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斯帕·克里斯滕森,安德斯·巴斯莫·克里斯蒂安森,卡尔·马克维斯,图娃·诺沃妮,卡塔琳娜·舒特勒,埃里克·黑维尔,斯韦恩·廷德贝里,茱莉安·柯勒,安德烈·鲁斯特,罗尔夫·克里斯蒂安·拉森 主演的电影《国王的选择》来自哪个地区?
爱奇艺网友:电影《国王的选择》来自于其它地区。
2、《国王的选择》是什么时候上映/什么时候开播的?
本片于2016年在其它上映,《国王的选择》上映后赢得众多观众的喜爱,网友总评分高达3600分,《国王的选择》具体上映细节以及票房可以去百度百科查一查。
3、电影《国王的选择》值得观看吗?
《国王的选择》总评分3600。月点击量899次,是值得一看的剧情片。
4、《国王的选择》都有哪些演员,什么时候上映的?
答:《国王的选择》是2016-09-16上映的剧情片,由影星加斯帕·克里斯滕森,安德斯·巴斯莫·克里斯蒂安森,卡尔·马克维斯,图娃·诺沃妮,卡塔琳娜·舒特勒,埃里克·黑维尔,斯韦恩·廷德贝里,茱莉安·柯勒,安德烈·鲁斯特,罗尔夫·克里斯蒂安·拉森主演。由导演埃里克·普派携幕后团队制作。
5、《国王的选择》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答:剧情片电影《国王的选择》是著名演员加斯帕 代表作,《国王的选择》免费完整版2016年在其它隆重上映,希望你能喜欢国王的选择电影,国王的选择剧情:1940年4月9日,德军兵临奥斯陆,挪威国王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这将永远改变他的国家
这不是一部着重描写战争场面的电影,但这是一部重现紧张且“精彩”战争场景的电影。这不是一部关于挪威国王的传记片,而是一部有着“厚重历史感”的电影。
相对于英美法德电影,挪威电影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比较陌生。我看过的现在记忆比较深的挪威电影有《猎头游戏》和《死亡之雪2》。
这部影片片名吸引我们的原因很可能是英国的奥斯卡获奖影片《国王的演讲》。其内容和它也有相似之处,都发生在二战。而且两部影片也都有着各自历史感,我甚至觉得《国王的选择》这部影片的历史感更厚重。
这部电影前半段情节非常紧凑。开头奥斯卡堡要塞等桥段都非常精彩。若你喜欢《国王的演讲》以及《帝国的毁灭》这类历史感强烈的电影,那你也可能会喜欢这部电影。
下面会涉及剧透:
影片开头考虑到他国观众可能对这段历史不是很了解,所以以字幕形式为大家简略介绍了一下挪威国王哈康七世的相关背景。在播放了关于高高瘦瘦的挪威国王的一些黑白历史纪录后,镜头就以一个穿着老式但显得庄重的黑色西装的老人在雪地中和孙子孙女们玩捉迷藏开始。而这个老者就是挪威国王。导演是在告诉我们,哈康七世国王其实只是一个有着“特殊身份”的普通老人而已。这个国王身份已经和再早几百年的欧洲历史上的国王不同了,因为他是挪威独立后由人民民主选举出来的国王。他只是挪威王国的象征,实权则把握在挪威首相领导的政府手中。
全片中我最喜欢的一个片段就是奥斯卡博格要塞这段。这个桥段是非常紧张精彩的。这个守卫海岸的指挥官上校是个耄耋老人,但也是个非常雷厉风行、经验丰富且坚毅果断的将领。这个角色的选择也是耐人寻味,很多特点几乎和国王的一样。所以导演应该在用上校的角色来塑造国王的性格。这场战斗非常精彩。上校凭着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判断力,断定来舰(布吕歇尔号)是德国来侵略的,为了先发制人,他在得到上级命令前即下令开炮。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挪威军队使用的大炮是那有着40年历史的德制大炮及其炮弹。就连炮弹也令人影响深刻,这是现在非常少见的白色的头部圆圆的而且非常笨重的老式炮弹。影片花了好几个镜头特意描写无论是调转炮头、运出炮弹,把炮弹吊起来等等都有非常多双手在画面里,这些老设备都需要好几个人来操作。开炮时的音画也是非常震撼,对炮管的静距离特写镜头、以及音效的良好制作,还有那面对地方机关炮还击时经验丰富的上校镇静果断的指挥的描写,都让人肃然起敬!
