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须沟1952

龙须沟1952

652

    3.0

    • 主演:于是之叶仲寅张伐于蓝

    常见问题

    1、于是之,叶仲寅,张伐,于蓝 主演的电影《龙须沟1952》来自哪个地区?

    爱奇艺网友:电影《龙须沟1952》来自于大陆地区。

    2、《龙须沟1952》是什么时候上映/什么时候开播的?

    本片于1952年在大陆上映,《龙须沟1952》上映后赢得众多观众的喜爱,网友总评分高达1956分,《龙须沟1952》具体上映细节以及票房可以去百度百科查一查。

    3、电影《龙须沟1952》值得观看吗?

    《龙须沟1952》总评分1956。月点击量83次,是值得一看的剧情片。

    4、《龙须沟1952》都有哪些演员,什么时候上映的?

      答:《龙须沟1952》是上映的剧情片,由影星于是之,叶仲寅,张伐,于蓝主演。由导演冼群携幕后团队制作。

    5、《龙须沟1952》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答:剧情片电影《龙须沟1952》是著名演员于是之 代表作,《龙须沟1952》免费完整版1952年在大陆隆重上映,希望你能喜欢龙须沟1952电影,龙须沟1952剧情:解放前的老北京城,天桥东边有一条臭水沟——龙须沟生活在最底层的穷苦劳动人民沿着臭水沟两岸安家落户,这群被剥夺了尊严的人们在迫害、屈辱、疾病和死亡的夹逼中艰难求生。百姓们喝不上自来水,只能饮井里的苦水,上趟厕所还得跑半里地。每当雨季到来,臭水沟的水高涨泛滥,进入贫民的家中,臭不可闻,苦不堪言。被人喊成“疯子”的老艺人程宝庆(于是之 饰)落魄愤懑,他依靠老婆程娘子(于蓝 饰)卖香烟度日,最喜欢丁家那个灵巧可爱的姑娘小妞子。非人的旧社会,让人看不到未来的希望。转眼迎来了解放,龙须沟的百姓总算迎来翻身做主人的新天地……  本片根据老舍创作的同名话剧改编。


    同主演作品

     明星可左右滑动
    • 于是之
    • 叶仲寅
    • 张伐
    • 于蓝

    用户评论

    • Jensen

      19日将《茶馆》看完,这本书分为「话剧卷」与「散文卷」,所以话剧除了《茶馆》,还有《龙须沟》。这一部电影跟《茶馆》一样,都是原班人马(当然我是刚刚才知道的),程疯子就是《茶馆》中王利发的扮演者——于是之先生。

      其中触感最深的是小妞子还有她的两条小金鱼。在看书时无法真切体会小妞子的活泼可爱,在看电影时深深喜欢上她,小妞子的形象变得活灵活现起来,程疯子最喜欢跟小妞子玩,甚至可以为她买小金鱼而卖掉穿了大半辈子的长衫,我想大概是只有小妞子懂他的奇奇怪怪,而没有把他当“疯子”。后来解放后,当大家都在为修沟而欢呼雀跃时,只有他重新找出那个鱼缸,落寞地在大杂院坐着。

      普通人的不幸全然不是因为普通人自己——丁四因碰上一个当兵的免费当劳动力且误了别人的班而需缴两份车费,空手回家后不想面对妻子的不理解与质问,选择睡觉逃避。最后两人大吵一架之后在赵大爷的调和下才解开误会,在丁四身上,我仿佛也看到了祥子的影子。

      “旧社会把你逼成疯子,新社会一定要把你变成个有用的人。”为人耿直正派的老艺人程宝庆,原在一家茶馆里唱单弦,因拒绝到恶霸黑旋风家唱堂会,被其爪牙打伤,逃到龙须沟居住,靠妻子程娘子摆烟摊过日子。程宝庆满怀忧愤,但人们不理解他,都叫他疯子。只有程娘子忍辱负重,希望丈夫能等到再出头的日子。后来程疯子在赵大爷的介绍下重新工作,负责区里的自来水工作,后来也重新回到了自己熟悉的工作岗位,从“疯子”变回了艺人。

      尽管是1952年的黑白电影,也没有字幕,但看完总令人觉得仍有希望,有希望,总归是一件好事。

    • Jensen

      这是一个时代的产物。
      1、解放前部分是最精彩的,每个小人物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悲惨故事,跟《骆驼祥子》的基调是一样的;
      2、解放后部分现在看来确实显得很空,欢快的主旋律弥漫全场,完全遮盖、回避矛盾。老舍为了让情节有点波动,加了一些小矛盾,如丁四不愿意干活,诅咒发誓只要龙须沟修好就干活等等。
      3、应该把这个话剧放到当年的背景中考量,从这个角度来说,它是当年的一个经典之作。

