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

生生

700

    9.0

    • 主演:鲍起静吴至璿严艺文蔡亘晏孙可芳

    常见问题

    1、鲍起静,吴至璿,严艺文,蔡亘晏,孙可芳 主演的电影《生生》来自哪个地区?

    爱奇艺网友:电影《生生》来自于台湾地区。

    2、《生生》是什么时候上映/什么时候开播的?

    本片于2017年在台湾上映,《生生》上映后赢得众多观众的喜爱,网友总评分高达6300分,《生生》具体上映细节以及票房可以去百度百科查一查。

    3、电影《生生》值得观看吗?

    《生生》总评分6300。月点击量689次,是值得一看的剧情片。

    4、《生生》都有哪些演员,什么时候上映的?

      答:《生生》是2017-11-04上映的剧情片,由影星鲍起静,吴至璿,严艺文,蔡亘晏,孙可芳主演。由导演安邦携幕后团队制作。

    5、《生生》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答:剧情片电影《生生》是著名演员鲍起静 代表作,《生生》免费完整版2017年在台湾隆重上映,希望你能喜欢生生电影,生生剧情:“什么是死亡?”这个问题对于刚失去哥哥的小孩子生生(吴至璿 饰)来说可能太难回答了他拿到了哥哥的手机,发现他一直在关注一个网络直播,名叫“活过一百天”。这个直播间的明星一位叫莉莉(鲍起静 饰)的老奶奶。老奶奶被诊断出肺癌晚期,但是在很努力地生活,且已经超出了医生的预期。这两人将一起去探索到底什么是死亡这个问题……


    同主演作品

     明星可左右滑动
    • 鲍起静
    • 吴至璿
    • 严艺文
    • 蔡亘晏
    • 孙可芳

    用户评论

    • Jensen

      #时不时的戏

      #生生

      #sensen

      sensen是生生两个字的广东话发音,查了下导演名气不大,似乎是个台湾人,影片的标题立意让人想到“coco”,但作品厚度全然不及后者,看之前扫了两下豆瓣的评论,中规中矩的比较多,尽管我一直对豆瓣的留言多有三分信,七分鄙视的意味,也没太多放在心上,但看完回忆起来,感觉这也是我对于本片最想给出的评价了。

      请了影后出演,想必也是影后为此片的剧本所打动,那一口港味的普通话在我听来好熟悉,在看片前上厕所里,这家影院也是一直在放广东歌,勾引了好多广东的回忆。

      剧情是讲一个知道自己肺癌晚期的老年后的各种心情与活动,导演为了让这个作品更符合当下的时代,引用了直播这个概念,但也只是让人感觉共情了时代而已,我始终认为演员只是导演呈现的作品中的陪衬,再好的演员也会受限于各种,这部是最好的证明,导演想尽了很多小清新式的桥段来丰富整个剧情,比如提前录好视频之后上传,比如老人用漫画记录抗争的每一天,老人与小孩打羽毛球的片断,老人留恋自立更生的生活而留的眼泪,其实挺用心的,但又非常让我很难抓住泪点,整个剧情的节奏还是台湾电影的通病,文艺的形式过于大于剧情,如果这个电影浓缩成个15分钟的数码产品的亲情宣传片,可能效果会更好。

      本来今天其实因为有事不太想来,但因为剧情讲肺癌,而外公最近也是因为这个事情住院,还是选择来感受下,尾段的时候,看到老人各种回忆岁月与时光,我心里闪过很多的换位的念头,当我的年岁走到那个时候,我的心里活动会是怎么样的呢?

