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艾玛·汤普森,敏迪·卡灵,约翰·利思戈,休·丹西,伊克·巴里霍尔兹,梅歌林·艾奇坤沃克,艾米·莱安,马克斯·凯塞拉,保罗·沃尔特·豪泽,瑞德·斯科特,丹尼斯·欧哈拉,费斯·洛根,约翰·厄尔利,桃乐丝·麦卡锡,卢克·斯拉特里,格里高利·迈克尔,Rupak,Ginn 主演的电影《深夜秀》来自哪个地区?
爱奇艺网友:电影《深夜秀》来自于美国地区。
2、《深夜秀》是什么时候上映/什么时候开播的?
本片于2019年在美国上映,《深夜秀》上映后赢得众多观众的喜爱,网友总评分高达204分,《深夜秀》具体上映细节以及票房可以去百度百科查一查。
3、电影《深夜秀》值得观看吗?
《深夜秀》总评分204。月点击量140次,是值得一看的喜剧片。
4、《深夜秀》都有哪些演员,什么时候上映的?
答:《深夜秀》是上映的喜剧片,由影星艾玛·汤普森,敏迪·卡灵,约翰·利思戈,休·丹西,伊克·巴里霍尔兹,梅歌林·艾奇坤沃克,艾米·莱安,马克斯·凯塞拉,保罗·沃尔特·豪泽,瑞德·斯科特,丹尼斯·欧哈拉,费斯·洛根,约翰·厄尔利,桃乐丝·麦卡锡,卢克·斯拉特里,格里高利·迈克尔,Rupak,Ginn主演。由导演尼萨·加纳特携幕后团队制作。
5、《深夜秀》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答:喜剧片电影《深夜秀》是著名演员艾玛· 代表作,《深夜秀》免费完整版2019年在美国隆重上映,希望你能喜欢深夜秀电影,深夜秀剧情:凯瑟琳(艾玛·汤普森 Emma Thompson 饰)曾经是脱口秀行业中的先锋女战士,她所创办的节目吸引了无数人的注意和评论。可如今,一再下滑的收视率和她不断下跌的个人评价让凯瑟琳开始意识到,如果再不对情势加以干涉,那么她很有可能会丢掉饭碗。 为了打破外界对自己“厌女”的指控,凯瑟琳决定雇佣一位名叫茉莉(敏迪·卡灵 Mindy Kaling 饰)的印度裔女作家为自己工作,本来只是打算拿她装点门面的凯瑟琳渐渐发现,这个单纯的有些可笑的女孩肚子里确实有点东西。在茉莉的帮助之下,凯瑟琳的风评开始扭转,而凯瑟琳也帮助茉莉抵达了她独自一人绝对无法到达的职业高峰
很奇怪,这部似乎并无深度甚至政治正确到有哗众取宠之嫌的电影,有种莫名的吸引力令我忍不住二刷。大概是因为,虽然无关爱情,该片具备chick-flick的所有基本要素:轻松幽默,有笑有泪,happy ending,太适合周末晚上嗑着瓜子放松脑子。有人说这部类似印度门徒版《穿Prada的女魔头》,也不无道理。刻薄冷漠的Emma对初入职场的菜鸟Molly确实没给过好脸,一直是嫌弃鄙夷加迎头痛击,但却在屡次冲突的火花中彼此走近。触动到我的是,这里面有些台词切实揭露了职场真相。
比如Molly说老板一点都不喜欢她,最了解老板本尊的其枕边人Walter给她的建议是:Be useful, make it so that even if she doesn't like u, she needs u.这条我太有感触,因为我的老板也不喜欢我,但他不会开掉我,就因为我好用。所以职场第一原则是成为有用的人。这样即便老板不喜欢你,他/她依然需要你。
后来Molly跟老板唯一交心倾谈的那晚,抱怨被男同事当作diversity hire。老板说了一段话很实在:You ARE a diversity hire. What? You think no one ever accused me of sleeping my way to the top? I mean the point is you are here. And if you want people to see you something other than a diversity hire, you have to make them. It's not fair. But it never is for women.(你确实就是多元化雇员啊。怎么?你以为从来没人指控我是一路睡上来的吗?重点是你在这里,如果你不想让人家只把你当多元雇员看待,你就要做到让他们心服口服。这确实不公平,但对于女人来说从来就没有公平过。)
