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姐儿

甜姐儿

605

    2.0

    常见问题

    1、弗雷德·阿斯泰尔,奥黛丽·赫本,凯·汤普森 主演的电影《甜姐儿》来自哪个地区?

    爱奇艺网友:电影《甜姐儿》来自于美国地区。

    2、《甜姐儿》是什么时候上映/什么时候开播的?

    本片于1957年在美国上映,《甜姐儿》上映后赢得众多观众的喜爱,网友总评分高达1210分,《甜姐儿》具体上映细节以及票房可以去百度百科查一查。

    3、电影《甜姐儿》值得观看吗?

    《甜姐儿》总评分1210。月点击量1次,是值得一看的喜剧片。

    4、《甜姐儿》都有哪些演员,什么时候上映的?

      答:《甜姐儿》是1957-02-13上映的喜剧片,由影星弗雷德·阿斯泰尔,奥黛丽·赫本,凯·汤普森主演。由导演斯坦利·多南携幕后团队制作。

    5、《甜姐儿》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答:喜剧片电影《甜姐儿》是著名演员弗雷德 代表作,《甜姐儿》免费完整版1957年在美国隆重上映,希望你能喜欢甜姐儿电影,甜姐儿剧情:美国女性时尚杂志的主编玛姬崇尚完美多变,以引领美国女性的流行为己任,但是杂志最近却面临模特荒,因为他们缺乏“有思想”的女主角玛姬与摄影师迪克(Fred Astaire 饰)携团队来到一家书店取景,他们事后发现此行最大的收获是宣扬移情主义的书店店员乔·史托顿小姐(奥黛丽·赫本 Audrey Hepburn 饰)。乔对模特工作起初毫无兴趣,但考虑到可以前往巴黎面见移情哲学家弗拉斯教授,还是应承了下来。迪克因为乔而创作欲强烈,两人合作了一系列美轮美奂的作品,同时他们的关系也到了发展。不久乔如愿见到了教授,这使迪克颇为不安,两人大吵一番后乔愤而离去,为了挽回乔与展演,迪克和玛姬使出了浑身解数……


    同主演作品

     明星可左右滑动
    • 弗雷德·阿斯泰尔
    • 奥黛丽·赫本
    • 凯·汤普森

    为您推荐

    用户评论

    • Jensen

      这是一部关于“哲学”(中间没有♂)的歌舞片。

      我说这部片子在努力了,大概也就是这一点最突出。

      女主角是个文艺女青年,“移情”的信徒(看完《海伯利安》的我觉得“NOOOO, not again”),心心念念的要去巴黎找某个教授谈学术。Fred所在的杂志,以及Fred本人都看上了她,以带她去巴黎为条件,把文艺女青年(半推半就的)诓上了不归路(虚荣之路)。在这个过程中,文艺女青年以学术和纯洁的名义坑了杂志和男主角好几道。当然最后还是抛弃了学术之路和男主角过上了虚荣的天天穿纪梵希的生活。

      可我怎么还给了四星。。。真是说不通啊。
      这好像是我第一次在影院看Fred的电影吧。

      这部片子其实可以在很多地方做得很有意思,如果是现在拍,可以拍得非常讽刺,有意思。但是在这个片子里,所有的点,除了赫本一直在换衣服。。。都没有发挥好。

      第一,女主角这个文艺女青年的定位其实很now,而且这书店店员变身超模的玛丽苏故事简了个直了。现在拍这个,编剧肯定分分钟打文艺女青年一脸,答应的事情都不做好,谈什么理想呢亲?