战斗中间穿插了深夜的另一边老国王躺在地上抱着腿蜷缩着打电话的场景,后面逃亡中在旅馆小床上又出现了这样的场景。在看看开头老国王和女儿的谈话中,女儿提到哈康七世的背有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该丢掉席梦思,改用硬板床的原因。我睡软床久了都有背痛的毛病)。可见哈康七世虽然是国家象征,但在国家危机时仍然愿意挺身而出为国操劳。而另一边,在外交部,德国大使带着希特勒的命令要求挪威外长签署投降协议。外长在蜡烛光下看了下(因为紧急停电),就把协议拿去另外一个房间跟政府官员谈去了。可见政府知道会出事,早就准备好了,跑到大使馆等着。没过多久,外长就拒绝了协议,还说上了希特勒的经典名言:当一个民族屈服于外来侵略就不值得活下去。对德国,这真是打脸!
紧接着,天刚亮,挪威国王就被紧急撤离,走前这个桥段也是非常感人略带点“好笑”。老国王先借口忘带眼睛想回去,被自己为是的手下骄傲地告知已经放包里了,然后借口忘了日记,最后不行才借口上厕所,回到了房间徘徊了一会儿。因为他知道可能这一别,或许就是永远。他不知道他还能不能在战争中活下来,能不能回到自己的官邸,能不能维持自己的王位。
挪威国王接下来的命运主动是坎坷的。不停地逃跑、不停地奔波。先到一个旅店,还有几个非正式服装的女仆(和国王官邸里正式服装的女仆形成鲜明对比),不过床小了不少,单人床而且看起来非常的短,像是必须要国王蜷着身子才行(和官邸里宽阔的“三人”大床形成对比)。再后来到另一个旅店里时,已经是人满为患,到处睡着难民,国王还得从难民身上跨过。那里更没有了女仆。再到后来,他不得不让孙儿孙女们离开以确保他们的安全。
德国大使这个角色的塑造也特别有意思。从最开始他说的话中就可以看出他是反战的,甚至对德国的战争抱着悲观的态度,知道肯定会输的。作为大使、外交官,他的职责就是通过外交途径来解决国际问题。所以作为鸽派,他也在不停的寻找与军方不同的方法来减少对挪威的伤害以力图达成一个德国、挪威国王和合法政府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挪威国王代表国家接受投降,德国撤销伪政府,继续让合法政府在德国的管理下执政。
可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挪威国王是民主选举出来的国王,他是代表人民的,他不愿意,他也相信人民不愿意接受投降,所以对着孤军深入的德国大使发飙了,这也是国王唯一一次在电影里发怒。其实从头到尾,国王的意志都是坚定的,在逃难的官员举行的临时会议上,首相都向辞职了,而国王不等他说完立刻站出来说不接受辞职,让所有官员恪守其职坚持抗争到底。这说明什么?国王才是挪威国家的精神支柱和在此刻危难之际的真正领导人!而之后他和浮躁儿子在走廊的争论,显示出了他作为国王的不容易,他也得想方设法去跟政府配合,去接受他们的决定。
电影里还有其他塑造得很好的小人物:比如年轻的士兵,懵懵懂懂的感觉,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见到国王非常的高兴,不停地跟着车走对国王敬礼 。
这些等等都在提醒我们,虽然挪威不是二战中抗击德国的大国,但这些小小的坚持反抗不愿屈服的力量仍然值得我们尊敬。虽然没有什么主旋律的煽情,但是该片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意志却能在作为外国观众的我们心中同样激起阵阵涟漪。
角逐第89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电影中,有3部二战题材影片杀入9强,分别是《地雷区》(丹麦)、《战争天堂》(俄罗斯)、《国王的选择》(挪威)。nn丹麦的《地雷区》想必大家都已熟悉,去年该片曾在北京国际电影节荣获最佳男主角和最佳音乐两项大奖。影片反战色彩浓厚,讲述二战结束后一群德国男孩在丹麦清理雷区的悲惨故事。n
俄罗斯是二战主要参战国,申奥片《战争天堂》讲述二战时期一位俄罗斯贵族妇女流落法国,加入抵抗组织,并与一名纳粹军官相爱的故事。主人公在爱情、生存和政治立场的选择中苦苦挣扎,有点类似保罗·范霍文的《黑皮书》。(没找到片源,只是根据剧情简介猜了个大概)n
而挪威的送选影片,就是这部《国王的选择》。n
提起挪威,大多数人的印象也许只停留在这是一个北欧国家,或者想起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在二战中,挪威也没有什么存在感,它和很多欧洲小国一样严守中立政策,希望借此避免遭到交战双方的攻击。n
