十首魔王所俘虏,罗摩将她救回后,怀疑她已经失贞,悉多也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投入火中以示清白,最后火神从熊熊烈火中托出悉多,证明了她的贞洁。
印度电视剧《罗摩王子的传奇》中悉多投火以示清白
不难发现,这个残忍的传统是一种典型的男权产物,并用宗教包装过后,美化为一种道德信仰,寡妇自焚无非就是通过消灭女性肉体,以保证去世的丈夫对妻子身体的独享权。
原著《帕德玛瓦蒂王后》也是这种思维下的产物,除了对抗敌人的勇敢、机智,帕德玛瓦蒂最后自焚殉夫以保贞洁的举动,也是她被视为英雄人物的重要原因。
在现代人看来,这是一个非常令人不适的故事。
但这是一本16世纪的著作,自然带着那个时代的印记,我无意去批判。何况在那个时代下,要求一个女人作出具备现代思维的抵抗,也不现实,她不惧死亡,达到那个时代女人捍卫尊严的最高境界,大体上也算值得尊敬,毕竟自焚是违反人性生存本能的,也不是人人都做得到。除此,出于对历史的尊重,影片也不可能安排帕德玛瓦蒂去杀了苏丹王。
因此,我能理解、也能接受帕德玛瓦蒂最后自焚殉夫。但是,影片起码可以改变一下看待自焚殉夫的态度吧?毕竟现在都21世纪了!
国亡了,丈夫死了,一个女人无力反抗,只能往火里跳,来挫败敌人的野心,是多么无奈,又多么悲惨啊?请可怜可怜她吧!
然而,我们的大导演布汗萨里却觉得这是一件十分美丽的事。
他一改塑造帕德玛瓦蒂时的潦草,用了超长篇幅来展现这场自焚仪式。镜头从侧面、正面、远处、近处,极力展现着这场仪式的全貌,并用大量几近重复的镜头,把整个仪式的进度拖的很慢,似乎生怕观众看不清楚有人要去跳火了。
他在战争场面和营救脱险戏上的想象力匮乏,也突然治好了。帕德玛瓦蒂手捧白纱,先是在回廊里转圈,随后又在阶梯上缓步前进,成千上百的女人们,身着统一的服饰准备殉葬,一些人神色肃穆的举着火把,一些人有组织的向殉葬坑投炭块,她们护送着自己的女王先行殉葬,她们奋力将敌人抵在门外......真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自焚仪式。
整场自焚戏被拍摄的庄严、神圣,充满诗意和美感,激昂的音乐和优美的吟唱交替出现,帕德玛瓦蒂跳火的那一刻,还出现了光......
在大女主的戏份被大幅压缩、表现潦草的同时,唯独着重表现她的自焚,且怎么美怎么拍,不由得让人觉得她的闪光点大约就是敢于自焚,更让人觉得影片就是在赞美自焚殉夫的这种行为。
就这样,布汗萨里还嫌不够!
为了以示贞节,殉葬的女人们面对敌兵来袭,纷纷遮住了脸;奔跑过程中,经过一堵墙,墙上全是以往殉葬女人的手印;奔入火中的女人里,居然有孕妇,影片还特地给了她的肚子一个特写!!!
影片结束后,旁白特意告诉大家,帕德玛瓦蒂的自焚仪式,是国家的最大胜利......
布汗萨里对女性维持贞洁这件事,看起来癖好十足啊!甚至能上升到整个国家胜利的高度,这得有多阿Q才会在国破家亡,男人被杀死,女人被烧死的情况下,还觉得自己赢了,就因为女人没被他人睡到......
如文章开头说的那样,布汗萨里总能在不同的故事里发掘美感,但这一次的自焚之美,我真的没法接受!