      第二,如果不谈女主角的职业素质问题,让我们来谈谈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女主角一开始认为时尚是肤浅的,但是为了去巴黎谈哲学,就可以进入时尚行业。然后爱上了摄影师,就表示说我爱上了肤浅的生活。然后又遇到了教授,则重新爱上了哲学。然后发现教授只想拉小手亲小嘴,突然说出了“你现在说话不像哲学家,像个男人!”这样的名言。I WAS LIKE, WTH。。。编剧倒底是脑子上驾了几把枪。并不是说女人不应该纯洁,但是这个角色塑造也真是醉了。结尾就是,女主角仿佛感受到了“男人都是大灰狼”这件事,老老实实的完成了时装表演,然后一个人穿着婚纱跑到外景拍摄地哭鼻子,直到男主角过来给她唱了一首歌,两人站在木筏上,顺流而下,两岸尽是鸡鸭鹅……什么鬼,一点女性的自觉都没有……你说我为何对一部歌舞片期待女性自觉,那是因为一开始男女主角在书店相遇,书呆子女主对男主说了一堆哲学概念,然后说自己是“移情”的信徒,就是“感同身受别人的感受和想法”,这时候男主角突然把书店的梯子拉过来,吻了女主角,女主角露出小鹿一般的惶恐,说“你干啥!?”男主角说“我觉得你现在想要被吻。”然后男主角被女主角骂跑了。。。接着女主角在书店里唱起了一首学术与少女心矛盾的歌曲……我还以为要在这方面做文章呢……结果,并!没!有!

      第三,我有感觉到赫本努力的想突破自己。trying too hard。长得太漂亮就是难办,角色类型也太过单一,想突破就是难(其实还是能力问题)。她在这部片子里努力的想要表现谐星的一面,连现代舞都跳了。但怎么看都觉得有点心疼。但终究还是编剧的问题,或者是整个好莱坞行业的问题,这个角色如果真能写的古灵精怪,说话像连珠炮一样,对,就是按照凯瑟琳赫本的风格给她写,这个角色就能好很多。

      第四,Fred戏份还是少,我要看Fred ONLY!

      总之,分分秒秒都是歌舞片穷途末路的预兆。。。这个片子的看点其实是在这里。说要思想内涵嘛……不如去听丘巴卡roar for 100 minutes.

    • Jensen

      第14届#法罗岛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第0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开幕片《甜姐儿》,下面为大家带来前线时尚大咖们引领风潮的评价了!

      杰瑞米太阳:

      着实惊艳。

      无糖吐槽:

      好莱坞商业片的犬儒劲。

      zzy花岗岩:

      赫本真是超凡脱俗的天使。

      松野空松:

      美术设计很好,但舞蹈和歌曲……

      赵小毯:

      歌不好听,舞跳的僵硬,最尴尬的是剧情。

      Her Majesty:

      影响了《爱乐之城》。歌舞片作为开幕片就是看的开心。

      我们敏熙:

      比《窈窕淑女》要更有趣,更富有活力。赫本可谓是尬舞大师了。

      Prometheus:

      阿斯泰尔与赫本完全不来电啊,倒是和杂志主编的那一段歌舞很好,我觉得老舞王内心狂cue罗杰斯,赫本好适合定点啊。

      米米:

      赫本的第一部歌舞片,她像个精灵一样,让你发现她每一刻,每一面的美好。

      如果说赫本是纪梵希一生的缪斯,那么服装绝对是纪梵希给赫本的情书。

      落霞孤鹜秋水天:

      赫本合作的导演都热衷用“把丑小鸭打造成时尚宠儿”的剧情将赫本打造成时尚icon,没有人比她更适合身着华服挺立神坛,被后世当成经典一遍又一遍的致敬,尽管此时不到三十的她已经明显老态了。

      盆满钵满赵+:

      色彩斑斓得像一个巨大的梦境,暗室和竹筏上跳舞浪漫的要死,但却被笼罩在一个巨大鲜艳的虚假之下,感动和喜爱也仅仅是片刻欢愉了。要被赫本的那段现代舞即兴笑死了,羡慕那个状态时候的她。(书店的那一吻我傻了,但是好喜欢!!!)

      欧.尹:

      作为57年的典型好莱坞歌舞爱情片,本片其实完成度很高,整体节奏、人物塑造与色彩构图都蛮不错的,但是今天来看未免太过老套生硬了,且不说剧情只是传统的朴素美人变时尚转眼遇到爱,男主角无甚魅力可言,男女主角之间也反应不佳,影片中的歌舞段落也没有什么让人印象深刻之处。

      Pincent:

      色彩、节奏、场景选择才是重要的,巴黎大街、暗红室内,不少舞蹈段落的场景布置、镜头设计并不比《雨中曲》弱,视觉表现力才是关键,某些段落要拍得像梦一样,像故意加上了新的滤镜,“不真实感”恰恰才是对的,模特、摄影这些给人观赏的行业,它可能就是吵闹、浮华、虚假、令人迷失的。快拍新版吧,叙事上少露出点短板,可以找鲁妮·玛拉演。