二战时一幅著名的漫画讽刺了欧洲小国的中立政策nn然而挪威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意义(德国从瑞典进口的铁矿砂需要经过挪威海域),最终沦为英法与德国博弈的战场。1940年4月,德国最终对挪威发起进攻,并很快占领挪威全境。由于国力悬殊,挪威只在境内进行了零星抵抗,随后挪威王室和政府逃往英国,组建流亡政府。nn看上去并不出彩的二战史,挪威人凭什么要拍一部电影为自己歌功颂德?nn影片《国王的选择》以挪威国王哈康七世的视角,告诉了我们答案。nn1905年,“瑞典挪威联合”解体,挪威获得独立。同年,挪威通过全民投票,选择保留君主制,并选举丹麦的卡尔王子为挪威国王,登基为哈康七世。nn1940年,哈康七世已从英俊的青年变为一名老者,他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奉行中立政策,从不过多干涉政务,晚年儿孙绕膝,尽享天伦之乐。nn但欧洲的战火愈演愈烈,很快波及到挪威。面对纳粹德国咄咄逼人的态势,国王哈康七世没有像没有辜负人民的信任,坚持了自己的操守。n
皇储奥拉夫(未来的挪威国王奥拉夫五世)也一直希望与挪威人民并肩战斗,只求无愧于自己的良心。n
挪威王室一路的逃亡中,德军的炮火持续轰炸,即使贵为国王,哈康七世也和普通人一样的感到恐惧、无助。n
目睹德军对自己国土和人民的摧残,老国王显得无能为力。nn虽然无助,但哈康七世有着外柔内刚的性格。nn影片结尾,导演并没有为国王安排一场振奋人心的抗战演讲,而是用简单的字幕告诉了观众接下来的故事:nn“德军的空袭造成34人丧命,该事件促使国王下定开战的决心。1940年4月11日,挪威正式对德宣战。”n
从4月9日遭到德军进攻,到正式对德宣战,挪威仅用了两天时间,直接原因是一场造成34人死亡的空袭。nn有人说:挪威这样的国家,在战场上对打击法西斯几乎毫无贡献,凭什么也来吹嘘自己的二战史?nn我觉得,也许就是凭这种敢于亮剑的勇气吧。nn毕竟,中国对日宣战的时间,也要比挪威晚上一年。nn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中国就遭到日本侵略;nn1937年“七七事变”,国民政府开始全面抗战;nn1937年12月,日军发动“南京大屠杀”,30多万平民死于法西斯的屠刀之下。nn但当时的国民政府,一直缺乏对日宣战的勇气。n
一直到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发后,英美等国陆续对日宣战,国民政府才正式对日宣战。nn从某种意义上说,挪威比中国更早加入了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战争之中。nn1940年6月9日,挪威宣战后两个月,德国军队占领挪威全境。国王哈康七世和皇储奥拉夫等人逃往英国,组建流亡政府,抵制纳粹德国对挪威的占领。nn1944年,皇储奥拉夫被任命为挪威国防部长,并在战争结束后带领挪威人民解除德国侵略军的武装。nn1957年,哈康七世在奥斯陆去世,终年85岁。皇储奥拉夫继位,称奥拉夫五世。n
挪威国王奥拉夫五世(1903-1991)nn人们常说“弱国无外交”,但不代表弱国就要一味地放弃自己的尊严。nn比起当时“常凯申”的窝囊抗战,挪威王室的做法是不是更有骨气一些?nn如果说,挪威国王的选择赢得了挪威人民的尊敬,那么一定是中国人民的选择放弃了腐败无能的国民政府。nn挪威当然可以拍一部歌颂他们二战历史的电影,就像丹麦的那部《开战日》一样:一群骑着自行车的丹麦军人抵抗德军的装甲部队。n
《开战日》剧照nn因为这个世界有人强壮,有人弱小,但弱小者维护尊严的勇气,永远值得我们尊敬。n
补充:
黑国民党不等于黑中国,就国民党那个垃圾表现,伪军比占领军还多,抗战打响了还给日本人支付庚子赔款,一个垃圾买办团体怎么就不能黑了?杠精退散!
1940年4月8日,纳粹德国突袭了一贯奉行中立政策的挪威,此时,挪威的形势已经岌岌可危,本片讲述的就是在挪威在卷入二战这一日前夕至最后关头,挪威政府、王室所做出的反应和生死攸关的决定,这一段惊心动魄的历程以及它所具有的伟大历史意义被载入史册。虽然挪威国体属于典型的“虚君共和”体制,国王只有形式上的权力,国会掌握着所有的实际立法和行政权,但是国王作为国家的象征,在这个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危难时刻,他的重要性却绝不可低估,此时国王的政治作用也异常巨大,在非常时期之中,哈康国王的重要决定将会造成历史性的影响...
