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伊桑·霍克,文森特·斯帕诺,约什·汉密尔顿,约翰·纽顿 主演的电影《天劫余生》来自哪个地区?
爱奇艺网友:电影《天劫余生》来自于美国地区。
2、《天劫余生》是什么时候上映/什么时候开播的?
本片于1993年在美国上映,《天劫余生》上映后赢得众多观众的喜爱,网友总评分高达29分,《天劫余生》具体上映细节以及票房可以去百度百科查一查。
3、电影《天劫余生》值得观看吗?
《天劫余生》总评分29。月点击量738次,是值得一看的剧情片。
4、《天劫余生》都有哪些演员,什么时候上映的?
答:《天劫余生》是1993-01-15上映的剧情片,由影星伊桑·霍克,文森特·斯帕诺,约什·汉密尔顿,约翰·纽顿主演。由导演弗兰克·马歇尔携幕后团队制作。
5、《天劫余生》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答:剧情片电影《天劫余生》是著名演员伊桑· 代表作,《天劫余生》免费完整版1993年在美国隆重上映,希望你能喜欢天劫余生电影,天劫余生剧情:1972年10月13日,赴智利比赛的一支乌拉圭橄榄球队所搭乘的飞机在安第斯山脉失事生还的二十多位幸存者面对冰天雪地的生存环境,竭尽全力地以求能活着走出这座荒无人烟的死亡之地。在经历了满心希望的等待着救援队伍无果之后,绝望地他们只能面对着残酷的事实,赖以维生的食物日渐减少,海拔气候寒冷严苛,遭遇好几次雪崩以及内心对死亡充满的巨大恐惧。在激烈的讨论和内心挣扎后,他们开始尝试一些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分食死尸。终于,在飞机坠毁五十多天以后,天气渐渐转暖,救援队终于找到了他们。活下来的十六个人终于走出了这块死亡之地,再一次与家人团聚在了一起。 由美国导演弗兰克·马歇尔执导的灾难求生影片《天劫余生》,根据英国作家皮尔斯·保罗·里德的报告文学《活着:安第斯幸存者的故事》的真实事件改编而成。影片对于人性生存渴望的写实描绘,曾一度激发美国社会对于生命与道德的激烈探讨与辩论。
这是一个根据真实事件撰写的电影,看的我惊心动魄。电影中人物心理变化表演的层次描写的细腻清晰。
飞机刚刚坠毁在安第斯山时,劫后余生的庆幸,相互抚慰,齐心协力求助,他们坚信空难后一定会有救援;看见有飞机经过时认为马上能获救的激动;这时他们还在满怀希望有人来救援,高兴的吃完喝完了所有的食品。
直到第九天时在收音机里听到停止搜索救援时,所有人开始焦虑不安、无助绝望的心理蔓延。总有人会站出来,人会悲观,有人会用幽默转移恐惧,有人会用智慧渡过难关,这些人只有毛衣和外套,他们用座椅靠垫抵御严寒;期间还要经历雪崩第二次灾难。没有水,用金属残骸和阳光融化雪为水;没有食品这段最戳人,有人提出吃已逝同伴尸体,也大部分人拒绝非人类的野蛮行为,在生与死、上帝与现实间,他们选择了生,甚至他们其中有立誓身后同意伙伴食之,自愿为生者点燃生命之火。这段看的我说实话有点......恶心、悲壮、悲哀、心缩紧在一起的痛,那是怎样的经历才会做出梦中都不会出现的决定?那是怎样的内心煎熬?怎样的绝望中的求生?这时由衷佩服每一个人,每一次行动!
绝望中人性仍有主导的善良,会为同伴庆生日,一根蜡烛(香烟),一个蛋糕(一个雪球),一个个干裂的嘴唇,唱出生日快乐歌,没有眼泪只有干涩笑脸。
信念-毅力-勇敢的担当总是最感人的。队长决定寻找电源发报求救失败后,决定三人组出山寻找救援。安第斯山脉是南美洲最长最大的山脉,他们一次次登上峰顶,一次次绝望的只见四周茫茫山地雪原,看不到一丝绿色的希望。三人意见开始出现分歧,有人认为在走下去只有死亡,但队长坚持只有走出安第斯山脉才能找到救援。最终决定一人返回飞机失事地,二人继续前进寻找救援,二人历经12天终于看到绿草、树木、森林、湖泊,终于走出安第斯山脉。胜利永远属于勇敢者。
在空难后第72天,劫后余生的十四人看到了救援的直升飞机。
电影是真实的,充满着人性与信念,没有高大全的完美人设,有信仰坚持信念的毅力就是完美的。
看了表妹的奇谈影评去驴上找来了这部电影。本以为会是很惊悚的,可是相对于真实的不可思议的奇迹光环,其他的还算什么呢?
