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罗·查希迪,崔佛·库珀,Daisy,May,Cooper,查理·库珀,Michael,Sleggs,Ivy,Woodcock,Badger,Skelton 主演的电影《英村脑残故事第一季》来自哪个地区?
爱奇艺网友:电视剧《英村脑残故事第一季》来自于英国地区。
2、《英村脑残故事第一季》是什么时候上映/什么时候开播的?
本片于2017年在英国上映,《英村脑残故事第一季》上映后赢得众多观众的喜爱,网友总评分高达1578分,《英村脑残故事第一季》具体上映细节以及票房可以去百度百科查一查。
3、电视剧《英村脑残故事第一季》值得观看吗?
《英村脑残故事第一季》总评分1578。月点击量3次,是值得一看的欧美剧。
4、《英村脑残故事第一季》都有哪些演员,什么时候上映的?
答:《英村脑残故事第一季》是2017-02-08(英国)上映的欧美剧,由影星保罗·查希迪,崔佛·库珀,Daisy,May,Cooper,查理·库珀,Michael,Sleggs,Ivy,Woodcock,Badger,Skelton主演。由导演Tom,George携幕后团队制作。
5、《英村脑残故事第一季》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答:欧美剧电视剧《英村脑残故事第一季》是著名演员保罗· 代表作,《英村脑残故事第一季》免费全集2017年在英国隆重上映,希望你能喜欢英村脑残故事第一季电视剧,英村脑残故事第一季剧情:这部BBC伪纪录片式喜剧讲述了BBC为深入了解如今在英国农村地区的年轻人感到的前所未有边缘化,在科兹沃尔德地区村庄跟拍了一些年轻人。这是CharlieCooper和DaisyMayCooper姐弟俩根据自身经历自编自演的伪纪录片式喜剧,他们名不见经传,不久前还无业住在父母家,浑浑噩噩一事无成,以此经历改编的故事却成了这部热门BBC喜剧
历史上,每当社会问题日趋严峻,反映社会问题的文艺体裁总会发生一些变化,以适应新的需要。
黑色幽默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套路了,但是把黑色幽默与纪录片的形式结合,确实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起码在观剧体验上,它确实能给人以与一般记录片或者一般黑色幽默影视作品所不同的体验。纪录片的形式以种种手法给观众心理暗示,包括开头的字幕,人物面对镜头的独白和对社会现象的解释,都会给人一种“正式感”,而笑料往往紧接着出现在这种严肃感之后,一本正经的搞笑,使你笑的很仓促但又能在严肃的社会问题面前稍稍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
虽然是一个伪纪录片,但THIS COUNTRY 还是有纪录片的性质,即反映社会现象(即便目的可能主要还是搞笑),第一季共列出了以下几个英国乡镇常见的社会“问题”(之所以打引号是因为剧中出现的种种现象只是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期待不符),如小镇青年少,找对象难;人少,市场需求少,年轻人毕业即失业;传销组织欺骗英村淳朴乡民,造成其经济损失;家庭教育的缺失与不良长辈榜样造成的恶果(Kerry与父亲,姐弟俩和姑父);生活无聊以至于青少年恶作剧取乐,拉帮结派不干正事;青年混吃等死不思进取等。 针对这些问题,导演没有给出自己的看法,而是使用了 幽默 的手法去调和它们,事实上每当每一集最核心的矛盾出现的时候,姐弟俩总会选择一种无奈,但接受,然后无所谓的心态去选择面对事实(传销的那一集,姐姐Kerry被传销公司骗走了钱,她的解决方案是再去借别的贷款去还上一个贷款循环往复,Kerry本人表面上云淡风轻,而这事实上也确实是现实中很多类似遭遇的受害者的做法),然后作为观众的我们被他们脑残逗比的行为逗得捧腹大笑,之后字幕出现,随着一个风景镜头,姐弟俩在牧场的夕阳下大喊:“THIS IS MY COUNTRY ,I GO NOWHERE.”