      我能做的,就是好好珍惜当下的每一秒吧。

    • Jensen

      千禧年伊始,台湾著名编剧吴念真(《一一》当作洋洋父亲的扮演者)带着杨得昌最新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的作品《一一》来到大陆做文化交流访问,在记者会上,面对媒体的某个问题,吴念真先生给出了这样一个回答:生老病死,一叶知秋。

      英国社会学家卡尔·波普尔在《the poverty of historicism》一书中提出:只有少数的社会建构是人们有意识地设计出来的,而绝大部分的社会建构只是“生长”出来的,是人类活动的未经设计的结果。

      这段话,放在《生生》这部影片当中的解释就是,有机体生命的消逝其实并不是有意设计的过程,而是自然主义学说的衍生品。鲍起静老师所扮演的奶奶,在得知自己命不久矣的时候,便将直播这一年轻的生活方式纳入自己生命中最后的时光。而与此同时,一个名叫生生的小男孩,他的哥哥前不久刚刚因为一场意外交通事故而离开了这个世界,母亲整日郁郁寡欢,冷落了他。他翻开哥哥生前的手机,发现哥哥在生前很喜欢看一位老奶奶的直播。于是呼,他便追寻这位老奶奶的踪迹,与她在物理世界里产生了交集。

      虽然本片讲述的是一老一少两个人的生活琐事,但在主客体方面,则是通过另外两位配角来推动故事的发展。生生的母亲在自己的大儿子意外去世之后,慢慢地不愿意在家中长呆,而是通过上夜班的方式来试图抚平自己的伤痛。这一举动无疑冷落了小儿子生生。而在某日清晨她回到家中找不到生生时又表现出来了诚惶诚恐,说明她内心深处始终是不安的。片中的台词很好的作出了解释:现在,我只剩你了。

      这不禁让人想起前不久已故香港著名男演员廖启智。廖先生生前有过三个儿子,但不料小儿子五岁时便因病去世了。如果原来没有得到过,或许并不会有所感受。但世界上最疼的无非就是让人曾经拥有,而后又硬生生给夺取。

      影片的另一条线索则是鲍起静老师扮演的奶奶的角色跟其女儿以安之间的互动。以安是一位三十八岁的单身女子,一个人在台北工作生活。平日里最放心不下的便是生病的母亲。跟大多数中国母亲不同,鲍起静老师所扮演的母亲非常独立,并且从不参与女儿的私生活。年轻时一个人从香港嫁到台湾,人到了中年又一个人把丈夫伺候离世,一个人养活女儿读大学。现在也是一个人面对着生老病死。很多观众都不明白为什么这个奶奶会如此抗拒女儿的提议,女儿回到家乡,她不同意,让她搬到台北与她同住她也不同意。一直到她昏倒在家,在病床上奄奄一息的时候,她才道出了真相。因为在十多年前,在她丈夫快要离世的时候,她一个人照顾自己心爱的人。那个时候,她就明白,没有人愿意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即便是自己的亲人,即便是自己的女儿。看到这一幕,我真的泪流满面。原来,普天下的父母尽管做错过很多事情,但随时随地都在为自己的子女设身处地地着想。

      影片的最后,奶奶活过了一百天,离开了人世。以安将母亲生前的东西收拾好,准备将房子卖掉。生生也与母亲搬离了原来的住所,开始了崭新的生活。

      生来病死,一叶知秋。

    • Jensen

      我觉得这类电影评分应该更高一点,电影用很平淡的故事和镜头去讲一生的意义。

      失去哥哥的弟弟没有妈妈的陪伴,不知道人生的意义,不知道什么是死亡;跟女儿不是很亲密的癌症妈妈,没想到结尾才表明并非亲母女。

      两个年龄差那么大的人,相互陪伴,一起寻找人生的意义,通过生生的关心帮助,阿姨更加了解到活着的意义。

    • Jensen

      这几天是清明节假期,我出去走了走,当然也看了电影,发现这三天时间里就有九部新片上映,清明节,俨然成了一个电影的小档期。(文末有福利哦~)

      比起一个需要缅怀死亡的日子,它已经有了假期轻松愉快的一面,这种共存的反差让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也算是现代人生活多义化的一面吧。

      所以也就想来讲讲《生生》,在这个档期里它不是那么受关注,排片率不到0.1%,但还是觉得它值得一说,一个比较私心的原因是,它的主角是拍戏时近70岁的鲍起静。我们总在说要给国产电影的女性角色提供更多机会,可是当这种老年女性挑大梁的时候,怎么市场和观众都不给反馈了呢?

