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德维希二世

路德维希二世

349

    4.0

    常见问题

    1、Sabin,Tambrea,塞巴斯蒂安·席佩尔,汉娜·赫茨施普龙,Tom,Schilling,葆拉·贝尔 主演的电影《路德维希二世》来自哪个地区?

    爱奇艺网友:电影《路德维希二世》来自于其它地区。

    2、《路德维希二世》是什么时候上映/什么时候开播的?

    本片于2012年在其它上映,《路德维希二世》上映后赢得众多观众的喜爱,网友总评分高达1396分,《路德维希二世》具体上映细节以及票房可以去百度百科查一查。

    3、电影《路德维希二世》值得观看吗?

    《路德维希二世》总评分1396。月点击量874次,是值得一看的剧情片。

    4、《路德维希二世》都有哪些演员,什么时候上映的?

      答:《路德维希二世》是2012-12-26上映的剧情片,由影星Sabin,Tambrea,塞巴斯蒂安·席佩尔,汉娜·赫茨施普龙,Tom,Schilling,葆拉·贝尔主演。由导演玛丽·诺埃尔,彼得·泽尔携幕后团队制作。

    5、《路德维希二世》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答:剧情片电影《路德维希二世》是著名演员Sab 代表作,《路德维希二世》免费完整版2012年在其它隆重上映,希望你能喜欢路德维希二世电影,路德维希二世剧情:巴伐利亚「童话国王」戏剧性一生,曾被维斯康堤拍成《诸神的黄昏》,传奇再度搬上银幕爱美的路德维希二世醉心华格纳歌剧,十八岁登基,企图以音乐化解干戈,以浪漫热情追求艺术寻觅自由。但战争迫在眉睫,他的梦想世界不被理解。和平梦碎,辱国丧权,压抑的同性爱欲更咬噬着他的敏感心灵。晚年孤僻离群,执着于斥巨资修建奢华城堡,务求在眼前实现童话王国,却被当成疯子看待。男主角演绎翩翩美少年的路德维希二世入型入格,布景美轮美奂,风光如画的凡尔赛宫、新天鹅堡等尽入眼帘。


    同主演作品

     明星可左右滑动
    • Sabin
    • Tambrea
    • 塞巴斯蒂安·席佩尔
    • 汉娜·赫茨施普龙
    • Tom
    • Schilling
    • 葆拉·贝尔

    用户评论

    • Jensen

             这版整体颜值比维斯康蒂那版差很多,可信度倒是高了不少。男主角演出了路德维希的臆想狂神经质特征,而且确实有种类似天鹅的气质,抽风的时候尤其像,相比之下HB演的路德维希简直全程都在耍帅。不过我愣是没想到片中他的真爱居然不是瓦格纳不是茜茜表姐不是奥托弟弟(啥)而是小侍卫Hornig,还搞了一出“我爱你可是我是国王我的身份不容许我爱你所以我们还是做朋友好了”的狗血戏码。BTW,小侍卫是本片颜值最高的存在,望向路德维希的眼神真是深情得叫人唏嘘,路德维希你作孽哟,掰弯了人家大好青年又不肯负责,难怪当不成好国王!
             奥托亲王还是个娃娃脸,不过这版的娃娃脸略显沧桑。旧版奥托虽然美如画,但戏份基本是在打酱油,新版的存在感强了不少,而且发疯的理由居然还是冠冕堂皇的忧国忧民。话说路德维希和奥托哥俩贵为国王和亲王,发疯以后居然被修理得那么惨,这种事在天朝真是难以想象,国会竟然还敢查封路德维希的账户,当年可没有人敢阻止李后主宋徽宗刷爆信用卡,果然天朝的君主制才是名副其实的君主专制。
             其实本片中路德维希的理想归纳起来就是“make art,no war”,一个坚信战场上瓦格纳的歌剧比大炮更有用的君主,不把国家玩完了都是奇迹。
             有个疑问,为啥本片的主旋律采用了《罗恩格林》而不是《诸神的黄昏》呢,明明后者更符合气氛。

    • Jensen

      德国人对于这一位国王的爱戴可谓长盛不衰,巴伐利亚人直到今日还称颂路德维希为他们永远的国王,以至将他作为巴亚依然独立的象征。电影预告始发就已关注这部电影,直至今日阅毕,依然心潮起伏浮想万千。

