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杰西·巴克利,罗里·金尼尔,帕帕·厄希度,盖尔·兰金,莎拉·托米,扎克·罗瑟拉-奥克斯利,水野索诺娅 主演的电影《男人》来自哪个地区?
爱奇艺网友:电影《男人》来自于英国地区。
2、《男人》是什么时候上映/什么时候开播的?
本片于2022年在英国上映,《男人》上映后赢得众多观众的喜爱,网友总评分高达762分,《男人》具体上映细节以及票房可以去百度百科查一查。
3、电影《男人》值得观看吗?
《男人》总评分762。月点击量208次,是值得一看的恐怖片。
4、《男人》都有哪些演员,什么时候上映的?
答:《男人》是2022-05-20上映的恐怖片,由影星杰西·巴克利,罗里·金尼尔,帕帕·厄希度,盖尔·兰金,莎拉·托米,扎克·罗瑟拉-奥克斯利,水野索诺娅主演。由导演亚历克斯·加兰携幕后团队制作。
5、《男人》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答:恐怖片电影《男人》是著名演员杰西· 代表作,《男人》免费完整版2022年在英国隆重上映,希望你能喜欢男人电影,男人剧情:哈珀(杰西·巴克利 Jessie Buckley 饰)刚刚结束了自己的婚姻,这场婚姻对于她来说简直就是一场噩梦哈珀的丈夫詹姆斯(帕帕·厄希度 Paapa Essiedu 饰)是一个非常神经质,且占有欲很强的男人,在无数次激烈的争吵之后,哈珀终于决定离开他。可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詹姆斯在哈珀的眼前坠楼死亡了。 这件事情虽然将哈珀从这段窒息的感情之中拯救了出来,却也给她的心灵蒙上了挥之不去的阴影。为了疗伤,哈珀来到了风景秀丽的乡村,在那里租了一间大房子。刚开始,这里宁静的生活让哈珀渐渐淡忘了伤痛,可渐渐的,她周围出现的各种各样行为诡异令她感到不适的男人们彻底打破了这丝宁静。
加兰的《men》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恐男片。
它拍出了男性给女人带来的恐慌和不安。
其实,影片的故事非常简单,加兰只是用恐怖元素包装了一下。他的包装挺厉害,能把人带入女性视角,感受到她们的恐惧。
想要看懂这部电影并不难,只需要理解下面几点就行了。
温馨提示,本文不做剧情复述,建议看完电影后再来阅读。
本文只是一家之言,不一定正确,有不同理解,欢迎交流。
1.女主的行踪n
女主离开城市,去乡村疗伤,然而她始终无法逃离男人的凝视。
在乡村,女主一共去了三个地方,森林、教堂、酒吧。
这些地点的面积越来越小,说明女主能自由活动的地点越来越小。她遇见的男人越来越多,她的不安全感越来越强。n
最后,女主被逼无奈,回到住的地方。
她在外面遇见的男人,以让人恐惧的男性形象闯入她的房间,打扰她的安宁。
女主想要彻底摆脱男人,不是老死不相往来,而是要反杀,让男人彻底消失。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在影片开头,女主对前夫说,以后我们再也不要见面。
n
前夫自杀后,依旧以恐怖形象出现在女主的生活中。
只有女主拿起斧头,亲手杀死前夫,她才获得最终的平静。
2.牧师的天鹅n
在片中,女主问牧师,“what the f··k are you",牧师回答,“A swan”。
字幕组的直译是“天鹅”,有些莫名其妙。
从之前的对话,我们就能明白牧师不是前言不搭后语的糊涂人。然而,此处他的答案让人迷惑。
如果让我翻译,我会译成“男人”。
swan就是mans的变形,其中w和m就像6和9的关系,swan对应的词汇就是men。
在西方文化中,swan是圣洁的象征,然而在片中,牧师用swan自喻,极可能是加兰用天鹅来内涵男性,看似圣洁的swan,其实是丑陋的mans——man的复数形式就是men,呼应了影片片名men。n
牧师和女主的对话让人窒息,是他作为牧师的形象和女主交流,他不能理解女主的生存困境。
牧师问女主,“前夫打了你之后,你有没有给他道歉的机会?”n
女主非常困惑。
牧师的观点是女主没有宽恕前夫,导致了前夫的死亡。n
牧师的话不是他的个人理解,而是宽恕教义的必然。
这让女主非常愤怒,因为她发现,宗教不能给她安全感。
此后,女主去酒吧喝酒解愁,她发现跟踪她的裸男已经被警方释放。
这让女主非常害怕。这意味着无论是宗教还是政府,都不能给她安全感。
这也为这些男性闯入女主房间提供了可能。
3.被凝视的女性身体n
教堂中有男性和女性的雕像,男性雕像呈现的是面孔,而女性雕像突出的是性器官。
在这里,女性是引诱者。她是主动吃禁果的人——女主来到乡村,看到一棵结满果子的树,主动摘下来吃掉。
我在前文也分析了,牧师也是男性形象的代表,是一个将女主性客体化的男人。
女主离开后,他会用手抚摸女主坐过的椅子。这个动作有明显的性意味。他在垂涎女主的身体。
后来,牧师闯入女主的房间,不停说下流话,并且试图插入女主。
这是女主命运的分水岭,她是被插入的被动者,还是主动插入男主的主动者,决定了女主是受害者还是拯救者。
女主最终用刀子插入了牧师的身体,获得了救赎。
4.男人生男人n
这是影片最恐(e)怖(xin)的镜头。
裸男生出儿童,儿童生出牧师,牧师生出房东,房东生出前夫。
影片还有个细节暗示,裸男是前夫的变形。前夫自杀后,他的脚摔断了,裸男也有断脚的细节。
男人生男人是男人形象的自我复制,代表着不同男人拥有一样的精神图谱。
为什么这些男人会千人一面?n