      不过今天这篇文章要说的并不是国产电影里“中老年女性”这个问题,而是《生生》里更重要的部分——它关于“死亡”的态度和多义性。

      从片名里的“生生”你也能看到这种多义性,用“生”,来让人看到“死亡”。

      更具体一点,《生生》说的是绝大多数人都会有的“怕死”的情绪。

      影片是那种非典型的绝症故事。鲍起静主演的莉莉奶奶是个出租车司机,得了癌症,医生说她只能活三个月,但她不服气,非要活过这个时间,就开了一个名为“活过一百天”的直播,在上面分享自己的生活日常。

      她,是一个在死亡边缘徘徊的人。

      男孩生生刚刚经历了哥哥壮壮的去世,他在哥哥的手机里看到了莉莉奶奶的直播,也开始好奇起她的生活,还有哥哥为什么会成她的粉丝。在跟莉莉奶奶成为朋友的过程里,他会帮她录下死后要上传的影片,也开始慢慢明白哥哥离世的意义。

      他,是一个正在学习死亡是什么的人。

      谈《生生》就不得不提到之前的“绝症电影”,像是《送你一朵小红花》、《滚蛋吧!肿瘤君》,某种程度上,你可以说《生生》是老年版的《小红花》。

      从质感上来说,《生生》的松弛就和它们的类型化不太一样。不过《生生》更不同的一点在于,它很直接、残酷、白描地把衰老这件事,和绝症摆在了一起。

      当创作者要拍绝症故事的时候,青年人会成为一种很好的主角选择,因为他们本身的年轻、鲜活、美丽、生命力就会和绝症产生冲撞。

      可当放到一个衰老的角色身上时,这种冲撞就会很容易变得“顺拐”。

      但《生生》把这变成了另一种力量。

      你甚至能很直接地在鲍起静的呼吸中,感受到那种临近死亡的气息。

      片中那个有一场戏是莉莉奶奶的女儿担心她的安危,给家里装了监控,她在工作的时候通过监控看到妈妈坐在沙发上一动不动,你也会跟着有点担心。

      随即镜头转到房间内,我们也“看到”了莉莉奶奶的静止,但更具有冲击力的,是我们“听到”的,莉莉奶奶那潮汐一般的、缓慢的、特属于老年人的那种熟睡后的呼吸声。

      在那个时刻,关乎死亡的恐惧也就从屏幕和人物中溢出,来到了作为观众的我们面前。

      我们,也很怕影像中的那个老人停止呼吸。

      就是这一幕

      我觉得这一幕拍得很大胆,但又显得那么的波澜不惊。

      它在那一瞬间让我们意识到,原来绝症与死亡,并不完全是包裹着年轻的惋惜,而也同样可以是散发着衰老、腐朽气息的必然。

      死,是个很宏大的话题。由此《生生》也触及了这个话题面前最基本、最原始的一种情绪。

      那就是害怕。

      影片并没有直接讲死亡,却让我们看到了每个人的“怕死”。

      男孩生生和莉莉奶奶是年轻与衰老的对照体。生生的妈妈和莉莉奶奶的女儿,是失去了儿子和即将失去母亲的对照体。这对母子和母女,同样也构成了对照关系。在这三组关系里,我们也看到了不同人群对于死亡,对于怕死的不同态度。

      作为一个男孩,生生的“怕死”是懵懂的。

      你会觉得这个孩子好童真,因为他还不太理解哥哥的去世,隐隐觉得哥哥的灵魂会回来,还会去漫画屋帮哥哥租漫画。

      但你同时也会发现这个孩子很清醒,他不愿意搬家,甚至因此和妈妈吵架,因为他明白,这个房子并不仅仅是个普通的房子,而是承载了哥哥记忆的空间。搬走,就等于要承认死亡,要放下过去了。

      他很怕这种承认和放下,因为承认了、放下了,哥哥也就真的死了。

      旁观莉莉奶奶“活过一百天”的直播,才让他真正明白了死亡的意义。一方面,他是在观看莉莉奶奶的“活着”,一方面,他又是在哥哥的离世之后,再度全程体验一个人“离去”的过程。当生生最终和妈妈一起搬家,也就是真正接受了哥哥的死亡和莉莉奶奶的离去。