      编导选题很巧妙又很冒风险,对于这样一个重大历史题材的改编应该是慎重的。幸运的是,该作没有辜负思辨性极强的德国电影的声誉。很自然地,看过72版的观影者要拿来一比,个人感觉,威斯康蒂的作品突出了主人公在乱世中的彷徨困惑,集中展现个人命运的纠结无定;马莉诺埃尔的场面壮观效果宏大,为观众娓娓道来那段历史的前因后果。在叙事手法上,72年版的更强调主观感受和个人体验,对莫之能名的错愕感情和复杂的私人关系有着较多的渲染,反倒接近于女性视角。尤其在拍摄条件和年代,光影质感及色差的影响下,总体上的基调是较压抑的。在断断续续的叙述中,观影者不知是被导演的情致所同化还是被电影的色调所感染,能够挨过漫长的三小时也算不错。个人非常欣赏本片的拍摄手法,从开篇展现马克西米连-路德维希的父子关系,到选定内阁成员,引进瓦格纳,到德意志邦国关系,人物依次上场,层次渐次展开。不似72版的处理,吕茨先生在主角一栏赫然在列,并且与奥托等人一样,个人立场与情感变化是有一大段过程的,颇符合斯坦尼斯拉夫戏剧原理,真是一大进步。美中不足,柳特玻特亲王的戏码不多,可能也是基于政治原因无法过多展开联想。

      逻辑上,本片颇为可信地为“疯王”逐步变“疯”给出了解释。路德维希本有可能成为成功的国王,但他的政治见解和规划设想与当时的国际主流脱节,在统驭的技术细节上几乎与理性的思路背道而驰。大家痛恨法兰西国家,他偏要喜欢法兰西文化;大家认为新式后膛枪比较重要,他偏拿了钱去搞艺术。父子的不和很类似于普鲁士建国之初的三任君王的关系,“雅典式的”腓特烈一世和“斯巴达式的”腓特烈·威廉一世以及腓特烈二世。照理,子不类父当属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在帝王家也不是不得了的事情,悲剧即在于历史条件的限定与主人公身份的不可替代性——少了富有军事活力的统御者,再懂得艺术源泉与生活灵感的国王也不成气。
      其他的救赎来源紧接着被一一断绝:他寄予厚望的吕茨最终选择了背弃,对翁尼希那份不甚了了的感情也归于死灭。可惜瓦格纳竟然因为选角一事与国王决裂,这充分说明了两者都是理想主义分子,视艺术高于生命,故而他们的决裂颇使人惋惜。相较72版把所有人刻画成阴谋家式的风格,12版的处理方式更易于接受。不可否认,威斯康蒂是新现实主义大家。在描写宫廷权变与要人阴谋之间,适当加入此种阴谋论成分无可厚非,但是这样一来,在遇到国王与艺术家私人友谊十分亲密的史实时就难以自圆其说,而只能叙述成是互相利用了。作为悲剧,将美好的友谊打破才是展现“命定的”悲剧的最好方法。

      对苏菲的描写很公正很客观,聪明地回避了最易引起争论的与伊丽莎白皇后(茜茜公主)的感情。最终,能够成为路德维希精神与信仰助力的支持人物都被证明是虚无的,直到迎来那最后一击,奥托亲王的崩溃。在总体构思上,这样的布局是让人信服的,无形中又能增强代入的力度。两位主演选取的也非常好。

      在场景和人物的选定上,也是可圈可点的。瓦格纳与王宫大臣的争论象征着浪漫主义思想与守旧势力的不平衡对决,客观上隐含着悲剧的母题,与罗恩格林的氛围相映衬(歌剧选段的出现都是精准计算有意为之的)。拿破仑三世的“客串”是在凡尔赛宫的背景上演的,暗合了新天鹅堡的修建,尤其是镜厅(Spiegelgalerie)原就是仿建的,这里有认祖归宗的味道。还有那爱对人指手画脚的俾斯麦,简直能把人逼疯(影片里奥托差不多就是被他逼疯的),但确是个出色的配角;讲德语的拿破仑三世也是第一次在荧幕上见到,不得不说,很惊艳;更惊艳的是那辆镀金的月桂马车,徜徉在驰道上,还有满屋的闪亮星光,中间的那个能变幻的月亮就是路德维希心目中自己的象征——因为路易十四是太阳王,他发誓成为夜空之中的月亮王。

      使之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看着那最后的一抹,坠入群星间的烟花我想到了这句话。

    • Jensen

      1

      剑走偏锋。

      从《罗恩格林》开始,霍恩施泰因爵士把他寻到父亲身边,告诉他那是王国的靡靡之音。而他说,那音乐让我超越世上一切的恶行,开启了一个未来的王国,那里只有美。如今他突然接位了,也会把全国人民带往那个新国度吗?