零下四十度的高山,只有毛衣和外套,没有帐篷,还好有烟抽,食物只有其他死难者的遗体,七十多天,除了奇迹我想不到更好的解释。或许因为他们是橄榄球运动员,体育运动培养的不仅仅是健壮的体格,还有坚强的意志和永不言败的精神,宁愿战死沙场也绝不言败,这是和平时期的战士。或许这是他们能活下来最好的解释。最后翻山越岭去智力的那个人不是也说么,他绝对不会返回去,他宁愿死在路上。
影片中的一些桥段不知道是编剧想出来的还是当时确实发生过。只剩一根玄的吉他,朋友却打趣说你怎们不弹个野蜂飞舞,这样的小幽默不少。周围的环境是绝望的,但是越是这样,他们反而依然可以这样轻松的打趣,观者看来真的是难以不为之动容。
这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虽然是那样的难以相信。我们都会说这怎么可能,因为换作自己在那样的环境,肯定会坚持不住,肯定会放弃,肯定会崩溃。坚持就是胜利不无道理,虽然有的时候坚持未必可以换来胜利,但是好死肯定比赖活着要强,这一点我坚信。
生命与道德,究竟该如何抉择?
世界华人周刊专栏作者:令狐空
若你身陷绝境,严重缺少食物,你愿意吃同伴的尸体活下去吗?抑或是当你去世后,愿意把自己的身体贡献给同伴吗?
今天要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事隔48年,有无数人称它为“奇迹”,而它的全名叫“1972年安第斯空难”。
n当飞机坠落雪山后,幸存者们被迫吃同伴的尸体维生。当他们获救后,引发了巨大的轰动和争议。
n1993年,好莱坞将这起事件拍成了电影《天劫余生》(Alive),准确还原了当时幸存者们面临的种种困境。
n影片对于人性赤裸的写实描绘,再度激起了美国社会的激烈辩论:生命与道德,究竟该如何抉择?
n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回到1972年,彻底了解那场空难。nn
1972年10月12日,为了前往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参加橄榄球比赛,乌拉圭的一支19人的业余橄榄球队包下了空军571号飞机。
n这支球队叫老基督徒球队。出发的前一晚,队长安东尼对大家说,飞机上还有不少空座位,可以带家人或朋友坐免费飞机。n
n上世纪70年代,坐飞机还是一件稀罕事,更何况免费。故事的主角纳多·帕拉多,便带着母亲和妹妹共同开启了这趟旅程。
n然而,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个决定成为了他一生最大的遗憾。
n当这架飞机飞到安第斯山脉附近时,因为天气糟糕临时降落在阿根廷。第二天早上,他们再次启程,但由于山脉上空云层叆叇(ài dài),在不知不觉间偏离了航线。n
n下午3点多,飞机出现了轻微的颠簸,队员们并没有在意,反而相互打趣。却不料飞机颠簸不停,突然撞向了一座山峰。
n在猛烈的撞击下,飞机尾部瞬间折断,坐在后排的乘客接连掉落。机身前半部分从山体向下滑行,最后停在了厚约1米的积雪上。n
n“最初的几个小时里,我几乎没有什么感觉。后来天渐渐亮了,意识也随着血液慢慢流回我的大脑,我听见周围有人声。我慢慢伸出手去摸自己的头,发现头发被干了的血块粘在了一起。”n
nn当昏迷的帕拉多醒来后,才发现飞机失事。自己的两个好友已经去世,母亲也进了天堂,19岁的妹妹遍体鳞伤,虚弱地躺着。nn
坠机之后,队长安东尼迅速恢复了冷静,他把未受伤的人召集起来组成救援队。两个学过医的队员卡内萨和古斯塔沃,主动担起了照顾伤员的职责。
虽然全力施救,奈何天意难违。飞机上包括机组人员共45人,11人当场死亡。主驾驶员丧命,副驾驶员奄奄一息,不久后也死去。n