然后当Molly跟老板一番表白,你改变了我的一生云云,Emma瞪大双眼眉头紧锁打断她,说Your earnestness can be very hard to be around.(你的真挚让人很难相处)
Molly问为何我不能表达对你的崇拜?Emma说Beacuse successful people hate their own admirers, and we are suspicious of people who compliment us.(成功人士讨厌他们的崇拜者,而且我们总怀疑赞美我们的人别有居心)
这点我也颇有感触,因为性格直率吃亏不计其数。曾把率真当真诚,圆滑当虚伪,结果却是为所有人所不容。在职场讨好老板领导溜须拍马是必备技能,但事实上中间的度很微妙。其实成功人士听多了赞扬吹捧,对此已经完全免疫,但又不能太实诚,像女主角开始一样对任何问题直言不讳,直抒胸臆,却不给出建设性的建议。如何巧妙地说出中听有用的话,又不引起老板的反感,其实是一门很大的学问。所以会说话的人,我们管他们叫情商高。
当Katherine的出轨曝光,大家在讨论The line is "in sickness and in health"(结婚誓词是“无论病痛或健康“) People always make those vows in health(人们往往是健康时才发那些誓)
她的丈夫消失了几天,最终还是选择原谅。
Katherine说It didn't mean anything, but it meant everything, because it hurt you.(那段关系毫无意义,但它影响深远,因为它伤害到了你)
他说:Yes it did.
沉吟半晌他又说,The thing is, you can't just take away one terrible thing you did, any more than you can take away the million beautiful things that we had together. That's a million to one. If you can live with that ratio for another few years, then so can I.(问题是,不能因为你做了一件错事,就抵消掉我们曾经共度的一百万件美好的事,这比例是一百万比一。如果你可以接受这个比例,再多过几年,我也可以)
当Katherine问What did I leave behind? No friends or children.(我留下什么了呢?没有朋友没有孩子) Walter说You didn't want them. You want excellence, which almost no one gets in their lives time. Just make sure you are ready before you give it up.(你不想要那些。你要的是卓越,大多数人一辈子都得不到。确定你准备好了再放手)
最佳台词奖给这位丈夫。
Late Night 2019
12.30
并不是一部完成度很高的电影,也算不上Emma作品中的精品。我认为原因在于剧本,剧情较零散,可以说是一些片段集合,主角有时缺乏行为动机,比如主持人突然去参加了下属的脱口秀义演,性格转换缺乏契机。但电影的确有趣,而且还不是充满了屎尿屁性别的有趣。(对比电影中要取代艾玛的那个男主持)一些反讽,如对“白人救世主”的讽刺可太高明有趣了。
最喜欢的一点是,这部电影从女性视角探讨,我太希望能多些这种电影了。就围绕女性角色,说她的职场,她的生活,她的聪明智慧天真愚蠢,无论什么,我们需要这种电影。还有就是电影对女性的职场问题,如荡妇羞辱都是一带就过,我觉得有点简略。(Emma《儿童法案》虽然也从Fiona展开,但看她那个丈夫,完全只顾自己感受,但我怀疑很多人也能共情到他,认为Fiona只重工作,不管家庭。)
Emma的表演依然精彩,这个自不必多说。高傲尖刻不擅长人际关系,尴尬无措颓丧脆弱,Emma都表现得很好,很自然生动。
谈政治正确没什么意思,我不喜欢许多扣帽子的事情。在电影中,Emma 饰演的女主持雇了一位印度女性,还专门被问是不是政治正确,这个真题真是无聊极了,我是女主持我也翻白眼。虽然在结尾女主持的团队多了很多女性,黑皮肤的,看着像LGBT的员工,显示出一种包容开放的感觉?
