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Yevgeniya,Kozyreva,Mikhail,Kozakov,因诺肯季·斯莫克图诺夫斯基 主演的电影《但丁街凶杀案》来自哪个地区?
爱奇艺网友:电影《但丁街凶杀案》来自于苏联地区。
2、《但丁街凶杀案》是什么时候上映/什么时候开播的?
本片于1956年在苏联上映,《但丁街凶杀案》上映后赢得众多观众的喜爱,网友总评分高达939分,《但丁街凶杀案》具体上映细节以及票房可以去百度百科查一查。
3、电影《但丁街凶杀案》值得观看吗?
《但丁街凶杀案》总评分939。月点击量1次,是值得一看的剧情片。
4、《但丁街凶杀案》都有哪些演员,什么时候上映的?
答:《但丁街凶杀案》是1957-12-13上映的剧情片,由影星Yevgeniya,Kozyreva,Mikhail,Kozakov,因诺肯季·斯莫克图诺夫斯基主演。由导演Mikhail,Romm携幕后团队制作。
5、《但丁街凶杀案》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答:剧情片电影《但丁街凶杀案》是著名演员Yev 代表作,《但丁街凶杀案》免费完整版1956年在苏联隆重上映,希望你能喜欢但丁街凶杀案电影,但丁街凶杀案剧情:【译制出品】上海电影制片厂(1956)【配音演员】林彬潘康富润生中叔皇程之于鼎尚华杨文元张同
虽然是苏联拍的,可是是法国的有关法国人民的故事,我贫瘠的语言无法形容它有多好,那些精美动人的台词,逻辑紧密的情节,展现亲情与爱国情怀的故事,那些,真的是美好至极。每个人物都很有标志性意义,都能令你印象深刻。
《第六纵队》:“当争论成为无聊的时候,给对方一记耳光”
笑独行解题
《但丁街凶杀案》(Ubiystvo na Ulitse Dante, or Убийство на Улице Данте, or Murder on Dante Street, or Der Mord in der Daten Straße, or Murha Dantenkadulla,第六纵队、但丁街谋杀案、丹特街谋杀案,苏联,1956,1956-中国)
二战犯罪与伦理题材永恒经典。苏联导演米哈伊尔·罗姆(Mikhail Romm)代表作。1940年至1945年的法国小城和巴黎,优雅丰盈、离异有子的美女明星及其亲人的战争人生:酒店掌柜父亲、报馆编辑前夫以及深爱她的剧院经理都是抵抗者,只有她那有恋母情结的奶油爱子成了无恶不作的“第六纵队”成员……美女明星始终不相信爱子会走上邪路且不知悔改,直到战后才彻底醒悟,但却为时已晚……失散三年,至亲母子成寇仇。战争中法国平民的爱国心、正义感和牺牲勇气。悬疑俏皮,精巧精警,跌宕起伏,张力十足。Y·科吉列娃(Yevgeniya Kozyreva)、M·科扎科夫(Mikhail Kozakov)、N·科米萨罗夫(Nikolai Komissarov)、M·斯特拉乌克(Maksim Shtraukh)、R·普利亚特(Rostislav Plyatt)等主演。
(笑独行按:该影片叙事语言极为文学化,而其间对白也妙语连珠——“我常写哲学论文,就跟任何失败者一样……”“当争论成为无聊的时候,给对方一记耳光。”“在我们这个时代,如果有三个人追一个人,那么这个人一定是很好的人。”“在任何一场戏里,临死的人都是有权利独白的。”影片片尾告诉观众,美女明星死后十年,他的爱子还逍遥法外。作为一部超越政治藩篱和时代局限的传世杰作,该影片也得到了西方世界的高度认同,国内引进版系由上译译配。在下所见为源于国产译制片、画质较差且只有国语配音而无中文字幕的胶片版D5影碟,封面外文片名题为The Sixth Column,不知从何而来,片长为99分钟。IMDb该影片色彩记录为黑白、彩色,片长记录为104分钟,评分为7.2分。)
影片DVD影碟封面
http://sc3h.photo.hexun.com/67267647_d.html
罗姆作品《但丁街凶杀案》观后座谈会纪要 n/范达明整理/ n