随着近代印度女性意识的不断提高,寡妇自焚殉葬的传统受到了许多批评,印度官方也表示反对,但寡妇殉葬仍时有发生。2015年,印度北方邦一个35岁的妇女就被逼为夫自焚殉葬,数百名村民围观了这一过程,都见死不救。
可见,反对寡妇殉葬在印度只是一种政治正确性,并没有真正深入每一个印度人的心中。
布汗萨里在《帕德玛瓦蒂王后》中对自焚戏的美化,可能反映出很多印度人在潜意识里对寡妇自焚殉葬的肯定态度。
前段时间,不少中国影评人嘲弄好莱坞电影的政治正确性。我想说的是,一味的追求政治正确性确实是偷懒的表现,它造成的是电影艺术的没落,但是没有政治正确性,那可能就是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崩塌。
——————————————————————————————————————
想看更多有关印度电影的评论,欢迎订阅公众平台“Indianmovie”
首先这是一部印度已定型的史诗故事!
首先这是一部印度已定型的史诗故事!
首先这是一部印度已定型的史诗故事!
在观看本片之前,我已经在微博看到好几篇吐槽女权不正确的评论的,所以特意等了一晚上在决定评论,一晚后,最初的直觉依然没有变:吐槽结尾非女权正确的吐槽,实属矫情。
首先这是一部已定型的史诗故事,而且牵扯宗教争论,在本片还未上映前,印度教徒就开始游行抵制本片,更有人悬赏取导演“狗头”,不过整片上映后,一切喧闹复归平静,因为导演忠实于原著,尤其对争议焦点的人物设定上,没有自以为是的改编。
其次,集体juahar这是一件历史事件,也就是说,本片的结尾在历史上确实发生过,如果你要讲这个历史,你当然要尊重历史事实多过“照顾政治需求”,可能这就是大多数印度电影好看的原因,因为导演没有为了鼓吹一种意识形态(无论其多么正确)而枉顾事实,如果他这样做,这部影片就变成宣传片了,如果你非要在这个历史事件上做反思,反思女权、反思宗教,结尾并不会阻止你,而且有助于从历史传统反思,尊重事实好过任何矫枉过正的改编。
最后,导演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也确实在解释上,尽量靠近了我们目前的观念,帕德玛皇后的史诗原著强调的是宗教和种族面向的,她的自焚也是宗教色彩浓厚的,但导演在本片却将之解释为“爱情”面向的,从电影来看,女主选择自焚的原因是:为了自己和国王的爱情,其前提是国王为了保护她宁愿采取可能导致亡国的行径;直接原因是,亡国兵败,妇女们即将被俘虏,被奸污。因怕强奸而自杀在今天无论如何多么难以理解,在古代任何地方都曾被理解为具有崇高意义的道德行为,以此为伦理结构的电影不计其数。而放到战争背景中,这种语言真的有那么不堪吗?赛德克巴莱的战争结局也是部落烈女们集体上吊,而我刚刚去看了赛德克巴莱的影评,没人拿女权正确说事儿,可能是本朝女权觉醒就是今年今年突然爆发的吧!
男女平权是应该提倡的,对各自传统里的男女不平等确实需要反思,但这些的基础应该是了解历史原貌,理解传统道德的来龙去脉,如果将任何遇到的传统叙述都加以删改,那么这样起到的作用只是把女权正确当成某种“无需在经讨论”的东西灌输给受众,这样谈不上任何反省、认识,只有在基于事实的前提下,女权等任何现代观念才能和每个个体的思想产生联系,打开女权的正确方式应该是每个个体的“觉醒”,这里面不需要去洗脑、灌输,不需要把其他人设定为“盲众”而一味灌输你决定的“正确价值观”,我们仅需要给社会以反思的契机和讨论的环境。导演做到了这点,而现在在影评里“吐槽”的却恰恰在谩骂导演“没有洗脑!”