Emma在电影中饰演的是一个很招人心疼的人,刻薄无情,卓越强大,但就是本质可怜软弱,让人忍不住心疼,《是大臣》中的Humphrey 也是这样。她说她一辈子把时间就花在了丈夫和节目上,这是她自己的选择。
不禁感叹,归根到底,无数艺术作品告诉我们的都是寻找爱,给予爱,我们的毕生追求的也是爱。电影中的女主持凯瑟琳有爱他一生的丈夫,包容她了解她,最重要是爱她。幸福的人啊。(我这个口气仿佛步入中年,只看重love and peace 的人哈哈哈)
有影评人说“Emma很适合演“爱而不得”的角色,擅长刻画爱情里的两分隐忍,三分讥讽,五分不知所措,有时机敏高傲,有时喋喋不休,但最后总让人心生怜爱。” 首推《真爱至上》,卧室独自哭泣那里太虐,还有《去日留痕》爱而不得女管家,甚至《理智与情感》,《霍华德庄园》中的角色都让人好生怜惜。《哈维的最后机会》中她的平凡中年机场地勤更是让我心酸,可能唯一快乐的就是《love punch》? 《儿童法案》好看是好看,但那样的丈夫赶紧滚远点。
P.s Emma在这部电影里有很多衣服,都很好看。粗略整理了一下,有30+套服装,真的是我等粉丝福利了
故事很像#穿普拉达的女王# ,在讲述一个一老一少两位犀利女性职场故事的同时,也反应了目前好莱坞追求多元性带来的争议。片中一个男性编剧说:“少数族裔女性如今比白人男性在找工作时有优势很多。” 这是事实。影片对此有调侃成分,但同时也反应出当少数族裔女性获得这个机会时,要怎么把握,展示自己的才华才更为重要。n
敏迪·卡灵(Mindy Kaling)出演的编剧正是因为她是少数族裔女性,又很上进、敢言获得了被她最喜欢节目录取为编剧的机会。这在片中被称为“多元化录取”(Diversity Hire),为了达到公司员工多元化目标,而幸运获得机会。她当然也因此被男同事们奚落和不信任。她的上司、脱口秀女主播Katherine Newbury (Emma Thompson)是一个尖酸刻薄又古板的女老板,不尊重也不在乎下属,并正在遭遇事业危机。幸好这位新来的女编剧真的帮助了她,两个孤独的女性并因此形成了共患难的友谊。n
片中顺带讲述了女主踏入一个曾被老白男霸占的职场,面对的各种讽刺和压力,并且要努力证明自己作为“多元化录取”的幸运儿确实配得上这个职位。影片也通过电视秀栏目制作前后的过程,展示了娱乐业职场上的残酷与多变性:任何人如果无法与时俱进地调整自己,随时可能被淘汰。甚至影片也不忘调侃了当下动不动就“揭发丑闻“打垮一个名人的风气。可以说,本片时一部对好莱坞业内现状、美国社会现状敏锐又细致的观察,语言十分犀利,但又很诙谐,讽刺意味极强。
很多名星,包括赛金花,史蒂夫马丁,RDJ等被提及,也调侃了复联,真人秀和油管红人比各种专家更红的现象。n
虽然说故事的构架很老套,但算是一部针砭时弊的优秀喜剧。Emma Thompson把臭脸的女主播演得非常出色,几乎每句话都在换着方式骂人。虽然傲慢又难搞,但最终敢于面对自己的错误,终于卸下防线袒露自我时,又特别真诚动人。很喜欢她这次表演。
《深夜秀》上映前,两位主演到播客The Guilty Feminist作客,举行了一场放映会+影后谈。Emma和Mindy都有亮相,但明迪只呆了不太久一会儿,主要还是主持人Deborah和Emma在聊,主题当然还是喜剧与女性。这里简要翻译一下Emma的部分。文中除部分括号内的注释外,所有内容均来自于播客The Guilty Feminist, Ep.152, 06/03/2019。
Emma首先谈起年轻时做喜剧的经历。她一开始做的是standup,到25岁她想,要是一直做单口,不到30岁她就会被舞台吓死的。后来在BBC4做小品电视节目,但节目出产过程并不顺利,BBC4的领导看了剧本觉得get不到笑点,结果Emma跑到他办公室从头到尾演了一遍,最后成功逗笑领导,获准制作。然而媒体的评价并不好,大家都说她仇男,她本人认为这是没问题的,一台节目做出来观众有不同意见很正常。独立报评论说这台节目很重要,是在扩宽喜剧的边界、为喜剧提供不同的声音,卫报却直接说who the fk gave this woman the money to make this shit? 卫报这篇充满主观色彩的评论让Emma感受到了恶意,之后决定转做正剧(drama)。但她不完全同意当时的整个体制都在排斥女性喜剧人这个说法,毕竟在当时已经有出品人在有意识地帮助女性和少数族裔。