      比起生生的“懵懂”,莉莉奶奶的“怕死”则是隐藏起来的。

      影片的绝大部分时间,她都有超于常人的积极乐观,她做饭,上直播,坚持出车,帮客人养小狗,甚至会为了上舞蹈班不去医院做复诊。你也渐渐被这个人物骗了,好像她真的不怕死。

      但在影片的最后时刻,我们也看到了她的情绪崩溃,因为她抱着女儿说“我好怕”。

      这么积极地活过医生预言存活期的她,也是会怕死的。她还同样害怕伴随着死亡的尊严丧失,因为曾经照顾过去世丈夫的她很明白,没有人愿意把屎把尿。

      她也怕女儿因为自己身处这样的局面。

      这种害怕也同样在生生妈妈和莉莉奶奶的女儿身上体现。

      生生妈妈想搬家,是要赶快走出这段记忆,带着剩下的儿子进入新的生活。莉莉奶奶的女儿则寄希望于现代医学手段,一直催促妈妈去医院接受化疗。

      这都算某种程度上的用“逃避”去试图抵抗自己对死亡的害怕。

      影片也就由此把家庭内部、亲人之间要经历的那种死亡阵痛,放到了更加广阔的社会语境下。

      莉莉奶奶——女儿——去世丈夫,生生——妈妈——去世的哥哥这两组关系,都是家庭结构和亲情关系中的死亡。因为亲密关系、成长记忆,这样的死亡带来的伤痛是更直接、更绵长的,也更容易让人有共鸣。

      而生生和莉莉奶奶这组关系,还有那些观看莉莉奶奶直播的粉丝,上门采访的记者,则说的是陌生人之间也会经历、见证的死亡。

      死亡不再仅仅是亲密关系中害怕面对的课题,而也是放大到整个社会语境下,人人都会经历的必然。

      在看《生生》的时候,我总是回想起那些关于死亡的电影。

      怎么说呢,“死”这件事,我们都是听说、观看、见证,先于自己体验的。它好像是一件没有办法用过来人立场,来进行经验之谈,从而贴近、复刻真实的事。

      但有的部分是不用体验死也能感知到的,比如亲人离世后,还活着的人经历的痛苦。比如看到病人临死前,为了活下来努力抗争遭受的痛苦。比如看到一些死亡时刻所传达出来的黑暗、破裂,冰冷。

      死亡,始终在恐吓着我们。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不少讲“死亡”的电影都会用积极的、乐观的甚至喜剧的态度去解构死亡,去消解死亡背后的恐慌。

      这是一种优秀的创作手法,但并不是我们面对死亡的唯一态度。

      《生生》也不提供唯一答案,它要说的,就是不管我们用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死亡,都是可以的、被允许的,能够走向未来的。

      像莉莉奶奶那样积极,简直是种超人般的能量。但我们也可以像生生妈妈那样用逃避来保护自己,用远离过去来接受和面对事实。

      我们当然也可以害怕,可以恐慌。因为这,就是人面对死亡,最正常、最原始的情绪。nn+++++

      本文首发于我的公众号,关注我呀。n传送门:https://mp.weixin.qq.com/s/2qd9sEJN98VLFSLb6-B1swn

    • Jensen

      前言:我写的影评不算好影评,我只是觉得每一个认真演戏、全力以赴的好演员都值得一篇好影评。

      正文:《生生》吸引我的并非情节,它情节简单、低调简朴,看起来也很难拥有像商业电影那样的高票房,但《生生》却铺就了一方小型的专属舞台,令一名影后再一次得以淋漓尽致地表现自己精湛绝伦的演技——也让我们有幸再一次,欣赏到金像奖影后鲍起静那炉火纯青、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表演。