n
影片的结尾给出了答案,他们对爱的理解让女性害怕。
女主问她要挣脱的前夫,“你想从我这里得到什么?”n
他说,“你的爱”。
这段对话的可怕之处是,男性和女性对爱的理解完全不同。女性寻求的爱是关系,男性追求的爱是占有。
如果女性爱上一个男人,她会嫁给他,积极缔造夫妻关系。当女主要解除婚姻关系后,男主却要用自杀来要挟女主。
他要用自己的死亡使女主愧疚,从而剥夺她寻求幸福的可能。这种做法本身就是对女主身体的占有。
如果我们知道女性和男性对爱的定义不同,就会明白很多常见的情感现象。
比如说,当年的一线明星某波出轨,某波的妻子发文指责小三,始终维系某波的受害者形象。
正宫娘娘斗小三的事件有个情感逻辑就是, 正宫娘娘认为丈夫出轨的根源是小三,而非丈夫本身——男性扮演的是一个被小三诱惑的形象。
只要将小三污名化,就能洗白丈夫,这也是维护夫妻关系的关键。
如果女性出轨,男性对女性的常规态度就是离婚,家暴,甚至毁灭,杀害。这种行为背后的逻辑是,男性认为妻子是自己的占有物。
结语:
本片属于R级,17岁以下人群需要由父母陪伴才能观看。
它是一部站在女性视角审视男人的电影,势必也会引起某些男性的不满。
我觉得《men》值得观看,它把女性对男性恐惧的沉浸感,做得特别好。
女主去户外散步时,始终有大量的背影镜头,这些镜头营造了一种背后有人的恐怖感。
我觉得《men》出现的意义就是,它拍出了女人的不安,也让男人明白女性为何不安。
我在上学时,有个刚刚分手的女同学和我诉苦,说她和男友提出分手后,男友说他不会放过她。
她的男友是我的好朋友,我觉得他是性格温厚之人。我当时觉得她小题大做,就安慰她不用担心,这只是玩笑话。
后来 ,我才觉察到,对那位女同学来说,她是真的恐慌。
在这几年,我才逐渐意识到女性在男性面前很容易产生不安全感。
有一次,我在深夜看完电影回家,按电梯时发现还有位女生,就随口问她住几楼,我想的是随手帮她按了。女生愣了一下,说她自己来按吧。然而,直到我出去,她也没有按电梯。
那一夜,我突然意识到,在那一刻,她猜测我居心叵测。
在某山的烧烤店事件发生后,胡锡进胡总写了雄文,号召我们男人要保护女性,得到很多喝彩声。
其实,很多时候,女性需要的不是男性保护,她们更需要男性管好自己。
根据导演Garland所说他在电影里只表现出50%的东西,如同Touchstones, 剩下的50%则又观众自己去解读,去完整。也正如他所做的拒绝去加以他自己对这部电影的诠释,如剪掉结尾处Harper和闺蜜的对话,删去了Harper对事件的感受,使得整个故事又了更为开放的表达空间。而这也是Garland所想要的,他也不在乎大家所理解的究竟是什么。
以下则为我个人对这部影片的理解,因为英语不够好,有的台词也没能听清楚,所以可能会理解错误或者和剧情有出入,so sorry. 以及如我有任何观点是不合适的或是冒犯的,欢迎在评论区里指出以及讨论。
影片主要围绕Harper,讲述了她在丈夫的死亡后在乡村寻找疗愈后所遭遇的一系列事件。
我没有剧情发展来写,而只是分析每一个出现的角色。
首先第一个我想讨论的一个赤身裸体,身上有很多伤痕和叶子的男人。在我眼里他象征性一个自然的角色,以及生育给女性带来的伤害。
他全片都处于一个裸体的姿态,最先出现废弃的小屋旁,随后徘徊在Harper的屋子周围。而女警官将其描述为无害的,也很符合自然本身可被视为无害的。男警官将他释放并给了他衣物后,他并没有穿上,反正更多地去尝试与自然融合,而这里我起初认为是父权社会下,男性之间互相包庇纵容对女性的压迫。可后来我更认为这其中所代表的是他已是一个脱离社会属性的“人”,法律是无法真正管控他的,而他虽然以一个男性的形象出现,但他并不是真的具有性别含义。如影片快结束的一幕,他向Harper吹了一束蒲公英,蒲公英被吹走的部分是它的种子,在这里我将它视为精子的象征,这一幕下Harper没有逃跑和闪避,恰好张嘴也唯独只吞下了其中的一颗蒲公英,然后流下了眼泪。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无法逃跑和闪避,这一幕我也更视为自然带给女性在生理意义上可以生育的职能,变成了强制的和痛苦的,变成了拴住女性的枷锁,如波伏娃所说女人是收到异化程度最高的,生殖属性在女性身上是与她的生存相冲突的,是需要去反抗的,如同每月的月经,怀孕,分娩,更年期。而我之所以认为他象征自然,是因为他全身裸体,如果是代表男性的身份强制女性生育,他可以直接冲到Harper身旁,而不是依靠蒲公英这个媒介。在再稍后的部分他的脸变成了The Green Man象征的也是繁殖,再生,春日的新生。而他全片一直出现在Harper的周围,也像是一种无法逃避,一直紧逼的存在。对于这个角色,我的看法是它更像是社会直接地以一种最野蛮的方式,强硬地,驯服式地要求女性去繁殖,,而没有给予女性相应的保障,维护她的身心健康。所以他赤身裸体,自然原始的,不具备社会文明。
第二个则是戴着面具的男孩,我觉得他象征的一个特质为对女性的辱骂,掌控,一种厌女心理。而结合他一个孩子的身份却说出B-word, 在这里我不认为是与教养相关,而是男性一种自幼便潜藏的厌女心理。而对于他要和Harper玩捉迷藏,把她视为一个玩物,在Harper未做出选择下便说我找,你来藏。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个点,而最后他强行开始游戏,而Garland没有躲藏,而是自己来倒数,成为那个去找的角色,这一幕的反抗我也觉得很有意思(不过这部分我也没太听得清,也许本来就说的是叫她来找吧,那就没有意思吧,蒽。)