时为挪威国王的哈康七世, 是1905年挪威公投表决脱离瑞典独立后成为的第一任真正意义上的国王。影片从王室,政府,国民上下,再到德军外交官等各条叙事线展开,为我们还原复现了当年挪威被德军逐渐吞噬的情境。面对德国的大军压境,吉斯林(前国防部长、亲纳粹党、臭名昭著的“叛国贼”)傀儡政权的崛起,以及挪威全民百姓忧心忡忡的动荡局面,哈康国王紧急动员议会政府,在百分艰难和紧迫的条件下,最终做出伟大的决定,站在了强硬的立场,坚决抵抗德军各种不轨的企图和入侵,这个决定无比沉重但意义非凡,它强有力的昭告世人,挪威是永远属于挪威人民的。
全片非常扣人心弦,极富张力,每个角色的表演都非常精彩——稳重的哈康与略显轻浮的儿子奥拉夫之间纠结和深情的戏码,政府上下,首相、外长、议长面对困境的压力和困顿,布劳尔为了“拯救大局”的焦头烂额,甚至国王护卫队里面每个小角色表现出的严肃和惨烈,方方面面都展现了非常真实凌厉的历史元素。直到最后,国王与德国外交官在小屋中的激烈论辩和博弈片段,无疑是本片最震撼、最精彩的时刻。除此之外,影片的各处细节,人物的表情、言语以及配乐都恰如其分地烘托出电影的气氛,临场感十足,让人非常入戏。国王的这一决定承担了非常重的分量,虽然使得挪威卷入了一场深不可测的苦难和战争浩劫之中,但它传递出来的伟大精神意志却使得挪威人民对自由、独立、民主的愿景完美实现。虽然彼时弱小的挪威丝毫无法抵御力量悬殊的德国,很快全境沦陷,但斗争的脚步永不停歇。陷落以后,王室和主要政府首脑随着撤退的盟军流亡到英国,他们进行着不屈的斗争,国王的决定和支持也持续鼓舞着挪威人民日后的全力抗争,在历史阶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不同于大场面的动作战争电影,本片没有豪华的军备战斗场面,甚至很多朋友可能还会觉得寥寥的动作场面设计的很“寒碜”,不过本片的意义确实不在此,它更接近于一部历史剧情电影,表现出的更多是光辉而伟大的人性和强烈意志。就电影本身而言,本片可以算得上挪威电影的里程碑,但它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又完全超越了电影本身,我已无法用文字去形容和评价它深重的意义了...因而又可以说,这是电影历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All for Norway,right?
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1940年2月24日,德最高统帅部批准进攻法、比、荷的作战计划;4月9日,德军入侵挪威和丹麦,丹麦投降。
一般的历史资料里关于二战初期德军对挪威的占领就是这样的一笔,与之前攻占波兰,之后攻打法国、敦刻尔克等相比,这不过是德军一个小小的占领而已,并不足以写上哪怕一段话。挪威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最西边,对德国的凸向大西洋的战略非常重要,更何况还有铁矿。英国自宣战以后就在挪威海域布下雷区,以阻止德军潜艇及军舰通过北海,德国占领丹麦(丹麦在德国北部,德军冲破国境线后,丹麦军队几乎毫无招架之力,可以参考丹麦2015年拍摄的电影《开战日》)后,就以丹麦为跳板,向挪威发动战争。这里引出了二战初期最著名的布吕歇尔号重巡洋舰被炸沉没事件。这艘德国开战后最新的巡洋舰,本想征服挪威后在北海乃至大西洋和英国海军过过招,结果没想到服役后仅6个月,它就在入侵挪威的威瑟堡行动第一天,在德勒巴克海峡战役中被挪威的岸防要塞重炮击沉。
挪威国王哈康七世在得知自己的亲哥哥,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十世投降的消息后,和自己的儿子一家开始了逃亡,因为首都奥斯陆位于海岸口,德国登陆部队几乎可以不费周折的进入首都,事实上德军占领奥斯陆甚至比想象中的还要快。他们坐火车、坐汽车,一路向北部挪瑞边境撤离,而德军的追赶部队的速度却快的吓人,殿后部队几乎没有招架之力。