      但他却放弃了重臣 普福尔腾男爵(柳特波德亲王)对于军事装备的签署,一心一意让卢茨小秘书去把瓦格纳找来,同时他把王宫内装改成了花房,他把自己的发型改成了天鹅骑士,这里要脑补一下,瓦格纳当时还是一个革命的流亡者,他曾经想推翻德雷斯顿。他们甚至舍本逐末,排练了献词。

      接下来政治斗争几乎让国家陷入瘫痪。所有的人都反对瓦格纳。而路德维希最亲爱的表姐伊丽莎白却同情革命者,她希望国王还人民以自由。而普鲁士的俾斯麦即将出兵,全国都在抗议瓦格纳。

      但千万不要忘记,瓦格纳就是路德维希二世最大的功劳。没有他,就没有瓦格纳,没有德国文化,没有希特勒精彩的讲话。

      2

      他背叛了所有人,所有人也背叛了他。他为国家带来的艺术,却把灾难带给了这个国家。因为他的缩头乌龟行为,他的穷奢极欲,他的债台高筑,他成了所有人眼中的傻瓜。

      从他的内阁首相卢茨,一直到他最贴心的同性恋男友霍尼希。都不得不离开他。这个男人活成了戏剧,而他的角色们都退出了。就像溥仪一样,此前就是他的一本书,叫《我的前半生》。

      影片中展现了路得维希的小王国,玫瑰岛和天鹅堡。实景实拍。是他逃离世界的彼岸。虽然把他的前半生表现的有点表现主义,但是在他们一起登上阿尔卑斯山的时候,他们遭遇了一个巨大的十字架。有趣的事情发生了,路的维系,充满宗教热情的亲吻的耶稣的脚,而瓦格纳一脸不屑地走了过去,这就是瓦格纳!

      我们的乐神、希特勒的偶像,就是这么屌!所以也遭到了巴伐利亚所有内阁大臣的反对。

    • Jensen

      不知道为什么豆瓣打分不高,两个小时的传记片基本是专心地看完的,以至于结束后还有些心潮澎湃。整部电影就是一出瓦格纳的歌剧,狂躁不安又气势恢宏,从头至尾在画面下回响的,是命运沉沉压来的调子。

      路德维希是一个感性的人,却生于号称全世界最理性的国度;是一个追求个性的浪漫主义者,却活在国家主义泛滥的年代。人道他是新天鹅堡的李后主,在我看来他更像巴伐利亚的源实朝。

      他一生受着俄狄浦斯情节的束缚,前半生就是一条寻父之旅,寻找精神上的父亲。父王不理解他对艺术的热爱,他就将瓦格纳视为人生的引导者,将自己塑造成瓦格纳剧中的人物。还有对于路易十四的推崇,他只看到太阳王文治的昌盛,看不见在背后支撑盛世的,武功的惨烈。即使到了晚年,他仍然会幻想和这两人同桌对话,像一个憋坏了的孩子,讲述自己感受不到父爱的童年。

      还有王和侍从之间那份不被原谅却又不能遗忘的感情,也让我唏嘘不已。在一部电影里男成双必有基的年代,这段禁断之情之所以能打动我,是影片着力表现了人物内心属于那个时代的压抑挣扎。路德维希是真正意义上的信徒,像他相信人一样,他也敞开心胸去相信神,毫无保留,不带怀疑。在某种意义上神是他最依赖的父亲,所以当基督教教义将同性间的恋情判为大罪,羞耻和恐惧将他的心变成了炼狱。

      影片虽然对两人的感情着墨不多,却都是点睛之笔。湖畔的缠绵一吻,是一个伤口,更是一个烙印,成了路德维希的梦魇,也使他此生再也无法吻别人。
      还有Richard永远待在他三步之外的要求,Richard恪守了这条禁令,不再靠近,可也从来不曾远离。
      当路德维希被废黜之后,Richard受到询问,被问及和王的关系时,他拒绝回答,他说不想被利用去对付陛下。
      路德维希曾问Richard,如果我只是个普通人,不是王子,你会陪我共度一生吗?Richard答道,我早已决定把一生献给了你,只是你一直在禁止我。

      看到这里,忽然想到路德维希一家大多是没有善终的。影片里弟弟奥拓在癫狂后进了疯人院,历史上也是终身未娶,在疯狂和孤独中终老。茜茜公主也是在欧洲孤身漂泊多年,一直处在精神病的阴影下,最后遭到刺杀。从这点上看,电影或许给路德维希的人生添加了一抹亮色。起码有一个人,无论他怎么胡闹任性,无论被他怎么推开,被他如何轻贱,都会紧随在他身后,在他需要时奔来。

      最后总体谈一谈对影片的感想。几个主要演员虽然年轻,却在表现中投入了身心,使得角色不只是夹在史书里的平板人物,鲜活又富有深度。音乐动人魂魄。画风唯美,高山和峡湾错落的巴伐利亚风光集壮阔于旖旎于一身,凡尔赛宫和路德维希几个离宫的取景如同梦回纸醉金迷的王朝岁月。拍摄手法常有灵气之处,像路德维希对着镜子的一吻,以及和瓦格纳的争论时,瓦格纳的脸一瞬间切换成了父王的,也许在文艺电影中是很常见的手法,运用在一部历史片中,且达到了传神的效果,也算是种创意。因为看的是日文字幕版的,可能会有些翻译问题,出了中文字幕的还想看一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