nn然而他们根本来不及悲痛,因为安第斯山脉的顶端,简直不是人待的地方。
n冰天雪地,空气稀薄,严寒虐待着身体,鼻子吸不到足够的氧气。连阳光都充满了紫外线,照得他们嘴唇和皮肤起泡。
n白天还算温和,夜晚才叫致命,温度降到了零下30℃。为了腾出机舱内的空间,他们把尸体搬到外面,然后用行李和木椅堵塞漏洞,使机舱内比外面高5℃。n
▲ 影片《天劫余生》截图
n虽然他们挤在一起睡觉,并用缝合的座椅皮套盖在身上取暖,但零下25℃的低温,还是让5个重伤的幸存者在第一夜死去。
n为了更好地生存,他们在白天制订了严格的分餐计划。每人每天喝一小杯红酒,吃半块巧克力。然而一天又一天,他们依然没有等到救援。n
▲ 影片《天劫余生》截图
n直到第4天的时候,一架飞机出现在天空。他们高声呼叫,飞机倾斜了一下翅膀。
n幸存者们顿时沸腾起来,都以为是对方的回应。他们憧憬着请大家吃披萨的场面,激动得把剩下的食物全部吃完,以慰问多日来的饥饿。
n但是,他们失算了。由于浓厚的云层遮挡了视线,飞机根本没看到他们。n
▲ 影片《天劫余生》截图
n有天夜里,向来坚强的队长突然崩溃:“我不是上帝,我救不了你们,我是因为队长才试着做,但是谁做得到?谁有这种力量?我控制不了,我想念妈妈。”
n一位女士也哭着喊道:“我想念孩子。”
n在第8天的时候,帕拉多的妹妹去世。在接连失去了母亲和妹妹后,再见父亲一面,成了支撑他活下去的唯一信念。nn
人是一种奇怪的动物,抓住一根稻草就不会放弃。虽然没有等到飞机,但他们彼此激励,与其说是安慰别人,不如说是安慰自己。
n第10天的时候,队长从收音机中听到政府停止救援的信息。当这个信息公开后,大家不得不面对现实。n
▲ 影片《天劫余生》截图
n与此同时,另一个问题也迫在眉睫。所有的食物都见底了,连行李箱上的牛皮和座垫下的稻草也已经吃完。
n在饥饿和伤心中,帕拉多对身边的人说:“我想把飞行员吃掉,毕竟是他们害我们受难。”
n如今弹尽粮绝,想要活下去必须吃东西,而身边的食物只有同伴的尸体,他们不得不考虑这个残酷的提议。n
▲当年的老照片nn当帕拉多把所有人召集到一起商议时,遭到了多数人的反对。
n“我做不到,这好恶心。”
n“我宁死也不要这样做。”
n“为了求生吃人,怎么保持清白?”
n“我恐怕狠不下心,回去如何面对亲人?”n
▲ 影片《天劫余生》截图
n但也有少数人异常冷静,试图说服大家。n
“你相信人死后,灵魂会离开躯体吗?如果灵魂离开了,那剩下的只是一具尸体。”
n“我们与世隔绝,就好像在月球上,最早的人类一定遇到过这种情形。”
n在一番激烈的争论后,大家在傍晚再次聚到了一起。n
▲ 影片《天劫余生》截图
n多日来照顾大家的卡内萨说道:“如果我死了,我的躯体能帮助你们活下去,我希望你们吃它。”
n在他动情的讲述下,许多人默默称许,共同立下了一个恐怖协议——如果我死了,你可以吃掉我。
n只有一位女士,由于宗教信仰坚决不肯吃人肉。
n第二天的时候,卡内萨第一个走到尸体边,费力割下了一片肉,慢慢放进了嘴里。
吃完后他颓然倒地,将刀片递向前方。在他的引领下,幸存者一个个走上前。n
▲ 影片《天劫余生》截图
n从此他们开始以人肉充饥。
n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生存还是道德,这同样是一个问题。
n“你的亲人想再次见到你”,这个信念最终战胜了道德的羁绊,成了所有人活着的理由。nn
《肖申克的救赎》中有句台词:“万物之中,希望最美;最美之物,永不凋零。”
n但世间有些希望,会像气球一样破灭。在知道政府停止救援后,他们决定展开自救,主动创造机会。
n他们从中挑选了3名强壮的年轻人组成冒险小队,去寻找飞机尾部的电池。只要能够找回电池,就可以用机舱里的无线电机求救。n
▲ 在外过夜的冒险队