第三个想说的则是神父,神父作为宗教的代表,在Harper向他讲述了自己的遭遇后,他却认为是Harper的错,是她导致了丈夫的死亡,质问她为什么不给她道歉的机会。这一幕在我看来是宗教对女性的真诚的背叛,教徒全身心信仰宗教,祈祷。宗教本身却就是男性主导,偏向男性,以及总是尝试去规训女性的。而这一幕结合最初Harper吃了苹果,房东说这是禁果,就好像在亚当和夏娃的故事中,宗教把罪归咎于夏娃受诱惑上。而对于这一幕Garland的认为人们既可以往宗教方面理解,也可以理解为一个较当代的词汇,受害者有罪论,这一部分我没太懂,但我觉得是一个可以挖掘的角度,但我的大脑死机啦,不想再去想了。以及后续的他想和Harper发生性关系,(对不起,这段我也没听清)起初退缩到反抗拔刀的转变也很有意思。
第四个想说的就是房东,我在这里把他看作一个暴力的形象。他表面友好友善,最后却是那个要对Harper实施暴力的人,如尝试开车撞Harper. 还有一系列场面如拧死乌鸦,直接撞开门,也是丈夫的家暴形象。(插一嘴,Harper闺蜜我把理解为一种女性最强硬猛烈的反抗,如砍死他们什么的,最后出现却怀有身孕,但我并不认为这是一种被迫的服从,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个点)
而正是这四个人在一系列的繁殖出生后,出现了Harper的丈夫,我认为这是代表这四人所代表的形象和意义对丈夫的构成,暴力,言语辱骂,掌控,生育。这一幕真的也很有意思,带有一种对生育的颠覆意义。而她对这四个人那个人的攻击,最后还原了丈夫的死状,是想说明她导致了丈夫的死亡吗?我觉得有一部分是的,但这只是出自自己的部分愧疚。而更多的也像是通过对这四个男人,四个伤害她的形象的打击,她重新构建出了丈夫的死亡,而最后丈夫说的爱,也是她对自己的和解和解放。而我认为Harper最后没有提斧解决丈夫(也许提了没有注意到最后一幕斧头是否有血),要反抗,要流血,但不必扼杀。
对于这个五个男人都承载着同样的伤口,以及共用一张脸,是否代表了他们才是带有原罪的人,即便一次又一次的重生,所有的伤痕也不会消散。劣根性一直存在。又或者是这就是他们的伤痛,他们所一直伤害他人的部分也即他们的弱点,也是一种自损。而结合以Harper,一个女性的视角来看,他们共用一张脸,也像是在说所有的男人都是一样的吗?这也是看到有人在争议的一个点,看到有评论说那Garland的意思是通过来证明所有的男人都一样坏吗,来否定全部吗?我个人认为这样的设置并不是说明所有的男人都是一样的,而是在Harper,一个女性眼中,他们象征的都是父权社会对女性的迫害,也是她丈夫这个男人形象对她的施暴,所以他们的脸孔都是一样的。而对于高潮部分,灯一灭一亮,一个男人成了另一个男人,可Harper的恐惧有改变吗?这也正是现实社会中女性所面临的困境,就算现实中所有的男性都长着不一样的脸,可是整个社会对女性的伤害不也都是相同的吗?Garland说这部电影观众都会结合自己的经历和偏见去理解。有人觉得奇怪,影片每个人的变换莫名其妙毫无逻辑,可这不就像是社会对女性无孔不入,没有理由,来自各个方面的伤害吗?。
:=竟然有人因为大变活人的那一幕给一星两星!那part明明很厉害!具有一种….特殊的美感?还想再看一遍(bushi)。Garland称受到进击的巨人的灵感。
谢谢你愿意读到结尾;),不知道为什么看完电影后就很兴奋,想到了很多东西,而下笔也不失为一种思考的方式,于是在看了一些相关的采访后便动笔,原谅我对相关方面知识的欠缺,也原谅我有些没有逻辑的联想,或者是‘过度解读’。如果有意见不同欢迎指出和讨论 ;)。
写完的时候刚好听到big thief的black diamonds
So much more to do
Come on, let me make a man outta you
I could gather you , and tell you the truth
You could cry inside my arms
You could cry inside my arms
Like a child
You could cry
You could cry
(其实也没有什么关系,蒽)
相关采访链接
https://ew.com/movies/alex-garland-jessie-buckley-men-interview/
https://www.indiewire.com/2022/05/men-alex-garland-interview-a24-horror-movie-jessie-buckley-1234725238/
https://www.polygon.com/23141857/ending-of-men-alex-garland-interview-cut-scene
出预告的时候,片名一打出就引起观众心照不宣的大笑,无论男女,人们没说出口的话接近于“男人嘛,你懂的”、“男人嘛,我就说”、“男人嘛,怪不得”。
实际上电影也就是简单地描述了“男人”这个物种,或者说,一种名为“男人”的恐怖现象。刚刚丧夫的女主角来到英格兰乡村疗养,却碰到了一连串奇怪的男人,个个行事可疑,对她怪话不断,甚至试图伤害她。从房东到混混、警察、牧师、流浪汉,这些男人拥有同一张脸,也由同一个演员饰演。
为什么一定得是同一张脸?嘉兰自己给出了两种解答:在女主的眼里,这些男人虽然是不同的个体,但他们是一路货色;或者,女主以为自己结识了不同的男人,但她没意识到他们其实都一样!