      我最初认识鲍起静,是通过许鞍华的《天水围的日与夜》,这部电影令人赞叹,堪称俗世安魂曲。每次我看过它,内心总感到平静又温暖。《日与夜》成功之处,在于它没有任何的说教和煽情,而是把很多人生起落与五味杂陈,跟那些细碎真挚的生活日常细细密密缝合在了一起,整部电影自然、坦诚又满溢着生之热爱。

      鲍起静在其中饰演在超市打零工的贵姐,她幼年失学,早早出来打工,用自己菲薄的工资供养了三个弟弟读书成人。后来她失去了丈夫,只身抚养了儿子。在贵姐身上,丝毫看不出对生活的抱怨和愤懑,她日日勤俭持家、烹饪着简单可口的饭菜,忙里忙外,以轻松无谓的心态,抵御了命运的无常起伏。爱出爱返,贵姐帮助过的亲人和邻里,也在以不同的方式回馈着她的温情和照看。在香港这个繁华大都市,有清贫家庭偏安一隅,中式传统深厚的人情交往在其中流转。鲍起静的表演朴素真实,跟这个简单平凡却心志淡泊善良的女性完美贴合,这种充满生活气息和生活阅历的气质,令电影拥有了平凡而久远的滋味。

      鲍起静可以演绎平凡女工,也可以演绎《月满轩尼诗》中泼辣艳丽、斤斤计较的老板娘,身为一个演员,她的演技和阅历随着时光的推移而日渐醇熟。时间对于一个有悟性有觉察心的演员来说,真的是好事,让她真正能了解生活,观察到各种各样的人生,觉察人生本质上的滋味和道理,进而把握住和演绎好每一个角色。

      她震撼到我的第二部电影,就是恐怖片《僵尸》。鲍起静在其中饰演的梅姨,与自己的丈夫冬叔在廉租房相依为命。但冬叔被坏人设计,失足跌落楼梯惨死。梅姨无法接受丈夫死去,听从了术士阿九的蛊惑,将丈夫制成僵尸,以期待丈夫能起死回生。

      在他们清贫孤独的老年生活中,彼此的爱成为了梅姨生活的支撑和慰藉。丈夫猝逝,对于梅姨的打击可想而知。在丈夫跌落楼梯、扭断脖子的那一刻,梅姨从沉睡中惊醒,她惊栗着直望向前方,预感大事不妙。在制作丈夫成为僵尸的过程中,梅姨备受痛苦和煎熬,脸上的老年斑凸显,她对着僵死的丈夫哭诉自己的孤独和恐惧。但丈夫没有复活,而是变成了坏人借尸还魂的工具,她含着热泪走向丈夫,与他同归于尽。

      贫苦老人的孤寂和无助,底层生活的无望,痛苦和恐惧穿透了银幕。梅姨是个善良的人,却连遭不幸。在廉租房那栋贫苦而空寂的生活空间里,人和鬼都在拼命挣扎、强撑度日。他们都是社会的弃子,亲情成为了他们活下去的唯一支撑。《僵尸》在讲述一个僵尸复活、危害人间的恐怖故事的同时,直击人心深处,那黑色的脆弱和孤绝。

      《生生》里的鲍起静,饰演了一个倔强的母亲莉莉奶奶。她独立生活,虽然年逾花甲,但依然开着自己的出租车过活,直到癌症击倒了她。在病倒进入病房抢救的那一刻,鲍起静奉献了炸裂级的表演:她拼命要自己坐起来,女儿忍不住发脾气,说她太自私。她才说她不想让女儿受累,她好怕死。鲍起静真实而生动地演绎了一个热爱生活独立女性,逐渐被衰老和绝症征服的残酷过程,她在面对死亡时复杂悲怆的状态。就在疾病拉着她往末路上走时,她依然爱着自己的女儿、依然热爱着生活。

      纵观鲍起静饰演过的角色,出彩的大都是市井里的平民女性。有些故事甚至没有激烈的矛盾,仅仅只是平凡如水的生活,即便这样,鲍起静也能演绎出角色的魅力、诠释生活平淡中的真味,堪称平民影后。

      有时我想,最精彩的戏剧,大概就是生活本身吧,最精彩的角色大概就是真我本色(原创影评,首发豆瓣,署名党阿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