n在熬过了一夜的严寒后,冒险队在第二天找到了机尾残骸和失踪者。他们带着遗物,兴奋地返回了机舱。
n寻找到残骸他们群情振奋,推断机尾就在附近。一直不肯吃人肉的女士,也因为对生命的感悟想要一个小孩,在丈夫的劝说下开始吃人肉。n
▲ 影片《天劫余生》截图
n但灾难却仿佛商量好般,再一次降临。
n他们在夜里睡觉的时候,突然发生了雪崩,机舱完全被大雪掩埋。又有8人去世,包括那位刚刚决心生小孩的女士。n
▲ 影片《天劫余生》截图
n频繁的死亡,已让人麻木到不知伤悲。
n在经过50天的雪地生活后,天气渐渐变暖,他们再次组建了冒险小队寻找电池。令人意外的是,机尾离他们竟然只有3个小时的路程。
n但是面对着错踪复杂的线路,没有人能够把电池连上无线电机。功亏一篑的失败最让人心痛,但他们仍没有放弃。
n第61天,他们用机尾中的物资做成了睡袋,同时又一个人离世,只剩下16名幸存者。
n帕拉多、卡内萨和另一名同伴再次组队,进行最冒险的探路:翻越西边的高山,直抵智利境内。n
▲ 影片《天劫余生》截图
n险峻的峰峦,湿滑的山石,使他们在攀登时差点摔下。好不容易登上了山顶,却看到更高的山峰矗立,仿佛在向他们挑衅。
n有次卡内萨想走小路,没想到前方竟是断崖,踏上后就滑了下去,还好用手抓住了峭壁。帕拉多一点一点地下挪身体,小心翼翼地将他救了上来。n
▲ 影片《天劫余生》截图
n在与死亡擦肩而过后,他们继续前行。在经过9天的跋涉后,他们终于看到了森林、湖泊和骑马人的身影,兴奋得跳入了水中。
n当他们再次归来的时候,是坐在救援直升机上,所有的人都欢呼不已。这16位最后的幸存者,终于得救了。
n从坠机到得救,历经整整72天。n
▲ 影片《天劫余生》截图nn
电影的画面,停留在了他们被救时的喜悦。
n然而回归现实中,他们在获救后却遭到了极大的争议。当时报纸上登载着一篇文章《靠同类相食生存?》:“16名幸存者是靠吃亲友的尸体活下来的。”n
▲ 影片《天劫余生》截图
n对于没有经历过那种灾难的普通人来说,吃人是一件不能想象的事,哪怕吃的是尸体。于是,这群幸存者背上了“食人族”的恶名。
n对此两位幸存者认为,虽然过程痛苦,但是结果值得。n
▲ 现实中的卡内萨
n卡内萨曾说:“靠吃人肉活下来是我一生中最痛苦的经历,我问自己这样做是否值得,答案是值得。这样做是为了活着的人继续生存,如果当时地上是我的尸体,我也希望你做同样的事情。”
n帕拉多则认为:“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人类社会的规则不再属于我们,山中的规则由大自然决定,我们为了生存必须适应这一规则。一开始我们有27个人从坠机中生还,我们将手全都搁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圆圈,然后我们立下了这个协议。”n
▲ 现实中的帕拉多
n站在他们的角度来看,真的很难谴责这种行为。
n在那种生存状态下,已经不能用简单的人类道德来衡量。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n就像最初登上陆地的鱼类,如果按照鱼的生存方式要求它们,那么进化将被阻断,陆地上的生物根本不会存在。时移势易,必须调整对策。
n与其说他们靠吃人存活,不如说是因为“再一次见到家人”的信念。
n他们用主动代替了抱怨,才赢得了生存的机会,成就了所谓的奇迹。n
▲乌拉圭蒙得维的亚市为坠机者和幸存者设立的博物馆
生活在阴沟里,也要抬头仰望星空。坠落在深谷处,切勿自怨自艾地认命。
n无论是新冠疫情,还是人生中遭遇的各种意外,信念都是人类最强的武器。
n就像帕拉多说的那句话:“要丧命,也要丧在征途上。”
n▲ 影片《天劫余生》截图
n回到开头的问题,亲爱的读者,你赞同他们的做法吗?