整部电影是一个过于直白的明喻,差不多一刻钟之后观众就能明了嘉兰想表达什么,反正“很具冒犯性”——不同的男人给女人带来了风格各异的恐怖,他们本质上都受原始欲望驱动,追根溯源拥有同一个父亲;虽然表现型不同,但都继承并发扬了厌女仇女的代际文化遗产。
这个主题在每一次女主和男人的遭遇中被重复表现,到后来让不少观众心生厌倦:我们已经知道了!嘉兰你没有别的可说了吗?你怎么像个复读机!
人类的感情是不相通的。被爆款机械姬和湮灭吸引而来的观众,并不能理解这种“复读机”操作其实引起了女观众 100% 的共鸣。重复多次的恐怖事件让人疲惫、让人无语,恐惧会化为愤怒,但终究还是恐惧。此为女观众的日常,不需要再援引新闻补充。嘉兰不厌其烦再三重复这些事实、而男观众为此感到厌倦,正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仇恨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怕的事情已经日常化了,反复上演就惹看客烦了,你再多说就是祥林嫂了,到了这个程度怕不是有意挑起性别对立。
幸好嘉兰是个有口皆碑的男导演,他直白表现厌女现实的电影只会被视为“失手”。如果换做其他(女)人,那就是一整套女拳警告了。
这种厌女传承也体现在多次宗教标志特写上。在不祥的氛围和瘆人的 BGM 中,嘉兰的镜头聚焦了两个图像,一个是 Green Man,被树叶围绕的男子形象;一个是 Sheela na gig,用手分开下体的女子形象。这两个标志广泛分布于欧洲教堂,但早在中世纪之前就已出现。前者一般被认为代表重生;后者像石像鬼一样做辟邪之用,有学者认为它丑陋的面容和出现在教堂建筑中这一点,暗示它代表女性欲望的下流和罪恶,也有一种理论认为它是前基督教时代的遗物,描绘的是一位代表丰产的女神/母亲。
嘉兰认为这两个标志很有表现力,可以激发出观者的反应。而因为没人知道它们曾代表的具体含义,所以他自作主张,将小绿人解释为原始的男性欲望,其不怀好意的凝视千百年来追踪着女性,构成了本片心理惊悚的基础。而 Sheela na gig,无疑就是这种凝视的客体。可以说,如果女主潜意识认为她遇到的所有男人都一样,那么在各色男人眼中,她始终、也一直都会是它。
电影里,一名裸体流浪汉还充当了小绿人的具象化。他对女主的跟踪拉开了乡村惊悚大幕。然而他又被警方形容为“无害”,看起来也确实处于懵懂无知的状态。可正是这个无害无知的家伙成为了万恶之源;正是这原始的“自然”,诞生了层层递进、更加文明化和社会化的暴力。
在很多人看来,电影的最后 20 分钟成为了厌女明喻结合恐怖类型片的牺牲品。嘉兰用血浆和身体恐怖描述男人的厌女传承,给人造成了身心不适。人们认为没必要表现到这个地步,也认为这景象过于可怖和怪异。
这一连串场景其实受到了《进击的巨人》启发。
嘉兰在 Collider 的访谈中提到,《男人们》的剧本酝酿了 15 年,期间有四五次改动,但他始终想象不出如何表现那个“变异”(mutation)场景,直到他的女儿安利他看巨人。“巨人是不可思议的动画片,在各个层面都让我大受震撼”。他认为动画在创造怪异人形方面特别聪明,一方面在逼近荒诞的边界,一方面又让它们显得恐怖和极具威胁性,简单又有效。“它的想象力是我脑中画面的 20、30、40 倍”,嘉兰说,看到巨人这样优秀的作品,让他不由自主想去提高自己的水平。
和巨人一样,这最后的 20 分钟也是一部纪录片。原始的男性欲望在文明社会中不断进化、逐渐变得温和隐蔽,直到能够被完全接受。它最初是强迫女人的自发繁殖欲,然后是将女人视为碧池的明晃晃仇女,接下来是看似悲天悯人实则将奴役教条化的宗教,再进化为看似没毛病其实很可疑的白骑士。
最终是丈夫。虽然他这样那样,但他要的不过是“你的爱”。
通过一组血淋淋的镜头,嘉兰道出了男人们的起源和本质。如果他更勇敢一点,可以把结尾拍得不那么语焉不详。这可能是我对它的最大意见。当导演拍出开放结局希望剧情由观众自己阐释时,等于是推开了一堆责任,也放弃了一份立场强硬的声明。
p.s. 嘉兰真的很懂。最后女主问死鬼丈夫“你到底想从我这里得到什么”,丈夫回答“你的爱”,结合之前他的一系列表现,“你跟我离婚我就跳楼让你一辈子负罪”,真的十分典型。你甚至可以说整部电影都在 troll,但这种 troll 就很容易让人破防。很多男观众以为他是诺兰 2.0,但嘉兰却告诉他们,我这里不是避风港哦。
本文首发于 墨带(ink_ribbon)
这部《Men》,讲的到底是个什么故事?