    • Jensen

       反映“旧社会”黑暗的片子大多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或隐或显,即赞颂新社会。《茶馆》与《龙须沟》在这上面是相同的。二者的区别只是,茶馆没有将其点出来,需要在特定的语境下得到暗示,后者则是直接的描绘。故事的场景也从颇为“主流”的茶馆移到了更为边缘、底层的龙须沟——现在叫做棚户区。不但几十年前是这样,去年(前年?)北京人艺重点推出的《窝头会馆》也是如此。
       只要回到那个时代的语境,这些都没有一点问题。想想自己在看那段历史的时候,也曾为之感动。确实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年代,“沧桑转变一色新”,如果沿着当时(确切说57年是一个分水岭)的路子走下来,前途未可限量。然而这样的时光只有十七年。老舍正是在「十七年」的语境中真诚地写出了它。相信在那时,老舍也是充满了激情与感动的。
       美丽新世界、一个好政府,穷人、老实人、劳动者翻了身。身处其中的人怎能不心潮澎湃呢?但是后来的历史告诉我们,这些都是过眼云烟。看起来真的有些莫名其妙。“十七年”最终没有走下去,是什么原因呢?怪谁呢?答案很难轻易给出,也许我们可以从片中看出一些端倪。
       最明显的启发我们的地方,就是“毛主席像”。有一个细节,他们把毛主席像和财神爷像放在同样的心理位置,甚至更高(用前者代替后者)。而且不是说“买”,而是说“请”。“请”的意味就很深了,在某种程度上带有宗教性。
       宏观地来看看他们的社会、历史观。他们对“现状”的描述,都是“翻身”、“头朝上”、“好政府”之类的,他们只要质朴的公道、平等和安身立命。虽没有触及社会的深层机理,但又确是天经地义。再看他们对这历史剧变的解释,口口不离“共产党”、“毛主席”,今天的我们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问题。
       政府新官都是充满理想的,原来的恶霸是被铲除了的。但现实中真的是这样吗?
       当然,片中透露出来的也只是历史的表象,距离真正解决“十七年实践为什么没有成功”的问题还差十万八千里。这既有电影这个形式的限制,也有创作者老舍的自身限制。我相信老舍在那时也是没有看明白的,不然也不会在一朝看破之后遭受如此大的打击,竟然要“自决于人民”。
       老舍的生命随着「十七年」一同终结。


      PS:1952年的于是之那么年轻,真是没有看出来!

    • Jensen

      向老电影致敬!

      那个年代的电影看着总觉得是话剧的感觉。

      龙须沟位于天桥东边,有生意可做经济来源有保证,但是有两恶,一个是恶霸黑旋风,一个是恶臭的臭水沟,还淹死人。

      这里住着一帮老邻居。年长独身的泥瓦匠赵大爷,带着女儿二春的孟大妈,唤作疯子和娘子的夫妻二人,疯子叫程宝庆,原来是个曲艺人,妻子出摊卖烟茶等糊口,还有丁四一家四口,丁四是个黄包车夫,媳妇在家做裁缝,一个儿子和妮子。那个众邻居都喜欢的妮子在北京解放前掉龙须沟淹死了。

      影片中的雨很大,臭水会漫进家里,人们淌水进出,生存条件极差。

      解放了,大家再不受欺辱,有饭吃有事干。恶霸黑旋风被法办了,臭水沟政府也整治了,铺成了宽敞平坦的大路,大家充满了干劲。

      电影说:人民政府好,毛主席好。大家都请了毛主席的像张贴在家里。剧终的那个黑烟囱神预示般诉说着半世纪后的环保运动。

    • Jensen

      中国的改革开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80年代末,08到13年,这两个阶段都出现了波澜,好在都有人力挽狂澜。我不是自由的反对者,但我知道有了安定和富庶,自由才不是空中楼阁,才不会出现阿拉伯之春那样的悲剧。没到民不聊生,千万不要兴风作浪,否则就是开历史的倒车。

      人的命运离不开时代的大潮,个人的性格,社会发展还有一些冥冥之中的东西。文革是一个悲剧,也酿出了好多人的人生悲剧。但一个人的艺术成就的高低,却不是一个人的命运顺逆决定的。梵高,曹雪芹,吴敬梓,贝多芬……他们哪个人的人生不是悲剧的?人生不如意十八九,人的一生哪有那么多的顺顺当当?命运不由人,怎么个活法儿却掌握在自己手里。

      应该庆幸我们生在好的时代,有吃有喝,和平安定。历史总有起伏,战乱和和平交替发生。和平年代,当好好珍惜。电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文字工作者也离不开他们所属的时代。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艺术和思想局限,理解这个国家所犯的错误和纠正错误的努力和实践,爱自己的国家,民族和人民,虽然有时对国家有怨言,对他人有不满。父母育我,国家养我,和他人一起生活,宽容一下别人,检讨一下自己,这个社会才会更和谐,国家才更有希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