n时 间:2016年1月8日(星期五)下午15:10—15:30n地 点:杭州南山路202号恒庐美术馆底层讲堂n(恒庐艺术影吧罗姆作品《但丁街凶杀案》观后现场)n与会者:(发言序)范达明、汪琲林、方敏、孙凤凤、司钰、何琼、刘海庆、王淑金(观影者:范大茵、翁锡良、王月芳、朱松法、倪云霞、马以乐、张征辉、孙继军、万邦炎、徐涌、陈华、陆小钊、傅佩影、周洪泽、郝玉霞、朱剑云、章毓苏等)n主持人:范达明n记 录:刘海庆nn拍摄本片的目的,在当时是为了警醒世人提防纳粹军国主义势力的复活n范达明:苏联影片《但丁街凶杀案》1957年在国内公映过,上影译制配音,片名被改为《第六纵队》。所写凶案本身发生于“二战”刚结束的1945年。片子摄于1956年,大背景正是战后“冷战”时期,世界处于苏美为首两大阵营的对峙状态,德国还是东、西两德并存局面。“第六纵队”指称的当然是沙利被拉拢参与、接受战后纳粹残余势力指令的潜伏组织。这个德国是西德,联邦德国。拍摄本片的目的,在当时,还是为了警醒世人提防纳粹军国主义势力的复活。这跟统一后的德国与世界今日的形势,确实是不相同的。但据说,在德国或欧洲,复活纳粹军国主义的地下势力仍有存在,就像在日本有右翼军国主义势力,在美国甚至还有反黑人的“三K党”残余存在一样。n
n可怜天下父母心,母亲很高尚,影片很经典,艺术手法与独特风格都很打动人n汪琲林:这是一部有很强烈色彩的爱国主义影片。片子所写的爱国情怀,女主人公玛德琳对祖国的热爱,还是很让人感动的。我现在对政治没什么兴趣,也没什么信仰,做事就凭良心吧。片子里女主人公的儿子沙利,确实太不像话了。“可怜天下父母心”,母亲很高尚,是很了不起的。这部影片很好,很经典,不管是艺术手法,还是独特风格,都很打动人,台词也很有哲理性、文学性。当然,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觉得,我们看什么问题,尽量不钻牛角尖,谁都会犯错误。这个世界里,有好的也有坏的;但现在我觉得,好的太少,坏的太多。我这样看,也许是我这辈子处得特倒霉吧。n
n通过倒叙把事情经过展示出来,穿插主人公生活经历,并跟战争环境结合起来n方敏:导演通过倒叙,把整个事情的经过展示出来,中间穿插女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并且跟德军入侵法国的战争环境结合起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大部分人还是爱国的,少部分人背叛祖国,比如她儿子沙利,他从小跟母亲的剧团走遍世界,没有祖国的概念。当然他后来对反动势力俯首称臣,甚至成为杀害爱国人士、杀害母亲的帮凶,还是有其原因的。nn母亲的形象与表现出的境界、觉悟是在严酷环境下逐步提高、渐渐发展形成的n范达明:沙利成长在母亲玛德琳身边,从小缺乏父爱,而母亲忙于剧团演出,自己的艺术追求很地道,然而对儿子可能缺少教育,也没工夫教育,或教育方式有问题——她口口声声我儿子长多高啊,多漂亮啊,是溺爱为多。一定意义上说,母亲玛德琳在这方面多少也负有责任。儿子突变的起点,是在一次逃难途中与家人失联了三个星期,原来他被德军俘虏了,因贪生怕死而变节,成了敌方在法国的代理人。影片比较成功的主要方面,是对于母亲玛德琳形象的精湛刻画。其实母亲形象的展示与塑造,她表现出的境界、觉悟,也是她在严酷环境下经受种种锤炼而逐步提高、渐渐发展形成的,甚至最终那次付诸实际的勇敢行动——在演出时拔枪射击纳粹军官,是她与家乡同胞奋起团结抗敌,经历了生死考验包括她父亲等的壮烈牺牲所凝聚的复仇反抗之力而爆发的。她这一行为是有视死如归的准备的。而儿子的成长情况,正好相反,是一种反向的变化,这就是一种堕落,一种蜕化变质了。母子俩之外,片子里所有的人物:她的剧团经理葛林、前夫费利普、父亲依波里特,以及反抗斗士茹尔丹等等,角色性格不一,刻画都鲜明生动,有立体感。沙利去寻找汽油最初被抓的情节,包括他最后暴露真面目之前的所有叛逆活动——以卖吸尘器做掩护的告密、杀人等血腥罪行,在片中都被隐在幕后,这样的处理,恰恰把他作为意志薄弱变节者圈内一员被潜留法国做奸细所具有的隐蔽性质暗示出来。n
n影片为我们揭露了一条看不见的战线,主题意义与《条顿剑在行动》完全一致n孙凤凤:影片为我们揭露了一条看不见的战线,这在当时,显然很有积极意义。n范达明:片子最精彩的地方,或编导设置的悬念,当然是在母亲憋着最后一口气陈述了全部事情经过之后——这是一个令人心寒的结尾:原来貌似公正执法的那位法国当局检察官先生,居然就是第六纵队的头面人物,正是沙利那一帮潜伏纳粹间谍的上司,一名上尉。影片最后还带出了一个十年之后的尾声,让我们见证了乔装打扮成经商者的沙利是如何还优雅地活着,随时冀盼着来自波恩复仇势力的重新崛起。我记得与本片差不多同时引进的还有一部民主德国拍摄的文献纪录片《条顿剑在行动》(1958年,由民主德国纪录片导演桑达克夫妇导演拍摄,获当年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大奖——整理者注)。本片在主题意义上与它完全一致。n汪琲林:对,有《条顿剑在行动》这个电影,我记得。n