n原本是打算逃离前夫自杀梦魇的Harper,在这个小镇上,再次走入了梦魇的中心。这趟旅程,不仅是她与前夫间情感经历的复刻,更是万千夫妻,男女关系的复刻。而其中的内核,是男性社会角色的轮番表演,以及源于生理本性的,自恋,与自卑。
作为一个男人,即便我一直身体力行地支持着男女平等,还是不得不说,有太多所谓的女权电影,不过是一厢情愿,迎合情绪。要不就是极尽能事地妖魔化男性,形象扁平。要不就是先无节制地渲染女性被迫害的惨状,然后绝地反杀,“大快人心”。
n但这一部,是我第一次在看完以后,沉思良久,打心底里意识到许多,过去从未发觉的劣根性。n不仅有了一次真正深刻的反思,同时,也反而纾解了一些,哽结多年的焦虑。 n
下面,我将分几个大类,来解读故事表面之下的隐喻。不想被剧透的朋友,请就此打住。看过的朋友,如果有不同的理解,也欢迎留言讨论。n
一、隐形的情感绑架
n这是我最喜欢本片的一大原因。Alex Garland并没有选择那些常见的男性霸权,来作为故事的切入点。反而是选择了一个,并不多见的,具有极强隐蔽性,与欺骗性的点,来深入男权对女性的精神控制。n
在几场闪回情节中,我们得以了解,Harper的前夫James,是一个容易情绪激动,甚至极端的男人。毫无疑问,他深爱着Harper。但由于两人积累已久的矛盾,如今二人的关系已然走到了无法挽回的终点。但不愿意放手的James,用自杀来要挟Harper。他自认此举,是不惜抛弃自尊,来激起Harper的恻隐之心。因此他觉得,他是委屈的那个人,是他在求她。
n然而当他说出这句台词时,这个二人对话时仅仅出现过一次的MasterShot(每个电影场景必定要有的全景镜头,用于交代空间,人物位置,以及人物关系),其实揭露了二人真正的地位关系n
James坐在高处,Harper坐在低处。当James用这种情感绑架的方式去要挟Harper,他才是那个手持凶器的掌权者。
n同时,整个场景所始终被笼罩在的这种,血红一般的颜色。也象征着Harper在与James的关系里,始终是被置身于威胁之中的。(红色通常象征着危险,欲望,激情,攻击性。)
当人们讲到家暴,首先想到的,必然是那种直接的肢体暴力,或是语言暴力。但这种情感上的要挟,恰恰让固有观念上“理应”作为“掌控者”的男性,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我一个大男人,现在这么低三下四地求着你,你还不心软,不是把我逼上绝路是什么?”这便是James的潜台词。
而实际上,它真的管用了。当James死后,即便Harper再怎么想走出自责的阴影,也一而再再而三地被负罪感拉回泥潭。n
就像人们根本忘了,在婉求他人之前,首先应该尊重他人。不去倾听对方的想法,尊重对方的决定,如此一厢情愿的认为“你要的不就是这个吗?我给你不就行了吗?”这不是通情达理,这是想当然,是自以为是。
况且,很多像James一样地男人,真的没意识到自己在施暴。在这种一厢情愿的遮蔽下,他们不仅伤人,还伤己。毕竟在社会观念所要求的“男子气概”中,这样委曲求全的做法,是极其可耻的。因此长时间累积了这种内心的委屈后,必定会激起更大的情绪反弹。之后James情绪和行为的逐步升级,和这一点脱不开干系。
神父男这个角色,也是男性常见pua手段中,一个十分典型的“人设”。假装成一个倾听者,开导者,实际上是在寻找情感突破口,以便趁虚而入。他利用自己在社会道德上的权威地位,去堂而皇之地,给Harper灌输一种显然是错误的观念。
人们往往是这样,即便是一句显然不可理喻的话,若是借“权威”之口说出,普通人往往会下意识多斟酌一下,总感觉“他说的话肯定是有道理的,如果我觉得没道理,一定是我哪里还没悟到”。有太多的算命先生,教派教主,所谓对未来的预测,张口就来根本不需要过脑。为什么?正是利用了人们这种迷信权威的心理。无论他们说什么,只要你笃信,自然会有一万种方法去强行解读。
这不仅是一种情感绑架,更是道德绑架,利用的是女性对于男性在某些社会角色上的,所谓权威性。
在这里他试图给Harper洗脑的时候,先假惺惺地问“你想听真话还是舒服地话”,然后根本不等Harper回答,马上接着“真话就是..."这恰恰暴露了作为男性,总是不顾女性意愿,习惯“霸王硬上弓”的本性。n
而Harper此时的警觉与坚定,值得被所有女性牢记心中。
n二、PUA中的社会角色扮演
n刚刚讲到,神父男利用的是他的社会角色权威性。而这整部电影设定的最大亮点,也正在于由Rory Kinnear一人分饰多角的各种“男人”。(真心佩服他的精湛演技,本脸盲晚期患者第一次看到后半才反应过来这都是同一个人...)