这就是生活吧,至少是英国乡镇居民的生活,无聊,无望,好山好水好无聊,除了无聊的游戏能让他们麻痹一下自己外,没有其他自我实现的方式,正如Kerry所说知道我怎么想吗?我想我们已经够幸运了,我们的人生不需要做任何事情,反正我们都要死,所以找事做又有什么意义呢?” 于是Kerry选择了游戏,至少在游戏的时候她是一个完全的人,发达的福利制度能保护她这份不富裕但却很安全舒适的生活,自得其乐的人生也是一种奢侈的选择。 反观国内差不多对应的小镇青年,同样的年纪,同样的学历,同样的状况,唯一一点不同可能中国人比较多,找对象容易,他们没有时间没有补助金去浪费人生,只要不能厚着脸皮啃老,打工似乎是唯一的选择,渐渐地,在富士康的流水线上,一天八小时的机械工作使他们几乎没有精力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最终在抖音和快手的帮助下,部分的放弃了自己,完全的“融入”了这个社会。
英村脑残故事没有给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正如我们一样,也许有神父这样的社会大家长给出一些建议,但是最终去不去大学学习还是取决于Kurtan,等等……问题来了,真正取决于Kurtan吗?难道他的思想不来自于他的姐姐和周围的环境吗?如果所有人都不肯做出改变,那么Kurtan最终会去上大学吗?
没人知道答案。
英国沙雕姐弟,特别爆笑,随便看一集都很解气。第一集是稻草人大赛,太好玩了,推荐。
第二集。第10分钟 take the piss 被人骂。spiderman pant with some skidders in them超人小内裤上面有一些屎印子。12分钟 cheers, Mand 谢谢你曼德。16分钟 the plot thickens, Kerr 事情变好了。
第三集第3分钟 smashed 喝得烂醉。cashpoint:ATM机。fair swap 公平交易。
第四集第2分钟 she keeps guffing 她一直在放屁(这是英国的用法。美语一般是指虚张声势)。pyramid scheme传销。11分钟 make your underlins feel like shit这就是管理理念. he was livid 牧师气炸了(牧师是唯一有正式采访镜头的人)n第五集6分钟 I am a milkman by trade 我是个偷情圣手(这里用的是挤奶工的引申义). 11分钟 jackpot中大奖了,一般是指老虎机里的累积大奖。14分钟 vaping抽电子烟。
剧评都写完了,没保存突然没了……懒得再写一遍重复的东西了。就这样吧。
关于Kurtan。最初Kurtan想要赢得稻草人比赛,想的种种办法有趣又小聪明,他一开始是很认真的在做稻草人,甚至被分配到偏僻的山脚下也在努力想办法让人给他投票(虽然这种拿别人家土豆的行为在天朝是违法的hhh)。后来他执拗的要找到那个小学同学,证明自己是正确的。一路设想了种种相遇的状况,最后却失望而归,说的那句话我还蛮赞同,有时你只能享受现在的生活,怀念过去是没用的(大意如此)。从Kurtan的种种行为中,可以看出他是个直率又有点孩子气的人,胜负心很重,而又渴望赢得关注,骨子里想要冒险,却缺乏一定的勇气。就像,最后他为何放弃去上学而选择gap year?是因为缺乏勇气还是想要留下来陪Kerry,亦或者觉得去了一个更大的世界其实也没什么变化等等……真正的原因或许只有他自己知道。kurtan和新认识的女友约会的场景,kur或许不善言辞,或许有点紧张,努力寻找电子烟的话题,却没什么回应,总之和妹纸尴尬的坐着,让我不禁尴尬的笑出声。Kur最让我喜欢的一点是,在kerry与父亲相处的情景那里,他说不喜欢自己的舅舅,因为他对kerry很差,对kerry像对狗狗一样,大概有点挥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意味吧。可以看出kur内心还是善良的。
关于Kerry,让我记住的有四点,一是几乎每集都会出现的她妈妈与她对吼“Kerry?”“What?”“Kerry!”——“What!” 很搞笑。二呢是她与她的一群小伙伴,小跟班们。似乎只与这些小孩子才能玩得来,才能相处,按她的话说小镇的人都跟我“有仇”hhh。小朋友朝她的窗户扔李子,而她无奈的坐在床边,以及最后一集,垃圾帮(记不清了,大概是吧)的人都走了,她一个人坐在沙发那里,竟让我觉得有点恍恍惚惚凄凄凉凉(可能我想多了吧)。三就是她与父亲相处的情节了。她是真的很渴望得到父亲的爱吧,可惜父亲却丝毫不重视。在她的父亲总是对她的问题避而不答时,我为她难过。“I love you,dad” ——“yeah”父亲从未对她做出过回应…她却依然因为父亲的一点亲近的举动就欣喜不已。Kerry大概是个想得到父爱,希望得到认同,想要努力证明自己的女孩吧。四、文身那里,看着就觉得好痛!她虽然不想文身,但最终信守承诺没拒绝让那个邻居在她身上创作~
关于牧师。我还挺喜欢他这个角色的,尽职尽心的帮助着这两个孩子。被骂也只是微笑,让他们礼貌一点。kurtan用他的电脑放歌在那里自嗨,他无奈又欣慰的笑容真的让人觉得好暖啊!