而另一方面,德国驻挪威大使在费尽心思的寻求与国王谈判的机会,最终,他终于能够和国王亲自面对面的谈判,这是这部2小时电影的高潮之处,两位优秀的演员,丹麦的Jesper Christensen和 奥地利的Karl Markovics为我们贡献了一场精彩的表演,暮暮老矣的国王坚持这这个国家奉行的民主、自由的原则,要和侵略者争斗到底,而外交官则不希望这个兵力完全不能与德军相抗衡的国家陷入生灵涂炭的战争泥沼。
谈判破裂后,德国空军向国王和政府驻地发动了空袭,这次袭击造成34位平民的死亡,面对这一切,国王哈康七世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抵抗到底,绝不妥协。
电影至此结束,但是挪威的战斗还在进行,国王和王储一路向北,甚至接近了北极圈附近。挪威大量的商船民船逃到英国避难,而德军则迅速占领了挪威的深水良港,这些港口后来成为德国海军前进大西洋的前头堡,并成为盟军海军从大西洋及北部海域增援苏联的最大梦魇。占领挪威后,英国曾经计划了一个登陆挪威的方案,但是由于指挥官忽然心脏病发而没有完全实现。1940年5月,英军集结2万人向登陆目标纳尔维克港进发,而守备德军只有几千,集结在挪威的德军向纳尔维克港,死死顶住了英军足足一个月,这也给哈康七世父子一个喘息的机会。
时间来到六月,欧洲大陆上的德军推进势如破竹,英法联军被围在了敦刻尔克,英国为了大局,不得不放弃了挪威计划,哈康七世父子随同流亡政府撤往英国。面对盟军的失败,瑞典政府也不得不向德国低头,已经退进娘家的玛莎王妃(哈康七世的儿媳)带着女儿儿子前往美国避难直到二战结束。
挪威沦陷后,德国在挪威建造了重水工厂,成为其研发原子弹的重要原料地,最终英国派出空降部队摧毁了重水工厂,扼杀了德国的原子弹技术,我记得好像是 有个电影讲过这事,可是拍的很难看。
当然,关于挪威在二战时的表现,军迷都会记得维京师里的挪威兵团。
附录:欧洲各国王室在二战中的表现
丹麦,丹麦是德国第一个入侵的有王室的国家,克里斯蒂安十世根本来不及抵抗和逃走。说起来克里斯蒂安十世蛮倒霉的,他1912年即位,刚即位就遇到了一战,因为和德国接壤,所以他呼吁北方三国(当时只有丹麦、挪威和瑞典,芬兰还在俄国版图)保持中立,好在当时的德国对北方的兴趣不大,而且北方三国也允许德国海军通过其海域。一战后,丹麦获得了很大的利益,尤其是得到了普丹战争中失去的石勒苏益格部分领土。二战后,克里斯蒂安十世被迫投降,但是他尽最大能力的保护了国内的犹太人,支持抵抗运动,甚至把海外领地(当时还是丹麦领土的冰岛等)交给盟国 。
瑞典很早就向纳粹德国屈膝,在丹麦、挪威被德国占领后,瑞典保证向德国开放海域和供应铁矿,获得了中立,瑞典在二战中成为轴心国和盟国之间非正式沟通的桥梁。
荷兰,荷兰在德军进攻后几周宣告战败投降, 威廉明娜女王在开战后向全国讲话,宣布不妥协,几天后议会要求女王全家流亡英国,在英国期间,女王和流亡政府一起组织抵抗运动,和挪威一样,为了保证王室血脉,王储朱莉安娜公主带着几个孩子去了加拿大避难。
比利时,比利时复制了一战时的悲剧,因为就在法国北部,不得不成为德军“借道”的工具。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三世在去与留之间做出的选择是,自己留下,而政府走。利奥波德三世认为只有自己留下才能与纳粹周旋以帮助自己的国民。整个二战期间,利奥波德三世一直在纠结中渡过,甚至想让自己的孩子们去英国避难,但是却被德军劫回,无奈最终只能隐居深宫。因为二战时利奥波德三世前往德国见过希特勒,导致二战后利奥波德三世遭遇统治危机,最后利三退位,让长子博杜安即位。
卢森堡,卢森堡王室也在开战后几日被迫流亡,女大公夏洛特在英国与流亡政府在一起,而王储让则前往美国读书,二战后期,王储让加入伦敦爱尔兰近卫军,尽管没有去前线,但是在卢森堡光复后,全副戎装的王子受到了万人空巷般的欢迎。
英国,英国是哈康七世妻子莫德王后的娘家,英王乔治六世是莫德的亲侄子,由于莫德在晚年多居住在英国,导致王储奥拉夫对母亲意见颇多(电影中也有反映)。乔治六世及其全家在二战中坚守在王宫中,王太后也拒绝去加拿大避难,只是被疏散到英国乡间。王储伊丽莎白公主和妹妹玛格丽特也拒绝去加拿大避难,1940年,14岁的伊丽莎白第一次对公众广播,呼吁全国避难的孩子们坚强面对战争的阴影,力所能及的帮助国家战胜敌人。两个未成年的公主还参与了后勤工作。