女权并不是需要你动用电影去“灌输”的价值观,而是经得起理性思考和考验的。
孰是孰非,观众自有判断。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event全知道(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655755034/
关注小e微信公众号 - eventallways
大家好,小e好像已经很久没有出现了,不是小e被美东罕见的寒流冻伤去冬眠了。而是小e在此期间去了两次印度。而现在,带着满身咖喱味和感冒回来了。。
说到印度,小e要非常自豪的宣称自己对印度电影(尤其是宝莱坞)满满的爱,也就爱屋及乌地爱上了印度文化。回美国后,上周末也特地去影院观赏了刚在全球上映的宝莱坞史上投资最大的影片Padmaavat (帕德玛瓦蒂王后)。
相信每一个看完影片的人都会拜倒在华丽的场景和主演印度当家花旦Deepika的裙下。 但这绝不是一部普通的宝莱坞影片。
Jensen
看预告片的时候很激动,真的去看了发现虽然画面很美,但剧情比《巴霍巴利王》差远了
回家后查了一些背景资料
苏丹Alauddin Khalji(伊斯兰教)
Khalji王朝的第二任统治者Alauddin Khalji(1296年~1316年),德里苏丹国(1206年-1526年)的君主,有四位妻子,分别是Malika-i-Jahan、Mahru、Kamaladevi、Jhatyapali。其中Malika-i-Jahan就是电影中前任苏丹的女儿。
电影中与苏丹关系暧昧的Malik Kafur,历史上也是真实存在的,他是一个太监,后来成为了著名的将领,他一共进行了四次南征,基本上统一了南亚次大陆。
历史上的Alauddin Khalji多次反抗蒙古的入侵,对军队非常慷慨,加强了中央集权,进行了收入改革、市场改革、军事改革和社会改革。禁止赌博、吸D、诈骗等等,总的来说是个很有能力的君主。
现在仍然可以看到的遗迹有:The Hauz-i-Khas、Qutb complex等等。
末代国王Maharawal Ratan Singh(印度教)
这位国王属于Guhila王朝的Rawal分支,是这个分支的最后一个统治者。他是拉杰普特人(Rajput),拉杰普特人大多数是非素食主义者,在印度历史上多次抵抗突厥的伊斯兰徒入侵,被视为婆罗门教文化捍卫者。拉杰普特武士和王子热爱狩猎,这也解释了最初国王和皇后为何在森林中相遇。
关于Maharawal Ratan Singh的记载不是很多,大部分都是关于他是Rawal这一支的末代国王,以及他与帕德玛瓦蒂王后之间的传说(虚构,非史实)。
现在仍然可以看到的遗迹有Chittor Fort
皇后Rani Padmavati (佛教)
僧伽罗公主Padmavati,僧伽罗是斯里兰卡的古称,斯里兰卡确实是著名的珍珠产地。关于帕德玛瓦蒂王后有很多个不同版本的传说,有的传说中有鹦鹉,有的传说中除了苏丹之外还有另一位爱上她的拉杰普特国王Devpa,但是结局都是一样的——jauhar。
Padmavati是否真实存在,仍然是一个问号。
Jauhar
印度历史上有三次著名的Jauhar事件,均发生于Chittaur (电影中的城堡),分别发生于1303年、1535年、1568年。其中1303年也就是电影中发生的那一次。Jauhar是Rajput妇女与孩子避免面对战败之后可能会带来的俘虏所作出的自我牺牲行为,在拉贾斯坦邦的当地民谣和民间传说中,这种做法被认为是“英勇”的。
集体行为被称之为Jauhar,而失去丈夫的妇女则会自愿或被迫进行Sati。1987年印度正式明令禁止Sati,现在,不论寡妇自愿与否,教唆、强迫、执行、协助、旁观或歌颂Sati仪式都属违法,最高刑罚可以是死刑或终生监禁。
这部电影很明显是在美化Jauhar,哪怕之前的画面再美,歌舞再动人,美化Jauhar的部分实在难以接受,更何况其实整个故事也很平淡……总之不是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