那这个设定本身的用意是什么呢?除开营造诡异氛围与悬念,最关键的,自然是用最终大屋内的那场捉迷藏,所揭开的真相——男人为达目的,可以在任何时候切换他们的社会角色属性,或者说,人设。n
回想一下吧,之所以最先出现在观众和Harper面前的,是“房东男”,正因为他看起来最没有攻击性,最老实。即便多少有些粗鲁,直男癌,你好像也不能随便说他冒犯到了什么,只不过是有些“憨厚”。而且,大多数时候,“他只是出于好心呀”
像这里,为了展现“绅士风度”,他坚持自己去拿所有的行李,笨手笨脚的。普通女性当然不可能因为这样的举动,就感到被冒犯。n
再一次,故事层面之下的信息,藉由视觉语言,藏在了画面里。大家发现了没有,这个屋子里的墙壁,是大片大片的红色。而这正是闪回片段里危险的象征!然而这里,影片刚开始。加上总体视觉基调的明亮,没多少人会注意到如此隐蔽的信息。结合房东男的言行举止,恰恰完美地证明了,暗处的危险,总是在无形中,悄悄侵入你的身边。
第二个登场的暴露男,象征着男人心底的窥伺者。他是男性潜意识的具象化,因此没有任何遮蔽,全身赤裸。他总是躲在远处,伺机而动,出于对生殖的崇拜,性欲的旺盛,他会对女性任何无意识的行为产生反应,并开展狩猎。
他初次登场的地方,狭长,湿润,阴暗,这不正是一条通向子宫的隧道?甚至水面上,还倒映着盎然的生机。
但Harper在这里唱歌,完全是因为意外发现回声效果很有趣,是一种童真般的好奇,探索。然而当远在隧道另一边的暴露男听到时,立马就把它当作求偶的讯号,怪叫着冲了上来。
对照现实想一想,是不是总会有直男癌说,“她看了我好几次,肯定是对我有意思。” “她从未拒绝过我的邀约,难道不是默认我可以更进一步?”在很多男性眼里,女性任何一点点稍显友好的行为,都会被解读为是对自己的倾慕。甚至是明确的拒绝,也能被理解为故作矜持。其本质便是生理性上的,过度旺盛的性欲,迫不及待地想要和每一个,有机会的异性发生关系。
而一旦求欢被拒,他们便会转换角色,搬出社会道德,来对女性进行荡妇羞辱。
神父男这个角色,前面说过,是在女性脆弱时趁虚而入,施行精神控制。若女性不买账,他便会态度一转,反过来用他的权威身份来进行“审判”。然而就像太多电影中反复出现过的伪善者一样,满口贞操道德的他,自己难道真的恪守信条吗?
看看当初Harper在教堂外扭头走人后,他的小动作吧,这份虚伪与猥琐,简直叫人浑身发毛。
趁虚而入除了精神上的,当然也少不了身体上的。当Harper表示自己遭遇暴露男的威胁时,实际上有保护能力的警察男会选择摆烂,而实际上没能力保护的房东男,却反而站出来装样子,秀肌肉。n
不用多解释了吧?毕竟做戏的目的不过是为了“抱得美人归”,当然没必要浪费太多精力,冒风险去假戏真做。
但另一方面,有一部分男性,是真的深受大男子主义与弑父情结的荼毒,还真的“假戏真做”,把保护女性当作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
从结果上来说,这似乎是好事。但若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男性确实是没能力,女性确实是实力更强,无需保护的时候,这种情结就反而成为男性一种自我责难的压力了。甚至,会发展成一种更糟糕的局面。
(具体可参考美剧《黑袍纠察队》第三季休伊与星光的关系状态)
至于弑父情结,这种始终在西方文化中阴魂不散的,从希腊神话起流传至今的情结,本质上,是父权社会的产物,也是延续父权社会的薪火。父亲永远是一家之主,父亲的权威不容置疑。这种父亲带给儿子的压迫,加上雄性气概的教育,就像一边给弹簧加压,一边给弹簧加固。最终势必彻底积攒出一个,足以推翻父权的反弹力。
而当儿子成功弑父后,大男子主义对他的影响,也已经彻底成型。于是屠龙者终成恶龙,儿子结婚成家,成为下一个父亲。就这样,几千年的人类社会里,父权社会与大男子主义持续协作,成为一个直男癌制造永动机。
而这种循环无法被打破的关键在于,在这种有毒的男子气概教育下,男人逐渐褪去了身为人类的,基本的共情能力。他们最终将只信奉丛林法则,通过欺压弱者,来维护自己的利益,维系自己的权力。
所以当女性不吃软时,他们就要来硬的
这两个酒吧混混打手男,基本上没什么可讲的。暴力总是最直白有效的手段。但之所以他俩几乎没有戏份,还是在于肢体暴力,并不在本片想要重点探讨的范围内。导演想要关注的,是那些隐藏于表面之下的东西。况且,那些在需求金字塔上层里的东西,可都是用暴力无法获取的。
所以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看,什么是男人最后的杀手锏。
坦白说,曾经我也是深受“有毒的男子气概”影响的一个男人。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是真的不知道,原来表露脆弱,假扮无知少年,也可以是一种得到爱的手段??要不是曾经有位女生朋友,和我倾诉过一个渣男反复用这招让她不忍心撒手,我真没想过还有这种操作。
“男人至死是少年”,这话的本意是赞颂少年的纯真,一种“不忘初心”的比喻。但很遗憾,它最终成为很多男人用来扮巨婴的借口。n
戏演多了就成真,我相信更多的人,是真心相信,自己的内心永远住着一个孩子。“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所以“有必要”的时候,拿它出来哭一哭,变成了很多男人心安理得的“自然反应”。n
但就像电影里所呈现的这样,一个长着中年男人五官,浑身是血,自己让刀把手臂划拉成开边虾的“小孩”,你不觉得太荒诞,甚至是太恐怖了吗?
n
三、“播种”,男性注定背负的“十字架”?