意大利,当时的意大利是有王室的,墨索里尼的职务是意大利王国的首相,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只是一个傀儡。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不甘心做一个傀儡,尤其是意大利军队在前线的表现非常的糟糕,而且考虑到纳粹德国对前德国王室成员的不信任,甚至将部分王室贵族投入集中营(其中有一个是意大利嫁过去的公主),国王连同反对墨索里尼的政治势力多次企图推翻法西斯的统治,最终1943年,墨索里尼被关押,后被德国救出。意大利倒向盟军,为了缓解民意,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宣布儿子翁贝托摄政,随着二战的结束,意大利国内掀起倒皇浪潮,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宣布退位,翁贝托二世登基,但是国民不买账,全民公投废除君主制,才登基一个多月的翁贝托二世宣布退位流亡。
罗马尼亚,二战时罗马尼亚国王是卡罗尔二世(这个人的事迹几乎可谓奇葩),1940年,罗马尼亚遭遇和波兰一样的境遇,几个地区被德国和苏联重兵压近,罗马尼亚被迫把巴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割让给苏联,把北特兰西瓦尼亚割让给了匈牙利(等于给德国),卡罗尔二世遭到国内的谴责,他把权力移交给军人安东内斯库后逃亡。卡罗尔二世的儿子米哈伊一世登基,而安东内斯库倒向纳粹,对苏宣战。米哈伊一世是反战的,他和母亲保护了国内的部分犹太人。在二战后期,红军进攻罗马尼亚时,米哈伊一世与反德的政治力量一起逮捕安东内斯库,躲过德国空军的空袭后,米哈伊一世向苏联交权,为此斯大林还授予他一枚勋章。二战后,罗马尼亚成为铁幕后国家,米哈伊一世宣布退位,流亡瑞士和美国生活,在罗马尼亚巨变后,米哈伊一世回到祖国,在自己原来生活过的伊丽莎白宫养老。
南斯拉夫,南斯拉夫国王彼得二世登基时尚未成年,由保罗亲王摄政,保罗亲王亲德,加上周边国家纷纷倒向轴心国, 南斯拉夫于1941年3月25日加入轴心国,但是彼得二世发动政变反对这个政策,保罗亲王随后又一次夺权,政权的多次转移引起希特勒不满,德军直接入侵南斯拉夫,王室成员纷纷逃亡他国,南斯拉夫被德国、意大利、匈牙利、保加利亚以及克罗地亚独立国瓜分。
保加利亚,保加利亚国 鲍里斯三世眼见周边国家都沦为轴心国或被德军占领,无奈放下中立立场与德国周旋,鲍里斯三世割让土地又允许德国火车通过,但是强硬的顶抗希特勒关于移交犹太人和派出军队的命令,最终在1943年8月26日由德国返回保加利亚后离奇死亡,王后和部分内阁成员坚持国王是被德国人害死。鲍里斯三世去世后,儿子西美昂登基,由叔叔基里尔摄政,基里尔几乎维持哥哥的政策,二战后期,保加利亚政府亲英美。在苏联红军进入保加利亚后,基里尔亲王被逮捕并处决,年幼的西美昂和家人流亡西班牙。西美昂是一个经济人才,曾任一家电子公司董事多年,在东欧巨变后,他回到保加利亚组织一支政党参与竞选,并在2001-2005年出任总理。
希腊,希腊王国在1941年成功地把意大利入侵军赶出了希腊,但是却没能抵挡住德军的进攻,国王乔治二世流亡英国,王室成员大部分流亡他国(由于希腊早就发生了统治危机,王室成员已经分散在欧洲各国了),小部分留在雅典,比如现任英国女王丈夫菲利普亲王的母亲,巴腾堡的爱丽丝公主,她就在雅典保护了犹太人不受纳粹的追捕,为此战后的以色列封她为“国际义人”。
而德国的前各王室贵族,有参加纳粹的,有加入国防军的,也有反对纳粹而被关押至集中营的,他们中,有些在前线战死,有些在集中营去世,活到二战后的也有被关押被审讯,就不一一例举了。
Jensen