      给艾德林的诗:

      在一个主打加勒比风情的派对上,循环放尼亚加拉大瀑布显然是不贴铺陈的。全部概括起来也就是故事太违和又孱弱,赫本巴黎地下小酒馆的一段舞蹈最好,加半星,可惜也是独自情境SOLO和电影没啥关系,挺遗憾背景大概是漂亮国的纽约,民风也不剽悍,买枪还挺费劲,不然赫本可以在开头就直接把一群叽叽歪歪的蛮横二逼全部打死,绝对能挽救电影。

      SONGMJ23:

      循规蹈矩的歌舞片。服装、音乐和舞蹈都十分出彩,运镜也符合人物情绪,并能营造气氛。对“同情”和“同理”的对比探讨是个极有趣的立意,但不是很确定几段舞蹈本身是否有随着故事的进行体现出这两个概念在几个主要人物间的区分、传递和转变。我希望导演是能想到这点的,无奈本人才疏学浅,不懂舞蹈。剧情走势本身的设计略显俗套,若非以歌舞作为情绪的缓冲,恐不堪卒读。

      子夜无人:

      50年代的时尚行业图景,拍得远远比半个世纪之后声名大噪的《穿普拉达的女魔头》更加时髦;书店、暗房、酒馆……每个空间都有超强的设计感,而所有巴黎的室外取景以及歌舞段落的编排,轻巧劲都不输后来的《扎齐坐地铁》。所谓缪斯,哪里是什么真正从天而降的天使,作为人为创造的神话,拿掉所有滤镜和装扮,她也只会一往无前扎进烂俗的爱情故事里。而所有极尽浮华的排场、奢侈又堕落的仪式感,回过头来只为说出这一句:时尚已死。

      #FIFF14#DAY0的主竞赛场刊评分将在稍后为大家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 Jensen

      电影里的歌曲大多是Gershwin的作品,名曲包括'S Wonderful, Bon Jour Paris, On How to Be Lovely。歌曲的部分都没有特别多的惊喜,只是发现Audrey的确不是很适合唱歌,尤其是Bon Jour Paris的那段。不过她的演技和舞蹈都是很值得赞赏的!
      中间最让人心动的一个镜头莫过于男女主角的初次见面,Audrey在跟Fred解释什么是empathy:那就是你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感受他的感觉。Fred看了她一眼,出人意料的将她拉过来轻轻一吻!那是我今年看过的最美的一个KISS!
      舞蹈方面,Fred是高手,里面Clap Yo Hand那段幽默的舞蹈是整个电影的一个亮点。而Audrey也在其中一展舞技:巴黎酒吧里的恣意放纵和On How to Be Lovely都是不可错过的精彩片断。

    • Jensen

      电影《甜姐儿》手记

      - 赫本真的不适合演文艺女青年,她就很适合演少女公主,无论是气质还是扮相。《罗马假日》就是六十年前的《公主日记》,赫本就是黄金年代的安妮海瑟薇。凡是赫本演文艺女青年的,比如《蒂凡尼的早餐》,比如这本,都显得很尬,与角色很游离。比如赫本在这部片子里演一个nerd,一个热衷于阅读并和他人谈论哲学的书店小妹,看她一本正经地背着那些她自己显然也不懂的关于存在主义、唯物论、唯心主义、共鸣论、经验主义的台词,真的很amusing。。

      - 这部片子主线故事之外的部分都很好看,且颇有可圈可点之处,试举几例。

      · 这部电影的男女主角年龄差大概有二十岁左右,大多数同时期的电影都是如此,应该是和当时美国的社会现状有关,鼓励男大女小老少配的组合。

      · 时尚杂志的女主编大概就是后来时尚女魔头里米兰达的原型,但是要柔和得多。事实上看女主编和男主角跑到霍教授家里找赫本,顺便即兴歌舞的那一场戏,真的比看赫本有意思多了,女主编的演员不愧是姜是老的辣。

      · 说到霍教授的那种家庭文艺沙龙,故弄玄虚的文艺活动,当代导演Baumbach在While We’re Young里也讽刺过,能说啥呢,只能说纽约和巴黎大概有五十年的时差吧,巴黎五十年代玩儿剩下的,纽约的文艺青年到了二十一世纪还玩儿的饶有兴味。