片头,Harper的前夫James坠楼后,画面切到了一个蒲公英随风飘散的镜头。起初我以为这是在比喻生命的消散,实际上恰好相反,它暗喻的是男性生理上的本能——“播种”
蒲公英在本片里,是一个贯穿始终的意象。它在Harper逃避暴露男时出现过,在神父男在教堂外pua失败后出现过(落入死鹿的眼睛),后半在夜里的花园,暴露男拿它往Harper的嘴里吹过,最后的演职人员表,背景再一次出现它的身影。
之所以选择蒲公英这一意象,首先在于,它纯洁无暇的外表,让人们对它的直观感受是美好,无罪,充满生机。然而这正是导演反复想要强调的重点:需要反思和警醒的问题,常常是具有极强的隐蔽性的。
生命的繁衍,作为一种自然规律,其本身是无罪的。然而人作为一种高级动物,若是一味遵循天性,无度“播种”,繁殖,那我们和低级动物还有什么分别?n
就像那颗落入死鹿眼睛的种子,当镜头从那死寂的黑暗中拉出来时,我们的确看到了它所赋予的“生命”,只不过全是令人作呕的菌落,和蛆虫。
况且“播种”,可不单指繁衍,性交,占有,包括想法的传播,也是一种“播种”。James用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成功的让Harper陷入了难以摆脱的内疚。这也同样是一种企图钻入他人脑中的“播种”。
男性有时正是如此,不惜自毁,也要“播种”自我。因此就像片头这个画面一样,一平看似生机盎然的草原中央,是一座破败,荒芜的大屋。
男性这种对“播种”的狂热,在生活里,便体现在无时无刻不忘教女性,后辈“做人”。这种陋习,俗称“爹味”。
“爹味”,是不是又对上了?说来说去都是父权社会,就是太喜欢当爹。n
其次,蒲公英的种子一旦随风飘散,一株花蕊,便能种下无数后代,千里遍布。这种“广撒网”式的“播种”,其破坏性更是能轻易呈几何倍数放大。
比如这一段,想必很多观众不理解。为什么暴露男不攻击不侵犯,而是对着Harper吹了一嘴蒲公英?为什么Harper不躲不逃,而是主动张嘴,吃下了那颗种子??n
答案在紧接着的蒙太奇里
还记得之前Harper在森林里,躲避暴露男时遇到的那堵墙吧?这回她没有旁边的土坡可以爬,而是彻底被挡住。在水中尖叫会怎样?没有人能听到你在呼救。n
还看不出来吗?这是在用隐晦而高级的方式表达着,此时的Harper,就像一个被强奸犯逼入墙角的无助女性,在这样的时刻,除了主动张嘴,张开大腿,根本没有第二个能够幸存的选择。n
为什么现在,女性在社交网络上对男性的敌意,似乎愈发高涨?因为这份愤怒的背后,本质是对男性的恐惧。当社会上针对女性仇视,女性伤害的事件越来越多,不是轻飘飘一句“这些都是个别事件”,就能一笔带过的。
没有多少人会真的因为偶发性事件而看到恐慌。这就像你在家里看见蟑螂,一次,两次,三次,你必然会想,恐怕,在无数看不见的角落,早已塞满了成千上万的蟑螂。就像那团蒲公英的种子,扑面而来,避无可避。
至于祭坛上那个诡异的画像,同样与“播种”,“生育”息息相关。
第一个是The Green Man,它是英国民俗文化里,一个象征着自然界春日新生的神祗。这个形象原本并没有什么邪恶的内在,但被用在这里,显然是为了借用它来作为一个“繁衍”“生产”的象征。每个教派里的神,必定是这个教义所追寻的“崇高”使命。因而在“男人”们这儿,播种,就是他们的十字架。
而第二个画像,似乎没有原型,应该是导演原创的一个形象,她明显的第二性征和她的动作,象征着什么显然不言而喻了。但请注意,她是自己将“种子”放进那里的。对应前面Harper留着眼泪吞下种子的行为,显然,女性在这里,最终被迫沦为了祭品。
那么,这种对”生育“的狂热,最终将走向何处呢?这便要讲到片尾那场,惊世骇俗的邪典奇观。
在这里,暴露男已经彻底进化成了green man的形态,预示着他的身体,已经承载不了满溢而出的欲望。于是它“进化”出了自我生殖的机能,自给自足,原地“自生”。
更令人细思恐极的是,他自己崴到的右脚,和当初自己作死划拉开的左臂,正和当初James坠楼后的惨状一模一样。再一次印证,所有这一切,都是Harper心魔的具现化。
之后那场让人san值狂掉的无限生殖,我就不贴图了...这样一场戏,除了用奇观撑起全片最终的高潮,也恰恰是为了在隐喻层面上,完成全片的批判升华。自己生自己,这是多么极致的自恋,与执拗啊?生育原本就是一种自我的延续,然而当自恋达到极致,存在各种变量的生育已经满足不了,必须得“原汁原味”,自我克隆。
然而可悲的是,每一次他“粉身碎骨”所“孕育”出的“新生儿”,还真就像克隆一样,像素级还原了“原版”的残破。手臂依旧是开裂的,脚踝依旧是折断的。这意味着内心的扭曲与残缺若是没有被治愈,再怎么努力“迭代”,也不过是周而复始,悲剧重演。
不知道如此疯狂惨烈的场面,有没有也像种子一样,借导演之手,种进了观众的脑海深处呢?
此外,生育的顺序与方式,也包含了很多隐喻。
第一个生出来的是小孩男,生育方式类似于正常分娩。象征着自然规律,与无知懵懂。n第二个生出来的是神父男,剖腹产。代表一种对自然规律的人为干涉。就像成长过程中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让原本天真无邪的孩子,渐渐变成了一个被洗脑的“使徒”。n第三个房东男,从背部爆裂而出,宛如昆虫。已经称不上“生育”,而是“蜕变”。然而这个邋遢,猥琐,油腻,胆小的中年人,更像是被社会摧残多年以后,作茧自缚的“退化版”。n最后一个最恶心,最难以言喻。他直接从嘴里伸出脚来,而且直接变成了前夫James的形态,完成了梦魇与记忆的最终衔接。
为什么要从嘴里伸出脚出来?我个人推测,毕竟James生前的“遗愿”,便是把一切归咎于Harper,让她一辈子良心不安。所以他得亲自“走”到她面前,再一次“说”给她听。
但是说完以后呢?