最后说些个人体会吧,以前我是一直想过平平淡淡的生活,认为英国美国乡村生活应该很完美。现在看来还是太天真。
这剧起初看的有趣,慢慢觉得有点心凉。若真的日日相同,余生将毫无期待可言。最可怕的是虚度光阴而不自知并感到后悔。若像“我想和你虚度光阴”那般享受倒是另一回事了。
地域不能局限思想,束缚住自己心灵的只能是自己,你自愿披上的枷锁,又岂是换个城市就能打破的呢?就如被高楼大厦淹没的人显得特别渺小。我常常在拥挤人潮,却感到灵魂始终游离在人群之外,躯体被推搡着行尸走肉忙忙碌碌,心无处安定且迷茫。
或许无论是在平静的乡村,还是车水马龙的城市,闲淡或忙碌大概并无明显的界限,只在一念之间。生活方式不同,究竟是否值得,终究只看你是否乐在其中。平凡的生活并不是指无所事事、空虚度日,我们渴望的平静也不仅仅是回归乡村田园就能得到的,应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境界。如果每一天都波澜不惊,该多么无趣!
本来是冲着闲的蛋疼纯打发时间的态度看这个伪记录片的,不过却被这俩蠢到极致的活宝萌到了。其实我首先想说的是BBC在片头写的那些话我,不认同,什么他们只是用这个纪录片来探索(explore)为何乡下青年会被越来越边缘化,我没看出来这个纪录片是怎样探索的,因为我觉得不管是城市长大的小公主小少爷,还是在乡村长大的孩子,因为他们的成长经历无法比较,所以无法从上帝视角来评价他们因为在不同环境里展现出来的成长的样子,只不过是另一种青春罢了。
天生纪录片粉,这部伪纪录片当然也有很多桥段是很触动我的,不管是正面的还负面的,我相信观众都能感觉的到。就像最后一集Kurtan说:what the fk am I doing with my life. 其实听到他这句话时,我是很悲伤的,就像他姐姐那样悲伤,本应该开心的为他的觉醒而欣慰,但是总感觉这并不属于他,他不一定非要像别的孩子一样过了20岁就飞出村儿里去大城市拼搏(念书),就像别人一样找到了一个更大的舞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或者在外面牙打碎了也往自己肚子里咽。因为无法比较幸福感,我不能猜测他将来挣了钱见了大世面之后是否幸福,但是我至少知道,Kurtan在某些时刻是幸福的,比如他老师死了(lol),比如他和刚认识的两个小哥特玩勇者游戏,躺在草地上看云彩享受空气和认识新朋友的喜悦,妹子答应他约会,等等。Kurtan又是真实的,非常不成熟的一种真实(蠢),像个小孩子一样不会掩饰自己的情感,有时失落有时偏激,大多数展现出来的都是同龄人早已淘汰了的幼稚。第一次笑喷就是牧师让他给那个农场主道歉,他声音巨大的一声 Im sorry,就像10岁的小孩子一样。
Kar在我眼中其实是个悲剧人物,真的很悲伤,她不能做到Kurtan那样完全没心没肺,满口跑火车,但是她又是善良的,是无辜的,是孤单的,她甚至都没有选择,和爸爸玩模拟飞行器,只有小学7年级的小朋友愿意和她做朋友;不断的向镜头表现出自己的强悍,就像前几集吹牛逼结果无情被拆穿,还有冤大头般的被纹身。她在不断掩饰自己的孤单,又渴望被关怀,明知道Kurtan谎话连篇还相信牧师的蛋蛋有问题,得知Kurtan要走了就吼自己的“帮派成员”为啥不从门走来掩饰自己的情感。没有人在乎她有多想吃pizza,没人在乎她多想证明自己能赚钱(虽然是传销),没人在乎她有没有父爱,他父亲都不在乎,可以说走就走让她自己玩Solo模拟器,连想不想纹身的权利都没有。不过还好,最后Kurtan给出的gap year 也不至于让她这么孤独,她的小马仔们也对她无限包容与配合,只是希望Kar能永远做自己帮派的老大。