      · 男主角看到赫本一门心思地崇拜霍教授,气愤地警告她,霍教授根本不是作为一个哲学家接近一个学生、而是作为一个男人来接近一个女人那样接近你,赫本不服气地反驳,难道他没有一点被我的智慧所吸引吗?男主角讽刺地说,他对你的头脑的兴趣就像我对你的头脑的兴趣一样多(那大概就是聊胜于无的意思了吧。

      - 所以这部片子虽然结尾还是有情人误会波折后终成眷属,但如果我们真的凑近去看两人在一起的真相,会发现男主角还是把赫本当一个有意思的漂亮女孩子在对待,他看赫本滔滔不绝地讲那些哲学的样子很可爱,至于她到底在讲什么、她对什么真正感兴趣,男主角既不想知道也无意配合。这或许是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的爱,但显然不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爱,这种爱并不建立在了解之上——甚至连了解的意图都没有,完全是基于外貌的性吸引。作为老电影或许足够呈现一个故事,但是这种感情的本质却令人丧气,也让人发现,那个时代的电影对于女性头脑、智力的轻蔑真是具体又周到,女性角色本身,无论被怎样包装,还是被当成一种性资源来对待。一个女性的“成长”则被呈现为对自己的性魅力的觉醒,但这种认知显然到现在,六十年后,也依然没有过时,这才是最令人叹息的地方。

    • Jensen

      《甜姐儿》:个人风采的极度奢华

      范典/文(07年旧作)

              
      1954年的奥黛丽·赫本已经拥有极大的声名,她凭1952年拍摄的《罗马假日》在这一年夺得了第26届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这一年九月二十四日,与身为导演、演员、作家三职的梅尔·法利尔(Mel Ferrer)结为伉俪。当然她的声名显赫引得很多剧本铺天盖地袭来,关于二战题材的《安妮日记》被她拒绝,因为她无法忘掉童年生活中战争留下的阴影。她接拍了歌舞剧《甜姐儿》,并指名道姓要求弗雷德·阿斯坦(Fred Astaire)来担纲男主演。对于奥黛丽来说,这是一位大师级的舞蹈明星,因为从小习舞的她最大的梦想,便是与弗雷德能够同台舞蹈。在她儿子肖恩所撰的《天使在人间》一书中,他这样写道:“母亲去世以来,我在许多采访中常常被问到,我最喜欢她的哪一部电影。我真的不能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如果认为我能够充分客观地挑出我的最爱,就太可笑了。但是,我一直尝试着给一个答案,说出那些我知道她曾经为之付出了个人情感的电影。电影《甜姐儿》就是其中一部。这部电影实现了她与弗雷德跳舞的梦想。毕竟那些年来,又一次能够与她最初的挚爱——舞蹈相连,想必是一桩多么快乐的事情啊。”
              
      这部影片融合了诸多时尚元素,片中的服饰便令人眼花缭乱,更别提百老汇舞台剧式的音乐、舞蹈……这是一部绽放奥黛丽·赫本个人风采的影片,就像章子怡从小练舞,终于在后来的武侠电影中得以 施展身手。
              
      影片无非从一个灰头土脸的女孩子身上出发,让她的美在时尚杂志上登上一个新的台阶——智慧与美貌的集合——于是杂志社的摄影师与女编辑开始了“造星计划”,让丑小鸭变成了天鹅。这期间,摄影师与女孩子相爱,相爱过程中,女孩又因为专研哲学崇拜某位哲学教授,在探讨过程中她忽然醒悟:在自己的美貌面前,教授充其量已还原为男人。在这样的学术环境,她无法不受到赤裸裸的性的侵犯,于是她跑回摄影师身边……
              