折腾了大半天,“男人”最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答案竟有些悲伤
四、男女关系的终极,究竟是什么?
nLove is the key we must turn
爱是我们必须转开的钥匙
nTruth is the flame we must burn
真相是我们必须沐浴的烈火
nFreedom the lesson we must learn
自由是我们必修的课程n
Do you know what I mean?
你明白我的意思吗?n
Have your eyes really seen?
你真的看清了这一切吗?
n ——Elton John <Love Song>
这首歌,出现在片头,也出现在结尾。
结尾,Harper穿着象征女性的粉色长裙,独自坐在一片绿意之中,被生命团团包围。她看着手中的一片嫩芽,再看看姗姗来迟的闺蜜,顶着肚子里同样即将诞生的新生命。她露出了悲喜难辨的笑容。
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是自嘲女性终究是被自然所奴役的角色吗?是苦笑再怎么冤冤相报,也不过是生命的轮回吗?又或者,是在终于看清了前夫可笑又可怜的心声后,真的选择了原谅,将一切归结为这样一曲,伤感的“Love Song”吗?
也许都不重要。
导演在访谈里说,他原本拍了最后Harper和闺蜜的对话场景。但后来又把它删掉了。他喜欢留白,他想要让观众,自己去感受。
所以最后这一段,也就仅代表,我作为一个男人,自己的感受吧。
在我看来,男人与女人的关系,其实很像人与自然的关系。
毫无疑问,大自然本身,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它令人沉醉,它令人感动。
人与自然,是息息相生,亦能毁灭彼此。
繁衍,是存续人与自然共通的行径。它本身是美好的,正如爱,本也是美好的。
人与自然,需要繁衍的存在,而男人与女人,也需要,爱的存在。
但不加节制的繁衍,与无理取闹的爱,能毁掉自然,毁掉人。能毁掉女人,也能毁掉男人。
我相信James一定不是一个一无是处的男人,没有谁的身上,会只有罪恶。就像当Harper终于上了车准备逃出小镇时,竟因为不慎撞飞了房东男,还猛地停了下来,感觉自己是伤错了人。
她内心深处的某一个地方,一定还留存着一点点,对James的爱。否则,也不会如此摆脱不了,莫须有的负罪感。只不过,是James自己的执拗,毁掉了两人的爱情,也抹杀了自己的生命。
就像如果房东男抢走了Harper的车以后,就这样开走,或许两人再也不见,彼此也都还有广阔的天空。
但好像就像流星总要划过天空,奔向银河,奔向这孕育亿万生命的宇宙之缝,这个男人,就是不能善罢甘休,就是要调转车头,追她到底。
只可惜,爱,是无论用尽怎样的手段,都唯一无法,争得的东西。
所以,不如先放过女人,放过自己。n
对男权,对“播种”,对自我的执念,伤害的不仅是女人,更是男人自身。
所以,放下这些执念,才有机会,得到爱的延续,与生命的延续。
想要别人爱你,你得先学会,如何爱自己,如何爱别人。
别忘了,只有夏娃和亚当一同食用了禁果,人类,才有了后来的故事。
nnThe words I have to say
我所要说的话
May well be simple but they're true
可能很简单,但也很真实nnUntil you give your love
在付出你的爱之前nnThere's nothing more that we can do
我们再没有什么可以做nnLove is the opening door
爱是敞开的大门nnLove is what we came here for
爱是我们降生的宗旨n ——全文完
ps: 预防404,此处附上公众号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yMjcwNDc4OA==&mid=2247484752&idx=1&sn=e0d77aa42fb63c68642e57db20e56cf0&chksm=f9c687abceb10ebda8b3e5ffa62569f0697aedbaf3b2b96f19ca6021681aab9149e6776b234a&token=1727333584&lang=zh_CN#rd
n
Jensen
年度厌男电影
从《机械姬》到《湮灭》到现在的《人》,加兰的电影核心永远在讨论着矛盾,人与人工智能,生命与存在主义,到现在关于女性与男凝社会。他给出矛盾的困局,并试图找出答案。在这部电影中,女主人公一直困在男性凝视的包围圈中,被不同的男人中伤,被谴责,被伤害,被威胁, 被肢体骚扰,这也是现在大部分女性的困局。女主人公居住的别院其实也可以是女主人公当下处于的社会,被周边的窒息感筑造成的社会氛围一路压迫着女主人公屈服于男性社会中。片中的男性极度嫉妒女性的生殖能力并追逐新生命,加兰巧妙通过蒲公英意指男性渴望新生命,却只愿肆意主观利用女性身体创造生命的畸形的情感。
加兰在作品中也是加入了大量的乡间风景镜头,这些空镜头没有人物没有情节,但是伴着配乐不断摄入不安情绪,前期的铺垫与环境塑造十分出色。大量的两性符号与宗教隐喻串切在女主人公与小镇中不同男性的冲突,理念相悖的情节中。但是后期解开隐喻与包袱后反而丧失了前期营造的神秘感与精致感。简单来说就是变得没那么令人惊喜了。但是后期分叉手和男性套娃场景绝对是《圣鹿之死》转圈后最让我后怕的情节了,甚至可以载入史册。中期有种在看拉斯冯提尔《忧郁症》以及《破浪》的感觉。
总而言之,加兰用一整部电影去把男人在现实社会中恶心女人的观点去恶心了一把男人,同时也已经很清晰地表达了自己的立场,这个手法太高级了。