文章版权归世界华人周刊所有,其他平台转载规范请于公众号后台回复【转载】查看,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人们是乐于见到奇迹的,但很少有人想象得到奇迹的创造者经历了怎样的苦痛艰辛。这部以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把我们带到了奇迹产生的现场,让我们见证了一出万仞之上的地狱生存试炼。
《鲁滨逊漂流记》《荒岛余生》等片都是在海洋环境中绝境求生,而本片的故事却罕见的发生山脉之上,而且还是团队合作走出死地,题材颇为特异。一支南美的橄榄球队乘飞机去智利参赛,却被上帝分到了死亡组,不过这里的“死亡”二字不是比喻意义上的,而是指真正的死亡。由于飞行员的失误,飞机撞毁在安第斯山脉,摔在山脚也就罢了,好死不死却是落在了山腰冰原上,一截飞机残骸和33个幸存者就被撂在了冰天雪地之中。安第斯山脉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横跨南美七个国家,整个山脉的平均海拔为3660 米,海拔6000米以上的高峰比比皆是,许多高峰终年积雪,加之山体破碎、地形复杂、冰川发达,想从这里生还,真是难于登天。然而天无绝人之路,经历了长达72天的漫长自救后,其中16人活着走出了死亡之谷。是什么促成了这个奇迹?答曰:只因为他们是人,是受过文明熏陶的人,是有着信仰的人。
英国作家戈尔丁的小说《蝇王》讲到了一群因飞机失事而流落荒岛的儿童,这些孩子刚开始还互帮互助,后来却分出了派系,有一派孩子捡起了丛林法则,退回到原始人的野蛮状态,要对另外一派进行杀伐,幸好营救飞机及时赶到,避免了惨剧发生。儿童天真未凿,对社会的规则习染未深,是半个“小野蛮人”,在荒岛上处于放羊状态,于是野性毕露,戈尔丁用这个寓言故事告诫世人(尤其是成人)要警惕我们身上蛮性的遗留。萨特在他的“境遇剧”中,往往把人置于极端境遇之中,让剧中人物看不到明天也回不到从前,每一个选择都锥心泣血 每走一步都生死攸关,在这样的极限境遇里,人们很容易变成抛开一切道德规范的卑鄙小人。总之,绝境是人性实验的最佳场所,在这里,人的最真实的面目无所遁形,无论是狰狞的,还是祥和的,都一览无余。非常态下的人性,呈现三个走向:一是扭曲变态,二是垮塌崩溃,三是净化升华。戈尔丁、萨特的文学作品中着重的是人性在绝境中黑色的一面,这是两位大作家对整个人类怀抱着深重忧患意识的体现,而现实中绝境里的人们却往往焕发了人性中光明的一面。安第斯山上的橄榄球队员们既没有蜕变成野人,也没有遵行他人即地狱的原则进行互害,他们把人类文明的优秀因子带到了高山上,在非人的折磨中保持了人作为人的尊严。
空难幸存者们处于孤岛状态,与文明世界隔绝,他们经历了撞机、酷寒、缺氧、食物匮乏、雪崩、暴风雪等一系列灾难,这个团队里有人受伤、有人生病、有人精神失常,情势危如累卵。这种非常状况逼出了他们的聪明才智:用椅套做衣服,用铁板融雪取水,修理破损的收音机接收外界的信息,用飞机的铁皮滑雪等等,这是知识的力量;困守愁城的人们,人人头上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恐惧、孤独、惶惶不可终日,死亡如影随形,精神压力重于泰山,他们念诵玫瑰经,向主祈福、向圣母玛利亚祈福,他们靠虔诚祈祷来度过漫漫长夜,这是信仰的力量;搜救飞机在天空掠过,没有发现他们,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终至绝望,然而他们没有倒下去,探路三人组爬上一个又一个山头,总是见不到绿树小溪,极限之上还有极限,忍受之外还有更多的忍受,奇迹总是不来,他们顽强坚忍,不放弃任何获救的可能,最后终于见到青山、见到湖泊、见到生命的曙光,终于让队友们听到了直升飞机破空而来的声音,这是信念的力量;团队的领头者们为队友打气,振奋其精神,他们偎依受伤队友给队友温暖,活着的人达成协议发誓死后尸体让同伙果腹,球队队长后来也放弃了自己的坚持答应如果死去就捐出尸体给队友食用,兰度冒着生命危险在大风雪中勇救队友,这些都有效的阻止了他们在最终获救之前就全军覆没,这是友爱的力量。他们在雪原中迸发出的这些用来自救的力量,都是文明教化的结果。