      从一个在书店打工的女孩子身上,我看到她孜孜以求的对哲学(移情主义)的迷恋,刚开始时,高级杂志社要拍几组时装照到书店取景,她十分厌恶这帮人,也压根儿没想讨好他们,也许是这种个性让摄影师注意到她,并将她作为陪衬的照片放大给编辑看。时尚界更迭极速,不再执著于表现“胸大无脑”的美女,而开始讨好起赫本这样集智慧与美貌于一体的美女。恰巧她正打算攒钱去巴黎听移情主义教授的讲演,被拉去做了模特儿,利用这种职务之便,她在巴黎终于遇到了梦昩以求的哲学大师……然而,她同样遇到了难题:是选择继续当模特儿还是追随大师,当然是后者——她的任性没有实现她的理想,却成就她一段美好的姻缘。在片中,奥黛丽·赫本与弗雷德有精彩的舞蹈表演:灯光昏暗的酒吧,猫一样腰肢伸展的她与舞者动作合一、畅快淋漓的跳跃着;公寓楼下路灯斜照的马路上,他斗牛士般火热、澎湃的舞姿引得女孩连连鼓掌叫好。奥黛丽在该片中没有突破她的演技,却很好的利用了一下舞蹈基础——之前,她被法国小说家克莱特(Colette)相中出演舞台剧《Gigi》,并参加自己丈夫梅尔的舞台剧《Ondine》,大获好评,因此拍摄这部电影,对于已经习惯舞台表演的奥黛丽·赫本来说根本不成问题。
              
      影片在舞蹈场面的设计下足功夫,比如暗室里的双人舞蹈、酒吧里的三人舞、街灯下的独舞、艾菲尔铁塔下的三人舞,让场景为舞蹈作了有利的延展及营造。比如在铁塔电梯中三人轮流交叉的演唱就很有意思,比如那段让奥黛丽·赫本大放光彩的酒吧里的舞蹈,融合踢踏舞步和芭蕾的旋转、还有现代舞的灵动、自由,都无异使影片增色不少。有人说这是派拉蒙电影公司在歌舞片末期时代的作品,指出:“在场景处处讲究的《甜姐儿》中,赫本极其豪华的造型提供了视觉上的极大享受,一场场让人眼花缭乱的换装秀与转场分摊了歌舞场面的重责大任,尤其是歌舞片的特色之一——在电影快结束时演出最精彩的一场歌舞秀——在《甜姐儿》中似乎也被服装秀取代了。”这样评述有其一定的道理,很多影片本身毫无价值可言,但因了演员的精彩出演而获得好评……整体感觉而言,它成就了赫本的个人舞蹈才能,却没能使它成为众多歌舞片中的翘首之作;它令整个时尚界振奋,却在众彩纷呈的歌舞片中黯然失色,很多时候,人家记住Funny face是因为赫本,这俨然成为她的代名词。
              
      影片中还有一个对我来说是新名词的“移情主义”,它的创始人是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洛采,提倡“物我交融”,现在已广泛运用于艺术领域,成为美学范畴的一个专业术语。而影片中显然是偷换了概念,“移情”变成了“处处站在对方立场上为对方考虑”的意思,这种套用哲学术语却将之运用到爱情情节中,显然是一个可爱的举措,借由摄影师和女编辑之口将定义改变得那样彻底,大概那些研究哲学的人要贻笑大方了。
              
      关于那场草地上的舞蹈,奥黛丽·赫本身披婚纱与弗雷德翩翩起舞,在弗雷德的回忆录中他如此写道:“这段舞蹈需要在巴黎郊区一片美丽的草地上拍摄,因此我们一直在等待最合适的时机,但是当我们抵达那儿的时候,天气糟糕透了,天天都在下雨,草地泥泞不堪……我记得奥黛丽说:‘为了和弗雷德·阿斯坦一起跳舞我已经等了20年,最后我得到了什么?一身泥巴。’我当时想,这个女孩简直太可爱了。”
              
      赫本以她纯美的扮相赢得万千观众外,她的为人与处事风格温文尔雅,为她博得更多朋友的青睐,她拥有了人间天使般善良的心灵与funny face,所有以她为中心的影片都宣扬了“极致之美”,而这种美直接来自于“众星拱月”的力量——她要感谢的也许不是别人,而是她自己。“上帝亲吻了一个小女孩的脸颊,于是赫本诞生了”。
              
              
              


      歌舞之王:弗雷德·阿斯泰尔 http://www.tapdance.com.cn/tapo/jieshao/FredAstaire.htm
      《甜姐儿》的特殊性与其它http://gpaper.gigigaga.com/paper.php?mode=view&pid=1300223
      她的人生http://www.riverknows.com/hepburn/life3.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