主持人Deborah特地提到了女性之间的互相帮助问题。她认为来自各个行业的女性都遇到过孤立无援的境况,而当这些女性尝试去帮助其他女性的时候,身边的男人就会开始不信任她。这种情况在电影中,Katherine站在Molly一边时也有体现。Emma就表示男性进入任何行业中都像行驶在高速路上,到处都是路标,到处都是引导;而女性通常要走到悬崖边才知道此路不通、需要回头,因为一路上没有人提醒她。这在喜剧行业特别突出,因为大众普遍认为女人没有幽默感。而男人习惯于取笑女人,例如经典的老笑话“多少个女权主义者聚在一起才能换成一个灯泡呢(How many feminists does it take to change a light bulb)?”其实并不好笑,却一直流传了下来。很多男性天然认为女性就是缺少幽默感。Emma表示要是女性没幽默感,我们早就死绝了。在《深夜秀》中,Katherine作为喜剧行业中的年长女性,在一定程度上是Molly的领路人,她很欣赏这一个设定。不过(辩证思维又来了)她也承认在职业生涯中无人领路,也是一个发挥的好机会。例如她23岁时做的单口相声里经常把性病放在嘴边,这其实是来源于她的真实经历,当时她的澳大利亚男朋友通过性行为传染给了她炎症,于是她经常在表演时问观众里的男人,“你平时有没有好好洗几把?”被问到的男性通常会支支吾吾,而他身边的女伴就会很紧张地说“有的有的,他会洗的!”Emma就会追问“你别替他回答呀。你有没有从里到外,从上到下,认认真真洗几把?”她很热衷于跟观众探讨个人卫生问题。八十年代的人治这个病,没那么多一片片的消炎药,她们就会用棉条沾上酸奶,放进去,来帮助消灭真菌(这个我查了,真的有),而Emma由此写出的笑话是,一次她叫男朋友帮她拿点酸奶来,那位澳大利亚人还很十分讲究地选了个热带水果味。
明迪为Emma量身定制了《深夜秀》的剧本,其实Emma一开始听到这个消息时惊大于喜,因为她收到过的那种“为她而写”的东西大概都是讲一个中年男人,地理老师,在大几十岁的时候终于发现了爱,由此获得勇气,坚持做自己之类的那种感人故事,她已经听累了。但收到明迪的剧本48小时后她就像打了鸡血,马上下决心一定要做这个戏。这个剧本是明迪一边上着班一边写出来的,每个礼拜六写一点,前前后后一共写了三年。电影取材于身为comedian的明迪的生活,她既是那个办公室里唯一的少数族裔女人,又是那个冲进办公室把下属骂一顿就走的雷厉风行的上司,于是电影中的两个主角都有她的影子。Deborah则从电影里Molly遭受男同事排斥的情节联想到她的自身经历,她在职场遇到过的许多男人都十分迫切地想表明“我是好人”,意思是“我不是韦恩斯坦那样的坏人”,但他们无一承认自己已经占据的优势。每当有女人和有色人种进入某个行业,这样的所谓支持平等的白种男人表现得就像是他慷慨地把自己的蛋糕分了出去,这种意识似乎已经在白种男性心中根深蒂固了,但其实本来这个蛋糕就不该是他们独占,而是各种人都有权分一块的,他们甚至并不是理所当然就该是先拿的那一个。而《深夜秀》的剧本很好地展现出了团队多元化构成的重要性,正如Katherine让Molly进入团队,就是不想让整个团队都用同一种方式想问题,这种多元化不仅是象征性的招个少数族裔女人入队(token and representation diversity),更是思维的多元化。
Emma解释了她所理解的“男性喜剧”和“女性喜剧”的差别,这是她很多年前就与剑桥脚灯剧社里的搭档Ben Elton讨论过的(在扣熊深夜秀上也讲过),把喜剧带来的快乐与性快感相联系起来。男性做喜剧习惯把材料一点一点积累,最后来一个爆点(punch line)(相当于中文的做包袱和抖包袱吧),这个过程与射精很相似。Emma回忆起很久以前去妈妈工作的排练室看男人讲单口,妈妈即使完全没有被逗笑,也要在包袱抖出来的时候礼貌性地笑一笑。而女性喜剧的笑点循环往复,会带来持续性的快感,当整件事结束时,观众便能够得到巨大的满足。然后Emma开始跑火车:“那些让人开怀大笑、笑出眼泪的时刻,其实比性更快乐。人们总是不愿意承认世界上有比性更快乐的事,总觉得这种说法会让他们显得不够酷,但我可以,因为我都六十岁了。不过既然今天我老公也在现场,那我这么说吧,对我来说世界上没有比和我老公的性更快乐的事,但笑出眼泪比和其他人的性都要快乐。”另外电影中有Katherine和年轻男人的情事,这与一般的电影设定是相反的,一般电影里都是六十岁的男人与年轻漂亮的女孩擦出火花,而他的妻子被塑造得十分疏离,要独自承受羞辱,还要大方原谅丈夫——就像《儿童法案》里的 Stanley Tucci 一样,出轨完还能说“我在远处爱着你"。这也与Emma本人正好相反,现在要是有年轻漂亮的小男孩来向她示好,她一定会逃跑的。这里Emma用了播客的固定句式:I'm a feminist but——她依然难以平静接受自己被取悦这件事。