因为有军迷同学来奥斯陆玩,误打误撞去了奥斯卡博格要塞,也由此得知了这部参选奥斯卡的《国王的选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段历史的大背景是,1939年12月,在相信盟军可能威胁德军铁矿来源后,希特勒下令国防军最高统帅部着手准备侵当时中立的挪威。
1940年1月,德国海军决定偷袭挪威。德军计划同时占领首都奥斯陆,卑尔根,斯塔万格等主要城市,捉住挪威国王和重要官员,以减少挪威的抵抗和英国的干预, 快速结束战斗。 这个计划和作战丹麦的计划一起,被称为“威悉演习”行动。
1940年4月,行动发起。8日,德国当时最新的一艘希佩尔将军级巡洋舰,布吕歇尔号,率领吕佐夫号装甲舰、埃姆登号轻巡洋舰、3艘鱼雷艇、8搜扫雷艇向奥斯陆峡湾进发。
但入侵行动并没有想象中顺利,一艘英国潜艇海神号(HMS Triton)发现了德国人并对舰队发射了数枚鱼雷。虽然没有命中目标,但行动的突然性还是大打折扣——至少现在挪威人已经知道有人要来了。
但事发突然,挪威政府和国王并不清楚德国意图。 此刻把守通向奥斯陆咽喉的奥斯卡博格要塞(Oscarsborg Fortress)只有刚刚招募的450名新兵,全部没有实战经验,按原计划其中一部分人还是准备去布置水雷的。挪威守军的全部重型武器——要塞前方的三门280mm克虏伯大炮,已经使用了超过40年。
8日23时,入侵舰队到达奥斯陆峡湾。挪威守军发现了舰队并在9日零时开启了灯火管制。但是德国人并不把力量薄弱的挪威守军放在眼里。布吕歇尔号决定单舰突入峡湾,以达成黎明前到达奥斯陆的原定目标。
4点10分,挪威守军的探照灯发现了布吕歇尔。4点21分,坐镇奥斯卡博格要塞的64岁挪威军老将,比尔格·埃里克森上校,发出了对来犯所属不明的战舰开火的命令。埃里克森此前没有收到来自上级的清晰命令,也没有接到前来的舰艇是从属盟军或德军的相关情报,但他清楚地知道,挪威现在是中立国家。发出命令后,面对属下的疑问,埃里克森说出了他最有名的一句回答:“不管我将立功还是被送上军事法庭,都给我开火!(Either I will be decorated or I will be court martialled, Fire!)”。
老旧的岸炮装填速度实在太慢,要塞的人手也不够,在不长的射击窗口下,挪威守军只够打出两发炮弹。虽然操作的都是新兵,但是两发炮弹都稳稳的击中了布吕歇尔号。第一发炮弹穿透了布吕歇尔的侧甲,正好在弹药库里爆炸了,而里面装满了燃油、烟雾发生器、燃烧弹、航弹和深水炸弹——布吕歇尔的一个水密隔板被整个炸开,并燃起了熊熊大火。第二发炮弹则摧毁了布吕歇尔的主炮供电系统,导致布吕歇尔到最后也没能用主炮还击。
与此同时,挪威岸防部队的小炮打坏了布吕歇尔的舵机,迫使巡洋舰减速;在他缓缓滑出要塞的火力范围的时候,他来到了要塞岸基鱼雷射程内。
挪威使用的鱼雷是40年前奥匈帝国制造的白头鱼雷。虽然这些鱼雷已经被成功试射过上百次,但这些老古董在当今有没有效果则是另一回事。抱着拼一把的想法,发射指挥台的安德森上校按下了发射按钮。约4点30分,两枚鱼雷先后漂亮地射出,通过3米深的水下通道直向巡洋舰奔去。
鱼雷刚刚好打中了船中部——也就是第一枚28cm炮弹所命中的弹药库。这又引起了另一次大爆炸。6点23分时布吕歇尔号翻覆沉没,其上2,202名船员和战斗人员中830名死亡。
挪威人靠着450个新兵和两个沉着冷静的指挥官,用40年前的装备击沉了德军刚服役6个月的最新巡洋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奥斯卡博格要塞的这个战役在电影里只是短短几分钟,但是对挪威却至关重要。由于德军不清楚峡湾里还设置有岸基鱼雷发射台,当布吕歇尔引发水下爆炸后,吕佐夫号的舰长认为挪威人在峡湾里布置了水雷,此时不宜再从水路进攻,于是命令后续舰队掉头后撤, 改为从陆路向奥斯陆进攻。
然而陆路到奥斯陆需要一天半,这个延误不仅让挪威皇室和国会有足够的时间一起转移,央行也取走了国库里的国宝和黄金。
4月9日挪威对德国正式宣战。
4月11日,德国挪威正式进入战争状态。
国王的选择,讲的就是从1940年4月8日,到 4月11日之间的故事。
挪威的深水良港,不受英国封锁的广阔的出海口,丰富的石油和矿产资源,让他在战争中很难不受强敌觊觎。