影片有三个细节令人过目难忘。其一,关于投票选举。当球队队长发现装食物的铁盒空了之后,大为光火,他质问队友们是不是不服他这个队长,是不是要举行一次投票选举。本来到了这样上不着天下不挨地的所在,拳头大就是真理,但队长居然提到了选举,表明他们即使到了世外之地,还是遵守文明世界公共生活领域的规则,牵涉到群体福祉的政治事件(推举领导者)就采取民主投票的方式来决定,在这个临时的小社会里礼未崩乐也未坏,这防止了人群的秩序陷入混乱。其二,关于生日快乐。在私人生活领域,他们遵守文明世界社交活动的准则,有生日就聚会庆祝,他们祝福队友生日快乐,虽然蛋糕只是一团雪,蜡烛只是一支点燃的香烟,但是其中的真挚情谊却是沉甸甸的,在人人自顾不暇朝不保夕的时候还有人关心、祝福过生日的人,接受祝福的人即便身在严寒绝岭心中也不免升起暖流,这寒碜的生日聚会产生的情感共振增强了这个团队的凝聚力,无疑也提升了他们的战斗力。其三,关于吃人肉。这当然是一件丧尽天良的事,即便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做这种事,也必然要经受他人的道德谴责和自我的心灵折磨。唐朝猛将张巡死守睢阳,粮食吃尽,吃马,马吃尽,吃人,从妇人老弱吃起,吃了3万余口,虽然是爱国守土的壮烈行为,但无疑也是一场浩大的人道灾难。张巡和他的将士们吃的是活人,而这些空难幸存者吃的是死人,并且吃之前经历了长久的痛苦挣扎,按照 “事急从权”的古训,他们的不得已似乎也情有可原。尤其是当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同意死后自己的尸体可以供活着的人食用,犹如耶稣基督把自己的血肉给信徒们作圣餐,他们的这种自我牺牲更是带上了宗教般神圣的色彩,利他主义这一文明世界的高尚行为准则居然在“吃人”这件事情上体现出来。以自己的血肉作为队友们的后勤保障,这样的决绝正是奇迹诞生的催产素。从这三个细节,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求生者是因为在文明的化外之地仍然遵守着文明世界的游戏规则,才得以在所有的希望都破灭后不崩溃、不扭曲、不自毁,最终逃出生天。
文明教化和文明世界的游戏规则,都是属于人类文明的范畴,而文明是由人创造的,所以,归根结底,面对冷酷的大自然,是人的力量、是人性的光辉从风雪坚冰中为雪原上的人们开辟了一条生命的绿色通道。影片的最后有一个航拍镜头,山顶上一个巨大的黑色十字架傲立天地之间,那是人类不屈信念的象征,那是人性胜利的丰碑,它似乎在向着苍穹呐喊:人,在这个星球上创造了辉煌文明的人,是不那么容易被摧毁的。
Jensen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1972年,一只南美橄榄球队在飞往智利的途中,飞机坠毁于安第斯山脉。在冬季的雪山上,由于缺乏食物,他们不得不以死去亲友的尸体为食,生存下去,直到72天以后,其中两位成员跨越山脉,找到救援为止。
Alive中的真实感和绝望感跟之前德国的一部登山片《北壁》颇为类似。唯一的差别,是结局终有16人获救,让人觉得只要足够坚强就有希望。
剧中的南度,千辛万苦登上峰顶,以为可以看到智利的青翠山谷,想不到,看到的是连绵不绝的雪山山脉……我和恩泽当年爬米堆,每每以为下一个山坡过去便是冰川,结果爬到吐血终于到达。十分得意。大概是觉得并无别人爬到如此深入的地方(事实也差不多),我们终于领略到冰川真实面貌。结果,等回北京,用google earth搜索,发现根本连冰川的千分之一都没爬到……更不要说它只是喜马拉雅山脉中微不足道的一角。
山脉——真是人类脚力难以征服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