Deborah还提到一点是尽管《深夜秀》里有众多的男性角色,而且他们确实在故事中占有一席之地,也承担了喜剧效果,观众却由始至终不需要用他们的眼光看问题,他们被炒鱿鱼就炒鱿鱼,前后的故事都不需要交代,一旦跟两位女主角互动完,他们就离开观众视线了。这样的角色在传统电影里通常是女性来承担。传统电影叙事是如此习惯于从白男角度看世界,以至于所有人都很擅长于与白男(角色)共情,《深夜秀》则做到了摆脱这种圈套。同时,它没有让受挫的Molly去印度洗涤心灵,被路上遇到的白男loser救赎、继而和他幸福快乐地在一起,也没有尝试去“治愈”Katherine的工作狂。这些都是《深夜秀》特别之处。Emma也说电影宣传期她接受了许多记者的采访,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全都很敏锐地捕捉到了这部电影所讨论的议题(issue),但事实上这些并不只是议题,这就是女职业人每天面对的生活。
讲回电影的制作,拍摄一直在延期,前有Emma家里出事,后有明迪怀孕,一拖再拖,终于在去年凑出25天在纽约完成拍摄,整个过程人人都没有工资。Emma说也许以后真的会出现女深夜秀主持人,但她做不了,因为她十点钟就要睡觉了,只有参演SNL《周六夜现场》时例外。说到SNL也是很有趣。首先写作室里确实龙蛇混杂,各种肤色的男女都有;其次节目组的工作时间表从七十年代开始沿用至现在,所有人都是白天睡觉、鬼混,晚上才来写东西;原来真的有人会不愿意出演女人写的小品,那是已故演员John Belushi,但Gilda Radner写的可以例外;Emma请求大家尝试着白天写,结果这群年轻人都困得不行,老人家Emma发出感叹:这种时间表真的没必要;排练的时候她在舞台上被拖过来拽过去,拉下来又扔上去。一切都更让她感慨二三十年前这个行业中女性的艰辛。Deborah则分享了在美国演员Amy Poehler在书里写过的一段经历,当时她在一个喜剧组里写了一个关于卫生巾的笑话,所有男同事都说没听懂,但她坚持要演,说既然这个笑话是有一半人口会懂的,为什么一定是你们来衡量它好不好笑?结果观众的反应证明这个笑话很成功。Emma表示认同,她认为很多人都学会了假装觉得“男性喜剧”好笑。扮演Katherine给了她一个毫不留情地叫男写手闭嘴的机会,现实生活中她绝不可能这么做。单口演员Hannah Gadsby也说她有时会被认错成男人,她完全不会不高兴,相反这对她像是一种放松。
Late Night这部喜剧片里没有抖太多机灵,它的智慧都在更深层的剧情里。Deborah呼吁播客的听众都去买票看这部电影,因为如果是男人做的电影票房不好,人们会说他没做好;而这样一部女性电影票房不好,人们直接就会总结说女人不行。如果想要看到更多以女性视角为中心的喜剧,就一定要撑起票房。
最后Emma主动请求再次合作了。
Jensen
Acerbic and implacably female-centered, LATE NIGHT is stemmed from American writer/comedienne Mindy Kaling’s self-referential script, and is directed by female director Nisha Ganatra of the same Indian lineage like its soft-centered scenarist.
Emma Thompson, unabashedly white, old but soigné, plays the eminent evening talk show host Katherine Newbury, with a couple dozens of Emmies under her belt, she has been rested on her laurels, maybe for too long, when she is given the fair warning by the network president Caroline (Ryan) that this season might be her last if the show’s declining rating doesn’t rally, and almost at the same time, she casually makes a “diversity hire” after the criticism of her all-white-male writer staff, and the lucky gal is the Indian-American Molly Patel (played by Kaling herself), a chemistry plant worker who has no experience in sketch comedy but an aspiring heart and a way-too-nice personality.