这部电影里的国王是一个普通的人,一个善良的老人,和挪威所有普通人一样珍视自己的家庭。他没有想到德国来进攻,依然和孩子把捉迷藏做完。凌晨一直尝试打电话给自己的哥哥,丹麦国王。即使慌乱之中撤离,他也花时间陪自己的孙子。在躲避空袭的时候他也害怕,可是下意识地他会去保护陌生的孩子。
他不算是一个充满个人魅力的人,但是他知道自己的职责,亦知道自己权利的界限。
在刚刚离开奥斯陆的时候,一切未知,他选择相信政府,君权不干预行政。
和政府立场有出入的时候,他选择支持政府,君权不干涉行政。王子有点年轻人的年轻气盛,他也严厉训斥。
当政府想安排他和德国军方官员见面,无异于鸿门宴。但是他只说,只要是为了挪威,我可以去。
但他并不是软弱,没有主见。政府要投降,他支持。这是因为国家由民选的政府运行,他尊重这个国家的制度,尊重人民的选择,相信政府诸公的选择也是为了挪威。但是他个人,不能接受国家被纳粹德国侵略,不能接受自己任命吉斯林,一个臭名昭著的人做首相。这有违他作为国王的职责,他宁可选择退位。
是否退位,是他作为国王权利义务的一部分。干涉政府,不是他权利的一部分。不论意愿,不论时期是否非常,他都不凌驾于他人之上,凌驾于国家制度之上。
他从丹麦被挪威人民选中,带着妻子孩子来到陌生的土地上履行自己的职责。若是岁月静好,他也就是一个尽享天伦的老人。
但是国家被入侵的时候,他宁可选择四处颠沛,骨肉分离,东躲西藏,也不愿做出,他认为不是挪威人民心愿的选择。
"你知道在整个挪威历史上,我是第一个由人民选出的国王吗? 挪威是一个民主国家,人们有选择权,人民有权利去听取和尊重。如果我现在给你一个答案,我将会忽视这一切。"
国王怒斥德国外交官的时刻,是整个电影的高光点。之前国王虽然偶尔会表态,但大部分时候是有点老绅士的样子,被人推着走。当他怒斥外交官的时候,你才发现,与虎谋皮国王看的那是一个清楚。
"你以为你是谁? 你只是一个大使!你以为你是和平鸽啊,你不过是战争贩子的代表而已!和平鸽不会要求我们的国家投降。这样的安排,希特勒就是想要好处!"
他说这段话的时候之愤怒之流利,让他之前的温和,隐忍不发,包括开始和大使交谈时的沉稳,语速的缓慢,都变得特别有重量。
而之后,在他面对政府官员,面对人民,面对自己深爱的国家,念出自己的态度,念出自己的选择的时候,我感觉他都要哭了。不是脆弱,而是内敛的国王,把自己对国家深沉的爱说了出来。明知不可为而为,为了挪威。这一段不得不说老戏骨Jesper演的太好了。
这是一个小国,每个人都是很普通的人。
但是哪怕是小国,在夹缝中艰难生存,也有自己的尊严。
后续/PS:
挪威和德国进入战争状态后,五万五千名挪威军人对十万德军进行了长达六十七日的抵抗。牺牲一千三百人,击毙一千七百德军。挪威是二战被德国侵略的国家中支撑第2久的国家,第1是苏联。
后来法国沦陷,6月7日国王和国会转进英国成立流亡政府,6月10日挪威沦陷。奥拉夫王子曾经要求留在挪威领导游击队在雪原上狙击德军,但遭到政府拒绝。
由于挪威从未向德国投降,吉斯林政府未获合法地位。因此挪威不属于被征服国家。在政府流亡后,挪威依然能够以盟军的身份继续参战。
PPS: 挪威的邻国丹麦,两个小时就被德军迅速占领。在轰炸机呼啸过天空威胁轰炸哥本哈根平民的恐吓之下,挪威国王的哥哥,年迈的克里斯蒂安国王选择了投降。 作为合作,丹麦要求德国不准迫害本国犹太人以及死刑,军队这不能被德国国防军吞并。政府,议会,警察和司法也都在丹麦人手中。
丹麦国王的投降延后了纳粹德国对丹麦犹太人的逮捕和驱逐,使得他们几乎全部撤离至瑞典。在战前估计的约有8,000名丹麦犹太人中,被驱逐者少于500人、死亡者则不到50人。
世间的事,大部分时候都是难以选择的。不知对错,利弊难料。所以人的心地和格局,是在选择的细节里。
国王们的选择不只是,是否向德国投降。他们做的,其实是一系列的选择。
而两个国王的选择,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分割线内历史资料参考自
维基百科: 威悉演习行动
峡湾末路: 德勒巴克海峡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