其实我觉得大多数人的态度和牧师的一样,每次他们犯蠢都引导他们改正,对他们抱有期望,能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和他们一起高兴,但是能做的只有这些了,毕竟你不能帮他们走完青春,能做的只有陪伴和包容。作为一个伪纪录片,说明他们也是有剧本有导演的,但毕竟真实经历改编,喜剧效果很符合我的笑点,不做作很真实,每一个细节都很打动人,每一个配角都很有特点不单纯是路人甲那种,就像邻村的你熟悉的俩逗逼;加上又是昆汀那孙子的脑残粉,所以有一种很深的亲切感听着他们那些喋喋不休废话。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虽然现在这个社会谈起青春(片)就像嘴里塞了两根大葱刺身似的,辣嘴又辣心还不情愿的泪流满面,但是至少这部剧让我很感动,很开心,谢谢这俩活宝。
ps:感谢字幕爸爸们,让我学会了很多骂人的话。
Jensen
既然你们把片子搞成伪纪录片形式,我也伪一伪,看完全部三季来一篇伪剧评。
但你大可不必担心剧透,因为这部剧既没所谓正经剧情,也没有高颜值主角或复杂的人物关系。男主模特出身非常帅,但这个点基本是弱化处理;女主是他的表姐(现实生活中的亲姐),所以戏里戏外也不存在任何浪漫感情线。综上,这部片子在国内(甚至英国以外地区)恐怕很难火起来。但在英国本土貌似颇受热捧,在本剧官方油管账号的评论区,很多英国人称此剧乃英版《办公室》以来最优秀的BBC喜剧。那么,这部片子究竟魅力何在,让大英人民竞折腰?
类似英版Office,这是一部采用伪纪录片形式的喜剧,整部剧就是跟踪拍摄Kerry 和Kurtan 这对表亲基友的英村无聊日常。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位男女主角是现实中的亲姐弟,剧本则来自二人的亲身经历与小镇见闻(二人为本剧主要编剧),片中最常见的场景——Kerry 家就是她和弟弟(即剧中表弟)从小长大的家(S3E4 还放出了儿时拍摄的家庭录像),剧中部分角色就是他们家的亲戚(女主父亲本色出演,她的叔叔则是演员出身)。每集片头都会强调自己的“纪录片”属性,虽然没有拍摄人员进入镜头或讲话(没有画外音),画面中还是会不时穿插纪录片式的“文字评语”与“背景信息”。因此,本剧播出后引发过部分观众抗议,谴责BBC 为搏收视率,故意利用这些穷苦挣扎的蠢人,并把后者的无知呈现在荧屏上。显然,这说明这部剧在“伪装”方面相当成功,达到了足以混淆视听的效果。
具体到这两位主人公的人物画像,大概可以作出如下素描:
Kerry, 女,25岁左右(现实中30岁),虎背熊腰,长期失业,跟离异的妈妈住在一起(自幼父爱缺失),智商水平中下,审美水平负数,外向而虚荣。
Kurtan, 男,与表姐同年(现实中27岁),身材极瘦,长期失业(有过少数临时工经历),跟奶奶住在一起,智商水平中上,重感情且念旧。
除了游手好闲、不学无术以外,二人最大的共同点也许在于“幼稚”,那种同自己年龄不相符的幼稚。如果是十五六岁的孩子,这两位混子的言谈举止简直再正常不过,但十年后还徘徊在这个水平,简直真实得有点残酷,同时还带着点悲伤。大概,这也是这部喜剧的悲剧所在。
尽管如此,片中几乎看不到其他人对这两位的苛责或评判。这对活宝的关系最密切的亲属分别是二人的同居长辈,Kerry 的妈妈和Kurtan 的姥姥。他们似乎既不在乎自己的职业规划,也不担心寻找人生伴侣。对于我们来说,这恐怕很难产生共鸣。通过S2E3(Kerry 踢球受伤那集),我们知道Kurtan 还比较在意自己的外型,因为他还着急去镇上折扣店抢购潮货,说明他还在乎外界对自己的看法。而按照Kurtan 的说法,Kerry 在时尚方面就是车祸现场的水平(Fashion disaster),事实上,她的服装造型也确实下过不少功夫,不过是剧组在设计上下的功夫:她从来都是随便穿一件印有某赞助商或生产商巨大logo的廉价T恤(比如442,Fifa,Lotto,Puma),身着肥大的夹克、长裤(只注重舒适,不在乎审美)和足球鞋。全部三季,Kerry 几乎没有出现过任何感情线(除了零星闪过的变态仰慕者S2E2)。不难想象,Kerry 对外界的评价,真是不给个fuck。