It is somehow disheartening to admit that Molly’s characterization fails to step outside the hokum parameters of the “rookie in a competitive workplace” mode, given someone hailed from an ethnic minority finally takes a central spot here, Molly is unremarkably designed as a meeker, broader version of Anne Hathaway’s Andy Sachs in David Frankel’s THE DEVIL WEARS PRADA (2006), leaving her own merits (gumption, talent and sense of humor) ungrounded in the feel-good superficialities, thence, ceding the limelight to a virtuosic Thompson, having a whale of time in inhabiting a perfectionist, intelligent, seasoned woman who is also too brittle and callous by half, not dissimilar to Meryl Streep’s Miranda Priestly, she flouts the pat dichotomy between a monster and a saint, and learns that self-parody is quite a panacea to her self-imposed high-standard vocation.
Katherine is not a woman seeking for our compassion, she has been fed on her celebrity status and is incapable of suffering fools gladly, her cruelty and bitterness is not intentional but congenital, why, a successful woman like her, cannot radiate warmth and wisdom at the same time? Kaling’s screenplay is at its most trenchant when obliquely imputing the causation to the sexism environs that can be pernicious even to a woman at the top of her game.
Often too SNL-esque to retain the story’s own distinction and acuity, the movie, at the very least, makes it up for its good intention and a sensible message that fine-tunes the gender/race politics in the workplace, plus, for fans of Ms. Thompson, LATE NIGHT is as good as a feast to relish.
referential entries: David Frankel’s THE DEVIL WEARS PRADA (2006, 7.9/10); John Lee Hancock’s SAVING MR. BANKS (2013, 7.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