n女主人公玛德琳最痛心的是对儿子的教育很失败。她死在儿子同党手里是个悲剧n刘海庆:我想,女主人公最痛心的应该是对儿子的教育很失败。最后对峙的那个场景中,玛德琳说,母亲们失去孩子,有的是生病,有的是像英雄一样死在战场,她的儿子如果因为想做个正派人而被暗杀,也不算太坏。但事实却是,她的儿子还是放弃悔改,没有调转枪头去对付两个坏蛋同伙——玛德琳最终死在与自己儿子一伙的同党手里,是个悲剧。nn沙利是个胆小鬼,连第六纵队的同伙也看不起他。他成为两面不认可的可悲角色n范达明:当时沙利所面对的情况,是可以有选择的:开枪,是打他母亲,还是他的坏同伙?但是,他没有勇气向坏同伙开枪,最终被其坏同伙所选择,杀了他母亲。这个情况跟剧团经理葛林临死前叙述他被沙利同伙打死的时候,沙利作为旁观者角色的情况是一样的。其实,沙利的如此状态,连第六纵队的同伙也看不起,说他是个胆小鬼。他成为两面不认可的可悲角色。nn影片高潮是玛德琳所告诉的检察官正好是第六纵队头儿。小人物、小细节也有情怀n司钰:我们算年轻辈的了,这部上世纪50年代的影片没看过;看过类似的影片《夜与雾》,描述法西斯残害犹太人的故事。今天这部影片的高潮,就是女主人公玛德琳用最后的力气说出的故事,她所告诉的检察官正好是第六纵队的头儿。我觉得我们虽然生活在和平年代,但也不能忘记历史,要对可能的敌人时刻保持警惕。n何琼:嗯,我们对战争没什么概念,看这个片子,觉得小人物、小细节也有情怀。n
n影片另一特点是剧作文学水准极高,表现人物关系的一些情节与台词非常精彩n范达明:影片的另一特点,是剧作文学水准极高,剧本是导演罗姆配合著名编剧加德里洛维奇一起编写的。其中,表现不同人物关系的一些情节与台词非常精彩,如母亲玛德琳与她的剧团经理葛林,母亲与自己前夫费利普等。母亲与葛林之间关系非常微妙,由于葛林长期暗恋着玛德琳,又由于他俩长期相伴合作于舞台环境中,他对于玛德琳,从生活到演出包括她的虚荣心等了如指掌,战时前夕首次到法国演出,观众是否摔坏椅子,是否感动得流眼泪,他都一一关注;一方面,他们俩的现实人生本身就已带有舞台演出的职业特点,如他为玛德琳演出临时雇佣了捧场观众,就有把生活戏剧化、演出化的味道;另一方面,玛德琳的舞台演出也直接渗透到了现实生活之中。如果说玛德琳在咖啡馆第一次冒犯德国军官打他耳光的细节,可以说是她有点轻率地把现实生活本身当作了台上演出,似乎是那么不顾后果,那么,她最后借助舞台演出的剧情需要所应表演的开枪动作,被她完全挪用于向包厢里现实人物的德国军官射击,就是把舞台演出直接搬演到现实生活里最典型的案例了。她与葛琳为躲避德军追捕逃亡乡下父亲的酒店,她接替瘫痪的父亲首次担任掌柜,要赢得顾客信赖与尊敬,那段情节,几乎就是一幕最精彩的戏剧小品演出,是把现实生活又加以戏剧化、演出化的生动案例,难怪葛林事后赞她居然还善于扮演日常生活中的角色。作为译制片,当时的上影配音组承担了这部尤以台词胜出的情节性故事片的配音,可以说是为最后形成未来上海电影译制厂强大配音阵容最有说服力的先举。林彬配音的玛德琳•琪宝让这个片中最主要人物的言辞充满气度与激情;葛林是程之即程前父亲配音的,他以浑厚而富亮质的嗓音,把角色冷峻幽默的俏皮话说得何等精彩,一直说到他临终的床头,此间他辩解的理由,是“因为在任何戏里,临终的人是有权利独白的。”我想,导演罗姆的电影作品能够富有高度的文学性,是跟他对于俄罗斯经典文学遗产的深入研究分不开的。我在青年时期就读过在旧书店买到的他的代表论著《文学与电影》,他在书中列举了普希金文学名著《黑桃皇后》的例子,说明经典的文学作品本身,是何等地包含着电影的画面感、镜头调度等导演的镜头台本几乎所有要求的内质。当时读罢不禁感叹万分,分析得太精辟了!此书不过是本薄薄小册子,不幸被人借走而再未归还,但我心目中留下对导演罗姆的崇敬之情,至今未泯!nn2016年1月13-14日整理nn整理者注:本纪要为杭州恒庐艺术影吧开创以来座谈成文的第110篇纪要。n
Jensen
虽然儿子不知道自己祖国在哪里,部分是她教子无方;但当她儿子堕落为罪该万死的纳粹分子时,她为了唤回他,在演出时公然开枪打死德寇头目;毫不留情搧这逆子。她对祖国忠贞不二,对老父恪尽孝道,不顾个人安危参加乡亲们消灭德国占领者的英雄行动。这是一个多么高贵的女性;多么伟大的爱国者啊/ 大战已结束半年后,她被儿子的钠粹同伙开枪打死,惨烈啊/ 影片结尾告诉人们:这样的纳粹现在还在,要引起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