回过头来再看Kurtan ,既然在乎自己的外型,他在人设上更在意社会评价,也就顺理成章了。相比几乎毫无工作意愿的Kerry(仅在S3E1 走投无路下短暂就业),表弟Kurtan 的几段工作经历反映出,他至少有一定的“工作积极性”,比如跟Kerry 父亲(剧中的叔叔&现实中的父亲)搬砖做临时工(S2E2)、在保龄球老年会馆做服务生(S2E6)。但阴差阳错,他的工作都没能长期持续下去,这其中固然有他个人缺乏教育的因素,财政紧缩下英国乡村就业机会减少(一如纪录片所述)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他不愿意搬到大城市居住这一点,更是让他别无选择。对我们来说,这或许很难理解,但换个说法,假如你家的六线小县城拥有英村Cotswold 级别的经济、卫生、安全与社会治理水平,你还会那么拼命地渴望大山之外的世界,非得抢个一线城市户口吗?对Kurtan 来说,家乡虽然与大城市存在繁华程度上的差异,但在生活水平上的“落差”还不足以让他彻底放手一搏,所以在第一季结尾,他还是暂时搁置了到外地技校读书的机会(虽然不过是邻近比较大的城市——斯温顿),并在第二季开头彻底抛弃了“背井离乡”的理想。他们一直生活在一个小村子,没见过什么大世面,大概也不想见什么大世面,没有什么“改变世界”的理想或“改变命运”的使命感——他们的家庭虽不富裕,也不至于贫穷,加上大英的福利救济体制,总不至于过不下去。也就是说,他们有这么一直吊儿郎当过下去的客观基础。
于是,这部剧就吊儿郎当地跟着这两位吊儿郎当的主,拖了整整三季。
最后一季最后一集最后一个场景,Kurtan 再次提及Robert Robinson(曾在第一季短暂闪过的老同学),Kerry 说自己想不起这个人是谁了,Kurtan 说你怎么能把一个人忘记两次(第一季时Kerry 就想不起来这个人),这群跟拍的人都记录下来我们当时找人的情景。Kerry 说自己没有看过他们拍摄的关于自己的这部纪录片。也许,这段对话最能反映两个人的性格特点,Kerry 大大咧咧什么都不放在心上,不关心别人眼中的自己,Kurtan 过度恋旧沉浸在过去时光的回味,以至于有时候走不出来。
最后奉上二人的青春照吧
另外补充几点相关细节
相比以多元文化为特点的大城市背景下的影视剧,这部片子名正言顺把镜头对准了白人占绝对多数的乡村地区。2016年英国举行脱欧公投以来,这种本土保守主义一直处于上升势头(目前的执政党就是保守党),而这部剧的第一季刚好上映于2017年初,也算是相当讨巧了。
剧中二人常见的会面地点不完全总结(拍摄场景)
公交车站(二人没有自己的车,出行格外依赖公共交通)
牧师办公室(特别在第二第三季,牧师成为穿针引线的重要人物)
Kerry 家门前的人行道,门口、餐厅、客厅和卧室
Kurtan 的极简卧室(几乎无法融入任何客人的隔间,仅有一次客人拜访出现于S3E3)
后续
全剧终了,第三季就是最后一季,也就是说,看完了,就没了,且看且珍惜吧。当然,这种题材风格,反复看几遍,也不会烦,反而越看越有意思。
配角
作为主创姐弟现实中的好友,Sluggs 确实患有心脏病,并于2019年7月离世。
现实经历
Kerry 的扮演者拥有戏剧表演学位,但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回到家乡不得不靠做清洁工维持生活,并在期间萌生本剧创作想法。她的亲弟弟,也就是Kurtan 的扮演者拥有类似经历,但大学辍学,曾做过模特,也算是可以靠脸吃饭的美男子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